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11 12:4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 运用“音乐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用音乐美化自己的人生。 (二) 演唱演奏音乐主题,在音乐中联想,听赏、分析、描述音乐,理解音乐和其他人文艺术或人文艺术之处的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三) 在欣赏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的表现手段,逐步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聆听、学会分析、学会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 难点: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表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产生了哪 些联想与想象,揭示了哪些社会内容。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节课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为重点曲目,《森吉德玛》为拓展曲目。 四、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课本和配套的课件资源。 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用舞蹈或戏剧等形式,表演乐曲的主题内容。 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教学方法: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点评引导为辅。 (二)指导策略:运用比较法,分析两首作品《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的音乐情绪以及音乐要素发挥了哪些作用? 六、教学过程 教学 环教师活动 节 一、听音乐片段《高山流水》 学生聆听,并说出故事内容。 导入 二、让学生说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学生看引言部分。 随着老师接下来的课,思考问引趣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音乐中,寻找答案。 三、翻开教材第4页。 四、思考:为什么这些名人如此热爱音乐? 一、欣赏《草原放牧》、 《第六(悲怆)交响曲》。 (一)欣赏《草原放牧》 题。 学生欣赏作品 学生说出故事情节 学生思考回答 对理解音乐起辅助作用 了解曲目创作的时1.简要介绍《草原小姐妹》故事背具有民族特色,抒情性与叙事代、背景,可以更景。 2.欣赏全曲。 性相结合 听老师介绍背景 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情绪。 3.提问:这首作品基本情绪是怎样学生思考回答:缓慢的哀歌 运用比较法分析作的? 学生互相交流,分析音乐主题 品主题,对比性强, (二)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 《草原放牧》 第一主题:“小姐理解更透彻、直观 1.引用作曲家的一段话:“我肯定地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深入理解作品主题认为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好的,特别气,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 探索 是?最真诚的?一部,我从来没有像爱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情绪 学生探究活动 新知 它那样爱过我的任何一部作品。”介比,具有内蒙长调的抒情性。 引导学生欣赏音乐 绍作品背景。 2.欣赏全曲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一的方法以及理解作主题:哀伤的情绪 品的能力 3.提问:这首作品基本情绪是怎样第二主题:明朗、抒情的情绪。 的? 4、教师总结 二、作品分析 (一)分别播放《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 学生演唱、感受 了解音乐要素的内容: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 师生共同探讨,对比两首乐曲1.两首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题,分中形式要素,发挥的不同作用。 析主题所表达的情绪。 2.指导学生演唱乐曲主题。 (二)认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三)结合主题,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思考:两部作品思想内涵及社会意义 提问:你喜欢哪部音乐作品,为什么? 教师总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热爱它······ 一、将你想像中两首作品最深刻的内学生绘画或写作 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 引导学生欣赏乐曲的方法 说出作品名称,谈谈喜爱的原因。 容用散文或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用戏剧或舞蹈等形式来进二、你能用其它艺术形式来表现《草行表演。 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聆听、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的音乐主题。 拓展 三、聆听管弦乐曲《森吉德玛》 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化。 提问: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 情绪,想像乐曲的音乐形象及是怎样的?联想乐曲的音乐形象及意境,并分析形式要素在音乐当中的运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本课 情、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我用一句话来结束本课:“语言停止的时候就是音乐。” 总结本课,为将来的音乐鉴赏打下基础。 小结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像力,分析作品、理解作品,并将音乐的形式要素溶入到作品分析中。初步学习鉴赏的方法,逐步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用其他艺术形式来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一、学习目标: 1、聆听两个版本的《脚夫调》,比较舞台演出与原生态演唱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认同民歌的艺术价值在于对人们普遍存在情感的真挚表达。 2、认真细致的聆听《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3、对民歌的基本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对西北民歌—尤其是对“花儿”、“信天游”要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特征,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二)教学难点: 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三、教学内容: 《脚夫调》(陕西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刨洋芋》(山西民歌)、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人音社现有配套音像资源及教材资源。 (二)网上资源:直接搜索花儿及信天游、山西民歌等关键字。 有关青海花儿的论坛:http://www.qhai0972.cn 陕北民歌网址:http://www.ylei.cn/sbmgg.htm及http://www.zgya.com/zgya/sbmg.htm等。 (三)影视音乐中的陕北民歌。如:《血色浪漫》、《信天游》等。 (四)教师能亲自演唱的西北民歌。 (五)学生搜集到的资源。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教学方法 1.发挥教师个人魅力,展现个人专业技能,直观给与学生感受音乐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民歌产生兴趣。 2.充分利用教学课件与视频资料,多给与学生提供民歌的信息资料,逐渐形成对民歌的情感,以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3.建议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歌或问题导入,在此基础上去多听、多唱、多想、多比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多用对比赏析法与体验法。 4.用好课后的拓展与探究题。如:教材的“拓展与探究”的第4题,可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置写上简称;探究的环节可直接用书后的第二题与第四题,引导学生的体验活动也可用第一、三题等。 (二)学习指导策略 教师尽量指导学生用好教材,认真阅读课本上的知识点,可带着书后相关问题去体验、探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六、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 环节 歌 播放阿宝演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引出课题 曲 听音乐走进教室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一、了解信天游 1. 聆听两个版本的《脚夫调》比较舞台演出与原生态演唱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播放) 2. 教唱《脚夫调》,体会信天游的特点 (教师要尽量用方言教唱,从方言演走 聆听感受 聆听讲解,进一步感受 模唱,特别是方言 在老师的引导下概括 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 旋律高亢悠扬、开阔 节奏自由 采用听—想—观看—讨论的程序,了解各首民歌风格特点 唱、装饰音、体裁等方面引导学生去学生应能找出第一第二句:头相感受) 3. 概括信天游的风格 同,尾不同;第二第四句:尾同头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西北民歌高亢进 西 二、走进“花儿” 北 1. 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悠长,起伏大;节奏自由、舒展。 集体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民 绪 2.感知音乐的表现手法,再次聆听歌曲,请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 歌 (1) 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节奏怎样?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花儿”的特点 三、欣赏山西民歌《刨洋芋》 聆听旋律,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找出句与句之间相同的地方。 四、引导学生总结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环教师活动 节 西 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民歌资料 展示自己课下搜集的民歌,并让同运用所学知识,学辨别出哪一首是西北民歌 北 自我检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民 歌 拓 展 音 引导学生进行西北民歌创编 1. 