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字经》注释本

更新时间:2023-07-27 09:4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华字经》注释本

《中华字经》注释本

《中华字经》注释本

第一课天文

【题解】

《中华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韵文式常用字表,共50篇,500韵,1000句,4000个常用汉字。它涵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课本的生字2540个,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规定的常用字2905个,国务院公布的常用汉字3500个,国标汉字信息字符集基本集的3755个汉字。

《天文》是第一篇,共8韵,16句,64字。本篇从包罗万象的乾坤和宇宙开始,描述了种常见的天象。

【原文】

乾坤有序,宇宙无疆。

星辰密布,斗柄指航。

【注释】

[1] 乾坤:《周易》第一卦和第二卦。《易·乾·彖辞》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

《中华字经》注释本

之象为天,表示阳性。《易·坤·彖辞》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天”。坤之象为地,表示阴性。《易传》认为乾的作用在使万物发生,坤的作用在使万物成长。乾坤相互交感推动万物发生变化。故乾坤又引申为天地、日月、男女、父母等。

[2] 序:次序、顺序。

[3] 宇宙:空间与时间的总和。宇:指上下四方无边无际的空间;宙:指古往今来无始无终的时间。

[4] 疆:边界。

[5] 星辰:天体的总称。星是发亮的天体,辰是比星暗一些的天体。星按物理性质和运动状态分为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太阳是恒星,月亮是卫星,人类居住的地球是行星。

[6] 布:陈列、铺开;

[7] 斗柄:北斗七星,即大熊星座。北斗七星排列形状如一把杓子,故民间又称为“杓子星”。北斗星从斗头到斗柄分别为天枢、天璇(或天璿)、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或瑶)光。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组成斗头,又称“斗魁”或“璇玑”。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斗柄,也叫“斗杓”。斗柄在这里指北斗七星。北斗星较亮,而且在北极星附近,连接天璇、天枢二星的线延长约五倍处便可找到北极星,故又被

《中华字经》注释本

称为指极星,人们夜间走路行船常把北斗星作为辨别方向的重要标志。此外,由于地球的公转,北斗星在一年中处于北极星的不同方位,《鶡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人们从斗柄所指方向,分季节、辨农时;

[8] 航:航向。

【译文】

天地啊,你化育万物,包罗万象,运行井然而有序。

宇宙啊,你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哪儿才是界疆?

闪烁的星辰密布于太空,

北斗星为地球指航。

【评析】

《中华字经》以“乾坤”作为开端,把文章的起始点和自然界的起始点统一起来,体现了作者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星辰密布,斗柄指航。”不仅说明北斗星自古以来就是地球运动的参照物,同时也暗示了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和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是一致的。

《中华字经》注释本

【原文】

昼白夜黑,日明月亮。

风驰雪舞,电闪雷响。

【注释】

[1] 昼:白天。地球对着太阳的一面所处的时间。

[2] 夜:黑夜。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所处的时间。昼与夜相对;

[3] 日:太阳的简称,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与地球的平均距离14959.787万千米,直径139万千米,为地球的109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平均密度1.4克/立方厘米。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表面温度5770K,愈向内部温度愈高。中心由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以辐射的方式,由内部转移到表面,而发射到宇宙空间。太阳也在自转,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25天,两极区约35天。总体说,太阳是稳定的,但其大气层却处于局部激烈运动中;

[4]月:月球的简称,旧称“太阴”。地球的天然卫星。与地球平均距离384402千米。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才能被看到。月球直径3476千米,约为地球的1/4,质量为地球的1/81.3,密度为水的3.3倍,重力约为地球的1/6。自转周期与其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都是27.3日,

《中华字经》注释本

故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5]风:地球上空气的流动。古代把风分为四种:春为和风,夏为熏风,秋为金风,冬为朔风。气象学常用风力表示风的强度,风力分为十三级:0级无风;1级软风;2级轻风;3级微风;4级和风;5级清劲风;6级强风;7级疾风;8级大风;9级烈风;10级狂风;11级暴风;12级飓风。[6]雪:水气在空中遇冷直接凝华成六角形白色结晶的固体降水物。空气中所含水汽多少和温度高低等不同,所形成的雪花形状、雪片大小也就不同;气象学上将雪分为大雪、中雪和小雪。

