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词
更新时间:2024-02-19 14:48: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晏殊词文献综述
富贵旗下的惆怅之情
晏殊是北宋初期词家的开山祖。他所处的时代去五代不远,也就决定了他的词上承花间词的婉约风格,但他的词摆脱了狠俗、脂腻的不良词风,形成了自己高雅含蓄、温婉秀洁的特色。作为北宋首位词人,他开创了北宋婉约词的流派,这种对词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晏殊的词多是酒宴上的即兴之作,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不外是感事伤怀、相思离别、男女爱情之类。晏殊官至宰相,生活在富贵之中,他所看到的也是官僚们的生活情景,他把这些写进了他的词中,让我们感受古时士大夫的生活,同时也是晏殊的独特的个人内心感受活动。
一.《浅谈晏殊词》单军贵 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第4期
1.晏殊是北宋词坛婉约词的重要作家,其词的主要内容无非是个人的闲愁闲绪、离情感伤,根本谈不上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反映。然其词风婉约,词调圆润,感情真挚动人,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受到历代词论家的赞誉。
2.他承袭晚唐五代词的遗风,多为遣兴娱宾而作,题材狭窄,多描写流连光景的阑珊情绪,其词大部分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良时易逝欢时无多的感慨,缺乏深刻的现实意义。
3.表现男女之间的离愁别恨,是晏殊词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抒写情人睽违、别易会难的生离死别之痛,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
二.《宋代咏物词史论》路成文著 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5
1.北宋前期,柳永、晏殊、欧阳修等创作了一定数量的咏物词,这些咏物词大多是流连光景之作,并非有意于咏物者。
2.晏、欧的创作活动在歌酒宴饮唱酬之际进行的,活动类似于酒席上的击鼓传说之戏,歌词是即兴而作,主题是围绕荷花或采莲乐舞展开的。
3.研炼物情之工,尤以晏殊、欧阳修咏莲词最突出。
三.《“小园香径独徘徊”———论晏殊词作中富贵气下的惆怅之情》孟楠 文学语言学研究2007年7月下旬刊
1.生活环境引发出词人无可奈何的惆怅与意味深长的人生喟叹。年华飞逝的感伤,离恨别愁的感怀,理想与现实交织过后的感触,种种外化的主观情绪在一种相互矛盾的交融中尽显出惆怅迷惘的情愫。
2.晏殊的词作,正是有储于中才能易感于外,当心理上积淀的那种无所依托的迷惘惆怅之情,一旦遭遇了生活中的奢华与客观景物的变更,胸中所怀的一切情思与感触就在心物感应的
过程中产生思维闪光,形成词作,即于富贵气中尽显惆怅之情。
3.优雅、富贵气息中充溢的是感伤与惆怅,词人晏殊的作品自是在富贵气中聚合了浓郁的惆怅之情。
四.《晏殊词的抒情视阈及审美意趣》单芳 西北师大学报2001年1月第1期
1.晏殊是一位融丰富情感于冷静理智的词人,他的词对时光流逝的敏锐感悟与精细描述,表现了乐极生悲的人生哲学;宣泄情感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体现了擂家学说的中和之美;写男女艳情、离愁别绪,思深而不滞,意高而不俗,达到了情中有思、物中有我的境界;写饮宴祝颂,能透过富贵安逸的生活表象揭示深藏于内心的隐秘和苦痛。词风清新闲雅,意境澄明圆静,在宋初词苑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 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细致入微,感人至深。上片重在写景,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人的眼中,菊花似为愁烟所笼罩,兰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泣时流下的泪珠,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是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的写照。“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似乎是写燕子由于罗幕轻寒而离去,实则写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双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作者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乃是情理中。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