学生根据西北民歌的特点创让学生运用所学编歌曲 乐 2. 展示本组的创编作品 作 进行创编 品 创 编 西 在音乐中结束本课 引导学生喜爱西部民歌 部 在《西部放歌》的音乐声中教师总结:西部民歌有着丰厚的底蕴和鲜明的特放 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歌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率与积极性,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注重引导好学生参与实践表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带学生们多模仿方言演唱民歌,在亲身感受与体验中形成对民族音乐的感知、兴趣、审美情感。 (二)可通过知识问答、演唱展示、创编、鉴赏、交流、等各种活动检测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一)聆听《辽阔的草原》、《宗芭朗松》、《牡丹汗》,感受、体验蒙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认识了解“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二)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之间密切的关系,是形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三)学唱几首民族歌曲,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优美的旋律中体味其民族风格及特点。 二、 重点、难点 重点:以蒙古族《牧歌》、《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为欣赏重点,在聆听、延长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的民歌风格。 难点:能主动分析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风格,并能学会对民族音乐风格进行判断。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关注少数民族民歌。,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条件及原因作适当研究。 三、 教学内容安排 (一)聆听、演唱蒙古族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区别认识长调、短调。理解蒙古族民歌音乐风格及题材形式。 (二)聆听少数民族民歌,通过对比的形式掌握囊玛、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的相关知识;对三个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及民间音乐分类知识要有所了解。 (三)对民族音乐产生、发展的条件及原因做适当的探究。 四、 教学资源建议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相关文字资料和影音资料
(二)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注重挖掘学生中的教学资源。
(三)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初中和小学阶段已学过的少数民族歌曲及相关音乐知识。 (四)利用视频资料,让学生多角度的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如舞蹈动作,民俗文化等) 五、 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充分利用教材,布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及参考资料
(二)对少数民族的民歌,中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因此,要保证必要的音乐时间活动。在聆听、模唱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认识、以及民族风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音乐术语对民歌进行描述与情感的表达。
(三)教师必要的少而精的讲解,在音乐时间活动中,由学生提炼、归纳、总结。 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意 图 导 调查: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蒙、藏、维三个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初步了解这三个少数入 少数民族的代表歌曲并进行哼唱(抢答) 提问:请在服饰、风俗等方面描述以上三个民族的典型特点 展 蒙古族: 欣赏歌曲,思考问对长调、短调可以进题。 行简单的辨别 回答问题 民族 开 1、欣赏《牧歌》的第一段(长调)提问:感教学环受长调的特点。(结合旋律、节奏、音乐情回答问题并进行比学生主动对比欣赏可节 绪) 2、简要介绍蒙古族民歌。(色彩区、长调、短调) 较 学 生 活 动 以掌握这两个少数民族简单的音乐特征 教 学 意 图 3、结合教材,聆听《辽阔的草原》、《噶达梅林》进行对比。 藏族、维吾尔族音乐 1、听辩《牡丹汗》、《宗巴朗松》两首歌曲 对比 名称 民族 节奏 第一首 宗巴朗松 藏族 平稳律动 第二首 牡丹汗 维吾尔族 欢快 旋律(情绪) 典雅优美、细 明朗奔放、起腻抒情 主要民族乐器 札木聂 调式 伏跌宕 手鼓、 中国民族调式 维族特有的民 族调式(丰富) 相关知识 藏族民歌(囊维吾尔族民歌 玛) 教 师 活 动 深 1、再次聆听《辽阔的草原》,跟随歌曲哼唱学生唱、跳结合。 进一步感受蒙古族音入 旋律, 问题:总结长调的特点 2、根据歌词蒙语音标进行试唱。 思考:蒙、汉两种唱法的感觉是否一样? 3、教师通过歌词、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用二胡演奏长调)和民族生活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仔细分析作品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乐的特点。 学习,并用自己喜欢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音的方式进行表演。 乐作品
4、学生自学《嘎达梅林》 拓 欣赏三个少数民族的舞蹈视频 体验、实践 通过舞蹈动作的学习展 舞蹈体验:教学生几个蒙、藏、维吾尔族三个民族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 结合课后第3、4题,听几个乐句,回答是什么民族的音乐,具体回答是什么表演形式?(声乐、器乐附图) 总结: 作业 1、认真思考课后第5题 2、课后搜集整理喜欢少数民族歌曲,编排一段简单的舞蹈并表演。 思考回答问题 感受少数民族音乐风格。 巩固学习的知识 完成小组作业 引导学生在原由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七、 教学评价建议
鉴别检测:
对于少数民族乐器的图片、音色、名称、所属民族以及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歌曲风格学生能进行正确的分辨。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一、 学习目标
(一)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与地方风格。
(二)探究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对比鉴赏《孟姜女哭长城》与《孟姜女》,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三)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认识民歌民歌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感受体味中原民歌的音乐风格,了解民歌的地方风格与生产劳动、语言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难点: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和“起承转合”,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三、教学内容
《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好汉歌》 四、教学资源
(一)人音社现有配套音像资源及教材资源。 (二)网上资源:直接搜索山东、河南、河北民歌。 http://www.ndcnc.gov.cn/libpage/zgyy/index.htm 河南民歌 赶嫁妆(河南民歌).Wma
http://66.mmjq.com/xo/6621_100/0425/16.Wma 锡剧 十二月春调
http://www.ximiok.com/UpLoadFile/2006327144070993.wma 黄梅戏 十二月调
http://www.ximiok.com/UpLoadFile/200713132533481.wma (三)教师能亲自演唱的中原名歌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四)学生能唱的、家里有的中原地区民歌资源。 (五)家长会唱的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歌。 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教学方法
用好课后的拓展与研究题目,明白课后题的意图,让其为教学有效服务。重视学生的体验,通过演唱、聆听、表演等活动体验音乐,扩大曲目的积累,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探究,增强理性分析与研究音乐的能力。 (二)学习指导策略
1.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进行即兴的尝试,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超越谱面以外的、满足自我的方式进行即兴创造和表演的活动,享受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以外的成功感与愉悦。同时将有关的音乐基本文化知识、内容融进音乐活动之中,让学生轻松地学习。 2.民歌与流行音乐结合欣赏,把握时代脉搏,激发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教学 教 师 活 动 环节 播放《好汉歌》音像,电脑打出课题《醇厚的中原韵》 入 聆听《好汉歌》 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自然地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导 ︽ 播放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聆听―对比―分析-试找出《好汉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引导学生将其旋律与《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在旋律上的间的差别,认识专业创王 歌》对比从中发现什么? 联系:《好汉歌》旋律取材于《王作歌曲与民歌之间的关大 大娘钉缸》 系.民歌乃是作曲家创作源泉之一。 娘 钉 缸 ︾ ︽ 1、播放《孟姜女哭长城》,1、看乐谱聆听音乐,说出歌曲每1、了解歌曲创作方法: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每句结束孟 音。 2、聆听、对比河北民歌《孟姜女2、初步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句结尾音:商-徵-羽-徵. 起、承、转、合。 姜 2、播放《孟姜女》引导学哭长城》(歌曲旋律是在江苏民歌生找出其与《孟姜女哭长城》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流女 之间的联系 哭 连婉转绵延不绝.) 长 城 ︾ 教学 教 师 活 动 环节 ︽ 1、播放《沂蒙山小调》引1、看乐谱聆听音乐(每句的第一1、了解鱼咬尾的民歌导学生观察每句旋律头尾的个音恰好是前一句的最后一个音) 沂 特征。 2、分组讨论、创作 2、掌握鱼咬尾的民歌创作方法. 创作方法.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蒙 2、启发学生用鱼咬尾的民3、对比聆听,说出二人演唱风格歌创作方法试着创作一首短的异同:(1)高亢嘹亮、粗犷豪3、通过对比聆听《沂蒙山 曲. 放,乡土味很浓,采用方言、按小山小调》两种不同风格小 3、分别播放(1)王世慧、调的四四拍演唱。(2)按四三拍的演唱,进一步体味中(2)彭丽媛演唱的《沂蒙变体演唱,速度有所变化,处理的原民歌的醇厚韵味。 调 山小调》 ︾ 比较细腻,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建议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率与积极性,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强度。 (二)可利用课后3、5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情况。如何选与侧重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音乐能力灵活选择。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二)、聆听、演唱并分析三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三)、学会演唱《弥渡山歌》,尝试用地方方言演唱《对鸟》,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教学重点
