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调研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04 19: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筑调研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建筑1153 指导老师:

建筑调研实习报告

此次建筑调研实习的地点是在深圳,调研的内容主要有办公建筑,文化建筑,商业建筑,居住建筑,教育建筑,交通建筑以及城市景观设计等方面,通过此次调研,见到了许多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建筑,对建筑的功能,造型,以及空间的感受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眼界及人生经历。

一直以来,办公建筑都以简单大方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立面形式单一,结构稳定,大多数都是玻璃幕墙围绕的盒子。由于办公建筑本身的

功能要求,大多数内部空间布局形式都一样,底层设有地下停车场,入口是服务大厅,中心为电梯设备卫生间等,四周则是办公空间。这样的布局似乎成了一个准则,空间变化很少,人们在办公中比较死板,缺乏活泼的氛围。也有像一些商业卖场,它是由一个大空间而分隔成不同的小空间进行商业活动,布局紧凑,利用率高,但是通风采光都不好,没有人情味,没有使人停留的意愿,在深圳这个快节奏的城市,人们内心缺乏归属感,不如商业步行街还有景观的设计和空间的设计。将来的办公建筑还有许多要改善的方面,

相信也将更加节能环保低碳,更加人性化,赏心悦目。

从地王大厦,京基100及周围建筑比较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材料的选择,结构形式,施工工艺也将渐渐完善,建筑的形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建筑高度上的变化是最明显的,从过去到现在,人们一直在追求更高的状态。从立面的效果上看,材料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单单看玻璃,由蓝色,绿色到

黑色到灰色的变化,建筑的风格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同样,平面的形式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不再是规矩的四方形了,京基100两个弧面由下向上渐渐合住,加强了透视效果,也区别于传统的办公建筑,使人眼前一亮。现在的办公建筑形式逐渐丰富起来。 深圳的文化建筑是很丰富的,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等应有尽有,而且图书馆分布在深圳的各个区内,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借阅。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福田区深圳图书馆和何香凝美术馆。

福田区深圳图书馆与深圳音乐厅建筑融合在一起,两都对称统一,从造型上看设计理念源于书页与手风琴,于入口广场上置雕塑加以强调,是日本建筑师矶崎新的作品。是日本建筑师矶崎新的作品。

图书馆内部空间层次丰富,无论是功能流线还是采光照明,都非常成功。这个图书馆是个

开放性的图书馆,无论是哪个年龄,哪个层次的人都可以在这里看书学习,成为大家精神交流的一个空间。内部阅读区与书架,检索相结合,布置在室内各个角落,操作非常方便。室内各层阅读平台往上逐次向后退,实现空间共享,可以看见他人的活动,减少噪音,室内无明显结构柱遮挡,且树状结构新颖,视野开阔,白天阅览区可完全采用自然光,通过玻璃幕墙可以清晰的看见天空及室外绿化,与室内绿化相映成趣。一层还配有读者餐厅,自助借阅还书的机器,地下停车场,服务齐全。

二层外侧有个开阔的平台连着音乐厅,四周没有栏杆,周边以水景围住,保证人身安全,又制造出向下流动的小瀑

布,使环境优美动人,视野开阔,还可以看到市民中心流畅的曲线。平台

尽端连着两个大的疏散楼梯,与立面的曲线分隔一起有韵律的变化。色彩上主要以庄重的黑色为主,局部白色与灰色,两侧用了明度很高的黄色,配合的无可挑剔。惟一觉得不好的地方就是背面处理得感觉仓促了些,用的是无规则大红色边框来点缀,显得零乱无主题,整体建筑与远处市民中心色彩统一。

图书馆的构图很棒,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非常优雅从容,像一个高贵气质的少妇,而何香凝美术馆朴素大方,内涵丰富,正如经历风雨沧桑的老人。

美术馆内部空间丰富,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有点像园林的味道。而且空间层次丰富,不像一些常规的美术馆单调无趣。内部自然采光与照明想结合,建筑空间本身也是一个值得观赏的艺术品。空间比较含蓄,流畅,自然,有时一个大空间摆放着几个小凳子也似乎在讲诉一个故事。外部景观也很丰富,树木,水,倒影,与建筑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灌木修剪得很整齐,呈现几何形状,别有一番滋味。片墙的漏窗内,种植着

竹子,清高淡雅的感觉,很符合何香凝老人本身具有的气质。 许多美术馆都带有“功利”色彩,比如关山月美术馆,虽然都是以作者名来命名的美术馆,但两者相去甚远,关山月美术馆外观看着很丰富,但是内部空间处理得一塌糊涂,几乎是零处理,四方的大空间,无隔断,无艺术品,空空荡荡的,只有四周挂着些山水画或者是摄影作品供人观赏,都是靠室内照明来完成的。建筑本身并没有为作品增添多少感觉,反而降低了观赏效果。所以建筑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是不可取的。从前设计的作业中只在乎功能流线是否合理,造型是否好看,这远远是不够的,在未来的路上仍有许多需要继续努力的。 关于教育建筑的调研,就去了深圳大学,深圳大学的规划还是很棒的,环境也很不错,其中有两个建筑我很喜欢。如右

图是深大的文科教学楼,设计很现代化,空间体验很不错,变化丰富,尤其是白色的窗户,韵律的变化,与行道树一起特别有文艺范,有河大老区的感觉。入口的大广场也显示着其大气宽容的胸怀。

