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四课文素材提炼

更新时间:2023-09-20 02:41: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为有源头活水来 (苏教版必修四)

——善于从课文中挖掘提炼作文素材

我有一个梦想 季氏将伐颛臾

【德】 面对季氏武力征伐的举动和弟子推卸责任的狡辩,孔子义正词严地批驳冉有的错误,提出了自己的为政之道。他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无寡”“无倾”的地步,只有采取“均”“和”“安”的治国方针,“修文德”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反对武力讨伐、重视教化、以德服人的思想观点。

德是修身的境界,德是富足的心态,德是人性的至真,德是生命的品质。德为社会和谐之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表征,一切社会秩序、家庭伦理、个人功业尽在其中。中国自古尚德,德政治世,是为大同。德实为民族生生不息之精魂,中华五千年绵延文化之亘古传续,长存而日大者亦在此。

养德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长生”之道,所以养德乃是正人心、端风俗,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第一要务。

尧舜时代君王以身作则,修正心灵,文明治世,教化万民,造就了尧天舜日,五风十雨、麦收双禾,麒麟在野、凤凰鸣山,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盛世。表现了中华祖先以仁德为治国之本的聪明睿智。继之以禹、汤、文、武、周公仍以德治世,天下太平。

孔子一生行迹依“礼”,非礼勿行。颜回去世,孔子赞曰:“贤哉,回也!”内心极推崇他,但依礼反对厚葬。他对诸侯公卿公然欣赏天子乐舞而感到愤怒,他对列国不纳其言感到委屈,但又绝对平静。身处乱世,一老者默对现实,独善其身。既有伯夷叔齐般高义,又有微子、箕子、比干之胆识。

儒家求出仕,孔子自然亦是。在做鲁相的日子里,其能大展其才,但因国君不明,只得周游列国。或而谓之游,可此绝非游说之路——诸侯无一纳其言。但其在天下纷争中,为天下奔走,为他人奔走。在所有人都觉得“礼”已不会富国强兵之时,其却矢志不渝,东方诸国遍布了他的足迹,中华大地撒满了他的喟叹。圣人居于天地间,绝非呼天抢地地狂号,只是留下一片静默,一片永恒。“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静默中蕴涵了无穷的力量。

上述素材可以应用到“仁爱”“和谐”“德行天下”“以德治国”“以德服人”等相关话题的作文中

寡人之与国也

真正的大丈夫——孟子

孟子,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真正的大丈夫是光明磊落的人,是意志坚定的人,是富有仁德的人,是胸怀宽广的人。大丈夫人格的获得,孟子有一秘诀:善养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他说这种“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是一种崇高刚强的正气,一种不可势压利诱的骨气,一种超迈雄放的豪气,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一种宏毅坚定的志气。孟子这一特点,是他的精神导师孔子所不及的。

孟子的仁政主张以民为本,核心就是关注民生。他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地相互征战,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并且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之教”的主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做好“民”字文章,很好地落实了千古之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民生的艰辛与百姓的困苦触动着他的心灵。他重视民心的向背,深谙人民与天下的载舟覆舟关系;他向往理想社会图景,规劝统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听:“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的话精辟而深刻。锲而不舍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做百姓代言人,他那份深刻,他

那份执著,他那份大爱,让千年后的我们读到岁月的回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上述素材可以应用到“民生为本”“和谐”“以德治国”“得民心者得天下”等有关话题的作文中。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友谊是朋友间交往的情谊,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纯洁而美好的感情。真正的友谊是以崇高的理想为目标,以互助互爱为纽带的高尚的情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就是真正的友谊,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在马克思困窘时,恩格斯竭尽全力资助,甚至从事自己非常不喜欢的商业。他们合作了40年,共同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真正的友谊。

1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鲁迅与瞿秋白相识于1932年春夏之间,彼此一见如故,十分相契。从此他们为推动革命文化运动而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友谊。在白色恐怖中,瞿秋白避难于鲁迅家中,后鲁迅为瞿秋白安置住处,让他用白之的笔名发表杂文。鲁迅曾亲笔题写了由瞿秋白拟写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赠给瞿秋白。在瞿秋白就义后,他仍坚持抱病为之编印《海上述林》,以此表达深切的悼念。

事例中主人公的崇高友谊,为人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他们的伟大友谊告诉世人:建立在共同信仰和追求基础之上的友谊是万古长青,牢不可破的。

