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教程》综合练习试题

更新时间:2023-11-07 13: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综合练习试题

2011.6

一、填空题

1.儿童游戏的特点是:快乐的、自愿的、充满幻想的、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有序的。 2.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包括游戏主题、游戏规则、游戏角色、游戏情节。

3.我国根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将游戏分为( 创造性游戏 )和( 规则性游戏 )。其中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3.帕顿根据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将对幼儿游戏行为分为偶然的行为、旁观、( 独自游戏 )、( 平行游戏 )、( 联合游戏 )、( 合作游戏 )六种类型。

4.电视对儿童游戏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一方面取决于( 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长短、节目内容是否健康 )是否适宜,另一方面取决于( 是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发展水平 )。 5.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有( 角色游戏区 )、( 建构游戏区 )、表演游戏区、益智活动区等。

6.当儿童发生太多奔跑、走动及粗野游戏,较少进行人际合作互动时,则意味着( 游戏空间密度过大 )。

7.儿童主观因素对游戏的影响有: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健康和情绪。

8.室内游戏环境规划的内容包括:空间利用、活动区划分、墙面及顶面规划、走廊空间及地面的规划。

9. 在游戏时间安排上,小班、中班前期应该多( 安排象征游戏 ),适当增加简单的( 规则游戏 ),中班后期、大班可增加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的时间。

10.成型玩具对(0-3 )岁的幼儿来说可以引起游戏的兴趣,未成型的玩具对( 3 )岁以上幼儿更具吸引力。

11.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12.角色游戏的象征性体现在( 情景转换)、( 以人代人)、( 以物代物 )三方面。 补充:角色游戏的特点:独立自主性、社会性、象征性 13.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幼儿表演、( 桌面表演 )、木偶表演、( 影子戏 )。

表演游戏的特点:表演性、游戏性、创造性

表演游戏的( 表演性 )特点是表演游戏区别于其它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14.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三种形式分别是( 平行介入 )、( 合作介入 )和( 指导性介入 )。 补充: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包括:舞台、布景;道具、服饰(象征性的)与角色 15.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包括插接、( 镶嵌 ),排列、堆积,黏合,穿、编,( 螺旋 )的技能。 16.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模式包括( 模拟构造 )、命题构造、( 自由构造 )三种。 17.( 象征性游戏 )是2~7岁幼儿的典型游戏。

18. 4~5岁儿童对象征游戏的兴趣表现在以下内容:主题角色游戏、主题构建游戏、看图搭建游戏、主题表演游戏。

19.规则游戏的特点有( 目的性和教育性 )、规则性、竞争性和( 由成人编制和指导)。 20.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对促进儿童 生长发育 具有重要作用。 21.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 明确的教育目的 )、游戏要有( 趣味性 )、考虑幼儿的( 年龄特点 )。

22.儿童主观因素对游戏的影响有: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健康和情绪。 23.游戏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游戏主题、材料、行为习惯等方面。

24.分析游戏观察结果可从( 游戏空间安排 )、( 游戏时间 )、( 游戏材料 )、( 游戏态度 )和游戏主题等角度来进行。

25.小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 幼儿使用游戏材料方面的情况 )。 26.中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 幼儿之间的冲突 )。

27.大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于( 幼儿如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游戏 )。 28. 游戏观察计划的制定涉及( 对象的选择 )、( 内容的确定 )、( 标准的选定 )和( 记录方式的设计与选用 )等多方面的工作。 29.( 游戏评价 )是幼教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条件、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30、儿童的游戏是一种外部可观察的行为,通过对儿童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和所使用的材料的观察,我们可以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 31、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有角色和行为 游戏状况 教师角色 教师行为 儿童无力解决、需要帮助、出现不安、重复一件事较长时间而无进展、无所事事 高于儿童的教师 观察、指导儿童需要伙伴、需要参与和引导、无所事事 平行儿童的教师、玩伴 参与、观察儿童在专注、轻松、快乐时 低于儿童的教师 观察、参与32、表演游戏是一种重“游戏性”的戏剧表演,引导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保持“好玩”和“无观众”状态,同时要注意几个必须环节;了解文艺作品―――提供表演的条件―――创设表演机会。

