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4-04-25 03: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最早在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重要的心理学力量。它最早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提出来的,主张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要以人们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出发,倡导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诠释,从而激发人内在的积极的力量和优秀的品质,并在这过程中寻求找到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人自身的潜力并获得幸福和快乐。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人的积极情绪与体验、积极的人格品质、积极的环境关系等方面。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希望、自信、快乐、满意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目前,积极心理学已经在社会各领域里被提及或运用,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班级管理工作,如何挖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班级管理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班主任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担负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任。因此,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中,给予被教育者人格尊重,挖掘被教育者身上的潜能,让学生心灵不膨胀、不压抑,处于舒展状态。积极心理学的用法就是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体现自身价值,是他们在成功的美德构建中完善其人格,我们必须首先关注学生学习中的心态,必须将其调节到

一种积极的状态。这就涉及到班主任的工作,学生的心理主要由班主任来留意。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班主任应该让学生能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生活,以达到学习更佳的效果,取得最佳的绩效。并且,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体验到主观幸福感。通过快乐创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发展到他们的积极人格的培育和历练,发展积极的人格、乐观的精神,创造出积极的生长环境,进一步达到可以在更加积极的空间里发展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一、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积极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学生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两个意识,一个是参与意识,另一个是竞争意识。要让学生主动参与,首先要去除学生的依赖心理,要求学生不可作“容器”只管装,而要作海绵主动去吸。问题要自己发挥,答案要自己寻找,教师只是引路而已。上课时,积极鼓励学生认真地思考,主动地参与,努力地竞争,大胆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同意见,应鼓励反驳,申诉理由,从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中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坚持民主管理,坚持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民主型平等关系,启之以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意,树之以信。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是必须先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然后才是教育学生

和管理学生。作为班主任,要有蹲下来与学生平等交往的勇气,具备引导和解决学生生理、心理困惑的能力,敢于把班级的组织和管理大胆地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成功,感受成功,找到自尊,培养自强,敢于创造。在与学生交流中应该经常换位思考,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把握学生最,敏感的心理,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目光、温和的语气、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在班级中创造和谐氛围。

3.要善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教师常常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的“座右铭”,从学生中征集“学生心语”;在班级墙壁上设立“班级文化专栏”,用名人名言、学生反思、心理健康常识、发言稿、演讲稿等启迪学生思想智慧;把黑板报当作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充分展示学生的各类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常常利用《学生守则》、校规、班规及“公民道德规范”等内容,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约束管理,培养学生自立、自尊、自信、自强的品格。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在元旦、春节、清明节、植树节、教师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各类教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学会合作、锻炼意志、净化心灵、升华信念;积极通过家访、电话采访等形式,与学生家长密切合作和交流,共同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总之,班主任既要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更要善于利用情感、情境去陶冶学生,以激发其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一个较大范围的和谐环境,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创建积极的班级规章制度

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了解自身应达到的要求,指定出自我管理上的班规,以“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为原则,保证充分利用时间。每次开学,首先提出容易操作的要求,如课堂严肃认真,课外活泼轻松,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进入了正常的轨道。每个月的月底的班会进行激励,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自己的近期奋斗目标,通过上述方法,使学生养成每天检查自身行为的习惯,有反思才有进步。重自尊、讲主动,实施自我教育。

在我的四年班主任工作中,让我感触较深的就是那些内向的学生。他们不善言辞,很少主动表现,常常会由于忽略而丧失很多机会,且他们中的一些会由于长时间的孤独而走向偏激。因为我一直坚持运用积极心理学,帮助那些内向的学生走出孤独,放大他们的闪光点,重拾信心,获得成功。学生小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一次选举中,小张被选为劳动委员。平时他不善表达,不过做事却满认真。有些同学对他的当选心存疑虑。要知道,作为劳动委员,有时候还真是“吃力不讨好”的角色。小张对他自己也是没有把握。为此,我特地为他制定了一张“劳动评价表”。

一方面让他每日考核值日生的劳动表现,另一方面让他利用每日午餐时间到讲台前向所有的学生宣讲当天所有的值日生的值日表现,提出表扬,批评和鼓励;久而久之,他俨然成了小老

师。由于评价客观,他也得到了同学的信任和肯定,从而自己的信心也增强了。站在讲台上不那么紧张了,声音也响亮了,与同学交流也增多了。

有一次,当天的值日生卫生打扫效果不好,按照管理制度要被评定为不合格,但是小张私底下询问我是否应该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我尊重了他的建议。按惯例午餐时间他汇报了值日情况,在他结束后,我及时把这个小插曲讲述给全班同学。那位值日生感激的和小张来了个大拥抱。看的出,当时的小张也是非常的高兴。

后来小张在毕业后来看望我的时候还会提起这件事。我想这样的积极激励,一定对他今后的人际交往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创建积极的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动态文化起重要的作用。1.德育课堂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班主任在设计主题时,把握时代脉搏,抓住现阶段学生的思想矛盾、生活热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寓教于乐提供了自我教育的机会,学生积极良好的个性得到了发挥和发展,而消极的不良个性受到抑制和排斥,使自我形象不断完善、成熟。2.寒暑假期间的各种志愿者活动是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一条佳径,此项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书本上没有的社会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但切忌将志愿者活动等同一般的劳动任务。3.班主任组织学生观看每天的新闻联播,要求学生认真听、快速记,并在新闻

