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

更新时间:2024-06-07 05: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四年级上册

目录

编写说明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介绍

第一单元 阅读 课文

1 举手的秘密 2 陶罐和铁罐 快乐读书屋 一

三顾茅庐 晏子使楚 能说会写

关心同学 宽容他人 语文七色光 一 第二单元 阅读 课文

3 谁敢试一试 4 是乐谱错了 快乐读书屋 二

他投了自己一票 最棒的玉米 能说会写

赞扬 我能

语文七色光 二 第三单元 阅读 课文

5 诗四首 梅花 幽兰 竹石 菊花 6 小草 快乐读书屋 三

黄山松

万紫千红——花卉描写片段集锦 能说会写

我最喜欢的诗文

我眼中的 语文七色光 三 第四单元 阅读 课文

7 未来的智能汽车 8 新型玻璃 快乐读书屋 四

中国圆梦飞天路z-“神舟”载人飞船成功飞天 智能机器人 能说会写

十年后的家乡 小小科幻冒险家 语文七色光 四 第五单元 阅读 课文

9 飞夺泸定桥 10 丰碑 快乐读书屋 五

草地夜行 七律·长征 能说会写

长征中的故事 读后感 语文七色光 五 第六单元 阅读 课文

11 长城 12 莫高窟 快乐读书屋 六

卢沟桥的狮子 古诗两首 枫桥夜泊 乌衣巷 能说会写

当一次小导游 我喜欢的地方 语文七色光 六 第七单元 阅读 课文

13 黄继光 14 哈尔威船长 快乐读书屋 七

断尺

给予的故事 一壶水

“给”永远比“拿”愉快 能说会写

危急时刻怎么办 值得赞颂的事 语文七色光 七 第八单元 阅读 课文

15 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 16 警惕大自然的报复 快乐读书屋 八

地球只有一个

保护地球,我们能做些什么 能说会写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建议书 语文七色光 八 选读课文

1 2 3 4 5 6 7 8

编写说明

本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本书是根据教科书的单元构建方式进行编写的,包括同册教科书介绍、主题单元教学指导、选读文章等部分。

一、编写目的

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教材,以便创新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在本书中对教科书的阅读、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等部分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剖析了其中的一些难点、重点,提供了一些拓展延伸资料和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帮助教师解决了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困难。

二、体例安排

首先是对同册教科书的介绍,对编写思路做了概括的说明,使教师一开始就能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其次按单元逐课编写。

每单元开头都有一个总括性的说明文字,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内容以及教学要求。

单元内分阅读、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三大板块。阅读中又包括课文和快乐读书屋,都分别由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组成。能说会写由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组成。语文七色光中包括教学建议。这三大板块中有些后面还附有参考教案(或教学片段),是多种设计中的一种,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阅读教材的分析由“解题”“结构分析”“语意理解”以及“写作特点”等四个部分组成。对课文进行了多方位的解读,帮助教师更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建议由“读书指导”“积累内化”“迁移练习”“实践活动”等部分组成,提示当课重点教学步骤及每一个教学步骤的训练重点。

能说会写的教材说明部分包括对本次教学内容的简单介绍。教学建议也是提示性的。 语文七色光的教学建议对每一个练习题的内容、练习方式及练习目的进行说明,使教师明确题目的编排意图。

选读课文部分给出了简单的教材说明和资料,供教师拓展学生的阅读使用。 三、使用说明 1“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在对课文内容做具体细致的分析说明的同时,为了便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还提供了不少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如对课文结构的分析等,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实际有选择地使用,而不必全盘教给学生。

2.“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是对课堂教学的提示、建议,不是具体的教学步骤。这里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宏观的参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出最适合教学的步骤,避免千篇一律。

3.“能说会写”

教材中“能说会写”是综合考虑了各地的共同特点而安排的,所以是示例性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再进行设计。“能说会写”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只要是既符合学生语言训练的要求、又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都可以适当地进入教学过程。

4.“参考教案”

编排“参考教案”的目的是便于教师具体操作,给出基础性的教学建议。这只是多种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不必拘泥于这些教案和教学方式,提倡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当地情况,大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四 年 级 上 册 介 绍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仍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构建全册教科书。每个单元由阅读、能说会写和语文七色光三个板块构成。其中“阅读”仍分为“主体课文”与“快乐读书屋”两部分,“能说会写”分为“口语交际”与“写话”。这种编写体例脉络清晰,形