二、名词解释

1.规则游戏:是两个以上的游戏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级发展阶段。

2.追踪观察法:即定人法,观察者需要确定1-2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观察的活动。 3.游戏治疗:游戏作为沟通工具,并通过游戏来进行疏导或干预,达到治疗效果。

4.游戏观察的扫描法:也称时段定人法,即观察者( 对班级全体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等的时间内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观察 )。

5.游戏的定点法:也称定点不定人法,即观察者( 在游戏过程中固定在某一地点观察、记录所有进入该地点幼儿表现的一种方法 )。

6.游戏观察 :是教育工作者在自然、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感知、记录、

- 1 -

分析的过程。

7.空间密度:是指在活动场地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每单位面积参与活动的幼儿的多少 。是室内拥护程度的指标 。

8.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依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进行的。

9.宣泄: 一般是指内部积蓄的情感和精力的释放,游戏有发泄内在冲动和减轻焦虑的益处。 10.游戏环境: 是指儿童游戏活动所提供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等。

11.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7、室内游戏环境规划中因地制宜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利用 充分利用原有环境与现成环境,发现和挖掘原有环境的特点,同时体现本区域特点。(2)改造 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加工改造,重新组合(3)创设 根据幼儿个性发展需要和各种游戏活动的需要创设、扩展、延伸相应的环境。

8、室内游戏环境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1、安全卫生原则2、遵循自然原则?3、挑战性原则?4、整体性原则

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12.结构游戏:是指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 13.表演游戏:是指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

?一、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二、游戏是儿童课程的灵魂

2、如何在幼儿园中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1).应保证儿童一日活动中有充分的处自主游戏时间.

2).给儿童均等的游戏机会,让每个儿童都有选择、体验游戏的可能。

3)为儿童创设的环境应包含游戏的空间、开放的游戏区域,使儿童能随时随地地进行自发游戏。 4)、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要体现游戏化的精神。

3、规划游戏环境的意义是什么? ⑴ 规划游戏环境可提供教育的有效性;⑵ 规划游戏环境能给幼儿提供无限创新的空间,能满足幼儿探求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⑶ 规划游戏环境能让儿童有序而自主的游戏

4.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 1).家庭,包括亲子关系、育儿态度、家庭结构,2).同伴,3).电视,4).课程方案

5.教师投放游戏材料时应考虑的要求有哪些?

答:第一,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游戏材料;第二,投入游戏材料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第三,灵活投入游戏材料;第四,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作用。

6.室内游戏环境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答:1)、因地制宜原则:利用、改造和创设的方式 2)、发展适宜性原则:面向全体、符合幼儿年龄发展水平及考虑个体差异。 3)、参与性原则

9.怎样指导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虽是幼儿自己创造的活动,它的发展也必须在成人正确指导下才能实现。

1)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2)对角色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3)对角色游戏进行评议

10.为什么在游戏中要重视对儿童游戏的观察?

[答案要点]因为在观察中及时掌握儿童游戏的特点,加以指导和教育,对白己的教育教学作有很大的帮助。一、真实地了解儿童;二、准确地预设游戏;三、有效地指导游戏;四、及时有效地评价游戏。

11、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1)教师示范表演

2)帮助幼儿选择与熟悉表演内容

3)训练幼儿的表演技能

4)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对游戏进行指导 5)以观众身份进行场外指导

12、结构游戏的特点

结构游戏和角色游戏既可分别独立地进行,又可在进行中联结在一起。

1)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 2)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游戏的支柱 3)建构过程具有创造性 4)结构成品具有艺术性

13、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构造物的印象; 2)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和活动场地;

3)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游戏后适时组织分享活动(包括:作品展示与讲解、建构活动过程回顾、作品评价)

- 2 -

14、学前儿童积木游戏指导要点是什么: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让幼儿学会积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的教育作用。

