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24-06-02 07: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基层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 培训问题研究 专 业: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 论文编号: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
论 文 题 目: 基层农村劳动力转移 教育培训问题研究
研究生姓名: 学 号: 2011R15012 年 级: 2011级 专 业: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 工 作 站: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指导教师: 职称:
本 人 声 明
本人郑重承诺:本人将恪守学术道德,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绝不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保证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否则,自行承担一切后果。
本人允诺:鉴于毕业论文是在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就读在职研究生时期的学习研究成果,论文可在保护和尊重作品完整权、作者署名权的前提下,由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基于教学和资料保存目的,予以编辑、出版、发行及其他方式的无偿使用。
签名: 日期: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 毕业论文指导、答辩意见表
姓 名 论 文 题 目 基层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问题研究 导 师 评 语 签名: 年 月 日 答 辩 小 组 意 见 签名: 年 月 日 备 注
内容提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性、全局性的重要问题。劳动力资源较丰富,但综合素质水平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持续发展,不利农村、农业的发展,更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路,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的重要渠道,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保证。
本文是基于对基层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问题的探究,结合作者工作实际,较全面地阐述了基层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目的是找出现有运行问题的原因所在,并试图探索出有利于基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一些措施和对策。
本文从培训工作中的政府主导、基础设施、培训形式、市场导向、监督管理等多个角度挖掘问题,并提出简单意见,希望可供有关部门及领导参考,以促进基层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工作。
关键字:农村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综合素质 建议
基层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问题研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要让这部分劳动力尽快融入到城市中来,就必须对这些需要转移的劳动力进行职前培训和素质提升,从而避免主观性或强迫性的粗放型转移,减少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路。因此,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的重要渠道,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保证,更是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教育培训现状
(一)农村劳动力状况
根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我国农村人口64222万人,占总人口的47.43%,15-64周岁的占74.1%。农村劳动力总体文化层次偏低,劳动力以初中、高中及以下为主。而且,绝大多数缺乏职业技能培训,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现状,稍富即安,离乡不离土的现象严重。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比重高于不发达地区,工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第一选择,非农收入逐渐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收入。
1.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截至2010年我国人口大普查,全国总人口13亿,乡村人口6亿。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数量和发展速度成倍增加,虽然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但我国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一直处于递增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越渐明显。农村劳动力过剩,不仅人均资源减少、人均收入过低,更在一定程度上对影响着社会稳定。当务之急,应激活并发展农村经济,保质、保量地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给予农民有力的技能“铁饭碗”,增加农民收入,为城市化建设储备更多的技能人才。
2.“求职难”与“招工难”矛盾依然突出 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以青壮年为主,按理说这应处于我国飞速发展的“黄金阶段”,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已进入“刘易斯拐点”。其实不然,市场需求与劳动力年龄结构出现矛盾,“用工荒”现象依然严峻。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综合素质水平较低,就业竞争力比较弱,就业面非常狭窄,只能局限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靠卖体力为生,是一种低水平、低层次的就业。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根不上市场发展的脚步,人虽多,合适者少。求职者不满意老板给的工资,老板说求职者的能力不达标,出现了“求职难”与“招工难”矛盾的局面。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1
1.数量大,任务重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数量成倍增加,再加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大量农村劳动力被闲置,造成过度剩余。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就业总人数 76704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 25773万人,占总就业总人数的33.6%;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可见农村劳动力数量之庞大,这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全民的幸福指数,可谓任务艰巨。
2.总体文化素质偏低,缺乏专业技能,就业面窄
