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更新时间:2023-08-20 07:30:01 阅读量: 高等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我国 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 “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 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 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 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 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 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 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 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 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 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受它的影 响。刘勰《文心雕龙》在论述“诏策”、“檄 移”、“章表”、“奏启”、“议对”、“书记” 等文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尚书》中部 分篇章有一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如《盘庚》 3篇,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 果断,显示了盘庚的目光远大。

2. 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 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 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 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 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 秋》。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 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 《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左传》与《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至战国而后世之文 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 诗教上》)。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 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 左丘明所著,共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 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 鬼神、灾祥、占卜之事。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 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 富于形象。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 朝及诸侯各国(公元前1000—前00)之事,记 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 贵族的话。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在版本为西汉刘 向辑成。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 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 载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战国策》 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 造极为生动。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 散文。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 成百家争鸣

的局面。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 思想家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这 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记 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 《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 等。

(二)两汉 两汉时代,散文进一步发展。 1. 政论文 汉初,政论散文有所发展。贾谊(公元前 200——前168)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他的 文章《过秦论》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 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 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 除贾谊外,汉初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 章大多或论秦之得失,或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 主张,其中以晁错和邹阳成就较高。晁错以主张 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 散文最为著名。

2. 史传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 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 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史记》、 《汉书》。

3. 赋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 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 了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 散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 近于骈文的称“骈赋”。 汉赋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 因其篇章宏大,后世称为“大赋”。

大赋是对东汉以后抒情为主的“小赋”而言。 大赋大都以问答为骨架,铺陈名物、排比词藻、 好用古文奇字和双声叠韵词,铺陈多用整齐对称 的韵语,叙述多用散文句。枚乘的《七发》是汉 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其他代表作如司马相 如《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等。 小赋是汉代后期继大赋后出现的新体赋,至 六朝而盛行。多为抒情作品,篇幅较小,少用典 故。至唐宋,进士考试科目中的律赋亦称小赋。 这些赋短小精悍,不再是主客对话的形式,而是 作者的直接描写。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 成骈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 凡响。 魏晋南北朝的文坛,在各种文体中,辞赋创 作的时代特征最为突出,与汉赋的对比也最为鲜 明。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之美成为风气,文章 的句式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其结果是骈文的出现 和成熟。赋体受诗的影响,也趋于骈化,有些赋 其实就是骈文。北朝文坛虽然整体上受骈化的影 响,但仍有别具风格的散体名篇大放异彩,从而 构成对唐代文坛发展的多重影响。

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局面,其标志是 抒情小赋的涌现,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 与表现风格。沿着东汉以来

情理赋发展的方向, 魏晋之际的辞赋创作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 特色。

与东汉班固、张衡等赋家兼善散体大赋与 骚体辞赋不同,这一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人与 小赋作者于一身,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 深化。王粲的诗赋为“七子之冠冕”(刘勰 《文心雕龙· 才略》),其代表作是《登楼赋》。 由于主体意识和抒情因素的强化,魏晋时期涌 现出一批体物写志的佳作,如曹植写《洛神 赋》。

(四)唐宋时期。 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 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 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 唐朝韩愈大力反对浮华的骈俪文,提倡作 古文,一时从者甚众,后又得柳宗元大力支持, 古文创作业绩大增,影响更大,成为文坛的主 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以韩柳为 首的古文运动的胜利,树立了一种摆脱陈言俗 套,自由抒写的新文风,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 情、叙事、议论、讽刺的艺术功能。

中唐以后,古文运动一度衰落,到了宋 代,欧阳修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此后的 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等人都在 古文革新运动的影响之下取得了各自的成就, 后人将他们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合称为“唐 宋八大家”。 北宋的历史文学家司马光编有一部历史 巨著《资治通鉴》,它除具有史学价值外, 还非常具有文学价值。

南宋散文家在北宋诸位大家影响下,产 生了一部分上书言事的政论文,表现了作者 鲜明的政治态度,胡铨、陈亮、叶适是这方 面的代表作家。古文运动的成功,使散文更 切合实用,南宋时大量出现的笔记杂文便是 一个明证。洪迈的《容斋随笔》、王明清的 《挥尘录》是笔记杂文中的佳作,此外,朱 熹的古文长于说理,造诣非浅。

(五)元明清时期 本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 精神。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 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 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明初的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的一部 分传记文很有现实意义,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秦 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明中叶以 后,针对程朱理学、八股文的束缚,以李梦阳、 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发起“复古运动”,倡导文 必秦汉。

归有光等“唐宋派”首先起来反对复古派, 进而是万历年间的公安派也加入猛烈抨击拟古主 义的队伍。 公安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为代表,时称“三袁”,袁宏道最为著名。他们 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因此反对贵古贱 今,模拟古人。袁宏道更出于作家的主观

要求提 出了“性灵说”。公安派的散文创作特点是:冲 破传统古文的陈规旧律,自然流露个性,语言不 事雕琢。 与公安派存在的同时还有以钟惺、谭元春为 代表的竟陵派,他们也主张独抒性灵。

公安派与竟陵派革新的直接产物是晚明大 量出现的小品散文,这是传统散文的一个发展, 张岱是小品散文作者中比较有成就的一位。他 的小品散文题材较广,山水名胜、风俗世情、 戏曲技艺乃至古董玩具等等都可以入他的文。 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 《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 作。 明末清初,晚节不保的侯方域的散文取得 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作有《李姬传》、 《马伶传》、《任源邃传》等。

桐城派古文是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流派, 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 人,桐城派因此而得名。方苞继承归有光的 传统,提出“义法”主张,并使之成为桐城 派古文的基本理论。桐城派代表作品有方苞 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 的《登泰山记》等。

清初有不少成绩突出的散文 家,如王猷定、魏禧。王猷定的传 奇性散文以小说传奇体打破了传统 古文写法,代表作有《李一足传》、 《汤琵琶记》、《义虎记》等。魏 禧以人物传记最为突出,代表作是 《大铁椎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03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