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23 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

更新时间:2024-04-04 05: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3 古诗词三首

教学内容:23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23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蚕、昼、耘”3个生字,读准“蚕、桑、了、昼、供、傍、耘”7个字的字音,会写“蚕、昼、桑、耘”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赏画入诗,轻叩诗门。

那乡间的小路,那瓜果的飘香,那青蛙的歌唱,那牛羊的成群,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吸引我们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老师也带来了两幅乡村生活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乡村四月》插图和《四时田园杂兴》插图】 同学们自由说说自己所看到的。谁来说说?

是啊,多么清新自然的乡村生活画,宋代有两位诗人分别看到这样的画,诗兴大发,各自写下一首诗来赞美乡村生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古诗。【课件出示:两首诗题目】齐读课题。

比较这两首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这两首诗都是写乡村的诗,“乡村”与“田园”的意思差不多;“四月”和“四时”有区别,“四月”是农历四月,“四时”是四季。)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从课外资料中学习是个好办法。 二、初读古诗,走进诗屋。

1、【课件出示:两首古诗】自由读这两首诗一遍,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读。【课件出示生字:蚕、昼、耘、塞、箬、笠、蓑】 3、男女生相互读二诗,相互评价。 4、【课件出示:两首古诗】齐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撞击诗心。 A、叩响古诗《乡村四月》

1、乡村四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人们在做什么呢?【课件出示:《乡村四月》全诗】请全班女生来读一读。

2、读得多好啊!同桌之间借助注释,插图合作弄清诗意。 3、交流汇报。

读着诗句,看着插图,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原野的水面映着天空的光辉。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先看注释再看插图。) 【课件出示:“白满川“的乡村画】

我们来看一看这一副画,天空的光辉是——白白的、亮亮的。原野水面的颜色是——白亮亮的。用诗中的词回答,真是——“白满川”。

我们仿佛看到了绿的山陵、绿的原野。还绿了什么呢?【课件出示:“绿遍山原”乡村画】(绿了树木。绿了小草。绿了竹叶。绿了这么多,真是——绿遍山原。) 我们来齐读这一句诗吧!【课件出示:绿遍山原白满川】指名读。 哪四个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绿、遍、白、满”四字)读出韵味来。

还听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杜鹃鸟在叫。)你怎么知道的?(因为注释上写了子规就是杜鹃鸟,“子规声里”就是杜鹃鸟在叫。)

我们再来看一看图画吧!【课件出示:乡村四月风光图】学生看图。

谁能用诗中两句诗来赞美这幅画?【课件出示: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带着赞美的感情读这两句。

这么美的画面里乡村人们在干什么呢?我们来读读三四句。【课件出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你读完后感受到什么呢?(我们感受到他们好忙。)你从哪些词读出来的?(才??又,“闲人少”。)

来展示读一读。

下课了,同学们会在操场上玩什么游戏呢?

我们课间是忙着出去玩,而诗中的人们忙着是为了什么呢?

尽管累但是快乐的,勤劳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得到了自己的收获,得到了自己的快乐,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诵读全诗吧!【课件出示:全诗】

多么好的一首诗啊,诗人是谁啊?谁来为我们介绍。【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把快乐送进诗里,告诉诗人翁卷,我们再诵读一遍。【课件出示:全诗】

太美了!我都陶醉了,让我再美美地陶醉一回吧!

4、《乡村四月》村民在优美的乡村画卷中,忙着劳动,得到自己的快乐。【课件出示:《四时田园杂兴》诗题】《四时田园杂兴》诗中又有哪些人物,他们又在忙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四时田园杂兴》】齐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谁来给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课件出示: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绍兴进士,做过一些地方官,并做了两个月的参知政事(副宰相)。乾道六年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抗争不屈,几乎被杀。淳熙九年退隐到故乡石湖。他怀有报国大志不能实现,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这种思想构成他的诗歌创作的主题。特别是后半生,创作了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是宋诗中的优秀篇章。他善写绝句,诗风清丽精致。】

同学们合作探究诗中写了哪几种人物,他们在干什么?