在中央政策的调控和督导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有所突破,由原来占主导地位的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但由于农村劳动力总体文化素质偏低,缺乏专业技能,跟不上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整体就业质量较差,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应局限于单纯的外出务工就业,而应顺从城镇化发展的方向,是高技术、高质量的稳定就业。因此,加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城镇化转移教育培训势在必行。
3.流动性较大,缺乏稳定性
受房价、户口差异、社会福利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民工来到城市打工很难形成稳定的环境,再加上城市化概念缺乏,工资水平较低且不稳定,随时有可能卷铺盖走人。由于这些外出务工人员没有稳定和确定的工作,他们多数还兼职从事农业生产。当然,也有部分人员不在从事农业生产,但他们任然居住在农村,生活习惯和意识均无法融入到城市中,城市化概滞后。这种“春节、丰收季节返乡,其它时间务工”的“候鸟型”特征,直接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质量的提升。且,这种候鸟型农民工也带来了春运高峰等诸多社会问题。
(三)基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现状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指对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培训以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直接受益为前提,以市场运作为基础,以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为目标。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部署下,各地政府,各级部门纷纷响应并出台文件措施,教育、农业、劳动等部门,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河北省人社部门从2009年到2013年出台的关于促进就业,加强培训方面的文件就有30多个,而且各地方政府每年配套的再就业资金数额也是相当庞大。不得不说在政策的督导下,基层教育培训工作“全面开花”,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农村劳动力基数,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而且,在政策落实的各环节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很多地方在政策落实上出现偏差,脱离了市场基础,“完任务式”的形式主义依然存在,形成培训与就业脱节的不良局面。
由于劳动、教育、农业等部门都搞培训,而且缺乏统一领导,导致培训工种重复、培训学校混乱,直接形成资源浪费。受老百姓文化水平、传统观念限制,
2
他们还没有认识到接受培训对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另外,许多培训机构在专业上缺乏正对性和实效性,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训与就业脱节,严重影响老百姓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培训学校只注重学历教育,以“拿证、毕业”为目的,忽视技能培训,脱离了本质,过长的培训时间更加重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要考虑到老百姓的特殊性,他们不同于新成长的大学生,接受能力较差,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重视课堂理论学习,又要加强技能实践操作。
二、基层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问题入手,结合作者工作实际,较全面地阐述了基层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目的是找出现有运行问题的原因所在,并试图探索出有利于基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一些措施和对策,供有关部门及领导参考,以促进基层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工作,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为地方经济发展尽微薄之力。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的法制水平和公民道德素质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关系农民工自身的竞争力,而且关系我国经济的竞争力。通过对基层农民工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的培养,无形中会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综合素质。
2.有利于农民增收,推动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且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不在从事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使农民人均可利用农业资源条件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当前,受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的制约,多数外出务工人员从事一些“脏、累、”活,且工资水平低,极不稳定,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发展。只有让农民掌握了技能,有了自己的“铁饭碗”,收入提高了,生活稳定了,国民经济才能稳定健康发展。
3.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三农”问题仍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必须引起我的深思和高度重视。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三农问题”。首先,劳动力外出就业可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其次,许多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在外地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带着资金、技术等返乡创业,不仅能壮大自己的收入,更能带动就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活力,推动了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的形成。最后,加快了当地农村向城市化进军的步伐,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返乡从事非农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内需,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并且房屋建设、基础实施等条件也会相应改善,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从而有效地缓解“三农”问
3
题。
4.有利于加强基层教育培训政策落实力度
基层的多数问题在高层都可反映到,但基层工作的具体环节,高层领导很难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如实详尽地挖掘基层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回馈给高层决策,高层利用回馈信息再出台政策,形成良好循环,从而加强了基层政策的落实力度。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需要转移的数量越来越大,转移的速度越来越快,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但培训的效果却不容乐观,部分原因是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呈现“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
