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出口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更新时间:2023-11-06 12: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中小出口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雷芳 邱卫林 现阶段中小出口企业的现状 近年来,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一支重要和活跃的力量,在世界各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的重要力量。我国现有中小企业逾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工业产值占我国总产值2/3以上,承载着80%的就业人口。2007年以来,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出口增幅逐步回落,出口企业承受的压力明显加大,特别是中小型出口企业下降明显,亏损和经营困难企业增多。来自国家发改委的分析报告显示,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资金本已紧张的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更加突出。据银监会统计,2008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然而只有约3000亿元落实到中小企业,仅占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0亿元,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倒闭,其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就超过1万多家,2/3的纺织中小企业面临调整,导致超过2000万工人解聘。2008年广东、浙江等地中小企业大规模倒闭,截至2008年4月底,温州市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提交了一份企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的温州中小企业目前已经处于关、停、半停工状态,甚至倒闭。具体来说,其中参与调查的31家企业,在原材料、能源提价方面,2008年比2007年预计要多支出3亿多元。原材料成本之外是宏观调控产生的成本有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宏观调控货币从紧,银行利率指数同比平均超过25%,有的企业反映同比已经超过40%。参与调查的31家企业因利息负担,2008年需多支出3550余万元,其中年利息多达100万元以上的就有长城、云顶、华尔达、金石等13家企业。利息之外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损失,有调查显示,2008年人民币兑换美元突破7元后,其中22家出口企业预计同比要损失收益4150万元。此外是出口退税。按出口退税平均下降约4个百分点计算,31家企业中涉及17家出口企业,预计减少收入4000余万元。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国内国际经济发展放缓,影响中小企业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大火车头——美、日、欧同时脱离了增长轨道,这是10年来的首次,紧接着,全球经济相继陷入疲软,这种放缓的势头比预料中还要严重。整个全球经济放缓,也拖累了中国2008年出口贸易,这对于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是一次严重的打击。因为我国处在国际分工的下游,出口产品大都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标准化了的产品,市场需求弹性较大,替代品较多。从中小企业出口竞争战略看,似乎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发挥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通过降低价格,占领市场。但应看到,这种价格竞争的路径依赖,不仅会使出口方形成一味强调价格和成本竞争的惯性思维,还会使进口方也形成中国的出口商品可以不断压价的预期,使得出口企业的价格越压越低,利润十分微薄,很多企业依靠出口退税和有关优惠政策才能维持出口。一部分企业的倒闭,与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形势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或协调性。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GDP的增长下降了1.5个百分点,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随着整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放慢,包括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势必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增长放缓,甚至一部分企业的倒闭。

人民币汇率不稳定,增加了中小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

人民币升值加快,大批产品出口失去价格比较优势。珠三角地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服装、家电、玩具、家具等产品出口大多以美元和港币结算,人民币的快速升值,直接导致这些行业出口竞争力下降,价格优势丧失。纺织企业从接单到交货一般需要半年左右时间,而这一期间人民币升值侵蚀了大部分利润,虽然企业在接单时可以锁定远期汇率结算,但对汇率的涨跌幅度极难把握,由此给出口企业带来了难以预测的汇率风险和汇兑损失。另外,由于美元走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也相应增大,应对汇率波动风险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间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比如某产品的国内成本为8元,国际市场价格为1美元,若在2005年出口1美元还可以换回8.11元人民币,但现在则只能换回6.83元,这个产品在2005年销售的时候还可以略有赢余,而到2008年则企业如果还按原价出口,则会给企业带来亏损。若企业不希望亏损发生,势必会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而出口产品价格的提升,在商品需求弹性大、替代品多的情况下,必然会引起出口产品销量的降低,降低企业利润。因此,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以外币表示的我国商品价格上升,直接削弱了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企业的利润率下降。现在,“中国制造”遍及世界各地,占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当“中国制造”出口形势喜人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法回避的险境,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制造”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不断加聚和升级,不断出台限制中国企业扩大出口。应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壁垒,国内企业往往都是被动地应诉,加上贸易主导权和话语权始终掌握在别人手里,导致了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与矛盾,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的冲击和打压。

(三)信用基础差,融资困难

创造中国近7成GDP的中小企业,目前仅占主要金融机构贷款的16%。对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融资难是一个极为现实而又棘手的问题,也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我国,按现有的贷款通则和规定,限制得比较严,普遍都比较难。中小企业一般财务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透明度较差;自我约束力

不够,经营方式粗放,经营规模小,风险控制能力不足;信用程度低,经营风险大,持续盈利时间短。这些不足导致很多企业无法达到银行的风险控制标准,而金融业由于实行谨慎原则,制定了相对严格的经营规则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流通性。加之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在搜寻适合自己投资方向的优质中小企业时遇到的问题包括信息不足、风险过高、成本过高。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承担的风险和获得的收益存在失衡,由此在贷款方面使中小企业处于不利地位。我国政府不仅缺乏配套的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优惠政策,而且还规定县级及以下的国有商业银行没有放贷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中小企业信用社会化服务平台尚未建立。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难以准确掌握中小企业的信用资信信息,为防范金融风险,银行不会轻易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当资金比较紧缺时,为了保证企业生存,面对巨大的融资借款压力,很多企业家不得不向民间资金伸手,然而民间借贷利息非常的高,一些月息竟然达到9%到10%,比银行利率高了10倍。随着这种民间借贷的格外活跃,谁放贷都能赚到钱,盲目跟风者日盛,企业全行业借钱,高息借贷企业大多难以还款,很多企业就逐步陷入了资金流转的恶性循环之中,倒闭破产成为必然。