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
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在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 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
2.《珠玉词》只是流连杯酒、征歌逐舞的优裕闲适生活的反映。
3.晏殊词的情感表达有所不同。他虽也多写生命消失之悲、爱情离别之痛,但词情既不凄凉哀婉,也不悲痛欲绝,而显得很有节制,呈现出儒家学说注重的中和之美。
五.《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陈绪万、李德身、骆守中主编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
1.晏殊令词风流蕴藉,和婉明丽,为北宋婉约词人之初祖。
2.晏殊一生身居显位,生活富贵而闲适,表现在他的词作内容上,不外是感事伤怀、相思离别、男女爱情之类。
3.酒宴上的即兴之作,抒写人生苦短、离别伤神。
4.晏殊的词,受冯延巳的影响较深,《贡父诗话》:晏殊、元献尤喜冯延巳歌辞,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乐府。可知他的词还没有摆脱五代那种绮丽香艳的旧习。
5.《珠玉词》中有五首《踏莎行》,均表现分别与思念的场合和情景,大致顺次写了初春、晚春、夏、秋、冬四时之景。
6.晏殊是一位长于写景的词家,其笔触之流利自然,工巧新奇,常为后人所称道。
六.《晏殊词的夕阳意象—关于晏殊词的解读》 乔翔 濮阳职业学院学报
1.晏殊的《珠玉词》是宋初词艺术最高成就的标志,虽然大部分是歌舞升平、媚迎君主之作,但代表晏殊词主要特色的却是写景抒情词。
2.描写男女相思题材,抒发离愁别恨,把内在的情绪外化到意象中,使之成为感情的对象化。纵观《珠玉词》,很绮艳地写男子情思的作品不少。
3.晏殊词确有脱离人民性倾向。作品多是个人风花雪月的忧患意识,缺少社会生活的活力。
七.《珠玉词:诗意的生命之光》陶尔夫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5期第35卷
1.晏殊只存词一百三十余首,几乎都是短小的令词,既没有关乎家国兴亡之重大题材,又没有心系黎民疾苦的深长叹惋。
2.《珠玉词》并不缺少伤逝悼亡这类作品,这类作品也多与生命的思考联系在一起如《木兰花》。
3.古诗词中,歌咏春、秋两个季节的名篇佳作,几乎俯拾皆是,而写夏、冬两季的词,成功者则极为罕见。《珠玉词》却有所不同。
4.“秋月秋蝉”同样是《珠玉词》讴歌的一个重要方面。
5.《珠玉词》中更多的是把季节跟人生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诗意”,也就由此产生了。
6.一般而言,篇幅短小的令词是不宜于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所以,北宋以前刻画人物获得成功的词篇极为少见,而晏殊在这方面却获得相当成功,《珠玉词》中的人物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采桑女或采莲女,二是歌女。
八.《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辛然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宋史》说晏殊:“文章瞻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其词擅长小令,多为表现官僚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闲情逸致之作。
九.《词学通论》吴梅中国古籍出版社
余谓承十国之遗者,为晏、欧。
十.《论晏殊的词学观》叶永胜抚州师专学报 1994年6月第2期
1. 诗是这样,词更是这样。考察《珠玉同》的内容,体现闲愁的作品可以付诸管弦。
2.在这种大背景下,歌颂太平之作正是统治者所需要的,也是生于太平世、长于太平世、卒于太平世的晏殊所乐意做的。北宋前期的宴乐之风,在统治者看来正是显示太平气象的一种形式。和陶渊明诗一样,晏殊的词中也“篇篇有酒”。
十一.《宋词精品》关立勋 北京燕山出版社
晏殊的词,可以说是以讴歌富贵气派为己任的,是以长于描摹景物消遣岁月著称的。 十二.《闲愁最苦——<珠玉词>文本解读之一》李康化江汉论坛 1996/4
1. 我们也不否认晏殊词中充斥着饮酒纵乐的行为描述。
2.余冠英《中国文学史》:“作为太平宰相的晏殊,他过着‘未尝一日不燕饮’,‘每有佳客必留’,‘亦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出’的生活,一生宦途得意,未遭什么大的波折,就很自然地继承了五代词风的绪余,酷爱和他一样身居相位的冯延巳词作,把词当成娱乐遣兴的工具,或写男欢女爱,轻歌曼舞,或写那些枯燥无味的祝颂之词,表现了雍容典雅的阶级情趣。”
