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
更新时间:2023-12-01 00: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1.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
PPT中:
P21: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工业用地再开发,“都市化、快乐和体验”
1983-1997,屈米(B.Tschumi),解构主义设计
在大众眼中,伯纳德·屈米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总是被看作异类,“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建筑作品,??屈米的作品属于这一类概念艺术作品”,拉维莱特的设计被理解为“与《乔伊斯花园》,《曼哈顿抄摹》没什么区别,都是屈米的思想,是他的一次建筑思维的投入和活动,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用屈米自己的话说,是一次“建筑游戏”。然而在分析了具体的作品之后,他却告诉人们一些不同的声音———在那些所谓的理论、概念和思想的堆积之下,设计师在拉维莱特的设计中体现出了很多随机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不要成为传统的公园设计,设计本身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鼓励表现冲突胜过合成,片段胜过统一,疯狂的游戏胜过谨慎的安排的理念”。公园基地在历史上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1)1876年在此兴建了牲畜屠宰场及批发市场,鼎盛时期曾有3000名工人,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一个混乱不堪的聚居地;2)在基地内有两条水渠穿越。一条是Ourcq水渠它为巴黎提供水源,还有一条St. Denis水渠,它是用来通航的。正是由于屠宰厂和这些渠道的存在,所以最后的设计中关于人的活动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拉维莱特的挑战是双重的:首先,需要疏散城市人口,创造一个新的有活力的城市焦点;其次,还要为巴黎的市民提供一种新的文化理念。屈米的这件作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建筑作品,他不仅仅是一件实际的工程项目,他和《乔伊斯花园》一样,仍然是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屈米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哲学理念,从而产生多种多的合成和替换的方法。所以说,拉维莱特公园是开放性的,屈米只是引起这一开放性的发起人。
1.拉维莱特公园与秩序理论:拉维莱特公园,在理性的平面格网中,设置了30多个被称为“Folies(疯狂)”的大型构架。这些涂
成大红色的架子,有的有明确功能,有的则没有任何功能。在设计中,屈米力图在理性格局中陈列出非理性建筑,从而证明,有可能建构一个复杂的建筑组织而不囿之于构成、分级和秩序的传统规划。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成为一种新的模式,理念和形态互相交织。如同屈米其他的作品一样,在设计中,有三方面的控制同时作用。这三方面的控制也是屈米理性的随机的很好的体现,屈米把这方式描述为“秩序”,即在理性的逻辑下追求非理性和不可预测的结果。
1)引入了一系列的事件,试图在设计中体现一种梦幻的场景。在屈米的《空间与事件》一书中,它通过一些场景描述了事件是怎样被引入的。
2)设想如何使得这些幻想中的场景能够在一系列的空间里“上演”。
3)通过在场地上直线或是斜线的设计给出在空间中活动的建议,就如同通常的流线设计,但屈米设计的流线是为了上演他所幻想的那些事件,就这样活动的轨迹变成了建筑。
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始终贯穿着这样的思想,屈米为那些不同的地块设计了不同的故事,为那些流线设想了一连串有趣的故事,最后在那些21&\的红色构架里,他在幻想着那些场景和活动是怎么发生的,而这一切,屈米只是一个规则的制定者,他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
2.建造中的作品:设计永远在变化之中,随着使用的不同,设计象生命一样活动、呼吸和反应,不断的变化是设计的基础,公园中的
任何部分都可以拆毁或是重建。在拉维莱特公园中,生活和建造是以同一速度发生的并行活动。这里最有意思的并不是原来的空间形式,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每天对建筑进行改造,积累起来所形成的那种结果。这些变化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物质场所在这里扮演着媒介的角色。设计由此变成了一个在设定的框架中的疯狂游戏,应把这看作是一种疯狂的理性,即理性下的非理性创作。
3.拉维莱特公园的系统: 从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设计师所要强调的三个并列的系统———点、线、面(屈米
的说法是按照面、线、点的顺序):
面:设计中公园的面是富有活力的,它包含了游戏、锻炼、休闲散步、市场等等,每种活动都有自己特定的活动范围,其余的表面由密实的土和碎石构成,在造型上是很自由和丰富的。
线:公园中的线是由30多个被称为“Folies(疯狂)”的大型构架,互相垂直的引导行人活动的系统和主题公园的通道形成的,这些通道是由坐标构成,通过自然种植组织非正常和不希望的穿越者。南北轴线连接了两条地铁线路,东西轴线是巴黎城市与郊区的联系。 点:这些点是指在120m*120m的网格系统中的那些30多个被称为“41&\(疯狂)”的大型构架,他们成为整个公园共同的特性。这些红色Folie为10m*10m*10m,他们的形式可以变化,用来容纳不同的特殊功能。这些很严密复制的21&\给公园创造了一种很易识别的象征意义。每一个21&\的功能象是一个标签,表示一个独一无二的空间,一个试验的场所,这些场所又与一些设想的人群和事件联系在一起,这也印证了屈米之前关于事件、空间和活动的理念。
这些21&\替代了那些一成不变的传统公园的典范,将成为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出现的新的社会和艺术变化。无论在拉维莱特公园的内或者外,这种网格代表了一种可以无限扩展,因为,这里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可以看到,拉维莱特公园的概念框架是允许建筑空间的多样组合和代替的。这些建筑空间有时在不需要改变它的精神和概念下就可替换或是修订。关于对象,人和事件互换性的组织结构充
分考虑到未来艺术性的表达是没有传统都市公园关于阶层的限制的。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是非常规的,它表达了一种概念———思想和理念的相互作用是为了达到一个成功的设计和空间功能的组织,而不是空间中的对象。
4.结语:拉维莱特公园以现代的“拆散”和“分离”现象作为构思依据,运用“重叠”、“并合”等手法,它完全改变了对传统公园
的认识,在设计手法上被很多人定义为“解构主义”,暂且不论是否解构,但在这个设计中屈米不仅对理性美学大加挞伐,对非理性美学极力推崇,而且也将非理性思维终于用之于设计实践。屈米曾明确指出:建筑的定义不可能是形式,或墙体,而只能是各种异质的和不协调因素的结合。他宣称,冲突胜过合成,片段胜过统一,疯狂的游戏胜过谨慎的安排。无论是屈米本人的设计理念,还是拉维莱特公园设计中屈米关于建造中建筑的描述,以及在三个理性系统点、线、面下达到不可预知结果和可以随意改变的思路,这都与他在《事件建筑》中所张扬的那种建筑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是一脉相承的。对于屈米的作品和著作,突然想到,屈米好比是一个高明的程序员,它所要做的就是编出一套程序,然后按照指令输入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参数,而结果,连程序员自己也不知道,或许,他追求的就是这样的不可预知。
2.1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的基地现状介绍
