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班化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3-09-03 14: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第一章夺子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章 促学教育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策略一 课前调查
促学教育的课堂应该是“关注每一个”的高效课堂,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促学教育课堂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单位时间内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必须要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对每个阶段都要分析得细致透彻,这样,教师才能在重点关注“导学”过程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学习任务的目标达成。因此,采用课前学业调查的方式,能够较好地达到这一目标。课前学业调查要求任课教师从对学生课前学业水平调查设计的研究人手,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和集体的智慧,精心设计课前调查的内容和形式,科学选择调查的范围和时间,有效地分析和运用调查结果,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及时准确地做好教学设计、课堂练习,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学习更有成效,从而使课堂成为灵动的课堂、精致的课堂、人人都能得到发展的高效课堂。
一、依托课前调查,便于把握学情
所谓的课前调查,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学业调查内容,在课前对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认知经验等方面进行针对性了解。美国教育界在落实“学习的科学性原则”中曾经提出:学生的学习一定是基于“原认知”来学习新知识。因此,教师通过课前调查得到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从而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把握以及经验来进行预设,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将学生统一设定为“知识空白”,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实际上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基础、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一刀切”的做法完全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偏离了促学教育理念中的“以生为本”的精髓,难以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目标。“课前调查”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调查问题,力图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技能,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把握学情,从而有效设计教学,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发展。因此,科学有效地实施课前调查不仅能够让教师做到“知己”,更能够实现“知彼”,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二、实施课前调查,关注每个学生
课前调查作为了解学生学情的有效手段,很好地解决了教师在以往对学生学情分析时候的模糊、笼统的弊端,调查的目的性更明确、关注的视角更准确、获得的数据更精确,为下一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科学、准确的结果。因此,科学地实施课前调查,是确保调查效果的必要保证。
1.认真地设计课前调查
(1)确定课前调查的范围
课前调查因课型、课例的不同.选择调查的范围有所不同。一般来讲,课前调查范围包括全班学生调查、小组调查、薄弱学生调查、学生生活环境调查等。在具体的实践研究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确保这种调查的真实性和指向性,避免出现因烦琐的调查而让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和逆反的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通常情况下,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全体性原则,要求学生全体必须掌握新知识学习的基础性内容,调查应该面向全体,确保教师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免出现以偏代全的问题。最低性原则,可以选择平日里作业完成质量不高或者学习有困难的薄弱学生调查,充分了解这些学生的预习、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基础。针对性原则,依据时间或空间的情况,针对因城乡差异而对学习内容有距离感的知识,课堂需要对特定学生群进行调查。
(2)课前调查的形式
课前调查的形式主要包括题单式、口答式、谈话式、导学案式、课堂观察式。其中题单式和导学案式调查以文字调查的形式呈现,这就需要教师要注意两点:其一,不能把调查变成学习结果的测试,调查只是为教师个人教学提供参考依据,而不是考试,因此要尽最大可能地避免出现学生压力大、紧张等现象的出现。其二,调查的语句要活泼、轻松,内容不宜太多太长,抓住最主要的问题进行调查即可。对于初中年级学生则可以通过“快乐10分钟”的形式,在10分钟内完成简洁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提高学生自信,减轻学生对课前调查的考试压力,以使我们真正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水平。此外,口答式是通过口头回答的形式进行调查;谈话式则是通过教师与特定
学生通过谈话交流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情;课堂观察式是以上节课学生上课的综合状态为依据,并通过课堂练习、作业等作为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各种调查方式应灵活应用,避免一成不变而造成调查效果下降及学生参与调查的积极性的降低现象的出现。
(3)课前调查的内容
根据课型、课例的不同,调查的内容一般分为三大类:
基础性调查——主要是了解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已有基础,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突破教学重点的策略。
迁移性调查——主要是了解与本课内容相类似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确立课堂进行知识迁移的尺度和进度。
预习性调查——主要是调查学生对新授知识的预习情况,帮助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预习情况,确定课堂关注的重点对象。同时,根据学科、年段的不同,调查内容的侧重点以及题量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2.灵活地实施课前调查