[7]雷:伴随闪电出现的强烈爆炸声。由闪道中的高温使水滴汽化、空气体积迅速膨胀而产生。

[8]电:闪电。云团与空气摩擦而生电,闪电则是云层间、云地间或云和空气间的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的猛烈放电

现象;

【译文】

昼是白天显尽一切,夜晚却漆黑无光。

日出一天明,月升满地亮。

风儿驰骋,雪花飞舞。

电闪即逝,雷鸣轰响。

《中华字经》注释本

【评析】

第一句描写了日出日落、昼夜交替,月缺月圆、岁月流逝的天象。第二句描写了风、雪、雷、电四种自然现象。

【原文】

云腾致雨,露结晨霜。

虹霓霞辉,雾沉雹降。

【注释】

[1] 云:地面的湿空气升至高处,遇冷而凝成无数细微水点,成团浮游空中。按云底的高度不同,一般可分为高云、中云和低云三族。外形或分层、或团聚,或呈波状。云状演变常能表明大气结构情况和天气的变化。

[2] 雨:云中的微小水点积重增大到上升气流无力支持时,下落而为雨。雨滴直径约0.1~7毫米。

[3] 露: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为水点是露,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

[4] 霜:空气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而凝华在其上的白色结晶微粒是霜。一般出现于晚秋和早春季节的晴朗无风夜间或清晨,晚秋产生的霜叫“早霜”,早春产生的霜叫“晚霜”。

[5] 虹霓:是太阳光线与水汽相映,出现在天空的彩晕。主

《中华字经》注释本

虹为虹,副虹为霓,霓位于虹外侧,常出现于雨后;霞,是因日光斜射而呈现赤色的彩云。

[6] 雾:空气中的水汽凝成细水点或冰晶,象云烟一样弥漫在空中则是雾。

[7] 雹:雨遇冷气凝结成大小不一的冰块随雨降下,便是冰雹。雹呈球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形,直径大小不一,常见的5~50毫米。

【译文】

云升腾于空中才致雨,

露凝结于深秋方成霜。

长虹伴彩霓,朝霞眩辉光,

迷雾沉大地,冰雹从天降。

【评析】这几句说自然气候现象,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原文】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时令应候,寒来暑往。

【注释】

《中华字经》注释本

[1] 春:中国农历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季。春天,天上轻清之气下降,地上地中之气上升,天地交感,万物萌生,百花齐放,之间极为调和,故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2] 夏:一年中的第二个季节,农历四至六月为夏季,四季的第二季。七至九月为秋季,十至十二月为冬季。夏天是它们迅速成长的季节,秋天是收获果实的季节,冬天是植物贞藏的季节。

此二句是说植物和农作物在春天播种萌生,夏天生长,秋天成熟,冬天储藏的自然规律。

时:岁时、季节。令:政令,古时的政令分为春令、夏令、秋令、冬令。农历按季节气候变化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从春至冬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民间有《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农人随节气更替安排农事;应候: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寒:冷。此指寒冷的季节;暑:热。此指炎热的季节。寒来暑往指四时相代,季节交替。

句文大意说岁时节令啊,就是应天候而作,这才有冷与热的

《中华字经》注释本

循环,寒与暑的来往。

第2课地理

远古洪荒,海田沧桑。

远古:遥远的古代、古时候;洪荒:指远古时代混沌蒙昧的状态;海田沧桑:即沧海桑田,喻世事变迁巨大。沧是水汇集的地方;桑田即植桑的农田,泛指农田。《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该句反映出作者叹古的感慨:看,远古时代,洪水肆虐,一片荒凉,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又变成大海,世事的变化是多么巨大。

陆地漂移,板块碰撞。

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浸没的部分,总面积为14900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9%;漂移:漂流移动;板块指成块的陆地。

大陆漂移说是德国科学家A·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的。它发现相隔在大洋两岸的南美州和非洲两大陆的海岸线,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和连续性,恰如一张被撕成两块的报纸,完