重点:聆听、演唱三首云南民歌,感受、体验相同地域、不同风格民歌的形成和特点。 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欣赏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回顾初中学习过的《放马山歌》,两首不同风格的云南民歌的对比,以此导入。
(二)、欣赏《弥渡山歌》(器乐和声乐),感受音乐情绪。学唱《弥渡山歌》 (三)、知识学习:简介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四)、聆听《对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分析其旋律与当地方言和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五)、聆听并演唱《幸福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思考这首歌的内容及时代特点,了解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利用教材及配套课件中的文字资源,将相关的民歌知识传递给学生。
(二)、利用学生学习过的知识(《放马山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音乐(《小河淌水》),配合配套课件中的音像资源,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画面感受当地的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
(三)、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图书及网络资源,进行知识准备。
(四)、利用地理、历史及人文等相关科目的资源,进行分析民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相关知识的准备采用课前布置,由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的学习方式。
(二)、对同一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特点的感受和理解,体验“多姿多彩”的民间音乐艺术,思考“是否同一地域只有一种音乐风格”。
(三)、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和探究法,将自己在不同渠道查阅的资料互相交流、总结,归纳出生活条件、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形成多彩的民歌的主要原因。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欣赏 分析风格特点 欣赏 把握典型节奏 起—平—落 分析: 设计意图 直接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学习。 体会风格 掌握主要特点 利用已知的知识和可以总结、一、导入 1、欣赏《小河淌水》(片二、本课内容 段) 三、总结学习 2 、回顾初中《放马山歌》(片段) 两首歌曲风格迥异---板书“一、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歌” 一、《弥渡山歌》 器乐(欣赏) 声乐(欣赏并学唱) 学唱 提出问题: 1、地理:山川、平原、搜索的相关资料得出结论。学河流…… 生学会一、利用已知探索未知;2、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二、任何艺术作品的产生都不最多的省份…… 等等 思考、讨论 是孤立的,与相关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同为云南民歌,风格特点的听讲,并与自己的答案对2、进一步探索民歌风格与地差异和共同点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同一个地区会照 思考 理环境的关系。 3、探索民歌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1、探索民歌发展的时代特点。 2、探索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形成风格如此多样的民体会风格、特色和调式的歌? 思考: 影响民歌的民族风格与地变化 试唱 听辩在什么地方转调 方风格的主要原因? 结论:由于历史、地理、人文的发展变化各不相同,形成了即使是同一地域,也会产生不同风格的音乐。 问题: 体会 欣赏 学习 思考 回答 思考 3、进一步体验和表现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学习并与欣赏过的作品格主要表现在哪些音乐要素上? 二、浙江民歌——对鸟 欣赏 尝试用吴地方言跟着音频演唱 分析: 调式的变化 意义(百姓的智慧) 三、湖北民歌《幸福歌》 欣赏 学习: 看36页下面的说明文字 问题: 看歌词,指导学生思考歌曲产生的社会背景 相结合 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 1、播放课件中“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文字资料并讲解。 2、播放课件中“南方民歌特征”的文字资料并讲解。 六、拓展与探师生合作共同演唱《幸福与教师合作演唱歌曲《幸究 歌》,进一步体验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福歌》。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能够演唱《弥渡山歌》、《幸福歌》或其它几首南方民歌,能与同学进行演唱交流。 (二)、能够尝试用方言演唱《对鸟》片段。 (三)、能够归纳总结出南方民歌的基本风格特征。 (四)、能够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歌进行比较,正确填写音乐风格比较表。 (五)、将南方民歌与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做一些比较,探索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研究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 习 题: 1、通过学习《弥渡山歌》,感受、体验音乐情绪。分析《弥渡山歌》的旋律特点,探讨人们的生活环境对音乐风格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通过本课的学习,思考歌曲内容与时代特点,说说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演唱部分《锦鸡出山》的节奏谱及《童谣》的旋律谱,注意北京方言的发音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演唱节奏谱和旋律谱的艺术实践,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教学难点:把握演唱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乐的演奏方法。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作品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乐演奏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 (二)欣赏童谣作为次重内容,简单学唱,了解其创作手法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及感受音乐情绪和充满童趣,诙谐的旋律色彩。 (三)引导学生根据民间口噙子数板,创编打击乐,并在打击乐伴奏下进行实践活动。 四、学习资源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多以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熟悉和兴趣,为学习演练打击乐活动增强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引导学生集、查阅北京民间打击乐作品和音乐文化活动的资料。 (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学生资源,让个别学习打乐器的学生独自或组合表演片段,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其效果,以增强学生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到影剧院听专业团体演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或逢电视上音乐频道民间音乐的专题节目,开学生音乐视野,提升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情感。 五、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 (一)要注意完整聆听音乐,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为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如:《锦鸡出山》中的几个小标题的节奏谱片断;《童谣》的旋律谱。 (二)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为理解音乐内容的情绪,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演奏活动,亲身感受、体验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三)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聆听、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四)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鼓励引导学生简单创编打击乐作品。 六、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 环节 新 播放视频:民族器乐曲《翻身的聆听《翻身的日子》,感受不同民族通过学生对民族课 日子》 乐器的音色特点,说出几种民族乐器 乐器已有知识经 验的掌握,引导学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提出问题:你听出了几种民族乐入 器? 导入新课《鼓乐铿锵》 生说出所知道的民族乐器,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 ︽ 一、播放《锦鸡出山》。引导学学生聆听《锦鸡出山》全曲,初步感了解全曲,进行学锦 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初步听鸡 出 山 ︾ 辩曲子中的乐器 复听全曲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节奏特点 听辩各段的节奏特点 受音乐的情绪及出现的乐器 学生听辨“山间春色”节奏特点 节奏训练: ××︱××︱×.×××︱××××××︱习气氛 了解节奏特点 实践、体会节奏特点 0××︱×0××︱×0××︱×.×××︱了解相关知识,拓××××××︱…… 打击乐器实践练习 观看多媒体资料 展视野 ︽ 指导、鼓励学生敲打各乐段的节滚 奏训练 核 小结:《打溜子》器乐合奏特点。 桃 二、播放《滚核桃》 ︾ 过渡语言:我国浩瀚的民族器乐曲中有很多丰富的民族打击乐形式,再次欣赏一首山西绛州的民族鼓乐《滚核桃》。 教学环 教师活动 节 1.聆听《滚核桃》引导学生了解、感受乐曲节奏特点, 滚 2.复听音乐,模仿拍打乐曲节聆听《滚核桃》 模仿拍打节奏:‖︰ ××××××︱×××××××××︰‖ 初步了解乐曲节奏特点 掌握节奏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核 奏,感受乐曲的头、身、尾三部学生感受、体会头、身、尾三部分特了解结构特点 分的不同技法,同时引导学生体点 了解《滚核桃》结
