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分章习题简版

更新时间:2023-09-19 20:46: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心理学

第 一 章

一、选择题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年,(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B、《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统计》

7、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8、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9、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11、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12、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

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1

A、教学内容 二、填空题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 、课程。

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4、社会环境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 和社会文化背景等。

5、教师作为学与教的要素之一,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 和教学风格等方面。

6、学生对学与教的过程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群体差异与 。 7、学生通过群体差异可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其中包括年龄差异,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的 差异上。

8、在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 。 9、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 ,达到预期的效果。

10、6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由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11、在宏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教学内容、学生特点、 和教学环境等四种主要的变量。 三、简答题

1、简述观察法及其优缺点。 四、论述题

1、试述教育心理学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第 二 章

一、选择题

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映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

2、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

A、抑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 )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1、12~14、15岁 D、3~6、7岁

C、14、15~17、18岁

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D、以命题形式进行

C、思维的不可逆性

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

A、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晚期

D、成年期

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7、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8、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C、女优于男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9、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10、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

D、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进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 11、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皮亚杰

C、柯尔伯特

C、埃里克森

D、华生

12、最近发展是指( )。

3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3、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自主感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14、世界上最早的智力量表是( ),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比—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量表 C、比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5、( )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专制型

B、放纵型

C、民主型

D、集体型

16、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

A、客体永久性

B、自我中心性

C、守恒性

D、可验证性

17、把人的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和场依存的心理学家是( )。

A、威特金

B、斯金纳

C、卡根

D、弗洛伊德

18、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C、11~15岁

19、智商是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 )。

A、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C、IQ=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B、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D、IQ=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20、对于认知风格属场依存型的学生,一般情况下,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

A、为其提供无结构的材料,让他自己探索 C、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总结出结构性知识 D、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明确的指导和讲解

B、鼓励学生自学

21、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22、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 )。

A、感智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3、维果斯基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提出了( )。

A、阶段发展理论

B、最近发展区理论

4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人格发展理论

24、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

A、感智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26、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我意义

27、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C、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二、填空题

1、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 相互作用的结果。

2、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

3、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 ,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以及自暴自弃等。 4、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 。

5、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 的过程。 6、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 。 7、 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8、 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9、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0、鲍姆宁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 三种教养模式。 11、1936年,美国的 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成人智力量表(WAIS)。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2、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5

3、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何特征? 5、简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6、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四、论述题

1、论述最近发展区及其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何启发作用。

2、王老师在教学中发现,在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的学生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有的学生则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请分析这种现象并谈谈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育。

3、论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并联系实际谈谈要养成儿童良好的人格,家长和教师应该怎样做。

第 三 章

一、选择题

1、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 )。

A、建构法

B、发现法

C、顿悟法

D、接受法

2、加涅的信息加工系统中的第二级是( )。

A、感受器

B、感受登记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3、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特点具有( )。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普遍适应性

D、永恒性

4、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C、发现学习

5、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6、以下心理学家及其理论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奥苏伯尔——认知发布说 C、托尔曼——认知目的说

B、苛功——完形一顿悟说 D、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7、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语言联结学习

8、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对它们关系进行分析,这种学习属于( )。

6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

A、蜜蜂采蜜

B、猴子攀爬

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 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

10、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只能储存( )信息项目。

A、5个

B、7个

C、9个

D、11个

11、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是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创立的。

A、巴甫洛夫

C、列昂捷夫

C、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

1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13、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14、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种动机理论属于( )。

A、强化理论

B、成就动机理论

C、成败归因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15、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16、根据强化的性质可以将其分成(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C、正强化和负强化

B、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D、强化和惩罚

17、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二、填空题

1、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 ,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2、斯金纳主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 行为。 3、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来看,学习是学生与 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4、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 、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 5、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 、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三类。 6、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率、练习率和 。

7、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是动机原则、 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8、完形—顿悟学说认为,学习是通过 过程实现的。

7

9、奥苏泊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 ”的教学策略。

10、奥苏泊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为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因此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 ;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因此可以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11、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 。

12、 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13、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 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的心理实质。 2、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3、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4、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 四、论述题

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论述桑代克主张的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学习原则。

第 四 章

一、选择题

1、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2、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

A、社会意义 C、个人的前途

B、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D、动力来源

4、阿特金森以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 )的动机。

A、追求利益

B、追求刺激

C、避免困难

D、避免失败

8

5、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读书是一种乐趣

C、“书中自我颜如玉,书中自我黄金屋”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名次结果的兴趣的动机是( )