(四)生产运营综合成本上升,挤压了利润空间

一是用工成本逐年增加。近几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用工数量大增。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供给趋于紧张,招工难、员工流失多的问题日益凸现。企业为招到工人和留住熟练工相应提高工资,改善福利待遇。另外,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要依法为工人上足“三险”,也使一些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二是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全面上涨。近年来,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涨的推动下,国内市场相关产品如石油、煤炭、钢材和农副产品等价格也大幅上涨,出口加工企业成本压力较大。三是环保支出明显增加。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各级政府开始强化环境保护的执法和惩治力度,污水处理、废气回收净化等强制性环保措施成为企业运行的先决条件,对排放不达标企业和环境违法企业实施限期整改、依法关闭等措施,从根本上加大污染企业的环境违法成本。

(五)缺乏自主品牌,知识附加值低

中小出口企业遭遇的客观因素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导致中小出口企业陷入困境的主观因素同样不容忽视。中小企业由于利润微薄、人才匮乏,很难培育自己的品牌与核心技术。据商务部调查,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仅有3%至5%,出口模式以代工为主,自有品牌只占10%左右。一些小型出口企业为跨国公司充当“加工组装车间”,靠跨国公司的知名品牌和销售渠道维持生存,出口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缺乏优秀人才或留不住人才,也是中小企业创立自有品牌、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中,

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约占40%,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11%,有技术职称的从业人员约占10%,其中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从业人员约占5%。

三、解决措施及建议

(一)巧选结算方式,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动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的汇率避险工具有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掉期交易、出口押汇及结构性存款等。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金融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另外无论是进行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或办理即期的结售汇业务,企业都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交易时机。自2005年9月起,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价由原来的一日一价调整为可一日多价。在挂牌价波动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判断外汇牌价走势以选择合适的交易时机。在与对方洽谈合同时,选择即期信用证支付或付款交单的方式以便尽快收回货款。在此种方式行不通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让进口商票汇、信汇、电汇部分或全部货款,可以予以一定的现金折扣以激发进口商及早付款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汇率风险也可以提前收款,便于企业内部资金流通。此外,中小企业还可采取出口押汇、票据贴现、出口保理业务等方式出售单据,加速收回出口外汇,避免人民币升值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二)深化融资方式改革,拓宽融资渠道

实践证明,融资渠道多元、多层与市场细分,有利于解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拓宽融资渠道方面,一是要大力发展中小地方性金融机构。地方性银行与全国性的大银行相比,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具有优势。地方性中小银行具有地缘优势、人缘优势、独立法人的地位优势。而中小企业金融需求又具有“额小、期短、面广、快速”等特点,恰恰与小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所以地方银行操作中小企业贷款和微小企业贷款有技术优势。在支持中小企业利用传统渠道、方式的同时,各地银行监管机构还要帮助中小企业开阔融资视野,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在融资渠道方面,要发挥监管部门全方位提供金融咨询服务、宣传金融业务知识的牵头职能,引导企业既要依靠银行资金,还要利用好非银行资金,鼓励中小企业大胆使用成本相对较高的私募基金和个人闲散资金。在融资方式方面,也可引导企业使用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比如可以采用典当方式或银行新开发的贸易融资产品。

(三)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高竞争力

人民币升值使单纯依靠价格竞争的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中小企业应改变出口导向策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摆脱低层次的价格竞争模式,积极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扩大中高档产品的出口比例。一方面,中小企业可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走产学研发展的道路,加快技术

创新,使企业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传统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在技术含量、服务等层面提高其附加值。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可利用人民币升值这一契机,进口国外先进设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产品档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出口商品的综合竞争力。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以使我国出口商品真正从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式增长方式转变为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式增长方式。

(四)加强成本和费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出口型中小企业要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加强采购、生产、销售、资金运筹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和费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扩大产品的利润空间,以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在中国,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产品是通过外贸公司代理出口的,进入国际市场的中间环节较多,企业出口成本较高。如果企业能够加强与国外客户的联系或在国外设立销售公司,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益,能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

(五)加大企业横向联合,塑造自我品牌

我国中小企业应在人民币升值后加强发展出口产品生产的横向联合,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小企业联营,能充分发挥各个企业的人才、设备、资金、技术和原料等优势,在联合的基础上协作分工。中企业联营的好处首先是使出口生产能力增强,出口产量扩大,提高出口创新能力。对此,中小企业要积极选择企业联营,集中力量发展新产品,扩大名牌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几乎不增加投资或少投资的情况下.增加产品的出口贸易能力。其次,中小企业联合经营出口,不仅可提高龙头企业外向化程度,而且还可带动内地一批中小企业扩大出口经营的能力。为此,中小企业必须树立国际化经营理念,彻底改变落后的企业制度、传统管理模式和低层次服务方式,建立既能适应本土文化和市场环境,又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和服务规范。培育自主品牌,加强品牌建设,已成为提高我国企业出口效益、促进产业升级的当务之急。面对经济全球化大趋势,我国企业应审时度势,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品牌,将自己的品牌推向国际市场,积极主动地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wp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