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注册测绘师 案例分析 模拟一简答题

更新时间:2024-06-23 15: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简答题

1、

连续运行基准站

1)任务:

为实现测绘成果的基准统一,更好地为xx市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定位与导航服务,该市开展了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建设。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建设是由该市所在省国土资源厅主管,省市气象局配合,由省勘察测绘研究院具体承担的。 2)建设要求如下:

(1)建设8个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其中基岩型1个、土层型2个、屋顶型5个; (2)建立系统数据中心和建设数据通信系统各1个;

(3)按照B级GNSS网精度要求完成基准站与国家A、B级GNSS网点联测; (4)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完成基准站的高程联测工作。 3)已有资料

(1)总参测绘局测制的1:5万地形图; (2)X X省测绘局测制的1:1万地形图;

(3)该市周边2000年国家坐标系A、B级GNSS网点XX个; (4)该市周边一、二等水准点XX个(成果属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4)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3)((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CH/T 2008-2005)。 5)问题

1.基准站选址有哪些要求?

2.基准站基建工程完毕应提交哪些资料

本题分数(18)

1.基准站选址要求: 1)地质条件。

站址基础坚实稳定,避开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区域,易于长期保存,便于管理和维护,在无人看守情况下,保证设备安全防止有人故意破坏。 2)观测环境。

a)距离容易产生多路径效应的地物(如高大建筑、树木、水体、海滩和易积水地带等)的距 离尽量大于200m以上。

b)卫星通视条件保证10。以上的地平高度角。

c)离电磁干扰区〈如微波站、无线电发射台、高压线穿越地带等)的距离大于200m以上 3)电源保证和电涌保护。

a)站址应保证可靠的供电,方便市电、因特网的接入,同时应加装在线式UPS供电保护, 至少应保证12h连续稳定供电。

b)电源线路应做接地保护并加装电涌防护设备。 4.站问距离。

城市基准站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km,而且选定的基准站能完全覆盖整个区域及周边地区,使整个市域没有盲区。 5.网形结构。

站点的分布必须结合xx市形状,充分考虑网形结构的稳固和站点的均匀分布。 2.基准站基建工程完毕应提交哪些资料?

1)基准站设计方案,包括整体式样、观测墩结构、观测室结构、管线、排水、安防等专项设计,施工方案、经费预算等。

2)基准站基建工程报告,包括施工概括、经费使用、建筑结构图、竣工地形图(站周围20m范围)等。 3)测量标志保管书。

3.系统数据中心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数据中心是系统的管理与数据处理中心,主要功能包括:

①数据处理功能:接收来自各基准站的原始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质量分析,向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精度等级的改正数据;

②系统运行监控功能:监控各基准站诸设备单元的运行情况,发布操作指令,更改基准站设备的配置参数,重启基准站接收机、计算机等,对基准站数据进行完好性检测;

③信息服务功能:通过电台、GPRS/CDMA或Internet网络方式向用户实时提供各种格式的差分或后处理数据;

④网络管理功能:系统网络管理,对CORS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服务器、数据发布服务器、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进行管理;

⑤用户管理功能:对用户进行登记、统一管理、用户验证和收费管理等

2、二等水准测量设计

xxx二等精密水准测量项目设计书如下。 1)任务

维持区域大地测量高程基准,为经济建设提供基础测绘服务,利用水准测量技术建立区域大地高程控制网。

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略) (2)收集资料情况

1:5000地形图。二等水准点4个,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 3)技术依据与精度要求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1991)。二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偶然中误差: 土2.0mm。 4)方案设计

(1)二等水准网布设(略) (2) 技术标准 a)仪器:DS3光学水准仪; b)视线长度~80m; c)前后视距差~3.0m; (3)外业观测

a)人员(略);观测方式:采用单程双转点观测;…… 5)附录(咯) 6)问题

1.上面的项目设计中有多处条文不合适,请加以改正。

2.简述项目设计书包含的内容,该项目设计书的方案设计是否完整?