15、玩具的作用

1)发展幼儿动作,增强幼儿体质 2)增进幼儿的知识,开发幼儿的智力

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互助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

5)玩具是幼儿生活的好伴侣,使幼儿生活得充实而快乐 6)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16、感觉游戏的指导要点:

?1、遵守活动性、游戏性原则 ?2、遵循整体教育思想原则 ?教育目标的整体性;教育理念要渗透到各个领域;实现游戏手段与教育功能的整体性;把家庭、社区、亲子园、早教机构几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3、遵循环境育人原则 ?4、遵守反复性原则

17、积木游戏的指导: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让幼儿学会积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的教育作用。

18、根据玩具的功能及教育意义具体可以把玩具分为哪些类型?

答:社会性玩具,认知性玩具、活动性玩具、科学性玩具、语言表演玩具、音乐玩具、娱乐玩具、结构游戏玩具。

2.象征性游戏为什么是学前儿童阶段的典型游戏?

I答案要点] 通过象征性游戏,儿童可以脱离当前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语言符号进行思维。

3.谈谈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交往能力、自控能力。

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1)相同点: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很相似,都以扮演角色为手段,来反映现实生活 (2)不同点:①定义的不同: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表演游戏是根据故事、童话等的内容,通过动作、表演、语言、扮演角色等

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②特点的不同:

角色游戏的特点⑴ 幼儿的社会现实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源泉⑵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

表演游戏的特点:⑴ 表演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戏剧艺术活动⑵ 表演游戏重“游戏性”,轻“表演性”

③表现形式的不同: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的角色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反映的是幼儿的生活印象。而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扮演的是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游戏的情节内容也是反映文艺作品的情节内容。表演游戏是一种具有特定内容的角色游戏,与成人演戏一样,是一种戏剧艺术活动。

三、论述题

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有:第一,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直依赖主题形象玩具,。他们有什么玩具就玩什么游戏,离开玩具,游戏也就停止。第二,他们的角色游戏以不断摆弄玩具为主,他们喜欢反映熟悉角色中的个别行为,但对角色和规则的理解较差。第三,小班角色游戏的主题和角色均带有不稳定的特点。常表现为盾到别人玩什么,自己就模仿玩什么。第四,小班角色游戏以个人独立游戏、并列游戏为主,他们还不会彼此交往,因而常发生冲突,并表现为大喊大叫,不会解决矛盾。

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有: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儿童提供种类少、数量多、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满足其平行游戏的需要。老师以平行游戏法指导游戏,或以角色身份参与指导;明确角色职责;加强角色间交流。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逐步学会独立.

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中班角色游戏的特点有:第一,游戏主题较小班扩展,仍以日常生活为主,能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内容,但情节仍较简单。第二,幼儿对角色扮演积极性提高,并能初步按所理解的角色职责行动。第三,出现游戏前商讨计划、分配角色、商定游戏情节的行为。第四,幼儿喜欢对游戏进行评议平议中争论较多。

中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第一,教师应创设局部的主题游戏环境,提供主题形象玩具与游戏材料,增强幼儿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二,有计划地指导角色游戏的开始部分,使幼儿学习组织游戏的方法,培养他们先构思后行动的能力。第三,教师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以提高幼儿角色扮演水平和合作交往能力。

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第一,游戏的主题广泛、丰富,能反映所能理解的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与现象。第二,游戏中有明显的目的性、计划性、独立性与集体性。第三,角色份演逼真,能反映角色的主要职责及角色之间的关系。第四,对游戏规则有足够的认识。第五,会自制玩

- 3 -

具,充分运用玩具开展游戏。第六,会评价自己与别人的游戏行为,对评议游戏表现积极。

大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第一,指导幼儿自己创设主题角色游戏的环境、准备玩具和游戏材料。第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建议、扮演角色等方式介入游戏,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第三,评议游戏占重要地位,它是教师对幼儿言行的评价,也是幼儿对自己、同伴言行的评价。 所要塑造的形象,然后有目的地去做。这一时期的结构游戏常常以个人建构为主,合作意识差。在成人的指导和示范下,小班后期幼儿的结构活动逐渐有了主题,但很不稳定。??

