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2)

更新时间:2023-10-05 07:07: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讲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

一、基辅罗斯的封建化及基辅罗斯的分裂割据 1、封建主义 马克垚《论封建主义》 索贡巡行 王公带着亲兵在自己的领地。 世系:

留里克(862-879)——奥列格(879-912) ——伊戈尔(912—945)——奥丽加(945-962)——斯维亚托斯拉阿夫(965—972)——弗拉基米尔(978—1015)——雅罗斯拉夫(1015-1054)——分裂

主要的公国:基辅公国、切尔尼戈夫公国、斯摩棱斯克公国、木罗姆-梁赞公国、图罗夫-平斯克公国、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加利奇-沃伦公国、波洛茨克-明斯克公国、特穆塔拉公国、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普斯科夫共和国等。

西北罗斯(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普斯科夫共和国)

罗斯 西南罗斯(基辅公国)

东北罗斯(莫斯科公国,曾是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的一个小镇) 二、蒙古人的入侵及其后果

1、蒙古西征 第一次西征,1235年,灭花剌子模

第二次西征,拔都西征,1240年进基辅,往西进入波兰、匈牙利、捷克、再往 南进入亚里亚得海,后在伏尔加河下游萨莱,建立金帐汗国、对罗斯地区进行统 治。 2、后果

消极:八思哈制度:金字塔制度

册封制度 册封其中的一个王公为弗拉基米尔大公(监督、征税) 积极:推动东西文化交流,加快罗斯地区文明化步伐

吸收拜占庭文化和东方文化的成果,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 客观上推动了罗斯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三、俄罗斯统一国家形成的原因

1、14、15世纪罗斯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在东北罗斯地区)

农业:三圃制代替二圃制 (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土地价值提高 大土地所有制产

生,封地贵族产生 培植了一大批中小服役贵族,这些人成为国家统一的中 坚力量)

商业:货币制度建立起来(卢比、戈比1卢比=100戈比) 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

2、农民的农奴化过程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维护封建统治,强化国家机器的需要,要求建立统一国家。

3、把分裂的国家联合成统一国家,摆脱蒙古的统治,抵御外来敌人的侵犯。 四、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 1、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①莫斯科的历史渊源 1147年4月4日建城日

尤里·多尔戈鲁基(长手尤里) 12世纪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的王公 ②莫斯科的优越环境

A.优越的地理环境 伏尔加河与奥卡河之间的地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

远离蒙古统治,远离波罗的海是非之地

B.物产丰富。河网密布,广大移民进入,土地被大量开发,逐渐繁荣起来。 C.商路发达,三条:东方之路,莫斯科——伏尔加河 南方,莫斯科——基辅

西方,莫斯科——第聂伯河——波兰、立陶宛 2、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

①伊凡·卡利达(伊凡·达尼洛维奇)的基本国策 A.在1325年继位。贿赂、谄媚、联姻、争宠。 B.将莫斯科变为全罗斯都主教的驻节地。

都主教区:基辅——弗拉基米尔——莫斯科(伊凡一世时迁到莫斯科)

允许东正教会有大量地产,给予都主教很大的权力,都主教有权任命审判主教。 1326年在莫斯科建圣母升天大教堂(用来安葬圣徒彼得),提高莫斯科的影响力,提高教会的威信,来取得教会对王权的支持。 ②过程 谢苗·伊凡诺维奇 伊凡·伊凡诺维奇——季米特里·伊凡诺维奇——瓦西里·季米特里耶维奇(安抚西边,与立陶宛联姻;征东)——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基本实现了罗斯地区的统治;1480年推翻蒙古人的统治,实现国家的初步统一。)

③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的特点

A.建立时间基本上与英法等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时间相同,但内涵不同。英法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王权依靠市民的力量,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同步。而俄国是依靠中、小贵族的力量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

B.在中央集权国家形成过程中,国家的作用不一样。在俄国,国家的作用特别明显;在西欧国家中,国家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俄国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是自上而下的,西欧国家是自下而上的,这也被认为是俄国专制制度特别强大的原因。 五、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加强

瓦西里·伊凡诺维奇(1505-1533) 疆域范围:北到北海,南到奥卡河,西到第聂伯河上 游,东到乌拉尔山脉的北麓。

伊凡·瓦西里耶维奇(1533-1584) 面临的挑战:?实现国家的统一并不意味着封建割 据的灭亡,导致封建割据的土壤依旧存在。伊凡四世 面临着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国家制度,消灭封建割据, 清除大领主,改革过时的体制。

