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腮腺肿瘤术后预防涎瘘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3-05-28 05: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腮腺肿瘤术后涎瘘的观察与护理

卢潇潇 周迎春

(重庆市肿瘤研究所头颈科 重庆 400030)

[摘要] 总结腮腺肿瘤术后患者预防涎瘘发生的护理体会。对60例腮腺肿瘤术后患者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进行饮食干预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特别是酸性食物;妥善固定负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及负压引流器的负压状态;术区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康复期配合医生观察患者耳下或耳后区有无肿胀,肿胀是否随进食咀嚼运动而增加,穿刺时是否可抽出容量不等的清亮液体。如术后出现耳下或耳后区肿胀,则立即通知医生,经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帮助患者及早康复。

[关键词] 腮腺肿瘤;涎瘘;护理

Parotid gland tumor postoperative salivary fistula of prevention and nursing

Lu Xiao Xiao Zhou Ying Chun

Chongqing cancer hospital, Head and Neck Surgery

[Abstract] Summary of parotid gland neoplasms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prevention salivary fistula occurred nursing experience. On the 60 cases of parotid gland tumor after operation in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to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In the diet intervention fast spicy excitant food, especially acid food; Properly fixe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tube, keep drainage tube patency an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evice negative state, Operation zone to elastic bandage compression bandag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period with the patients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ear or ear hind area for swelling, swelling whether eat chewing movement with increased, puncture whether can spare capacity unequal colored and clear liquid. The 60 cases of parotid gland tumor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by symptomatic treatment timely advanc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no case was for eating problems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undeserved and cause salivary fistula occurrence, reduce the salivary fistula rate, will promote the patient rehabilitation.

[Key word] Parotid gland tumor; Salivary fistula, Nursing

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外科常见肿瘤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1]。涎瘘是腮腺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判断标准为:术后耳下或耳后区轻度肿胀,伴或不伴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容量不等的清亮液体,并随进食咀嚼运动而增加[2]。涎瘘不仅影响美观,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从瘘口流出的大量唾液也会在伤口局部造成刺激,引起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糜烂,影响手术切口愈合,延长手术切口包扎的时间,给患者造

成了巨大的痛苦[3] 。我科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60名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现将涎瘘发生情况及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4—72岁,平均年龄39岁。良性肿瘤45例,其中腮腺混合瘤30例,腮腺囊肿10例,腮腺血管瘤5例;恶性肿瘤15例,其中粘液表皮样癌8例,腺样囊性癌5例,恶性混合瘤2例。位置:位于耳垂后及耳垂后下40例,耳前区10例,腮腺深叶10例。本组60例患者有9人术后发生涎瘘,其中由饮食习惯引起的有4例,加压包扎引起有4例,负压引流引起有1例。

2 涎瘘发生情况

根据对患者术后伤口加压包扎、负压引流及饮食习惯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本组患者引起涎瘘发生的原因见表1。

表1 涎瘘发生原因

涎瘘发生原因

饮食习惯

伤口包扎

负压引流 3 腮腺术后涎瘘的护理措施

3.1 心理干预:良好的心理是疾病康复的关键,术后患者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担心肿瘤的良、恶性,担心涎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主诉,针对患者的心态、生活背景、身体状况及患者需要等进行耐心解释,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科室手术成功病例。在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性过强的医学术语和枯燥乏味的说教,可借助温馨提示卡、健康教育宣传栏、多媒体、公休会等各种辅助措施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念,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例数 4 4 1

3.2 饮食习惯的护理 术后患者反复咀嚼食物和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特别是酸性食物会刺激腺体分泌活跃,造成唾液积聚在伤口处影响伤口愈合。本组共有4例患者因饮食原因导致涎瘘发生,3例是因患者喜食酸辣食物且不听从医嘱,认为少吃一点并无大碍,1例是由于患者家属经常在患者周围进食酸辣食物,引起患者唾液分泌增多导致涎瘘。针对引起涎瘘的原因,我们认为术后进行及时有效的饮食指导是防止因饮食引起涎瘘的有效方法。术后6小时后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无渣、不含纤维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比如豆奶、肉汤、牛奶、稀饭等,不宜咀嚼口香糖。尽量减少张口咀嚼,减少唾液分泌刺激切口。每次进食后均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和食物残渣,预防口腔感染。在平时护理过程中严格控制患者进食的食品种类,指导患者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特别是酸性食物。建议患者家属在会客室进食酸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刺激患者唾液腺分泌唾液,遵医嘱口服或肌肉注射阿托品减少唾液分泌,经过精心护理4例涎瘘患者均痊愈。