桃 会农民劳动的情景画面及喜悦心情。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 了解《滚核桃》结构 学生聆听吹歌《童谣》 听辨主要乐器 构知识 熟悉、了解乐曲节奏、乐器 感受曲调特色,进︾ 小结:《滚核桃》结构— ︽ “头”为散板,引子特点,先合奏后10人轮奏鼓梆,表现“晒核桃” 哼唱《童谣》主旋律,模仿拍打此曲 一步熟悉节奏 童 “身”为主体10人合奏包括敲击谣 节奏型: 鼓梆、敲击鼓面等八种演奏技×××××︱××××××××︱×××‖ 法。 ︾ 过渡语言:刚才我们了解的是山西绛州地区的鼓吹乐,那么在我们的家乡老北京,也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民间吹鼓乐《童谣》,下面我们来欣赏。 三、欣赏吹歌《童谣》 1.聆听全曲,引导学生感受乐曲节奏特点、同时听辨乐器。 2.带领学生学唱主旋律,感受曲调特点,并进一步了解乐曲节奏。 教学环 教师活动 节 1.熟悉、巩固(打实 欣赏三首民间打击乐器乐曲,从1.学生小组练习拍打《口噙子数板》中了解了典型的打击乐的节奏践 特点,同学们也一定想尝试自己2.分组用乐器尝试合奏《打花巴掌》为合奏铺垫 (打花巴掌)节奏型 花巴掌)节奏型,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创编的打击乐节奏。下面我们就乐曲,同时填词,唱奏组合练习,并2.锻炼器乐实以老北京儿歌童谣《口噙子数作 板》(打花巴掌)为题材,模仿3.自由、自主创编《打花巴掌》节意识及能力 小组展示 践,培养小组合作练习其节奏,并采用不同的器乐奏,投影展示,师生帮助一起拍打。 3 .发挥学生自主合奏形式来表现;同时鼓励二度创作其节奏。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解了我国三首著名的民族打击乐合奏形式——打溜子、鼓吹乐、吹歌,堂 实际上在我国56个民族众多的民族乐曲中还有很多好听的有名的打击乐曲,所以请同学课下结 继续查找收集这些作品,下节课用不同的形式展示给全体同学。 学生听介绍 课下延伸、拓展 性 课 小 七、评价建议: (一)以听辨每首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设计问题,以听辨、模仿敲击来检测。 (二)教师提供出几个寓言故事,指导学生创编打击乐或哑剧,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活动,并在打击乐的伴奏下进行表演,以生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三)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自主学习搜集民间音乐作品和素材,在课堂上交流展示,教师评价。 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七节《丝竹相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和爱好。(二)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的主要乐器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流传地域及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
(三)对比赏析《老六板》和《中花六板》,了解江南丝竹中由板腔变奏而形成的一曲多变的套曲现象。(四) 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体验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的风格和特点。 难点:对比《老六板》和《中花六板》,了解江南丝竹加“花彩”的创作手法,从而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课以聆听《中花六板》为重点内容,对比赏析《老六板》和《中花六板》,了解江南丝竹中由板腔变奏而形成的一曲多变的套曲现象。
(二)聆听《娱乐升平》,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 (三)学习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了解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乐队的编制及其特色乐器。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好课本及配套的课件资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视听效果好的版本欣赏。 (二)教师本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自己能够给学生范奏。带学生演唱,准确的把握好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韵味与风格特点。(三)引导学生自主收集音乐作品及相关资料。(四)上网查阅了解更多的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曲目,推荐网址: http://www.ccnt.com.cn/music/chwindow/culture/yinyue/ http://www.jqgc.cn/yyxs/mzyy/mzcs/List_10.html http://baike.http://www.wodefanwen.com//view/26913.htm
http://www.chinamedley.com/yayun/index_3.shtml http://www.77my.com/Music/016.htm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谱例,让学生了解作曲上的创作手法。(二)利用钢琴和演唱,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加深对“花彩”的体验和认识。
(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搜集、关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知识、曲目,制作成答题卡片,采取竞赛或抢答的方式进行巩固学习。
六、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播放《江南风采》丝竹演欣赏《江南风采》丝竹演奏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引出学奏视频片断。 视频片断。 习内容,激发兴趣,拉近学生与民间音乐的距离。 出示问题:录像片中的乐器导 属于我国民族乐器中的那一回答问题 类? 入 2.引出学习内容——江南丝竹 了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查到的江学生讲解、介绍。 初步了解江南丝竹的流传南丝竹相关知识向全班同学(流传地域、人文环境、社地域、人文环境、社会功能解 讲解。 江 会功能等方面。) 等知识。 南 丝 竹 1.播放《中花六板》全曲。 1、聆听、欣赏 1.感受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特点。 中 2、介绍乐曲《中花六板》及“五代同堂”的内容 2.了解《中花六板》及“五南丝竹常用的“加花”创作手 2.用比较的方法展示出江花 3.播放《中花六板》片断,代同堂”的内容 与《老六板》进行比较。 3.聆听并通过大屏幕打出的4.指导学生视唱《老六板》两首作品谱例进行比较。找旋律 出《老六板》的骨干音,并5.播放《中花六板》演奏视从速度、旋律上分析两者之频。 间的关系。 4.学生放慢四倍速度唱《老六板》,教师用钢琴弹奏《中花六板》的旋律。 聆听、欣赏后总结音乐特点。 法。 六 板 赏 析 了 解 丝 竹 乐 队 出示问题: ⑴乐队的规模大小? ⑵有哪些乐器组成? ⑶最突出的乐器是什么? 回答问题: (小型乐队、扬琴、笙、琵琶、木鱼、铃等乐器,突出的是二胡、笛子。) 了解丝竹乐队的编制及典型乐器。 听赏《娱乐升平》,了解广1.聆听乐曲片段,回答问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出新的了 东音乐。 题。 音乐形式—广东音乐。 解 1.播放《娱乐升平》片段 2.认识广东音乐主奏乐器 认识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出示问题: 高胡。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广 ⑴是不是江南丝竹? 3.完整聆听《娱乐升平》,风格。总结广东音乐风格特⑵与江南丝竹有何不同? 总结广东音乐风格特点。 点,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⑶说出自己的感受(乐器音东 音 色、旋律感等方面)。 2.介绍高胡,引出另一种丝竹音乐——广东音乐 乐
(介绍流传地域、乐队组成、社会功能、发展简史、代表人物。) 3、完整聆听《娱乐升平》,师生共同总结广东音乐的特点 拓 师:在我国众多丝竹乐中,课后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鼓励学生继续探究, 引导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是其中式收集、查阅丝竹音乐的资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丝竹展 影响较大的两个丝竹乐种,料,将知道的丝竹乐种记录的美,培养他们对中国民族与 此外还存在很多别具风格的丝竹音乐,请同学们课后收研 集、查阅。 究 下来,进行课上交流。 音乐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聆听三首乐曲片断,判断其中属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各是第几首? (二)许多民间音乐都没有具体的作者姓名,为什么广东音乐中的一些乐曲都有明确的作者姓名?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三)在人们的生活中,丝竹乐都有哪些功用? (四)查找五首丝竹乐曲,并标出所属乐种。文 章来源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梅兰芳大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艺术风采,体验、比较、南梆子和四平调两种唱腔音乐在表现人物情绪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风格及特点。