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第一,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有意识地搭简单的物体给他们看;或参观中大班幼儿的构造活动,引起幼儿对构造活动的兴趣。第二,为幼儿准备足够

4.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及其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包括:第一,表演性,这是表演游戏区别于其它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第二,游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参加表演的动机是为了追求表演的满足和快乐;二是表演游戏的内容常常有幼儿认知、情感的特征,他们有表演并不完全忠实于作品,因而常发生删改作品以及只反映文艺作品中某个侧面,渲染他们认为有趣的、重要的情节的现象。第三,创造性,幼儿表演游戏也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他们的表演是对文艺作品的一种再创造。

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包括:第一,中班幼儿表演游戏指导上要注意年龄特点。在组织中班幼儿的表演游戏过程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时间和窨并注意材料的结构化程度。第二,幼儿的表演游戏需要一个安全、有趣的环境,教师应当为幼儿准备封闭的或半封闭的窨,这个空间最好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给幼儿认同感和安全感,保证幼儿有不少于30分钟的游戏时间。为中语辞幼儿提供的材料要简单易搭配,不能是幼儿需要花很大时间和精力才能够准备好的材料,当给中班幼儿的材料种类过多时,会对活动造成干扰,材料以2-4种为宜。第三,在游戏的最初开展阶段要帮助幼儿做好分组工作,讲解角色更换原则。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幼儿的游戏,不要急于示范,要耐心等待幼儿协商、讨论,提醒幼儿坚持游戏主题。在游戏展开阶段,教师应提高幼儿的角色表现意识,可以参与幼儿的游戏,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示范。

5.试论如何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指导幼儿表演游戏。

答: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是: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并有很强的角色更换意识;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较强,能自学表现故事内容;具有一定的表演意识,但尚待提高;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能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段,但表现水平尚待提高。

在组织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较多类的游戏材料以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多样化探索。在游戏的最初阶段,教师除了提供时间、窨和基本材料外,应尽可能少地干预。随着游戏的展开,教师应该及时给幼儿提供反馈,提高幼儿表现故事、塑造角色的能力。对大班幼儿来说,反馈的侧重点应在如何塑造角色上。要帮助幼儿注意运用语气、语调、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来塑造角色。丰富游戏情节与提高幼儿表现能力同步进行,反思性谈话和小组讨论是实现两者行之有效的方式。

6.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特点:对结构动作感兴趣;结构时无目的,不会事先构思,他们只是无计划地摆弄结构元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自己结构的物体加以命名。这一时期的幼儿还不会事先想象好

数量的结构材料,安排结构场地并保证游戏时间。第三,在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结构技能,并鼓励幼儿尝试独立构造简单物体。第四,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幼儿说出自己所构造的物体的名称,也可以根据幼儿搭出的形象给予适当的命名。第五,建立结构游戏的简单规则,如爱护结构材料,游戏结束后应整理好游戏材料和场地等。第六,教会幼儿整理和保管玩具的最简单方法,使他们参加部分玩具的整理工作,培养其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7.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中班幼儿的目的性较前期明确。并且逐步有了简单的构造计划,他们对结构游戏的操作过程仍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又开始对构造成果感兴趣。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独立地构造一些料为复杂的物体,也会按主题进行构造。他们开始能美化结构物,并能围绕结构物开展游戏,如果前期有所培养,已经能够在成人提示下较独立地整理结构玩具。

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第一,教师应设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他们的构造活动奠定基础,幼儿的构造活动是他们对周围生活经验的反映,因此,教师应结合各领域教学和散步、参观等活动,加强幼儿对事物结构造型的了解;第二,培养幼儿设计构造方案的能力,学习有目的地选材,学会看平面结构图等;第三,着重指导幼儿掌握构造技能,并用这些技能去塑造各种物体。第四,着重指导小组的构造活动(3-4人),教会他们如何共同讨论,制订方案,进行分工,友好地进行游戏。第五,组织幼儿评价构造成果,鼓励他们独立地、主动地发表意见,肯定幼儿的发明创造,促进结构游戏水平的提高。第六,举办展览,供幼儿评价和欣赏。