《中华字经》注释本

全可以重新拼合起来,此说后来被科学界观测论证并认同。板块构造说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关于地壳水平运动的新假说,实际上它是在大陆漂移、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综合各个方面的科研成果而形成的。这一学说是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和英国剑桥大学的麦肯齐等青年学者首先提

出来的。它们认为全球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之间海底的扩张,使陆地板块在地幔上漂移,若两块板块相碰撞,就会产生巨大的水平挤压力,使地槽中的地层发生复杂的褶皱和断裂并上升成为构造山系,导致山的产生。

该句在述说地球演化的科学成因:大地在海洋中缓缓漂移,这些板块相互分离,又相互碰撞。

山岳巍峨,湖泊荡漾。

山岳:陆地表面高度较大、坡度较陡的隆起地貌,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的称为山。并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自上而下分为山顶、山坡和山麓。山上有丘为岳,所以高大的山称为岳。一般的概念,也把山岳、丘陵通称为山。山按成因分可分为褶皱山、断块山、侵蚀山、火山等;巍峨:山的高大雄伟貌;

湖泊:地表洼地积水形成比较宽广的水域,如太湖、梁山泊。

《中华字经》注释本

湖按成因可分为构造湖、火口湖、冰川湖、堰塞湖、喀斯特湖、潟湖、牛轭湖、风蚀湖、人工湖等。按泄水情况,分为排水湖和非排水湖。按盐度高低,分为淡水湖、咸水湖和盐湖。地球上湖泊总面积约205.87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1.38%;荡漾:形容水的起伏微动貌。

这句话是接上而言:因为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所以才造出了山岳巍峨挺拔,形成了湖泊涟漪荡漾。

植被旷野,岛撒汪洋。

植被: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泛称。全球地表的植物称为“世界植被”,某个地区的植物称为“地方植被”,天然森林或草甸称为“自然植被

”,耕作的农田或树林称为“人工植被”;旷野:空阔的原野;

岛:也称“岛屿”,散处在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小块陆地,通常大的称岛,较小的称屿。按成因主要分为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和冲积岛。如中国台湾岛属大陆岛,南沙群岛属海洋岛,崇明岛属冲积岛。世界最大的格陵兰岛面积达217万余平方公里。世界岛屿总面积约为97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总面积的7%;汪洋:形容水宽广无际貌。

句文描写自然环境的优美:植被满山遍野,岛屿象播撒到汪

《中华字经》注释本

洋大海的种子崭露出头角。

冰川冻土,沙漠沃壤。

冰川: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雪线以上是冰川积累区,以下是冰川消融区。按其形态和规模主要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现代冰川覆盖总面积约为1620多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11%,占地球淡水总量的69%;冻土:温度在冰点以下导致所含水分冻结的土壤或疏松岩石。按照冻结的持续时间不同,分别为暂时性冻土、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多年冻土又叫“永久冻土”,指多年连续保持冻结,即使在盛夏,融化深度也不大的土壤或稀松岩石,其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20%~25%,主要成带出现于极地区域。中国东北部分地区和青藏高原高山地区也有多年冻土;

沙漠:沙质荒漠。地表覆盖大片流沙,分布各种沙丘,在风力的推动下,沙丘不时移动,往往侵没农田、村镇、道路;沃壤:肥沃的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以及水分、空气等组成。在成土母质、生物、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和耕种、施肥、灌排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不断演变和发展。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

《中华字经》注释本

木丰树森,岩多滩广。

木,树:树木,指木本植物;丰:茂盛、茂密;森:树木丛生繁密貌;

岩:岩石的简称,组成岩石圈的主要物质。一般是固态,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或天然玻璃质或生物遗骸所组成,并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根据形成岩石地质作用可把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滩:河道中水浅流急多沙石的地方或海边、河边泥沙淤积的地方。这两句说树木茂盛,种类繁多,岩石丰富,滩地广阔。

