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泉州民营企业影响的调查与思考(1)

更新时间:2023-06-06 23:0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泉州民营企业影响的

调查与思考

泉州市工商联

工人和订单似乎成了近几年困扰劳动力密集型传统制造

业最大的两个因素。可今年春节过后,泉州众多民营企业最

头疼的问题不再是 缺单 而是 缺工 。前期我市部分工

厂工人因为听信地震谣言而离厂,更让原本就缺工的部分泉

州企业 雪上加霜 。面对企业 用工难 问题,我们走访

了我市服装、制鞋、包袋、陶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30多

家企业。就工资上涨、用工难等一系列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泉

州民营企业的影响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用工难”、用工成本增加的现象呈现四大特点

1、 用工难 的实质是 民工荒 。问卷调查对泉州民

营企业的员工短缺涉及面、短缺程度和最缺工种进行了调

查。据抽样调查,全市有39.7%的民营企业面临 用工难 ,

员工的缺口率为28.5%。企业最缺的岗位分别是初级技工和

中级技工,缺口率分别为45.9%和28.8%,累计达72.7%。峰

达轻纺有限公司总经理潘胜泉无奈地说, 去年年底厂里有

工人1200多人,到目前为止工厂已流失工人100多人。今

年业内缺工现象普遍,大家缺的都不是一个或两个工人,而

是两三百个工人。

旗牌王(中国)纺织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翔表示,目

前困扰他们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工, 现在是有订单却接不了,

因为没有工人做。今年服装行业普遍缺工,包括柒牌、特步

等品牌企业同样缺工,作为内销为主的企业,缺工现象严重

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想引进新的流水线扩大生产规模,

因为缺工而不得不‘胎死腹中’。

东方手袋厂董事长李继祥感到,今年是他创业以来用工

形势最严峻的一年。 去年工厂有近千名工人,今年流失了

快一半!最头痛的除了缺工,还有帮工队趁机敲诈的问题。

目前泉州的包袋行业外向度高达90%,几乎所有的订单都是

走海运。企业与国外客户约定交货期,若不能根据合同按时

交货,大多数国外客户就会要求企业空运,而空运一个货柜

的费用要好几万元,如果一批货被要求走空运,就意味着企

业接这张订单已经没有赚钱了,可能还要亏钱!