(1)选择课前调查的时机
依据授课内容不同以及班级实际情况,可以是提前一天进行,也可以是当堂课的课前进行,还可以是借助前一课的课后测作为下一节课的课前调查。
(2)把握调查的尺度
课前调查要因需而设,应杜绝为了调查而调查的现象发生。在调查的频率上,教师应合理安排,避免学生对调查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影响调查结果。在调查内容的设计上,不仅难易程度上要精心设计,切中要害,而且各学科调查要进行有机的整合,灵活运用各种调查形式,减轻师生的调查负担。
3.科学地分析调查信息
(1)认真分析调查结果
课前调查的结果为教师准确地把握学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授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调查的结果,掌握自己所需要的重点信息:本课内容学生已经学会了哪些知识并达到了什么程度?学生还有哪些知识或能力存在不足?与本课教学重点内容相关的可供迁移的知识或能力学生掌握得怎么样?哪些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存在困难?教师或学生还要做好哪些准备?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调查结果分析的时候,还必须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既有知识积累方面的差异,又有学习能力的差异,还有个性上的差异。促学教育为教师深入了解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教学预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调查结果中反映出来的个体差异,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调整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并做好其他相关辅助内容的设计及落实,尽可能地适应差异,提出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中求得最佳发展,确保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如:利用调查结果,针对能力强的同学预设难度较大的内容,对能力一般的同学则适当降低要求,而对能力较弱的学生不仅在难度上,也可以在数量上进行调整。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臵,既发展了“强者”的学习能力,又保护了“弱者”的学习积极性。
(2)理性看待调查结果
由于课前调查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诸多差异因素的存在,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情况与实际情况并非都能够达到百分之百的吻合,个别情况下甚至可能提供错误的信息,即使是采取了全班的调查方式,因调查内容设计上的侧重点不同,反映出来的信息也未必能百分之百满足教学设计的需要。例如,在数学调查中可能会发现:很多数学知识没经过课堂学习,有的学生已经会了。但是学生这样学到的知识是不系统的、模糊的。学生的这种“会”还只是一种相对低层次的“会”,是缺少数学化思考的“会”。如果教师认为学生会了就不用“教”了,那么学生就会缺少探究发现知识的活动经历,缺少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理解和构建。因此,具体地了解学生“会”的实际情况,也是作为教师必须要准确把握的内容,只有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准确情况,有针对性地去寻找一些策略和方法,通过让学生们展现他们已有的知识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既是对自身学习进行再思考的过程,也是给其他同学以激励的过程,而老师则根据学生不同的现实起点,抓住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要点,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同学们继续研究,给予解决。面对问题,不论是起点高或低的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地加入探究行列,这样才能拥有更高的课堂教学效益。因此,任课教师除了要努力保证调查结果与学生实际的正相关外,还应该理性地看待调查的结果,做好多方面准备,有备无患。
同时,任课教师也要克服两种片面的思想,既不要因为调查结果的优秀,而忽视了对课前教学工作的准备,忽视了教师自身“导”的作用;也不能因为调查结果不令人满意而产生畏难情绪。要正确地对待调查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制订突破难点的预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进步。
三、利用课前调查,实现高效教学
通过对课前调查信息的分析,任课教师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学情,依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更好地落实课堂教学三原则。(学生已经明白的教师不讲;学生理解有困难或有争议的,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吃不饱”的,教师给予高位指导)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目标。
1.依据课前调查,实现教与学的高效
实施课前学业调查,为教师充分利用促学教育的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于教师来说,它帮助教师合理地选择课堂教学突破点,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进而满足了学生不同的需要。科学地分析运用课前调查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益。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实现短时高效。
2.依据课前调查,实现练习的高效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识的有效手段,更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直接的反馈,它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教师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效果。同时,通过学生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也能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此外,由于学生能力和基础不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掌握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成为设计课堂练习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而利用前测结果设计出的练习题,则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在课前要依据课前调查的结果进行科学的设计,选择练习的形式、练习的内容。增加适合本班学生的自编习题,有针对性地解决课前学业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让课堂练习更加的科学,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实现巩固新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
