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B9001B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更新时间:2023-05-24 22:2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内审员编写检查表的好工具(原创)。
标准条款 (过程) 范围 4
审 核 要 点
1.组织GJB-QMS覆盖范围和过程是否有缺失?
2.组织GJB-QMS对标准条款是否剪裁?如有,所剪裁条款中过程确凿没有?是否征得顾客同意?
质量管理体系
审核策略/方法 询问/确认 查问/确认
概况切入审核 概况切入审核 选择过程审核 概况切入审核 提问并确认 概况切入审核
查阅文件目录,并予确认查阅文件目录,并予确认查阅记录清单,并予确认查阅/验证 查阅/确认 调查/确认
1.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被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GJB-QMS?是否接受顾客的质量监督?监督渠道是什么?
2.组织GJB-QMS过程是否被确定和管理?过程间顺序及关系是否被确定和管理?六性要求中有哪些组织是适用的?确定和实施? 3.组织GJB-QMS关键过程所需资源和信息是否充分,足以支持过
4.1总要求 程有效运行和监控?
4.组织GJB-QMS及过程测量和监控点是否确定并有效?对测量和监控结果是否有分析、改进活动?
5.组织是否存在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外包过程?如有,在组织GJB-QMS是否明确实施了控制?如何进行评审?是否得到批准?外包过程是否要经顾客同意?如何监督外包过程控制执行的? 1.组织所建立文件是否包括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记录及其他所要求的文件?
2.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了文件化程序?
3.组织是否根据内部管理需要建立了相应程序文件?
4.2文件要4.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了质量记录? 求 5.组织GJB-QMS文件详略是否得当?是否适宜可操作?
4.2.1总则 6.组织GJB-QMS文件有哪些媒体形式或类型?这些文件表现形式
或类型是否适当、有效?
7.组织GJB-QMS文件详略程度是否与下列因素相适应? a)组织的规模和类型;
b)过程的复杂程度及相互关系; c)涉及人员所需的能力。
1.组织是否编制并保持质量手册?手册内容是否覆盖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反映了为达到标准要求所采取的基本过程及方法?
2.组织质量手册对标准要求有否剪裁?如有,所剪裁条款是否有说明?说明是否充分、可信?
3.组织质量手册是否对GJB-QMS中所有过程进行描述?是否对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确定且有效?
4.组织质量手册对组织机构及职能分配描述是否确定且有效?是否包括文件程序或其他参考程序? 5.质量手册是否受控?
1.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并保持“文件控制程序”?该程序适用范围是否包括组织GJB-QMS要求的所有文件(内外部文件;各类型文件)包括图样和技术文件否?
2.文件发布前是否组织相关部门评审以确保文件的适用性、完整性、协调性?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审签、工艺和质量会签、标准化检查是如何规定的?
3.组织文件批准权限是否按文件类别、适用范围、所处层次确定相应的批准人?所有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的适宜性、有效性?如何确保图样和技术文件协调一致,现行有效? 4.文件是否发至使用场所或岗位?执行人员是否能得到所需文件?
对照核实
问题溯源审核/调查核实概况切入审核/调查核实概况切入审核/调查核实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调查核实重点发散审核/提问、验证
重点发散审核/提问、验证
选择过程审核/面谈、确认
4.2.2质量手册
4.2.3文件控制
内审员编写检查表的好工具(原创)。
标准条款 (过程)
审 核 要 点
5.文件是否得到及时更改?更改前是否得到评审和批准?更改的文件是否确保了四个到位(所有同一文件更改到位;所有相关文件更改到位;所有相关部门/岗位通知到位;涉及实物时处置到位)? 6.不同类型、状态(如修改、外来文件)的文件是否按规定进行标识,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查?
7.组织有哪些外来文件?这些文件分发是否受控? 8.组织分发至供方及其他相关方文件是否受控?
9.作废文件是否已撤出使用场所?未撤出时,是否有明显标识以防止非预期使用?
10.组织文件保管是否指定设施、场所、人员,能确保文件不损坏、不丢失、及时提供?
11.组织是否建立文件档案?文件归档、整理、鉴定/评审、保管、利用是否受控?如何规定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需要保存的文件归档要求?
1.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设置了记录?记录项目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2.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并保持“记录控制程序”,该程序适用范围是否包括了组织GJB-QMS实施、保持和改进产生的所有记录(包括原始记录、统计报表、分析报告,供方产生和保持的记录和以各种媒体、形式存在的记录)?
3.组织为确保GJB-QMS过程有效运作、控制、证实、改进是否设置了必要记录?记录是否能提供产品实现过程的完整质量证据,并能清楚地证明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
4.记录是否按规定进行标识?标识是否达到唯一可追溯?文件规定外来记录如何标识?
5.记录的填写是否真实、及时、清楚、正确?
6.记录的传递(包括收集、保送、领用、分发、归档、联网等方式)是否确定要求?
7.记录是否确定保存地点、方式、期限?记录保存环境设施是否适宜,能防止损坏、变质或丢失?记录保存期限是否适宜,能满足证实、控制、追溯、改进要求?能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与产品寿命周期相适应?记录保存检索是否简便?
8.保存的记录是否按照时间要求进行了鉴定和整理?对失效的无保存价值的记录及时按照规定进行了处置?
9.记录是否进行整理分析,并为改进和管理提供信息?
管理职责
1.最高管理者对满足顾客要求有何想法?现以何种方式传达满足顾客要求的重要性,并提供身体力行的证据?
2.组织确定的适用的法律法规有哪些?分管部门是否清楚并得到有效执行?组织是否评价其行为和结果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不符支出是否采取改进措施?
3.最高管理者是否组织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并使其成为组织关注的焦点,成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GJB-QMS的宗旨? 4.组织质量方针、目标是否形成文件,由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发? 5.最高管理者是否组织管理评审活动,并将管理评审作为其有关GJB-QMS的决策、控制、改进的工具,以确保自己所确定的与质量有关的组织的意图和方向是正确的、适宜的,并得到始终有效的贯彻实施?
6.建立实施保持改进GJB-QMS所需资源,最高管理者如何确保提供?有否实例佐证?