因此可见,泉州民营企业 用工难 的实质是 民工荒 。

都说 民工荒 ,其实农民工不慌老板慌了。

2、小企业用工缺口最大。我们分别对小于1000万、

1000-5000万、5000万元-1亿元和大于1亿元四种规模企业

进行调查,根据数据分析得出,不同规模企业,缺工不同,

其中用工缺口最大的是小企业。企业规模越小,员工短缺比

率越高,销售收入在1000万以下的企业,员工缺口率高达

76.1%,由于这些企业受 用工难 的影响严重,生产秩序

不稳定。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员工缺口率较低,企

业虽然也有员工缺口,但是短期内还可以通过加班方式予以

弥补。相比而言,小企业缺工虽然可以采取补贴等非常规的

办法临时招聘员工,但是临时用工跟订单的突发性始终无法

做到完美衔接,突发性增加的订单容易使企业错失良机。

3、工资大幅增长造成企业运营成本大幅提升。据走访

企业反映,由于用工需求无法满足,今年订单交货期较去年

普遍推迟了半个月至一个月时间,为留住工人,工厂大多采

取提高工资待遇的手段,这直接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大增。潘

胜泉说: 今年每个月单工人的工资发放,较去年增加了25

万元!这还不算今年新增的伙食补贴和考勤补贴。 从我市

包袋行业调查发现,大企业工资平均增长15%—20%左右,而

中小型企业普通员工工资平均增幅达25%—35%。普通员工每

月平均工资增长到2000-2300元左右。从调查的几个劳动密

集型行业来看,今年企业员工工资平均增幅达10%—35%,占

外销企业总运营成本的比例从前两年的10%,提升到目前的

15%—20%,对我市出口型企业影响较大,几乎处于保本低利

甚至无利的经营状态。

4、 帮工队 兴风作浪,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部分

唯利是图的人看准企业赶单缺工,组织几十、上百名工人组

成 帮工队 ,美其名曰帮工,实质是向企业要求数倍的高工价,对企业进行敲诈。往年泉州市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样存在帮工队现象,但今年帮工队特别过分,在看准今年企业用工紧缺的严重情况下,帮工队纷纷向企业提出高于厂内在职工人工价3-5倍的要求,部分企业为避免货物空运只能 饮鸩止渴 ,接受帮工队的漫天要价以避免交货期赶不及的空运风险。 一些帮工队的牵头人,无证经营,组织几十、上百名老乡或工友,通过给企业帮工20天,帮工队的领头人就可以赚到2-3万元的工钱,而帮工队内的工人工作20天,可以拿到2-3个月的工资,帮工队现象蔓延导致不少在岗工人也辞职给帮工队打工。帮工队的迅速蔓延给我市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正常用工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企业员工流动率居高不下(年流动率约为20%左右),较高的员工流动率使企业劳动用工的流动成本增加。

二、“用工难”和用工成本大幅度增加原因分析

1、求职主体发生了根本变化。今年的民工荒与2004年的民工荒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别,那就是求职群体的年龄出现了结构性变化。目前,新求职人群70%以上是80后、90后的农村新青年,而第一代农民工大多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其打工的目的就是养家糊口不同,他们把工厂的条件跟种地相比感到很知足,现在的农民工大多是些没种过地、没吃过苦而且更有个性的年轻人,除了工

作条件和工资福利有着较高要求外,他们更加注重对职业前景的选择和生活品质的追求。原来的工人往往主动要求加班,甚至过年也不回家,宁可留在厂里多挣点加班费。而现在,别说加班了,有的春节前一个月就要回家,连年终奖都不在乎,他觉得辛苦一年该回家好好歇歇了。这在以往是不可能的事。

2、企业的用人机制欠佳。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影响企业 用工难 的因素主要是工资、福利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发展前景不明朗等。虽然不少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难,但从各企业的缺工情况来看,工资水平低的企业缺工较为严重,而工资水平高的企业不缺工,个别工资高且待遇好的企业不仅不缺工,农民工还要排队等候求职。调查还了解到,企业与员工、劳动中介对影响用工因素存在分歧。企业对员工待遇、工作环境等问题不够重视,而员工、中介则认为这是关键因素,劳资双方意见的分歧,对改善 用工难 问题有一定影响。由此可见,企业用人机制不完善是企业用工短缺的最直接因素。

3、员工就业需求发生重要变化。生活成本上升、工资水平低、工作不稳定,特别是中部地区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量农民工选择就地就近就业等因素,对 用工难 现象产生重要影响,其中生活成本上升位列第一。由此可见,生活成本的大幅度上涨,而工资待遇并没有同步增加,外出

打工相对收益逐年递减,严重影响了内地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积极性。加上随着新农村政策的实施,家乡创业机会增多,农业生产收益增加,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用工供给。总体而言,在外打工的相对收益减少,员工的就业总体要求在提升,是造成 用工难 的根本原因。

4、用工市场秩序混乱。今年除了工人难招外,有一些小企业通过高薪向其他企业挖墙脚,挖工人,还有的不法分子恶意散播谣言,造成我市用工市场秩序混乱。特步(中国)有限公司人资中心总监王志瑜无奈地说, 前期的地震谣言,导致厂里少部分贵州、广西籍的工人返乡,在厂里打工的一家四口在谣言的影响下坚持要回老家避难,连当月工资都不要了坚持要走,并表示等地震后再回厂工作,一个打工家庭因为一个地震谣言损失了近万元的收入还不算来回的车费。此外,在地震谣言传出前不久,有人散播谣言说特步全厂放假一个月,包括361度、安踏等知名企业都在谣言中伤的范围,说这些品牌企业全厂放假,这种谣言在文化水平较低的工人圈内传播速度快,影响非常恶劣,严重影响工厂工人的稳定性。

5、政府服务职能不够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不足。在政府服务方面:就业培训不足、劳动力市场小而散、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力度有待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子女教育服务不足、就医难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使外来人员在

我市就业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没有营造一个良好、公平的社会就业环境,必然导致 用工难 现象的加剧。