上述材料可以运用到内容与“友谊”“合作”“信仰”等相关话题的作文中。

探讨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尊重、关心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深怀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具有自我批判精神。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百家争鸣】

广州一役,两广总督张鸣岐于事前已有警觉,一时间侦骑四出,全城布控;再加上胆小鬼周来苏害怕海关盘查,竟然将好不容易从日本购得的七十余支精良步枪全部扔入近海里,造成武器弹药匮乏,革命形势遂急转直下,不容乐观。局面如此严峻,多数同志主张将起义展期举行,而其中不乏临战退缩的懦夫孱头,如胡毅生、姚雨平等辈。黄兴见军心动摇,士气低落,不禁怒形于色,当即作了四条宣告:

一、吾党荟萃全力而谋此举,稍存畏惧何以起事?

二、一部分军火历经艰难险阻已运抵城南,不但不能运返,倘一不慎,足以殃及无辜; 三、华侨捐献,寄希望于广州发难,如有始无终,形同欺骗,不能见谅;

四、一切作战计划业已完成,时间迫急,不战而退,何以立威信于将来?对革命影响至大且巨!

然而,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不少人都拍屁股走了,剩下一群热血之士——赵声、林觉民、喻培伦等百余人,虽明知敌众我寡,黄兴仍率领着他们,决心拼死一战,不惜血洒羊城。至于胜败之数,就毋待蓍龟了。

曾有人说,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纯属盲动,以弱力撄强锋,从而使革命精英(他们差不多个个都是将相之才)一战而烬。黄兴本人徒有愚勇,仅凭一时血气贸然发动自杀性的起义,致使革命阵营蒙受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在这件事上,黄兴容或有误,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已准备好了,要以生命点燃革命之火!

且往乐观处多想想吧(后人也只能作如此想法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实数应为八十六人)发掘了中华民族的良心,弘扬了浩然正气,这种精神力量一旦为天下人所共识,其意义便远远大于一城一池的攻取。清朝末叶,民气日益委靡,老百姓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有此一役,国人不禁要扪心自问:何者为义?何者为勇?何者为雄?何者为烈?何者为国家?何者为私己?何者为民族?何者为个人?所有这些,何者为先?何者为后?他们受此雷鸣电震似的一激灵,也许会有五分钟的清醒,五分钟的活跃,五分钟之后,他们仍将安居于“铁屋”之中,归于酣睡,归于麻木。不论是“放血疗法”,还是“震惊疗法”,在这样的国民面前,又能有多少疗效?这

我有一个梦想

崇高信仰的坚定者——马丁·路德·金

他,用他最响亮的声音,让自由之声响彻整个美国大地;他,用他紧握的拳头,捍卫了作为一个黑人的权利;他,耗尽毕生心血,为了那庄严而神圣的几个字:人人生而平等!他就是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的领路人,一直为同行的人指着一个方向:自由!平等!

马丁·路德·金作为奴隶的后代,怀揣着几代人的梦想,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为受苦受难的黑人同胞们找到了一条光明之路——利用非暴力手段来抵制种族隔离和压迫。面对民众,他用激情洋溢的演讲,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他毕生为追求黑人的自由而努力,最终为此献出了生命。而他用生命和鲜血追求的梦想今天已变成了现实,鲍威尔成为首位黑人国务卿,赖斯成为首位黑人女国务卿,奥巴马成为首位黑人总统,这些都是很好的证明。有梦想就有希望。

梦想是生命的织锦,人到了没有梦想的时候,也就是生命完全衰竭的时候。没有梦想的生活是黯淡的、贫乏的、空虚的。所以,人一定要有梦想,并且要为之不断努力。

上述素材可以应用在与“梦想”“坚持”“毅力”“爱国心”等相关话题的作文中。 【运用范例】

追溯着世界的旅途,我看到了麦哲伦环游世界的梦想,他用广阔的胸怀迎接波澜壮阔的波涛,用梦想书写着生命的厚重与责任。纵使行程中的他遭到土著人的屠戮,现实的残酷却没有将他的梦想抹杀削弱。后人沿着他梦想的轨迹,走向世界。收回目光,我看到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丑陋而顽固的现实一次又一次打击着这位“追梦者”,但他的梦想凝集了所有黑人的正义和力量,现实,终于因他的执著而跪拜在这一伟大民主战士的脚下。我又看到了徐本禹朴实无华的笑容,他没有像自己的同学一样追求花前月下、香车宝马,更没有因为现实的残缺而逃遁,而是倾自己的梦想于偏远支教之中。他们,都是现实中坚强的追梦者!

