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学上学期计划

更新时间:2023-06-08 02:5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 年级 数学 学科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分析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考察方向越来越清晰,即本着课改方向:能力立意,重点考查学生数学本质思想的理解及其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从题目上看比较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在坚持对五个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两个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考查的同时,注重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工具性的学科特色。考查更加科学。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正因为如此,我们组对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以“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理念”为指引,切实落实 “6+1”教学模式及精神实质,在学校“高效课堂,精细管理,激情教育”三箭齐发的大背景下,在教学处、年级组、教研组的监督与指导下,严格遵守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常规,全体组员做到以下几点:

(1)、全组成员精诚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一定要使我们高一数学备课组组成为一个优秀集体。

(2)、规定集体备课的时间,分工协作,加强研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课件,又要根据本班的学情进行复备。

(3)、积极参与备课组的教学资源的建设,鼓励每位教师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或教训,及时总结。

2、四个重视,即重视课堂管理,重视过程管理,重视质量管理,重视合力管理。在组内形成一股正气,形成浓厚的“赶学比帮超”的学风,研究6+1,研究高考,为自己的成才铺路,为学校的逆势崛起添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

人教出版设A版 数学必修1、数学必修4.

2、教材内容的整体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必修1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三章内容;必修4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分为三章。

人教A版教材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的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兴趣。

(2)问题性:一恰时恰当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重点、难点:集合的概念及性质,函数的概念及性质,三角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平面向量.

三、教学策略及主要措施

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所列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5)针对清北班、重点班和普通班不同的班级进行分类教学。对清北班、重点班学生严格要求,注重数学思想方法、计算、速度、规范等各方面的培养;普通班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类班级还都应做到:课前评价和弥补的策略;注意思维过程;注意数学知识间的比较和转化过程,比较可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那么转化则可把新问题化归为旧问题(利用比较),然后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突破。

四、教学进度表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第5周

第 1 课时 必修 1 第一章 1.3.1 函数的单调性 3 第 2 课时 必修 1 第一章 1.3.1 函数的最值 1 9 月 16 日— 第 3 课时 必修 1 第一章 1.3.1 函数的最值 2 9 月 22 日 第 4 课时 必修 1 第一章 1.3.2 函数的奇偶性 1 第 5 课时必修 1 第一章 1.3.2 函数的奇偶性 2 第 6 课时必修 1 第一章 函数图象变换 1 第 7 课时 第 1 课时必修 1 第一章 函数图象变换 2

第6周

第 2 课时必修 1 第一章 复习 1 9 月 23 日— 第 3 课时必修 1 第一章 复习 1 9 月 29 日 第 4 课时 必修 1 第二章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 第 5 课时必修 1 第二章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 第 6 课时 必修 1 第二章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2 第 7 课时 校运会 第 1 课时 第 2 课时 第 3 课时 9 月 30 日 第 4 课时 —10 月 6 日 第 5 课时 第 6 课时 第 7 课时 校运会 国庆放假 国庆放假 国庆放假 第二次调研考试 第二次调研考试 试卷讲评

第7周

第 1 课时必修 1 第二章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3 第 2 课时 必修 1 第二章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4 10 月 7 日— 第 3 课时必修 1 第二章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 1 10 月 13 日 第 4 课时必修 1 第二章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 2 第 5 课时 必修 1 第二章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1 第 6 课时 必修 1 第二章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2 第 7 课时

第8周

第9周

10 月 14 日 —10 月 20 日

第 1 课时 必修 1 第二章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3 第 2 课时必修 1 第二章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4 第 3 课时指数对数函数复习 1 第 4 课时指数对数函数复习 2 第 5 课时 必修 1 第二章 2.3 幂函数 1 第 6 课时 必修 1 第二章 2.3 幂函数 2 第 7 课时

第 10 周

第 1 课时必修 1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小结复习 1 第 2 课时 必修 1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小结复习 2 10 月 21 日 第 3 课时 必修 1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小结复习 3 —10 月 27 第 4 课时 必修 1 第三章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 日 第 5 课时必修 1 第三章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2 第 6 课时 放假 第 7 课时 放假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1

第 1 课时必修 1 第三章 第 2 课时 复习 1 第 3 课时 复习 1

10 月 28 日 第 11 周 第 4 课时 复习 2 —11 月 3 日 第 5 课时 期中考试 第 6 课时 期中考试 第 7 课时 试卷讲评

第 1 课时 必修 1 第三章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2 第 2 课时必修 1 第三章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 第 3 课时必修 1 第三章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2 11 月 4 日— 第 12 周 第 4 课时 必修 4 第一章 1.1.1 任意角 1 11 月 10 日 第 5 课时 必修 4 第一章 1.1.1 任意角 2 第 6 课时 必修 4 第一章 1.1.2 弧度制 第 7 课时 第 1 课时 必修 4 第一章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 第 2 课时 必修 4 第一章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 第 3 课时必修 4 第一章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3 第 4 课时 必修 4 第一章 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 第 5 课时 必修 4 第一章 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2 第 6 课时 必修 4 第一章 1.3 诱导公式 1 第 7 课时

