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综合试题

更新时间:2023-05-19 07: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综合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7题74分,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按清政府规定,完粮纳税必须用白银,当时劳动人民必须将出售产品得来的铜钱折成银

两去交税,因而同是缴纳一两白银的赋税,19世纪30年代末较19世纪20年代实际上是要

多交60%。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A、 清政府腐败,贪污成风 B、清国库空虚,加重赋税

C、小农经济破产,物价上涨 D、白银外流,银价上涨

2、以下条约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意图的是

A、 割占香港岛 B、赔款2100万两银元

C、英商进口货物缴纳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协商 D、领事裁判权

3、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引进了近代西方科学技术 B、创办了中国自己的第一批近代企业

C、使国防力量有所增强 D、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王朝内部的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分歧主要在于

A、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镇压人民反抗

C、抵抗外侮维护天朝大国 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5、武昌起义的计划被偶然因素所打乱,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这主要靠的是

A、 革命士兵的高度主动性 B、帝国主义的“中立”政策

C、清军士兵的软弱无能 D、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

6、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到:“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 备怎样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A、新文化运动B、民族解放运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无产阶级革命

7、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是“新”

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近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综合试题

8、北伐前夕,直系两派军阀由交战到勾结,发生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这两派军阀都是封建军阀 B、这两派军阀的根本利益一致

C、帝国主义的幕后操纵 D、国民革命运动对反动势力的沉重打击

9、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C、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10、“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A、进行武装斗争 B、开展土地革命 C、建立农村根据地 D、组织苏维埃政权

1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重要依据是

A、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 B、农民受压迫最深

C、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中国共产党代表贫苦农民利益

12、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的直接目的是

A、为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 B、迫使蒋介石做出更多让步

C、使华北成为第二个“满洲国” D、排挤英美在华北的势力

13、蒋介石集团与汪伪政权之间的矛盾,实质反映了

A、抗战派与投降派之间的矛盾 B、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矛盾

C、爱国者与汉奸之间的矛盾 D、英美与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

14、抗战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点

A、进行了积极抵抗B、组织了几次会战C、动员全体民众抗战D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15、抗战时期,国统区民族工业进一步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英美等国加紧资本输出 B、国民政府的腐败

C、长期战争的破坏 D、四大家族资本的遏制

16、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综合试题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7、中国共产党出现“文革”失误,在认识上的根源是

A、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认识 B、对当时国际形势的错误分析 C、建国后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D、毛泽东个人专断的领导作用

18、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革命B、社会主义建设C、旧民主主义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 19、 欧洲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重要条件是

A、生产结构的变化 B、货币地租的盛行

C、国内外市场的形成 D、工商业的发展

20、 欧洲的“价格革命”

A、 促使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 B、导致新航路的开辟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弱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D、使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 21、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英国的内阁制

A、 是由国王的主要咨询机构逐渐发展形成的B、华尔波尔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任首相

C、按惯例国王出席内阁会议 D、内阁制形成初期,实际上辉格党长期掌握政权 22、 彼得一世鼓励发展手工工场的目的

A、 加强对外的商业竞争 B、限制贵族地主势力

C、巩固农奴制 D、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23、 在法国革命中,雅各宾派实行的下列政策违背了资产阶级经济自由原则的是

A、 没受逃亡贵族的土地 B、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C、限制商品最高价格 D、分期付款购买土地

24、 美国《独立宣言》宣称:“所有人生来都是平等的,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割让的权

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如果任何形式的政府迫害这个目的,那么,人民便有权改变它或废除它,而建立新政府。”这段话主要体现了那位思想家的

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综合试题

观点?

A、卢梭 B、伏尔泰 C、丹东 D、孟德斯鸠

25、 下列战争的性质,同日俄战争最为相似的是

A、普法战争 B、克里木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美西战争

26、 19世纪中期,欧美许多国家通过革命、改革和统一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这主要是由于

A、 资产阶级的壮大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27、 19世纪60年代,促使工人运动日益带有国际性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 国际工人协会的领导 B、各国工人政党的建立

C、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28、 19世纪晚期,英法两国经济发展落后的共同原因是

A、 割地赔款造成巨大损失 B、国内政局动荡不安

C、农业落后,国内市场狭小 D、没有充分利用当时的科技成果

29、俄国二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A、 帝国的独裁统治 B、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对外战争是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30、巴黎和会上美英法争夺的根本点是