寻着古往今来的道路,我抬头仰望天边的星辰。梦想与现实交轨在人的生命中,让我们用胸怀天地的凌云壮志拥抱梦想,用虚怀若谷的情怀书写现实中人生华美的篇章吧!

2

真是令人既悲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白流的鲜血都被雨打风吹去了,再无痕迹,烈士的生命只好似在夜间擦亮了一根又一根火柴,身后仍是黑夜,仍是豺狼当道的荒野。正如鲁迅先生所感叹的,“夜正长,路也正长”,没办法,千百次血沃中原之后,寒凝的大地才能发出一星星春华。

三十年的念念不忘在苦心经营的名利面前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不堪一击。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惊慌失措,他“汗涔涔的”,她在害怕什么呢?他怕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他怕自己陷于一种尴尬境地,他怕自己的虚伪暴露无遗,便开门见山的质问侍萍的目的,便痛快果断的提出以钱来做了断,一个资本家的阴险狡诈就这样被他演绎的淋漓尽致!

假如当初他有情有义,没有抛弃侍萍母子,那么繁漪和四凤就不会出现,周萍的两段痛苦感情也就不会出现,想必结果也不会如此地惨烈吧!可毕竟这只是个假设,资本家的惟利是图,阴险狡诈让他亲手一步步地酿造成这个悲剧:死凤死了,周冲死了,周萍也死了,繁漪疯了,侍萍生不如死,只留下了一个完好无缺的他,可事实上他已经失去了一切!可怜的贪婪的悲哀!

一场雷雨,花谢知多少?

花非花,似花,非花无花,梦中泪花, 一场雷雨,梦碎一场空;

梦非梦,似梦非梦,无梦,梦碎一场空! 三十年,走完一场悲哀?? 【运用范例】

泰戈尔说:“因为经历,所以懂得。”人生的经历就是行走在路上,阅尽千山万水,尝遍酸甜苦辣。无论是成功的经历还是失败的经历,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因为有经历就有磨砺,有经历就有经验,有经历就有成长。比如鲁侍萍,命运给了她苦难的同时,也赠与了她勇敢与坚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待经历的态度也不相同。聪明的人会把自己心灵的窗户开在靠近阳光的一面,让快乐触手可及,让幸福与自己如影随形。人生的喜怒哀乐,无论你碰到哪一种,都会痛痛快快地体验一下,只有将喜怒哀乐都体验到了,才会有丰富的情感;有了丰富的情感,人生才会丰富。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

《雷雨》

三十年,走完一场悲哀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若是有缘,何需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三十年的漫漫时光,三十年的处心积虑,三十年的爱恨纠葛,终于在一场雷雨中轰然落幕。

三十年,无论身处何处,他都随身携带当初的家具,始终保持着夏天关窗户的习惯。即使家有万贯,他依然保存那件缝补过的旧衬衣。三十年的坚守,始终请与曾经的最爱,还是偿还良心的负债?要有多无奈,才能念念不忘?三十年的天光漫长,三十年的天各一方,三十年的悲哀的情感寄托!时的,侍萍只是周朴园空虚无处的寄托。倘若不是的话,三十年的用情之深,怎么会因为是平的沧桑落魄而荡然无存?倘若不是的话,三十年的朝思暮想,怎会因为侍萍的突然出现而惶恐不安?倘若不是的话,三十年的愧疚不安,怎会因为名利的羁绊而颜色大变?是的,他爱的只是三十年前温顺听话的侍萍,而不是这个年长色衰,会对他的利益构成威胁的侍萍。悲哀的三十年的记忆!

