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更新时间:2024-05-28 13: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届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题。

①对联,又称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联 A ,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ɡ),后历经北宋、明、清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最终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对联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言简意赅,意蕴丰富,雅俗共赏。它营造出来的诗化的氛围像阳光一样,照进每一个国人的日常生活。在一些古镇,我们看到的民间对联,虽然在格律上不那么讲究,但切合百姓实际,与古镇的环境 B , C 。比如一个作坊的对联“打金打银打世界 染山染水染江山”,看了就不由得喜欢,喜欢里面透着的那种粗犷和豪气。

②古往今来,对联一直被誉为“诗中之诗”,蕴含其中的修辞魅力令人称奇。不少妙联的创意都直接与汉字有关,或利用字形,或利用字音,或借助字义,巧妙构思,形成佳对。我们把这种艺术手法称为“汉字修辞”。其中有这样几种:一、析字,分为拆字和合字两种。如拆字联“闲看门中木 思间心上田”,上联拆首字“闲”为“门中木”,下联也对应地拆首字“思”为“心上田”。又如合字联“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上联合“少水”为“沙”,下联也对应地合“是土”为“堤”。二、嵌字,即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巧妙嵌入有特定意义的汉字、历史典籍或人名掌故等。三、异字同音,即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用于同一对联中。四、回文,既可以顺读,又可以倒读。这些“汉字修辞”的运用使对联具有组合精巧、构思奇特、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

③其他修辞手法的魅力也令人拍案叫绝。如以下几联:【甲】郑板桥故居联“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乙】固原六盘山联“峰高华岳三千丈 险据秦关百二重”;【丙】桂林阳朔联“水作青罗带 山为碧玉簪”;【丁】明代学者胡居仁自勉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都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拓展了对联的审美空间,增强了对联的审美情趣。

【链接材料(异字同音联的故事)】

一天,苏轼带着小他两岁的弟弟苏辙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听说有“神童”之称的苏轼来了,便想当面考考他。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 A ?”老道连连称妙。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苏轼问:“怎么改?”苏辙便念道:“ B ?”苏轼和老道听了齐声叫好。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zǎi ɡāi fēn kuànɡ B.zài hé fèn ɡuǎnɡ C.zǎi hé fèn kuànɡ D.zài ɡāi fēn ɡuǎnɡ

2.阅读第①段,根据语意,在横线A、B、C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家喻户晓 相得益彰 显然比某些文人某些不接地气的创作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B.家喻户晓 相辅相成 显然比某些文人创作的某些不接地气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C.源远流长 相得益彰 显然比某些文人创作的某些不接地气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D.源远流长 相辅相成 显然比某些文人某些不接地气的创作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3.根据第②段的内容,对下列对联中“汉字修辞”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分析:上联拆“冻、洒”二字,下联拆“切、分”二字,在拆字的同时,又巧妙营造出“冻雨洒窗”“切瓜分客”两个情境,实属难得。 B.妙人儿倪家少女大言者诸葛一人

分析:综合运用了拆字与合字的方法,上联将 “妙”字拆为“少”“女”,下联合“言”“者”为“诸”,一拆一合,相互映照,别具情趣。

C.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分析:这是一副典型的回文联。“天然居”是北京的一家酒楼,“云隐寺”位于杭州。上联与下联都可顺读、倒读成文,并兼顾对仗,堪称佳作。 D.素园陈瘦竹老舍谢冰心

分析:这是老舍先生精撰的一副名联。素园指韦漱园,近代著名翻译家;陈瘦竹是小说家和戏剧理论家。联中“陈”、“谢”既是姓氏,又可作动词:“陈”为陈设,“谢”为致谢。该联构思精巧,既有嵌名之趣,又不失双关之妙。

4.阅读第③段,对其中四副对联的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联赋予春风、夜雨以人的行为,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轻柔、温暖、悦耳,春雨的细密、迅疾、清凉。

B.【乙】联用“三千丈”、“百二重”的夸张表述,突出了六盘山山峰的高峻和形势的险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C.【丙】联把宛转回环、清澈碧绿的江流比作“青罗带”,把平地崛起、如莲似笋的山峰比作“碧玉簪”,形象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特色。

D.【丁】联上联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如果有恒心,不必每天起早贪黑;下联说一时勤奋、一时懒散是最不好的,从正反两方面突显了治学要持之以恒。