受历史、地域、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农民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诸多顾虑,一是担心学不会,就算学会后也不好找工作;二是想参加培训,学成技能外出就业,又担心田地闲置无人耕种。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文化水平偏低,造成自我发展受限,往往只顾眼前利益,“小富即安”,看不到智力投入的必要性。
当然,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也离不开政府在政策落实上出现的一些偏差,相信,如果教育培训惠民政策能宣传到位,且培训质量高,能同市场、就业良好接轨,效果突出,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怎能不高。
2.教育培训与就业脱节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着教育培训与工作实用的问题。培训机构所设课程单一且不注重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不调查用人单位对技术的需求,培训专业设置老化、知识面狭窄、教育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背离了城市化发展的道路。学员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不上,学非所用现象严重,这也是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面临的自身很难克服的内在困难。
据邢台市任县对2011-2013年500名参与培训的学员跟踪调查,在培训机构所学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与其所从事的岗位工作适应性仅占14.7%,基本适用的占16.8%,不适用的高达68.5%。
3.基础条件差,教育培训质量不高
基层许多培训机构教学设施落后、基础实践设备简陋,落后、淘汰的教学仪器无法跟进市场对新工艺、新技术的需求;有的培训机构甚至没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完全靠“租用”流动式培训,难以保证正常的培训质量。
培训机构缺乏对学员的约束性,致使部分学员上课没有纪律,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连最基本课程学习都完不成,更谈不上学知识。
4.培训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健全
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和管理制度,是开展农民培训的前提条件。目前,基层
4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基层很多讲师都是“技术能手、理论差手”,很难把知识系统地讲解给学员。培训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培训各环节出现漏洞。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部门多,又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致使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多个部门都搞培训,直接造成:一是培训内容难以统一,农民在参与培训中无所适从。二是重复培训多,一种内容培训多次,出现了“学了的用不上,实用的没处学”的现象,使本来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培训专业、培训对象和内容、培训机构、资金管理等环节都应从严把关。
(二)原因分析 1.政府认识不到位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政府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存在重生产、轻教育培训,在农村教育方面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没有将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摆到应有的位置,政府投资比例严重失调,这种短期行为,影响了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限制了农村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是对培训宗旨认识不到位,作者曾多次参加全市培训工作座谈会,会上领导都会把资金安全使用放在第一位去讲,没错,必须得保证资金的合理安全使用,但安全不等于有效,让老百姓真正能学到技能,通过技能实现就业这才是主旨。
2.基层再就业资金短缺
由于职业培训的特殊性,职业培训对实习、实训条件的要求很高,而实习实训需要投入的成本较大。基层再就业资金有上级拨付和自筹两种渠道,上级拨付金额会根据该部门上年的支出和当年的预算进行下拨;根据文件,地方财政部门要按照不低于一般财政收入的1%的比例足额安排就业专项资金,并根据本级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加大投入,保证各级推进就业工作需要,但这笔资金很难到位。
经费短缺制约了培训机构办学条件的改善,导致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影响了培训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有培训机构教学设施落后、实习实训仪器设备简陋,新技术、新技能用工培训的要求极不适应,难以保证正常的培训质量。
3.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
地方各部门都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和下属定点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完成一期培训后可向上属监管部门申请培训补贴,经监管机构审查合格后可申领培训补贴。如果财政部门监管不到位,就直接形成了自己监管自己的现象,很容易出现套取国家资金的情况。
另外,培训机构认定资质不规范,不是有几间教室、有几个机器、有几个教师等就有资格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必须要有明确且合理的审核标准。如果培训学校连最基本的培训条件都达不到,如何能培训出高质量的学员,更何谈就业。
4.再就业工作体系不够完善
就业工作整个体系主要包括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职业技
5
能鉴定、劳务输出、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基层地方政府一般主要开展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职业技能鉴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工作,受当地经济水平和劳务市场的制约,职业介绍和劳务输出工作艰难开展,培训跟不上就业,就业很难回馈培训,形成培训与就业脱节的不良效果。
四、邢台市任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状况
邢台市任县属传统农业县,耕地面积47.6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74亩,粮食播种面积(按一年两季计算)71.67万亩,机械耕地面积47.68万亩。工业历史悠久,以劳动密集型小企业为主,目前已形成机械制造、橡塑制品、化工、丝钉及标准件、纺织服装业、建材等六大行业,其中,机械制造和橡塑制品为任县主导产业。为摸清全县人力资源情况,加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由任县人社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于2011年3月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进行了摸底调查。以村为单位,调查到逐村逐户逐人,基本摸清了全县劳动力就业状况,富余劳动力基本情况,企业用工情况,失地农民情况。 (一)邢台市任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1.男性占比重较大