A、 地区和世界霸权 B、战败国赔款问题主动权

C、对德国的控制权 D、对国联的领导权

31、新经济政策的本质特征是

A、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恢复资本主义 D、发展商品生产,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32、美国“金元外交“政策的实质是

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综合试题

A、 扩大海外投资,增加外贸收入 B、加强经济渗透,夺取世界霸权

C、代替英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D、扶植欧洲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33、1931年,英国被迫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都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因是

A、 自治领分离倾向越来越强烈 B、英国经济衰退,国力已大大削弱

C、英帝国内经济联系日趋松弛 D、英国千方百计维护其殖民统治

34、由于英国的坚持,雅尔塔会议同意法国参加战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英国此举的主要原因是

A、 法国政府为打败德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B、想借法国抗衡苏、美势力

C、法国是英国的盟国 D、法国是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成员 35、20世纪40年代末,西欧出现反共逆流的主要原因是

A、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B、杜鲁门主义的推行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成立

36、1929年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是,苏联

A、 正在实行新经济政策 B、正在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

C、正在进行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 D、宣布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

37、 现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归根结底是

A、 生产力的竞争 B、科技力量的竞争

C、国家实力的竞争 D、科技人才培养的竞争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2分,共3题36分)

38、 阅读孙中山1917年《就陆海军大元帅职宣言》摘录:

昔胡清失道,人心思汉,(孙)文与海内志士合谋征讨。武昌倡义,黄陂(黎元洪)实为主帅。江南方定,共和初造 文虽自退让,而推荐非人,终于反噬。南方涂炭,无勋杀戮,国会解散,恣睢五稔,僭号称帝,实赖西南豪杰出师致讨,兵未渡江,元勋殂殒。黄陂以副贰之位,依法继任。 徒以除恶未尽,权奸当道,帝孽纵而不治,元勋抑而不用, 侵《约法》宣战媾和之权,辱国会神圣立法之地。即被罢黜,嗾(唆使)贼兴戎,以肇解散国会之祸;小丑乘之,应机复辟,国民根本,扫地无余。犹幸共和大义浃于人心,举国同声誓歼元恶。 文虽衰老,犹当骞赏濡足,为士卒先,与天下共击废总统者。

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综合试题

回答:(1)试对孙中山就职背景和原因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

(2) 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的那些进步性和局限性?

39、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化,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有巩固,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 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这个制度在较富余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 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化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 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 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回答:(1)材料一以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中的什么教训?

(2) 材料二所述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

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

(3) 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

40、 阅读下列材料

(二战后)25年内几乎拥有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一的63个国家赢得了独立,如此空前规模的 一场运动必然产生深远的国际影响,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实质上是消极的──即殖民地的丧失并没有毁灭殖民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马克思主义者一直在宣传说:资本主义欧洲的繁荣依赖于对其巨大的海外帝国的剥削,这些帝国的丧失会削弱资本主义。 今天随着英帝国几乎被完全抛弃,英国正在享有前所未有的繁荣,人民大众并不象罗得斯所预言的那样正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起来造反,而是得到了这个福利国家的关心,这种关心的程度是在19世纪不可想象的。同样虽然荷兰失去了印度尼西亚,比利时失去了刚果,法国失去了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但所有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平平均比历时上任何时候都高。西德这个不再有殖民战争须资助的国家也绝非偶然地成为经济上的进步最快的国家。相反,葡萄牙因拒不放弃殖民地,所以一直处于其特有的贫困之中。因此可以断定,发达国家的繁荣并不依赖于对海外不发达地区的征服──事实上,一切正相反。 回答:(1)上述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综合试题

(2) 结合有关史实评论上述观点。

三、问答题(第一题13分、第二题14分、第三题13分,共三题40分)

41、“研究任何过程,如果在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着哪些主要矛盾?其中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抓住主要矛盾”适时调整方针政策的?

