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说课稿及案例 3
更新时间:2023-10-18 16: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学前教育说课稿案例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如何写说课稿
说课,就是备课教师在独立钻研教材、备课的基础上,向其他教师或评委、听众,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以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
说课,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理论水平、教育教学规律的掌握运用、教学艺术以及教师自身基本功、文化底蕴、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等诸方面的综合展示过程。所以,经常参加说课活动,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如何进行说课呢?
一、明确说课的目的和说课方式。
第一,说课活动旨在促进教师练好基本功,努力提高自我素质。在说课活动中,一般既有授课教师的“说”,也有听者的“评”,说评结合。这样,就把教师的个人备课、业务水平及教学基本功置之于集体的监督之下,这必将给说课者(授课教师)增加一定的压力,使之由压力转化为动力,对其认真学习,自觉练好基本功,努力提高自我素质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所以,说课中要扬长避短,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基本功和自身素质的强项展现给评课者。
第二,说课活动旨在促进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说课与教案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它们的相同点在于都必须回答“怎样教”和“教什么”的问题(如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材重点、难点,采取卓有成效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板书,等等);它们的不同点在于,说课必须回答“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要求说课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或主要教学环节)从现代教育理论、新的教育理念的角度进行阐述。参加评课,也需要评课者从教育理论角度进行评析。这就迫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因此,说课时要切记过多的罗列教学过程,致使把说课变成教案的重复。而要遴选自己教学设计中的“出彩处”,即体现独特教学风格的地方为切入点,认真进行理论上的润色和理念上的阐述,要有理有据地、实实在在地让评课者明白你“为什么这么教”。
第三,说课活动旨在促使教师把实践和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说课省时间,不拘地点和形式,可以从理论上尽情地阐释,这正是观摩课的局限性,也是说课固有的优势。但说课对于观摩课来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即看不到课堂上的实践,形象化少,抽象化多,如果说课者稍有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会使说课变成干理论的说教。而课后反思,正好是说课
与上课的融合,是对理论的肯定和实践的深化,实际是对自己上课的自我评价。反思中,要把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融为一起,验证理论与实践的相容性,并从中发现理论运用上的不足,和实践验证上的缺陷,从而得到进一步修正理论和完善实践的提示。上课前说课,上课后反思,把说课、讲课和课后反思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使三者优势互补,从而可以促使教师的实践和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教师的素质得到整体提高。所以,不管是说课还是课后反思,都是上课教师的一个再展示的机会,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很好地把握“优势互补”四个字,把课堂上没有展示或难以展示出来的,利用说课和反思的优势展示出来,把课堂上留下的缺憾,利用反思加以完善。 二、说课的内容及要求 过去的说课,通常由“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组成。新《课标》颁布和实施以来,要求使用课标教材的要执行新《课标》,未使用课标教材的其他年级要靠拢新《课标》。由于新《课标》最醒目的是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加之,《课标》在结构上明显多了“教学评价”一章。所以,现在的说课,外延也随之延伸,要求“说教学理念(含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含教学内容)、说教学方法(含教法、学法两个方面)、说教
学评价”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规定了说课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它充分反映了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前必须经历的思维过程。这四个方面要求说课教师一定要熟悉、吃透《课标》和《教学大纲》,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再开发,并根据现代儿童的认识特点,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最优化的教法、学法和课堂教学结构。如果按照这四个方面去做,无疑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学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那么,怎样写说课槁,提高说课质量呢?一般地说,说课稿毕定属程式文之类,是有一定的结构模式的。我们可以按照以上所要说的四个方面依次构建说课稿的行文思路。
(一)说教学理念(含教学目标)
说教学理念,首先,要求能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具体说,新的课程理念包括哪些呢?具有各学科共性的新理念主要有:(1)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3)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等。⑷特别是在课程目标方面,系统地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使之具体、综合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⑸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如自
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突出了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⑹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另外,还有适应学科自身特点的一些个性的理念。如语文学科,我在学习《课标》中,抽出了43条新理念,诸如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注重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等等。说课时,要说清你是怎样用这些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的。比如小学语文第五册《阿里山的云雾》一课,可以这样阐述教学理念: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设计以语文学习为主轴,整合音乐、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音乐的旋律、图画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主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审美化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语言,获得读文后的愉悦感、成功感、收获感,提高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从而真正享受我们课改中的语文教学。