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东北角,远离城市中心区,人口稠密而且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交通上以环城公路和两条地铁线与巴黎中心区相连。公园规划范围55公顷,公园绿地35公顷。园区内有一笔直的东西向水渠,为十九世纪初期的运河,东西向的乌尔克苏运河为巴黎的输水和排水需要而修建的,南北向的圣德尼运河是出于水上运输之需,从公园的西侧流过,这两条相互垂直的运河是园址上已有的最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东西向的乌尔克苏运河将地段分为大体相等的两部分。南侧有一幢建于1867年的家畜肉类市场,长24l,宽86米,高19米,是上个世纪欧洲有代表性的新建筑,保留并改建为多功能大厅。(图2一1)北端的科技工业城原来是计划建造屠宰场,结构工程建成后,前总统德斯坦决定改建为科技与工业博览馆,1980年通过的设计竞赛,A.Fainsiber的方案中选,改建后的科技与工业馆或称科技工业城是典型的高技派建筑,主体建筑体量很大,差不多是蓬皮杜中心的4倍,长270米,宽11O米,高47米主馆南侧还有一个不锈钢抛光的镜面球形大屏幕电影馆,386座位,直径36米,像是浮在水池上,入口在水池下面,有连廊与主馆相连,该工程为1985年开放。(图2—2)拉维莱特公园南端的音乐城被公园入口广场分割为两部分,西侧是国立音乐学院,平面布局比较规整,包括200间练习用的琴房,三个音乐厅和图书馆资料馆等。东侧是音乐教育研究所,包括1200座的大音乐厅和博物馆,设计运用了隐喻和动态构成的手法,充分利用三角地段,布局潇洒。音乐城的形体和色彩给人以抽象艺术的享受,特别是东侧的音乐教育研究所,它既是公园入口的标志,也是通往巴黎大道的里程碑。音乐城的设计者是法国巴黎著名的建筑师包赞巴克,他因此而获得1994年的普利兹凯建筑奖。(图2—3)此外,公园区内还建有一个4000座的帐棚顶,现己成为永久性的流行音乐厅。实上,这个文化综合园是由绿地率连了若干大型公共建筑,其绿地面积比巴黎最大的土勒里公园还大1.5倍。。”应当说拉维莱特公园是~个有相当难度的设计,因为公园的占地很大,园区内保留着原有的大尺度建筑物和水渠,科技工业馆先于公园设计,是典型的高技派,音乐城的设计与公园设计差不多同时进行,又加剧了公园的设计难度。 2.1.1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竞赛概况和背景
20多年前,拉维莱特公园是巴黎的中央菜场,屠宰场及杂货市场。1947年百年市场被迁走以后,德斯坦总统建议把其建成一座公园,后来密特朗总统又把其列为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建设九大工程之一,并要求把拉维莱特建成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的并且有深刻思想含义的公园,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文化,娱乐,自然生态,工程技术,科学文化与艺术等诸方面相结合的开放式的绿地,此外公园还要成为世界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1982年举办了公园的设计竞赛,评委会主任由著名的巴西风景园林师马尔克斯担任,评委也大多数是国外著名的设计师,以确保方案的全面性和公正性。在41个国家递交的47l件作品中,选出了9个最佳方案经过第二轮的评选,具有法国和瑞士双重国籍的建筑师届米的方案中奖。 关于解构主义园林
3.1.1横向:解构主义哲学理论间接应用于建筑设计中,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直接应用于园林中,使得园林具有明显的解构主义建筑特征。解构主义原本是60年代后期起源于法国的一种哲学思想。最初,它的影响主要在哲学和文学批评领域。70年代以后,一些先锋派建筑设计师试图将其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中,以突破传统建筑设计思想。解构主义对长久统治西方思想界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卓有成效的颠覆和反叛,给那些不满足于现状而又暂时还没有找到解决办法的建筑师和建筑批评家很大的鼓舞。解构主义哲学所包括的
对一切传统规则和语法提出质疑,对一切话语进行随意评说和反讽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这种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使建筑
师们找到了一种逆向解决过于理性和呆板的现实处境的方式。建筑不是叙述的艺术,它没有一套完备的可穿透的话语体系,因此,想要像在一部电影或小说中那样把哲学渗透在建筑中,是很难的。解构主义建筑师想在建筑中表现的主要是他们对解构主义哲学所理解的一种批评,反思和颠覆的精神。因此,对于建筑师而言,解构主义建筑是一种文化策略,同时也是一种美学策略。作为文化策略,它把对现存的建筑文化“沉默的反抗”和“顽固的拒绝”转化为一种新的创新的欲望:它相信德里达在《白色的神话》中提出的一切语言都是隐喻故而没有定解的观点,强调语言和理论的不确定性,坚持“转置”的必要性,m,要把历来为人们坚信不疑的宇宙定则和建筑教义彻底打破,进行新的拼合,重构。于是,解构主义的哲学思想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影响了建筑设计的创作,建筑的完整性,和谐性,结构性,整体性和稳定性受到了质疑。解构主义建筑师在反叛传统的同时也在重建一种新的相互冲突的差异性的综合。屈米和埃森曼是解构主义建筑设计师的重要代表,同时屈米也是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理论家,早期他出版的《曼哈顿改编录》(Manhattan
Transcript1976’1981)探讨了解构主义理论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而他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是解构主义设计中最具有世界影
响力的设计作品之一。屈米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在规划设计公园园林的时候,能够不受传统园林设计规则的思维限制,另辟蹊径,创造了“世界上最庞大的间断建筑”,并将解构主义建筑的分拆和碎裂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在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中,他提出三项创造原则,1.拒绝“综合”观念,改向“分解”观念;2.排斥传统的使用与形式间的对立,转向两者的叠合和并置;3.强调片断,叠合和重合,使分解的力量突破原有的限制,提出新的定义。屈米在设计中将点线面体系之间安排一种富有张力的冲突与对抗,通过取消建筑的确定性的形式,赋予建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种方式和特征我们可以说是屈米将解构主义建筑设计理论直接应用于
园林设计中使得园林的设计具有明显的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与此同时,当他以建筑师的身份在设计园林的时候,他的建筑的思维
会对园林的设计有所创新和突破,但是也正是由于其建筑师的身份,在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中对解构主义思想的揣摩和应用上具有了某种局限性,从而也抑制了解构主义园林的发展空间。 3.1.2纵向:解构主义园林在西方园林史上地位及意义
20世纪的西方园林主要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折:从带有折中主义特色的传统主义到现代主义园林设计;从单调乏味的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园林设计;从对装饰和意义泛滥应用的后现代主义到解构主义园林设计。解构主义是极端的新现代主义,是新现代主义的 畸变,或者说是对新现代主义的一种超常的突破:一方面,它运用现代主义的语言,另一方面,它却彻底打破了现代主义的逻辑体系。解构主义园林设计提出了对传统和谐稳定的形式系统的解构,提出错置比秩序重要,差异比同质重要,残破比完整重要,疯狂与夸张 比优美和谐重要,过程比结局重要等一系列独特的解构主义新观点;提出了对园林中心论的解构,认为中心不是一种存在而是一种功能,一种可替换的功能;提出了对确定性功能的解构,认为混合的功能比单一的功能更能充分的利用场地的各种潜在的价值;提出了对园林惯常的价值的解构,认为思想是比形式更为重要的一种价值。解构主义园林这种对于传统园林各种体系的质疑和它的反叛性,突破性的精神都带给了现代园林设计一定的启示性。其中所提出的功能不确定性,空间与生活和事件的联系以及积极发挥游人的参与性,创新性等等新的设计思路,对现代园林的创作与发展方向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推广性 3.2.1拉维莱特公园的解构主义特色
(1)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以不同于传统园林结构的新的结构体系来重构公园,强调随机性与偶然性,强调空间不连续性,强调疯狂与机会,强调非理性的总体布局。
2)巴黎拉维莱特公园是无中心或是中心缺失的,无边界的,开放的21世纪新型公园.