5.阅读链接材料,根据故事情节和对联的知识,在横线A、B处依次填入合适的下联,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何花能如荷花雅 何叶能如荷叶圆 B.何叶能如荷叶圆 何花能如荷花雅 C.何水能如河水清 何叶能如荷叶圆 D.何叶能如荷叶圆 何水能如河水清

6.校本课程《走近楹联》开设后,同学们读联、背联、赏联,尽情感受楹联文化的魅力,享受学习楹联文化的快乐。在一次“走出校园,广阔天地学楹联”的活动中,老师请同学们用一副对联说说学习楹联的收获或体会,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 A.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B.书香校园厚学养楹联文化润心田

C.行尽百川才晓江河之美读破千联方知语言之奇 D.人间百益,不及读书半分妙尘世千好,未如品联一段香 【答案】 1.D 2.C 3.B 4.A 5.D 6.A 【解析】 试题分析:

1.汉字注音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要仔细辨认汉字,准确注音,规范书写。注意“载体”“氛围”的音调要准确。

2.首先分析词语、句子的意思,然后联系句子的语言环境来选择。 3.B项运用的是嵌字的方法,“侃家”“诸葛”都是人名。

4.A项“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用拟人手法形象的描绘了春天春风拂柳,细雨润物的景象。上联与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异曲同工之妙,下联让人联想到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然为一副妙联了·上联写春风拂过柳枝的景象,下联写春雨催开花朵的情景。

5.注意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活性金,结构相同。以此为标准来辨析。 6.注意活动的主题是“走出校园,广阔天地学楹联”,A项不属于这类活动,所以不合适。 考点:汉字注音辨析 句子衔接 赏析句子辨析 对联赏析 对联辨析 对联知识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辨析写出来。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判断要衔接的句子应该是什么句式,然后做出选择。赏析句子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生对对联内容的理解,首先要明确活动的活动内容,然后分析对联的内容与活动是否一致,然后进行辨析。 阅读《文哲季羡林》,完成小题。(14分) 文哲季羡林 张亚杰

①认识季羡林先生,完全出于偶然。

②1996年6月,我客居京城。一天早晨,我的朋友苏东河找我说:“我约好去北京大学看望季羡林先生,你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听到季羡林的名字,我怦然心动,脱口说道:“去!当然去。”

③来到北京大学,校园里湖光塔影,苍松翠柏,那极富园林之美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我们沿着弯曲的小路,来到朗润园。在花木扶疏、幽静绝尘的林阴下,一位气质儒雅、神情安详的白发长者正在漫步。他一身极普通的蓝卡其布中山装,脚上是一双圆口黑布鞋。东河兄说那就是季老。

④坐在阳台上,后湖景色尽收眼底,一阵轻风拂过,湖水荡漾,垂柳摇曳。稍事寒暄,便随兴倾谈。我向先生谈到他的散文:“没有真情,就没有散文,您的散文深沉隽永、大朴无华,是每个特殊阶段的人生感悟,写景、抒情、怀人、纪事,每一篇都堪称范文。”先生说:“您过奖了,一来我本身就是研究语言的,二来中国是世界散文大国,从古到今各种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流派纷然杂陈,散文家人才辈出,我的散文只能说是一种探索和尝试而已。” 我又好奇地问:“您研究古梵语和吐火罗文,听说懂这种语言和文字的全世界也只有几个人?”季老说:“这两种都属印欧语系,我的德国老师用了20年的时间才把它读通,后来又教给了我,懂这种文字的人在英国、法国、美国都有,但人数不多。”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如果可以的话,让我拜在您的门下,做您研究梵文和吐火罗文的学生吧。”先生说:“完全可以,不过你得先补课,那比背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难呀。” 听到这里大家都笑了。先生蔼然可亲,没有一点大师的威严,和我们交谈时,像拉家常般缓缓述说、娓娓道来。这之后,只要有机会来京,我总要去先生家看望他。

⑤季老住着门对门两套房子,东边一套三间装满了各种版本的藏书。西边一套除了一些简单

的家具外,也全是书籍。就在这陋室清居,先生一灯荧然,心如秋月,把对亲友的思念、劳动人民的同情、祖国的赤诚和对生活的挚爱,化作了一篇篇不朽的华章,凝聚出一种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力量,闪耀着独特的人格之美和智慧之光。