A、高尚的动机 C、低级的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7、维纳认为,学习动机中“稳定的内部因素”是指( )。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9、需要层次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10、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如果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学生会感到( )。

A、惊喜和感激

B、满意和自豪

C、内疚和无助

D、学习没有积极性

11、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A、线形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2、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13、认知内驱力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14、首先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班杜拉

B、麦克里兰德

C、奥苏泊尔

D、阿特金森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填空题

9

1、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力相比,附属内驱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 。 2、 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3、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 强化和自我强化。

4、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同时,归因方式也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5、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和学习期待。

6、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 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7、动机有激活、指向和 三个基本功能。

8、 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预测。 9、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 。

10、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 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11、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 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12、作为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 。

13、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发现人们多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 、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三、简答题

1、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 2、谈谈如何自我激励学习动机。

3、谈谈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 4、如何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5、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四、论述题

1、张嵩非常聪明,但学习不用功,每次考不好时就把原因归结于自己的运气不好。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正确吗?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就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2、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0

第 五 章

一、选择题

1、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是指学习中的( )。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记忆现象

D、创造性

2、( )的经验类比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A、奥苏伯尔

B、桑代克

C、贾德

D、格式塔心理学

3、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泊尔

D、布鲁纳

5、缺乏实验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6、由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学习向具有较低概括水平的下位学习之间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7、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 )。

A、有积极作用

B、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8、心理学上“水下击靶”的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9、重视对情境关系的理解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二、填空题

1、学完单词coat后,再学习raincoat时,可以产生 迁移。

2、学习化学中锂、钠、钾等金属元素概念时,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是 迁移。 3、加法的学习影响着乘法的学习,而乘法的学习反过来也影响着对加法的重新理解,这在心理学中叫 。

4、专家比新手拥有更强的迁移能力,其原因之一就是专家拥有更丰富的背景经验和 。 5、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 和网络化。

11

6、奥苏泊尔的 理论代表了从认知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 7、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后继者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具体表现在:第一种观点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但对认知结构的解释各不相同;第二种观点强调 对迁移的影响。 三、简答题

1、简述迁移的作用。

2、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 四、论述题

1、有的学生在语文测验中能正确填空,但是不能给朋友写一封语句通顺的信;有的学生能在数学测验中进行小数和百分数的乘法运算,但却不会计算收入所得税。请分析此现象,并联系实际说明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策略。

第 六 章

一、选择题

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

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B、具体知识、抽象知识

D、方式方法知识、普通原理知识

2、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

A、0.25~2秒

B、0.2~25秒

C、2秒到1分钟 D、5秒到2分钟

3、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 )个组块。

A、6±2

B、6±1

C、7±1

D、7±2

4、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5、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 )

A、关于企鹅的定义 C、名人的自传

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 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6、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7、可以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12

A、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 C、感觉记忆 D、短时记忆

8、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

9、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

A、两个子系统

B、三个子系统

C、四个子系统

D、五个子系统

10、学习把白菜、青菜、番茄概括为“蔬菜”,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连锁学习

D、命题学习

11、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2、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 )。

A、要领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3、学习质量与重量、热与体积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4、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 )

A、模像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感知直观

15、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头,因而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 )。

A、理性概括

B、感性概括

C、形象直观

D、言语直观

二、填空题

1、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 和相关类属学习。 2、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时,记忆效果最好。 3、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的记忆是 。

4、知识就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 。 5、命题学习必须是以符号学习和 为基础,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学习。 6、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 。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7、 ,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8、 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13

9、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 。

10、 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11、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 、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三、简答题

1、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 2、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 3、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4、简述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四、论述题

1、李老师发现,班上的许多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记忆英语单词,但在英语考试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错误,请谈谈教师应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教给学生避免遗忘的复习方法。

第 七 章

一、选择题

1、根据练习时间分配不同,练习方式分为( )。

A、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C、模拟练习与实际练习

B、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 D、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

2、按照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分类,弹钢琴属于( )。

A、闭合型操作技能 C、细微型操作技能

B、开放型操作技能 D、粗放型操作技能

3、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4、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5、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14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6、(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7、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

8、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

A、具有观念性

B、具有内潜性

C、具有简缩性

D、具有整体性

9、( )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形式。

A、认识技能

B、动作技能

C、知识迁移

D、思维

10、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1、在学校学习中,技能的学习以( )的掌握为前提。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2、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应用技能