3)强调混合的特性,认为现代的公园已不再是单一的功能,而是多元化的,多种功能的结合体.
4)重视发挥游人的参与性,认为公园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而是在于游人在公园中的体会,不同的游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其感受也会不同.因而,公园的即时性意义反而更耐人寻味。
5)强调功能的不确定性,认为空间已不再是规划师职业的产物,而是生活本身所发生的事件,是发生在空间中的人的行为所决定的。
6)“自由变构”在拉维莱特公园设计中成功的演绎。
7)采用电影片断式手法布置套园各景观并设计公园的游览路线,强调差异性和多样性的体现,强调片断优于整体,用片断并置的手法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2. 法国德方斯新区
PPT中:
P21: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法国,巴黎,德方斯新中心区(La Defence),1958-1988 一、拉·德方斯的建设历程
拉·德方斯位于法国巴黎西北塞纳河畔,距凯旋门5公里,与卢浮宫和星型广场在同一条东西轴线上。出于改善巴黎老区住宅拥挤、交通不畅的现状,同时又必须完好地保护古城历史原貌这一考虑,在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和继任者蓬皮杜的倡议下兴建了拉·德方斯新区。这个新区的规划可追溯到1932年,那时塞纳省会搞了一个“设计竞赛”,对从星型广场到拉·德方斯一带的道路进行整治美化,使历史上形成的城市东西轴线得以进一步加强。在1958年成立了“德方斯公共规划机构”,提出要把德方斯建设成为工作、居住和游乐等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的商业事务区,以作为公元2000年巴黎的“橱窗”。1963年通过了第一个总体规划,包括东部事务区和西部公园区。1962~1965年制订的《大巴黎区规划和整顿指导方案》中,德方斯区被定为巴黎市中心周围的九个副中心之一;全区规划用地750公顷,先期开发250公顷,其中商务区l 60公顷,公园区(以住宅区为主)90公顷。并在此后的40多年里不断完善,80年代初已经基本建成。现今已成为欧洲大陆最大的、新兴国际性商务办公区,世界著名、最成熟的CBD,这里聚集了法国一半以上的大企业总部。
二、拉·德方斯规划建设特点
1.彻底的人车分流交通规划体系:德方斯规划通过开辟多平面的交通系统,严格实行人车分流的原则。车辆全部在地下三层的交通道
行驶,地面全作步行交通之用。在中心部位建造了一个巨大的人工平台,长600米,宽70米,有步行道、花园和人工湖等,形成67公顷的步行系统。人工平台板块将过境交通全部覆盖起来,不仅满足了步行交通的需要,而且提供了完美的游憩娱乐的空间。板块下部是公路,再往下是地下铁道,在与城市干道垂直的方向,在公路和地铁标高之问安排铁路。三种交通互不干扰,畅通无阻。凡需进入德方斯的汽车,先驶入街区外围的高架单行环形公路,通过几组立交经几条放射形的公路进入板块下部。由于将机动车道全部掩埋于地下,因而保持了新市区街面的完整性。同时,还便于利用地面的自然坡度铺设出行人路面。德方斯分设13个相互独立的,与周围环路和附近主要建筑物紧密联系的地下停车场,停车量达3.5万辆。为了使上下班的人们和这些楼房群中的居民交通便利,规划设计还考虑了小型电车、传送带和电舱。通过开辟多平面的交通系统,来达到车多而不杂乱、人多而不拥挤的效果。完善的交通设施,有效地解决了该区域的交通问题。
2、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这个新区的对外交通系统十分发达,与巴黎和周围地区的联系都很便捷。国营铁路、地区快速铁路都在拉·德方斯设站。这里还有欧洲最大的公交换乘中心,共有18条线路,每天进出6万多旅客,整个拉·德方斯区有25个公共汽车站,RER高速 地铁、地铁1号线、14号高速公路、2号地铁等在此交汇。公共交通、地下停车场与地面、各办公楼的联系都使用电梯。据介绍,在德方斯工作的职员有75%左右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完全依赖于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
3.重视功能分区和环境设计:德方斯的功能十分完善,它采取了与现代主义功能分区所不同的方法。高层写字楼与低屋的住宅彼此毗邻,使得这个新市区昼夜一样充满生气。在白天商业贸易的繁忙喧闹之后,晚上主要是文娱社交活动。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城市中通常所见的各类建筑,如电影院、药房、旅馆、游泳池等;也包括其他各种新的设施,如艺术中心和业余活动中心、区域性商业中心、展览馆等。这里建成占地25公顷的公园,商务区的l/10用地为绿化用地,种植有400余种植物,建成由60个现代雕塑作品组成的露天博物馆,环境的绿化系统良好。优美的环境及完善的设施每年吸引约250万游客慕名而至。拉德方斯的规划和建设强调由斜坡(路面层次)、水池、树木、绿地、铺地、小品、雕塑、广场等所组成的街道空间的综合协调,主轴线中央独特的巨门一“新凯旋门”建筑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创造出了极富魅力的城市空间。
4、各具特色的建筑发挥了积极的效应:在德方斯内,建筑物的形状、高度、色彩都互不相同,各具特色。办公楼以高层居多,居住建筑多为中层,而商业文化娱乐设施一般都为低层。这里拥有现代化的超高层办公楼,吸引着世界著名的财团和机构,以显示巴黎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这里所有的现代建筑都以几何型外壳作为其标志性特征:有外观呈大圆球状的是全世界最大的全景电影放映馆;整体造型就像一个倒扣着的贝壳,外表光滑如镜,几乎就像是一座玻璃城的欧洲最大的百货商场一复合购物商城等。而在这所有的建筑之中最著名的有两座。一座是法国国家工业与技术中心,这是拉德方斯新区最早建造的一座建筑,也是造型非常独特的一座建筑。那高高鼓起的凸顶就像一块等边的三角形丝巾飘飞在半空中,闪亮光滑的顶部形成了一个巨大优美的弧形。而另一座则是过目难忘的,矗立在拉德方斯新区最西头的“新凯旋门”了,这座建筑惊人地简洁,却又十分壮观,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门框”,屹立在拉德方斯新区的现代建筑之中。这是一座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而兴建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建筑的建成使得拉德方斯有了中心,有了标志。正如当年兴建“新凯旋门”的主题:“设想,一个敞开的立方体,一个面向世界的窗口,它是希望的象征。未来,人们将在此自由相会”。
5、德方斯EPAD一公共规划(商业)机构发挥了巨大作用:EPAD是一个具有商业性质的公营公司,它受管理理事会管理,理事会中政府代表和议会代表各占一半。EPAD的主要职责是控制建设开发顺序,并承担基础设施中的主要工作,以实现规划蓝图,促进德方斯的全面发展。由于德方斯建设面积很大,基础设施复杂,所以专门成立了这样一个机构来领导实施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在体制上保证了建设的整体协调。实际上EPAD并不参与具体的建造,而是将建筑权出售给投资者,并且这构成了EPAD的主要收入来源。EPAD这种特殊的职能为德方斯的良性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拉·德方斯规划建设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1、cBD的建设需要强大的城市:综合实力和巨大的凝聚力CBD即中心商务区,最早产生于20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目前,国际上著名的CBD并不多,著名的有:法国的德方斯、东京的新宿、纽约的曼哈顿、香港地区的中环等。让人迷惑不解的是,近些年来,“CBD”曾一度流行于中国大陆,都声称自己已经建成或者正在建设CBD,而且规模一个比一个大,都号称要建成国际级的CBD。熟知,国际级的CBD是一个国际化城市才能拥有的,国际级CBD需要的条件至少有:充足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的智力型就业机会;知名大企业的入驻;大量的写字楼房产以及可以预计的周边土地开发空间;便捷的交通条件;周边地区地价的相对低价;国际化的大都市;优越的投资环境等等。且不可为出政绩,盲目效仿。实际上,中国现阶段能建成二到三个知名的国际级CBD就相当了不起了。