(二)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和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他为中国戏剧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跟录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的片断,实践体验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 二、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京剧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难点: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欣赏一段由四大名旦表演的录像片段进行导入。 (二)简介京剧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四)欣赏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1.欣赏作品 2.简介作品的剧情 3.介绍南梆子及四平调的特点 4.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这两首作品。 (五)欣赏李玉刚和梅兰芳在表演上的不同风格。 说说你对两个唱段的音乐情绪的感受与理解,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教材资源:教材配套课件中第四单元第八节中的全部资源与第九节中《京剧的行当》部分资源。 (二)录像资源:四大名旦的表演录像片段,梅兰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录像片段,李玉刚的录像片段。 (三)教师资源,教师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 (四)学生资源,发挥喜爱京剧艺术学生的特长,在课上充分展示其才华。 (五)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以聆听、学唱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学习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京剧国粹的兴趣和情感。 (二)辅助视频资料的播放,在视觉感官上引导学生理解京剧的综合表演艺术的特征,使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三)引导、提示学生课外到剧院欣赏京剧艺术,身临其境感受其京剧舞台艺术的独特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教师播放四大名旦的录像片断。 学生分辨表演艺术家及他们善于塑造的人物形象。 学生思考回答 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在京剧的历史问题1:这几个艺术家分别是发展当中出现了很多的名家名作,下面我们谁? 来欣赏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 问题 2:他们善于塑造什么样的(出示课件) 人物形象? 教师总结: 梅兰芳:雍容富丽 荀慧生:俏丽清新 程砚秋:深沉委婉 尚小云:刚健洒脱 二、了解京剧历史及京剧在世界文化史上的教师总结: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地位及京剧大师梅兰芳 (一)京剧的诞生及发展 (二)京剧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学生课前预习京剧的相关知识 学生分组回答 了很多的有成就的艺术家。如京学生答:京剧在中国戏曲中形成较晚,剧的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及老生从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三杰,这些艺术家为京剧的发展春、春台)进京算起只有200多年的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京剧史。但它久居京城,融汇了各家之长,大师梅兰芳更是将中国京剧艺术吸收了各剧种和兄弟艺术的精华,名角引向世界的第一人。 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 下面我们来欣赏他演唱的两首作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艺术,古希腊的悲品。 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在中国的戏曲当中京剧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梅派艺术的奠基人,梅兰芳被誉为伟大演员,美的化身,他的嗓音圆润、甜美、嘹亮,韵味纯正醇厚,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见大方。自己创编了很多唱段。 三、欣赏作品 (一)播放录像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海岛冰轮初转腾》 (二)介绍南梆子及四平调的特点 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1:这两首作品的剧情是什学生答:虞姬是一个愁苦的人物,杨玉么?表现了什么内容? 问题2:这两首作品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绪? 环是一种哀怨自伤的情绪。 学生模唱 谈谈你对这两个录像片段的见解 (三)听音乐模唱《海岛冰轮初转腾》。 问题3:这两首作品的兴趣有什(四)对比评价自己歌唱和聆听录音的不同感受。 (五)谈对《海岛冰轮初转腾》的行腔感受和认识。 四、拓展 欣赏李玉刚、梅兰芳不同板本的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海岛冰轮初转腾》的录像片段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两种版本的表演各有学生用自己喜爱的不同方式表现对梅么特点? 教师小结 教师播放录音片段 千秋,梅兰芳的表演雍容大气,兰芳的理解(如:语言描述、模唱表演) 李玉刚的表演温柔秀美都获得了人们的喜爱。 教师做概括性小结,启发学生课下继续探索京剧的相关知识。 六、布置作业 预习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等)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京剧常识和相关知识,做成答题卡片,在课上进行竞赛抢答活动,在交流活动中检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 (二)课上学唱的片断,进行分组、或个体、资源组合的听唱检测。 (三)写一篇学习京剧艺术的体会,发表自己京剧艺术的认识与看法。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第九节 现代京剧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唱段,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现代戏曲音乐的表现力,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享受表演唱段的乐趣。 (二)了解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基本知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感受、体验其变化着的音乐情绪,掌握一些有关声腔、板式、伴奏、行当及现代京剧的知识。 难点:理解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板式、伴奏,在戏曲情感、情绪渲染表现中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帮衬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唱段初次欣赏;引领学生思考教师课前已准备的试题板所示思考题目(题目的拟定主要围绕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中的内容,难易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而定)。 (二)二次欣赏唱段中重点部分节选,引领学生边听边依据题板、记录作答。 1.再次欣赏:学生间的交流,教师针对某些学生中还不清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总结、归纳后再次欣赏。 2.分组展示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从完整唱段中根据声腔及板式的特点,有目的挑选简单的局部唱段让学生分组进行唱段模仿、板式节奏敲击体验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学生资源 (二)多媒体资源 (三)网络资源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知识的学习,采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预习式学习方法,每个人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共享。同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顺带讲解有关音乐知识。 (二)重要唱段的了解、掌握,采用针对性多次重复听赏、听辨法以及模唱唱段来获得在感受体验中的音乐理解。 六、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 一、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聆播放《红灯记》中《雄心壮志冲听两个京剧唱段,进而引领学生云天》选段及《杜鹃山》中《家走进现代京剧。 住安源》选段(mp3格式) 引导学生思考:
两个唱段与上节课我们欣赏的京剧唱段有什么不同?大家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体验? 二、新授 (一)了解现代京剧 教师不对知识做讲解,而是由学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课本和生代表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参考资料,以及从网上搜集到的(二)观看录像《雄心壮志冲云料介绍给大家,最后教师总结 资料内容,互相交流、展示,一 天》及《家住安源》 1.播放两个唱段的录像,要求些戏迷们还可以给大家演唱表演现代京剧的小唱段。 (三)聆听两个唱段的局部段落 学生通过视听感受、 体验两个唱(四)学生学唱自己认为《家住段变化着的音乐情绪,教师顺带学生聆听、观看、思考并回答 安源》中最喜欢的乐句,并附加表演 讲解京剧音乐的相关知识 参考教科书P64京剧音乐知识 2.简单了解剧情 由学生自己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剧情 (五)再次复听两个唱段 采用比较唱腔和板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声腔、板式的艺学生认真聆听鉴赏两个唱段,分术作用以及它们在表现人物感组讨论,进而理解、掌握声腔及情、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板式 学生先随演员模唱,然后自愿演1.播放《家住安源》录像 唱表演,体会声腔、板式的变化 2.教师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3.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和鼓励 1.思考唱段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 2.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声腔、板式、伴奏在戏曲情感、情绪渲染聆听、思考并回答 讨论并回答 表现中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帮衬的重要作用。 三、拓展与探究 引导学生参与自学: 课后讨论完成 拓宽学生在京剧方面的知识领1.人们将京剧视为综合艺术,域 那么京剧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哪里呢? 2. 你知道京剧脸谱吗?它是怎样起源的吗?这其中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如果不知道的话,请查阅相关资料,并将故事说给大家听。 3。课后欣赏现代京剧《我是中国人》,判断其中人物所属的行当和所使用的京剧音乐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能基本掌握中国戏曲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以及现代京剧基本知识,能在课堂上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 (二)能与他人或小组间进行合作,唱上一小段现代京戏唱段并能进行表演设计。