审核策略/方法 重点发散审核/查验 概况切入审核/查验 概况切入审核 重点发散审核 重点发散审核
选择部门过程审核/抽验选择部门审核/抽验 概况切入审核/查验 概况切入审核/调查核实
4.2.3文件控制
选择过程审核/查验 概况切入审核/查验 重点发散审核/抽验 重点发散审核/抽验 重点发散审核/抽验
4.2.4记录控制
重点发散审核/抽验 选择部门审核/问验
重点发散审核/问验 概况切入审核/抽验 概况切入审核/抽问 选择过程审核 选择过程审核/问验 重点发散审核/查验
5
5.1管理承诺
内审员编写检查表的好工具(原创)。
标准条款 (过程)
审 核 要 点
1.“以顾客为中心”经营理念是否在组织中得到树立?组织关注焦点是否放在顾客身上,特别是不满意顾客身上?
2.为实现顾客满意目标,最高管理者是否推动全员参与,并有切实可行的操作过程和手段,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参与意识和能动性?
3.组织通过哪些方式、途径。以确定顾客要求得到确定、转化为要求并予以满足?组织是否针对顾客和最终使用者来确定他们关心地产品特性。特别是产品的关键特性?
4.在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时.组织是否已考虑与产品有关的义务(如对健康和安全的责任、环境保护等)和法律法规要求。并转化为组织目标、指标和要求,采取措施,且得到落实、实现?
5.是否建立并保持定期征求顾客对产品质量及其改进方面意见的机制?
1.质量方针是否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与组织的总方针相一致,体现组织的目标和特点?
2.质量方针是否包含满足相关方(特别是顾客、员工、供方、社会)要求的承诺?是否包含持续改进GJB-QMS的承诺?两个承诺是否有实质性内容和指导性?
3.质量方针是否为质量目标地制定、评审提供了明确的框架,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指导性。
4.质量方针极其含义在组织各层次员工中是否得到充分沟通,正确理解,并协调一致,深入人心?
5.质量方针在组织各层次中,是否得到贯彻和坚持?是否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得到有效贯彻?
1.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各层次上是否已建立质量目标?所建立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是否相一致?
2.所建立的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目标之间是否协调一致,相互保证?
5.4策划 5.4.1质量目标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3.所建立的质量目标是否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如设备、工艺水平等目标?是否体现对产品质量水平的追求,与顾客的期望相适应?
4.组织为实现质量目标是否进行GJB-QMS策划,分析确定实现目标的问题及相应措施,时间要求、责任人落实明确,并对目标实现程度有检查、有评价?是否保持质量目标实施和评价的记录? 5.组织质量目标更改策划与实施时,过程是否受控,以确保贯彻质量方针,GJB-QMS的完整性?是否对顾客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特殊要求作出安排?
1.组织各个部门、各级人员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是否确定并予以沟通?如何确保质量管理部门独立行使职权?如何使顾客能够及获得产品质量问题的信息?
2. 最高管理者是否清楚应对最终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负责?组织所有员工是否清楚本职范围并被有效履行?
1.最高管理者是否已指定管理者代表并对其授权?管理者代表是否能参加质量管理体系决策?是否具备履行以上职责所需的技术和行政管理能力?
2.管理者代表是否清楚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并被有效履行? 1.在内部沟通中,最高管理者是否发挥了主动主导作用,以确保在不同的层次和职能之间进行有效、充分的沟通?
2.在自上而下沟通过程中,组织有哪些沟通方式(如例会制度)?在自下而上沟通过程中,组织有哪些沟通方式(如报告制度)?在横向与斜向沟通过程中,组织有何措施防止混乱,避免统一指挥系统被破坏?在内部沟通过程中,是否存在主要障碍?
审核策略/方法 概况切入审核/面谈 重点发散审核/提问确认重点发散审核/面谈、确认
重点发散审核/提问、确认
概况切入审核/面谈 概况切入审核/面谈、确认
重点发散审核/查看、确
认 重点发散审核/查看、确认
组织结构审核/提问、确认
选择过程审核/提问、确认
概况切入审核/查看、确认
选择部门审核/查看、核对
选择过程审核/查阅、确认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验证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提问 重点发散审核/抽问、验证
重点发散审核/提问、核对
重点发散审核/提问、核对
概况切入审核/面谈 自上而下审核/面谈
5.2以顾客为中心
5.3质量方针
5.5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职责和权限 5.5.2管理者代表
5.5.3内部沟通
内审员编写检查表的好工具(原创)。
标准条款 (过程)
审 核 要 点
审核策略/方法 选择过程审核
概况切入审核/查阅、确认
概况切入审核/查阅、确认
重点发散审核/查阅、验证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确认
问题溯源审核/考察、确认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确认
概况切入审核/面谈、验证
选择过程审核/面谈、验证
问题溯源审核/提问、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抽验 重点发散审核/抽验 选择过程审核/抽问、验证
选择过程审核/抽验 选择部门审核/抽查、确认
概况切入审核/面谈、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考察、确认
重点发散审核/考察、确认
选择过程审核/查阅、观察、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调查、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考察、验证
1.最高管理者是否按照计划进行管理评审?评审时间间隔是否适宜?
2.管理评审是否评价组织GJB-QMS(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变更的需要?管理评审的结果能够导致GJB-QMS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
5.6管理评吗?
3.为提高管理评审有效性,信息输入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包含质量
审 经济性分析?是否充分、足够?是否反映组织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
机会?
4.管理评审结果是否形成报告(记录)?报告内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不仅对组织GJB-QMS的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作出评价,同时确定了组织GJB-QMS及过程改进的机会和措施?
6 资源管理
1.为实施、保持、改进GJB-QMS过程,达到顾客满意,组织是否能够及时确定并提供所需资源?关键过程、关键岗位资源是否充
6.1资源的
足、适宜?
提供
2.组织对资源的确定、提供、使用是否进行管理、验证,消除了不适当资源、不适当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1.组织各个岗位的任务、性质及要求是否确定?是否根据履行岗位
6.2人力资
职责所要求的能力安排人员?
源
2.组织是否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等方面评价工作人员的能力
6.2.1总则
或进行人力素质侧评?
1.组织对岗位基本培训要求(应知应会)是否确定?主关键岗位上员工是否达到了岗位应知应会要求?
2.组织是否为满足组织发展、个人成长,必须具备的知识、经验、能力提出新的培训要求?
3.组织培训资源(包括师资、教材、场所、设施、经费、工具等)是否充足适宜?
4.根据组织确定的培训需求是否安排计划、组织分层分类培训,确
6.2.2能保按需培训、学以致用?
