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

更新时间:2023-03-14 12: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分析中国与日本经贸关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关系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贸易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

中日贸易是以民间贸易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发展历程。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加强,日本成为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三大来源国。两国经贸合作的扩大与加深极大地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并成为稳定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据海关统计,1993~2003年的连续11年间,日本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4年,受欧盟东扩等因素的影响,日本下降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但两年以来双边贸易额仍继续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另一方面,2001年以来,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市场。2002年起,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总体上作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不可动摇。

目前两国的经贸关系:(一)日本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 截至2003年,日本连续 11 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4年被欧盟、美国超过,退居第三。 2007 年中日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进出口总额为2360.2 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其中我对日出口1020.7 亿美元,同比增长11.4%;我自日进口1339.5 亿美元,同比增长15.8%。中方逆差318.8 亿美元。日本对中国主要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精密机械、运输机械等。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金属及金属制品、机电类产品和化工产品。 (二)日本对华投资。日本是我第二大外资来源地。2007 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项目数为 1914个,同比下降 20.6%,实际到位金额 35.9 亿美元,同比下降20.8%。截至2007年底,日本对华投资累计项目数为 39628个,实际到位金额 617.2 亿美元。 (三)日本对华资金合作:1、 日元贷款 2、无偿援助 3、“黑字还流”贷款等。 同时两国还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双方在商业展演、音乐影视、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目前,日本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贸易伙伴之一。

二、中日贸易的特征

通过对最近几年中日贸易发展状况分析,中日经贸关系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1、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由“垂直互补型”向“水平竞争型”方向发展

中日贸易赖以发展的分工基础是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这是由两国生产要素禀赋差异产生不同的比较优势所决定的。这一特征反映在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上,就是日本对华出口以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为主,而中国对日出口则以技术和附加值含量较低的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低端产品为主。这也意味着中日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以垂直互补型为主、水平竞争型为辅。

从动态变化看,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产业结构

的升级,中日贸易赖以发展的分工基础逐渐向水平型国际分工转化,在中国对日出口的商品结构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步提高,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越来越显现出“水平竞争型”特点。当然,目前在中国对日出口的高端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日本在华投资企业提供的。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增长带来的产业内、企业内贸易迅速扩大,直接推动了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向“水平竞争型”转化。

2、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经历剧烈波动后稳步增长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当时投资额仅为1400万美元,一直呈增长趋势,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于1997年达到最高点,此后开始出现剧烈波动,到2000年减少至29. 2亿美元。最近几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又开始显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 年份 增长率(%) 实际使用金额(亿美元) 2003年 20.62 50.54 2004年 7.94 54.51 2005年 19.79 65.30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日本企业不断将主要的生产和经营基地向中国转移,带动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所需机器设备和主要零部件大规模向中国出口,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诱发出口效果”;另一方面,日本企业不断将主要的生产和经营基地向中国转移,导致日本国内市场所需的大量产品要通过从中国进口来满足,产生了越来越大的“逆进口效果”。中日双边贸易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形成了中日贸易与投资的良性互动。 3、中日贸易依赖关系发生变化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本经济停滞的背景下,中日贸易的依赖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表现为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和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对华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990年的3.5%扩大到2005年16.7%,而同期对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2.4%下降为13.0%。还可以从贸易密集度角度分析: 年份 中国对日本的 中国对日本的 日本对中国的 日本对中国的 出口贸易密集度 进口贸易密集度 出口贸易密集度 进口贸易密集度 1997 2..93 1998 3.27 1999 3.17 2000 2.94 2001 3.11 2002 2.97 2003 2.76 2004 2.71 2005 2.63 2.69 2.65 2.79 2.47 2.67 2.82 2.86 2.90 2.94 2.07 2.09 1.99 1.89 2.04 2.18 2.29 2.36 2.51 3.77 3.95 4.05 3.75 3.85 3.64 3.36 3.19 3.07 如果贸易密集度大于1,则表明两国的双边贸易关系比较紧密,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如果贸易密集度小于1,则表明两国的贸易关系还比较弱。贸易密集度的绝对数值表明,中日双边的贸易关系一直处于极为密切的状态,两国的贸易依存关系非常强。上表中贸易密集度的数值变化则表明,中日两国的相互依赖程度在不断加强,特别是近些年日本对中国出口贸易密集度和中国对日本进口贸易密集度一直呈上升的态势。这实质上意味着中日双边贸易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迅速扩张的过程中发生着明显变化,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相对提高,而中国对日贸易依存度相对下降,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增长已经成为其恢复经济景气的重要引擎之一。