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 音乐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一)欣赏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体验亚洲不同地域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二)初步了解亚洲音乐概况,学习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三)学习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这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难点:通过总结、分析以上各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利用自己对亚洲地理、历史、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主动探究此音乐特点的形成及与这些相关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 内容安排 (一)东亚——通过练习“呼麦”唱法,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掌握“呼麦”的初步知识,分析音乐,欣赏三条旋律的“呼麦”演唱; (二)东南亚——通过欣赏“克隆钟”音乐《星星索》并演唱,与前曲做风格上的对比,联系印度尼西亚地理知识,分析歌曲与地域、生活方式的关系; (三)中亚——通过萨朗吉(Sarangi)音乐《欢迎》与小提琴音色和演奏特点的比对,分析中亚音乐特点,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音乐艺术之间的影响和交融; (四)西亚——阿塞拜疆卡曼贾(Kamanche)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音乐的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四、 教学资源建议 《音乐鉴赏教材》及自选教学内容 五、 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本节内容为亚洲四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音乐作品的赏析,由于地理环境、宗教历史、生活方式等等的不同,造就了风格迥异而又异彩纷呈的音乐特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快捷地学习到与之年龄和能力相匹配的音乐知识,建议根据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了解唱法、分析音乐(长调、短调); (二)印尼歌曲《星星索》——分析歌曲艺术风格的成因(地理、历史); (三)印度音乐《欢迎》——与小提琴对比,乐器形制、演奏姿态、典型节奏; (四)阿塞拜疆卡曼贾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新疆《十二木卡姆》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根据教材上关于“呼麦”唱法的定义,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性发声练习。 学生练习:(出示课件) 1、尝试。 2、分析并提问。 3、我们要听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二)欣赏《四岁的红鬃马》 1、组织欣赏音乐及讨论活动 1、学生聆听音乐,初步讨论。
2、概述“呼麦”音乐特点及发展 2、根据初中关于 “长调、短调、3、音乐分析(呼麦、马头琴) 马头琴 ”的知识进行音乐分析。
4、欣赏“呼麦”视频 听辩三条旋律,体会“呼麦”的神奇。(修正教材上的错误) (三)欣赏《星星索》全曲 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印尼地欣赏音乐,与前曲进行比较并讨图,组织欣赏与讨论、看教材。 论 《四岁的红鬃马》和《星星索》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印尼的音乐要素的异同点,对不同地地理特点对印尼人民的生活方域民间音乐的风格做进一步分式做进一步阐述,再通过对印尼析。 历史的讲述指出“克隆钟”音乐学习演唱歌曲片段,掌握典型节的产生和特色。 3、葡萄牙民歌“法多”欣赏 4、、印尼民歌《哎呦妈妈》和《梭罗河》欣赏。 (四)欣赏萨朗吉(Sarangi)1、小提琴曲《美丽的罗斯玛琳》学生欣赏音乐,思考问题,讨论音乐《欢迎》 片段 2、欣赏《欢迎》片段 3、出示图片,对比。 两首音乐作品及演奏乐器的异同及声音、演奏特点。 完成教材76页“拓展与探究”问奏 比较 加深印象 4、完整欣赏(分析特殊节奏——出示课件) 5、萨朗吉演奏的其他音乐作品欣赏 (五)欣赏《巴雅提木卡姆》 1、欣赏新疆《十二木卡姆》片段 2、欣赏《巴雅提木卡姆》 3、出示音乐要素比较表格(见附录1) 4、从地理位置进行引导分析 (六)小结 题3 加深印象 分析总结音乐特点 分析总结音乐特点,与前曲做比较 完成表格 进行分析 教师概括总结亚洲不同地理位学生总结亚洲不同地理位置音置音乐的风格特征,提示学生学乐的风格特征,通过发、对比发习民间音乐并分析其成因及风格特点时要时时关注其所产生的土壤。 表看法。 七、教学评价建议: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问题的提出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问题讨论当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阐述观点,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并予以适当补充。 附录1: 音乐要素 相同点 不同点 节奏 力度 速度 旋律 音色 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 ——大自然 和谐 和平
第十一节 《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一)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非洲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并能表现出非洲歌舞音乐的主要特点。
(二)参与唱、奏、跳的实践活动,从而探讨非洲歌舞音乐中歌舞、乐器、舞蹈三个方面的音乐特点,在自身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功能。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教材提供的几首非洲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了解非洲音乐的功能。
难点:了解非洲音乐的功能,感受、体验并掌握节奏特点。 三、 教学内容安排 (一)舞蹈鼓乐《男孩之舞》 (二)鼓乐《鼓舞》 (三)歌曲《非洲赞歌》 (四)马林巴演奏《门库尔雅》 四、 教学资源
(一)运用《鼓舞》的两个基本节奏型,指导学生模仿。 (1)║: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 :║ (2)║:ⅩⅩ ⅩⅩ Ⅹ :║: ⅩⅩ ⅩⅩ ⅩⅩ :║ (二)教师充分利用教学参考书,了解非洲音乐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马林巴乐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基本结构、所用材料等。
(四)教师引导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或本地区的书店及网站搜集有关非洲歌舞音乐的资料http: // www.google.cn/search 五、 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教学方法:
1.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体会《非洲赞歌》中无任何装饰音的旋律走向;鲜明而单一的节奏;曲调与伴奏、说唱、喊叫声、独奏等交替进行的音乐特点。
2.指导学生用合作式的方法会用所学习的非洲音乐的基本节奏为歌曲《非洲赞歌》片段伴奏。 3.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感受和体验活动与过程中,探究关于非洲歌舞音乐的知识与特点,建议可以通过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口头或书面总结和归纳出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 (二)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聆听歌曲《非洲赞歌》,感受、体验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 2.聆听乐器马林巴演奏的乐曲《门库尔雅》,在通过观察教材上马林巴的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述出音色特点,基本结构、形状、制作材料等。 3.观看各种鼓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说出制作材料并利用自制的鼓模仿、学习“鼓语”敲击方法。 4.聆听鼓乐《鼓舞》,《南孩之舞》,探究鼓在非洲音乐中的功能和用途。学习《鼓舞》片段,体会鼓手以有力的身体动作,敲击出洪亮的、富有震撼性的鼓声。 5.学生活动,分别播放爵士乐和非洲歌舞音乐,并让学生跟随音乐舞蹈,感受非洲音乐和爵士乐之间的联系。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通过聆听《男孩之舞》1.播放赛内加尔鼓乐《男孩之1. 学生聆听和舞蹈,感受、体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体验非洲舞》片段,结合课本上的图片,验非洲民间音乐的特殊性。 音乐的特殊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启发学生想象鼓乐演奏的情景兴趣。 并让若干学生自由的跟着节奏跳起来。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刚才播放音乐的特殊性。 二、新授: (一)欣赏《鼓舞》片段 1.教师把学生的表述进行总结1.学生观看图片 2. 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学生提出不同见解。 并引出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2.学生感受非洲鼓的音色并在(二)欣赏《非洲赞歌》 2.介绍鼓乐《男孩之舞》和《鼓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拍手模仿。 (三)《门库尔雅》 舞》 3.体验非洲鼓乐的节奏,可做3.播放各种非洲鼓的图片 逐人连续的练习 播放音响《鼓舞》片段,4.指4.学生讨论鼓在非洲音乐中的导学生拍手模仿音乐中两个基本节奏型,引导体验节奏变化重要性。 1.聆听音乐并感受其特点。 (速度、重音、强弱变化): 2.学生分组合作,为《非洲赞①║: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 ②║:ⅩⅩ ⅩⅩ Ⅹ :║: ⅩⅩ ⅩⅩ ⅩⅩ :║ 歌》伴奏。 1.学生聆听并回答 2.学生观看图片 3.学生聆听音乐,根据自己的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认识到理解,表述马林巴的音色特点。 鼓的音色和节奏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性。 1.简介《非洲赞歌》 2.播放音响《非洲赞歌》,让学生体会无任何装饰音的旋律走向;鲜明而强烈的单一节奏;曲调、伴奏、说唱、喊叫声、独奏等交替进行的音乐特点。 3.指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用所学习的非洲音乐的基本节奏型为歌曲《非洲赞歌》伴奏。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非洲音乐特点的理解。 1.播放《门库尔雅》,让学生自己听辨伴奏乐器是由什么材质构成的。 2.介绍伴奏乐器马林巴(基本构造、形状、制作材料)并展示图片。 3.聆听器乐曲《门库尔雅》,让学生表述马林巴的音色特点。 4.教师进行点评。 三、拓展与探究 1.分三组讨论 第一组:非洲歌舞的特点 第二组:非洲音乐社会功能 第三组: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 2.教师总结 3.分别播放爵士乐和非洲歌舞音乐,并让学生跟随音乐舞蹈,感受非洲音乐和爵士乐之间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欣赏了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非洲民间音乐,感受、体验了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了解了非洲音乐的功能及特点。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跟随音乐舞蹈 七、评价设计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非洲歌舞音乐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社会功能?(回答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情况或采用口头回答或采用书面回答问题) (二)引导学生自由组合,用非洲音乐和歌曲编排非洲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第六单元 欧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音乐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 排箫 歌声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学生能认真聆听具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苏格兰民间乐曲《优雅》、罗马尼亚民间乐曲《森林的多伊娜和妇女的舞蹈》以积极的态度学习,了解欧洲民间音乐文化,在实践表现活动中感受、体验其风格特点。 (二)在鉴赏中初步感知风笛、排箫及“欧亚唱法”民歌的音乐特点。