其次,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制订得合理。这里要注意的是,指定课时知能目标,必然要涉及到教材、甚至年段教学内容,特别是单元教学要求。要从整体年段教材内容和单元教学要求着眼,从本课教学要求入手,说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制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是教与学的根本。能否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关系到目标制定得合理与否和教学得成功与失败。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呢?一定要熟悉《课标》和《教学大纲》,掌握《课标》和《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学科《课标》和《教学大纲》是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材是依据《课标》或《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这一点往往是说课教师容易忽视的地方,离开《课标》和《教学大纲》,说课将会迷失方向。例如说低年级语文课就不能提出让学生“分段”的要求,说中年级的语文课,就不能提出让学生“总结中心思想”的要求。再如理解词语,对低年级学生只能说“感知词语的意思”,对高年级学生就可以说“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7~9年级学生,则可以说“运用工具书解释词语的意思”。同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1、2、3学段多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4学段则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综合学习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在学习中的运用。
再次,要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体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郑重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认为,这样做既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又有着现实的紧迫需求,即在改革开放年代,面对东西方文化碰撞和生活方式转型,就有一个对正确价值观的认定问题。因此,“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已成为各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生活方式的转型,对今天小学生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有着极其深刻的内在联系,它同样会充分体现在今天开放的课堂之中。随着学习的个性化进程,感情的自由流露中也往往是主流思想与非主流思想并存,似是而非的各种意念共在。应当说,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乐于独立思考,敢想敢说了,这无疑是好事,应当给予支持和鼓励。但是,他们毕竟还小,认识水平和判别是非的能力有限。要求中小
学生对所有问题都能识别得一清二楚也是不现实的。正因为这样,才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变得如此重要。
当然,对教师来说,更为困难的是面对开放的课堂,面对个性化学习和自由表达时产生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偏离应如何正确引导?如果只是作抽象的理性说教,即使学生表面上表示认可了,也并不真正解决思想问题。正确的做法应当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要提倡平等对话,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同时,“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并经常地能够“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我们过去在教学中,单一地强调知识与能力,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从未涉及。现在我们说课,在理念方面,既要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目标,特别要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体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说教学过程(含教学内容)
教材、教师、学生,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三大要素,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课堂教学结构就是教学程序。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程序。教材的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必须具体体现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之中。
说教学过程,要求说出教学思想,课堂教学内容安排,时间分配,以及板书设计。它要求教师不但说出怎么教,还必须说出这么教的道理(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教学步骤)。
教师在说教学程序时,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理念。“把教材带进学生”,即“教师讲,学生听”,这是“注入式”的教学;“把学生带进教材”,即指导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是启发式的教学。然而,同样是采用启发式教学,由于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实际不同,教学程序的安排也是多种多样的。也就是说,教学某一内容时,同一教学思想,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程序,这就是教学活动始终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原因所在。
说教学过程,要涉及各个教学环节。比如涉及到要学生掌握的知能内容,以及重点、难点的确定,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安排课堂训练等等。这些几乎跟平常的教案差不多。但是说课中的教学过程毕竟与教案有着本质上的差别:1.教案是教师上课用的,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案要把教学设计一步步写清楚;说课讲稿则是教师说课用的,对象是教师、教研人员、甚或评委,因此,有关教学程序的具体内容只须作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教的是什