周朴园所希望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质上是最丑陋最破败的家庭。要让他抛妻弃子而换来的因缘,一段与富家小姐繁漪同床异梦的售后。夫妻二人感情不和,妻子繁漪处处与他针锋相对,他视她为疯子。她也驶入疯子一样疯狂地沉浸在与儿子周萍的有悖常理的恋情中。打儿子周平痛苦于这段乱伦的爱情,在挣扎中又爱上了同父异母的四凤,周重的善良,却不愿接近他这位严厉的父亲。身为一家之主徒有让人畏而厌的尊严。他享受不到夫妻之间的并蒂情深,也体会了父子之间的骨肉亲爱情!三十年,独自面对内心的悲哀,所以曾经的有关侍萍的回忆自然而然的便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一种安慰。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伽西莫多一生之中极少流泪,当被他伤害过的爱斯梅拉达把装水的葫芦举到他干裂的唇边的时候,他滚出了一大颗眼泪,这种感激,非语言所能表达。那些观赏的群众本来对伽西莫多也是满腔义愤,可是,当看到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送水的时候,人们也情不自禁地被感动了,拍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3

从上面的文字,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人生启迪:人来到世间不容易,对他人多一些友善,对伤害过自己的人,也要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包涵。能够宽容他人的过失乃至伤害,是心地纯洁、胸怀宽广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也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同、肯定和赞赏。

宽容彰显人性之美

宽恕一个杀死自己儿子的凶手并为其在法庭上求情,对农村妇女梁建红来说,不仅仅是勇气,更是旷世少见的人间大爱。

25岁的宋晓明,因为500元工资,逞一时之强挥刀捅死了梁建红唯一的儿子。但这位52岁的农家妇女却以德报怨,泯仇为爱,在法庭上为凶手求情,宋晓明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厚德扬善,宽容大义。人性之美彰显了力量。2012年4月初,深为广大读者所关注的电影《人心底色》,在石家庄举行了隆重的首映仪式,大义母亲梁建红为杀子凶手求情的故事,经过电影艺术家的激情创作,再一次深深地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爱斯梅拉达用一滴水换来了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一滴水,拯救了一个灵魂;一滴眼泪,闪耀着人性之美。梁建红用宽容拯救了一条生命,一个灵魂,亦体现了人性之美。

上述素材可以应用到“人性之美”“要有一颗宽容之心”“爱能融化心灵的坚冰”“以德报怨”等话题的作文中。

【运用范例】

宽容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一种良好的心态。无论面对朋友还是仇人,我们都应赠以甜美的微笑。就像爱斯梅拉达,虽然曾被伽西莫多劫持,但却在所有人都辱骂、嘲讽他的时候,为他送去了救命之水。她的举动唤醒了伽西莫多内心的良知,也拯救了他的灵魂。伽西莫多成了她最忠实的守护者。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曾有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也许现在的对手会成为我们未来的朋友。

自犹太法典,这是对辛德勒最好的褒扬。辛德勒的人性之美,在于他人性的沉沦与复苏集于一身,又与那个黑暗的社会形成对照。我们追求人性之美,同时我们也会铭记那段历史,铭记教训,让悲剧不再重演。

笔落惊风雨 李白如果实现抱负

浪漫主义对诗人来讲,没一点害处,而对政治来讲却绝对没什么好处,即使加上定语“革命”两字也一样。这让人想起李白。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流,不足为难矣。”这是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写的。他认为自己有着管仲、晏婴般的才能,完全能够辅佐唐玄宗。但终其一生,李白也没实现他的鸿鹄之志。这对当时的李白来讲,无疑是终生的不幸,但今天看来,也可以说是李白莫大的幸运。因为,这拯救了李白的艺术生命。

李白是艺术家,不是政治家。虽说都是“家”,性质太不一样了。但李白不明白这一点,他认为自己有才华,就可以在政治的舞台上驰骋纵横。政治哪里是这么简单!以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唐玄宗即使让他实现了辅佐天子的宏愿,其处境,也将是四面楚歌,惨败“乌江”。

在政治的舞台上,要不断地转换自己的角色。而李白恰好没有政治家的高深城府,他一览无余的直白心怀,足以被别人轻易地打倒。

李白有才华,但在政坛上不会有什么建树。现实和诗歌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世界,李白的诗人冲动和浪漫性格,会不会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一种跃进?造成一种浮夸?酿成一种灾难?这让我们有太多的思索空间。

进了政治的漩涡,李白如果改变了他的豪放不羁之性格,就要在染缸里彻底抛弃自己。多少有能力有雄心的才子,被染得面目全非。这样,还能有李白那空前绝后的诗吗?