8.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有一定的独立建构能力,事先能进行一事实上的设想和规划,结构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更强。他们往往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几天甚至几周的建构流动,勇于克服困难,直到达到建构目的为止。大班幼儿已掌握了许多复杂结构技能,在建构活动中,除了熟练、迅速地建构复杂物体外,还要追求结构物的逼真性、复杂性、新颖性、艺术性。幼儿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加强,喜欢几个人一起友好地建构物品,并围绕结构物进行情节复杂、内容多样的创造性游戏。在正确的教育下,幼儿集体观念增强,常常以几个人共同建构的某种大型物品为自豪,有一定的荣誉感。

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第一,丰富幼儿结构游戏造型知识和生活印象,启发幼儿为结构游戏活动收集素材,以保证结构主题和内容不断丰富与发展;第二,指导幼儿进行集体建构活动,教会他们制定计划,如协商确定主题,商量建构步骤及方法、分工协作、确定建构规则,使大家创造性地共同建构一个复杂物体;第三,重点指导幼儿掌握新技能,并帮助幼儿运用新技能去实现自己的构思。第四,教育幼儿重视建构成果,可以通过展览会,开展各种游

- 4 -

戏提高幼儿对结构成果意义的认识,并提高他们分析评价的能力。第五,引导幼儿开展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的大型结构游戏,这种结构游戏是以部分幼儿小型结构游戏为基础的。

9.小班幼儿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处在“动即快乐”的阶段,幼儿对游戏中角色的动作、材料感兴趣,而且表现出“自我中心”,只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兴趣,不会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与别人作比较。因此,该年龄的幼儿不在乎游戏结果,也发现不了别人的违规,而且自己会破坏规则。右在捉迷藏游戏中,如果假装没有看到他,幼儿自己会说:“我在这儿呢”幼儿不理解规则的意义,就会大大增加。

?4.教师要有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教师要具备拉伤、扭伤、跌伤、碰伤等小损伤的简单处理技能及应对措施。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幼儿在运动中的安全意识,如不要随意的推同伴、摔倒时手先撑地、不要乱扔投掷物、跳跃或快速奔跑时不要说笑或伸舌头、有损伤要及时告诉老师、运动过热不要急着饮水等等。教师要不厌其烦的随时提醒幼儿运动时安全的重要性,制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培养幼儿安全运动的良好习惯。

四、案例分析题

只对躲藏这一动作感兴趣,至于结果无所谓。

教师要为小班幼儿选择规则简单,通过使用实物、玩具和简单的动作来完成的游戏。小班的规则游戏,有时游戏的情节本身就是规则,而且只有一种角色,大家有共同的游戏任务,如有主要角色,往往是教师扮演。教师在组织小班的规则游戏时注意多让幼儿体验游戏动作的快乐,满足幼儿对游戏过程的兴趣,还要在游戏过程中提高规则并提醒幼儿遵守。

10.如何进行规则游戏的指导?

1)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准备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规则;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对于小班幼儿,游戏玩法和规则的讲解要力求生动、简单、形象,要注重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注重在游戏中逐步提出游戏规则。

?对于中班幼儿,还是需要示范、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并在游戏中着重检查游戏玩法的掌握情况及游戏规则的执行情况,要鼓励幼儿关心并努力争取好的游戏结果,可开展规则简单的竞赛游戏。

?对于大班幼儿,可用语言讲解游戏,要求幼儿独立地玩游戏,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争取最好的游戏结果,能对游戏的结果进行评价,并可开展较为复杂的竞赛游戏。