力、意识5.组织是否注重能力(如技术能力、管理、交往等能力)培训?是和培训 否注重意识(参与意识质量意识)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员工是否
具备要求的知识、意识和能力?
6.组织对所展开的有效性是否进行评价?所采取的评价方法(包括考核实例、观察、问卷等)是否有效、适宜?
7.组织员工是否建立保持了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记录?对各级管理者以及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人员是否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有关质量管理知识和岗位 技能的培训、考核,并按规定要求持证上岗?
1.组织为实现产品符合性,必须具备哪些基础设施?这些设施是否得到维护,能够持续满足运行要求?
2.基础设施选址、布置是否适宜,有利于确保组织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3.组织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有重要影响的建筑物、工作场所是否足够
、适宜(如位置)? 6.3基础设(如面积)
4.组织有哪些过程设备?这些过程设备的技术状态和技术性能是否施
能够确保实现产品的符合性?组织通过哪些维护方式、手段、过程来确保关键设备的技术状态良好?
5.组织有哪些硬件、软件?这些硬件和软件配置是否充足、适当,得到维护和控制?
6.组织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是否确定、完整、快捷、准时,且组织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支持性服务得到有效维护?
内审员编写检查表的好工具(原创)。
标准条款 (过程)
审 核 要 点
1.组织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有哪些重要工作环境因素(包括人和物理的因素)?这些环境因素是否得到识别和管理?
2.组织为保证产品质量所确定的工艺卫生环境要求(如光亮度、温湿度、噪声、粉尘等)是否充分、适宜,并得到控制?
3.组织为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安全,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是否识别并采取措施消除工作过程中的有害因素,预防伤亡事故,预防错误过程(活动)?
4.工作环境中人、物、场所配置与结合是否满足员工的工作需要?是否满足产品质量控制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建立、保持安全、文明的工作场所?
5.需要控制的工作环境有哪些?其监视、测量、控制和改进的记录是否保持?
1.对质量信息的需求是否形成程序文件?产品质量管理信息是否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2.如何规定质量信息的收集、贮存、传递、处理和利用
产品实现
1.组织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有哪些?体现在组织哪些文件中? 2.组织是否已编制产品实现工艺/作业流程图?在该流程图中,过程及顺序是否恰当?哪些过程需要建立或已建立了文件?哪些过程已确定或需确定验证、确认、监控、检验和实验活动?
3.对需要确定的验证、确认、检验和实验活动,下列是否明确:a)要求?b)所需客观证据?c)产品接受准则?d)认定和提供方式? 4.产品实现有哪些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如何确保它们处在受控状态?其资源是否充足、适宜?
5.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确定了哪些提供证据的所需记录?
6.产品实现策划的结果形成了哪些文件?这些文件与组织的GJB-QMS其他过程的要求是否一致,并适于组织运作?
8.是否规定了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要求?是否规定技术状态管理和风险管理要求要求? 9.是否规定产品质量评价和改进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要求? 10.是否编制了产品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大纲)?在顾客要求时,质量计划及调整是否征得顾客同意。策划的输出是否现行有效? 1.组织有哪些顾客?不同顾客的要求有哪些差异?组织的顾客目标市场是否明确、适宜?
2.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性能、交付、价格、包装、运输、服务等方面的要求)组织是否已确定并被充分理解?
3.顾客没有规定,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有哪些?组织是否已确定并被充分理解?
审核策略/方法 概况切入审核/提问、核对
选择部门审核/观察,确认
选择部门审核/观察、确认
现场扫描审核/观察、验证
现场扫描审核/观察、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提问、核对
操作流程审核/抽查、确认
概况切入审核/抽验 操作流程审核/抽查、确认
重点发散审核/评审 重点发散审核/确认 选择过程审核/确认 概况切入审核?抽验
6.4工作环境
6.5质量信息
7
7.1产品实现的策划
7.是否规定了产品标准化要求?计算机软件工程化管理要求? 概况切入审核?抽验
概况切入审核?抽验 概况切入审核?抽验 概况切入审核?抽验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概况切入审核/面谈、确认
重点发散审核/提问、验证
重点发散审核/提问、验证
重点发散审核/提问、验
4.适用于组织产品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是否已被收集并得到确定?
证
5.为满足顾客要求、确保组织利益,组织提出了哪些与产品要求有
选择过程审核/抽验
关的必要要求?这些必要要求是否形成文件?
内审员编写检查表的好工具(原创)。
标准条款 (过程)
审 核 要 点
1.顾客的产品要求有哪些表现形式(包括口头要求、传真、合同、订单、标书等)?针对顾客产品要求不同的形式,组织采取了哪些方法予以接受、确定、评审?
2.常规与非常规产品要求界限标准是否确定?该界限标准考虑因素(包括产品价格、技术质量要求、交付期、付款等)是否全面、必需?
3.针对常规与非常规产品要求,组织采取哪些评审方式?这些评审方式是否有效?
4.评审内容是否包括了顾客的产品要求和组织有关产品的附加要求?评审是否抓住了重点?组织确定的附加要求顾客是否乐意接受,能够达到?如何确保风险得到识别和有能力解决?
5.组织接受了多少顾客合同或订单?这些合同或订单是否都在接受前得到评审?如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组织在提供产品承诺前是否采用了适宜的方式对顾客要求进行了确认?
6.组织通过评审会得到哪些评审结果,会引发哪些措施?这些评审结果及由评审引发的措施形成哪些记录,并得以保持?
7.抽查交付及交付后活动记录,验证组织通过评审是否能够确保 a) 产品要求最终确定并被理解?
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得到妥善解决? c)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8.当顾客提出产品要求更改时,组织是否评审、确认?当组织提出产品要求更改影响到顾客要求时,组织是否得到顾客认可?
9.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组织是否有确定的变更过程,以确保相关的文件得到更改,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对已实现部分产品是否与顾客协商妥善处理?
1.组织是否已建立可靠的有效的与顾客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在和顾客沟通过程中,组织是否尽力、充分、主动?
2.组织在产品信息问询、合同、订单的处理、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投诉)三方面是否已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并能及时沟通? 3.组织如何使顾客反馈简单化,并主动要求反馈?
4.发生顾客投诉后,组织是否立即沟通、处理、解决顾客当前的不满意?
5.在与顾客沟通时,是否因人而异,诚恳、实在、尊重顾客?如何确保对顾客要求的理解和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是否纳入沟通范围?