鸟飞兽走,鳞潜羽翔。

鸟:飞禽的统称,为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体均被羽,只具二足而前肢成翼,心脏具两心耳和两心室,骨多空隙,内充气体。呼吸器官除肺外,还有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体温恒定,卵生。种类繁多,现存的鸟类,可分古颚总目、楔翼总目和今颚总目三个总目。有9000余种,中国有1200余种;兽:即兽类,哺乳纲动物,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哺乳,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个高等动物类群。哺乳纲包括3个亚纲: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其中原兽亚纲最原始,真兽亚纲最高等。分布几乎遍及

《中华字经》注释本

全球,广泛适应辐射于陆栖、穴居、飞翔和水栖等多种环境。现有19目,约4237种,中国有17目。

鳞:鱼类、爬行类和少数哺乳类体表以及鸟类局部区域所被覆的皮肤衍生物。一般呈薄片状,具有保护作用,这里代指鱼类。鱼是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为冷血动物,即不定体温的脊椎动物。鱼类长期生活在水中,有适应在水里呼吸的鳃器官,仅有少数种类可用鳔辅助呼吸。鱼体多呈纺锤形,也有侧扁形、平扁形或棍棒形,并常覆有保护性的鳞片。鱼以鳍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有成对的偶鳍和不成对的奇鳍两类。具有两对鼻孔,听觉器只有内耳,能感知声响。体温几乎完全随水的温度变化而相应变化,为变温动物。一般为卵生,少数卵胎生或胎生。鱼类的寿命长短相差很大,长的可达百岁,短的只能活一年。个体差别更大,大的可长20米、重40吨,小的只有0.75~1.5厘米长。现存鱼类分为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两个类群,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水域。中国鱼类约2800多种,其中海洋鱼类约2100多种,淡水鱼类约700多种;羽:鸟类表皮细胞衍生的角质化产物。被覆在体表,质轻而韧,略有弹性,具一定的防水性,有保护、保温、飞翔等功能,这里代指会飞翔的鸟类。

鸟在天上飞,兽在地上走。鳞生的动物在水中潜游,羽生的禽类在空中飞翔。句文描绘了一幅飞禽走兽在大自然中和谐相处图画。

《中华字经》注释本

境态和谐,物种安详。

境态:环境与生态;和谐:协调、和顺;物种:生物种类,即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一定的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物种和环境相互制约、依存,达到相对稳定、协调和合的状态,各种生物在这种状态中安然生存。

地球的生态啊是多么和谐!物种的环境啊是多么安详!该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也反映出作者对生态环境的渴望。

第3课人伦

父母爹娘,没齿难忘。

父母爹娘:爹娘和父母是一个意思,现代人称父母为爸爸妈妈,古时人则称爹和娘;没齿:没世,犹言一辈子,终身。这两句说父母的生身养育之恩,终身不忘。

兄弟姐妹,危困助帮。

兄弟:同辈人中男性年长者为兄,习惯称哥哥。同辈人中男性年幼者为弟;姐妹:同辈人中女性年长者为姐,年幼者为妹;危:危险、危急;困:困难、贫乏;助帮:即帮助。兄弟姐妹之间,谁有了危急困难,应该互相帮助。

姑姨叔舅,亲戚互访。

《中华字经》注释本

姑:父亲的姐姐、妹妹为姑;姨:母亲的姐姐、妹妹为姨;叔:父亲的哥哥称伯,父亲的弟弟称叔,这里叔代指父亲的哥弟;舅:母亲的哥哥、弟弟为舅;亲戚:内外亲属;互访:互相拜访探望。这两句是说亲戚之间,要经常联系来往。

侄男闺少,哺育茁壮。

侄男闺少:兄弟的孩子为侄,男指儿子,闺指闺女,侄男闺少即侄子、儿子、闺女、小孩,泛指下一代幼小的男女孩子;哺育:喂养、培养;茁壮:强壮、健壮,生长旺盛。这两句意思为哺养教育下一代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

夫妻相敬,梦忆糟糠。

夫妻:丈夫与妻子的合称。即男女双方通过合法婚姻组成的配偶。夫的配偶称妻,妻的配偶称夫,由此而形成的关系称为夫妻关系,是血亲关系与姻亲关系的基础;糟糠:酒滓、谷皮,喻粗劣的食物。《后汉书·宋弘传》:“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是说贫贱时交的朋友不能忘记,共过患难的妻子不能抛弃,因此后来以糟糠为曾共过患难的妻子的代称。夫妻相敬,梦忆糟糠两句说夫妻之间要相敬相爱,在富贵的时候要常想夫妻共患难、同贫贱时候的深厚感情。