十三.《唐宋词名篇导读》 潭新红、王兆鹏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晏殊写起词来雍容华美,志得意满之中流露出一些淡淡的人生感慨。
十四.《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北京大学出版社
晏殊的词,一般说起来,都写的是歌词,都是伤春悲秋,都是相思离别。
总结:晏殊的词集叫《珠玉词》,的确如名字一般散发着珠玉般的光泽,洋溢着一股富贵的气象。他长于描摹景物,寓情于景,写的词雍容华贵,语言委婉柔丽,富有哲理意味。晏殊与晏殊词在北宋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宋代咏物词史论》路成文著 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5
《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陈绪万、李德身、骆守中主编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 2007/2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辛然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5
《词学通论》吴梅中国古籍出版社2006/5
《宋词精品》关立勋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
《唐宋词名篇导读》 潭新红、王兆鹏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9
《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
(期刊):《浅谈晏殊词》单军贵 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第4期
《晏殊词的抒情视阈及审美意趣》单芳 西北师大学报2001年1月第1期
《“小园香径独徘徊”———论晏殊词作中富贵气下的惆怅之情》孟楠 文学语言学研究 2007年7月下旬刊
《晏殊词的夕阳意象—关于晏殊词的解读》 乔翔 濮阳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11月第4期 《珠玉词:诗意的生命之光》陶尔夫 北京大学学报 1998年第5期第35卷
篇二:晏殊词的艺术特色
晏殊词的艺术特色
其一,晏词中极少出现感情色彩激烈的字眼,而是努力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表达一份闲雅的无可奈何情调和少许敏感而旷达的惆怅,表现出一种雅致含蓄的倾向。
蝶恋花
其二,晏词语言凝练,平淡而富有韵味,明净圆融,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 其三,晏词构思曲折精巧,表现自己对多彩人生的内心体验,耐人回味。《浣溪沙》通篇以小园的暮春景色来渲染作者心中无限的旧欢新怨,情景交映;更为难得的是词中还渗透着一种澄澈圆融的理性观照,创造出情中有思的意境,这样就使伤春之情升华为具有永恒意味的人生感触。
词旨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和对春意阑珊的惋惜,抒发了他轻淡、幽微的富贵闲愁,但在情意缠绵中又传达出深沉的哲理思索,体现出人生有限、时间永恒的况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春残花落,象征美好年华的消逝,新燕归来,又似曾相识,象征着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再现不是原封不动的重现,而是蕴含着变化。这是晏殊对自然、人生的通达、圆融的观照。
二、柳永对词的贡献
宋词到柳永手中才发生重大变化。现存的近200首词收在他的词集《乐章集》中。
1、创作态度和影响
柳永是宋代第一位专力于写词的词人,柳永将词从士大夫圈中解放出来,使它走向市民和世俗。柳永通过采纳市井新声,自度曲及改造旧曲等手段,极大地扩展了词的影响范围,使之成为家
2、内容题材的开拓
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第三,描写都市风光。柳永的部分词作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第二,表现羁旅行役之苦。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3、柳词艺术上的贡献
第一,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使铺叙手法进入词中。
第二、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柳永贡献最大的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 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二、苏轼对词的贡献
1、认识上的突破