⑥先生不以书法名,但求他题字的人很多。一次,我在先生书房中,看到他书写的陶渊明诗句,心折于其中蕴涵的睿思和禅意,请先生也为我书写。不久,我就收到季老的两帧条幅。其中一幅是朱熹的诗句:“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那字写在洒着细细银箔的宣纸上,显得古朴峻秀,极有韵致,而内容又是勉励我刻苦学习的,我舍不得装裱,一直珍藏着。

⑦1998年底,甘肃正在筹建兰州碑林,我们请季老写一篇《兰州碑林记》。几天后我如约去取,季老叮咛说:“字的行间距离你们到时候再调整,作得不好,写得也不好,献丑了。”在向先生告辞时,他要出门送我,我执意不允,在屋里向他道别,然后替他关上了门。那天刮着大风,天很冷。当我上车准备离开时,猛然看到季老由助手搀扶着已经站在台阶下送我,我的心陡然一惊,立刻让司机停车,跑下去劝先生回屋,助手说:“你赶快上车,你不走先生是不会回屋的……”一听此言,我顾不了许多,转身上车,让司机加速离开。回首望着仍在凛冽寒风中目送我的先生,顿感静穆庄严,心头一热,不禁潸然泪下。

⑧2002年11月,我又约好去看望多年未曾见面的季老。先生眉鬓霜染,清癯如鹤,举步蹒跚。我们谈到他将一生珍藏的孤本、善本等书籍和珍贵字画捐赠给北大图书馆的事,先生说:“我做了一辈子学问,读了一辈子书,身旁仅有的就这些东西,捐赠出来大家用、大家看,我就放心了。”我问先生:“您著作等身,功成名就,现在还写作吗?”他毫不犹豫地说:“写,去年底有一次突然便血达四、五次,但我文章照写不误,只要能思想,我就会一直写下去……”临别时,先生赠送我一套装帧精美的《季羡林文集》,并在首卷上为我签了名。我欣喜不已,倍感先生的情笃谊厚。文集共24卷,皇皇八百余万言。这是他耗费无数心血,终生为之奉献的事业成果和思想精华,是留给人类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⑨回到兰州不久,在和北京一位友人通话时得知,季老身患重疾,动了手术,上次我去看望他时,他刚刚从医院回到家中……我异常震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几天,兰州下着漫天大

雪,天地一片迷茫,杜甫说:“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我站在古老的黄河岸边,遥望京城,临风寄意,企盼来年在那“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未名湖畔与先生再次重逢。 (有删改)

注:①季羡林先生(1911—2009),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12国语言。他的学术研究“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人们尊称他为“东方鸿儒”、“国学大师”。他的散文淳朴恬淡,内涵深厚,读之有如高山流水、梵钟悠韵,给人以甘之如饴的精神享受。②荧然:光微弱貌。③清癯(qú):清瘦。 7.作者在回忆季老的过程中,也写了季老留给他的印象。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回忆 随兴倾谈 ② ③ 捐赠珍藏,笔耕不辍 印象 ① 关爱青年 谦逊有礼 ④ 8.阅读第⑦⑨段中的画线句子,分析作者“陡然一惊”、“异常震惊”的原因。(3分) 答:

9.除了选取典型事例外,作者还善于运用环境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段来表现人物特点,请以第③⑤⑥段为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7分) 答: 【答案】

7.①蔼然可亲(博学) ②赠送条幅 ③出门送别 ④无私奉献(执着追求)

8.第⑦段“我”没想到近90岁高龄的季老在寒冷的天气坚持出门送我并执意目送我离去,所以“陡然一惊”;第⑨段“我”没想到刚刚手术后的季老拖着虚弱的病体接待“我”,所以“异常震惊”,“我”从中感受到国学大师良好的礼仪素养和风度,感受到他对晚辈的尊重和提携。 9.第③段描写了北大极富园林之美的景致,烘托出漫步中的季老儒雅的风度;第⑤段写季老家中家具简单,藏书丰富,从侧面表现出季老心无旁骛,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治学上。第⑥段写季老送我的题字“古朴峻秀,极有韵致”,从侧面写出了季老底蕴丰厚和气质高雅。无论是环境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突出了季老的特点。 【解析】 试题分析:

7.仔细阅读全文“我”与季老先生交往的事件根据表格的提示来作答。

8.仔细阅读这两个自然段,结合语境来分析,“陡然一惊”是表现“我”没想到近90岁高龄的季老在寒冷的天气坚持出门送我并执意目送我离去;而“异常震惊”是因为“我”没想到刚刚手术后的季老拖着虚弱的病体接待“我”,感受到国学大师良好的礼仪素养和风度,感受到他对晚辈的尊重和提携。

9.仔细阅读文章第③⑤⑥段,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对景物特点,人物的心情,人物的品质作出评析即可。

考点:梳理文章内容 理解文意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点评: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要仔细阅读文章,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情感的变化,可以用文中词语概括,如果不明显,可以自己概括。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渲染、烘托气氛,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题。(11分) 文段一

汉服,曾称汉衣冠、华服等,是由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中国汉族传统服饰体系。它发展、传承了四千多年,体现了汉族的礼仪风俗、审美品格、思想哲学等文化内涵,并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认同精神。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西周时期周公制周礼而治天下,周礼通过服章和仪式表现出来,衣冠、礼仪从此成为文明的代名词,中国也赢得了“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此后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并普及到民众,唐宋明等各代均“宗周法汉”继承发展汉家衣冠,直到清朝因“剃发易服”而几近消亡。传承了几千年的汉服文化就此断裂,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服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它反映儒家礼典服制,浓缩了纺织、蜡染、锦绣等杰出的工艺美学,传承了我国的3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服的每一个特点都可以在“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古代记录车舆冠服与各种仪仗的文字。舆,车)里找到依据,汉服的基本形制也一度为整个汉文化圈提供了服装标准,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周时的服制规矩深深影响了后来三千多年的服装理念,汉服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服饰的关键要素始终保持不变:交领右衽(即衣领呈y型),宽袍大袖,系带隐扣。一根长长的束腰,穿起来如同行云流水,空灵飘逸。

本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国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觉醒,汉服运动由民间发起,以知识分子和青少年为主体的各地汉服组织不断建立,仅数年间百度“汉服吧”会员就已突破32万;“确立汉服为国服”、“授予三大学位时穿汉服式样的中国式学位服”进入全国两会提案;中华礼乐大会暨汉服文化节、海峡两岸汉服文化等活动影响深远,来自全国各地及旅居欧美

的汉服文化推广者共襄盛举,展现华夏礼乐之美、衣冠之秀。阔别360年,漂泊的汉族儿

女终于重返汉唐,著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再奏角徵宫商,谱写盛世华章!

注:①襄:完成。②角(jué)徵(zh?)宫商:中国古琴的音阶名称,这里代指中国古典音乐。 文段二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名片,是民族文化的形象展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十分重视民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如内蒙古组织专家审定《蒙古族服饰》和“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简称“三少”民族)民族服饰自治区地方标准,开拓性地把标准化技术应用于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保护上;云南楚雄州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传习所开办传承人培训班,承办云南民族服装文化节、中国彝族赛装节,实现了彝族服饰的规模化、产业化;新疆阿克苏、浙江景宁(畲族)举办民族服饰设计大赛;广西举办少儿民族服饰大赛,展示壮族等12个世居民族的服饰和民族迎客待客礼仪……

邻国日本传承传统服饰文化的方式也值得借鉴。全国各地无数大大小小种类各异的博物馆、文化馆,经常定期不定期地举办传统服饰展览,同时辅以各类专题讲座。传统节假日给民族服饰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学校和社会团体组织各种体验活动,教孩子们如何穿用和服,学习茶道、珠算等。另外,电视报刊等媒体有大量介绍民俗的节目,包括教人怎么穿用和服、制作日式料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居中将这些传统文化一一渗透。 文段三

精神文化是服饰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它体现了民族个性,蕴含着民族精神。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保护与传承民族服饰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 一、

一部民族的历史,是孕育这个民族服饰文化的摇篮。历史的变迁在诸多民族的服饰上留下最醒目的标识(zhì)。如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它生动地记述了其艰辛的族源史、战争史、迁徙史,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藏族服饰中的狐皮帽子、獭皮衣裙边,传承了其先民从事游牧与狩猎的遗风;而满族的旗袍、马褂以及维吾尔族的四棱小花帽、赫哲族的鱼皮长衫等也都是这些民族最醒目的标识,是我们必须加以保护的。 二、