结束后,针对今日新闻中的焦点内容或是对自己有所触动的一条新闻展开讨论。长时间的熏陶,学生被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所感染,道德水准不断提高;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同时也能增强民族自豪感;看到祖国突飞猛进的发展,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起为祖国明天而学习的动力。

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积极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班主任在管理工作过程中用积极教育的方法转化学生行为,培养性格自信、心智健全的学生,他们必会热爱学校、热爱班级体、爱同学,积极向上,乐于在班中发挥作用,走出自卑心理,融入班级体,使班级形成很强的团体精神,同时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班主任讲座稿) 顾

文斌

引言: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管理。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心理的管理。而要确实做好班级心理管理工作,班主任必须熟悉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学校教育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等基本理论。近来倡导的积极心理学尤其要多加关注。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

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现已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sychology,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潜能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处于健康状态的普通人,它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关爱。例如,在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告诉对方你是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方可能会说,“学心理学不错,可以帮别人排忧解难”。其实,这种观念是在严重受到消极心理学的影响之下而产生的。对于世界著名期刊《心理学摘要》电子版的搜索结果表明,自1887年至2000年,关于焦虑(anxiety)的文章有57800篇,关于抑郁(depression)的有70800多篇,而提及欢乐(joy)的仅有851篇,关于幸福(happiness)的有2958篇。搜索结果中关于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文章比例大约为14:1。这个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多世纪以来,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

为。

这种以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模式,缺乏对人类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在这种背景之下,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必须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这一崭新的观念对我们基础教育必将产生巨大的冲击,要求我们用新的视角去审视教育,去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下面,本人就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结合一些案例谈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二、倡导赏识教育 1、什么是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充分体现积极心理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策略。它是以人性为基础,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以赏识为先导,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激发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巨大能力或者是人的良知与自觉性,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的教育形式,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促进学生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经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赏识激

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赏识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我们平时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赏识激励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被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具体来说,赏识教育具有如下作用:

(1)赏识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情感的润滑剂。

(2)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赏识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4)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耐挫折能力。 2、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应用 案例1:从抄作文中寻求教育契机

当你发现自己的学生抄袭作文时,你也许会火冒三丈,立即找来学生狠狠训斥一顿。可是,有一位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却并不这样做,他在学生承认了抄袭后,竟出乎学生的意料,表扬了学生的三个优点:第一,你好胜心强,想得到个好分数,这一点很可贵;第二,你很有辨别能力,看出这是一片好文章,你的是非观点很明确;第三,你做事认真、仔细,通篇竟抄得一字不差,而且字也写得很工整。学生听了,如释重负。接着,那位老师又让他重写一篇作文,写抄来的那篇文章的读后感,此外,他还建

议学生换一本新的作文本,把原来的作文本作为“抄文本”。从此,这个学生改正了错误,不但写每篇作文很认真,而且那本“抄文本”也大派用场,语文成绩不断提高。

我实在佩服这位班主任老师处理问题与众不同的态度和别出心裁的做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育。对于学生同样的错误,教师采取的态度和做法不同,其教育效果也明显不同。由此,我不禁想起法国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武,看谁能将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于是,北风便大施淫威,猛掀路上行人的大衣,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不同,他轻轻地吹,使得风和日丽,行人只觉得春暖身上,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你看,北风和南风都是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是由于态度和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这位班主任老师就是采用了“南风”式的赏识教育,因而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愿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南风”能轻轻地吹。 3、赏识教育运用注意事项

(1)赏识教育要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去

赏识教育并不光是说几句美丽的话,它要能点亮学生内心的火花。所以实施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老师能多了解学生,到学生中去,随时捕捉学生的一些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对学生要进行连续性的观察、了解、帮助,认真发现他的每一次进步,可以给每个学生建立起“成长记录袋”、“优点卡”等,

通过一次次鼓励,不断促使学生进步。另外我们的工作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可以采取咨询(包括个人、学生与家长、集体咨询)和家长联谊会(包括座 谈会、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等形式,转变家长思想,创造一个良好的以“赏识教育”为特色的人际环境,以达到家长、老师教育的一致性,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2)赏识教育中要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

教师要给予学生信任的眼光,信任的语言,信任的手势和信任的力量。信任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通道,即使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时,也不要感到失望。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班主任的也应欣赏他,拥抱他,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学生在教师的自豪中会变得自爱,自信和自强。

(3)赏识教育中要宽容、提醒和期待学生

班主任要以宽容心态对待学生,因为学生掌握知识是遵循“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的规律,班主任要学会等待,不能急于求成。

(5)赏识教育中要有耐心,持之以恒

尤其是对后进生的教育,我们部分班主任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鼓励、帮助。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雪消融,也非一日之暖。后进生的形成状态,既非一朝一夕,要他们完全改正,也不是一蹴而

就的。在进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对出现反复现象要有心理准备,要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事情发生之前就及时提醒他们,防患于未然。另外,还要探究反复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手段,使他们信得过、改得快。还有,对产生反复的学生仍要信赖、尊重,要坚定信心,锲而不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5)赏识教育要正确运用

赏识不是放纵、纵容学生。要破除这样一个误区,认为赏识就是不能批评。赏识也不是不能批评,只是应该讲求批评的艺术。我们可以在赏识的基础上批评,批评中蕴涵着赏识。否则,就只会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膨胀他们的私欲,适得其反。而对学生明显的弱点、不足甚至错误,班主任当然不能赏识,否则赏识便失去了它的原则性。

此外,赏识不能滥用、超过限度。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班主任的信任度。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同时赏识要因人的性格而合适操作。例: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