(三)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欧洲民间音乐于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苏格兰民间乐曲《优雅》、罗马尼亚民间乐曲《森林的多伊娜和妇女的舞蹈》,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风格特点。 难点:初步探究欧洲民间音乐于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赏析由苏格兰风笛演奏的器乐《优雅》,由罗马尼亚排箫演奏的器乐曲《森林的多伊娜和妇女的舞蹈》及用“欧亚唱法”演唱的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重点放在对两首器乐曲的赏析上。
(二)对“欧洲音乐”概念的认知和对“欧洲唱法”、“美声唱法”“约德尔唱法”概念上的认知与区分。 四、教学资源
(一)教科书《音乐鉴赏》、《教师用书》所提供的知识内容与课本配套的多媒体资料课件资源。
(二)课前网上搜集有关欧洲历史地理、风俗民情、文学艺术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注重学生资源的充分发挥和利用,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 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本课采用教学中常用的比较欣赏法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聆听比较不同民族音乐里的不同风格,探究音乐作品中的音乐与文化、风格与表现要素、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等的联系。如在欣赏用“欧亚唱法”演唱的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时,可让学生聆听《孤独的牧羊人》、《我的太阳》等不同唱法的欧洲声乐作品,让学生在比较中分析、感悟各种不同演唱方法的基本特点,体味各自间独特的魅力。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欧洲民间音乐在体裁与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等方面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在初步聆听乐曲后,引导学生说出主奏乐器在音色上有什么特点?风笛和排箫在音色上有什么不同?在课堂上欣赏后有什么新的感受等,然后由学生利用音乐要素来分析乐曲的特点,分析要把握好尺度。 学习指导策略: 在本课实践和参与活动中,学生需要在聆听中听出主题,听出变化,听出音色,并在体验中哼唱、熟悉音乐主题。在讨论归纳这部分参与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引领者、合作者,学生拥有充分表现意见——讨论——达成共识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及步骤 [导入]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的展示活动 2-3个人展示自己在课下网上搜集的有关欧洲历史地理、风俗民情、文学艺术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引起关注 [展开] 小结学生的展示活动,板书课题《欧洲聆听、感受、思考并讨论这首乐曲的风民间音乐》 感受、体验、讨论一、简介欧洲民间乐器(风笛) 欧洲民间音乐风并播放苏格兰民间乐曲《优雅》 聆听、感受、思考并讨论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 思考: 1、音乐的风格特点是怎样? 2、演奏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聆听并用肢体语言表现这首民歌的情二、简介罗马尼亚民间乐器(排箫)并感表达。学生的积极参与加深对音乐的播放罗马尼亚民间音乐《森林的多伊娜理解。 和妇女的舞蹈》 思考: 哼唱、感受并说出欧洲歌唱方法的不同格特点,排箫音色的特点,探讨其旋律的主要特点 的主要特点。 格特点,风笛音色的特点,探讨其旋律1、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音色有何特特点,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的联想思考。
点? 2、与上首乐曲相比较,这首乐曲在风格上有什么特点?你感觉表现了什么? 3、根据以上两首乐曲的欣赏引导学生小结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 (一)播放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 思考: 1、这首民歌演唱方法有什么特点? 2、要求学生随着歌唱,用肢体语言来尽情表现歌曲的情感。 (二)分别播放《我的太阳》、《孤独的牧羊人》,和学生共同探讨三首歌曲的不同唱法的特点。 [深入] 探究欧洲肯定学生的发言并举例说明两种音乐阅读教科书P91内容,说出欧洲民间音民族民间音乐和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 的关系。 乐和欧洲艺术音乐的特点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用自学的方法引导思考。 听、思考 [归纳拓展学习] 1、请学生简要说出自己对哪一种音乐更感兴趣,并说明理由。 2、播放罗马尼亚排箫、秘鲁排箫、中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聆听、讨论 国排箫演奏的不同片断,让学生讨论它们在演奏风格上的异同。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节,教学评价重点在于考查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对欧洲民间音乐得风格特点及欧洲民间音乐与欧洲艺术音乐得关系有了初步的认知,并能在重点听赏的三首作品中得到体现。让学生简要的说出自己对哪种音乐形式更感兴趣并说明理由。课后撰写音乐评述小短文。 第十三节 拉丁美洲音乐—— 安第斯高原 探戈 音乐文化的融合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欣赏《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及辅助音乐作品《飞驰的鹰》、《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用音乐要素分析、感受、体验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二)知道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概况,了解拉丁美洲音乐是三种音乐(印第安音乐和非洲音乐)的融合。并能说出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三)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和探戈音乐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在聆听与欣赏作品中,结合历史、地理背景正确的理解拉丁美洲音乐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和非洲音乐三种音乐的融合。 难点:学生通过演唱歌曲片段和模仿舞蹈片断来体验感受拉丁美洲民间音乐风格特点。 三、内容安排 重点欣赏歌曲《美丽的小天使》和探戈乐曲《小伙伴》,尤其是探戈音乐极具拉丁美特殊风格,节奏感强,学习探戈节奏,模仿探戈舞蹈动作。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 本节课的两首音乐作品在教师与学生几次弹唱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对歌曲旋律、节奏的模唱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充足的音响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对比法。用听唱或模唱学唱《美丽的小天使》体验墨西哥歌舞曲音乐特点,聆听探戈舞曲《小伙伴》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并跟着音乐富有变化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模仿几个探戈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讨论总结出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 六、教学过程 教 学 程 序 导 入 教 师 活 动 课前播放拉丁美洲音乐风光学 生 活 动 学生感受人文地理环境设 计 意 图 创设课堂情境 展 开 深 入 拓 展 片。 和民族风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课时,教师先用吉他弹唱的欣赏老师演唱感受拉丁先通过熟悉的作品形式演唱阿根廷民间歌曲《鸽子》。 教师安排学生浏览欣赏熟悉的美洲音乐特点。 走进拉丁美洲音乐学生欣赏思考、讨论、探并初步感受音乐特究。 点。 音乐作品《飞驰的鹰》、《西欣赏音乐、并随着音乐的进一步体验拉丁美波涅》、《鸽子》片段。要求节奏律动。 洲音乐的风格特特点。 体验墨西哥音乐的风格。 学生欣赏后用讨论和探究的学对歌曲《美丽的小天使》习方法初步尝试用音乐要素分析拉丁美洲的音乐特点。 进行学唱。 模仿、体态律动 聆听欣赏《美丽的小天使》、学生以小组探究、讨论音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小伙伴》全曲。欣赏时要求学生边欣赏边将音乐的节奏用手打出来。(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用听唱、模唱的方式学唱《美丽的小天使》的旋律。 教师随着《小伙伴》这首探戈舞曲跳一段探戈舞步,鼓励学生在探戈舞曲的旋律中模仿探戈舞步。 教师鼓励几名同学和老师一起随着《小伙伴》的旋律来充满热情的跳探戈舞步,其他同学乐风格特点。 探戈音乐特点的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阿根廷音乐风格。 为了让学生更广泛的参与 随着音乐打节奏。 经过一系列的体验感受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进行总结。 七、教学评价 教师运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教学效果。 1 .说出拉丁美洲音乐有哪三种音乐融合而成。 2 .请试着演唱《美丽的小天使》片段体验其节奏特点。 3 .请学生学习探戈舞蹈步伐,并展示。 4 .试说出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 第十四节 《巴赫》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马太受难曲》感受、体验欧洲宗教音乐风格,结合作品欣赏了解巴洛克音乐,同时了解巴洛克建筑的特色。深层认识音乐之父巴赫。 (二)结合《圣经故事》聆听巴赫《马太受难曲》初步指导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知道十二平均律的知识。 (三)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西方宗教音乐对后世西方音乐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分析《马太受难曲》感受、体会宗教音乐风格特征。 难点:理解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节课把听赏《马太受难曲》的第1、第72分曲作为重点内容; 把初步认识复调音乐、主调音乐作为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 教师提供充足的音响资料,协助学生欣赏、分析音乐作品。 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教学方法: 在聆听的基础上,研究音乐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在宗教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比较的方法分辨出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二)具体措施: 聆听巴赫的《小步舞曲》和《二部创意钢琴曲》第一首;