D、学习技能

13、吹拉弹唱属于( )。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D、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14、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练习形式是( )。

A、心理练习

B、整体练习

C、区组练习

D、分配练习

15、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 )。

A、外显性

B、客观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16、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教师的示范不宜过快。这种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 )。

A、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C、防止过早出现疲劳

B、学习应循序渐进 D、先要有准备动作

17、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不平衡现象

B、不协调现象

C、停顿现象

D、起伏现象

18、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之为( )。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5

19、智力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二、填空题

1、根据动作的连贯性与否将操作技能分为连续性操作技能和 。 2、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是 。

3、原型内化阶段包括了加里培林及其学派所称的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和 三个阶段。

4、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 的理论,认为心智动作是通过实践动作的“内化”而实现的。

5、通过原型定向阶段,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 ,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6、反馈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其中 的作用尤为明显。 7、就有效的操作技能而言,模仿需要以 为基础。 8、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集中练习与 。

9、 是外部动作向内部的转化,即内部动作映像形成的过程。

10、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 活动方式。

11、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 、自动化阶段。

12、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动作的定向阶段、 、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13、吹笛子、打网球、体操这些技能属于 。

14、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逐步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 才得以实现。

15、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 ,形成准确的定位映像。 三、简答题

1、技能的本质是什么,它与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2、简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3、简述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16

4、简述操作技能形成中练习曲线的共同趋势。 5、心智技能的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要求是什么? 6、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 四、论述题

1、根据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谈谈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哪些事项。

2、李老师认为,学习就是理解加练习,所以平时地她很重视学生的作业量。但是,她发现班上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老是有很多错别字,每次把错字都用红笔圈出来,并要求学生更正,但是效果不明显。李老师又要求该学生把错字罚抄10遍,谁知在这周的作文里,这些已被重罚了的错别字又出现了。你怎么理解这种现象?

第 八 章

一、选择题

1、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

2、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可解释的理论是( )。

3、不属于元认知的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4、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错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5、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

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6、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7、学习策略一般包括( )、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A、记忆策略

B、认知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8、流程图可用来表现步骤、事件和阶段的顺序,如系统结构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在学习策略中,它是一种典型的( )。

A、精细加工策略

B、调节策略

C、努力管理策略 D、组织策略

17

9、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10、以下学习策略从分类上看,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调整阅读速度

B、获得个别指导

C、自我测查

D、重新阅读

11、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12、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编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

A、复述策略 C、精加工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D、组织策略

13、在教学生列提纲时,教师可先提供一个列得比较好的提纲,然后解释这些提纲是如何统领材料的,下一步就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完整的提纲,分步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称为( )。

A、完形训练模式

B、合作学习模式 D、程序化训练模式

C、交互式教学模式

14、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中就写道:“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从学习策略上看,这是属于( )。

A、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

C、监视策略

D、组织策略

15、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 )提出来的。

A、加涅

B、布鲁纳

C、斯腾伯格

D、弗拉维尔

16、学生建立时间表、设置学习目标等,这在学习策略上是一种(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

17、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答疑等,这些都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从学习策略的分类上看属于(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8、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属于( )。

A、监视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计划策略

19、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其中确立一条明确的路线,并在其上确定

18

一些规定的点,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的位置的记忆法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二、填空题

1、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包括主体性原因、 、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2、学习的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 、和组织策略。

3、元认知是于1976年由 提出来的,它由三个成分组成,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4、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 的学习阅读领会。

5、在利用组织策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常用的图形有: 、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6、元认知具有三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即认知过程、元认知体验与 。 7、一般来说,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做前摄抑制;后面所学的信息对前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做 。

8、把最重要的概念放在复习的开头,在最后再对它们进行总结,这是利用了首位效应和 的原理。

9、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 、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10、元认知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 的认识;第二,对任务的认识;第三,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11、 是对知识最好的复习。

12、一般来说,资源管理策略可分为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13、对篇幅短小或者内在联系密切的材料,适于采用 ;对于篇幅较长或者较难、内在联系不强的材料,适于采用分段识记。 14、 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通过努力的识记。

15、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 的充分发挥。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及其意义。

19

2、简述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异同。 3、简述常用的复述策略。 4、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5、学习策略训练应包括哪些要素? 6、简述指导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7、简述程序化训练模式的基本步骤。 8、简述完形训练模式的基本步骤。 9、简述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将策略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2、人在识记一篇文章时,一般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识记效果好,而中间部分的识记效果较差,请说明其原因。