要适当赏识,同时要多提新要求,使之克服不良习惯。 (二)活用期望理论 1、什么是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 M = V * E

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弗鲁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 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用公式表示就是: M = V * E

M 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V 表示目标价值(效价),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同一个目标

对每一个人可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

E 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概率。目标价值大小直接反映人的需要动机强弱,期望概率反映人实现需要和动机的信心强弱。

这个公式说明:假如一个人把某种目标的价值看得很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也很高,那么这个目标激发动机的力量越强烈。

怎样使激发力量达到最好值,弗鲁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 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

在这个期望模式中的四个因素,需要兼顾三个方面的关系。 ①努力和绩效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取决于个体对目标的期望值。期望值又取决于目标是否合适个人的认识、态度、信仰等个性倾向及个人的社会地位,别人对他的期望等社会因素。即由目标本身和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决定。

②绩效与奖励关系。人们总是期望在达到预期成绩后,能够得到适当的合理奖励,如奖金、晋升、提级、表扬等。组织的目标,如果没有相应的有效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来强化,时间一长,积极性就会消失。

③奖励和个人需要关系。奖励什么要适合各种人的不同需要,

要考虑效价。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满足各种需要,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力,最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各种人对某一目标的效价和期望值不尽相同,因此效价和期望值之间就可能有五种不同的组合形式,并由此产生不同的激励力量。一般来说,目标效价和期望值都很高时,才会有较高的激励力量;只要效价和期望值中有一项不高,则目标的激励力量就不大。

2、期望理论的魔力---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一所学校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测量后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

(lateblooming)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罗森塔尔认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得到改善。自从罗森塔尔宣布大器晚成者的名单之后,罗森塔尔没有和这些学生接触过,老师们也再没有提起过这件事。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当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

美国哈佛大学也曾做过一次心理期待效应的实验。哈佛大学一次新生入学不久,公布了百名宣称经过“资料分析和研究,认为学习潜能、表现能力都是佼佼者”的新生名单。学期末,这百名新生真的大部分都成了佼佼者。其实,学校并没有进行什么资料分析和研究,只是试验一下被公布的百名新生对于预测的反应。

3、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为什么这些资质一般的学生会表现得如此优秀呢?一是他们在老师的期待中认为自己真的具有超过常人的潜能,要把这些潜能表现出来,自然就会加倍努力;二是老师也认为他们蕴藏的潜能不同一般,对他们也会另眼相看,有意无意地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照顾他们。这样,这些学生在自己内在的动力和老师的外力作用下,奇迹般地成为了真正的“佼佼者”,这就是期待效应的神奇之处。

这个例子使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会有优秀生和差等生之分,这里固然有学生先天个体差异和后天因素,如学习习惯、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班主任和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是不是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呢?我们给那些优秀生什么?是表扬,是鼓励,是对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期待;而给予差等生的又是什么,是批评,是训斥,是挖苦讽刺。优秀生在老师的每一个关爱、期待的眼神和微笑中,他们感受到的是温暖、幸福,在老师的希望中,他们怎能不信心百倍,加倍努力,越来越优秀;差生在老师的眼中看到的是冷漠、失望,感受到的是老师的漠不关心。他们经常受到的是班主任和老师的批评,得到的是消极的信息和暗示,他们会认为自己真的很笨,原有的信心也会一点点丧失殆尽,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成绩下降也就可想而知了。老师对学生态度不好,学生对老师肯定也会敬而远之,甚至与老师产生敌对情绪,用违反纪律来对抗老师。

我们能够给优秀生获得优秀的期待,为什么不能用我们博大的胸怀去一视同仁地对待后进学生呢?其实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貌似坚强的他们其实有一颗更加脆弱的心灵。他们很多时间都是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冷遇,如果老师能真的给他们一些理解、宽容、表扬和鼓励,把期待的信息传递给他们,他们会比那些优秀生更容易受感动,他们经常受伤的心灵就会很快康复,迸发出的能量也许是我们所不能估计的。其实,后进生的差只是暂时的,不是有很多伟大人物在读书时也是后进生吗?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顿,思维不合逻辑。”中国最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在小学毕业时因为成绩不好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念初一时,因为数学不及格不得不补考。很多例子都告诉我们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还小,可塑性很强。所以我们班主任老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用我们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用我们热情的语言去赞美每一个学生。英国教育家车尼斯说:“只要教师对学生抱有希望,仅此一点,就可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可见,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应该一样关怀,一样的爱护,应该永远怀有积极良好的期待和信任,这是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则。我们要倡导灵活运用这一原则,以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4、期望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举例

案例1:差班的转变

某校初二(1)班刚成立时,缺少领头羊,后进生面过大。一般说来,后进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而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而影响整个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差生的转化工作就成为初二(1)班班主任首要而艰巨任务。班主任认为差生的转化首先应培养他们的自信,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差生的思想和行为。信心与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是种可以用心理暗示诱导和修炼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心理暗示会对一个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心理尚不成熟的青少年尤其如此。因而这位班主任采用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从培养差生的自信开始,一个学期下来,成效显著。

第一、针对后进生面大的情况,首先培养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和自豪感。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帮学生出谋划策。例如,争取开全校性的主题班会,充分展示学生的风采;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艺术节各项活动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学生自编自导的舞蹈获一等奖,硬笔书法获一等奖,诗朗诵获二等奖,歌咏获二等奖,卡拉OK比赛获三等奖,这些成绩学生欢呼,学生自豪。就是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你们行,一定行!”的鼓励声中,学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又在一次又一次的“你们太棒了!初二(1)班太棒了!”的肯定声中培养了学生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自豪感。再次,班主任h利用学校开