交流汇报:【课件出示:《四时田园杂兴》插图画】(村庄儿女白天耕田,晚上织麻,童孙学种瓜。)

【课件出示:《四时田园杂兴》】我们再来读一遍诗,读出意思来。

【课件出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谁能告诉老师三、四句诗的意思? 5、拓展

村庄儿女还做了哪些农活?真是应了题目中的哪个字?(杂。) 【课件出示:全诗】再读题及全诗,要读出情趣来。 6、悟诗情

诗中写的是夏日农忙时节农户一家繁忙的景象,也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农忙景象,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叫那么大的人为儿女、管小孩叫童孙。)

诗人晚年隐居故乡石湖,以老农自居,以老祖父的眼光爱怜地看忙碌的农户,有播种就有收获,让他对农事活动充满兴致。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我们来以老爷爷的口吻来诵读这首诗。多么纯朴的劳动人民,多么朴素的田园生活,忙忙碌碌却开开心心,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热爱之情来。

四、巩固延伸,触摸诗情。

1、【课件出示:两首诗】比较两首诗,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 2、生自由汇报。 3、齐诵两首诗。

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远离尘世,民风朴实的乡村迷人世界,用心灵触摸田园风光,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勾勒农村景象的清新朴实。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古诗文灿若星辰,用我们的心灵叩开古诗文大门,你会感悟到许多许多。

附板书设计: 田园诗

乡 村 四 月 四时田园杂兴

[宋]翁卷 [宋]范成大 绿 遍 白 满 景美 村庄儿女:耘田 织麻 闲人少:才?又 人忙 童 孙:学种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3、感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词

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词,叫——《忆江南》。请大家一起背诵《忆江南》。 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词《渔歌子》,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课件出示:渔歌子 张志和】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渔歌子”是词牌名,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猜一猜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吗?

词的词牌名与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但有些却有联系,如张志和的《渔歌子》就是描写渔翁的生活,表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课件出示:全词】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仔子细细读上四遍,前两遍要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要注意把词读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了吗?

谁来读一读《渔歌子》?其他同学注意听,看字音读准了没有。谁再来读一读?我们一起读。

谁再来读一读《渔歌子》?你来读,其他同学仔细听,他在读词时,句子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读【课件出示: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时候,哪个地方要停顿一下?

读【课件出示:桃花流水鳜鱼肥】和【课件出示:斜风细雨不须归】时,哪儿要停顿? 这就叫有板有眼。古诗词特别讲究音律和节奏,读的时候要有板有眼,像词人一样读。来,我们一起读。

三、想象画面,深入感悟

有那么一点词人的感觉了!这首词很优美,用古人的话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渔歌子》描绘的景象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老师读词,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同学们,你们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谁来说一说?(我看到了一座山,叫西塞山,山前一行白鹭在飞翔。桃花开了,小河的流水里鳜鱼长得肥美。一个人戴着箬笠,披着蓑衣,在斜风细雨中钓鱼,不想回家。)

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是的,是春天,春天充满了诗情画意。你能自己的语言说说词的意思吗?【课件出示:词意】

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词,最适合美读了。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会说些什么?他心情如何?(大自然真美,我被陶醉了。”)你能陶醉地读吗?

现在我们不看书,一起来吟诵。【课件出示:全词】你们就是词人,面对青青西塞山,看那白鹭展翅飞翔,身旁桃花烂漫、流水潺潺、斜风细雨,把身心放到词中间,读!

四、质疑问难,提升情感

《渔歌子》读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课件出示:青箬笠,绿蓑衣图文】 像这样的避雨工具早已被淘汰了,所以你根本没有看见过。但没关系,这应该不影响你对整个词的理解。

为什么渔夫在斜风细雨中“不须归”呢?

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下面,我来当哥哥,你们当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课件出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狂风浪起且须还。——斜风细雨不须归。 且须还。——不须归。 志和啊,你为何不归?

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来,知音们,让我们读出张志和的心声。【课件出示:全词】

五、快乐作业:【课件出示:

谁能用优美的词语形容江南水乡春雨中的景物?

( )的西塞山 ( )的白鹭 ( )的桃花 ( )的流水 ( )的鳜鱼 ( )的微风 ( )的细雨 ( )的斗笠 ( )的蓑衣 ( )的渔夫 ( )的江南 ( )的景色】 附板书设计:

渔歌子

张志和(唐) 渔翁不归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xv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