2、德方斯的规划建设在旧城保护的问题上值得我们借鉴:参观了德方斯使我想到了旧城保护的问题,拉德方斯的规划建设者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没有把新区与老城截然分开,而是通过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把二者紧紧地连结在一起。这条中轴线从卢浮宫开始,经卡鲁塞尔拱门、协和广场的方尖碑,穿过星形广场凯旋门,然后沿胜利大道一直通到“新凯旋门”。正是这样一条中轴线,使巴黎的新老城区有了连续性和关联性。有了这样一个科学的分工和合理的布局,才使得巴黎老城在完好地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同时,又通过另建现代化的新区以求发展,两者完美结合、相得益彰。虽然在艺术上也有不同的评议,有人认为高大的建筑群会破坏巴黎古城的传统风貌和自然景色,但城市毕竟要发展,城市发展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住宅拥挤、交通不畅等),该如何解决呢?回过头来看北京、西安的古城保护,我们能说什么呢?现在,我们只有在表示惋惜同时,还强烈呼吁不希望历史重演!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国内还有象苏州古城保护这样的模式。
3、德方斯的成功证明规划建设是一个逐渐生长互动的过程: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拉德方斯的开发形成第一个高潮,由于需求的不断增长,拉德方斯的写字楼建筑高度均超过200米(44层),到70年代末,发生了严重的房地产危机,这些塔楼被公众批评,认为塔楼太高,没有人情味,没有个性,直到1980年才又有了投资者。通过反思,拉德方斯后来的开发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新型的塔楼更注意节能,重视生态环境的营造。强调城市与自然的协调,成为德方斯区建设中颇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但随着时代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观念的变化迎来了拉·德方斯规划的转折,即由超高层的建筑转向赋有人情味的的低矮层建筑。拉·德方斯规划的变化也为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带来了新思路。
3. 法国里尔新中心
PPT中:
P21: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法国,里尔新中心,1988,“Euralille”一期,库哈斯(Rem Koolhaas)设计 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个巨大的三角形的建筑基座内,把该项工程的主要建筑:里尔欧洲火车站、商业中心、城市公园、里尔会演中心串联在一条大轴线上,大量人流在此巨大的城市设施中穿流不息
[摘要]“欧洲里尔”是蕾姆·库哈斯于1 9 8 8年规划设计的~项大型城市中心公建项目,也是里尔第三个重要的城市建设工程。它以“第三个离心机”为主题,基本步骤是通过建设一个商业中心来解决经济衰落问题,目标是将里尔建设成为欧洲中心城市之一。这个项目极大地促进了里尔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复兴,塑造了崭新且富有个性的城市景观形象,在法国城市规划界和建筑界引发了~场“建筑风暴”。
项目背景:里尔(L1 1]e)是法国北部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法国北部最重要的铁路和交通枢纽。里尔临近比利时边界,是法国北部加莱海峡大区首府和北部省省会,是亚麻纺织工业中心城市,除亚麻工业外,还有毛纺织、机器制造、化学、食品等工业,其南部有丰富的煤矿资源。
历史上的里尔曾是一个防御之城,也是欧洲历史上列国争抢的领地,曾分别归属于法兰德斯(flandres,今法国与比利时边境地区)、勃艮地、西属尼德兰、法国和德国。旧城西北角还完好地保存着1667年一1670年兴建的五边形军事城堡。在一个世纪以前,里尔还是与图尔宽、鲁贝相互独立的小城镇,城市用地~直为保留着的军事防御工事所限定,而图尔宽、鲁贝也仅仅是规模较大的村庄。至19世纪70年代,伴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巨大浪潮,作为新兴工业城市的里尔,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工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北方移民浪潮,促使里尔、图尔宽和鲁贝城市建设进程加快。20世纪初,在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张的同时,里尔、图尔宽和鲁贝的三角形城市群格局已经初步显露出来,而图尔宽的用地也蔓延至比利时境内。二战之后,法国经济复苏较快,里尔的工业生产和建设活动都很活跃,里尔、图尔宽和鲁贝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法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制定的全国性区域规划,里尔东部还建起了一座新城(即V1]]eneuve d’ASC0新城,法国9座新城之一,1970年兴建)。里尔与图尔宽、鲁贝、V1]1eneuve d’ASC0新城等相联合,构成了目前法国最大的城市联合它K(Communnaut 6 urbalne L11]e}16tro—D01e),成为法国最重要的工业中心。
1974年起,一场经济危机席卷法国,作为传统工业城市的里尔受到经济危机的重创,里尔这个一度辉煌的工业中心,逐渐萧条了。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里尔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力图从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化工业城市转变,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此间,通过里尔城市联合体的努力争取,两个大型建设活动——TGV高速铁路北部网(巴黎一里尔一布鲁塞尔)的修建和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开通为里尔走出困境带来了曙光,使里尔的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里尔成为了联系法国至英国、比利时、荷兰等西欧邻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也开始活跃起来(
