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更新时间:2024-06-04 08: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及对新文化运动局限性的自我反思

内容提要: 说起新文化运动,学过中国近代史的同学相信都是十分熟知的了。提起新文化运

动,不知道大家最先会想到什么呢?它的历史意义,它的进步性,还是这次运动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的,一般人们谈起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往往只会想起这种激进主义产生的重要意义及其进步性,人们往往会忽略这种激进主义(即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也许这是人的天性使然, 人们记住某一件事往往大多都只记得它好的一方面。本文我们就谈谈在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的局限性以及对这样局限性的反思。

关键字:新文化运动 国际国内环境 局限性 先进分子 封建思想

一、我们就结合当时国际国内环境对新文化运动作一个简要的论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的天空满布阴霾。这个时期,为拯救陷在水深火热中的祖国寻找新的出路,中国的先进分子曾历尽千辛万苦,他们努力向西方国家学习,但是这样的学习却让他们处处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所以一些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的束缚中和蒙昧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正式开始。他们提倡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和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也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由部分激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束缚、力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新文化运动向封建主义和传统文化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就是这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使各种新思潮的涌流滚滚而至,而且无法遏制,所以从单方面看新文化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

1

虽然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而且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下面我们就重点谈谈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以及这种局限性所造成的影响。

二、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二)他们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坏,好就是绝对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三)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三、对新文化运动局限性的自我反思

(一)从新文化运动局限性的第一点我可以感悟到一句话,那就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的目的是积极的,因为他们看到了资产阶级共和方案在西方国家的到胜利发展的例子,但是他们忽略了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结合当时的具体实况,所以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事实上,在当时先进分子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了。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的暴露出来了。中国为什么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因为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结合了国情结合了中国的实际的,今天中国的发展更印证了这样的道路在中国是走的通的。我们的国家为什么要设立特别行政区、自治区,就是为了适应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根据实况因地制宜。所以说不管做什么样的方案什么样的决定都要结合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别人用着好的东西部一定就适合自己。

(二)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局限性的理解还让我明白了,我们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都要看它的主流和本质,不能只抓住枝节、现象去下结论。切忌在赞扬或批判一件事或一个事物的同时,自身却仍在犯着简单化、片面化的毛病。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都有它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不能认为坏的就是绝对坏的,好的就是绝对好的。就像本文谈到的新文化运动,虽然我们重点阐述了它的局限性,但我们也同样应该看到它的进步性,要知道新文化运动虽然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但是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基础,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三)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有首歌唱的好,“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一根筷子

2

轻轻被折断,一把筷子牢牢绑成团”。所以说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知识分子、进步青年想要仅仅靠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呐喊去改造当时人民的国民性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毕竟在那样的环境下像他们那样的进步人士是少之又少的。他们不能也没有能力去改变那些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虽然他们努力的宣传,但是范围是小的,他们的宣传他们的思想没有完全的深入到群众当中去,他们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所以他们失败了。为什么我们努力倡导领导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四、总的来说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它到底有哪些进步的意义或有哪些局限性我们都必须承认它的重要性,新文化运动有它存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中有些偏激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比如“彻底打倒孔家店”等思想和口号彻底批判了我国古代孔家文化,完全抹杀了它的优点,只看到了这种文化滋生出的缺点。而且有的运动倡导者忽视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虽然新文化运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从总体上看来它还是有着它的进步性的,比如说,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牢牢的掌握并记住我国的近现代史,无论那些是值得借鉴的经验的还是那些在当时犯下的错误我们都该牢记,因为那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过的一步步的脚印,没有过去的种种就没有辉煌的现在。所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中我们对待事情都不能范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照搬照套的错误,我们不能再范过去范过的错误了,过去好的对的经验我们应该借鉴,错误的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保证不再范,现在的我们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具备与时俱进和创新的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了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未来,努力吧!

附录

1.陈独秀 (1879—1942年),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者之一,是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首任书记。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始人。

2.《新青年》,原名为《青年杂志》。它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1917年一月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陈独秀被聘为北大文科长。《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至北京。1918年1月由陈独秀个人主编的刊物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

3.德先生,是英文Democracy的汉化,即是民主的意思,它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

3

4.赛先生,是英文Science的汉化,即是科学的意思,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

参考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0m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