展的班级量化评分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向文明班级看齐,争当文明班级,每个月的量化评比总分年级第一,坚定了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自豪感,使学生树立:我为是初二(1)班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对班级及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第二、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积极引导,树立自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容易因优点而自豪,因缺点而自卑,后进生常会因自己学习较差,缺点较多,而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甚至厌学,所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位班主任注意观察后进生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寻找机会让他们的闪光点不时的得以发光,诱发他们内心的自豪感,从而树立自信。例如,A同学因为成绩差,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上课不认真听讲,看课外书,玩游戏,课后常不按时完成作业,有时还抄作业,班级活动不爱参加,在一次语文的背诵检查中不合格,班主任把他留下,督促他完成任务,在督促过程中,班主任发现他记忆力较强,一篇文章很快就背下了。班主任对他说:“你记忆能力很强,你已经具备了取得好成绩的先天条件,只要你上课能认真听讲,下课能多下苦功,你一定会有大进步的。”此时班主任发现学生眼睛亮了一下。此后在上课时,这位班主任常提问他,当他答对时,都及时给予表扬。这样,这个学生对自己有了信心,学习成绩进步了,进入了年级前70名,还能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第三、平等对待后进生,多加关心和鼓励,拉近心理距离。例如,这位班主任带生病的学生去看病;课余给学习困难的学生一个有关细小的学习方法的指点,在学生情绪低沉的时候,耐心地倾听;在他们取得成绩时,与他们同乐等等,暗示学生:你也是我很关心的学生,你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退步,老师都很关心,你的病痛老师也疼在心里,你的烦恼老师愿意帮你,学生从心底里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自然拉近了彼此的情感距离,激发了学生向上的热情。

再如B同学,自卑感较强,总认为自己就是不如人,于是这位班主任经常与她聊聊天,拉拉家常,关心她的健康,关注她点滴的进步,调整了她的心态,激发了她的学习热情,产生了知难而进的上进心,经过一学期的引导和调整,期末成绩进到了年级56名。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和引导,初二(1)班已面貌一新,期末考试中,班级学生成绩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艺术节活动中表现突出。在文明班级评比中,总分月月第一。由于成绩突出,初二(1)班被评为市“文明班级”。

5、注意事项

运用积极心理暗示过程中,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积极的暗示。心理暗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应是“润物细无声”,一旦让教育对象感觉到老师在暗示,就失去了暗示的效果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暗示越发要注意艺术性,

留有痕迹的暗示,会让学生产生反感。所以,时机、语气、神态、动作都要给对方不经意的感觉,在进行积极心理暗示的时候应选择一些符合接受者能够接受的方式。比如:鼓励的眼神,不经意的一些小动作,和善、肯定、欣赏的语气,也可以通过做心理试验等。

(三)巧用“破窗理论” 1、什么是“破窗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原封不动地停放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结果,停放在中产街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于是,詹巴斗又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结果刚过了几小时,这辆汽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美国一研究犯罪心理学家提出了“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完好的东西,便没有人去破坏;而破坏了的东西,就会遭受更大的破坏。没有“窟窿”的时候,没有人去钻“窟窿”;而一旦有了一个“小窟窿”,就会有一群人一起去把它变成“大窟窿”。这种奇怪的“破窗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出现。

干干净净的墙上,突然有人贴了一张广告。结果不出几天,这面墙上就会出现大大小小许多的广告。

住宅区的草地上本来并没有路,后来有人从上边抄近走,于是时间不长,这片草地就有了一条不少人都走的路。

可见,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改变人。“破窗”的出现,助长了人们的四种心理:

第一种是“颓丧心理”。坏了的东西没人修,公家的东西没人管,很多人对社会的信任度就会随之而降低。

第二种是“弃旧心理”。既然已破废,既然没人管,那就随它去吧。

第三种是“从众心理”。律是大家的律,法是大家的法。别人能够走,我就可以走;别人能够拿,我就可以拿。

第四种是“投机心理”。“投机”是人的“劣根性”之一,尤其是看到有机可乘或者投机者占到“便宜”的时候。

任何一项大的破坏和犯罪,都是从“小奸小恶”开始。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任何一扇“破窗”的出现,都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这种无序感会成为引发违规或犯罪的一种因素。

当然,“破窗理论”也不是没有破解的方法。威尔逊和凯林在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就指出了它的必要前提,那就是“没有及时修复”。也就是说,只有在“破窗”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时候,“破窗理论”才会应验。如果对于这样的“破窗”啥时出,

啥时修,出一扇,修一扇,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岂不就可以“高枕无忧”?!