式简洁,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充分地体现了听说读写的整合和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本册教科书共8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尊重他人、相信自己、花草树木、现代科技、红军长征、名胜古迹、舍己为人、环境保护。

“阅读”板块有主体课文16篇(每单元两篇),“快乐读书屋”有阅读材料16篇(每单元两篇);“能说会写”板块有口语交际8次,写话8次;每个单元后均设有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

现将本册教科书的编写思路简要介绍如下。 一、选文

本册教材选文特点如下。 1

选文与单元主题密切配合。如《举手的秘密》《陶罐和铁罐》《三顾茅庐》《晏子使楚》告诉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自己;《谁敢试一试》《是乐谱错了》《他投了自己一票》《最棒的玉米》告诉学生要做成一件大事,不可无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做事成功的基础。

2

强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合作探究意识等。如《智能汽车》《新型玻璃》《中国圆梦飞天路》《智能机器人》向学生展示现代科技成果或远景,教育学生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贡献力量。《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警惕大自然的报复》《地球只有一个》《保护地球,我们能做些什么》引导学生从小关注“人与自然”,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增强共同探讨环境保护的意识。

3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长城》《莫高窟》《卢沟桥的狮子》《古诗两首》使学生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遗产,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再如《飞夺泸定桥》《丰碑》《草地夜行》《七律·长征》使学生了解我党历史上“红军与长征”这一段历史,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4

《谁敢试一试》《他投了自己一票》《断尺》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儿童的内心世界、苦恼与欢乐、成功与友谊等。

5

语文美餐,为了使选文易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本册教材较多地选取了直观、形象、感情色彩鲜明的课文。在45篇选文中,选有现代诗歌4篇,古诗6首,童话故事两篇,说明性文章7篇,散文4篇,纪实性文章22篇。这些文章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640篇课文中,新选入的课文就有20余篇,这些新篇目体裁多样,形式新颖,富有童趣,时代感强,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对这些新篇目,编者进行了反复斟酌,在文字方面进行了精加工,力求使这些文章成为文质兼美的精品。

二、语文学习活动

本册教材的语文学习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课文后的学习活动,二是“快乐读书屋”的文前阅读提示。这两部分学习活动的设计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

主体课文后的学习活动包括以下内容:思考练习题,本课要求认、写的生字,自选词语。思考练习题总体上从三个方面设计:一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二是从课内向课外扩展和延伸,充分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三是语文知识技能的运用与落实。这三方面活动的设计因文而异,力求少而精,起到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的作用。

作者在第11~15自然段中描写了经历了变迁与磨难的陶罐,先写了人们的语言。“呦,这里头有一只罐子!”和“真的,一只陶罐!”表现了人们发现宝物的惊喜。“和它当年在御厨里一样光洁,朴素,美观。”描写了陶罐的样子,和后文描写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又一次对比。“多美的陶罐!”“小心点”,从人们的赞美和小心翼翼地保护中,再一次从侧面说明了陶罐的价值。

陶罐在人们的赞美和珍惜中,仍然没有忘记他的同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了陶罐的友善和对同伴的关心,时光在流逝,只有陶罐依然保持着和外表一样闪光的心灵。

〔写作特点〕 1

物。在对话描写中,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情态描写,感叹号和问号等标点的运用更突出了人物的语气,突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增添了语言的表现力。

2

物不同命运的结局,说明了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要尊重他人、善于与人和睦相处。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合作。

2 3 4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读懂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其中表达的寓意。 〔教学准备〕

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课文内容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自主阅读。在揭示课题后,指导学生质疑,可以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有所感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在自读和分角色朗读中,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重点是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在读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在读中体会理解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可以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画出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所用的标点,体会陶罐和铁罐说话时不同神态、语气,有的句子没有标出说话时的神态,可引导学生结合前后语句的内容,从对话的语言中体会该用什么语气读。铁罐是“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而陶罐自始至终都是谦虚、友善而又自尊的。

分角色朗读,就是要把不同人物的说话语气读出来,表现不同人物的特点。可以采取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也可以让学生自愿组合,自己寻找伙伴分角色朗读。