本题分数(12)

1.1)1:5000地形图属大比例尺地形图,不合适作二等水准测量设计用图,宜采用1:10万、 1:25万地形图。

2)二等水准测量的起算点应是一等水准点,我国现行的高程基准是1985年国家高程基

3)准,应收集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的一等水准点资料参考规范应采用最新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4)二等水准测量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应为士1.0mm。

5)仪器应选用DS1光学水准仪。 6)视线长度~50m。 7)前后视距差~1.0m。

8)观测方式: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同一区段的往返测,应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

2.项目设计书的内容包括: 1)概述;

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3)引用文件;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5)设计方案;

6)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 7)附录。

该项目设计书不完整,缺少\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部分。缺少: 1)内业数据处理相关规定; 2)质量检查和保障

3、土地利用信息系统

xx市拟建设\面向公众服务的土地利用信息系统\,项目内容包括建设全市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开发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 1)已有数据略

2)全市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要求

针对xx市土地利用相关数据来源、类型、结构、格式、统计口径、时间节点、空间尺度等存在差异的现状,研究多源、多尺度、异型异构的土地利用信息整合技术,以及增量数据获取与更新技术,对数据进行批量采集、分析、协调、融合,并进行示范区数据库的设计与建设。建立元数据和数据字典,以便于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 3)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开发

包括数据采集与更新、数据库管理与服务两个子系统,在互联网环境中运行。数据采集与更新子系统,利用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连接,要求利用携带的GPS实地采集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并自动转换到城市独立坐标系;同时可调用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地图和影像数据服务为背景,实地调绘对土地利用信息数据进行更新。

数据库管理与服务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建库、管理、更新,以及对外数据目录发布、

信息查询、数据编辑处理、数据提取、地图服务等。 4)问题

1.简述数据整合的含义。 2.什么是空间元数据?

3.简述系统设计与开发总体思路。 4.简述系统运行的网络体系结构。

本题分数(18)

1.数据整合指采用匹配、合成、链接等方法,将多尺度的基础地理数据、基础地理数据与非基础地理数据、基础地理数据与其他专业部门地理数据集成起来,形成新的空间数据集。

2.空间元数据是关于空间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它反映了空间数据所包含的内容、质量、空间参考、生成转换等信息。

3.为方便用户查找目标数据源和浏览目标数据的信息,需生成空间元数据,以反映空间数据所包含的内容、质量、空间参考、生成转换等,每个空间数据库有一个表格式元数据文件,它由若干项组成,每一项表示元数据的一个特征,其记录为每一个要素集合(图层)的元数据内容,该表存储于关系型数据库中。

专业应用功能的设计和实现,要紧紧围绕用户需求,针对实际管理的业务要求和工作流程,开展应用功能设计,同时包括系统运行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

在统一标准体系、数据规则的前提下,将所有业务和问题集成到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进行统一存储、管理、关联,提供符合用户管理实际要求的专业化业务模块和各类业务综合分析功能。

一般应包括基础数据管理、通用数据查询、桌面业务处理、机助专题制图、辅助分析决策、动态数据交换、网络信息发布、运行维护管理等八大功能模块。

4.为适应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多用户使用系统的特点,并考虑数据保密情况,系统应分别采用CIS和B/S分布式访问模式,以适应并支持局域网和互联网网络环境。系统在用户中心内部 局域网内采用CIS架构,具备数据入库、操作与分析功能的客户端层构成Client端,空间数据引擎与数据库构成Server端;在全用户范围的城域网内采用B/S架构,仅能浏览、查询、检索空间数据库的客户端层构成Browser端,空间数据引擎、WebGIS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构成Server端。

4、导航电子地图制作

1)工程概况

根据xx测绘及导航电子地图资质单位规定:导航电子地图上的高速公路和国道及周边信息每6个月更新一次,省级及以下道路及周边信息每1年更新一次,背景地图每1年夏新一次。现需要对xx地区导航地图进行全面更新,确定开展外业调查,对区域内家的道路、兴趣点及地名等进行采集并处理,以完成对该地区导航数据的更新,满足用户的需要。

2)问题

1.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简述导航电子地图外业道路网络信息采集的方法。

3.简述导航电子地图外业数据成果质量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提交。

本题分数(18)

1.导航电子地图数据是在基础地理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处理生成的面向导航应用的基础地理数据集,主要包括道路数据、POI数据、背景数据、行政境界数据、图形文件、语音文件等。

2.外业道路网络信息的采集方法有:①道路网络分类;②道路形状;③道路挂接;④道路属性;⑤禁止信息;⑥车道信息;⑦标志标线;③与行车有关的其他信息。 3.外业成果质量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

1)根据GPS轨迹确认作业区域内的所有道路数据是否都已经进行了调查采集。 2)检查所有新采集的道路及道路形状修改处与其周边的POI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

3)检查确认多个作业区域的相邻接边处道路数据的形状、属性接边是否正确,POI数据的采集是否存在重复。 4)确认要求拍摄的复杂路口的照片是否完整、清晰。 外业采集数据成果应提交

5)将作业成果按类型、区域进行汇总,并统计出详细的成果履历。

6)将汇总整理后的作业成果提交给后续作业部门,提交过程中交接双方需填写数据交接单

5、数字地面模型

1)工程概况

为满足xx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 2000比例尺数字地面模型(DEM)。项目前期分别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主 作和测区的空三加密任务。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测区1:2000比例尺数字地面模型(DEM)的生产工作。空三成果已通过质量检查和验收 2)问题

1.数字地面模型(DEM)质量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2.数字地面模型生产应提交的资料有哪些?