现在,在保护与传承民族服饰中,我们很容易守其形,而略其魂。结果,我们便只看见了传统的或被改革了的更加新颖的款式风格、更加斑斓的美丽色彩、更加创新的独特图案,却忽视了它们背后的文化底蕴。服饰文化变成了外在装饰,失去了服饰的血脉,失去了文化的“根”,所谓的“继承”就成了一种形式。 三、坚守服饰文化的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是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各民族服饰的不同风格,都是各自民族性格的象征和文化心理的外显。如俗称“中国的小麦加”的甘肃临夏,当地的回族穆斯林始终坚持自己的民族审美,其服饰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的风格,追求端庄大方、整洁雅致,在颜色的选择上比较倾向于黑白两色。男子普遍喜欢戴白帽,穿白衬衫,这是因为伊斯兰教视白色为最圣洁的颜色;妇女们喜欢从头到脚用黑衣装扮,在她们看来,黑色代表着深沉、庄重。民族的服饰文化在坚守民族特色中得到保护和传承。

10.文段一首先介绍了 ① ,其次介绍了 ② ,再次介绍了 ③ ,接着介绍了汉服的形态特点,最后介绍了汉服运动。(3分)

11.阅读文段二,探究在保护和传承汉服中可以借鉴的经验,写出探究结果。(3分) 答:

12.阅读文段三,根据内容将画线处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11字)(2分) 答:

13.结合文段二和文段三的内容,说说两个文段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3分) 答: 【答案】

10.①什么是汉服 ②汉服的发展历程 ③汉服的文化内涵和影响

11.①制定服饰标准,成立服饰保护和传承的专门机构。②举办服饰竞赛和展示、体验活动。③媒体加强对服饰文化的宣传。

12.一、保护民族服饰的醒目标识 二、保护民族服饰的文化底蕴

13.文段二说明了我国少数民族和日本保护和传承民族服饰的成功经验,文段三论述了我们要特别重视保护与传承民族服饰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 【解析】 试题分析:

10.仔细阅读文章第一段,一词提取概括说明的顺序,先介绍什么是汉服,然后依次介绍“汉服的发展历程、汉服的文化内涵和影响、汉服的形态特点”,最后介绍了汉服运动。 11.仔细阅读文段二,找出写到“保护和传承汉服的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作答要全面。 12.根据第三段内容可以看出小标题是对这段文字的概括,依次来概括前两个小标题即可,句式要相近。

13.分别阅读两个文段,文段二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说明了我国少数民族和日本保护和传承民族服饰的成功经验;文段三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论述了我们要特别重视保护与传承民族服饰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

考点:说明的顺序 材料探究 拟写小标题 表达方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写作思路的归纳。要仔细阅读相关段落,提取主要的信息数理说明的内容、顺序,做出回答。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材料关注的问题,加以概括,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概括小标题要仔细阅读文段,提取文段的关键词,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即可。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11分) 文段一

①简化字丧失了大量象形、会意和形声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削弱了汉字的科学性与逻辑性。首先,简化字把很多汉字表音或表意的部分去掉。比如“頭腦”的“頭”字,本来由表音的“豆”和表意的“頁”组成。一切以“豆”为音符的字都读“豆”;一切以“頁”为意符的字都与头面有关系。这样,看到这两个字根,就能猜出字的读音和所指。而简化的“头”字,从字面上,我们既看不明它的读音,更看不出它意思所指。其次, A 。 比如,“車”字,看着就像一根轴贯串着两个轮子,中间是载人载货的部分,简化成“车”,就不会令人联想起车子的原形;简化的言字边也看不出与口舌的关系。很多汉字由偏旁、部首这些字根组成,会用这些字根,学起就比较快捷、方便。简化字把这些改变了,学起来没有规律可以遵循,得靠死记硬背。再次,同音代替合并了一些汉字,比如,“只有”的“只”和“一隻”的“隻”;“頭髮”的“髮”与“发展”的“发”;“後來”的“後”与“皇后”的“后”;“干戈”的“干”与“才幹”的“幹”等等。从表面上看,汉字的总量减少了,但由于多音、多义字的增加,学习单字所要花费的功夫增加了。另外,部分