2、“破窗理论”应用举例 案例:小张的转变

我班学生小张,初一上学期时,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初中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初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竟然各科不及格。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然而,班主任的责任感促使必须正视现实,切实担负起教育好小张的责任。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去家访,(寻找破窗的根由!)详细了解情况后再找对策。接待我的是其伯父,通过其伯父的介绍,我大吃一惊:原来,他的父亲前两年因故自杀已离开人世,他的母亲紧接着又疯了,不理家事。现家中只有七十多岁的奶奶。

在家访回学校的路上,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于是,转化他的行动在悄然中进行。

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喜欢打羽毛球。打羽毛球不正是我自己擅长的吗?到了课外

活动时间,我约他打羽毛球,给他讲打羽毛球的技巧,谈论目前我国羽毛球在国际上的地位,谈论“苏迪曼杯”,谈论张军等羽毛球健将。并提示他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打羽毛球一边与他交流讨论生活,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会有意识地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生病时我就给他买药、煎药。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按时上交,各科成绩都能达到及格。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师都夸奖他。趁着良好势头我不断加强巩固,初一第二学期,我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与他经常交流讨论学习生活。

通过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几个月的共同激励、启发及同学们的共同帮助,奇迹出现了:小张同学不仅自己遵守纪律,还管起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于是,我试着让他当值日班长。果然,在他值日那天全班纪律特别好。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下,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期考试成绩平均达70分。

到了初二,我仍然当他的班主任,开学之初他主动找到我表示这学期将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我很高兴。干脆让他当纪律委员。在他的努力下,这学期我班获得了学校“文明班级”荣誉称

号。老师同学都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

看着他上课聚精会神的神态,看着他课外活动时间仍然与学习委员一起钻研难题的影子,看着他准确工整的作业,看着班上手抄报里有他的笔墨,看着他劳动课大汗淋漓的样子,我感到异常欣慰。

从以上案例可看出,只要我们科学的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耐心细致地去做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1)要尽力营造班级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包括班级具有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激发活力的竞争机制、有坚强的班级领导核心。作为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要千方百计打造班级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

如何营造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在班级中中占优势并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就是舆论,它以议论等形式肯定或否定班级中个别成员的言行乃至集体的动向。对于班级舆论,班主任必须加以引导。错误的舆论对于班风建设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初中学生毕竟思想还不成熟,容易附和盲从,组织学生讨论《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订出切实可行的、为绝大部分所能遵守的《班级公约》,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为学生接受。

其次,要树立榜样。适时地树立学习的榜样,对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榜样一经树立便成了大家学习、竞争和赶超的对象。在榜样的带动下,大家竞争意识觉醒,学习兴趣剧增,钻研深入,效率提高,这就是榜样作用的体现。 第三、要鼓励竞争。没有竞争机制,集体便没有活力,个人便没有危机感,更没有创造的火花闪耀。要打破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创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竞争局面,就必须鼓励竞争,用竞争激发学生高昂的斗志,发掘学生巨大的潜能。班主任鼓励竞争的办法,可以让学生结为竞争伙伴,这个竞争伙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不断更替,当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后,又要重新选择一个有实力的竞争伙伴,所以他们在超越他人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自我,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

第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一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每个学生都具有高远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如何激励学生提高理想层次呢?可以收集那些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的事迹报道、传记等,适时介绍给学生,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成就欲。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科教育介绍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立志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抓住契机,利用时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也是提升理想境界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苦学”为“乐学”关键

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科本身的价值以及学习它对于自身今后发展的作用。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确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是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即教学的深度、练习和考试的难度,作业量的适度,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其次,要注重情感激励,少批评多表扬,使学生走出苦学而进入乐学的境界。

三是变“学会”为“会学”。为此,一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研究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可用身边同学的成功经验,用“未来社会的文盲是没有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人”来启迪学生认识研究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意义。二是要经常进行学法指导。学习有规律可循,但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决定了某种学法优劣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既要有整体上的指导,又要注意个别指导。三要创造条件进行学法交流。要让学生在交流中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法,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最好的方法是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避免生搬硬套,只要学生具备了“会学”的强烈愿望,加上老师有力的指导和广泛的学法交流,“会学”的境界就不难达到。

(2)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严格要求当从点滴做起,如督促学生课堂积极思考,记好必要的笔记;作业要求一丝不苟,规范整洁,有错必改等等。只有老师一以贯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养成。

总之,在学生们心灵中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全面地发展,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矢志不喻的追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全员、全程参与,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虽然我们提出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要求,但我们认为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分量上是有差别的。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思考,实践,我们有了新的认识,求本溯源。要想实现教委提出的全员全程全方位工作要求,班主任因为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生,引导、帮助、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任务。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频率最高,也最了解学生。有着其他教师无法比拟的优势。班主任也是连接社会、家庭的纽带,易形成教育合力,具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应承担起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探索出新的发展思路,那就是:发挥班主任作用,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发挥班主任作用,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 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强 2. 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 3. 部分班主任自身的水平影响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我们在重点加强学校心理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培养,同时强化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全方位,多视角推进全学区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完善机制,谋求长远发展

学区依托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以“追求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的幸福教育理念,各校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领导小组,组成以德育干部主管,班主任为主力军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制定和完善了学校开展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制度和要求。

学区充分发挥组织和管理职能作用,对学校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给予指导和服务。

1、建立了学科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检查研究机制。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落实学科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我们通过定期检查班主任备课、现场听课等形式,将学科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

2、建立了心理活动课质量检查机制,班主任每月上一次心理活动课或班级心理辅导课;学区每学期通过开展评比检查活动推进此工作的有效落实。

3、建立幸福杯心理健康教育评优机制,我学区每年举行幸福杯德育评优活动,将心理活动课班级心理辅导和主题班会纳入其中,给班主任创设展示平台。

4、完善心理健康征文竞赛机制,通过每学期开展征文活动,逐步提高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如开展“我心中好教师”、“做幸福的教师”、辅导案例、“我的教育故事”征集活动,提高班主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运行机制的形成,为确保学区心理健康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培训,提高心育能力