隔屋邻舍,遇事谦谅。

隔屋邻舍:指前后左右房舍相邻的家庭住户;谦谅:谦让、谅解。这两句说邻居之间要友好相处,遇事要互相谅解谦让。

《中华字经》注释本

伯公妪婆,慈孝赡养。

伯公:父亲的哥哥称伯,伯也是对父辈亲友的通称,旧时又是对文章品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公是对尊长的敬称。伯公在这里泛指男性长辈;妪婆:妪和婆都是指年老的妇人,这里泛指年长女性;慈孝:慈指对父母的孝敬奉养。孝是古代的道德规范,儒家指对父母等长辈的尊敬奉养。这两句是说对长辈和老人,要孝敬赡养。

尊朋礼友,仁义君郎。

尊:尊重;礼:本为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朋友:《周礼》郑玄注:“同师曰朋,同志曰友。”泛指相交好的人;仁:人与人相互亲爱,古代儒家一种含义广泛的道德范畴,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弟等内容;义:情义、恩义。这两句意为朋友之间,互相尊重有礼貌,重情谊,做仁义之人。

第4课大道

形分上下,道合阴阳。

形:形体。中国古代哲学上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客观存在称为形而上,如精神、思想等,研究此类的学问为形而上学。有形的东西为形而下,研究此类的学问为形而下学;道:法则、规律,韩非《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把道解为万物产生、变化的总规律。

《中华字经》注释本

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合:符合;阴阳:本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这里指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古人看到一切事物都具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中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气或物质势力,如天地,日月,山河,雌雄等等。孔子曰:“一阴一阳为之道”,就是把阴阳交替看作宇宙的根本规律,并用阴阳来比附社会现象,引申为上下、君民、君臣、夫妻等关系。

幽冥杳渺,天体著彰。

幽:深远、昏暗、隐秘;冥:昏暗、幽深;杳:幽暗、深远,见不到踪影;渺:水远貌。幽冥杳渺就是形容深远昏暗;天体:太阳、地球、月亮和其它恒星、行星、卫星以及彗星、流星、宇宙尘、星云、星团等的统称;著彰:明显,看的清楚。这二句是说物质可以无穷无尽的微分下去,小到什么都看不见,达到一种“无”的状态。也可以累积起来形成巨大的天体显明彰著。

凝气为精,聚能以场。

气与精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指构成万物的物质。《易经·系辞》:“精气为物。”就是说天地阴阳的精灵之气,凝合积聚成万物;能:物理学名词,即能量。场:平坦的空地,这里指物理场,即相互作用场,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能传达实物间的

《中华字经》注释本

相互作用,存在于整个空间。这二句说阴阳二气交合形成万物的精华,弥漫于宇宙中的各种能量形成不同的物理场。

缩浓而质,积微显量。

浓:厚、密。质:性质、本质。缩浓而质指人的视野中无形或未成形的物质,浓缩才显出它的性质;微:细、小。量:质和量均为哲学名词,一起构成事物的规定性。质是指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由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规定,事物的不同就是事物之间质的差别的表现。量是质的等级、规模和结构的表现,可用数量表示,如多少、大小、高低、长短、轻重、快慢等。事物的质以一定量为自己存在的条件。积微显量即积少成多。

化巨幻虚,恍惚成象。

化:变化、融解。幻虚:模模糊糊,虚而不实,似有似无。化巨幻虚是说很大的东西可以化解,消融为微小至模糊看不见的东西;恍惚:模糊不清。象:形状有影有形。恍惚成象意为模糊无形的东西可聚成有形象的实物,《道德经·上篇》:“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强固凌弱,柔亦制刚。

强: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固:必然。凌:侵犯,欺凌。强固凌弱即强大的必然欺负弱小的;柔:柔弱,与“刚”相对。亦:也。制:制服。柔亦制刚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wm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