简化字使用了“符号代替”,打乱了字族的严整性。如汉、权、鸡、仅、邓等字,“又”作为简化偏旁替换了本身完全不同的四个繁体字偏旁,同时既不能表音,也不能表意,这些字成了难以理解的密码文字。汉字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汉字的简化,削弱了汉字的科学性与逻辑性,加大了汉字学习的难度,直接阻碍了我们对汉字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 ②汉字简化最显而易见的后果是,很多人无法再直接阅读古代典籍,甚至连六七十年前用白话文撰写的文献, 也无法阅读。这显然是不利于我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 文段二

③汉字在发展的三千多年里,形体经历种种变化。在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的过程中,许多字的象形意味丧失殆尽,字形的表意功能明显降低,但换来的是易学便用,因而受到欢迎,并能流传后世。汉字简化也是如此。此外,简化字大多数并非新造字,80%以上是解放前就已经流行或存在的:先秦有68个,秦汉96个,三国两晋南北朝32个,隋唐五代29个,宋辽金元82个,明清53个,民国60个,它们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传承。网上一些人批评简化字“爱无心,亲不见”,殊不知“爱、亲”的写法分别在隋唐和金代就已出现,而且这也显示出他们古文字知识的匮乏。如繁体字的“愛”是由小篆变来的。小篆的“愛”是形声字,上面是“?”,读ài,表示整字的读音;下部是“夊”,读suī,表示整字的意义,指行路迟缓。根据《说文解字》,爱字本来的意思是“行貌”,即描摹走路的样子。其中的“心”只是表音的“?”的一部分,本来就不是表意的。把表示“行貌”的“愛”用来表示喜爱的“愛”,是汉字假借用法,可见繁体“愛”字里面的“心”,本来就与喜爱无关,汉字简化时把它去掉有什么不可?如果说简化字中有些字不够合理,繁体字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繁体字“魚”的下半部是“灬”,“灬”就是“火”。“魚”下有火,难道要将鱼做熟?

④还有,认识繁体字,就能读懂经典古籍吗?《诗经》中《豳风·七月》里出现的“七月流火”,这四个字都没有简化,不存在繁简差别,可很多认识繁体字的人,因为对古籍中“七月”“流”和“火”的意思不了解,也想当然地理解为:“时值七月,天气像下火一样燥热难耐。”其实,这里的“七月”是指过去的周历七月,相当于现在的八、九月,“火”字是指一颗名为“大火星”的星体,而“流”字指“星的流动,向西偏斜”。因此,“七月流火”的正确释义为:“周历七月时节,大火星逐渐向西移动。”意思是说,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秋天即将到来。可见,要想读懂古籍,不但要认识繁体字, B 。何况推行简化字后,繁体字也并未废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经典古籍的出版、教学、研究等,繁体字仍可使用。大量古籍的重印、影印,简化字标点横排本的古籍、古籍今译本、研究传统文化的论著不断出版,都在说明,传统文化的继承不仅没有因为推行简化汉字而中断,而且随着近些年来国学热蔚然成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14.阅读两个文段,说说它们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辩论的。(3分) 答:

15.根据上下文,分别将第①④两段的空白处补充完整。(4分) 答:

16.阅读文段,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或生活体验,谈谈你支持或反对哪一方的观点。(4分) 【答案】

14.简化汉字是否阻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15.①简化汉字把很多偏旁、部首都改了样。

②还要懂古代汉语(或文言词汇、古代文化常识等)。

16.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

14.仔细阅读这两篇文章,可以看出是围绕“简化汉字是否阻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展开了论述。

15.句子的补写要与文段的内容相一致,第①段的填写要注意联系“其次”的内容来分析,填写;第④段从“可见”一词可以判断从“可见”的上文来分析“还要”的内容。

16.首先要理解文章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或生活经验来谈,能证明观点,语言简洁即可。

考点:理解文意 补写句子 观点态度

点评:对议论文的理解分析要仔细阅读文章,抓住题目的要点,结合上下文内容之间的联系来全面分析即可。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解答这类补写填空题目,关键就是认真研究分析画线处的上下文,通过对材料的勾画、归纳等手段,确定所补写句子的内容。 二、默写 填空(共10分) 1.默写(4分)