没有实现抱负,是李白走向不朽的根源;而实现了,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被政治化的苍白李白。中国的封建皇权统治体制就是这样的状态。不信,回眸百年千年的历史,瞧瞧看!

超脱豁达的李白

李白,你超凡脱俗的风采,总让我神魂颠倒。炯目明眸,顾盼神飞。峨冠博带,衣袂飘举,霓衣风马,壮思欲飞,风神俊朗,神采飞扬。侠肝义胆,豪气干云,仙风道骨,飘逸绝伦。你

辛德勒名单

《辛德勒名单》让有爱心的人感动。辛德勒原本是一个恶人:他贪婪、自私、虚伪、好色??然而,当他亲眼看到无辜的犹太人遭受摧残与杀戮时,他萌发了善意,决定拯救受难的犹太人。在拯救的过程中,辛德勒与残忍、贪婪的纳粹斗智斗勇,巧妙周旋,最终成功解救出一千多名犹太人,成为正义的化身。世上之人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但重要的是在人生关键步,在大是大非前把握好自己,人性才不会沉沦。“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取

4

是风流倜傥的儒生,你是遗世独立的仙人,你是手执利剑的侠客,你是脉脉含情的名士。你青春永驻的浪漫气质,总给予我狂飙般的激情。青春总是短暂难留,稍纵即逝的,任你位高权重,凭你钱广财多,惟有时光留不住,惟有青春唤不回。

李白道“蜀道难”“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们佩服。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尊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晖起舞弄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

【相关素材】

苏轼的一生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李白和苏轼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巨子。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上述素材可以应用到“个性”“才华”“豁达与成功”“拥有豁达的心态才能轻松应对各种磨难”等话题的作文中。

【运用范例】你让力士脱靴、贵妃研墨,你挥金如土、一掷千金。你率真的感情,如大江东去波涛滚滚,如黄河决堤飞天而来。你的热情会融化一切坚冰,你的活力可冲决一切阻塞;你豪迈的气概与天地同在,你浪漫的情怀与日月争辉。和你在一起,没时间感叹衰老疲惫;和你在一起,永不会产生美人迟暮之悲。 你恢弘瑰丽的锦绣文章,总滋润我贫瘠干涸的心田。人世莫测,世路多艰,所以人的心情也是多彩的四季、瞬息万变的红霓。于是,得志时,你同我一起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时,你和我一起低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既然现实无法让我们摆脱烦恼与痛苦,那么就让我们将心灵自我放逐到一个自在逍遥的新境界。

《登高》《锦瑟》 安得广厦千万间

很喜欢一句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并且以为这是世间最富有人生哲理的话了。

读了庞进的《天地苍茫一根骨》,很喜欢其中的一句话:“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司马迁,这个英勇而不肯屈服的人哪!从此,文人在我心中的定义又开始模糊:有超然物外的隐士,也有为民请命的社会良心。可到底哪一种是真正的文人呢?

范仲淹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予亦尝求古文人之心,但大都同于此二者之为:或隐居著书,或不得志而留名;而那些所谓仕途得志的文人,大都没有多大出息。多是出了些大奸大恶、老奸巨猾之人,如秦桧、吴三桂、和珅等等,最大的原因乃是他们没有文人的傲骨,把一辈子都浪费在追名逐利上。此辈者不用说他,前二者中,前者独善其身,后者兼济天下。然细细观来,前者大都是因本身性格不愿为官,轻名薄利而隐居,或因晚年看破功名而隐居;而后者多是在仕途上努力拼过一把,终因文人的傲骨而得罪权贵,或夹于两党之间而郁郁不得志,故“退而论书策,以抒其愤”。或是被贬官某地,励精图治,受一方百姓爱戴,又兼被贬之时写了些留名千古的文章。于是,历史也记住了这些文人,记住了这些为民请命却不得志而造福一方的文人。

杜甫,这个一辈子经历磨难的诗人,“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难怪于他的诗文如此之悲壮,可杜甫的一生正好解答了那困扰我多年的问题——究竟隐居著书,还是为民请命乃真正的文人。

杜甫前半生积极入世,想要兼济天下,却备受排挤,实为妄人。说他是妄人,乃是因为自古以来,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从没有一个长久的得志,这种社会的良心,人人都嫉妒!然而这种妄人,却是社会最需要的人,他得志一时算一时,百姓也就过上一时的好日子。而他后半生却辞官归隐,在战乱中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了许许多多时代的悲哀,终于催生出他那凝人血泪的“诗史”。

于是明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前面还要加上四个字,乃是“竭力奋斗”也。无论隐居著书,还是为民请命的文人都是真正的文人,只不过是文人的不同阶段而已。 安得广厦千万间,竭力奋斗之后,若达,则自有广厦千万间;若穷,则只需茅草屋一间,保好自己的性命,待到江山易主之时,再图广厦,岂不完满?