第 九 章

一、选择题

1、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2、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3、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4、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6、“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7、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20

8、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漫无目的地幻想 C、联想

B、走路 D、发明创造

9、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感”有助于问题解决

10、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

11、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

12、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事物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这种现象叫做( )。

A、集中思维

B、负迁移

C、功能固着

D、前摄抑制

13、先有一个目标,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手段—目的分析法 C、尝试错误法

B、逆向工作法 D、爬山法

14、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

A、讨论法

B、头脑风暴法

C、启发法

D、用途扩散法

15、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表现出了思维的(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聚合性

16、“如何造就天才儿童”这类问题属于( )的问题。

A、有结构

B、无结构

C、感性

D、逻辑性

17、下面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C、用一个词来造句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D、荡秋千

21

18、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

19、计算“50×[60-(32×2-53)]=?”属于( )问题。

A、有结构

B、无结构

C、创造性

D、一般性

20、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二、填空题

1、 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2、检验假设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检验和 两种。 3、同质不同形的呈现各种问题例证的方式叫做 。

4、 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

5、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 四个阶段。 6、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 、有一定价值意义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7、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 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的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8、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 。

9、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 ;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10、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使用手段—目标分析法的关键是 。

11、英国心理学家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关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又称“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即准备阶段、孕育阶段、 和验证阶段。

12、早期心理学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多以 为对象,提出了各种理论。 三、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3、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4、教学中如何教授学生运用策略? 5、简述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6、教师怎样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四、论述题

22

1、什么是创造性?它与智力、发散性思维、人格的关系如何? 2、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第 十 章

一、选择题

1、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 )提出的。

A、埃里克森

B、费斯廷格

C、班杜拉

D、皮亚杰

2、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认同

D、内化

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腾伯格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5、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6、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价值体系

D、策略系统

7、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B、积极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8、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

A、态度的认知

B、态度的评价

C、态度的情感

D、态度的意向

9、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0、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联想而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D、认知性道德情感

11、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划分为( )。

A、顺从、认同和内化

B、顺从和认同

23

C、逆反、认同和内化 D、认同和内化

12、人们在具有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

A、道德信念

B、道德动机

C、道德意志

D、道德知识

13、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 )。

A、认知成分

B、评价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为成分

14、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

A、品德

B、态度

C、意向

D、个性

15、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 )。

A、权威阶段

B、可逆性阶段

C、公正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16、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过程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

A、家庭教养方式

B、道德认知

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

17、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 )

A、依从

B、认同

C、同化

D、内化

18、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

A、品德

B、态度

C、意向

D、技能

19、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成分

二、填空题

1、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 和行为成分。

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 和倾向。

3、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 。 4、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 两个方面。

5、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通过大量研究,将儿童道德判断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 三个水平。

6、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的理论,儿童道德判断处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寻求认可取向和 。

7、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道德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认知能力和 。

24

8、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 。 9、 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10、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 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11、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主动性、稳定性等特点。

12、 是指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行为。

1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家、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是认识与 的统一。

14、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 与 一致的行为。

15、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是亲历学习和 。

16、皮亚杰认为,公正阶段的儿童往往更多地从行为的 而不单纯是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责任。

17、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对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 ,取决于已有的道德评判水平。 三、简答题

1、简述态度的结构。 2、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3、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4、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5、简述和品德不良学生的谈话原则。 四、论述题

1、在态度与品德的培养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说服? 2、试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3、一位教师试图使学生形成利他的习惯。他采用的方法是提供榜样化,其中的强化是当场表扬。试分析:

(1)这种方法最初可能使学生形成的是什么? (2)使用这种方法形成利他习惯的内外条件是什么?

(3)仅仅以表扬作为强化验室物能使学生形成持久的利他习惯吗?

(4)形成高尚的利他习惯还需要什么条件?提供自私的榜样对形成这种习惯有必要

25

吗?