还有一个建筑就是建筑学院了,去的时候看见其空间布局就觉得是个很有学习气氛的地方。两边的教室共享一个大空间,这样无论是学长学姐还是学弟学妹,都可以看见大家在干什么,增加学习的乐趣。去的时候还见“客厅”里的模型,这势必是好多同学共同的心血。建筑的有几个通风口,夏天站在那里当真是凉快至极。而且二楼漏空处有个大平台供同学交流,地面似乎是用油漆涂过,油亮油亮的。建筑学院与深圳建筑设计研究院靠连廊连着,想来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还是很频繁的。建筑本身的楼梯有好几种形式,而且空间变化丰富,想来也是给学生个体验的机会,这样的建筑用来学习当真是非常棒的。

沿街商业建筑看了许多,有个相似的特点,就是在外立面的处理上一般通过色彩,图案,玻璃幕墙等相对简单统一的方式重复进行强调这一空间。虽然许多都是表皮的效果,但是为城市增添一分光彩也挺好。新旧建筑中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使城市更加漂亮,改建旧建筑在城市中占了很重要的比例。一般改建除了拆除些不合理外,在外立面加“表皮”显得是一个高速有效的方法。如图是华美术馆

的外立面,看着非常的新颖漂亮,其实是加一层表皮,而非结构。我觉得现代建筑的发展并不排斥表皮的存在,它让建筑更加完美,何乐不为。 在深圳的居住建筑五花八门,各种风格都有,万科第五园没有进去,但是其苏州园林风格早已名声在外,很遗憾没有机会体验,就说说其它的居住建筑吧。华强北一带的居住建筑主要是弱化细部,用明快的色彩统一建筑立面。如右图,看起来挺不错的。但有一些建筑形式很丰富,效果图很好看,但是出来建筑实际效果不太好。有的建筑感觉跟垃圾场一样零乱,建筑本身有些细碎的构件,加上人们生活中一些活动导致更加的碎。在深圳我觉得有一点非常好,就是空中绿化很漂亮,爬山虎,三叶梅非常好看,真像空中楼阁。

在将来绿化建筑也许更加适宜居住。

交通类建筑主要看了地铁站的入口及人行天桥。地铁站入口形式比较单一,有的地下停车库入口,地下通道入口也是这样,特征不明显。位于世界之窗的地铁入口是一个玻璃金字塔,其实如果入口可以表现出每个地方的特色就很有趣味了。关于人行天桥,我是在公交车看到的最多,没有拍下,但是形式很丰富。有矩形空间,圆形空间,异形空间,也有露天的,外表面形式各异,有芭蕉叶纹理的,有中国结的,有网格的,有像贝壳的,有竖条条的,有不规则变化的......形式各异,一些方面表现当地特色,室外空间会变得越来越有味道的。

城市景观设计在深圳的表现很丰富,去了大芬油画村看见一些很独特个性的建筑立面风格,一条街上的每个店铺都是各有个性,人们也处于不同的风景中,比起形式单一的商业街确实是有味道多了,相信人

们看见也不会觉得生活单调乏味。

街道上的雕塑可放慢人们行走的脚步,给予人们纪念留影的可能,增加停留感,更像散步的地方。右图是大芬油画村入口左右两侧的雕塑,很符合其情境,很有味道。在城市中有许多广场,各种各样的广场,在市民中心的

那个广场衬托着市民中心更加大气,而且广场一侧连着莲花山公园的另一个出口,底下是深圳书城,这样将周边的建筑都连在一起,更加统一,交通也更加便捷,也强调了市民中心的轴线及其主导地位。

通过这次在深圳的调研,确实体验了许多,学到许多,非语言所能尽诉。记得刚去的时候遇到“韦森特”台风,路边的树都倒了,而椰子树仍矗立不倒,想来不同地方的树要考虑到各个方面才能周全,更何况建筑,所以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更要了解不同地方的不同状况以及不同的特点。给我教训最大的是建筑的空间感受,丰富的空间层次给予人积极的影响,所以在将来的设计中要更加注重。

在将来绿化建筑也许更加适宜居住。

交通类建筑主要看了地铁站的入口及人行天桥。地铁站入口形式比较单一,有的地下停车库入口,地下通道入口也是这样,特征不明显。位于世界之窗的地铁入口是一个玻璃金字塔,其实如果入口可以表现出每个地方的特色就很有趣味了。关于人行天桥,我是在公交车看到的最多,没有拍下,但是形式很丰富。有矩形空间,圆形空间,异形空间,也有露天的,外表面形式各异,有芭蕉叶纹理的,有中国结的,有网格的,有像贝壳的,有竖条条的,有不规则变化的......形式各异,一些方面表现当地特色,室外空间会变得越来越有味道的。

城市景观设计在深圳的表现很丰富,去了大芬油画村看见一些很独特个性的建筑立面风格,一条街上的每个店铺都是各有个性,人们也处于不同的风景中,比起形式单一的商业街确实是有味道多了,相信人

们看见也不会觉得生活单调乏味。

街道上的雕塑可放慢人们行走的脚步,给予人们纪念留影的可能,增加停留感,更像散步的地方。右图是大芬油画村入口左右两侧的雕塑,很符合其情境,很有味道。在城市中有许多广场,各种各样的广场,在市民中心的

那个广场衬托着市民中心更加大气,而且广场一侧连着莲花山公园的另一个出口,底下是深圳书城,这样将周边的建筑都连在一起,更加统一,交通也更加便捷,也强调了市民中心的轴线及其主导地位。

通过这次在深圳的调研,确实体验了许多,学到许多,非语言所能尽诉。记得刚去的时候遇到“韦森特”台风,路边的树都倒了,而椰子树仍矗立不倒,想来不同地方的树要考虑到各个方面才能周全,更何况建筑,所以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更要了解不同地方的不同状况以及不同的特点。给我教训最大的是建筑的空间感受,丰富的空间层次给予人积极的影响,所以在将来的设计中要更加注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y8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