5

忧国忧民的漂泊者——杜甫

漫漫长路,谁在弹奏忧国忧民的千古绝唱?破旧草堂,谁在用诗歌诠释背井离乡的悲心愁肠?他的赤子之心,照耀在唐朝盛衰上,化为一腔怒火,燃尽腐败和丑恶。他的诗篇,铭记在人们的心中,化为一股热泪,洒遍祖国河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忧愁的身影定格在历史长廊中,化为一颗明珠,照耀诗坛。他的每一个字都影响着后代,成为无价的文化瑰宝。 【运用范例】

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他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琵琶行》

江南烟雨《琵琶行》

赵竹毅

一千一百多年前,白居易左迁九江郡司马,在鄱阳湖边住了下来。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被一支琵琶曲惊醒了,循着琵琶声,诗人发现了自己,在鄱阳湖流下了两行清泪。琴声和着泪水沉到湖底,千年之后这里仍然能够听到嘈嘈切切的琴弦。

我也是被琵琶声惊醒的,走在湖畔,千年之前的那声裂帛,仿佛就在耳边,仿佛就在昨天。 那一个瞬间,白居易走在歌女的弦上,琵琶声响在诗人的诗里,拨弦的人轻拢慢捻,弦上的人醉不成欢,琵琶声渐行渐远,在心头响起,在诗里隐没,书案前,只留下江州司马,泪湿青衫。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新醅的酒,眼前的茶,饮不醉但求一醉的白司马;湖心的飞鸟,湖边的新芽,挑不明诗人的醉眼昏花。你来了吗?你醉了吗?你要走吗?你醒了吗?诗人与秋风,一问一答。江南的秋雨扯天扯地,诗人的酒杯,举得起,却放不下。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石狮子立在湖边有上千年了,你们还记不记得那个白司马?白司马怕是已经记不得你们了,那天,晚归的诗人真的醉了,烈酒烧灼着他的胸膛,他的胸中,只有难酬的壮志;烈酒朦胧了他的双眼,他的眼里,只有模糊的背影。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声并未远去,但春天还是来了。

诗,是有气味的,这会儿的诗,有一种湿漉漉的青草的芳香。诗人一来,满山的清流鸣泉便开始吟咏唱和,天罡浩荡,那是风在寻章摘句。诗人一伸手,便拽了满把的新诗,诗太多了,诗人开始随手抛撒,我跟在后面,一俯身,便是千古的经典。 诗实在是太多了,诗人专门为它们建造了家园。

白居易草堂,这是一个诗的乐园。日上三竿,诗人在这里高卧,伸一个懒腰,竟也是诗意盎然。

我独坐在草堂前,守候着诗人,守候着白司马有些迟了的春天。

琵琶还在,我分明听到了欣喜的弹拨,比诗人的脚步更迫切,比诗人的心情更舒展,比诗人的诗更浪漫。

诗人归来了,一起归来的,还有诗,有酒,有花。

一朵花,一杯酒,一首诗,分不清谁更醉人,谁更灿烂。分不清谁会芳华于弹指之间,谁将流传得更加久远。有花,有酒,白司马醉倒在诗的马前,诗无言,诗是诗人最初和最终的家园,诗是诗人永远的春天。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江州任职时期,白居易自编诗集十五卷,有诗约八百首,《琵琶行》六百一十六言,最为脍炙人口。 【课内素材】

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动乱,政治衰落,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

6

“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情感体验,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

上述素材可以应用到“命运”“知音”“同情心”“挫折”“苦难是金”等话题的作文中。 【运用范例】

当胡锦涛总书记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来勉励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我想起了白居易;当温家宝总理用“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来警戒各级领导干部要关心民生疾苦时,我又想起了白居易;当连战先生北大演讲用“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来寄语肩负民族希望的莘莘学子时,我还是想起了白居易。白居易是一个“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戏唱完了,你也落幕了,而我这主角也该休息了,长久的休息。美丽的江山啊,离你远去是如此的简单容易,想去见你却好比身登蜀道,难于上青天!水带走了我的一切,带走了没有我的春天,那东流的花瓣啊,可记得我的名字,还有一个人在等待你的归来。梦啊,飞到天上吧,把我独自留在这个冷漠无情的人间。