42、瑞士著名国际法学者瓦特尔于1758年发表的《国际法》艺术中谈到:“均势的核心意义是妥协安排国际事务,没有一个国家能居于至高无上的主宰支配他国的地位。”1907年,英国外交部在克劳备忘录中谈到:“英国的政策是维持均势,把自己的力量加在这一边或那一边,但是总是加在一边以抵制某一时期一个最强大的国家或集团的政策霸权。这几乎成为历史上的真理。”上述两种对“均势”政策的解释又和区别?英国持上述观点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试以近现代史上的有关事实说明英国是怎样遵循这一“真理”的。

43、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露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全球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但实际上,从全球的观点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退、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削弱。试结合有关史实评述这一观点。

历 史 试 卷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1D 2C 3D 4A 5A 6D 7B 8D 9B 10B 11A 12C 13D 14A 15D 16B 17A 18D

19B 20C 21C 22D 23C 24A 25D 26B 27D 28D 29D 30A 31D 32B 33B 34B 35B 36B 37D

二、材料分析题

38、(1)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袁世凯窃取政权,革命失败;袁世凯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命,加强独裁,复辟帝制;反袁护国运动;黎段之争,张勋复辟,讨伐张勋。

(2)材料中体现出孙中山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奋斗不惜的斗争精神,但也体现了作为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缺陷。如,将辛亥革命的原因归为“胡清失道,人心思汉”,带有一定的民族偏见,认为黎元洪“实为主帅”,反映出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将斗争的希望寄予西南军阀上;奋斗目标仍是被军阀践踏的不成样子的约法、国会,所以仍未能找到正确的出路。

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综合试题

39、(1)忽视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变革的高水平高速度。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要以生产力为标准,采取稳妥方针。

(3)是否能迅速提高农村生产力

40、(1)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繁荣并不依赖于对不发达地区的掠夺和征服。依据:英国、荷兰、法国失去了原有殖民地反而更加繁荣;西德从来没有殖民地反而经济发展最快;葡萄牙却因拒不放弃其殖民地而一直处于贫困之中。

(2) 上述观点是错误的,是为殖民侵略进行辩护。西方国家在失去殖民地后而出现的繁荣,一方面是建立在过去对殖民地的野蛮掠夺基础上,另一方面是通过控制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实现的。

三、问答题:

41、 存在过的矛盾: 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矛盾。 国民党新军阀和封建旧军阀之间的矛盾 共产党内部的矛盾 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主要矛盾及其中共的方针政策: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的矛盾激化并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对此,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根据情况的变化,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主张,并为之进行了斗争。

42、 区别及出发点: 瓦特尔认为“均势”格局下,不应有主宰支配他国地位的国家;

克劳备忘录中认为“均势”应是在英国控制和支配下的均势。 英国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特别是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

史实: 16—18世纪中期,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殖民强国,确立了其世界霸权地位。 拿破仑帝国强盛后,英国带头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打败法国; 之后,俄国成为欧洲大陆强国和欧洲宪兵,19世纪中期英国联合法国,在克里木战争中打败俄国。 德国统一后,经济发展迅速,同英矛盾激化,英协调同法俄的矛盾,形成三国协约,对抗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并在以战中打败德国。 一战后,法国主张残酷处分德国,并广结同盟,英国反对并拒绝结盟建议,并在一系列问题上采取扶德抑法的政策。 苏俄力量日益强大后,英法又纵容法西斯德国进攻苏俄。 二战爆发后,德国进攻英法,英又同苏美联合起来,共同打败法西斯。

总之,维持“均势”是英国对欧洲大陆长期奉行的传统政策。

4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一战结束后,英法等国虽然继续维持了欧洲在世界的霸权地位,但实际上其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综合试题

表现:主观方面看,表现为自身实力下降: 经过大战,欧洲各国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恢复困难。 战后各国都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高潮,政局动荡,特别是苏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沉重打击了欧洲帝国主义的联合力量; 另外,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严重削弱了欧洲各国的殖民统治。

客观方面看,表现为美日两国实力增强: 借一战之机,美国代替英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日本实力也同欧洲列强相差不远; 两国随着实力增强,加紧对外扩张,美国大搞金元外交,积极参与战后国际事务,并在巴黎和会上,特别是华盛顿会议上起了操纵作用;日本也在东亚大肆扩张,这都威胁到了欧洲在全世界的霸权地位。

二战后,欧洲各国在大战中相互削弱,殖民体系也彻底崩溃,而美国则大发横财,经济军事实力大大膨胀,确立了世界霸权的地位,并控制了西欧事务。至此,以英国为首的欧洲世界霸权时代结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zl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