3.3 伤口包扎的护理 术后腮腺残留腺体仍会在一定时间内分泌涎液,以及摘除瘤体及腺体后空腔的形成,都会使得血凝块及涎腺分泌物积聚于伤口处形成肿胀,而血液凝块及涎腺的分泌物是极好的培养基,极易造成细菌感染,从而加重患者病情。有效持续的加压包扎即可以借助外力使皮瓣与深层组织贴附紧密,使残余的腺泡受压萎缩,失去分泌功能,避免涎瘘、积液、感染的发生,同时也起到止血的作用,保证切口达到Ⅰ期愈合。本组共有4例患者在术后第5天打开绷带后发现伤口红肿,用注射针穿刺抽出清凉液体约10毫升,按压伤口周围有波动感,其中3例是因为患者依从性差,伤口加压包扎影响其进食和睡眠而自行拆除绷带,1例患儿只有4岁无法耐受哭闹不止家属将绷带拆除。涎瘘发生后立即协助医生进行换药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遵医嘱给予口服阿托品片,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加压包扎的目的及其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告知患者不能自行松解绷带,如果绷带滑脱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重新进行包扎,同时针对患者情况调整护理措施每日巡视次数由每2小时一次改为每1小时一次,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绷带松紧度,保持持续的压力。为了避免绷带在包扎过程中出现包扎过紧影响患者呼吸、睡眠,造成颜面部肿胀等不适,在使用弹力绷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是否过度压迫,正确的包扎方法是以耳垂为中心,颏部顶部枕部为支点的加压包扎,松紧适宜,不能压迫气管,同时注意耳廓的保护,不能压迫耳廓以导致组织缺血坏死[4]。对于幼儿除了采取以上护理措施外还应加强宣教让家属明白加压包扎

的重要性,加强对幼儿的巡视和关心,采取安抚措施用疼爱的语言鼓励患儿或用手轻抚患儿额头,可以讲一些患儿平时喜欢的故事分散患儿注意力,尽量安抚患儿情绪。4例涎瘘患者由于及时地调整了治疗方案加强了护理措施,术后第10天伤口无红肿,瘘口无清凉液体流出,按压伤口无波动感, 4例涎瘘患者均痊愈。

3.4 切口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2天发现引流量逐渐减少且伤口周围出现肿胀,按压有波动感,用无菌空针抽出清凉液体约10毫升,经检查是由于近伤口处引流管堵塞导致引流不畅引起涎瘘发生。立即告知医生重新安置引流管并加压包扎,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密切观察伤口情况,由每2小时巡视一次改为每小时巡视一次,每班进行交接。妥善固定负压引流管,翻身时健侧位卧位,定时每小时从上至下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及负压引流器的负压状态,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堵塞,密切观察颈部负压引流管处皮肤是否贴合好,有无隆起。同时为预防逆行性感染的发生,更换负压引流器时严格无菌操作,并保持创面的负压状态,防止引流管内残留液体倒吸流入伤口引起感染,更换引流器时我们采用双钳夹闭引流管的方法杜绝此类情况发生,并详细记录引流液量、颜色及性状的变化,重置引流管6天后患者引流量逐渐减少,伤口肿胀消失,按之无波动感,引流量小于5毫升,医生拔出引流管,患者痊愈出院。

涎瘘虽不像面神经损伤、肿瘤复发、味觉出汗综合征严重,但它却是腮腺肿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涎瘘不仅影响美观,更会影响手术切口愈合,延长手术切口包扎的时间,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更会加重患者心理和经济的负担,经过精心护理后9例术后并发涎瘘患者均痊愈,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1]刘洋.腮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7):282—283

[2]黄翠丽.腮腺术后加压包扎与涎瘘关系的探讨与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6):36-37

[3]李水根,林幼美.腮腺瘘30例临床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14(1):58-59

[4]林愔,俞光岩,黄敏娴.负压引流与腮腺术后涎瘘.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1,15(6):455-456

作者简介:卢潇潇,女,护师,本科,重庆市肿瘤研究所头颈外科,4000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084.html

微信扫码分享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