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案

更新时间:2023-08-16 01:02: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孔乙己(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孔乙己》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说之林”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小说单元,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共有五篇课文。安排这篇经典的小说,能够用以指导学生对典范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赏析。文章对人物的描写尤为精彩。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刻画,不仅能够了解特定环境下特定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能够了解小说反映出的社会意义。除此以外,环境描写、以乐写悲的手法、对比手法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因此,本课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范本,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更好引入其他小说作品的解读与赏析。

二、学情分析

本文适用于一般学校的八年级学生,该年级的学生在这个时期心理变化较大,思维进一步成熟,追求独立自由,较七年级时叛逆许多,学习兴趣没有那么浓厚。在教学时,应注意理性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种方式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中,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三、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研读,学会分析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对

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通过文本研读,较为深刻地体会作者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双

重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会根据人物描写来概括人物形象,重点段落为第4、6、11段。

(三)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性格的双重性,从而感受作者对笔下人物既批判又同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方法

文本研读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孙伏园的《鲁迅谈〈孔乙己〉》导入,激发学生对《孔乙己》的阅读兴趣。

(二)具体过程

1、自由读全文,理清小说情节结构,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段。

(阶段目标:对小说情节内容整体感知,初步感受孔乙己的人物特点。)

2、浏览文本,探究问题:

文章的结局写到“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看似矛盾,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阶段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研读文本的兴趣,初步感知人物的悲剧命运,通过思维的碰撞,进入下一步深入地探讨人物形象中去。)

3、(1)深入探究问题:“谁杀死了他?”

结合文本,有理有据,概括阐明自己的观点。(可归纳为根本原因、社会原因、直接原因、自身原因)

(2)认真研读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段,结合具体描写,深入分析孔乙己身上的悲剧性格。(学生研读讨论后回答。适当提示可从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

描写、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的经典语句结合分析,教师适当点拨。)

(3)小结:从对孔乙己的正面人物描写中,我们读到了一个自命清高、死要面子、迂腐可笑、好喝懒做,他是不是就一无是处,没有一点优点呢?(补充孔乙己善良诚实的一面,由此体现小说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阶段目标: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深入理解孔乙己人物性格的特点及多样性,学会具体分析人物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4、过渡:除了对孔乙己进行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外,文中还多次写到周围人的反应,这属于什么描写?(侧面描写)这些描写中最突出的表现在一个共同的行为,那就是“笑”(齐答)。这也是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为什么这样说呢?研读3、4、6、8、11段中关于“笑”的语句,思考:

(1)哪些人在笑?这些笑有什么不同?

(2)在笑谁?为什么笑?

(3)为什么要写笑?

(阶段目标:通过分析侧面描写即“笑”的作用,初步理解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感悟以乐写悲,更显其悲的写法。)

5、回顾孔乙己整体人物形象及生活境况,思考:作者对他怀有怎样的情感? (阶段目标:理解作者对人物的双重情感,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深刻主题打下基础。)

(三)小结

文章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正面描写方法及写周围人的笑侧面烘托相结合,交代了孔乙己的冷漠麻木的生活环境,揭示了他多样的悲剧性格及悲惨遭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个小人物的批判与同情。

五、作业布置

写一段话:文中孔乙己在最后一次出场中写道:“不一会儿,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在这以后,孔乙己又经历了什么呢?请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续写一段文字,字数300字左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vo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