(1)蒹葭萋萋,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2)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刚刚在青少年书法大赛获得一等奖的小李同学,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翰墨 中国——全国书法作品大展”。那一幅幅笔法秀逸、气韵生动的作品使他坚定了 “更上一层楼”的决心,他相信自己只要有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 神,也能像“望岳”时的杜甫一样“ , ”。 2.名著阅读(3分)

《水浒》采用 ① 的链式结构,前40回“串珠式”地讲述了一个个相对独立、自成整体的英雄故事。如九纹龙史进渭州寻师,小小茶坊打听消息,引出了 ② (事件)后亡命江湖的鲁提辖;及时雨宋江沧州避难,柴进庄上踏翻火锨,引出了景阳冈打虎后名震阳谷的 ③ (人名)。一个个好汉如同一道道急流汩汩向前,终于汇合成声势浩大的英雄大聚义。 3.一篇成功的作文,应该具备哪些特色呢?请阅读连环画,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每空用4个字回答)(3分)

1.一天,神武将军请欧阳修等人为新落成的驿舍各写一篇记文。尹师鲁只用了380字,并且叙事完备,结构严谨。欧阳修却用了500字。 2.他登门求教,与尹师鲁长谈了一夜。第二天他重写了一篇,比尹文少了20字,而且更精彩。尹师鲁赞道:“你的进步真是一日千里啊!” 3.勤奋和虚心,使他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的散文哀乐由衷,情文并至;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词作则清新自然,感情真挚。 4.他的作品都具有充实的内容,如《泷冈阡表》,追忆父母的嘉言懿行,细节描写细腻逼真,栩栩如生,这种效果决不是只说空话就能达到的。

5.后来,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有些考生喜欢玩弄古书里的生僻字词,他坚决不予录取。而苏轼、苏辙、曾巩则是从考生中脱颖而出的“千里马”。 6.他晚年还经常修改以前写的文章。妻子说:“自找苦吃!你又不是小学生,还怕先生生气吗?”他回答:“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啊!” 启示一: 启示二: 启示三: 【答案】

1.(1)白露未晞 (2)不畏浮云遮望眼 (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2.①先分后合 ②拳打镇关西 ③武松(武二郎)

3.答案示例:惜墨如金(语言精练);感情充沛;内容充实;平易自然 【解析】 试题分析:

1.前两句属于记忆型默写,比较简单;第(3)句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根据句子的提示来填空或作答。

2.这是对名著《水浒传》的考查,对作品的人物、情节都要有清楚的了解。 3.这道题的阅读启示要从写作的角度来谈。从选材、构思、情节的表达来分析。 考点:古诗词默写 名著阅读 阅读启示

点评: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出师表》(节选)和《三国志》选段,完成第10-12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出师表》

尚书令蒋琬领益州刺史,上疏以让费祎及(董)允,又表“允内侍历年,翼赞王室,宜

⑤⑥

赐爵土以褒勋劳。”允固辞不受。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于皓。皓畏允,不敢为非。 ——《三国志·蜀书九》

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费)祎常入

⑧⑨

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亮卒,祎为后军师。 ——《三国志·蜀书十四》

注:①领:兼任较低官职。②上疏:古代臣子向皇帝进呈奏章。③让:推荐。④翼赞:辅助。⑤黄皓:三国时期蜀汉臭名昭著的宦官。⑥匡:纠正。下文“匡”意为“辅助”。⑦拟:比划,用兵器作杀人的样子。⑧谏喻分别:分别予以劝解。⑨各尽延、仪之用:充分发挥魏延、杨仪各自的才能。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志虑忠纯 虑: (2)裨补阙漏 裨: (3)宜赐爵土以褒勋劳 宜: (4)延或举刃拟仪 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悉以咨之 翻译: (2)下则数责于皓 翻译:

3.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事可以体现诸葛亮的知人善任。(4分) 答: 【答案】

1.(1)心思 (2)弥补 (3)应该 (4)有时

2.(1)都拿来问问他们。(2)董允对下则多次斥责黄皓。 3.①诸葛亮向后主推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②董允坚决不接受赏赐。

③董允正颜厉色匡正后主,多次斥责宦官黄皓。 ④费祎化解魏延和杨仪的矛盾。 【解析】 试题分析:

1.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要准确理解,牢固掌握。注意“或”是“有时”的意思。 2.翻译这两个句子注意“悉”是“都”的意思,“咨”是“询问”得意思;“数”是“屡次,多次”的意思。 3.仔细阅读三则材料,找出与诸葛亮相关的情节来归纳作答。 考点:文言文实词解释 翻译句子 分析人物形象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四、语言表达

1.读书使人长才,辩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充实,演剧使人灵秀。新学期到来之际,学校俱乐部开始招收新成员了!请你从学生读书俱乐部、辩论俱乐部、写作俱乐部、戏剧俱乐部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招生宣传的文字,介绍这个俱乐部组织的活动,说清楚参加俱乐部的意义,吸引同学们加入俱乐部。

要求:(1)将你选定的对象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2)内容要真实具体,语言要准确得体。 (3)字数在150-18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透彻了解题目的要求,为“学生读书俱乐部、辩论俱乐部、写作俱乐部、戏剧俱乐部”写宣传语,注意表述的内容,活动的意义,活动所具备的吸引力,语言表达要条理流畅。 考点:语言表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要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找准切入点来入手,语言的表述要条理、流畅。 五、作文

1.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为人处事、读书学习、参加比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有的人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赢得了大家的喜爱;有的人用“学思结合”的方式丰富着自己的学识;有的人用“废寝忘食”的方式成为了班级的“英雄”;有的人用“广泛涉猎”的方式传承着传统的文化……这些方式也许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合他自己的。那么,最适合你的方式是什么呢?请以“我有我的方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大气,有的古朴,有的热情,有的宁静……城市的个性,体现在建筑风格上,蕴藏在饮食习惯里,也展现在人们的一言一行中……无论是你生活多年的大城市,还是你偶尔停留的小城市,你都可以用心地“读一读”,感受她的独特之处。请你以“读城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所选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 我有我的方式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现在城市正在倡导文明环境。只要我们不污染地球环境,不浪费地球能源,就能让地球更绿色更环保。 关爱地球,保护环境,我有的方式。

有想法就要有行动。于是,我和我的父母开始了一段低碳生活。

夏日炎炎的时候,我觉得家里很闷热,开着空调有太浪费。一会儿,我想和爸爸去游泳。爸爸对我说:“我们骑摩托车去吧。”我摇摇头,说:“骑摩托车耗费能源,游泳池离这儿不远,不如步行去吧。”爸爸称赞道:“好主意,你真是个懂得节约的好孩子。”

所以,我们就步行来到了游泳池,这样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节约了能源。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有一次,我们去离家较远的地方购物,妈妈挑选了少量的东西,正准备去付钱,爸爸上前阻止,说:“购物太少不好,尽可能一次性购足,就少了几次购物,也省了车油。”妈妈说:“是个好办法。”因此,我们把所需的东西一次性买足,这真是省力又省时。

平常,我们家总是把水来循环使用。我妈妈用淘米水来浇浇花草,淘米水对花草而言更比清水有营养。这样,不但节约了水,也滋润了花草。用洗衣水拖地,接着冲马桶。虽然多费了些功夫,但是因为能更充分的利用水资源,我们总是乐此不彼。喝剩的酒能擦电视机的屏面,可以倒入墨汁中,使颜色加深……

低碳生活要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去行动,用自己的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更低碳环保,让我们共同的地球拥有更美好的明天把! 【解析】 试题分析:

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作全面审视。对于命题作文,其中心要依据对题目的分析来确定,因此,审题

至关重要,写作前一定要“瞻前顾后”,审清其中的内涵,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来确立要表现的中心。否则,一旦“跑题”,即使语言非常生动精炼,内容新颖精彩,该文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得分更难以提高。

命题作文,选材得当,至关重要。对于题目来说,范围有大小之分,对于所写的事件来说,意义有深浅之分。一般情况下,小题应该“大作”,大题应该“小作”。“小题大作”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涉及的人数较少的作文,对这样的事件如果作深入地思考和挖掘,往往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大作”就是要在事件的意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动脑筋,细思考、深挖掘;“大作”就是要“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就是要言人所未言之言,道人所想道之理。

点评:这篇文章选择的是“环保”的主题,用“我”自己的方式“关爱地球,保护环境”。文中从滋生的生活环保做起,详细地写了自己的环保生活,紧扣主题,突出主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y3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