1.组织产品设计和开发是否存在?如存在,其设计、信息来源、开发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2.在设计开发前,组织的市场调研活动是否充分、广泛并形成文件(如市场调研报告)?
3.谁提出产品设计开发建议?谁决定产品设计开发?其决定的依据是否充分、可靠?
4.产品设计开发策划结果是否形成文件(如设计开发计划)?所形成的文件是否确定设计和开发阶段及应开展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是否明确了各有关部门、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5.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不同小组之间接口是否明确、合理,并实施了有效管理,确保了有效沟通?是否有设计、生产和服务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设计和开发活动?
6.参加设计和开发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是否具有工作所需的充分的资源和信息?
7.设计和开发策划所形成的文件是否随着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及时予以更新,保持其适宜、有效性?
审核策略/方法 概况切入审核/提问、核实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确认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验证
重点发散审核/提问、验证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核实
问题溯源审核/抽查、验证
问题溯源审核/抽查、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面谈、验证
重点发散审核/面谈、验证
选择过程审核/抽验 问题溯源审核/抽验 重点发散审核/提问、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提问、评价
概况切入审核/抽验 选择过程审核/验证 重点发散审核/抽验 选择部门/过程审核/抽验重点发散审核/面谈、验证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确认
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7.2.3顾客沟通
7.3设计和开发
7.3.1开发和设计策划
内审员编写检查表的好工具(原创)。
标准条款 (过程)
审 核 要 点
8.是否编制产品设计和开发计划?在需要时,对产品改进也做出安排?
9.如何识别制约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并确定相应的措施?是否提出监视与测量的需求? 10.产品是否实施了产品标准化要求,确保设计和开发中使用的标准和规范?
11.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如何运用优化设计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专业工程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
12.设计和开发中是否采用的新技术、新器材?新工艺,若有,是否经过论证、试验和鉴定?
13.是否按规定要求确定并提出产品交付时需要配置的保障资源? 14.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供方的质量是如何控制?
15.对元器件等外购器材的选用、采购、监制、验收、筛选、复验以及失效分析等活动是否进行了策划? 16.若有使用计算机软件,是否对计算机软件需要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验收、交付和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策划,落实需求管理、策划与跟踪、文档编制、测试、质量保证、配置管理等工作?
1.与产品要求相关的输入是否确定并形成文件?输入信息来源有哪些,是否充分、可靠、有效?
2.设计和开发输入文件是否包括以下项目:
a) 产品的适用性要求(如性能和功能,感官特性等)?
b)新产品预计产量、成本、价格目标、投资预算及新产品投放市场的目标?
c)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有无遗漏)? d)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适用信息?
e)其他要求(如使用条件及限制、配套的材料、零件要求需开发的材料、工艺要求等)
3.设计和开发输入文件的充分性是否得到评审?通过评审是否确保了文件要求完整、清楚、没有自相矛盾?是否尽了最大可能使所有要求定量化,为设计提供统一的准则?设计输入要求是否具有先进性、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4.设计输入是否包括工艺要求?
1.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文件有哪些?这些文件是否得到事前确定?是否针对设计和开发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这些文件在发放、实施前是否得到具有资格的人的批准?
2.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文件是否满足下列要求:
a)每一设计和开发输出阶段都有明确、齐全的文件? b)每一输出文件都能满足输入要求?
c)在输出文件中已规定或引用、评价产品接受准则? d)输出文件能够满足采购、运作、服务的需要? e)在输出文件中已规定与产品安全和正常使用至关重要的产品特性(如操作、贮存、维修和处置的要求)?
f)已确保输出文件完整、准确、协调、统一、清晰?
3.是否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项目明细表,并在产品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上作相应标识?
4.是否规定产品使用所必须的保障方案和保障资源要求? 5.在适用时,是否有给出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设计报告?
审核策略/方法 概况切入审核/抽验 抽查产品/切入审核 抽查产品/切入审核 抽查产品/切入审核 抽查产品/切入审核 抽查产品/切入审核 抽查产品/切入审核 抽查产品/切入审核 抽查产品/切入审核 概况切入审核/抽验
7.3.1开发和设计策划
7.3.2设计和开发输入
重点发散审核/查看、核实
选择过程审核/查阅、核实
重点发散审核/查看、核实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核实
7.3.3设计和开发输出
选择过程审核/查阅、确认
抽查产品/切入审核 抽查产品/切入审核 抽查产品/切入审核
内审员编写检查表的好工具(原创)。
标准条款 (过程)
审 核 要 点
1.在形成设计开发的结果各阶段,设置了哪些评审点?各评审点的评审内容是否明确和系统?各评审点采取了哪些适宜的评审方法?
2.被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是否包括了有关的职能代表,并是一个集思广益、科学的过程?
3.评审结果及跟踪措施的记录是否建立并予保持?
4.评审未通过时,组织是否致力于解决未通过的焦点问题,在未解决前,不得转入下一个设计阶段? 5.通过设计和开发评审已达到:
a)设计和开发的结果具有满足要求的能力?
b)对识别出的问题已采取措施并对措施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6.顾客要求时,是否邀请顾客参加评审。
7.是否有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以及计算机软件、元器件、原材料等专题评审?
1.当某项设计和开发活动结果涉及重大的产品特性时,是否设置验证点?各验证点验证内容是否明确?
2.各验证点是否采取了适宜的验证方法?验证是否在与实际使用的情况相似的条件下进行?验证所需客观证据是否能够充分证明已满足规定要求?
3.各验证点验证结果及跟踪措施是否有记录并予保持?
4.验证时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了措施并对其效果重新验证?在未解决问题之前不得转入下一阶段?
5.对于顾客要求控制的项目,是否通知顾客参加设计和开发验证?1.在新产品交付或批量投产前,是否经过设计确认?设计确认内容是否围绕着预期使用或应用要求进行?设计确认是否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进行?设计确认方式是否适宜?
2.对设计确认发现的问题是否已采取了措施,并对其效果重新验证?在未解决问题之前不得转入下一阶段?
3.确认结果及跟踪措施记录是否建立并予以保持? 4.是否邀请顾客参加设计和开发确认?
5.需定型(鉴定)的产品,是否按有关规定完成定型(鉴定)准备工作。
1.当发生设计错误,投产困难等更改情况时,是否及时予以识别、确认,并进行更改?
2.所有设计和开发更改是否遵循同一更改程序,并经授权人员确定和批准?