1)苏轼在理论上要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词同源,两者虽有外在形式的差别,但其艺术本质和功能是一致的。
2)苏轼将词视为诗之一种,从而要打乱原先已经界定的诗庄词媚、诗雅词俗的分野。
3)苏轼“以诗为词”,标举词是“古人长短句诗也”是要用诗之雅来改造词之俗,提高词的品格,使之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
2、内容上的突破
刘熙载《艺概·词概》:“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若其豪放之致,则时与太白为近。”
他打破了过去词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进一步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藩篱,凡是诗能表现的内容,他几乎都用词表现了出来,扩大了词的创作视野,开拓了词的境界。
第一、抒情词:爱情、兄弟之情、爱国、怀古等
第二、自然山水及农村词:《浣溪沙》组词
第三、咏物词(近30首):咏橘、咏柳、咏松、咏红梅、海棠、孤雁等
苏轼词题材开拓的方向,是进一步表现士大夫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表现苏轼自我的襟怀抱负、日常生活。
苏词的境界
苏轼词的境界,是由其深刻的思想内蕴、高卓的才学识见、启人心智的人生哲理构成的。
3、风格上的突破
苏轼以前,婉约词风一统词坛,虽然有个别作家的个别作品突破了婉约之风,但并未形成新的风格。到了苏轼手里,则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旷达、幽美等。 以诗为词——苏轼在继承词的传统的前提下,吸收诗的特点而改革词风,拓展了词境,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以词抒写其豪迈旷达的襟怀,开创了宋词的新纪元。
三、“易安体”的特色
1、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李清照善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真切抒写她怡愉闺中或流落异乡的思想情感,极富个性化特征。她的词尤其善于选择典型的生活片段入词,在具体、细腻的叙写中展示自己的内心活动。
少女时期:青春亮丽天真
婚居生活:愉悦欢欣、离愁别苦
寡居时期:孤苦寂寞
2、语言雅致、含蓄、简洁
《醉花阴》:全词从开头的写景到后来的抒情语言都十分雅致,特别是后三句更是绝佳。作者借菊花抒情,但全词却无一个“菊”字,但又句句不离“菊”。如“东篱”、“暗香”、“黄花”、“瘦”等词分别从位置、气味、颜色、神态等方面写出了它的神韵,无一字不雅秀。
3、音韵和谐优美
李清照的词大多婉转流畅、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和音韵美,同时还善于将语言变化与声情、词情相结合,收到增强作品感情抒发的效果。
辛词的思想内容
?辛弃疾继苏轼之后,更加彻底地冲破了传统的樊笼,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地步,辛词比苏词反映了更广阔、更激荡的社会现实,多方面地展示出时代的动乱、民族的危机,同时也更完整地抒写出作者一生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个性,在词史上树立起一座辉煌的丰碑。
1、追忆当年虎啸风生的战斗生活,抒发自己抗金北伐、收复中原的爱国热情。 ?代表作品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2、表达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抒写英雄失路的无限焦虑。
?代表作品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千古江山)。
3、不满南宋朝廷的偏安政策,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腐朽。
?辛词谴责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不思进取,抨击统治者的是非混淆、贤愚不辨,痛恨投降派的排斥异己、妒贤害能,这都大大提高和强化了词的现实批判功能。代表作品有《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4、描绘农村生活与田园风光,表现闲适心境和隐逸情趣。
?代表作品《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汉宫秋》的悲剧意蕴
1、一代帝王的悲戚:尊严、权威、自由、幸福被剥夺,被迫以皇妃和亲。
2、王朝覆灭的悲哀:文武大臣无能、怯懦、自私苟安,不能保家卫国。
剧本借古讽今,一方面通过元帝和昭君的生离死别,含蓄地揭露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另一方面,又通过歌颂王昭君为保全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幸福和生命,批判朝臣们的腐朽无能和卖国贼的投降叛国行经。寄寓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和民族意识。