4、中日贸易收支向中方逆差型转变

据统计,在中日双边贸易收支关系中早已呈现出双方在不同年份交互出现逆差的特点,而近年则形成中方逆差(日方顺差)不断扩大的特征。在2001年的中日贸易中,中方尚有顺差21.6亿美元,2002年则转为逆差50.3亿美元,2003、2004和2005年逆差扩大,分别为147.3亿美元、208.6亿美元及164.6亿美元。据我国海关统计,2006年1--2月中国对日出口124.9亿美元,由日进口149.0亿美元,逆差已达24.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 年份 2001 2002 -50.3 2003 -147.3 2004 -208.6 2005 -164.6 贸易差额(亿美元) 21.6 步入新阶段的中日贸易在收支关系上之所以朝着中方逆差型发展,主要是基于两大背景:一是中国加入WTO后,正在逐步履行市场开放承诺,而日本早已按照WTO的要求达到了较高的市场开放度,进一步开放市场的潜力明显小于中国;

二是中日双方经济增长差异导致了明显的进口扩张能力差异。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中国进口增长率也大大高于日本,这势必导致双方在吸纳对方进口商品的能力上也存有很大差距。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经济增长态势差别导致的进口扩张能力的差异在未来还会持续下去,由此势必导致中日双边贸易收支关系继续朝着“中方逆差,日方顺差”的方向发展。

三、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日本贸易保护主义有所增强,贸易摩擦增多

近年来,中日之间农产品、轻纺工业品贸易冲突加剧,关于海洋资源问题的对立与摩擦日益升温。由于日本国内经济长期低迷,需求严重不足,致使日本国内出现了一股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实施贸易壁垒,阻止中国出口商品的强大攻势。

日本产业结构不合理,相关产业缺乏竞争力是日本针对中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战的直接原因,而不能归咎于从中国进口的增加。日本种种贸易保护措施,无论在程序上还是在实质内容上均与世贸组织规则严重不符,是设置了地地道道的世贸组织所排斥的贸易壁垒,表明日本经济复苏艰难之时就是对其贸易伙伴实施贸易保护之际。

(二)、中日双方在进出口贸易额统计方法上存在差异

中日两国在贸易差额上的分歧主要源于双方统计方法上的差异,具体讲就是中日对香港转口贸易的统计不同。日本采用的是联合国的统计方法,其原则是进口以原产国(地区)为准 出口以运输抵达目的地为准。中国则采用进口以原产国(地区)为准,出口以最终目的国(地区)为准的原则。

日本把经由香港出口到中国的产品根据运输抵达目的地的原则,归入对香港出口的统计数据中,而不纳入对中国出口的统计之中。相反从中国经由香港进口到日本的产品按照原产国原则纳入从中国进口的统计中。其结果必然是从中国进口的统计数据如实反映了实际情况,而对中国的出口在统计上则少于实际出口数量。而中国却把日本经由香港出口到中国的产品纳入日本对中国出口统计中, 不算作是香港的出口。中日贸易统计口径的差异已经影响了两国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甚至引发贸易纠纷。

(三)、日本国内“中国经济威胁论”严重阻碍了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

进入 90 年代,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而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使许多日本人失去了信心。日本国内展开了一场格外令人关注的大辩论,其中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对日本是“威胁”,特别对日本的制造业构成严重“威胁”,已经引起日本产业的“空洞化”的论调甚为流行。“中国经济威胁论”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凸现,它与日本国内极右势力不谋而合,是中日贸易磨擦逐渐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影响到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同时,继续削减对华日元贷款金额,待无偿援助资金终止一定时间后,也将全面停止对华日元贷款的援助。日本政府的这一举措严重损害了中日经贸关系。

四、中日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中日经贸合作是形势的必然

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赋予了中日合作的特殊使命。冷战结束以后,东亚的安全环境改善,中日友好具备了更为有利的经贸合作环境。东亚地区政治格

局的变化和经济发展己成为各国的主要发展课题和客观现实,需要中日两国承担一些共同的责任。中日两国关系如何,成为亚洲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在地区环保合作,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与东盟的经济合作等方面都需要中国与日本加强合作。

(二) 亚洲区域合作需要中日两国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仍在加强。在亚洲,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并能够与欧盟、北自由贸易区相抗衡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建成与否,关系到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和亚洲经济的发展。因此,客观要求中日两国必须加强合作。

(三) 中日各自经济的发展需要对方

中日两国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经贸关系的依存度很高。2009年,中日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日本对华投资累计超过692亿美元,2009年1-7月双边贸易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0%,达至1023.6亿美元。中国极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由此可见,中日经贸合作具有互补性和双赢效果、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也是当前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必然结果。中日经贸合作仍有较大发展潜力,具有较好的发展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中 日 经 贸 关 系 现 状 分 析 ,百 度 文 库.

[2]迈 克 尔?波 特 . 日 本 还 有 竞 争 力 吗 ? [M]. 北 京 : 中 信 出 版 社, 2002. [3]王 珏 . 中 日 贸 易 差 额 分 歧 与 中 日 贸 易 摩 擦 [J]. 现 代 日 本 经济, 2005, (3).

[4]廉晓梅 . 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J]. 现代 日 本 经济, 2005, (5).

[5]尚 鸣 . 中日贸易依赖关系之新变 [J]. 中国外资, 2005,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yt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