里尔项目建设过程:1988年在任的里尔市市长、里尔城市联合体主席P1 erre Hauroy,为了实现其复兴里尔的政治目标,委托里尔城市规划研究所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工作,决定将城市规划作为里尔市及整个加莱海峡大区摆脱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由此,他聘请荷兰建筑大师蕾姆·库哈斯(Rem KOO]hass)于1988年规划设计“欧洲里尔”(Eural 1]1 e)这一大型城市中心公建项目(图3)。这也是这位著名建筑师与传统城市肌理决裂,建立现代城市规划模式的重要代表作。这一庞大工程的主题是“第三个离心机”,是里尔继TGV高速铁路北部网、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之后的第三个重要的城市建设工程,其目标是将里尔建设成为欧洲中心城市之一。它是一个极为宏大的工程,是服务于整个加莱海峡大区的商务中心。在城市发展方面,它的基本步骤就是通过建设一个商业中心(包括建设一个会议、展览及演出中心)来解决经济衰落问题。“欧洲里尔”的兴建,尽管成为众多怀疑者争论的焦点,但得益于市长Pj erre Hauroy坚定的政治信念,得益于项目总指挥Jean—Paul Bal etto的不懈努力,在90年代引发了一场“建筑风暴”。Jean—Pdu]Bal etto于1988年开始实施该项工程,一直到1998年瘁死,之后的工程由Jean—Loul sSubl]eau继续负责,使“欧洲里尔”进入了一个新阶段。Jean~LOul s Subl 1 eau的任务是:巩固加强施工组织,优化项目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为市民提供更适宜的公共空间。Jean—Loul s Subl 1 eau形象地说,“欧洲里尔”是一种新型的城市中心,是一台能量压缩机。
从建筑创的新角度出发,市长P1 erreMauroy选择了那些活跃在国际建筑界的著名建筑大师进行设计,如包赞巴克(Chrl stl an de PortzamDarc,设计里昂银行大楼)、让·努维尔(、]ean Nouve],设计商业中心)、克劳德·瓦斯克尼(C1 audeVasconl,设计里尔欧
洲大厦),同时将会演中心交由蕾姆·库哈斯设计。蕾姆·库哈斯作为研究“现代压力与大都市混沌”的独树一帜的建筑理论家,他的规划设计,强化了项目的典型特征:他把所有的功能都集中在一个巨大的三角形的建筑基座内,并把该项工程的主要建筑(如里尔欧洲火车站、商业中心、城市公园、里尔会演中心)串联在一条大轴线上,使大量的人流在这个巨大的城市设施中川流不息。这位前卫的荷兰建筑大师,是整个项目的规划负责人和协调人,一直参与着工程的建设,以避免施工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设计的任何改动。 当然,工程建设中也遭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例如,1994年,公众在获知Dondaj nes地段应作为公园加以保护后,反对原有规划(规划有四栋高层建筑),致使工程建设变得越来越困难;蕾姆·库哈斯的会演中心设计甚至因经济危机而一度被中断,直到1999年,随着经济的复兴、大型投资的重新注入,工程才得以继续。
“欧洲里尔”一期建成之后,各公司纷纷进驻“欧洲里尔”。至2001年,“欧洲里尔”共提供了6 500个就业岗位,商业中心平均每年吸引了1 400万的游客,会演中心则每年接待了100万以上的来访者。“欧洲里尔”的经济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其中,商业中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充分利用毗邻火车站的区位优势,吸引了远距离的顾客来此购物。一项名为《城市郊区转变为市中心的价值研究》的报告显示,该工程竣工后吸引了大量来自周边城市的年轻人。“欧洲里尔”成为法国城市更新的一个样板,即便是反对者也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一建设的优异之处。城市形象的改变使城市极大地受益,围绕建筑的论战也逐渐开始附和公众的观点,公认“欧洲里尔”为城市带来了收益。
一期主要项目介绍:该项目选址于里尔旧城东北边缘,里尔老火车站所在地,是里尔旧城和市郊之间的一个狭长地带,也是一个交通集散地——由于紧邻旧城,保持了与旧城传统商业中心的便捷联系,同时联系周边城市图尔宽和鲁贝的城市快速路穿越基地边缘,强化了基地的交通优势特征。该项目总占地约70 hm2,当时部分用地为废弃的军事用地,还保留着古’老的军事城墙(可惜的是,后来为了建设这一庞大的工程,残存的防御工事被彻底拆毁)。项目的总规划负责人为蕾姆·库哈斯,他的基本设计构想是在基地中,在老火车站与其北侧将新建的火车站之间,设计一个巨大的多层建筑裙房,将“欧洲里尔”的核心内容安置其中,其上设置酒店、办公、住宅等高层塔式建筑。这个大型建筑基座的主要功能是商业购物及娱乐中心,包括上百家商店和超级市场,多家餐馆、咖啡馆,以及健身俱乐部、艺术俱乐部和演出大厅。这是一个可以容纳万人的大型复合商业设施,一个包罗万象的商业复合体,它是为整个大区居民服务的。这是体现新的文化、生活方式的场所。它紧邻新旧火车站,通过交通集散广场、高架桥等与各个车站(火车站、公共汽车站、地铁站、地下停车场)及城市快速路在空间上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把几乎所有的城市功能(包括商业、办公、居住、娱乐、休闲、交通等)都集中在一个巨大的建筑体及其周边单项建筑中,又通过一条顺应基地地形特征的南北向的大轴线将这些单项建筑有机地组合起来,市民、游人、购物者,在这些不同类型建筑组成的流畅、便捷、舒适的公共空间中来来往往、穿梭不息,显示了设计师对基地狭长的用地特征的充分把握和对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的理解与诠释(图4)。这条南北向的轴线展示了这项工程的主要建筑,如里尔欧洲火车站、商业中心、城市公园、—里尔会演中心等,城市结构由这些单项建筑组合起来,公共空间——城市公园、交通广场及城市基础设施(地铁线路及站点、公共停车场等)均在规划中预留下来。“欧洲里尔”一期主要包括9类大型公共项目:
(1)里尔会演中心(L111e Grand Palals)—位于基地南侧,是供演出、会议、展览等的综合性场所,展览部分建筑面积为20 000丌12,会议部分建筑面积为18 000 m2,其中Z6nlth会议厅为5 500座。业主为里尔市政府,投资者包括里尔市政府、北部省政府、法国文化事务部、欧洲区域经济发展基金会,由蕾姆·库哈斯设计(图5)。
(2)里尔欧洲火车站(La gare L1]1eEur0De),即新火车站——紧邻商业中心东北例,为TGV火车站建筑,业主为SNCF公司(法国国营铁路公司),由Jean—Harle Duthllleul设计。
(3)里尔欧洲大厦(La tour L1 11e EuroDe)——紧邻商业中心东北侧,跨于新火车站之上,为办公建筑,建筑面积25 124 m2,业主为里尔SCI公司,由克劳德·瓦斯克尼设计。
(4)里昂银行大楼(La tour du Cr6dlt Lyonnal s)——紧邻商业中心东北侧,跨于新火车站之上,为办公建筑,建筑面积为14 600 m2,业主为里昂银行,由包赞巴克设计。
(5)火车站商业中心(Le trl an91e des gares)——“欧洲里尔”的核心建筑。商业中心部分的建筑面积为92 000 m2;娱乐及其 它活动部分的建筑面积为15 150 m2:演出大厅的建筑面积为2 810 m2;里尔商业高等学校部分的建筑面积为11 400 m2;其上高层塔 楼部分的建筑面积为43 000 m2;停车场有3 400个车位。业主为SNC公司(“欧洲里尔”商业中心公司),由让·努维尔设计(图6)。 (6)柯布西耶高架桥(Le v1 aduc LeCOrbusl er)——长170 m,是联系新、老火车站的高架机动车道,从而使城市公园与交通集散广场、商业中心之间保持步行空间的连续性,业主为“欧洲里尔”发展公司,由Franc01 s Desl au91ers等设计(图7)。
(7)城市公园(Le Darc urbal n)——位于商业中心北侧、新老火车站之间,占地约10 hm2,工程造价3千万法郎(约500万欧元),即300法良B/m2,由Erlc Berll n等设计。
(8)公共空间系列(Les espaces Dub一]1cs)——“欧洲里尔”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建筑周边环境的一系列公共空间的设计,包括新火车站西交通集散广场、会演中心周边环境、架于城市快速路之上的人流集散广场(位于新火车站东侧,是新火车站和地铁站的站前广场)、里昂银行等室外公共广场、步行通道设计等。