三、企业和行业商会采取的应对措施

1、农民工由 无限 转向 稀缺 ,倒逼泉州企业转

变发展方式。工资成本上升并不是短期现象,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担忧的表示: 对品牌企业而言,劳动力成本上升相对压力较小,但对我市众多出口企业确是一大灾难,假设工人的工资以每年10%递增,那么五年后泉州企业面临的工人工资压力将十分可怕,届时越南、印度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人工资水平将只有我们企业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那么我们还有多少企业可以承受住如此高的工资水平?转型升级对我市出口外向型企业而言已经迫在眉睫。

2、注重新生代农民工求职群体的诉求,原有用工模式

亟待创新突破。达派集团董事长陈锡忠表示,新生代农民工对享受社会保障和城市公共服务的要求比较高,就业机会、工资水平等因素对于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和流向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民营企业要及时适应劳动力供求变化的趋势,研究新一代农民工的需求层次与工作动机,适度提高薪酬福利,注意从工作环境、人文关怀等方面去激励员工,增强对求职者的吸引力,提供好相关的综合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才是长久之计。

3、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经营向异地延伸,多方化

解用工压力。为规范行业用工秩序,市包袋同业商会先后制订《泉州包袋行业用工自律公约》,发动会员签订不聘请帮工队代工承诺书,引导会员企业加工厂有序向山区县转移,有效化解用工压力,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谋求新的发展空间。《用工自律公约》施行后,有效地抑制行业互挖工人现象,引导行业的用工秩序朝着健康有序发展。市包袋同业商会先后组织5个 投资商务考察团 前往漳州、安溪、永春、江西省抚州乐安和莆田仙游等地考察,实地了解用工情况和投资环境,并与当地党政主要领导面对面探讨行业互动与合作有关事宜。在市包袋商会的引导与推动下,有60多家会员企业到安溪、永春、漳州、莆田、三明、江西、河南、安徽等地开办包袋厂,在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中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壮大,有效化解了用工压力。

4、调整生产模式,向管理要效益。 在目前招工难的

形势下,我们通过重新梳理生产流程,进行精益化生产达到了增产不增员的效果。 李翔说,他们目前引进新的流水线,一条流水线由一个组25个工人同时操作,一款新设计,短短几十分钟就可以出成品,由于每个工序被分解、细化,即使学历再低的工人也能马上上线工作,企业在培训和招工上相对更容易些,且不用担心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有的企业通过梳理生产流程降本增效,有的企业则通过制定人性化管理奖励政策,达到向管理要效益的目的。 虽然今年工厂

少了一百多号工人,但生产力却提高了1%! 潘胜泉对于自己在管理上改革取得的成效颇为满意, 与其他工厂直接给员工提工资,提工价不同,我们除了提高待遇外,还拿出每人300元的额度作为考勤奖,我们对每个月迟到不超过三次的工人奖励三百元,高额奖励大大提高了年轻工人工作积极性,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5、注重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在人力成本大增的当下,不少企业通过购买先进设备来降低劳动力成本。泉州中绿食品有限公司去年花费6000多万从瑞典引进全套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原料投放到成品 出炉 全自动化生产,月产能达60万件。该企业总经理陈冰玲表示,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今年他们打算从国外引进价值上亿元的自动化设备,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产能。雅客等食品行业企业此前与欧洲的设备供应商签下采购金额近2亿元的协议,原来一条生产线需要100多名工人,更新设备后,一条生产线仅需要10名工人就可完成相同的工作量。

6、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 提升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认为,企业从自身角度改变用工观念,要懂得关心员工、爱护员工,把员工当作企业的 家人 ,只有留住员工的 心 ,才能留住他们的 人 。只有 善待 员工,才能 留住 员工,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企业

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健全工资增长机制,给予员工合理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增强企业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达到 招得进、留得住,用得上 。