11、组织户外游戏时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1.要注意选择安全的场所,创设安全的游戏环境。游戏设备、设施等要保证无毒、坚固结实、无安全隐患。在活动之前要检查器材是否有损坏、边缘轮廓是否锋利等,投掷方面的活动要合理安排好投掷方向、距离及组织好孩子的活动秩序,以免投掷物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2.要选择安全的游戏来做。不要做危险性强的游戏,不要模仿电影、电视中的危险镜头,例如扒乘车辆、攀爬高的建筑物、用刀棍等互相打斗、用砖石等互相投掷、点燃树枝废纸等。这样做的危险性很大,容易造成预料不到的恶果。

?3.游戏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游戏的时间不能太久。这样容易过度疲劳,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1.案例:以“我的家真美丽”为主题的游戏中,教师先引导小朋友们谈自己家附近的各种游乐场、商店、超市等设施,同时在建筑区里投放了大家一同制作的各式屋顶、招牌、数字牌、秋千、滑梯、果树、草坪等材料,然后,教师在建筑区建了一幢孤零零的住宅楼,引导小朋友美化这里的周围环境。小朋友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他们搭建出各种高大漂亮的住宅楼,还贴上了楼号,装上了漂亮新颖的“窗户”、“门”,在住宅楼的附近搭建出幼儿园、医院、超市、公园、停车场等建筑。通过给这些建筑物挂招牌,小朋友们还认识了许多字,培养了小朋友们认识汉字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还注意引导小朋友们怎样美化环境,小朋友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小区”里种上各种绿树、鲜花,在“楼房”周围铺上绿油油草坪,摆上路灯、亭子、长椅、垃圾筒等公众设施。在老师的不断启发引导下,小朋友们搭建的小区环境新颖漂亮、别具一格,充分显示出小朋友们的独特创造力。

请结合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基本原则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个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合理之处。 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包括:(一)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有二,第一,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第二,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灵活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第一,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变化游戏玩法、规则,第二,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以“我的家真美丽”为主题的游戏中,“教师先引导小朋友们谈自己家附近的各种游乐场、商店、超市等设施,同时在建筑区里投放了大家一同制作的各式屋顶、招牌、数字牌、秋千、滑梯、果树、草坪等材料”,这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游戏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为游戏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教师在建筑区建了一幢孤零零的住宅楼,引导小朋友美化这里的周围环境。通过给这些建筑物挂招牌,小朋友们还认识了许多字,培养了小朋友们认识汉字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还注意引导小朋友们怎样美化环境,在老师的不断启发引导下,小朋友们搭建的小区环境新颖漂亮、别具一格,充分显示出小朋友们的独特创造力。体现了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师注意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变化游戏玩法,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只要自言其说,均可得8-10分)

2.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教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场地布置好了,幼儿由配

- 5 -

班老师带领进“剧场”。主班老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哗!”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坐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

结合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试分析该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持继续游戏的愿望。案例中教师用的是第四种方法。

(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只要自言其说,均可得8-10分)

5.一个男孩在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块积木放在下面,大块积木放在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站不稳”。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便坐在他身旁去,但没直接搭理他,也拿一堆积木来搭“大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答: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要遵循处主性、接纳性原则。角色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在游戏中,至多只能充当游戏“脚本”的“改写者”角色,而不是游戏“脚本”的“编写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强加给幼儿,而案例中幼儿“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 第二轮表演时,“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这都充分体现教师干涉过多,没有新生和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接纳性原则是指幼儿在与同伴、材料互动中会产生新的兴趣和需要,而这些未必是教师所预设的,这时教师应当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敏感的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想法,使幼儿的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自己“想要玩的”和“喜欢玩的”游戏,而不是“教师要他们玩的游戏”。而案例中明显教师没有悦纳幼儿对游戏的新想法,而是不断通过言语指导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 (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只要自言其说,均可得8-10分)

3.冬天到了,幼儿园开展冬季锻炼。有一位大班的老师认为在扔沙包活动中可以教幼儿学会测量,于是他把幼儿带到了户外。户外的地面是由一块块方形的水泥砖铺成的。他先让幼儿扔沙包,然后问:“怎样才能知道扔得多远?”幼儿说:“可以数地上的方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在老师的不断提问和要求下,幼儿举出了可以用棍子、跨步、绳、布条等不同方法。老师很满意这样的结果,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了。然而,整个过程对幼儿来说索然无味。