3.对某些设计和开发的重要更改是否经过评审、验证和确认?评审是否包括评价和更改(如零部件)对已交付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影响?
4.设计和开发更改是否对关联文件同步更改,以保持一致?更改信息是否已传递到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
5.更改、更改评审的结果及跟踪措施是否形成记录并予以保持?对重要的设计更改是否进行系统分析和验证并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6.对已定型产品的更改是否按定型工作有关规定办理? 7.设计和开发的更改是否符合技术状态管理要求?
1.是否编制程序文件以保证:a)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当阶段进行工艺评审;b)在新产品试制前进行准备状态检查;c)适用时,在试制过程中进行首件鉴定;d)在产品试制完成后进行产品质量评审。
审核策略/方法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评价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核对
操作流程审核/抽验 问题溯源审核/抽验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确认
问题溯源审核/抽验 问题溯源审核/抽验 选择过程审核/评价 重点发散审核/查阅、评价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核实
问题发散审核/抽查、核实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核实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验证
问题溯源审核/抽问、验证
抽查、核实 抽查、核实 抽查、核实
问题溯源审核/查看、核实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核实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核实
顺藤摸瓜审核/抽问、查验
顺藤摸瓜审核/抽问、核对
抽查、核实 抽查、核实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核实
7.3.4设计和开发评审
7.3.5设计和开发的验证
7.3.6设计和开发确认
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7.3.8新产品试制
内审员编写检查表的好工具(原创)。
标准条款 (过程) 7.3.8新产品试制
审 核 要 点
2.对需生产定型的产品,是否按有关规定完成生产定型(鉴定)准备?3.是否保存试制过程和采取任何措施的记录?
4.顾客要求时,是否要请顾客参加新产品试制准备状态检查、首件鉴定?
1.组织如何界定重要的试验项目?有哪些重要试验项目? 2.审查重要的试验项目,是否做到如下安排:
a)编制试验大纲,明确要求,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并实施准备状态检查;b)按照试验大纲组织试验;c)按规定的程序收集、整理试验数据和原始记录,分析、评价试验结果,保证试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d)对试验发现的故障和缺陷,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并进行试验验证(见8.5.2);e)试验过程、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3.4.试验结果是否向顾客通报,试验过程变更时是否征得顾客同意?1.组织采购过程有哪些?这些过程控制的方法是否确定、适宜且有效,能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组织有哪些供方应选择、评价?供方选择、评价准则是否确定?供方选择、评价准则是否按组织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制定?组织是否按照供方选择评价准则进行供方的选择、评价?供方选择、评价结果是形成记录并予以保持?
3.组织是否建立合格供方目录?目录是否得到批准并发至有关部门?采购是否依据目录进行?
4.供方供货业绩是否有记录?对供货业绩不良时是否采取措施,以促使供方改进,满足采购要求?
5.组织是否建立实施合格供方重新评价准则?对重新评价结果及跟踪措施是否有记录并予以保持?
6.组织是否建立、保持与合格供方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沟通、保持协调,有良好的互惠关系
7.临时供方是否建立、实施了有效的控制措施?
8.顾客有要求或组织认为必要时,供方更新信息是否向顾客报告或经顾客同意?供方更新条件、措施是否确定并予以实施?
9.组织是否根据评价的结果编制合格供方明录,作为选择供方和采购的依据?
10.对顾客要求控制的采购产品,组织是否邀请顾客参加对供方的评价和选择?
11.选择、评价供方时是否有效地识别并控制风险?
1.采购依据是否充分、可靠?采购产品的要求是否明确、适宜(包括品名、规格、数量、交付期、价格等)?
2.当供方的产品、程序、过程、设备的变化会导致影响组织产品质量时,组织对这种变化情况是否要求得到批准?这些批准的情况是否确定并被实施?
3.当供方人员的变化会导致影响产品质量时,组织是否规定人员资格要求并对其鉴定?
4.组织是否按照规定过程实施采购?采购及批准权限是否明确并得到实施?
5.组织是否提供必要的采购计划资料和采购承诺,以便供方能够满足这些期望要求?
1.组织是否针对不同的供方的产品、性能及供货业绩,进行分类或分级,规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2.组织是否对采购产品的验证记录、与供方的沟通以及对不合格品的反应作出规定,以证实其符合规定要求?
审核策略/方法 抽查、核实 抽查、核实 抽查、核实 查看文件
7.3.9试验控制
抽查、核实
抽查、核实 抽查、核实
概况切入审核/提问、核实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确认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核对
选择组织审核/抽查、验证
选择组织审核/抽查、核实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确认
提问、验证 提问、验证 提问、验证 抽查、核实
抽查、核实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验证
重点发散审核/提问、核实
选择组织审核/提问、确认
选择部门审核/抽查、核实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核实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核实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核实
7.4采购 7.4.1采购过程
7.4.2采购信息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内审员编写检查表的好工具(原创)。
标准条款 (过程)
审 核 要 点
3.组织对供方首样检验情况及要求是否明确规定并执行?组织对供方封样情况及要求是否明确规定并执行?供方样品是否有标识、有首样检验、封样的记录?是否保持采购产品的验证记录?
4.组织对采购产品未实施检验时,是否建立实施了其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签订质保协议或监控制度)?
5.组织是否规定采购产品在供方现场验证的情况并予以实施?顾客是否提出对采购产品在供方现场验证的要求并予以实施?如有,组织在采购文件中对拟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做出规定? 6.是否编制采购产品的验证准则?
7.当组织委托供方进行验证时,是否规定委托的要求并保持委托和验证的记录?
组织是否对采购新设计和开发的产品实施控制?实施了如下措施:a)采购项目和供方的确认应充分论证,并按规定审批;
b)在技术协议书或合同中,明确对供方的技术要求和质量保证要求;
c)产品经验证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1.在生产和服务提供前,组织如何进行策划?策划结果形成了哪些可操作文件?
2.组织生产和服务提供受控条件有哪些?其中关键过程受控条件是否齐备、充分、适宜?
3.为有效的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有关人员是否获得相应的产品特性要求?产品特性的信息以何种形式表述?该表述是否形成文件,且清楚、正确、完整、适用?
4.当没有作业指导书,不能有效进行生产和服务时,有关人员是否获得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否清楚、适用、正确、有效? 5.为确保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受控,在需进行测量与监控的过程或场所,有关人员是否获得并使用了能够满足测量和监控要求的装置?