?虽然国土面积扩大,但是莫斯科公国依旧是一个内 陆国家,四周还面临着严重的危险;面临着巩固边 疆,扩充领土,打通出海口的任务。 1、七领主摄政(辅佐伊凡四世,监督王公家族)

瓦西里·叔伊斯基 伊凡·叔伊斯基 都主教:马卡里(伊凡四世的老师) 伊凡四世:孤僻、冷酷、怀疑、愤恨又胆怯的神经质的性格 以领主为代表的分权派与以沙皇为代表的集权派的斗争

1547、1、16都主教马卡里将莫诺马赫王冠戴在伊凡四世的头上,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1547、2、2沙皇伊凡四世与罗蒙诺索夫的女儿结婚。 2、伊凡四世的改革

①俄国的状况:

A.虽然君主的权力得到加强,但还没有达到无限;国家虽然统一,但封建割据依然存在。 (君主与领主杜马分享权力,豪门贵族利用领主杜马对中央政坛的政策施加影响。) B.伊凡三世开始推行的食邑制。(地方行政长官的俸禄有当地居民供养。) C.门第制依旧存在,还在发挥重要作用。(门第制是领主维护特权的工具,在军队中尤为 明显。)

D.在统一国家形成后,封建等级制的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原来以氏族关系为基础的领主干系已经解体,现在享有领主称号的是拥有大片土地享有世袭领地的领主。16世纪中期,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中小领主阶层,这些是中央集权的支柱。 ②16世纪50年代的改革 A.改革国家体制

取消现存的中央地方官署制,将原来以地域划分官府管理,改为衙门制,以部门分类建 立衙门,8个衙门:军务衙门、射击军衙门、封地衙门(管理、分配田亩)、治安衙门、 刑事衙门、外务衙门(使节衙门)、审理衙门(主要处理呈请诉讼;监督中央各个部门;) 特设衙门。衙门长官由中央任命,排除大贵族、领主把持中央权力、客观上摧毁了食邑 制。 B.军事改革

取消门第制,军官有中央任命;实行新兵役法,规定凡是拥有150俄亩土地的人,必须 出一名全副武装的骑兵,减轻国家的负担,摧毁了地方贵族武装力量;建立一支由3000 人组成的射击军。(平时护卫京师,战时打先锋。) C.宗教改革

建立统一教会,实行统一的宗教形式,整肃教会纪律;没收教会的土地(失败,遭到以马 卡里为首的教会人士的反对,直到叶卡捷琳娜二世时,实现了教会土地的世俗化。);禁止 波雅尔、王公向教会捐献土地,禁止教会、修道院购买土地。 D.税制改革

取消教会,修道院不纳税的特权;并对全国的土地面积进行登记和丈量,规定了统一的税 收标准。封地贵族:800切特为其的土地纳1索哈的税。 教会贵族:600切特为其的土地纳1索哈的税。

国有土地上的农民:500切特为其的土地纳1索哈的税。 ③实行沙皇特辖制 50年代改革的继续。

A.实行前的情况:50年代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大领主的实力,随时找机会推翻沙 皇统治;统一的俄罗斯境内有两个封建割据的堡垒:斯塔里茨公国、诺夫 哥罗德共和国;伊凡四世统治内部还有许多反抗的势力,他们与外国势力 串通起来,里应外合,伺机推翻伊凡四世的统治。(沙皇的重大决策都必 须经过领主杜马的同意、批准。1564年伊凡突然宣布退位,带着亲信、 家人离开莫斯科,前往亚历山大诺夫城,途中写了一封信,即《告莫斯科 民众书》。);

B.推行:(1565-1572)把全国分为特辖区、普通区。阿列克谢·巴斯曼诺夫,特辖军的首领,实行了7年,处决大批贵族,洗劫了缙绅会议,洗劫了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引起教会对沙皇的反对。

对特辖制的评价存在争议。卡拉姆津(贵族历史学家),持抨击观点。 19世纪70年代契切林(国家学派),赞扬态度,国家原则战

胜氏族原则

斯大林,持否定观点。 ④如何来评价伊凡四世的特辖制?

顺应俄国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俄国当时面临着内忧外患(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克里木汗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利沃尼亚),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割据的阻碍,因此消灭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条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zr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