四、几点建议

只有不断完善政府服务职能,营造良好就业环境,才能让外来农民工留在泉州就业生活,从根本上解决 用工难 。

一是要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用工难问题的产生,与企业传统产业模式分不开。农民工相对收益的减少,员工对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呼声的迫切,预示着民营企业劳动力 低成本 优势的逐渐丧失。因此引导我市 传统优势产业 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成为我市 十二五 规划时期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政府要引导企业做精做强传统优势产业链,着重促使研发、营销等环节高端化,加快推进纺织鞋服、建筑建材、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推进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开发新材料、新产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步伐,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深化 品牌带动 战略,形成以品牌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的产业联盟,推动 泉州制造 向 泉州创造 转变,提升泉州传统优势产业在国内外的话语权。可以借 基 生蛋:上下游整合,外拓原材料基地和销售基地;借 梯 登高:吸引国

外智力和人才,成立具有真正实力的产学研研发和设计中心;借 船 出海:收购国外品牌、销售终端网络、在国外注册商标。提升自身的产业活动环节在全球价值链(产品内分工)中的地位,拉长和拓展已有的产业价值链,提升产业规模和集中度,真正做大和做强产业集群,引导我市 传统优势产业 向现代产业集群升级。

二是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泉州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为生产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起飞的 翅膀 和 聪明的脑袋 。生产性服务业已经作为一个产业链的两个重要的节点,一个是产业链的核心端,一个是产业链的终端,研发已经成为我市众多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构建的一个核心端,市场已经作为产业的终端对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建立专门为制造业集群服务或吸引制造业集群形成的城市商务服务区,以形成都市经济圈和强化城市的经济辐射功能;在已有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内部或者附近,按照政府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的原则尽快建立起各种为其服务的公共平台,以降低制造业集群的交易成本,优化投资环境;发展壮大泉州会展经济,推动各种经贸、文化交流及大型会展整合提升和功能拓展,努力建成海峡西岸重要会展城市、区域性会展中心。同时,要对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实施税收

优惠,加大财税政策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研发、设计、创意等技术服务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等。要加强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支持发展一批现代服务业创业孵化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现代服务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介组织、投融资机构等社会力量建立现代服务业产业联盟和产业促进机构,共同参与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通过建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努力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以主导产业拉动、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的服务业发展模式。

三是要优化社会环境。要优化社会环境,打造整洁、健康、平安、和谐的社会大环境,只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才会对外来人员有足够的吸引力。随着我国 人口红利 的逐渐消失,地区间对劳动力的争夺将愈演愈烈。为了避免劳动力的异常大量流失,鉴于今年谣言中伤的现象十分严重,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建议有关部门吸取教训,发现一起及时查处一起,并通过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安定泉州的用工环境。

四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农民工就业提供便捷服务。我市劳动力市场规模小而散,管理不规范,影响力小,与我市劳动力需求大市极不相称,也给外地农民工就业带来诸多不便。必须加强劳动力市场载体建设,在客运站交通枢

纽周围规划建设劳动力大市场,整合各县(市、区)、各行业劳动力需求信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规范企业招聘行为,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形成全市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网络,发挥劳动力市场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增强泉州对外招聘的吸引力和竞争能力。

五是整治无证经营帮工队。目前我市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受帮工队现象影响严重,有关部门要对无证帮工队进行整治。帮工队的存在和蔓延加重了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的负担,任其发展,必将对我市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和谐发展和行业整体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害,甚至可能造成一些行业崩溃的危险局面。

六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员工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随着泉州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五大新兴产业迅速增长,海峡经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这对我市职业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也增添了发展动力。要大力推进适应泉州产业发展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骨干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促进职教与产业紧密结合,紧密结合我市产业发展,依托产业优势,优化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深化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教学培训质量和就业成效。要进一步拓宽行业、企业扶持职业教育的途径,除必要的经费资助、提供实习场所、专业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外,对原有产业、产

品结构调整后,提前折旧、报废和闲臵的技术设备,可低价或无偿转让给职业学校生产实习。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环节,实施弹性学习制和学分制,允许农民工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在实践中提高技能。要创新办学机制,搭建学校、企业、行业合作的平台。积极开展 订单 式培养等多层次、多类型的联合办学,吸引企业、正规院校以资金、实习、就业基地或高素质教育人才等形式参股办学,促使单一的政府办学体制向董事会领导下的股份制办学模式转变,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切实加大对在职员工的职业培训和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大幅度提升企业员工素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课题指导:蔡文良

课题负责:傅玉波

执 笔:陈章龙

2010.9.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2j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