(9)边缘地段开发(Les franges,在建) ——是安置于基地边缘地段的住宅办公等开发项目,为在建或待建工程。包括SeInt一 №urlce街区住宅(图8)、Carnot街区住宅等。
续建工程:不可否认的是,在“欧洲里尔”项目一期规划建设中也存在着问题,特别是在旧城与新区的关系上处理得不尽理想。由于基地紧邻旧城,高层塔楼的出现破坏了旧城优美的天际线,曾是里尔市地标建筑的市政厅塔楼,被突如其来的造型备异的现代混凝土方盒子围困(图9),新中心的尺度与格局也与细腻的旧城城市肌理格格不入,缺乏有机的缓冲和过渡空间。因此,“欧洲里尔”的第二步操作主要致力于调整项目的规模尺度、改善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完善公共空间,以期形成协调的城市景观。
自1999年起,“欧洲里尔”进入了第二阶段。作为继任的项目总指挥,Jean—Loul sSubj]eau在“欧洲里尔”二期工程中,试图寻找项目与城市内、外部之间的关系,同时思考如何既保证高水准的建筑,又给新一轮的建筑师以充分的自由创作空间。经过对上一阶段工程的分析和反思,为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综合需求,更适合大众生活的尺度,“欧洲里尔”二期工程放弃了高层塔楼的建设,转向完善公共绿化空间和便捷的交通联系,包括:强化中心建设、放弃新建项目、完善公共空间、建立新旧城之间的联系等。 “欧洲里尔”2000年一2010年的实施目标为“与城市对话”,实施步骤是个性与勇气的双重体现——体现了“欧洲里尔”建设者不断自省、自我突破的勇气。针对不同特性的城市地段进行精心规划,从而保证从现代城市规划与既有的城市结构之间的和谐过渡。主要的在建和待建工程如下:
(1)在“欧洲里尔”商务中心周边,建设了绿地公园、集散广场等尺度适宜的公共空间,这是以往的火车站、商业中心和社区所缺乏的。其中,设计了交通集散广场、多处人行过街天桥,以保持商务中心、各火车站及广场之间的联系;设计了高速公路入口区,它是联系里尔与鲁贝、图尔宽直至比利时的主要轴线的起点。
(2)在北部的romarl n地区,设计师Franc01 s Grether通过研究,提议在Hade]e1 ne区设置一条绿化景观带,使街道绿化景观与组团状的建筑群体之间及传统的公共空间相互交融。办公与住宅建筑规划使得该社区与原有的城市肌理相协调。
(3)在西部的Sel nt—Haurlce新社区,因地形变化丰富,种植了大量绿化(地形高差变化达2层楼之高),Xaveer de Geyter小组设计了富于变化的外部空间组合,包括小广场、街道、小巷、屋顶平台。由十几个前卫建筑师设计的建筑包括两种尺度类型:①3层~4层建筑,保证了与相邻社区的城市肌理协调过渡;②5层一6层建筑,与“欧洲里尔”中心高层塔楼相互呼应。
(4)“欧洲里尔”二期工程促使商务中心向南部(22 hm 2)进一步发展,DusaDl n—Lecl erca小组的方案,改变了一个几乎被废弃的基地,在绿荫掩映之下,住宅区通过一座板条形办公建筑屏蔽了道路噪音。这~项目标志着“欧洲里尔”这个宏大工程在设计上向前迈进了一步。
(5)加强了“欧洲里尔”一期与二期之间的联系,其成功之处在于,围绕娱乐设施,在城市快速路与Rottendan广场之间设置了Dondal nes公园(6 hm2),并在公园通向火车站和商业中心处设置了多个出入口,以方便游人出行。
启示:“欧洲里尔”这一大型城市新中心建设项目的实施,是里尔从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化综合性区域中心城市转型的重要举措,它对于里尔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城市活力及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从它的建设过程可以看出,一个成功的城市建设工程,不是一劳永逸的终极目标,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完善的过程。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规划也要不断地自我完善,以适应人类生产及生活方式的新需求。即使像“欧洲里尔”这样一个大师云集的重大工程,也在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及时调整与完善既有规划。探索、创新、提高、完善“欧洲里尔”的建设,是法国城市规划建设者们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自我突破的优秀范例。它的成功之处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越的交通条件:得益于紧邻新、旧火车站的优越的区位优势,通过交通集散广场、高架桥等与各个火车站和城市快速路在空间上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公共汽车站、地铁站、地下停车场的设置,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各种方式的出行,使“欧洲里尔”具有极佳的通达性,这是它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中心的重要因素之~。
(2)便利的商业设施:将所有的商业购物设施及娱乐中心都集中到一个大型建筑基座里,为人们提供了极为便利的休闲购物环境,方便人们从容地购物、散步、参加休闲文化活动,这是“欧洲里尔”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又一重要因素。
(3)多种城市功能的融合:在商业中心复合体上设置酒店、办公、住宅等塔式建筑,同时还规划大型会演中心,在整个基地边缘地段开发住宅办公等项目,使城市新中心除了商业功能之外,还兼有行政办公、居住、文化娱乐、会议展览等多种功能,多种城市功能的融合,极大地增强了城市活力,使“欧洲里尔”成为富有人气、充满活力的城市新中心。
(4)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这主要得益于多种城市功能的融合。由于商业购物、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会议展览等场馆的兴建,以及大量商店、公司的入驻,至2001年,“欧洲里尔”共提供了6 500个就业岗位,随着二期的建设,就业岗位的数量还在增加。新的就业岗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老工业城市严重的失业问题,也缓和了潜在的社会矛盾,使城市社会治安趋于稳定。
(5)城市新形象与公共空间的塑造:得益于大师们的设计,“欧洲里尔”塑造了崭新的城市中心形象,其独树一帜的各类公共建筑造型,具有鲜明的风格与个性,成为游客观光的新景点。“欧洲里尔”通过城市公园、公共广场的设计,最大限度地方便了人们的各种室外休闲活动,力图创造具有人情味的优美环境、易于接近的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为城市新中心带来生气。
“欧洲里尔”,其项目之庞大、建设周期之长、参与的知名建筑师之多,为法国近年来所少见。从其建设伊始,就在法国城市规划界和建筑界引发了一场“建筑风暴”。由于工程存在欠缺之处,反对的意见一直不绝于耳。但从一期实施的效果看,它仍然是一个极其富有创意的、适应现代化都市生活模式与节奏的优秀城市规划项目。“欧洲里尔”不仅极大地促进了里尔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复兴,也塑造了崭新且富有个性的城市景观形象。它的出现,对于我国21世纪的新型城市中心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 英国伦敦码头区再开发
PPT中:
P21: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英国,伦敦Canary码头再开发,1985-今,商业实用主义
(另附文)
5. 德国柏林政府中心区
PPT中:
P29:城市中心区设计:2.柏林政府区:行政中心区
