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表格式全册新人教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23 08: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进度表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

时间 2.8—2.10 2.13-2.17 2.20_2.24 2.27-3.2 3.5—3.9 3.12—3.16 3.19-3.23 3.26-3.30 4.2-4.6 4.9-4.13 4.16-4.20 4.23-4.27 4.3-5.4 5.7-5.11 5.14-5.18 5.21-5.25 5.28-6.1 6.4-6.8 6.11-6.15 6.18-6.22 6.25-6.29 教学内容 预备 负数 圆柱 圆柱 圆锥 圆锥 整理和复习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正比例的意义 正、反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应用 比例的应用 整理和复习 统计 数学广角 整理和复习 段考 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可能性 综合应用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课时数 3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7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

能认识负数,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教学难点:

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四、教具、学具准备: 温度计、工资折、多媒体。 五、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七、本单元教学措施: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知道负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能借助数轴比较负数的大小。 八、本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2

第一课时 负数的认识和意义导学案 学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习 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目 2、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标 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准备 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游戏感知负数 (1)同桌两人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赢者得到5分,输者倒扣5分,平局记0分。将每次的分数记在计分表上。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预 得分 甲 习 乙 学 (2)听信息,独立思考,选择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简介的表示出来。 案 ①甲对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②学校四年级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18名同学 ③小命爸爸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汇报:你是怎样记录的?指明学生汇报并展示其记录。 1、相反意义的量 提问:刚才老师所说的信息中的量都具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明确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特征:(1)有两个量 (2)有相反的意义 请学生再举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 教师归结:相反意义中的一些常用词有:盈利与亏损,存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运进与运出,上升与下降等。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明确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即相反意义的两种量) 2、正数与负数 师: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能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导 的量呢? 学 出示学生记录信息的方法,交流统一意见:加 “+”“—”来区分相反意义的量。 案 学生自学课本第3页内容,认识负数,明确负数的读写。 3、负数的读写 (1)读出下面各数 2 +3 -9 -206 -42.56 -2.18 - 12 (2)写出下面各数 负八 负二点六 正七分之一 百分之十七 负百分之二十点四 (设计意图:明确了相反意义的量后,很自然的引出负数并学习其读写法,使学生明确正负数的差别) 4、进一步了解负数 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学生尝试回答后。 3

课 堂 检 测 课 后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教师出示温度计学生观察,交流温度计上的正负数与表示的实际意义。 点拨质疑:0摄氏度是不是表示什么温度也没有? 水位警戒牌中的0表示什么意思? 你能说说0的意思吗? 学生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总结板书: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在学生认识正负数后,将学到的概念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对0有新的认识。) 5、教师小结:(1)引入负数可以简明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于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 (2)要特别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建立正负数概念后,当考虑一个数时,一定要考虑它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过的数有很大的区别。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1、 “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 2、下面的说法对吗? A、0摄氏度表示没有温度。( ) B、上升一定用正数表示,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 ) 负数的认识和意义 正数:+5、+3.9、+ 负数:-5、-6.3、- 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错题搜集 4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用数轴表示正负数导学案 1、认识数轴,理解数轴表示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同时能够由数轴上的点说出其所表示的数。 2、能够正确比较负数的大小 3、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4、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认识数轴,并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和0 能够正确比较负数的大小 理解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 小黑板、大树与学生图片、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 摄氏度。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游戏中体会运动变化中的负数 出示例3,学生观察后提问: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 (1)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2)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提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3)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4)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学 习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预 习 学 案 导 学 案 5

课 堂 检 测 课 后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错 6

直线我们叫数轴。 (5)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设计意图:利用运动的路线结合接触过的用直线表示数的知识把运动情况记录在直线上,从而使学生认识数轴,也在此过程中学会数轴的画法。)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设计意图:明确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关系,结合生活常识和温度计的刻度排列特征使学生能够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一、填空题: 1、若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8米记作( ),不升不降记作( )。2、如果向东走为正,那么-50米表示( );如果向南为正,那么走-50又表示( )。 3、下面每格表示2米,小华开始的位置在0处。 A、小华从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米,那么从0点向西行3米,表示为( )米。 B、如果小华的位置是+6米,说明他是向( )行( )米。 C、小华先向东行5米,又向西行8米,这时小华的位置在( )米处。 二、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3○2 -5○4 0○-8 -0.5○-1.5 6○-6 0○8 动手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用数轴表示正负数 负数<0<正数 题 收 集 教 学 反 思

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

1、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 )米;如果+2千克表示增加2千克,那么-3千克表示( )。