教师依据调查结果,可将学生预设为三个层次:对C层学生,低起点,重基础,带着走,多鼓励;对B层学生,有变化,多思考,小步走,多反馈;对A层学生,重能力,有综合,主动走,多拓展。经过实践,“三层次四维度”的课堂练习设计思路很好地满足了这三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在练习设计上以课前调查结果为设计的思路的核心,设计出三层次练习,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基本练习立足于本课堂的基本知识,满足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目标正确率应为95%左右;综合练习略高于基础练习,此类习题要求含有本课知识以及与本课相关的知识迁移,满足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目标正确率应为85 %~90%;拓展练习是本课知识的拓展应用,难度相对比较高。此类题的题量不必太多,满足学习基础好、层次较高的学生,目标正确率为50%左右。在设计的思路上坚持“四个维度”,即:层次尺度、知识跨度、时间长度、拓展程度。层次尺度即练习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程度和习题的呈现层次,采取渐进式的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知识跨度即练习的设计既要有对新知识的内容也要有对旧知识或薄弱知识的兼顾,实现新知识与相关旧知识的同步巩固;时间长度即要合理分配练习设计的时间,依据不同的学情和知识掌握情况,恰当地安排练习时间;拓展程度即练习设计不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应该设计利于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相关习题。教师据此进行三层次的课堂练习设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依据每个层次练习设计的标准,既让学习基础薄弱的孩子能够完成作业,体验成功;又让中等成绩的孩子巩固强化,积极思考;同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由于充分地利用了课前调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依托课前调查,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课前调查”让老师对学生有了细致的统计分析,进而逐步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使教师从备课、上课、辅导上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学的针对性得到了加强,使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得到落实。而教师个人在设计课前调查题、分析调查结果、撰写研究过程记录、进行实录式反思、编写三层次练习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成长与提高。正如老师在一篇随笔中写道:课前调查的研究是一个有利于师生的教学研究,需要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和理论水平的提高,我深深地感到要自己加强理论学习,多与别人进行研究,分享课前调查的经验和教训,这样下去,自己的教学能力就会提高得更快。同时,对学生进行课前知识调查,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根据教材的编排顺序,仅凭借经验对学生进行估计,有时是不准确的。而现在的学生,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渠道很多,有的问家长,有的事先阅读教学参考书,有的参加一些学习班提前学了新知识,这些都有可能为我们的教学所用,成为课堂教学中丰富的资源。从学生的“已知”出发设计教学就是对学生资源的利用,就是关注了学生的经历和经验。因此新授知识前,对学生进行课前知识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采取最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才不至于浪费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以往对学生总是不放心,课上对新知识反复强调,生怕哪个知识点落掉了,生怕学困生对知识掌握不好,造成了课堂教学密度不够,学生练习的题型少,缺乏深度和广度,课堂气氛沉闷,也造成已经学会的学生就不愿意听课,影响了大部分学生的发展,顾此失彼。从实施一段看,如果对学生进行课前知识调查,就会最大限度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益也越来越高,对于这样的好事,作为老师何乐而不为?
对于学生来说,由于课前调查的推行,老师更加准确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薄弱生的基础得到了巩固,优秀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课堂上的笑声多了,掌声多了,惊叹声多了,课堂氛围更好了。同时,由于教学与练习的精心设计,使教学更加切中实际,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学生课内教学任务完成的好,课余的学习负担也随之降低,学生的知识、能力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促学教育课堂凸显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同时,通过课前调查这一做法,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获了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行为前移的效果,这种潜移默化的激励,也让更多学生在课前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这种自发的主动性学习反过来也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快速成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高。
随着课前调查研究的深入推进,促学教育课堂愈发显示出它独有的优势与魅力。只要教师仅仅抓住“关注学情”这条主线.有效地设计和改进课前调查工作,“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促学教育目标一定会得到实现。
请结合上面的学习内容写出不少于300字的心得体会(请自行留存,作为第五周期继续教育校级培训材料)
正在阅读:
第一章 小班化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09-03
河南省滑县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大联考卷八新人教版(含答案)03-11
天下没有坐着吃的午餐的读后感10篇12-12
精读三课后cloze完整07-17
尔雅网课15年影视鉴赏课后答案03-04
家庭情况调查表+贫困证明范文03-28
我的中国梦征文3000字02-10
网络营销常用的十种有效方法02-27
电影研究:视觉的情节07-17
2010计算机考研大纲解读:计算机网络06-0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小班
- 课堂
- 高效
- 策略
-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