二、《长亭送别》的语言艺术
《长亭送别》以抒情诗般的语言,叙写莺莺的离愁别恨,使全剧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悠长的哀愁,是全剧诗意最浓的部分。
语言华美绮丽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体,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1、王实甫善于用诗的语言,描摹环境,渲染气氛,充满诗情画意。
2、把古典诗词中的词句和当时生动活泼的口语镕铸、提炼成自然而华美的曲词。
3、常用夸张、比喻、排比、叠词叠句等修辞手法。
三、《长亭送别》中莺莺的形象
珍重爱情,鄙薄功名,贤淑、温柔,但又受封建礼教的约束。
卖柑者言
(一 )文章主旨
文章以“予”与卖柑者的对话形式,淋漓酣畅地指斥了那些坐高堂,骑大马,饮美酒,食佳肴的文臣武将,不过是一些不懂用兵、不会治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废物,尖锐地揭露了元朝统治机构的腐败,表现了作者的满腔“愤世嫉邪”之情。
(二)表现技巧
1、构思新巧,寓意深刻以明辩实讽的曲笔讽世。
从表面上看,作者在反对卖柑者言,实际上是赞同卖柑者言;卖柑者表面上是在自辩,实际上是在讽世。论柑的外表与实质是手段,以此旁敲侧击官僚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才是目的。
2、奇巧而贴切的比喻和对比
?本文通篇都是比喻,作者以柑子统摄全篇。用其内外不一与文臣武将徒有华丽外表,实则丑恶无能的情况进行类比。此外,还始终以人、物各自的“外”与“中”进行对比,而这种类比与对比又以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显得奇巧而贴切。
3、犀利而又饱含情感的语言
?作者借古喻今,以古之圣贤与今之众人对照,有议论、有事实、有分析地,一层深一层地进行抨击,来表达作者愤世嫉俗的感情和对腐败官僚的揶揄和讽刺,语言犀利尖锐。 主题
通过狐女青凤在爱情、婚姻上的经历,反映了封建礼教加诸妇女的人身束缚和精神压抑,以
及她们在这种束缚和压抑之下,对于切身幸福的关心、向往。
《青凤》的细节描写——青凤
“生(耿去病)谈竟而饮,瞻顾女郎,停睇不转。女觉之,辄俯其首。生隐蹑莲钩,女急敛足,亦无愠怒。”
“骤见生,骇而却退,遽阖双扉”,并以“叔闺训严,不敢奉命”,拒绝与耿去病相见。
“羞惧无以自容,俯首倚床,拈带不语”;当叔父怒逐她时,她唯有“低头急去”;当叔父“诃诟万端”时,她唯有“嘤嘤啜泣”。
青凤的叔父——礼教的束缚
青凤叔父的描写,实际上是提供青凤的生活环境,揭示其性格形成的客观依据。 耿去病——爱情的追求
耿去病的狂放意在衬托青凤善良而驯从、温和而怯弱的性格,以揭示自由爱情与森严礼教的尖锐对立。
1、人物形象——黄英姐弟
黄英和陶生是菊精的化身,也是明清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时期早期的农业资产者形象。 精于种菊,但对于技术秘不示人。
能积极开拓新的市场。
经过资本的原始积累之后,善于再投资。
人物形象——马子才
马子才酷爱菊花,安于清贫,秉性耿介,在明清时代商品交换日渐频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渐萌芽的情况下,他固守着传统的儒家思想不放,以市井谋利为耻。
2、马子才与黄英姐弟的矛盾
争论:卖菊、置产
黄英姐弟与马子才的纠葛,实质上正是商品经济与传统孔孟思想的大冲撞。
黄英姐弟经商致富、追求物质财富的行为,体现了明清之际市民阶层普遍的思想意识。 马子才的形象体现了传统儒家知识分子贱视商人、安于贫贱的心态。
3、蒲松龄思想的矛盾
一方面,作为一个仕途蹭蹬的知识分子,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淡薄名利,洁身自好,安贫乐道,追求高洁的人生操守。
另一方面,受当时“弃儒从商”世风的影响,对马子才思想的僵化又持批判的态度,认可商人及其商业行为。
4、棋酒人生
陶家事业在处于高峰阶段时,在马子才的干涉下中断,透露了新兴商人向传统儒士生活模式的靠拢和体认,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是必然的,是超越一个高度之后找不到新的落脚点之后的必然性,是新潜质的毁灭。
诗歌:咏史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这两句诗写出了清代一些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情。清前期曾屡兴文字狱,大量知识分子因文字获罪被杀。在这种酷虐的专制统治下,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敢参与集会,言行十分谨慎,唯恐被牵入文字狱中。他们著书立说,也只是为了自己的生计,不敢追求真理,直抒自己的见解。作者对这种现象十分愤慨,因而以婉转之笔出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尾联作者引用了田横五百壮士这一充满壮烈情调和高扬铮铮气骨的故事,和现实形成反差强烈的鲜明对照。隐含着对醉心功名利禄、不敢争取命运自主的士大夫们的讽劝。 主旨