(4)指导学生从陶罐和铁罐的变化中,体会课文所说的道理。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说说在陶罐和铁罐的变化中,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可以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对课文揭示的道理,一定会各有不同的认识,教师要尽力做到尊重个性化的文本解读,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如,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要多向别人学习,弥补自己的短处;要学会和人友好相处,学会尊重他人;谦虚的人会有好的结局,傲慢的人下场可悲。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更多的见解,比如,时间在变,事物也会发生变化,曾经的长处也许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变成弱点。

2

对“奚落”“傲慢”“轻蔑”“恼怒”“覆灭”“遗落”“荒凉”“相提并论”和“和睦相处”等重点词语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查阅工具书体会,在阅读理解时结合上下文进一步感悟,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词语解释。

3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认读本课生字,学写10个汉字,然后进行全班的交流。 4

(1)举行全班朗读比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搜集寓言故事,讲给同学听。 资料

〔氧化〕物质跟氧化合的过程,就是物质的原子失去电子的化学反应,如金属生锈、煤燃烧等,都是氧化。

〔奚落〕用尖刻的话语讥讽嘲笑他人。 〔懦弱〕畏怯;软弱。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差别悬殊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进行谈论或同等看待。 〔和睦〕和好相处,关系融洽。

快乐读书屋 一

三顾茅庐

教材说明 〔解题〕

本课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结构分析〕

这篇文章按照刘备带领关羽、张飞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的思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刘备、关羽、张飞第一次去隆中,没有见到诸葛亮失望而归。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刘备、关羽、张飞第二次去隆中,依然未见到诸葛亮,怏怏而归。 第三部分(第3~6自然段),写刘备、关羽、张飞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这一部分作者作了详细叙述,写了斥责张飞、阶下恭候、赶紧拜见和拜访的结局四个层次的内容。

〔语意理解〕

“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这句话交代了三顾茅庐的原因。

“立即备马”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 “刘备说:‘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数九寒天,大雪纷飞”的天气描写,更衬托了刘备的真诚和急切心情。刘备对张飞说:“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可以看出他的态度十分坚定。

“轻叩柴门”又一次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正因为刘备对贤才的渴求,所以在两次拜见没有成功时,心情由“失望”变为“怏怏而归”,进一步表现了刘备的诚意和恳切。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赶紧下拜”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认真、恭恭敬敬,突出了他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作者在文中还着力刻画了张飞的形象,对他的语言描写形象生动,“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这些语言的描写表现了他性格莽撞、急躁、耿直,从他对哥哥刘备的关心又看出他很讲义气,他的语言在文中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刘备的形象。

〔写作特点〕 1 2 3 教学建议〔教学目标〕 1 2课文。 3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准备〕

三顾茅庐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1

可以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可以提问:“顾”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

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然后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说得完整、连贯、有条理。

“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常指什么意思呢?

(明确: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由此引出探究重点: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 2“诚意”,读中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用符号在文中画出表现刘备“诚意”的词句,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好这些词句。

(2)围绕“诚意”,品读明意。哪些词句体现出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呢?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后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指导) ①可从刘备的语言方面来探究:

如称孔明为“大贤”,反映出刘备态度谦恭,很有诚意。

教学时重点抓好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所得读好刘备的话。 ②可从刘备的行动方面来探究:

“叫人立即备马”“下马步行”“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赶紧下拜”等词句着重表现了刘备的“诚意”。

③可从环境描写方面加以探究:

“数九寒天”“冒着风雪”等词语体现出刘备决心之大、心意之诚。 ④可从张飞的态度反衬方面加以探究: 张飞的鲁莽反衬出刘备的谦恭与诚意。

教师小结:理解人物形象,不仅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入手分析,还可以从环境描写、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等方面来理解。

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议议,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真正做到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

3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 (2)复述课文。

教师问:如果有人要你讲“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你打算怎样讲?(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不作评论)

今天我们学习抓住重点词复述故事,你认为应该重点抓住文中的哪几个词来讲?