因为词让我们记住了后主李煜,李煜又让我们记住了南唐,丢了南唐的李煜,留给我们的是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读李煜词,让我们为南唐而悲伤。

绝代词人,薄命君王——李煜

李煜,一走走了千余年,将四十余年来家国梦写入诗歌,将自己交给历史。 李煜,一走走了千余年,将满腔遗恨交给长江,将三千里地山河常装心间。

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词人李煜呵,谁能体味你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谁能明了你内心“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巨大沉痛?世人说,亡国的代价铸就了你可追唐诗的非凡成就,你认可么?你愿意后人称呼你“南唐李后主”还是“词人李煜”?可惜你不能回答,也许你不屑回答。或许你在乎的,只是无法与自己的家国再进行交谈,不管是用脚步还是视线。

一江春水向东流。

江河卷走了一切,却卷不走你的离愁别恨。匆匆的流水,因你的惨痛变故和心事婉约而多情地歌唱着,歌唱着你的屈辱、黯然以及落寞。

千年李煜,是因为那些平民化的质朴的诗歌。人们记住的是一位词人,而不是一位帝王!

【课内素材】

翻阅历史,一个“错”字写就了李煜悲情的一生。年仅25岁的李煜硬生生地被历史的激流卷进政治旋涡中,登上了帝王的宝座。纵然事与愿违,也别无选择。在位15年,是李煜生命中屈辱难堪的15年,在无奈的命运中,李煜唯一可以选择的,只有自己的性情和才情。于是,历史上便出现了一位集昏庸、无为、失败于一身的皇帝,集风流倜傥、天才卓绝于一身的词家。人生,真是一个难解的谜题,也许正如李煜的生命初衷:不求威仪天下,万古不朽,但求独善其身,性情而为。是啊,政治上碌碌无为的李煜,最终以词曲艺术的辉煌不朽于世,此生,纵然错位悲情,亦不空虚。

【相关素材】

陶潜,一个小知县,在那个黑暗动乱的魏晋年代,这个有骨气的小吏,却不因五斗米而折腰。命运总是如此捉弄人,陶渊明原来是在官场上混的小吏,却在归隐田园后写出了那样恬静优雅、充满泥土气息的篇章。这是个启示还是个讽刺?仕途中的败者可以“开荒南野际,守拙

的诗人,更是一个铁肩担道义、巨笔写良知的勇士。他把目光投向了田

野,他看到人民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他把心灵融进了土地,他体察到了人民耕田种地的艰辛;他把悲悯送给穷人,他把忏悔留给自己,他的诗歌见证了一种苦难的命运,折射出一个肩负社会责任的正直作家的心灵光芒。

《虞美人》《蝶恋花》

伤 南 唐

小序:宋开宝七年(974)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南唐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千里莺啼,村郭酒旗,正是江南好风景,可哪有欣赏的心情。来到汴京,一晃已有三个春秋,不,疑似三十年或者更长。为什么我要生于帝王之家?天啊,谁让我寄人篱下,谁让我满腔风情?命耶!时耶!

望着窗外雨帘的后主,又生发一地感慨,可又有谁听到呢?也许天上的风,也许无声的小楼。如果没有国破家亡,现在应是鼓瑟琴鸣,美酒好词吧!夜渐渐深了,凉飕飕的风透过窗台,吹进我的被褥,自然的风雨,怎敌得过我内心的暴雨狂风,风冷,心更冷,就让我入梦吧,让梦再回江南,回到我的世界。

在后主的梦中忘记了身在他乡,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忘记了自己还是北宋的囚客,只顾欢乐歌舞。也许这怪不得他,谁让锦衣玉食的过去出现在他的身上,如今的一切又怪得了谁呢? 伤心的人啊,独自别去斜倚栏杆,过去已走远了,只是一场荒唐的梦,命运的捉弄。眼前的一切不过是一场幻境,这一切的一切总会消失,而我也不将存在。我的南唐,你是我梦的舞台,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0g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