么”,“怎么教的”就行了。2.教案只须写“教什么”和“怎样教”的内容,教师设计的思维过程,即体现什么教学理念的过程是隐性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这样安排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都在教师的脑子里,有时甚或只是个模糊印象。而说课时,教师设计的思想过程是显性的,不仅要向同行说出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还要重点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课标》《大纲》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依据以及教改新思想、新理念依据等等),要使听者既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样做,实际是要求在教学中达到教学性、教育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从而促使教师本身由教书匠向教育的行家、专家方面发生根本性的转变。3.教案每课时都必须备,说课则不一定每课时都说,可以说一课书的整体性教学,也可以着重说某一课时的教学,甚至可以只说某些重点、难点的教学或某几个重点环节的设计。比如第七册第二单元《爸爸和书》一课的教学过程可以这样说: 因为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主要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以围绕主线,抓住“三点”(重点、难点、训练点)为凭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和训练重点,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作必要的指导。
一、围绕主线,理清条理。
主线,即文章的主要线索。课文围绕“书”剪裁材料,安排层次。从“回忆书架上的书——爸爸买书——爸爸念书——爸爸病后坚持买书”逐层展开描写,逐步显示题旨。
全文16个自然段,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前两个自然段,点出书架上其中的一本《皇帝的悲哀》对“我”来说是最珍贵的。为什么珍贵?第二部分3—— 12自然段,通过讲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说明了书的珍贵。书买到后,爸爸给“我”念书,节衣缩食继续给“我”买书,渐渐地,“我”懂得了读书的乐趣,更懂得了爸爸的心。这是第三部分。这三部分内容,以书记事,以书写入,以书又把事和人联系在一起。例如,爸爸和书之间的联系,即“买书——念书——病后买书”;“我”和书之间的联系,即“爱读书——得知书的来之不易——尝到了读书的乐趣”;爸爸和“我”及书之间的联系,即“爸爸一心希望我们成为爱读书、爱学习的人”。 只要学生能围绕“书”这条主线自学课文各部分内容,弄清书与事,书与人之间的联系,那么,对课文条理的疏理也便会水到渠成。 二、抓住“三点”,读懂课文。
1.抓住课文重点。
第二部分内容是课文的重点。作者回忆了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着重讲了两点。
(1)买书前的家境。家中生活贫困,爸爸所在公司倒闭,妈妈干零活,“我”无人照管,以此衬托出买书的不易。
(2)买书经过。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讲父子俩决定走着回家,把乘汽车的钱用来买书;第二层意思,买书。尽管家境困窘,生活那么艰难,爸爸还是设法克服困难,能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学习。买书从旧书店里买,可以减少费用,一个“挑”字,内含了双重意思:既选便宜的,又要有价值的。第三层意思,买书回家的路上。用乘车钱买下了书,这已经是爸爸为满足“我”的求知欲作出的最大的努力了,“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被爸爸的良苦用心所感动,回家的路上,因为路远,爸爸背起了“我”;因为天寒,爸爸把他的上衣裹在“我”身上,并风趣地试探“我”的心思:“怎么样?乘汽车比买书强吧?”“我”大声说:“不,买书比乘汽车强!”一个问号和一个感叹号的使用,分别包含着强烈的思想感情,这两个小小的标点符号,蕴含着爸爸对“我”的
亲情和希望,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激——家境贫寒,始终没有影响爸爸对孩子学习的关心;手头拮据,爸爸节衣缩食经常为“我”买书;回家的路途远,爸爸宁愿徒步也要省下钱来为“我”在旧书店买书。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有什么还能比得上这深深的父爱啊! 所以此时,“我”已掩盖不住对父亲的感激。爸爸的一句问话后,“我”发自内心说:“买书比乘汽车强!”“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但是,不这样的话,爸爸就没法给你买这本书了!”为什么爸爸要解释“不这样做??”的话? 因为爸爸的心理是,只有这样做,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才能更加他尽到作父亲的责任,可苦于生活的无奈,爸爸要向孩子说清楚现实,但他背上的儿子又是那样懂事,那样理解他,苦与乐的交织,已让爸爸感到自豪和欣慰。因此,爸爸是含着眼泪向“我”解释的。这一幕的抒写,把爸爸、爸爸和书、爸爸和“我”之间的联系及人物的内心世界清楚地展现给我们。读来十分感人。无疑,这一层是课文的重中之重。
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凭借课后思考题,采取自读法,理清本段条理(买书,买书回家的路上)并批注在书上,通过讨论法,分清主次(主要写回家路上爸爸和“我”的对话)并说明理由。教师可根据以上重点
段分析,作必要的指导。 2.突破课文难点。
课文的难点是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点明了课文中心,也就是说,课文以事突出人物,以人为什么这样做事,教育学生。因此.学生对于难点的突破,只有在理清了课文条理,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在读懂课文的同时,一点一点去体会,去突破的。教师可通过板书设计来帮助学生突破。 板
书
如
下
通过这样设计板书,既突出了课文重点,又能让学生弄清课文为什么以《爸爸和书》为题,从而明白课文的主旨,使其顺利突破难点。 3.确立课文训练点。
根据教材和单元训练重点,本课的训练点是为练习给课文分段作准备。因此,要落实这一点,就要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引导他们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在学生阅读中,可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设计“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的”这一问题,旨在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训练,
:
以便为实现下一单元的训练目标奠定基础。 再如:特级教师、省教学能手杨巧娥同志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说课稿,是这样说教学过程的: 根据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脉,精读第一段,深入理解小女孩的悲惨处境;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二、三段,理解小女孩所谓的幸福不过是美好的幻景,是离开这残酷的现实世界。从而受到情感的陶冶,受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完成本课学习任务。其中第二课时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分以下几步完成: 第一步,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目的在于从整体入手,把握全文,运用迁移规律,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第二步,变序导读第三段,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首先引导学生想象冻饿而死的小女孩是什么样子,在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基础上肯定学生的想像都是合理的,再与课文中描写小女孩死时样子的内容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文中写小女孩死时是幸福的。使学生不由得产生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达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目的。
第三步,带着探究上述问题的兴趣,学习第二段。 首先引导学生从第二段整体内容人手,感受小女孩的“幸福”不过是美好的幻景而已。