讨论后,请学生用上“仰慕、急切询问、冒着风雪、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三顾茅庐、辅佐”等词语,简要复述。

4 5

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刘备和诸葛亮有了哪些了解?从这篇课文中,你看出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其人其事,课外可以阅读《三国演义》一书,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记下你的新发现。

资料

〔刘备(161—223)〕字玄德,蜀汉昭烈皇帝。少年孤独贫困,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为军师,先后攻占荆州、益州、关中,于公元221年建立了蜀汉政权。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謝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隐居隆中,人称“卧龙”,后辅佐刘备攻占荆州、益州,并联合孙权,对抗曹操,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仰慕〕敬仰倾慕。

〔驻地〕(军队)停留驻扎的地方或地方行政机关的所在地。 〔怏怏〕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样子。 〔谒见〕进见尊长。 〔精辟〕深刻,透彻。

〔奠定〕稳定地建立;使稳固安定。 〔辅佐〕辅助(多用于大臣协助皇帝)。

晏子使楚

教材说明 〔解题〕

课文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大臣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文中写了楚王三次侮辱他,晏子针锋相对地进行了反驳,表现了晏子的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同时也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

〔结构分析〕

全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可以把文章划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主要写晏子出使楚国遭遇到楚王的三次侮辱,但都被他犀利的、无可辩驳的言辞击败。这部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又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2、3自然段)写晏子来到楚国,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弱点,让晏子从狗洞钻进去,晏子以从狗洞进“狗国”来给予还击。

第二层(第4自然段)写楚王嘲笑羞辱晏子,认为齐国无人才,不配派人出使楚国,晏子又进行巧妙反驳。

第三层(第5自然段)写了楚王假借囚犯把爱偷盗的罪名安在齐国人头上,晏子用打比方的方式予以反击,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楚王彻底改变了对晏子的态度,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语意理解〕 1

挖好的狗洞中往里钻时,晏子针锋相对地予以坚决回击。他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应从狗洞进出。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义正词严而不动声色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同时,又能巧妙地将楚王交给自己的难题回敬给楚王,迫使他打开城门,使自己堂堂正正地从城门中走进去。

2“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来欺负晏子,侮辱齐国。联系楚王对晏子说话时的态度,“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明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放在眼里,认为晏子这样的人是不配出使楚国的。但是,楚王把对晏子的态度上升到齐国有没有人才的问题上,显然楚王企图以讽刺晏子无能而达到侮辱齐国没有人才的目的,其侮辱的程度比前面的“钻洞”更加严重。

3“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这一席话反映了晏子对敌斗争的高超艺术。“很为难”表现在“撒个谎”与“说实话”的选择上,但这种为难是“装”出来的,说明晏子已经胸有成竹。这样做是要楚王主动让他把要说的话说出来,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使对方陷入被动。

4“敝国有一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到这儿来了。”言外之意我连下等人都算不上,所以就被派到这个连下等国都不是的楚国来了。晏子不动声色地将楚王对齐国和自己的侮辱又回敬给了楚王,使楚王哭笑不得,还不得不“陪着笑”。

5“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借一个犯了盗窃罪的囚犯(其实是楚王蓄意导演的),来说明所有的齐国人没出息。晏子将计就计,采用类比的方法说了这段话。他先列举了柑橘因为水土不同而变种的事实,然后类推到人身上:“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这里晏子很含蓄地指出了所谓“齐国人没出息”是由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造成的。这样,即使那个囚犯是齐国人,楚王也无法辩解。

晏子三次遭到楚王的侮辱,三次予以坚决地反击,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表现了超人的智慧和才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三次受挫。这一切都使楚王充分认识到了晏子的才能,明白了自己是斗不过晏子的,所以只好收敛起自己的狂妄,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写作特点〕 1“刚到楚国”“参见楚王”和“赴宴席上”三个片断,集中表现了晏子高超的斗争艺术和卓越的外交才能这个中心。

2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2 3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

〔教学准备〕

关于晏子使楚这个故事的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作者采用了拟人的写法,对最棒的玉米的语言、外形和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来揭示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们成功。

2 3 4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感悟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1趣,引入新课。

可以采用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使学生产生兴趣,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2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谈谈,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3

指导学生分组练习朗读。在读中体会:

(1)哪些句子表现了最棒的玉米的自信,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表现。 (2)哪些句子表现了最棒的玉米的伤心和绝望。