请你说出这个活动的问题何在? 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包括:第一,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第二,要有趣味性,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只要自言其说,均可得8-10分)

4.某大班角色游戏区,几个幼儿在玩“食堂”的游戏。突然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生菜、熟菜混杂在一起,一些青菜分别散落在桌上、地上,还有几个幼儿拿着蔬菜当武器相互追打。“检查卫生啦!”,这时只见老师手臂上戴着“卫生检查员”的袖套,到“食堂”检查卫生来了。“卫生检查员”一一指出了“食堂”的杂乱现象,食堂里的“服务员”接受了意见,搞起了卫生,“食堂”的工作变得很有秩序了。

角色游戏现场指导的基本策略有哪些?请分析案例中教师运用的是哪种策略,为什么? 答:角色游戏中,教师现场指导的方法有:第一,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第二,教会幼儿扮演和分配游戏角色,第三,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表现,进行个别教育,第四,教师可扮演角色,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第五,使幼儿恰当地结束游戏,并保

的大高楼就搭得高了。”

这是教师哪一种指导策略?请你解说这种指导策略的理论原理和优点。

答:这是教师对儿童结构游戏的一种指导策略,发现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挫折(对结构材料不会玩)时,老师采取了平行式介入法介入儿童的游戏来给予指导。平行式介入法是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和情节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儿童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作用。当幼儿对新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时,或只喜欢玩某一类游戏,而不喜欢玩其他游戏时,教师可用这种平行式介入的方法进行指导。教师一般以平行角色的身份或教师的身份来参与游戏。

6、明明的妈妈告诉老师,明明的玩具很多,可是在玩的时候,他总是只玩枪棍之类的玩具,其他玩具不是当成“靶子”,就是置之不理。你有什么建议吗?请给这位家长―个“爱心小贴士”吧。 [答案要点]

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玩各年龄阶段的有代表性的玩具,话言引导,并编制好游戏的计划。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针对明明只喜欢玩一类游戏的特点,家长可采用平行介入法来引导,利用明明不玩的玩具,玩出多种好玩有趣的游戏来,对他的游戏行为进行暗示,吸引他也来玩。家长可根据明明爱玩枪棍之类的玩具的特点,组织其进行规则游戏或结构游戏,使其能玩自己爱玩的玩具也能利用其它不爱玩的玩具。

7、平平坐在幼儿园区角的地上,拿着一辆小汽车,在地上推来推去, 口中喃喃自语。你认为平平在这一游戏中,获得了哪些体验,有助于哪些方面的发展?

[答案要点]

平平体验了坐车的情绪以及相关交往体验,也观察了汽车的特点,有助于动作技能、语言、智力(感知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这几点展开论述。 (1) 平平在游戏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2)平平直接接触了玩具,通过不断的移动、触摸、聆听、观察等运动,增进了对物体的性质、物体间的联系等知识的认识,有助于其动作技能的发展和感知能力的发展。

(3)幼儿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这种语言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思维和想象的外化。平平在喃喃自语,既促使平平进行丰富的想象,又练习了发音,训练了表达,丰富了词汇,从而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 6 -

班老师带领进“剧场”。主班老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哗!”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坐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

结合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试分析该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持继续游戏的愿望。案例中教师用的是第四种方法。

(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只要自言其说,均可得8-10分)

5.一个男孩在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块积木放在下面,大块积木放在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站不稳”。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便坐在他身旁去,但没直接搭理他,也拿一堆积木来搭“大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答: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要遵循处主性、接纳性原则。角色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在游戏中,至多只能充当游戏“脚本”的“改写者”角色,而不是游戏“脚本”的“编写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强加给幼儿,而案例中幼儿“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 第二轮表演时,“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这都充分体现教师干涉过多,没有新生和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接纳性原则是指幼儿在与同伴、材料互动中会产生新的兴趣和需要,而这些未必是教师所预设的,这时教师应当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敏感的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想法,使幼儿的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自己“想要玩的”和“喜欢玩的”游戏,而不是“教师要他们玩的游戏”。而案例中明显教师没有悦纳幼儿对游戏的新想法,而是不断通过言语指导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 (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只要自言其说,均可得8-10分)