1.启动“读书工程”,在读书学习中提高心育认识

我们采取分层推进策略,通过有目的的开展读书工程,提高干部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如学区带领德育干部加强对各级各类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的学习,从政策上了解精神,为提高德育干部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为每位德育干部配备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时期教育教学中的心理问题研究与策略》、《心育新编》等书籍,通过开展“如何指导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进行心理活动课的设计”、“如何发挥班主任作用,指导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指导德育干部学习、交流、研讨,加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掌握

心理健康的原则和策略,提高德育干部组织和指导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与此同时,各学校加强了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启动了《班主任读书工程》,推荐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例》,《美丽的教育》《班主任班级心理辅导》等书,通过开展“班级心理活动课的设计”“撰写心理辅导案例”等活动,提高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坚持两级培训,在学习中提高班主任心育能力

几年来,为了提高全员心育能力,学区坚持两级培训制度,一方面进行全学区范围的培训,从关注班主任身心和发展出发,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

1)关注班主任身心健康,提高班主任认识自我能力。学区始终把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放到首位,因为,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为帮助班主任缓解工作压力,学会调节情绪,做积极乐观的班主任。我们开展了“树立积极心态,做情绪的主人”等培训活动,提高班主任自我认识和调节能力。 2)开展积极心理学培训,让班主任用积极的视角,挖掘学生潜力,给每位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3)开展“用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培训,鼓励班主任用积极乐观的视角,帮助班主任认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类型,提高班主任解决学困生学习成绩的策略。

积极发挥学校作用,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如,结合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比较模糊,进行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节心理课题,近课题具体研究方法途径等相关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

三、多种途径,促进师生成长

为了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学区指导和引领班主任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发挥自身优势,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我们倡导班主任要始终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心,对学生的关爱之情,用自己的广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阳光的心态等影响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听评、与学生座谈等形式进行效果反馈。 2.通过谈心沟通,进行有的放矢的个别心理辅导。

谈心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疏导学生心理的有效途径。我们倡导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真诚交换意见,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解决思想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不仅是落实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更是班主任展示自己人格魅力的舞台,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学科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和落实,班主任在自己的课堂上抓住学科的特点,运用心理学原理,自身人格魅力启示、激励、引导等手段,创设科学的教学程序和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上好心理活动课或班级心理辅导

加强对班主任上好心理活动课和班级心理辅导的指导,班主任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加强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的心理活动或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们在“倾听”--→“同感”--→“判断”--→“商量”中感悟在大我中完成小我,在完成小我中又能促进大我,使大我与小我在和平相处中而并进发展,凸显“心育”中的教育性、发展性、预防性。

5.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主题教育活动是学校常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主任抓住契机,结合活动性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契机。如在开展的各种参观类、拓展训练类、社会服务类等活动中,培养学生交往、合作、战胜挫折等心理品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四、科研引领 骨干带动 促班主任心育能力不断提高 学区充分发挥专家学者资源的作用,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生涯教育的研究》、《运用积极心理学提高学困生学习质量的研究课题》等研究小组,使班主任心育研究更加科学、规范、深入。

此外,我们重视加强对骨干班主任的培养与使用,借助我学区的班主任成长工作坊这一形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如“如何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家校合作,育心为上”等专题培训,在提高他们业务能力的同时,发挥他们带动学校其他班主任共同成长的作用。

五、百花齐放,努力形成学校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新源里四小的班主任老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利用学校网站的班级论坛,对本班学生进行在线心理辅导。在此基础上,学校的班主任老师还自主设计了《新源里四小学科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操作量表》,校内外,课堂、网络有机结合,大大推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开展。

西坝河三小3—6年级开设了心理活动课,学校充分发挥骨干班主任的引领作用,通过每学期开展个案、辅导案例以及班级心理辅导课评选活动,不断提高班主任老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新源里小学发挥家校合作作用,加强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通过为每位学生建立“幸福成长档案”,每周与家长进行沟通,建立“心与心”的倾诉系统,家校短信平台,心语信箱等途径,班主任与家长密切交流,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做阳光好少年。

三里屯小学以课题研究引领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早在2005年就承办过区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场会,几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重视和支持下,学校在加强学科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班级心理辅导课和学生成长工作坊尝试活动,发挥班主任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左家庄二小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中,结合学校特色,引导班主任在深挖“礼诚善”内涵,建立心理沟通记录本,班级情雨表专栏,走进学生心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新源西里小学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学校通过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班主任任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发自我

反省的自觉性。对班主任通过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手段进行评价,来实现班主任队伍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行为反思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

曙光里小学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提升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以《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为抓手,运用心理学原理加强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黄胄艺术实验小学组织班主任积极参加朝阳分院组织的心理导航活动及其他培训,提高班主任疏导学生问题的能力。班主任利用班队会和各种教育活动,塑造健康、乐观、向上学生。 由于学区始终把班主任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高度重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几年下来,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1、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心育管理机制。 2、班主任队伍的心育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形成梯队,班主任骨干队伍不断壮大。现在我学区拥有区心理学科带头人、心理学科骨干教师多人。不少班主任取得了心理咨询师等资格。为进一步深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3、班主任的心育科研成果显著,获得各类奖励的班主任达500多人次。我学区在朝阳区举行的心理活动课评选中始终名列前茅。08年学区心理健康教育获得朝阳区优秀成果获!2010年我学区心理健康教育获得北京市优秀成果奖。 4、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几年来我们进行了有效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但我们知道,跟很多兄弟学校相比,有些地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例如:在推动心育工作中,有些工作落实不够扎实;学区各校心育工作整体发展不够均衡等等。