(3)说说最棒的玉米的感情变化,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迪。

(所得到的启示是很多的,比如,无论外界条件怎么变化,别人怎样对待自己,都不要失去自信心。比如,是金子总会闪光、总会被赏识的……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

4

在文中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自学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资料

〔惩罚〕严厉地处罚。 〔自负〕自以为了不起。

能说会写

赞扬

教材说明

教材的提示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话)启发学生选择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内容。 第二部分(第二段话)是对说什么提出的具体要求:1或某方面的长处;2

第三部分(第三段话)是对听提出的具体要求:12议。插图上画的是龙龙和文文的对话。

(她)的好品质充;3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难点〕

能把赞扬他人的事说清楚、说具体,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准备〕

一些能表现值得赞扬的情境的多媒体课件;选择值得赞扬的好人好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操作要点〕 1“赞扬”。

课文的提示只是从内容范围上进行了提示说明,为了让学生的头脑中有更具体的画面,我们可以结合教材插图内容设计有具体事例的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在表述时能够更具体。

2

除了教材中的提示要求外,教师还可以提出其他要求,如内容要做到真实,态度要真诚,用语要准确、得体,要发自内心。

3

学生分组合作,按照要求练习说话,相互学习,在倾听中补充自己习作的不足。 4

可以采取学生自荐和互荐相结合的方法,选出几个同学把自己赞扬的人或事说给大家听。师生按要求进行适当的评改,或提出建议。

我 能

教材说明

教材的提示语中包含两方面内容: 1

(1)启发学生选择习作内容(自己做过的充满自信、凭智慧和才干做成的事情)。

从推荐的题目来看,也可以写学生没有做过,决心要做好、争取做成功的事情和愿望。 本次习作可以记叙事件,也可以围绕“我能”阐述根据和理由。 (2)可以补充题目或自拟题目。

(3)习作要求:把“能”的原因和条件写具体。 2(第一个题目是提示学生在班级的生活中选择习作内容;第二个题目是让学生把树立自信心和实现理想联系起来;第三个题目选择内容要广泛些,可以是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难点〕

能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把原因、条件说清楚、说具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操作要点〕 1

导语的设计,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由此让学生回忆生活体验和经历过的事情,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新的想法。

2

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列出要求,说说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3决。

4 5 6

语文七色光 二

教材说明

本课语文七色光安排了四项语文实践活动。

第一项是“练”,包括选择恰当的量词填空和选择带有“坚”字的词语填空的练习。

第二项的“日积月累”主要是积累有关要树立自信心方面内容的名人名言,这也是紧扣本单元主题的内容。

第三项“知识窗”为学生提供了《毛遂自荐》的故事,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树立自信心的又一次教育。

第四项“大家一起来”是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在做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扬起自信的风帆。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 2件。

3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有关树立自信心而获得成功的故事,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4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逐步掌握语言规律、学会辨析,并能准确运用近义词。积累并背诵有关自信内容的名言。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

(1)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一(挺)机枪”“一(粒)玉米”和“一(座)大楼”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作为重点去指导。量词的填写是和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分不开的,可以让学生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使学生关注这种语言现象,熟悉量词运用的规律。

(2)可以先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填写,然后全班交流。(参考答案是:坚持坚定坚信坚决坚固)

2

可以指导学生读懂这些名言句子,谈谈自己对名言的理解,然后让学生把名言背诵下来。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树立自信心的名言,摘抄下来。

3

这道题让学生阅读历史故事《毛遂自荐》,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说说对这篇故事的有关知识的了解。

4

学习这项内容用1课时。课前要布置学生亲自实践,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合作,共同战胜困难,并把过程和感受认真地记录下来。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汇报实践的内容,按照相同的内容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指导学生把过程和感受说出来,鼓励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树立自信心。

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花草树木”为主题。安排了主体课文《小草》和《梅花》《幽兰》《竹石》《菊花》四首古诗,借花草、树木抒发人物的思想情感;“快乐读书屋”安排了《黄山松》《万紫千红——花卉描写片断集锦》,介绍了黄山松、海棠、水仙、樱桃花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能说会写”中安排了两项内容: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诗文》,紧紧围绕“花草树木”这一单元主题,让学生交流阅读描写赞美植物的诗文后的感受;习作《我眼中的》,引导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了解某一种植物特点,通过习作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语文七色光”中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四项语文实践活动。“练”中包括找错别字和词语搭配练习;“日积月累”中是关于梅、兰、竹、菊的四句诗;“知识窗”介绍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最后一项是“大家一起来”,制作花卉知识壁报,在精美的壁报中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本单元的主题。