题为《咏史》,实为讽今。它针对整个社会风气,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并对东南地区一批流连声色、醉心功名利禄的所谓名流人物加以讽刺,感慨当时江南名士慑服于清王朝的险恶统治,庸俗苟安,埋头著书, 有力揭露了清末在严酷文字狱威胁下,文人才士不敢真正触及现实问题,痛感气节志士的寥落。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托物 言志
记 曲、欹、疏 统治者的用人标准
病 之举:斫、养、删、夭、锄、遏 摧残、扼杀人才
梅 之果:江浙之梅皆病 人才受害之惨
议 三日 痛人才遭扼杀
疗 疗梅:纵、顺、毁、埋、 破除人才的束缚
解、复、全 恢复人才的本性
梅 贮梅:穷予生之光阴 拯救人才的坚定信念
主旨
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篇三:晏殊词燕意象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
晏殊词“燕”意象分析
曾新宁
学 201302514168
专 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 张文东
2014年10月2日
晏殊词“燕”意象分析
曾新宁 指导老师:张文东
摘 要:晏殊是“北宋倚声初祖”,是婉约词派的重要代表。《珠玉词》是晏殊的词集。晏殊的词风如他的词集名所揭示的那样:珠圆玉润。《珠玉词》含蓄词风的形成与晏殊的特殊身份有关,也与他独特的表达方式有关。燕子是一种常见之物,也是晏殊词中常见之景。晏殊往往将他的人生感受融入燕子的描写中,从而使“燕”意象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情感,创造出不同的词境。本文对此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
关 键 词:珠玉词;燕意象;寓意
引言
晏殊(991-1005)字同叔江西临川人,是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有《珠玉词》传世。他的词上承五代花间派韦庄、冯延巳等清切婉丽的余韵,下开晏几道,秦观等婉约派蕴藉淡雅的先风,在北宋词坛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但纵览晏殊的代表作《珠玉词》,宋初艺术成就最高的标志,正如有些评论家所说的“大多不出男欢女爱,离情别意,没有什么特意的地方”,然而仔细品味,他词中的艺术特色还是富有创新的。晏殊词中的相当部分抒情之作对传统的庸烂题材都作了典雅化、含蓄化和“以理节情,情中有思”的审美,少了晚唐同题材作品的轻佻浅薄的情趣和色情的描写,没有同时期柳永的词那么直白,更多的表现的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情,让人感受到他作为一个上层文人领袖和太平宰相的真实个性和独特风度。
晏殊的高官地位使他享有优厚的待遇。优厚的待遇也为他创作诗词提供了环境,他的诗词就是在这种优遇生活环境中创作而成的。晏殊的《珠玉词》里面有130余首词,其中写到燕子的词就有24首。中国古典人生哲学的精髓在于“天人合一”,其中就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自然的一员,燕子与人类的生活、情感、习俗的紧密关联,却又是其他鸟儿无法比拟的;因为燕子它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厅内或屋檐下。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特别被古人青睐,意象颇为丰盛:或惜春悲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时伤事。它不仅仅是燕子,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我们经常能在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国画作品中,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茅屋一幢,杨柳数棵,竹篱笆围着的院子里,有着一眼自打的土井,土井的轱辘上和杨柳的树梢上,站着几只大小不一的燕子,还有一群燕子在空中飞翔,或许还有爷孙俩,倚着一张小方桌在院子里纳凉??在晏殊的笔下,在词人的眼里同样如此,燕子可以自由自主地飞于帘幕之间,可以成双成对地呢喃于画梁之上,因为人们都憧憬着燕子一样双宿双飞的美好,追寻着燕子那样相亲相近的幸福,人们在燕子身上倾注