6.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使用的设备技术性能和技术状况是否能够确保达到产品质量、工作效率和能源消耗的要求?特别是那些组织主要以设备和顾客接触时(如电信、公路),是否能够确保顾客满意?设备使用人员是否能够正确使用设备?对精、大、稀设备,组织为确保正确使用设备,是否规定并实施了有效的控制措施?对使用的设备是否适宜,组织是否规定并实施了有效的检查评价制度,一旦发现不适宜设备,组织是否及时采取了措施予以纠正?纠正后是否重新验证评价?
7.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哪些过程和过程输出必须实施监控或测量?监控或测量的项目、要求及方法是什么?由谁实施监控或测量?实施监控或测量的资源是否适当、充分?实施的监控或测量是否已确保过程受控?
8.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中,对产品的放行(上个过程的输出作为下个过程的输入)是否明确: a)放行条件并被遵守?
b)放行过程的监控或测量并被实施? c)放行手续并被执行?
9.产品的交付过程、条件、方式、确认是否规定并被实施?在交付过程中,顾客是否感到可信、方便、快捷、准确?组织是否建立并保存产品交付记录?
10.组织交付后活动及规定有哪些?这些交付后活动是否有助于提高顾客满意率?有助于改进开发产品或服务质量?
11.生产和服务使用的计算机软件,是否经确认和审批?
审核策略/方法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核实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核实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核实 提问、验证 提问、验证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7.4.4采购新设计和开发的产品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核实
操作流程审核/提问、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验证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验证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确认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观察、确认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观察、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验证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验证
提问、验证
内审员编写检查表的好工具(原创)。
标准条款 (过程)
审 核 要 点
12.在使用代用器材时是否经过审批?当影响关键或重要特性的器材代用是否征得顾客同意? 13.生产所用原材料是否适宜?
14.是否按规定控制温度、湿度、清洁度、多余物和静电防护等环境条件?
15.对首件产品是否进行自检和专检,并对首件作出标记? 16.是否规定了技艺评定准则?其表述方式是否清楚实用的(如文字标准、样件或图示)?
17.当生产和服务过程更改时,是否经过授权人员审批?
1. 组织有哪些特殊过程?证实特殊过程所需能力的确认活动是否有规定并得到实施?
2.确认是否针对特定的预期使用或应要求得到满足进行?适用时,确认是否包括:
a)过程的评审和批准准则并得到实施?
b)设备的认可活动(认可准则和认可记录)?
c)人员资格的鉴定(包括人员资格鉴定准则和鉴定记录)? d)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e)过程能力不足采取改进措施后,是否进行再确认?
1. 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凡有区分产品、追溯性要求的场合,产品标识方式是否确定并被实施?所作产品标识是否能达到区分产品或追溯性要求?
2.针对监控和测量要求,产品状态是否确定并被实施?在任一测量点,产品待测、已测等状态是否标识,使不同状态产品能够得到有效、清楚识别?
3.产品标识实施、保持、撤除过程是否明确并受控?产品标识涉及内容是否可区分或可追溯?
4.对有追溯性要求的场合,产品标识是否唯一、已受控并有记录?5.当采用技术状态管理作为保持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一种方法时是否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 6.组织是否实施了产品的批次管理,有何规定? 7.审核批次管理是否达到以下控制:
a) 按批次建立记录,详细记录投料、加工、装配、调试、检验、
交付的数量、质量、操作者和检验者,并按规定保存; b) 使产品的批次标记与原始记录保持一致;
c) 能追溯产品交付前的情况和交付后的分布、场所。
1.组织是否存在客供财产?如有,有哪些?这些客供财产自交付日起,组织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这些措施是否有效并被实施?
2.客供财产中是否含有知识产权?如有,组织是否按照法律和顾客要求采取了保护措施?
3.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使用的情况时,组织是否采取措施防止扩大,并予以记录,向顾客报告?在未征得顾客意见之前,不擅自处置?
1.组织是否针对产品的符合性,在标识、搬运、包装、贮存期间采取防护措施,确保产品不损坏、不变质、不丢失?
2.在顾客有要求时,组织是否按照顾客要求提供防护措施且经验证有效?组织所采取防护措施是否能延伸到产品交付地点? 3.这种产品防护是否包括了产品的组成部分?如对供方的要求?
审核策略/方法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验证
提问、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验证
提问、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验证
提问、验证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核实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验证
现场扫描审核/抽查、确认
现场扫描审核/抽查、确认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核实
溯源审核/抽查、核实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查验
提问、验证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现场扫描审核/抽查、确认
概况切入审核/提问、核实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验证
问题溯源审核/抽查、确认
现场扫描审核/观察、验证
选择过程审核/提问、核准 提问、验证
7.5.4顾客财产
7.5.5产品防护
内审员编写检查表的好工具(原创)。
标准条款 (过程) 7.5.5产品防护
审 核 要 点
4.当产品涉及安全、健康等特殊要求时,组织所采取防护措施能在产品寿命期间或有效期内保持有效吗?
1.组织识别关键过程有哪些?是否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 2.实施关键过程控制内容除符合7.5.1的要求外还应包括: a)对关键过程进行标识;
b)设置控制点,对过程参数和产品关键或重要特性进行有效监视和控制;
c)对首件产品进行自检和专检,并作实测记录(见4.2.4); d)可行时,对关键或重要特性实施百分之百检验; e)适用时,运用统计技术,确保过程能力符合要求; f)填写质量记录,保持可追溯性。
1.产品交付前是否进行检验、试验?在确认其符合接收准则后,才提交顾客验收?交付时是否有签署的产品合格证明?
2.交付时是否有提供有关检验和试验结果等文件;必要时,还应提供有关最终产品技术状态更改的执行情况? 3.有哪些规定完成产品使用和维护技术培训?
4.交付的产品是否经顾客验收合格?有效技术文件、配套备附件、测量设备和其他保障资源是否按规定的要求予以提供?
1.是否对交付后活动的实施、验证和报告做出规定并予以控制? 2.控制主要包括:
a) 确保交付的技术文件得到控制和更新;
b) 对交付后活动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按规定委派技
术服务人员到使用现场服务;
c) 收集和分析产品使用和服务中的信息(见6.5);
d) 交付后发现问题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包括调查、处理和
报告,见8.5.2)。 1.组织的测量和监视装置是否根据质量控制、保证和改进要求配置?所配置的测量和监控装置能力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2.组织已规定了哪些监视和测量活动?组织通过建立哪些过程,确保上述活动可行并与监视和测量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 3.监视和测量设备应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适应?