如今在柏林随便走进哪家稍微体面点的书店,如果你想找有关这个城市发展以及建筑的书籍都会面对几米高的书架上面排满了各种图册和专题研究分别介绍柏林的未来有关建筑师和城市规划的理论以及实践。与此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关于柏林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这种出版业的极端化的现象是否暗示了人们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也许是怀旧思乡症,还是对现代主义的敬意,是在探索历史延续性还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样尽管有关柏林的摄影图册大量增加那些试图在其中找到方向的读者对新柏林在历史停泊方面的缺失而感到痛苦和茫然.事实上柏林缺少城市的记忆。,最后.这一领域向着两种方向发展.第一种是显而易见的方向.即通过对城市历史延续性的研究.将城市的现在锚固于未在战争中及战后规划中遭到毁损之前的状况.另一种则将目标定位于使用新柏林的建筑来创造城市的可识别性。在这里“新柏林”意指战后的东西柏林现代建筑.正如我们在这被分离的城市中所见的建筑。柏林中心城区的1945,1953}980 2000和2010年的图一底平面图也属于这一系列出版物之一;,这些地图的出现主要归功于柏林议院的规划与房屋委员会超过10年的的详细规划和项目工作。,这些地图的第一次展示是在2000年的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图纸还附有说明和各种例子.如战争的破坏与规划相关的拆迁个人重新整修的房屋以及自从1945 2000年间的新建筑的例子。在双年展上展出的这些地图是一个转折点。柏林中心城区的命运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展示在大众眼前+它曾经几乎被完全根除+随后又被大尺度的新建筑覆盖了大约30km3的面积。
6.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
PPT中:
P29:城市中心区设计:3.柏林波茨坦广场:中心商业区过渡到中央商务区 7. 西班牙巴塞罗那城市公共空间改善计划
PPT中无对应
8. 美国佛罗里达海滨城社区(新城市主义)
PPT中:
P8:提到新城市主义
P20: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1980年后,反对美国郊区无序蔓延 两原则:—可步行的社区 —多样化 两重点:—强大的社区中心 —人的尺度 两模式:
DPZ夫妇,TND(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海滨城(Seaside) 9. 中国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PPT中:
P29:城市中心区设计:1.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央商务区
1、西方广场经典实例
(1)古罗马帝国广场群
PPT中:P12:古罗马,城市公共空间
——帝国广场:
*采用轴线对称,多层次布置建筑群,组成封闭的建筑空间,以突出秩序性和纪念性,强调城市的壮丽 *广场由方形、直线形和半圆形的规整空间组成,每个空间均有柱廊连接。建筑实体附属于广场空间 *广场型式的教科书,其设计观念影响了后来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广场
(2)中世纪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PPT中:P13:中世纪,城市公共空间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Venice, Piazza and Piazzetta San Marco) 广场是在无预先设计、规划的情况下自然演变形成的,830年已初步形成,到16世纪才最终完成
——圣马可广场本身造型的演变,说明该时期的空间设计是一种自觉的过程,是经过一系列针对使广场完美的“痛苦的决定”后的结果
——广场是各种连结空间的连锁,其伟大正显示于这些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时 ——市民对广场的认同,是个人生活体验与城市整体生活观念的交融结果 锡耶纳坎波广场 PPT:同上
收集:田园广场(也叫坎波广场,THE PIAZZA DEL CAMPO)是锡耶纳的灵魂所在。其独特的贝壳造型堪称建筑史上的杰作。从高处俯瞰,广场呈巨大的扇形,共由九个部分组成,分别代表锡耶纳政府的九个成员。 “广场的祭坛上每天都有公开弥撒,由于住房和商店都面向广场而建,因此居民和手工艺人不必走出家门或停下手中的活就可以听到弥撒。”锡耶纳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都在广场上进行。
坎波广场(Piazza del campo)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周围被中世纪的高大楼房所包围,广场成为城市的中心点,也是最低点,有着古罗马剧场一样的天然地势,周边排列着优美的咖啡馆、带古典阳台的家庭旅舍、售卖古灵精怪物品的店铺以及中世纪的宫殿。广场的地面的倾斜的.且形状非常特别.既非常见圆形或椭圆形,也非矩型。登上102米的高曼加钟楼(作为市政府办公用),广场的全貌将映入眼帘。这是由从一个中心发射出夹角的两条直线组成的扇面形.而9条等分线将这个扇面勾绘成一个巨大的扇贝.其独特的贝壳造型堪称建筑史上的杰作。据说,那分成的九个部分分别代表锡耶纳政府的九个成员。
广场不;仅在空间上威为全城的中心(所有的街道都通向广场),也是锡耶纳人精神上的重b。广场的祭坛E每天都有公开的弥撒.由于住房和商店都面向广场而建,居民和手工艺人不必走出家门就可以听到弥撒声。
(3)文艺复兴罗马市政广场
PPT:P15文艺复兴至近代城市与城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1、文艺复兴广场:表达人文主义价值观,构图完整性,运用透视原理、比例法则
罗马,市政广场(Campidoglio广场建筑群),米开朗基罗设计,“继起者的原则”(E·培根)
收集:罗马市政广场在古罗马和中世纪的传统市政广场地点卡比多山上。山在古罗马市中心罗曼努姆广场的西北侧,因为当时旧城区处处是古罗马的遗迹,为了保护他们,米开朗琪罗把市政广场面向西北,背对旧区,把城市的发展引向还有余地的新区。
广场的正面是元老院(后来的市政厅),是早就有的古罗马时代的建筑物,历经改建。米开朗琪罗把它的正面改为背面,把它的背面改为正面,在前面加了大台阶,并用雕像和水池把它装饰起来。它右侧原有一座档案馆,也很古老,二者不互相垂直,夹角小于90°。1450年,重建档案馆于原址,1564年,照米开朗琪罗的设计改造了它的里面。1644~1655年间,照改造后的档案馆的式样并于它对称在左面造了一座博物馆。因此广场的平面呈梯形。意大利中世纪的城市广场是不堆成的,罗马卡比多山市政广场是文艺复兴时期比较早的按轴线对称配置的广场之一。
(4)巴洛克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PPT:P15文艺复兴至近代城市与城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2、巴洛克广场:动态的空间造型,大量运用雕塑、广场小品,注重视觉艺术效果 罗马,圣彼得广场,伯尼尼设计
收集:圣彼得广场(Piazza San Pietro)这个集中各个时代的精华的广场,可容纳50万人,位于梵蒂冈的最东面,因广场正面的圣彼得教堂而出名,是罗马教廷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广场的建设工程用了十一年的时间(1656~1667年),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尔尼尼亲自监督工程的建设。广场周围有4列共284根多利安柱式的圆柱,圆柱上面是140个圣人像。中央是一根公元40年从埃及运来的巨大的圆柱(高25.5米,重320吨)。 Saint Peter's Basilica