了人类的文化情感,并积淀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里,这就是意象。大多数诗词就是以意象构造呈现审美风范和艺术价值,写词人就是要为自己的心灵找到感应的对应物。燕子意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灵意象,凝聚着一个才子志士,文化精英关于生命、关于心灵、关于人世的思索和叹息。如果去掉自然意象的借助,中国古典诗词只不过是一具没有血肉支撑的思想、骨架,借助自然意象所达到的境界成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晏殊的《珠玉词》中有关的燕子意象词句正是如此。因此“燕子”成为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表达文人们丰富的情感,或铺陈景致或依象兴意。身为宰相的晏殊在他的词中写景物时经常会提到燕子,而在不同的词中,燕子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如:《珠玉词》中的作品大体上可以分为感时忧时,闲适生活,男女爱情,相思离别,宴饮祝寿等类别。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晏殊词中的燕子意象进行具体分析。
一、燕 子 意 象 表 现 了 晏 殊 闲 适 生 活中的 闲 愁 闲 绪
太平宰相晏殊,生活面较狭窄,感情也相当平和,既无国事之忧虑,又无个人生活上的愁烦,整日过着闲适的生活,但也偶尔有点闲愁闲绪。如他最著名的作品《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中,情中有思,富于理趣,写出了“时光只解催人老”的人生惆怅,让人回味无穷。其中,“一曲新词酒一杯”一句,只有像词人那样的悠闲,才能一边拿着酒杯,一边哼着小曲。但是“去年天气旧亭台”,还是一样的天气,还是一样的亭台,夕阳去了,明天的太阳却要升起,抒发了词人痛惜年华易逝的叹息。花落去而燕归来,加倍表现伤春的情怀,对时光流逝的惆怅和对于春光美景不能常驻人间的惋惜之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一种深曲幽约、闲雅自然的情感心态,耐人寻味,启人联想,历来为人称道。的确,词人以“燕归来”反衬独自徘徊之人孤寂的心情,此词中的燕子归来所代表的意象正写出了时光飞逝,春去秋来,燕子的归来正体现晏殊浓厚的感伤愁怅情绪。告诉人们眼前所见的归燕实际已非去年在此安巢的旧时相识,时间的流动早使一切发生了变化,使人感慨万千。这以景衬情的词句,一方面出色传神地描写了暮春时间落花归燕的优美景色,另一方面也借助燕子意象诗化了晏殊珍惜青春,留恋人生的情怀。“燕归来”中的燕子意象写出晏殊因美好的事物归来而欣慰。“花落去”不可追,而“燕归来”则可期。绝望中的希望,悲观中的乐观,正是燕子给我们的启迪。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晏殊通过观察、描写燕子的动作来表现他优越闲适的生活,用燕子意象构成了一幅幽雅宁静的画面。晏殊很少用富贵的字面却能在词中流露出一种富贵人家的优雅,这种景致是一般人家不可能有的。
《珠玉词》中通过写燕子表现晏殊的闲情。闲情多为唐宋间生活颇为安定的词人所抒发的由伤春悲秋引发的时光流逝之感。这是一份需内省、细细品味自己心灵感受才会有的情感,那些终日为生活和仕途奔波的人很难体味。晏殊词中的闲情属于心灵感悟的那一部分被表现得更为深细。它已没有了时代所带来的忧虑,却颇有盛世所带来的几许富贵气息和豪情。燕子正是传达了晏殊的这种闲情、富贵气息。
二、燕 子 意 象 表 现 了 晏 殊 宴 饮 祝 寿 时 的 欢 快 心 情
宴饮歌舞是晏殊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宴饮的同时还会填一些词来助兴,祝寿时也不例外。如: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双燕归飞绕画堂。(《燕归梁》)
有意归来梁上燕。(《玉楼春》[东风昨夜因梁苑])
杏梁归燕双回首。(《玉楼春》[杏梁归燕双回首])
绿树归莺,雕梁别燕。(《踏莎行》[绿树归莺])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踏莎行》[小径红稀])
燕子双双,拂扬帘拢。(《玉堂春》[帝城春暖]))
金菊满丛珠颗细,海燕辞巢翅羽轻。(《破阵子》[湖上西风斜日])
朱帘细雨,尚迟留归燕。嘉庆日。(《殢人娇》[玉树微凉])
这些词句中的感情基调是欢快愉悦的,“庆佳会,做寿酒”,燕子到晏殊家里就像它也来凑热闹似的,可见《珠玉词》中晏殊对燕子的描写表达了晏殊的多方面的情感活动。“宋词中的表达的是自然情感或深化的情感,这些都与词人的情感活动有关,而情感活动受生存环境个人心理的制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内心情结。北宋的大部分词人生活环境优裕,流连于歌舞嬉游之乐,作品中相当一部分为表达自然的情感即浅层感受”晏殊词中的宴饮祝寿的词作也是如此,他巧妙地通过描写燕子来表达自己愉快心情。
三、 描 写 男 女 爱 情,抒 写 相 思 离 别
