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总结

更新时间:2024-03-09 01: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商制度和西周封建)

一、夏商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夏商政治制度神权、王权结合阶级社会产生国家机器产生内外服制度二、西周政治制度 西周(BC1046 --- BC771)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基本特征

1、早期政权(王权)和神权结合,商朝神权色彩浓厚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族关系深刻影响当时的政治关系

3、最高统治集团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是一种间接的、松散的管理,地方的独立性及自主性都比较强。

宗法制分封制

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是宗法制在政治方面

的体现,周王根据受封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

者与其血缘关系的亲疏的重要手段,保证了分

与功劳大小进行分封,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

受封诸侯在封国内享有实施。宗法制与分封制 世袭统治权,可以在自结合,亲缘关系与政治 关系相结合,有效地起己的领地里进行再分 到了维护社会政治秩序封。的作用。

血缘纽带(里)

分封制宗法制

政治方面的表现(表) 利:重视家庭;利于社会稳定;利:天下共主、扩大疆域

提高民族凝聚力弊:诸侯国相对独立;

弊:人为划分远近尊卑;日后必形成割据局面

个体自主意识与平等权利受约束

1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波普尔

秦―――三公九卿制 三公职责 相互关系(配合 牵制 皇帝操纵军国大权) 汉―――汉承秦制 汉武帝时设内朝(中朝)掌决策、外朝(即秦时三公)掌执行 东汉时尚书台取代三公

魏晋南北朝―――先后设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逐渐形成三省制度,但尚未定型

中书省――决策机构,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中央政治制度 (中枢权力机构)

隋唐―――三省六部制 门下省――封驳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枢密院掌军政

二府

宋―――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掌行政。后令设副丞相

作用:(关键词) 效率 财政危机 作用:(关键词) 效率 皇权

三司――掌财政,设度支、盐铁、户部

元―――中书省一省制,中书省长官左、右丞相与平章政事 (相权反弹,威胁皇权。) 宣政院统领西藏事务和全国宗教事务

明―――内阁制 明太祖废宰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后设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时正式设内阁

内阁阁臣与丞相比较 清―――雍正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听命于皇帝 作用:(关键词 效率 皇权 )

秦 郡县制 ▲与分封制比较(划分标准 官吏权力来源与大小 地方与中央关系)

汉初―――郡县与封国并存 (带来问题)

汉武帝后期―――推恩令 设刺史监察地方 酎金夺爵 东汉末年,州成为正式地方行政机构,地方分州郡县三级 唐太宗时分全国分为十道,作为监察区

地方政治制度(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唐中期,安史之乱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设路-府(州)-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派文臣到地方做长官

设通判、知州监察地方,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元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地方设行中书省

布政司,掌行政

明 废行省,设三司 按察司,掌监察 都司,掌军务

清 省、府、县三级。

秦到汉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周-春秋:世卿世?制——血缘 战国-秦:军功爵――军功

选官制度

汉:察举征辟制——品行(例:孝廉) 评价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 评价

隋唐:科举制——真才实学(来源 素质 中央集权 读书风尚 一定公平公正性) 宋:科举限制放宽

明清:八股取士——八股文(禁锢思想 忽视科技)

监察与谏议制度 (御史大夫 刺史 通判 门下省 谏院 )

2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03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