“追求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 ”绝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多渠道、多角度的为了这一目标而努力。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做幸福的教师、成为幸福的班主任,培养幸福的学生,永远是我们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心理健康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全员、全程参与,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虽然我们提出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要求,但我们认为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分量上是有差别的。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思考,实践,我们有了新的认识,求本溯源。要想实现教委提出的全员全程全方位工作要求,班主任因为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生,引

导、帮助、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任务。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频率最高,也最了解学生。有着其他教师无法比拟的优势。班主任也是连接社会、家庭的纽带,易形成教育合力,具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应承担起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探索出新的发展思路,那就是:发挥班主任作用,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发挥班主任作用,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 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强 2. 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 3. 部分班主任自身的水平影响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我们在重点加强学校心理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培养,同时强化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全方位,多视角推进全学区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完善机制,谋求长远发展

学区依托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以“追求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的幸福教育理念,各校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领导小组,组成以德育干部主管,班主任为主力军的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制定和完善了学校开展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制度和要求。

学区充分发挥组织和管理职能作用,对学校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给予指导和服务。

1、建立了学科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检查研究机制。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落实学科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我们通过定期检查班主任备课、现场听课等形式,将学科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

2、建立了心理活动课质量检查机制,班主任每月上一次心理活动课或班级心理辅导课;学区每学期通过开展评比检查活动推进此工作的有效落实。

3、建立幸福杯心理健康教育评优机制,我学区每年举行幸福杯德育评优活动,将心理活动课班级心理辅导和主题班会纳入其中,给班主任创设展示平台。

4、完善心理健康征文竞赛机制,通过每学期开展征文活动,逐步提高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如开展“我心中好教师”、“做幸福的教师”、辅导案例、“我的教育故事”征集活动,提高班主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运行机制的形成,为确保学区心理健康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培训,提高心育能力

1.启动“读书工程”,在读书学习中提高心育认识

我们采取分层推进策略,通过有目的的开展读书工程,提高干部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如学区带领德育干部加强对各级各类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的学习,从政策上了解精神,为提高德育干部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为每位德育干部配备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时期教育教学中的心理问题研究与策略》、《心育新编》等书籍,通过开展“如何指导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进行心理活动课的设计”、“如何发挥班主任作用,指导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指导德育干部学习、交流、研讨,加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掌握心理健康的原则和策略,提高德育干部组织和指导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与此同时,各学校加强了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启动了《班主任读书工程》,推荐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例》,《美丽的教育》《班主任班级心理辅导》等书,通过开展“班级心理活动课的设计”“撰写心理辅导案例”等活动,提高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坚持两级培训,在学习中提高班主任心育能力

几年来,为了提高全员心育能力,学区坚持两级培训制度,一方面进行全学区范围的培训,从关注班主任身心和发展出发,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

1)关注班主任身心健康,提高班主任认识自我能力。学区始终把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放到首位,因为,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为帮助班主任缓解工作压力,学会调节情绪,做积极乐观的班主任。我们开展了“树立积极心态,做情绪的主人”等培训活动,提高班主任自我认识和调节能力。 2)开展积极心理学培训,让班主任用积极的视角,挖掘学生潜力,给每位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3)开展“用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培训,鼓励班主任用积极乐观的视角,帮助班主任认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类型,提高班主任解决学困生学习成绩的策略。

积极发挥学校作用,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如,结合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比较模糊,进行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节心理课题,近课题具体研究方法途径等相关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

三、多种途径,促进师生成长

为了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学区指导和引领班主任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发挥自身优势,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我们倡导班主任要始终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心,对学生的关爱之情,用自己的广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阳光的心态等影响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听评、与学生座谈等形式进行效果反馈。 2.通过谈心沟通,进行有的放矢的个别心理辅导。

谈心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疏导学生心理的有效途径。我们倡导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真诚交换意见,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解决思想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不仅是落实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更是班主任展示自己人格魅力的舞台,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学科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和落实,班主任在自己的课堂上抓住学科的特点,运用心理学原理,自身人格魅力启示、激励、引导等手段,创设科学的教学程序和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上好心理活动课或班级心理辅导

加强对班主任上好心理活动课和班级心理辅导的指导,班主任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加强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的心理活动或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们在“倾听”--→“同感”--→“判断”--→“商量”中感悟在大我中完成小我,在完成小我中又能促进大我,使大我与小我在和平相处中而并进发展,凸显“心育”中的教育性、发展性、预防性。

5.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主题教育活动是学校常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主任抓住契机,结合活动性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契机。如在开展的各种参观类、拓展训练类、社会服务类等活动中,培养学生交往、合作、战胜挫折等心理品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四、科研引领 骨干带动 促班主任心育能力不断提高 学区充分发挥专家学者资源的作用,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生涯教育的研究》、《运用积极心理学提高学困生学习质量的研究课题》等研究小组,使班主任心育研究更加科学、规范、深入。

此外,我们重视加强对骨干班主任的培养与使用,借助我学区的班主任成长工作坊这一形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如“如

何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家校合作,育心为上”等专题培训,在提高他们业务能力的同时,发挥他们带动学校其他班主任共同成长的作用。

五、百花齐放,努力形成学校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新源里四小的班主任老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利用学校网站的班级论坛,对本班学生进行在线心理辅导。在此基础上,学校的班主任老师还自主设计了《新源里四小学科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操作量表》,校内外,课堂、网络有机结合,大大推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开展。