罗马教廷的广场位于圣彼得大教堂前。它是罗马最大的广场,可容纳50万人,是罗马教廷用来从事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坐落在台泊河西岸。广场前面有一条灰石铺成的国界线。以广场正面的圣彼得教堂得名。 广场略呈椭圆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块铺砌而成。两侧由两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形成三个走廊恢宏雄伟。这两组柱廊为梵蒂冈的装饰性建筑,共由284根圆住和88根方柱组合成四排,形成三个走廊。这些石柱宛如4人一列的队伍排列在广场两边。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合抱。
朝广场一侧的每根石柱的柱顶,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他们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圣男圣女,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方尖石碑;铜狮之间镶嵌着雄鹰,作展翅欲飞状。这座石碑原是罗马皇帝卡利古拉为装饰皇宫旁边的圆形广场,远从埃及运来。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将石碑移至圣彼得广场。据说为此曾动员900多名工人、150匹骏马和47台起重装置,花了近5个月时间,才完成这项搬迁工程
广场两侧有两座造型讲究的喷泉,相传也是名家作品。泉水从中间向上喷射,下分两层,上层呈蘑菇状,水柱落下,从四周形成水帘;下层呈钵状,承接泉水成细流外溢,潺潺有声。
广场以及两旁的柱廊由著名建筑师和雕刻家贝尔尼尼在1656年设计,用了11年时间建成。石柱柱顶的大理石像则为贝尔尼尼和他的学生所雕刻。贝尔尼尼以提倡华丽、夸张为特点的巴洛克式艺术著称于世
(5)古典主义旺多姆广场
PPT:P15文艺复兴至近代城市与城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3、古典主义广场:端庄典雅的纪念性构图,手法严谨,广场中多布置主体标志物
巴黎,旺道姆广场(路易十四广场)
收集:旺多姆广场(Place Vendôme),巴黎的著名广场之一,位于巴黎老歌剧院与卢浮宫之间,呈切角长方形,长224米,宽213米。由于旺多姆公爵(1594---1665)的府邸坐落于此,广场因而冠此名。旺多姆公爵是路易十四的爷爷亨利四世的私生子,被称为凯萨先生或波旁(皇族)的凯萨(César de Bourbon)。 旺多姆广场 PlaceVendome
广场的建筑设计师是于勒?阿尔端-芒萨尔(Jules Hardouin-Mansard, 1646--1708),1702年奠基,1720年广场规模形成。周围的建筑整齐划一,底层开有大型拱门,上有三角楣饰,屋顶有老虎窗。
旺多姆纪念铜柱就坐落在广场的中央,由拿破仑皇帝下令建于1810年,是模仿罗马的特拉真(Trajane)柱修建的,柱高44米,用法国军队在奥斯特利兹战役中缴获的1250门大炮铸成,上面的螺旋形图案描绘着拿破仑征战的诸多场面,顶上立着拿破仑·波拿巴的铜像。
2、西方经典城市模式
(1)古希腊希波丹姆斯城市模式 PPT:P11: 古希腊城市模式:
晚期殖民时期,港口城市得以发展,普遍采用希波丹姆斯模式。大多是由一系列矩形街区和小空间组成的,城市由内向外发展,以陡峻的山坡或河岸结束。
代表:公元前五世纪,法学家Hippodamus规划的港口城市米列(Miletus)布局重视实用和因地制宜
“希波丹姆斯城市模式”(Hippodamus): 方格网式的街道系统,城市中心布置由公共建筑群体围合的公共活动广场(agora)
收集:公园前5实际古希腊建筑师希波丹姆斯,反映了古希腊奴隶制基础上得民主政治和人本主义,他所规划的米利都城和普南城都是方格形道路网,城市中心广场是市民活动中心,在空间设计上追求几何形体的和谐、秩序、不对称的均衡。
(2)文艺复兴斯卡莫奇理想城模式
PPT:P15:文艺复兴至近代城市与城市设计:城市模式: 1、理想城市(ideal cities) 阿尔伯蒂《建筑》,设计的理想城市: —追求城市路网的几何构图,街道由城市中心向外辐射的星形平面 —在城市中心布置教堂、王宫或城堡
菲拉雷特(Filarette),斯福尔津达方案 斯卡莫奇,设计的理想城市:
—发展了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城墙; —内部划分为商业、手工业等特殊分区;
—因放射形的锐角难以设计房屋,格栅型街道的矩形理想城市出现
收集:建筑师文琴佐·斯卡莫奇(Vincenzo Scamozzi ,1548 —1616) 在16 世纪80 年代设计出一个理想城市的方案,他在这个方案中提出,一个城市与各个部分的关系就好比一个人体与其四肢的关系那样,而街道则是城市的动脉。1593 年威尼斯人根据斯卡莫奇的设计,在乌迪内(Udine) 附近建造了一座防御型的卫城——新帕尔马城(Palma Nova) 。这座城市呈典型的星形,城墙有18 条边和9个角,城市的街道布局以城市中心广场为圆心,布置为规则的放射状,从城市中心通向城墙。城市有3 道城门,每道城门间隔6 条边,平均分布在城墙的3 个内角。从城市的鸟瞰图来看,是典型的放射状星型,与菲拉雷特提出的理想城市极其相似(参见图2) 。
从实际功能来看,这是一座军事要塞,它担负着拱卫威尼斯共和国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保护威尼斯免受来自陆地的威胁。直到今天,这个小城基本上保持了最初的面貌
(3)巴洛克Wren伦敦改建方案 PPT:P16:同上
伦敦改建: 1666年大火灾后,雷恩Christopher Wren方案:
市中心设椭圆形广场,广场正中为交易所,周围建筑有邮局、税务署、保险公园,并且与泰晤士河岸的船埠直接相通,河埠区则由四条放射形道路直接联系大半个城市
因方案要求激烈地改变私人土地所有权而未被官方采纳,但其布局形态得到随后资本主义城市发展的肯定
华盛顿城市平面: PPT同上
华盛顿规划: 1791,美国独立,法国朗方(La Enfant)的构想: ——巧妙利用地形,设计纵横两条轴线,城市与区域的动力因素即河流会合
——主轴东西向,以国会为中心;南北轴线以白宫为重点;轴线交叉点上建方尖塔 1902,McMillan委员会在朗方的规划基础上修改: 林肯纪念堂挡住了国会沿河流的视野,杰费逊纪念堂遮住白宫俯视河流的视线
布局形式充分反映了其设计主题:体现美国独立后的国体,即自由、民主、独立的资产阶级国家和三权分立的政体
(4)现代巴西利亚城市平面
PPT:P19:城市模式和现代城市规划理论:2、城市空间集中发展
巴西利亚(Brasilia) 巴西新首都,1956年,国际规划竞赛,Lucio Costa方案当选,Oscar Niemeyer总建筑师 城市布局就像一架巨大的喷气式飞机,两条呈“十”字型的中轴大街构成了飞机的主框架 整座城市沿垂直的两轴铺开:向机翼南北延伸的公路轴和沿机身东西延伸的纪念碑轴
——东西向的主轴大街是机身,东端为机头,有三权广场、议会、总统府和最高法院,象征整个国家的神经中枢。机身前部是18座对称的政府各部办公大楼
——南北向主轴大街则是飞机的两翼,长约20公里,是主要交通干线,现代化的立体公路,两侧为11个超级小区(6层高带电梯的公寓,底层架空为公共空间)
正在阅读: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12-01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全一册04-10
《李时珍》教学简案Microsoft Word 文档07-20
广场项目基坑支护和土石方开挖对相邻地铁结构影响分析与安全评估报告编制合同02-01
2.1 逻辑代数的基本知识03-29
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华师大版)07-09
2016大连中考物理真题11-25
中学初三班主任工作总结2022年8篇04-17
高一物理必修202-0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城市设计
- 经典案例
-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