4.组织是否建立了测量设备量值传递系统,可追溯至国际或国家承认的测量基准?
5.组织是否建立了测量设备校准系统?所有测量设备校准均已纳入校准系统,并规定了校准或验证周期?测量设备是否已按规定周期或在使用前得到校准或验证?
6.测量设备校准或验证没有国际或国家承认的测量基准时,组织是否制定用于校准或验证的文件?
7.测量设备校准或验证结果是否建立记录并予以保持?是否建立标识用于确定其校准状态?
8.测量设备调整或再调整情况、方法及要求是否明确?调整过程是否受控?防止调整使测量结果失效的措施有哪些并被实施?
9.测量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是否进行评价并记录?组织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是否采取了适当措施?
10.计算机软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在初次使用前是否得到确认和记录?对需重新确认的情况是否规定、实施并有记录?
审核策略/方法 重点发散审核/查看、验证
提问、验证
7.5.6关键过程
选择过程审核/提问、核准
提问、验证
选择过程审核/提问、核准
提问、验证 提问、验证 提问、验证
7.5.7交付
7.5.8交付后的活动
概况切入审核/查看、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查看、验证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验证
提问、验证
操作流程审核/抽查、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核实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验证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验证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验证
问题溯源审核/抽查、验证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验证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内审员编写检查表的好工具(原创)。
标准条款 (过程)
审 核 要 点
11.对测量设备需重新校准(校准周期以外的)情况是否确定并予以实施?
12.测量设备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是否有适宜的防护措施,防止损坏或失效?
13.当生产和检验共用的设备用作检验时,是否加以校准或校验并做好记录,以证明其能用于产品的接收?
是否实施了技术状态管理?顾客要求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技术状态基线确定及其更改是否征得顾客同意?
测量、分析和改进
1.组织为确保产品,GJB-QMS符合性并实现持续改进,对所需的监控、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如何进行策划?策划是否在产品、过程、体系业绩、顾客满意程度四个方面展开?策划结果是否形成文件?文件中是否确定了适用方法及应用程度?
2.组织在策划过程中,是否确定统计技术应用需求、场合及要求?对统计技术应用正确性、适用性是否有监控、验证措施?
1.为监控和测量顾客是否满意,组织获取这些信息渠道有哪些?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和监控?
2.组织使顾客满意关键因素有哪些?使顾客满意的关键因素是否已成为组织进行测量和监控的依据?
3.组织是否在顾客不满意的问题点和使顾客满意的关键因素上设置了测量或监控点,并确定了测量或监控的方法?
4.组织对顾客满意程度的评价是否来自顾客的意见感受?是否具有代表性、可信性?
5.是否对顾客反馈做出适当安排,必要时实施改进(见8.5),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报顾客?
1.组织是否根据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了内部审核程序? 2.根据规定的时间间隔。组织是否编制了审核计划?该计划有无覆盖GJB-QMS所有部门、主要场所、过程?
3.根据审核计划规定的审核对象,是否编制了检查表?这些检查表是否覆盖了标准要求?是否覆盖了所审核对象主要职能?是否反映了推进内部管理的需要?是否突出了审核区域的重点?是否可操作?是否根据审核准则(特别是组织GJB-QMS文件)编制? 4.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是否确保了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有没有审核员审核自己工作的现象?审核员是否经过专门培训、授权,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
5.现场审核记录是否已反映检查表内容已经检查?对不合格客观事实描述是否清楚、可证实、可追溯?
6.对现场审核发现的不符合是否开具不合格项并经受审部门确认?7.对审核发现的不合格,是否采取措施,确保消除并能防止其再发生?对措施的有效性是否进行验证,并有验证结果的报告?
8.组织是否编制内审报告,对GJB-QMS的符合性、有效性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并实施改进?
9.内审首、末次会议是否召开?有没有会议记录?与会人员是否符合要求?
10.审核用工作文件是否齐全、规范、正确,并得到整理、保存? 1.在产品实现过程,组织设置了哪些测量或监控点?针对关键过程,组织是否实施了有效的测量或监控活动?
2.组织对所设置的测量或监控点,是否针对过程要素,特别是过程支配性因素进行测量或监控?这些测量或监控活动能否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成为确保产品符合性的基本手段?
审核策略/方法 问题溯源审核/抽查、验证
重点发散审核/抽查、验证
问题溯源审核/抽查、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验证
选择过程审核/提问、核实
选择部门审核/面谈、验证
重点发散审核/提问、验证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验证
问题溯源审核/抽查、验证
问题溯源审核/抽查、验证
查阅、核对
组织结构审核/抽查、核对
选择部门审核/抽查、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核实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验证 抽查、验证
问题溯源审核/抽查、验证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验证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验证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核实重点发散审核/查看、验证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验证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7.7技术状态管理
8
8.1总则
8.2监视和测量
8.2.1顾客满意
8.2.2内部审核
8.2.3过程的监控和测量
内审员编写检查表的好工具(原创)。
标准条款 (过程)
审 核 要 点
3.当测量或监控发现过程策划结果未能满足要求时,是否针对不合格本身采取了可行、有效的措施?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以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
4.为确保过程达到所策划的结果,组织是否:
a) 识别需要监视和测量的过程,规定各部门在过程监视和测
量中的职责(见5.5.1)。
b) 确定监视和测量项目、方法、频次和判定准则;
c) 保持过程监视和测量的记录以及采取措施的记录(见
4.2.4)。
1.采购产品特性的测量和监控策划结果是否形成文件,并被执行?2.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半成品(在制品)特性的测量和监控,策划结果是否形成文件并被执行?
3.产品交付前,对产品特性是否进行测量和监控?交付顾客的产品是否符合下列条件:
a)所有规定的饿测量或监控项目已圆满完成? b)交付前产品测量和监控结果符合接受准则? c)有关证据齐备并获认可?
4.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产品特性的接受准则是否确定并被遵守?产品符合接受准则的证据是否充分、可靠并被保持?测量或监控记录上是否指明有权力放行产品的人员(如签名)?
5.根据产品特性测量和监控文件的规定,测量和监控活动没有完成之前,需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时,是否得到组织有关授权人员批准,或适用时顾客的批准?