西坝河三小3—6年级开设了心理活动课,学校充分发挥骨干班主任的引领作用,通过每学期开展个案、辅导案例以及班级心理辅导课评选活动,不断提高班主任老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新源里小学发挥家校合作作用,加强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通过为每位学生建立“幸福成长档案”,每周与家长进行沟通,建立“心与心”的倾诉系统,家校短信平台,心语信箱等途径,班主任与家长密切交流,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做阳光好少年。

三里屯小学以课题研究引领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早在2005年就承办过区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场会,

几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重视和支持下,学校在加强学科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班级心理辅导课和学生成长工作坊尝试活动,发挥班主任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左家庄二小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中,结合学校特色,引导班主任在深挖“礼诚善”内涵,建立心理沟通记录本,班级情雨表专栏,走进学生心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新源西里小学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学校通过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班主任任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发自我反省的自觉性。对班主任通过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手段进行评价,来实现班主任队伍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行为反思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

曙光里小学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提升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以《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为抓手,运用心理学原理加强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黄胄艺术实验小学组织班主任积极参加朝阳分院组织的心理导航活动及其他培训,提高班主任疏导学生问题的能力。班主任利用班队会和各种教育活动,塑造健康、乐观、向上学生。

由于学区始终把班主任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高度重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几年下来,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1、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心育管理机制。 2、班主任队伍的心育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形成梯队,班主任骨干队伍不断壮大。现在我学区拥有区心理学科带头人、心理学科骨干教师多人。不少班主任取得了心理咨询师等资格。为进一步深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3、班主任的心育科研成果显著,获得各类奖励的班主任达500多人次。我学区在朝阳区举行的心理活动课评选中始终名列前茅。08年学区心理健康教育获得朝阳区优秀成果获!2010年我学区心理健康教育获得北京市优秀成果奖。 4、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几年来我们进行了有效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但我们知道,跟很多兄弟学校相比,有些地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例如:在推动心育工作中,有些工作落实不够扎实;学区各校心育工作整体发展不够均衡等等。

“追求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 ”绝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多渠道、多角度的为了这一目标而努力。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做幸福的教师、成为幸福的班主任,培养幸福的学生,永远是我们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一个班级是否团结、和谐,是否有活力,和班主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是否认真,教育艺术是否高超,教育方法是否恰当,组织管理能力是否较强,以及班主任本身能否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楷模。

关爱学生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不少老师把这一教育过程简单化了,以为对学生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语重心长地提几点要求就是进行了情感教育。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班主任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这样的情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具体该怎样实现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呢? 一、平等的观念促进情感的交融。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强调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形象威严,对学生的教育称作教诲、训导,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人格上是不平等的,教育是单向的流动,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主观感受被忽略,情感的交流被抑制,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当今的教育要求班主任要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应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做到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可以任意摆布和要求的工具。 工作中曾听到不少班主任抱怨说某某同学自私,让他做事表现得不情不愿的,支使不动;而学生却说老师不近人情,不管自己有没有时间……有人把这种现象的产生的根源归结为:当今社会,家庭独生子女居多,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心态,不懂得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是一种道德的缺失。我认为这种说法有点言过其实,小题大做。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这种矛盾的实质其实根源于观念上的冲突。教育者把学生提供的服务定性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义务,还是学生所给予的帮助,就能折射出在教育者的是否具有平等的教育观念,是否把学生当成人格平等的对象看待。构筑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放下架子,摆脱居高临下的姿态,在实施教育的具体过程中,不要习惯于单纯地从成年人、教育者的角度,带着爱之深,责之切的心理去进行说教、指正,要善于倾听,了解学生怎么想,怎么看,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

二、适当的方法增进情感的交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讲求方法,要适度,要合乎情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不是圣人,学生也不是圣人,班主任要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把育人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有一颗对学生宽容的心。当有学生请假时,不妨去询问他哪里不舒服,取代用怀疑的眼光上下打量,看他是不是说谎。过几天,再问一下这个学生,看他的病有没有好。也许有的学生请病假是说谎,但在老师的不断关心下,他会觉得羞愧。这样,一次宽容就变成了一次行之有效的教育。面对学生反复犯错误的情况,暴风骤雨、劈头盖脸地来一通批评,痛快固然痛快,但未必收到好的效果,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要稳定情绪,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思考,留一点余地给学生自我改进,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适当得放手,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远比不信任学生,大包大揽,不留一丝空隙,效果要好;对学生教育目标的确定,不能主观臆断的采取高标准、严要求,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的感情。

三、懂得欣赏激发情感的交融。

社会心理学中“阿伦森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人的赞赏。所以,班主任不要吝惜对任何一个学生的赞扬和肯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多使用表扬这件法宝。现在的学生有两大倾向,尖子生在家、在校都受宠,真可谓宠坏了,批评不得;双差生在家、在校都受歧视,真可谓坏透了。久而久之,尖子生变得高傲自大碰不得,双差生变得心灰意冷无所谓。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畸形教育,评价学生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对尖子生采取表扬中的批评,让他明白自己虽有成绩,但还有不足,要追求全面发展,需要不断的努力,同时培养他们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对于双差生则实行批评中的表扬,差生易犯错误,犯了错误不批评不行,这是原则,但要让他在接受批评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找出他的发光点,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差生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并鼓励他再接再厉,差生的表现易出现反复,班主任要有耐心,恒心。这样,让学生在老师的欣赏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自觉地改进、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而细致的,又是极具创意和挑战的。用真心换真情是班主任工作的精髓所在。用一颗平等的心与学生交往,尊重学生,讲求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欣赏学生,真情互动,就能使教育在学生的心底开花、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xg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