2、二月份,妈妈在银行存入5000元,存折上应记作( )元。三月一日妈妈又取出1000元,存折上应记作( )元。 3、+8.7读作( ),-2/5读作( )。

4、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 ),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 )。

5、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 ),-18分表示( ),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 )。

6、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边,所有正数都在0的( )边。

7、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 );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 )。 8、比较大小。

-7○ -5 1.5○5/2 0○-2.4 -3.1○3.1 二、判断对错。

1、零上12℃(+12℃)和零下12℃(-12℃)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 2、0是正数。( )

3、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 4、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记作+400米。( ) 5、在8.2、-4、0、6、-27中,负数有3个。(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低于正常水位0.16米记为-0.16,高于正常水位0.02米记作( )。 A、+0.02 B、-0.02 C、+0.18 D、-0.14

2、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米,又

7

走了-30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 )米。 A、30 B、-30 C、60 D、0 3、数轴上,-1/2在-1/8的( )边。

A、左 B、右 C、北 D、无法确定

4、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8吨记为-8吨 B、15吨记为+5吨

C、6吨记为-4吨 D、+3吨表示重量为13吨 5、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是15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 )克。

A、155 B、150 C、145 D、160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请你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里。

36、-9 、0.7、+20.4、-5/6、100、-13、-261、+4.8、10/9 正数 负数 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1.5 -1/2 -3 4/3 5 -5 五、 解决问题。

1、某地 12月10日的最低气温是-3℃,最高气温是9℃,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多少?

2、试车员在一条路上检测新车,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自A地出发到结束时所走的路程(单位:千米)为:

+10 -3 +4 +2 -8 +13 -2 +12 +5 结束时试车员距A地多远?

8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初步认识球,知道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球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培养仔细观察、勤于动手、大胆联想、善于分析、总结归纳的好习惯。 单元知识结构图:

特征 长方体(五年级) 圆(六年级上学期) 圆柱 表面积(侧面积) 学习基础

体积v=sh 圆锥的体积v=1/3sh 等底等高

单元各课时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具体分析附后)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策略 易错提醒 圆柱的认1、初步认识圆掌握圆柱的1、会看圆柱调动多种感圆柱的侧面识 柱,知道圆柱各特征。 立体透视图。 官,看、摸形这一名词不(1课时) 部分的名称。 2、熟悉圆柱成形体体验。 熟悉,不善于2、掌握圆柱的特的表面展开用侧面积的征,熟悉圆柱的图。 叙述方法。 表面展开图。会看圆柱的立体透9

视图。 3、帮助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实操能力。 圆柱的表1、理解圆柱侧面1、掌握圆柱1、理解圆柱1、在圆的有1、圆柱侧面面积 积和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和表侧面积的计关知识熟练积的计算方(2课时) 的含义。 面积的计算算方法。 掌握的基础法不熟练。新授1课2、掌握圆柱侧面方法。 2、灵活解决上进行教学。 (圆的有关时 积和表面积的计2、学会解决有关的实际2、在熟悉圆知识没过关) 练习1课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问题。 柱的表面展2、有关实际时 公式正确计算圆和表面积的开图的基础应用问题中柱的侧面积和表实际问题的上进行教学。 数量关系不面积。 分析方法。 3、让学生举清。 3、培养观察、操出有关计算作能力,提高实圆柱表面积际问题解决能的例子。 力。 4、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 圆柱的体1、理解圆柱的体1、理解圆柱1、清晰地呈1、教学圆柱1、单位名称积(2课时) 积公式的推导过的体积公式现圆柱体与的体积计算的正确使用。 程。 的推导过长方体的转公式时,充分2、体积和容2、能熟练运用公程。 化过程并理让学生说明积的联系与式正确计算圆柱2、能正确计解圆柱体积圆柱与转化区别。(书39形物体的体积和算圆柱形物计算公式的出的长方体页第7题) 容积。 体的体积和得出。 的关系(不管3、表面积和3、初步体验转化容积。 2、理清有关怎样摆放都体积的混淆。 的数学思想和方圆柱体积和可以推出底4、不理解“横法。 容积的计算面积乘以高截面”意思。 应用问题的的计算公数量关系。 式)。2、区别圆柱物体的体积和容积时要借助实物和具体情境。 圆锥的认1、认识圆锥,掌1、 掌握圆会测量圆锥 正确地认识识(1课时) 握圆锥的特征及锥的特征。 的高。 圆锥的高。各部分名称。 2、 会看圆 (把圆锥的2、 学会测量圆锥的立体透母线当成高) 锥的高。 视图。 3、学会看圆锥的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yu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