人都有七情六欲,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婉约派的重要代表,晏殊也写一了些关于男女爱情、相思离别的令词。但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北【3】宋大词人所作之词,读者觉其亲切动人”。并非人们所说的淫词。如: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清平乐》[金风细细])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踏莎行》[细草愁烟])
槛菊愁烟兰泣,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晚雨微微,待得空梁宿燕归。(《采桑子》【林间摘遍双双叶】)
谁把钿等移玉柱?时时海燕双飞去。(《蝶恋花》【六曲栏干偎碧树】)
帘幕风轻霜语燕。 (《蝶恋花》【写燕子如巢燕语】)
词人看到燕子双飞去,触发了伤春怀人的愁思情绪。燕子双双穿过帘幕翩然而至,反衬出词人独居相思之苦。“双语燕”表达的是与男女欢爱有关的情思。一是作为像喻性的符号,象征或比喻两情依依的欢乐。二是作为衬托性的符号,内蕴为无情之鸟成双对,有情之人却孤单,此情何以堪。“人的生存境遇不一样,恋情引起的情感活动也不一样,生活安定,境遇顺遂,那么恋情引起的是闲愁万种:如果生活漂泊,境遇坎坷,那么恋情中的相思还会有政治上的没有出路的苦衷,情与志的双重失路,引发的是对命运无奈的凄惨与悲慨。晏殊一生的政治仕途较为顺利,生活安定从而在平时的闲适生活中作词时所写的燕子词句所表达的情感正是看见燕子成双成对,而反衬自己的孤单一人抒发愁思之苦,孤寂之感,用“燕双飞”来反衬“人独立” 。因为这里的“燕双飞”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词人通过“燕子双飞”与下片的“独上高楼”作比较,更加突出人的孤独及那绵绵无尽的愁思恨缕,“望尽天涯路”,词人又把这种难解的怨别伤离推向了极致。其子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从表面来看,两句似在冷静的描写景物,无一字提到情、愁两字,可是流露出的情愁却无穷无尽。用“落花”感叹青春之易逝,佳期难再;用“微雨”状出心境的阴郁和苦闷。以“落花”之动,衬托着人伫立之静,以独立之久,衬托着思念之深,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浓烈的情感。又如“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踏莎行·细草愁烟》)以双飞燕作反衬,烘托出闺中人的无比寂寞。观“海燕双飞”,因而忆远,这种巧妙的承接显得自然,不露痕迹。且细草幽花,为静景;海燕双飞,为动景,静景已经销魂,继而是动景的闪现,使宁静更加深了。这里用燕子意象来表达相思者的情感,人的情丝本来就复杂柔婉,燕子是最有寓意色彩和象征意味的意象,表达了晏殊牵念、期待的复杂心情。
四、 传 达 一 种 快 乐 祥 和、静 谧 惬 意 而 又 时 带 感 伤 的 情 怀
燕子,它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候鸟,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燕子的出现就在无意识地提醒着人们:春天来了!人们总是把燕子跟春天联系起来。因此晏殊的词中有不少写与燕子与春天相联系的句子,如《采桑子 》:“春风不负东君信,遍拆群芳。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在这里,燕子寄予着一种春天美好景色,传达着一种祥和快乐的场面和欣欣向荣、静谧惬意的意境:春天来了,百花绽放,芬芳怡人,成双成对的燕子也从北飞回,出入在人家厅内或屋檐下,正在忙碌着修筑自己的新巢。然而,在他的词中,燕子更多的是出现在晚春或是秋来的时候,词人更多的是一种惜春悲秋的情怀。“柳丝无力燕飞忙。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长”《浣溪沙·青杏园林煮酒香》,春末夏初时节,燕子衔泥垒巢,飞来飞去十分繁忙。而词人本人由于富贵的生活,才有可能有轻闲来寻求像燕子垒巢这样淡雅的情趣,然而徒增的“闲愁闲闷”,时节更替,光阴易逝的叹惜,只能在所得的情趣中得到心灵的抚慰。他对季节的渐变特别敏感,“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虽然如此,但也有一些感时伤怀的意境,因为闲适与忧患的情
正在阅读:
晏殊的词02-19
新版六年级英语Unit(1)定 - 图文01-01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创新07-07
展览展示设计制作合同协议书03-20
新媒体竞聘演讲稿10-28
大学校园品牌连锁快餐店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确认完整版】07-05
《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提纲02-26
【精品】最新2018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笔试试题(附答案)06-19
大工17春《电源技术》在线作业2 0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