然后再逐层细读。在指导阅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这一层内容时,渗透阅读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方法,变“学会”为“会学”。以下几层采用以法引路,合作自学的方式,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并及时反馈、矫正,以巩固内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语文素质。 第四步,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这是从部分又回到整体,进行前后联系,回顾全文,以巩固对课文的整体印象,感悟课文情感,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以上教学步骤的设计,体现了“四为主”的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以及语文素质的训练和提高,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一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方法,“交给学生一支猎枪”,使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依据板书的目的性、针对性、概括性和条理性的原
则,本课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这样板书的目的在于呈现全文脉络,体现教学思路,强化直观效果,突出课文重点,促使学生理解课文,深化中心。整个板书展示了三条线:一是小女孩悲惨的现实生活;二是小女孩临死时眼前出现的美好幻景;三是这一悲剧发生的特定时间——大年夜。三条线都指向小女孩唯一的结局,那就是“冻死”。残酷现实与美好幻景的强烈对比,揭示了悲剧发生的必然性,加之这一悲剧又发生在万家欢庆的大年夜,更使人感到凄惨悲凉,更加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无比同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既能帮助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巩固深化,又能体现单元训练重点。用红色粉笔书写中心词“同情”,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容,领会全文中心。 在说教学过程时,一定注意要使人感到教学安排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在理清知能线索、认识知能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出具体的训练内容(包括板书设计及其理由),
并考虑到教学环节连接的方法;2.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启发学生自学的系列问题群或学生的学习方式;3.说清处理重点、难点的技巧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及其对策;4.说清主要教学环节以及整个教学设计的教学理论依据。
说教学过程,会自然涉及到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其确定的充分理由。一般地说,重点、难点的确定,对本课与前后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密不可分的。要准确确定重点、难点,一定要熟悉所说教材的编者意图和教学目标,了解知能训练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对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年段训练的重点来看,低年级着力进行字词句训练;中年级着力进行句段训练;高年级着力进行篇章训练。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九义教材都是以组为单位编排的,每组教材都有一个训练重点,(中高年级语文教材更为明显),同一篇课文安排在不同的组里,其训练重点是不同的。这里还应该提示一点:重点、难点不可混为一谈。重点是以教材内容为着眼点的;难点是以学生的理解为着眼点的。
说教学过程,还会涉及到本节内容在整册、整个学段或本单元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且要阐述恰当。要作到这一点,就要对具体要说的这部分教材,要深入
钻研,明确该部分教材在整册中,再整个一组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从而确定该课教学应使学生掌握那些知识,训练那些基本技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应结合进行哪些教育。并且要弄清哪些知识和技能是新授的,哪些知识和技能是为新知识作辅垫的,哪些知识和技能是必须巩固和强化的。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本节内容在整册、整个学段或本单元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明确了,阐述自然也就恰当了。还以《爸爸和书》一课为例,在阐述本课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时是这样说的:
《爸爸和书》是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排在第六课。按《课标》安排及编者意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了解叙述顺序”,并训练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好在本课文字直白,内容浅显易懂,很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加之,课文内容十分感人,作者满怀深情回忆爸爸给“我”买童话集的难忘情景,记叙了爸爸省吃俭用买了一百多本书,让全家人体会到读书乐趣的经历,颂扬了爸爸对子女的深切关怀与期望,表达了要做一个热爱学习的人的远大志向。 本课的叙述顺序很清楚。作者先写这本童话集对“我”来说是十分珍贵的(第1—2自然段);再通过回
忆爸爸给“我”买书这件事来说明“珍贵” (第3—12自然段);接着又写爸爸省吃俭用给“我们”买了一百多本书以及全家人读书的乐趣(第13—15自然段);最后写爸爸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其次,善于选择童年生活中难忘的事来写,以及“人物对话”是本课的又一个显著特点。特别是父子俩的对话,朴实无华,充满深情,是培养学生亲情并从中学习写人物对话的上好材料。 (三)说教学方法(含教法、学法、手段三个方面)
⒈ 怎样说教法 说教法,要求说课教师说出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理论依据。 教学,是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教法和学法构成了教学方法。教法对学法有着主导、示范作用,教师的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教无定法,但教有规律可循。我们在确定某一课的教法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师本人的自身素质。教法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否合理运用教法,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教学的艺术性往往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之中,因此,不体现教学方法的说课是平庸的说课。例如关于《伟大的友
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2、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看得多 见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 见得少
正在阅读:
如何写说课稿及案例 310-18
老公古时指太监03-01
0812创新试卷211-03
港囧经典语录02-15
中国铁路干线的分布06-04
我爱我的幼儿园主题方案 精品06-30
我爱梅子山公园作文400字06-29
超星答案-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06-0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案例
-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