第 十一 章

一、选择题

1、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不能遵循的原则有(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D、教师中心原则

2、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 )上的失调状态。

A、知觉

B、思维

C、情绪

D、行为

3、人格障碍是( )产物。

A、个体行天素质 C、不良习惯

B、后天教养

D、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

4、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 )。

A、心理测验

B、心理咨询

C、心理辅导

D、心理评估

5、下列哪些中学生的表现不属于心理行为问题( )。

A、过分依赖

B、吸烟

C、受到批评,心里不高兴 D、一到考试身体就有不适反应

6、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试;二是( )。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7、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8、日记、周记、作文等是下列哪种方法的具体形式( )。

A、观察法

B、自陈法

C、作业法

D、心理测验

9、人的各种心理疾病和躯体症状也都是通过系统学习而获得的,或者说是由于不适当的学习所造成的,因此,只要改变强化模式,所有异常行为都能得到纠正。这是( )的观点。

A、人本主义

B、精神分析学派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

10、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

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11、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来进行的研究方法叫做( )。

26

A、实验室实验法 B、系统法 C、自然实验法 D、发展法

12、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

观念就可以了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13、辅导老师将接受辅导学生表达出来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会谈技术为( )。

A、鼓励

B、反映

C、澄清

D、询问

14、学习者因榜样受到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我们称这种强化为( )。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具体强化

D、概括强化

15、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

A、会谈

B、倾听

C、鼓励

D、询问

二、填空题

1、 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物。

2、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心理辅导,都必须以建立良好的 为前提。 3、心理辅导中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尊重、真诚与同感。 4、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可分为 与影响性会谈。

5、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涵义中增加了 的健康。 6、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 与过程。

7、认知测验主要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 、成就测验。

8、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定新型的建设性的 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 9、心理健康标准是 的具体化。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心理健康?衡量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2、简述学生焦虑症产生的原因。 3、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何意义? 四、论述题

27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保持学生心理健康。

第 十二 章

一、选择题

1、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2、在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 )是最高水平的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

A、知识

B、应用

C、评价目标

D、综合目标

3、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

A、心理变化

B、信息加工

C、智力活动

D、信息输入

4、( )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于此。

A、教学目标

B、教学目的

C、测评

D、教学策略

5、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称之为( )。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6、( )是对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是对材料领会的一种形式。

A、转换

B、解释

C、推断

D、记忆

7、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学生就对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的是( )。

A、程序教学

B、掌握学习

C、情境教学

D、计算机辅助教学

8、在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中,能够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属于教学目标的( )层次。

A、应用

B、综合

C、领会

D、评价

9、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学习动力缺乏最主要的表现是厌学

B、要让学生掌握上课记笔记的学习技巧,养成上课记笔记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令人信服地让学生了解记笔记的作用,具体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笔记

C、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学习方法是相同的,所以应该从小学起就全面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8

D、成绩好的同学也会有厌学情绪。

10、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是( )。

A、引起学生注意

B、提示教学目标

C、唤起先前经验 D、呈现教学内容

11、在乒乓球比赛中,面对各种情况,抽球还击率达到90%,则说明动作技能达到了( )的目标。

A、模仿

B、准确

C、连贯

D、习惯化

12、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比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 )。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13、发现学习的首倡者为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 )。

A、斯金纳

B、桑代克

C、普莱西

D、布鲁纳

14、教学目标侧重于过程或探索知识经验,则宜选择(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合作学习

D、掌握学习

二、填空题

1、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教学结果的 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2、加涅指出,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以下九大教学事项即引起学生注意、 、唤起先前经验、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展现学习行为、适时给予反馈、评定学习结果、加强记忆或学习迁移。

3、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 和评价等六个层次。

4、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步,预先要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 为止。

5、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

6、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四个要素: 、行为动作、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 7、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 的回忆。 8、教学策略主要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策略。 9、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 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10、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动作技能目标可具体分为知觉、模仿、操作、准备、连贯和 。

29

11、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 三大领域。 12、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 。

13、在向学生陈述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运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确保学生理解目标和结果,形成 。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教学策略包含的内容。

3、简述布鲁姆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原则。 4、简述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环节 四、论述题

1、试述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

2、为了调动课堂积极性,王老师经常用分组讨论的方法使同学参与到课堂中来,你认为这属于合作学习吗?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第 十三 章

一、选择题

1、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

A、重要表现

B、主要过程

C、必要条件

D、辅助条件

2、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

3、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称之为( )。

A、课堂结构

B、教学结构

C、学习结构

D、班级结构

4、学生在课堂上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提问时没有人发言等,这样的课堂气氛属于( )。

A、积极的

B、消极的

C、对抗的

D、不能确定

5、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 )。

A、群体气氛

B、群体压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

6、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

A、纪律约束

B、方向

C、方向和范围

D、范围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vp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