3.冬天到了,幼儿园开展冬季锻炼。有一位大班的老师认为在扔沙包活动中可以教幼儿学会测量,于是他把幼儿带到了户外。户外的地面是由一块块方形的水泥砖铺成的。他先让幼儿扔沙包,然后问:“怎样才能知道扔得多远?”幼儿说:“可以数地上的方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在老师的不断提问和要求下,幼儿举出了可以用棍子、跨步、绳、布条等不同方法。老师很满意这样的结果,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了。然而,整个过程对幼儿来说索然无味。

请你说出这个活动的问题何在? 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包括:第一,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第二,要有趣味性,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只要自言其说,均可得8-10分)

4.某大班角色游戏区,几个幼儿在玩“食堂”的游戏。突然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生菜、熟菜混杂在一起,一些青菜分别散落在桌上、地上,还有几个幼儿拿着蔬菜当武器相互追打。“检查卫生啦!”,这时只见老师手臂上戴着“卫生检查员”的袖套,到“食堂”检查卫生来了。“卫生检查员”一一指出了“食堂”的杂乱现象,食堂里的“服务员”接受了意见,搞起了卫生,“食堂”的工作变得很有秩序了。

角色游戏现场指导的基本策略有哪些?请分析案例中教师运用的是哪种策略,为什么? 答:角色游戏中,教师现场指导的方法有:第一,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第二,教会幼儿扮演和分配游戏角色,第三,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表现,进行个别教育,第四,教师可扮演角色,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第五,使幼儿恰当地结束游戏,并保

的大高楼就搭得高了。”

这是教师哪一种指导策略?请你解说这种指导策略的理论原理和优点。

答:这是教师对儿童结构游戏的一种指导策略,发现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挫折(对结构材料不会玩)时,老师采取了平行式介入法介入儿童的游戏来给予指导。平行式介入法是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和情节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儿童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作用。当幼儿对新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时,或只喜欢玩某一类游戏,而不喜欢玩其他游戏时,教师可用这种平行式介入的方法进行指导。教师一般以平行角色的身份或教师的身份来参与游戏。

6、明明的妈妈告诉老师,明明的玩具很多,可是在玩的时候,他总是只玩枪棍之类的玩具,其他玩具不是当成“靶子”,就是置之不理。你有什么建议吗?请给这位家长―个“爱心小贴士”吧。 [答案要点]

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玩各年龄阶段的有代表性的玩具,话言引导,并编制好游戏的计划。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针对明明只喜欢玩一类游戏的特点,家长可采用平行介入法来引导,利用明明不玩的玩具,玩出多种好玩有趣的游戏来,对他的游戏行为进行暗示,吸引他也来玩。家长可根据明明爱玩枪棍之类的玩具的特点,组织其进行规则游戏或结构游戏,使其能玩自己爱玩的玩具也能利用其它不爱玩的玩具。

7、平平坐在幼儿园区角的地上,拿着一辆小汽车,在地上推来推去, 口中喃喃自语。你认为平平在这一游戏中,获得了哪些体验,有助于哪些方面的发展?

[答案要点]

平平体验了坐车的情绪以及相关交往体验,也观察了汽车的特点,有助于动作技能、语言、智力(感知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这几点展开论述。 (1) 平平在游戏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2)平平直接接触了玩具,通过不断的移动、触摸、聆听、观察等运动,增进了对物体的性质、物体间的联系等知识的认识,有助于其动作技能的发展和感知能力的发展。

(3)幼儿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这种语言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思维和想象的外化。平平在喃喃自语,既促使平平进行丰富的想象,又练习了发音,训练了表达,丰富了词汇,从而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 6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y6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