第 13 周

11 月 11 日 —11 月 17 日

第 14 周

第 1 课时 必修 4 第一章 1.3 诱导公式 2 第 2 课时 必修 4 第一章 1.3 诱导公式 3 11 月 18 日 第 3 课时 必修 4 第一章 1.4.1 正余弦函数图像 —11 月 24 第 4 课时 必修 4 第一章 1.4.2 正余弦函数性质 1 日 第 5 课时 必修 4 第一章 1.4.2 正余弦函数性质 2 第 6 课时 必修 4 第一章 1.4.3 正切函数性质与图象 第 7 课时

第 1 课时 必修 4 第一章 1.5 三角函数图像变换 1 第 2 课时 必修 4 第一章 1.5 三角函数图像变换 2 第 3 课时 复习 11 月 25 日 第 15 周 第 4 课时 复习 —12 月 1 日 第 5 课时 第 3 次调研考试 第 6 课时 第 3 次调研考试 第 7 课时 试卷讲评 第 1 课时 第 2 课时 第 3 课时 12 月 2 日— 第 4 课时 第 16 周 12 月 8 日 第 5 课时 必修 4 第一章 1.5 三角函数图像变换 3 必修 4 第一章 1.5 三角函数图像变换 4 必修 4 第一章 1.6 三角函数模型简单应用 1 必修 4 第一章 1.6 三角函数模型简单应用 2 必修 4 第二章 2.1.1——2.1.3 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 ,几何 表示,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 第 6 课时 必修 4 第二章 2.2.1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几何意义 第 7 课时 必修 4 第二章 2.2.2 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几何意义 必修 4 第二章 2.2.3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及几何意义 必修 4 第二章 归纳小结 必修 4 第二章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必修 4 第二章 2.3.2 平面向量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必修 4 第二章 2.3.3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第 1 课时 第 2 课时 第 3 课时 12 月 9 日— 第 17 周 第 4 课时 12 月 15 日 第 5 课时 第 6 课时 第 7 课时 12 月 16 日 —12 月 22 日

第 18 周

第 1 课时 必修 4 第二章 2.3.4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第 2 课时 必修 4 第二章 2.4.1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含义 1 第 3 课时 必修 4 第二章 2.4.1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含义 2 第 4 课时 必修 4 第二章

2.4.2 平面向量数量积坐标表示,模,夹角 1 第 5 课时 必修 4 第二章 2.4.2 平面向量数量积坐标表示,模,夹角 2

第 6 课时 第 7 课时 第 1 课时 第 2 课时 12 月 23 日 第 3 课时 —12 月 29 第 4 课时 日 第 5 课时 第 6 课时 第 7 课时

放假 放假 必修 4 第二章 2.5 平面向量在几何物理中的应用 必修 4 第二章平面向量复习 1 复习 复习 第 4 次调研考试 第 4 次调研考试 试卷讲评

第 19 周

第 20 周

12 月 30 日 —1 月 5 日

第 1 课时 必修 4 第三章 3.1.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1 第 2 课时 必修 4 第三章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正切公式 1 第 3 课时 必修 4 第三章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正切公式 2 第 4 课时 必修 4 第三章 3.1.3 二倍角的正余弦,正切公式 1 第 5 课时 必修 4 第三章 3.1.3 二倍角的正余弦,正切公式 2 第 6 课时 复习 第 7 课时

第 1 课时 必修 4 第三章 3.2 三角恒等变换 1 第 2 课时 __必修 4 第三章 3.2 三角恒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3 课时 必修 1 必修 4 期末复习---集合 1 1 月 6 日—1 第 21 周 第 4 课时 必修 1 必修 4 期末复习----函数 1 月 12 日 第 5 课时 必修 1 必修 4 期末复习—函数 3 (指对幂) 第 6 课时 必修 1 必修 4 期末复习—函数 4 (指对幂) 第 7 课时 第 1 课时 必修 1 必修 4 期末复习—函数 5 (查漏复习) 第 2 课时 必修 1 必修 4 期末复习三角 1 第 3 课时 必修 1 必修 4 期末复习三角 2 1 月 13 日— 第 22 周 4 课时 必修 1 必修 4 期末复习---三角变换 1 月 19 日 第 5 课时 必修 1 必修 4 期末 复习— 向量 第 6 课时 必修 1 必修 4 期末总复习 1 (套卷) 第 7 课时 第 1 课时 第 2 课时 1 月 20 日— 第 23 周 第 3 课时 1 月 26 日 第 4 课时 第 5 课时 必修 1 必修 4 期末总复习 2 必修 1 必修 4 期末总复习 3 必修 1 必修 4 期末总复习 4 自主复习 考试 (套卷) (套卷) (套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0d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