课文

5 诗四首

教材说明 〔解题〕

梅、兰、竹、菊以其清雅、脱俗、傲骨为历代文人所歌咏,后被人誉为“四君子”。课文精选了四首描写梅、兰、竹、菊的诗,诗文浅显易懂,但含义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结构分析〕

《梅花》《幽兰》为五言诗,《竹石》《菊花》为七言诗。 〔语意理解〕

1

“为”,因为。为,weì。

“凌寒独自开,”冒着严寒独自开放。梅花不畏严寒,不怕孤寂,傲然盛开,美丽高洁。这真是“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虽然远远看去,梅花洁白璀璨,光亮耀眼,像天上飘下来的瑞雪,但心里明明白白地知道,它不是雪,因为它散发出雪所没有的淡淡的清香。暗示其时积雪未消,才有梅、雪之辨,但是由于有一股暗香,一股并不轻狂张扬而以其内在品质沁人心脾的香气,就可以使人感知早春的生命信息了。

2

求者:寻求的人。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只因为兰花的香气很浓,寻求探访的人才找遍了山里的每一个角落。这里通过“求者遍山隅”突出兰花的“馨香重”,也与前面的“本自无人识”形成强烈的对比,赞扬了兰花那种幽居深谷,不追名逐利,以其独有的馨香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3

咬定:形容竹根牢牢扎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千磨万击:无数的磨难、打击和挫折。 任:任凭,随便。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竹子扎根在岩石的缝隙之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又运用夸张的写法,写出了竹子在任何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刚直不阿的高尚品格。“千磨万击”在夸张中见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充满了对艰难环境的轻蔑与嘲弄。

4

日渐斜:太阳渐渐地落山了。

偏爱:在很多事物中非常喜爱其中的一件。 开尽:花开完凋谢了。 更无:再也没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出作者喜爱菊花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写作特点〕 1

(1)品味全诗:这是一首有名的咏物言志之作。作者借描写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梅花,抒发自己的坚贞意志和品格。诗人采取了修辞中的拟人手法,就是采取花木人格化的思维方式。此诗从志士角度,发掘梅花的品格内涵,这数枝梅花出处不显,寄身墙角,但它志气不凡,冲破寒冷的抑制,独立不倚地开放,敢为天下先。可以说,在梅花的身上寄托了诗人的品行和追求。

(2)句段欣赏:前两句写梅花坚贞不屈。“墙角”“凌寒”,说明环境艰苦;“独自”更表明百花凋谢,唯有梅花盛开的可贵。后两句写梅花的颜色和香气,似雪非雪,幽香远飘,既可敬又可爱。整首小诗意味深远,语句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凿的痕迹。

2

(1)品味全诗:自古以来,兰花一直是清雅、高洁的象征。陈毅的这首咏兰诗,开篇点出兰花长在深山幽谷,本无人知晓,但它的芳香却让寻访的人踏遍深山的每一个角落。作者明写兰花,实际是在写有才能的人最终还是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的。

(2)句段欣赏:“幽兰”一词让人感到一朵很清幽的兰花,默默生长在深谷里,不炫耀自己,不追名逐利,但最终还是以自己的“馨香”令“求者遍山隅”。全诗构思巧妙,语言有如兰花般清雅、素气,特别是最后一句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3

(1)品味全诗:这既是一首题画诗,又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吟咏立根青山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2)句段欣赏:前两句赞美竹子立根青山破岩的倔强形态,“咬定”二字,把竹子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描绘竹子的内在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炼,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任何方向的狂风。

4 (1)品味全诗:菊花历来是诗人们喜欢歌咏的题材,或者是因为菊花不畏风霜,品格坚贞;或者是因为菊花芬芳绚丽,气质高雅。而诗人元稹爱菊,则是因为菊花开在深秋时节,历尽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22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