本题分数(18)

1.数字地面模型(DEM)质量检查的内容包括空间参考系检查、高程精度检查、逻辑一致性检查、附件质量检查。

2.数字地面模型生产应提交的资料包括DEM数据文件、原始特征点、线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DEM数据文件接合表、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6、数字正射影像图

1)工程概况

为满足xx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 1万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 (DaM)。项目前期分别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主

作、测区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工作和1:1万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生产。现阶段的任务

是完成测区1=1万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OOM)的生产工作。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数字地面高程模型采集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同意移交给下一工序使用。 2)问题

1.生产数字正射影像图(DOM)需要哪些已知数据? 2.数字正射影像图(DOM)质量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3.数字正射影像图生产应提交哪些资料

本题分数(18)

1.生产数字正射影像图的数据包括航摄资料及扫描数据、外业控制点数据资料及刺点片、内业空三加密数据资料和加密点转刺图片、DEM数据资料等。

2.数字正射影像图(DOM)质量检查内容包括空间参考系检查、精度检查、影像质量检查、逻辑一致性检查、附件质量检查。

3.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应提交的资料包括DOM数据文件、OOM定位文件、DOM数据文件接合表、元数据文件、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7、变形监测

1)工程概述

xx站一xx站区段盾构施工属于xx地铁×号线一期工程,由一条盾构区间和两座车站组成。区间盾构隧道左、右线长度分别为2135m和2121m。区间盾构和车站采取平行施工。区间安排两台盾构机,从盾构始发井始发,向南掘进。本次始发两台盾构机将先后间隔100m,左线先行。

右线在里程K16+254. 21m处将旁边一栋12层高的建筑物,由此楼使用时间较长,楼体多处有拉裂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盾构穿越期间要对其进行变形监测。 2)工程地质条件 (略) 3)监测项目 (1)地表沉降监测 (2)建筑物沉降监测 4)监测实施方案

(1)监测仪器:电子水准仪DL-101C、锢钢条形码尺,仪器标称精度为+0.4mm/km。 (2)监测实施方法。

①基点布设:在远离施工区相对稳定区域布设水准基点4个,在靠近施工区域布设工作基 点6个。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构成闭合水准环线进行联测,严密平差取得基准点高程成果。 ②地表沉降测点埋设。 ③建筑物沉降测点埋设

④测量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观测时各项限差应严格控制在规定额度之内,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3次观测,3次高程之差应小于+0.5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⑤监测频率: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2B时(B为隧道宽度),1次/天;当开挖面与量测 面距离<5B时,1次/2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5B时,1次/周。 5)拟提交成果清单

(1)地表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曲线图; (2)建筑物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曲线图。 6)问题

1.变形监测包括几何量监测和物理量监测,简述几何量监测的内容。 2.简述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内容。 3.各期的变形监测应满足哪些要求?

4.本工程拟提交成果清单是否齐全?如不齐全,请补充完善。

本题分数(18)

1.几何量的监测,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倾斜、挠度、弯曲、扭转、振动、裂缝等。 2.1)测量方法和设备的选择; 2)监测网布设;

3)测量精度和观测周期的确定。 3.各期的变形监测应满足的要求: 1)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2)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3)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4)观测人员相对固定;

5)记录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荷载、温度、降水、水位等; 6)采用统一基准处理数据。

4.本工程拟提交成果清单不齐全,变形监测项目成果整理与提交清单如下: 1)变形监测方案技术设计书。

2)监测点位置分布图、建筑裂缝位置及观测点分布图。 3)变形监测仪器检验报告。 4)变形监测成果表。

5)沉降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曲线图(包括地表沉降和建筑物沉降)。

6)相关影响因素(施工进度、荷载、气象和地质等)的作用分析,有关荷载、施工进度、时间、沉降量相关曲线图。

7)变形监测总结报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yv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