《 马太受难曲》第1、第72分曲。 六、教学过程: 教 学 程 序 导 入 展开 深入 拓展 教 师 活 动 1、教师先演奏一段巴赫的《二部创意钢琴曲》第一首。 2、教师弹奏巴赫的《小步舞曲》。 学 生 活 动 学生聆听、思考。 设 计 意 图 创设课堂情境 学生思考探究后回答 走进巴赫,走进复调学生感受思考 学生感受体会。 音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师让学生用图示的办法说学生讨论、研究后,得出让学生对比欣赏,听明主调与复调。 结论。 辨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区别。 再次强化听辨主调聆听欣赏《马太受难曲》第1、学生随钢琴视唱曲谱。 第72分曲片段,试者让学生分辨两首作品是主调音乐或复调音乐。 欣赏《马太受难曲》第1、第72分曲片段,辅助欣赏亨德尔《哈利路亚》。 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或与其他学生协作研究,得出宗教音乐风格特点的结论。 教师针对学生的结论给出适当的评价。 让学生视唱《马太受难曲》第1、第72分曲片段部分曲谱。 学生进行创作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 音乐与复调音乐的特点。 让学生感受体会宗教音乐的风格特点。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宗教音乐特点。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特点的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特点。 指导学生创作八小节的复调音乐和八小节的主调音乐。 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掌握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特点。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你了解宗教音乐特点了吗? (二)请你对自己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基础一个客观的评价(参与学习的态度、热情、参与成效、创作激情、学习成果等)。 (三)请你给宗教音乐一个评价(喜欢、不喜欢、一般),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四)请你对老师本单元的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定要实事求是。 七、预留作业: (一)请用小短文的形式,写出宗教音乐给你的感受,以及复调、主调音乐给你的感受。 (二)根据老师的建议,完善自己的八小节创作。 第八单元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十五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感受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及欧洲古典音乐的特点。 (二)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代表作及音乐历史贡献。 (三)初步懂得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难点:认识古典主义的音乐特征。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以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为重点内容,再感受、体验 音乐情绪表现,理解内容方面进行细致的赏析。 (二)在教师的引领下,掌握几个音乐主题,特别是《欢乐颂》主题。 (三)了解贝多芬创造的背景,亲自指挥的状况以及作品产生的影响及作 用。
(四)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创造的风格特征与忍受经历的关系。
四、教学资源:
(一)教材及配套资料,贝多芬生平、创作背景及高水平乐团《第九交响 曲》第四乐章的演出视频资料。
(二)教师示范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音乐主题。 (三)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如:器乐、声乐、指挥等激发兴趣、调动情绪 活跃气氛。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完整聆听全曲
(二)出示乐曲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乐曲发展的脉络。 (三)指导学生演唱主题及四声部。
(四)师生合作用器乐、声乐、指挥形式等表现音乐。 (五)引导学生从贝多芬音乐中感悟音乐与人生, 。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以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理解情况。
(二)探究讨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以组为单位交流,教师评价)。
(三)教师对学生演唱主题及四声部时的评价。 (四)师生合作表现音乐时对学生表演的评价。
(五)学生写一篇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后的感想。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导入] 教师活动 播放《命运》音乐主题 学生活动 思考:乐曲作者及名称? 设计意图 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关注、切人主题 引出本课内容——贝多芬 欣赏视频资料,提问: 历史贡献。 (一)贝多芬生平1、生平: 学生讨论 完整聆听全曲感受基本音乐完整聆听全曲 于资产阶级大革命时代,一生贫病聆听音乐 交加,却创作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音聆听思考 激发兴趣、 (二)贝多芬第九乐作品,在音乐史上成为里程碑式学生讨论 交响曲 的人物。 2、 耳聋的贝多芬在指挥 [展开讨论] 3、贝多芬代表作品: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 [深入探究] 《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展开讨论 《合唱》交响曲,钢琴曲《献给爱丽丝》等。 4、教师小结:贝多芬——“乐圣”,体验四部合唱 他是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师生合作: 漫主义音乐之先河的伟大人物。 感受交响乐的艺术魅力 1、学生用器乐形式表演主题音学生练习演唱音乐主题 调动情绪 对比聆听,思考讨论 聆听思考 情绪 提问:乐曲作者及名称? 聆听并思考:了解贝多芬生平及代表作品 了解贝多芬生平及代表作品、及代表作品 贝多芬(1770—1827)去世,所处初步懂得奏鸣曲式、奏鸣曲、交响乐的含义 [拓展学习] 活跃气氛。 理解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思想内涵 (一)播放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乐、 第四乐章 2、学生声乐演唱表现音乐。 提问: 学生讨论: 1、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感受音乐从阴暗与绝望、痛苦与2、旋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沉思、痛苦与斗争的发展,走向通过聆听音乐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与欢3、音乐的速度、力度有何特点? 乐、团结和友爱。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他的全部写一篇聆听音乐后的感想 作品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他在交响乐领域中伟大成就的总结。集中体现了他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理想。 (二)教师出示乐曲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乐曲发展的脉络。 提问:乐曲的表现形式? 奏鸣曲式: 奏鸣曲: 交响乐: 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
正在阅读:
高一音乐教案03-11
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2月)11-14
师大优秀论文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设计04-28
届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05-29
锡膏存储使用试题07-18
自考的计算机基础上机考试试题的详细讲解04-15
红楼梦研究复习资料(全)03-31
2017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数学模拟试卷(4)含答案解析09-10
武大毛概题库 - 图文10-08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教案
- 高一
- 音乐
- 阿珠水库开发规划 - 图文
- 禄劝县雪山乡哈依河第五级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最希望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
- 个人理财规划测试题
- 孙畅健--开题报告4
- 计量经济学主要复习范围
- 政治学概论-第一套
- 混合粒子群算法:基于模拟退火的算法
- 淮南市某办公楼通风毕业设计说明书(终稿)(2) - 图文
- 探索-生命课后答案
- 北京市通州区2016届九年级5月模拟(二模)考试英语试题 - 图文
- 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和全国57名党员简介(图文)
- 2015年全国咨询工程师(投资)继续教育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试卷及答案
- CO月结步骤
-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翻译硕士考研真题笔记
- 第三讲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地位
- 六语复习(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专项练习题汇总(2018年) - 图文
- 四升五暑假讲义
- 打古中心小学教师读书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