6.对产品检验、试验和需顾客检验验收的项目以及所需建立的记录是否在文件中做出规定?检验印章是否了实施控制?
7.当产品未完成所有要求的验证活动,需例外放行时,是否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征得顾客同意,并进行标识和记录,确保能追回和更换产品。
1.组织是否建立/保持了“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该程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对组织各个过程、各种情况不合格品评审、处置作出了明确合适的规定?其被实施能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人员及权限是否明确?不合格品是否在具有资格的人员评审后才进行处置?
3.所选择的不合格品处置方式是否符合要求?让步时,是否经授权人员批准或按顾客要求批准?不合格品纠正或是否重新验证?是否采取措施,消除发现的不合格或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 4.对不合格品的性质、评审、处置(包括让步批准)是否保持记录?
8.3不合格品控制
5.对交付或开始使用后的不合格品,组织是否区分轻重缓急,指定人员迅速确认不合格品,采取补救措施,解决顾客当前不满意?该措施是否与其所产生的影响(包括潜在的)相适应?
6.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否明确不合格品隔离、标识、记录、审理和处置的要求?
7.是否建立不合格品审理系统,并保证独立行使职权?
审核策略/方法 问题溯源审核/抽查、验证
8.2.3过程的监控和测量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核实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核实选择过程审核/抽查、验证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验证
操作流程审核/抽查、验证
问题溯源审核/提问验证提问、验证
问题溯源审核/提问验证概况切入审核/提问、核查 面谈、核查
问题溯源审核/抽查、核实
选择部门审核/抽查核实问题发散审核/抽查、确认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如果要改变其审理结论时,最高管理者是否签署书面决定? 9.参与不合格品审理的人员,是否经资格确认,并征得顾客的同意,
由最高管理者授权?
10.不合格品的审理结论,是否仅对当时被审理的不合格品有效?是否有文件规定其不能作为以后审理不合格品的依据,也不影响顾客 对产品的判定?
内审员编写检查表的好工具(原创)。
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清单
(GJB 9001B:2009)
标准条款 (过程)
审 核 要 点
1.组织为证实GJB-QMS的适宜性、有效性并识别持续改进机会,确定、收集、分析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的统计方法、时间、传递要求是否得到规定和实施?是否包括来自测量和监控、不合格品控制等主要数据?
2.组织是否建立、实施了数据分析规定?通过数据分析,应提供的信息是否包括: a)顾客满意?
b)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
c)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供方业绩改进与开发? e) 质量经济性。
3.为提高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和效率,组织是否采用了适用的统计技术?
4.是否对产品质量和过程绩效与质量目标进行比较,识别改进机会?
1.组织GJB-QMS持续改进的机制是否形成?
2.组织是否通过使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致力于提高GJB-QMS的有效性?3.组织持续改进GJB-QMS绩效是否明显?有充分的、可靠的事实或数据对比予以证明?
4.组织是否编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年度改进计划,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1.组织对应采取纠正措施的不合格,是否执行了“纠正措施程序”?2.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了“纠正措施程序”?该程序是否按照标准要求作出以下的规定:
a)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投诉)? b)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c)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d)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审核策略/方法
重点发散审核/查看、核实
8.4数据分析
选择部门审核/查看、核实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确认
选择过程审核/抽查、确认
选择部门审核/提问验证重点发散审核/查阅、确认
概况切入审核/抽查、比对 查看、核对
问题溯源审核/抽查确认
8.5改进 8.5.1持续改进
查看、核对
8.5.2纠正措施
3.组织采集纠正措施信息的来源是否正常、充分、可靠、及时?所
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注重过程及有效性,能防止不合格再发生,操作流程审核/抽查、验并与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对纠正措施实施及有效性是否进证 行记录、评审并实施了闭环管理?
4.对来自顾客的投诉,是否在采取补救措施后能分析顾客投诉原因,重点发散审核/抽查、验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再发生类似的顾客投诉? 证 5.当确认供方对不合格负责,在适用时是否向供方提出纠正措施要求,并评价供方措施的有效性?
6.组织是否建立并运行产品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并将与最终产品质量有关的问题极其纠正措施向顾客通报?
操作流程审核/抽查、验证
选择部门审核/提问验证
8.5.3预防措施
1.组织是否建立、保持了“预防措施程序”?该程序是否按照标准要求作出了以下规定:a)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c)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d)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e)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查看、核对
内审员编写检查表的好工具(原创)。
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清单
(GJB 9001B:2009)
标准条款 (过程)
审 核 要 点
2.组织对应采取预防措施的潜在不合格,是否执行了“预防措施程序”?
3.组织采集预防措施信息的来源是否正常、充分、可靠、及时?适用时是否包括:
a)顾客需求和期望? b)市场分析?
c)管理评审的输出? d)数据分析的输出? e)满意度的测量? f)过程的测量?
g)顾客信息的汇总系统? h)有关GJB-QMS的记录? I)自我评价的结果?
j)提供运作条件失控的早期报警过程?
4.组织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过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注重过程及有效性?是否能防止潜在不合格发生,并与潜在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对预防措施的实施结果是否有记录?有效性是否评价?是否实施了闭环管理?
5.识别预防措施的机会是否源于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风险管理、防错技术和有关产品质量信息等?
审核策略/方法 问题溯源审核/抽查、确认
选择部门审核/查问、验证
8.5.3预防措施
操作流程审核/抽查、验证 询问
正在阅读:
GJB9001B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05-24
裂缝导流能力模拟实验07-28
戴尔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案例分析08-09
信息管理系统各章作业07-08
VMware下安装Red Hat Linux 9.0全过程(图解)05-22
安顺市贯城河水污染调查现状分析处理07-05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解析[105-04
【范文】党组书记抓党建工作自查报告04-10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GJB9001B
- 管理体系
- 审核
- 检查
- 质量
- 2013建筑给水排水(含民用+工业)-经典审图意见汇总
- 益阳市2021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D卷
- 形位公差国家标准
- 2015政法干警面试热点解读:义务劳动报道“淡化领导”好
- 现代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
- 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 英语写作必背100句
-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详解
- 创建学习型团支部活动实施方案
- 员工素质能力提升培训
-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 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一览表
- 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之我见
- 排序算法总结源代码
- 7.1.3三角形的稳定性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章)xiugai
- 鞠允平在全市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动员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默写练习
- 中学2019上半年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 高中选修课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