这次摸底调查,共录入162060余人,转移就业115920人。在就业人员中,男性81245人,占70.1%,远远大于女性就业人数。任县虽然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较多,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农村劳动力基数,只能算杯水车薪,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流出。除了丰收季节,许多村子几乎看不到“男壮丁”,而大多数妇女却闲在家中,操持家务,照理田地。
2.综合素质偏低,转移就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开采业等行业
在转移就业人员当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约86940人,所占比例高达75%,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占18.5%。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较低,而且转移就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开采业等靠体力活为生的行业。劳动力基本素质不仅决定着就业质量,更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动力和城市面貌。
劳动者素质越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越小,转移的稳定度越高,相反,劳动力素质越差,可供选择的就业空间越窄,转移难度越大,稳定性也越低。但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目前的情况下,除了切实贯彻实施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基本国策,消除新文盲外,强化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建构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相适应的新机制是当务之急。
3.流动性大,工资水平低
任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样不稳定,流动性大,工资水平低。根据2011年任县农村劳动力摸底调查统计显示,在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中,签订劳动合同的仅占9%,参加养老保险的占1.2%,参加失业保险人员所占比例为0.9%,参加工伤保险的占3.3%。近两年,我县在法律知识宣传和普及上做了大量工作,劳动合同签订率有很大提高,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仅仅以口头协议方式简单说明工资报酬和其他事项。
6
这说明大多数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还没有享受到城镇职工同等的权益,在许多权益方面都得不到应有的基本保障。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权益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农村劳动力的法律知识疲乏、法律意识淡薄,害怕因为法律纠纷而使自己受损;二是用人单位故意回避相关法律保障问题,节省成本;三是相关执法部门和法律监督部门没有积极主动的进行干预。
4.劳动力市场不成熟,劳务输出艰难开展
劳动力市场就是指在劳动力管理和就业领域中,按照市场规律,自觉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对劳动力的流动进行合理引导,从而实现对劳动力的合理配置的机构。
现阶段任县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市场不成熟,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及时的掌握企业需求信息,而且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使老百姓在求职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障碍,影响了整个市场的运行。首先,职业中介机构不健全,受当地经济水平和大型企业较少的原因,职业中介机构很难掌握较多的求职信息,致使职业中介机构很难存活;其次,政府的调控力度不够。任县属传统农业县,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转移基数大、任务重。政府就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整体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调控力度有待提高,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据调查,外出从业人员中靠个人外出或亲友带动等自发形式外出的人员占多数,靠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外出的很少。由于缺乏必要的就业信息,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无序流动,可以说,目前任县农村劳动力流动大多处于无序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同时,无序流动的农村劳动力也给当地的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二)邢台市任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现状
近两年,任县政府在支持开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做了大量工作,扶持农业部、劳动等部门的“阳光工程”、“春雨计划”等培训示范项目,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实施。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任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工作全面展开,形成了以人社局培训中心、职教中心为龙头,其它定点培训机构为附属的新局面,培训资源正在进一步整合和完善中。
任县积极开展“三免费、三上门”活动,既免费上门搞培训、免费上门职业介绍、免费上门技能鉴定,深受老百姓好评。近两年,人社局培训中心先后在邢湾镇、大宋农管委、河头经济开发区、永福庄乡等乡镇开展技能培训班二十多期,培训农民学员2000余名,并多次组织召开培训结业现场招聘会,最大限度、最大程度地给老百姓提供了就业便利服务。另外与北京多家家政服务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多次邀请北京家政服务专业讲师来任县与本地讲师座谈,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任县家政服务业的发展。
发展建立“技能品牌村”,在得知任县大宋弄管委妇女多数闲置在家,但都擅长缝纫工作时,任县人社局积极联系当地几家服装加工厂,并在该村组织开展
7
缝纫培训工作,邀请厂家工作人员参与培训指导,优秀的学员可直接给予生产线任务,考核合格后厂家直接录取。该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激活了该村的经济,更推动了妇女走上就业之路。
(三)邢台市任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主要问题及原因 1.培训机构基础设施薄弱
培训机构基础设施薄弱是目前制约任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的主要原因。任县专业培训机构较少,且很多都没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培训场所完全靠租用;一些培训设备,电脑、电焊机等老化较多,甚至达不到正常授课标准;专业讲师较少,较低的工资水平无法留住专业的高级讲师,目前聘用的讲师多为兼职。
另外,培训机构不规范,缺乏责任理念,个人培训机构完全以营利为目的,在市场竞争不活跃的情况下,无法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导致培训机构只注重培训人数,不注重培训质量,更谈不上推荐工作。
2.老百姓参加培训积极性较低 归根结底,影响任县老百姓参与培训积极性的主要原因还是地方部门工作没有做到位。一是宣传不到位,任县宣传网络基本建成,培训工作主要依靠广播、电视、村宣传栏等方式宣传,但收效甚微,老百姓根本就不关注,据调查,许多劳动者根本就不知道政府有免费技能培训、免费职业介绍等惠民政策。既然存在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创新思维,另找思路,比如利用村喇叭广播,工作人员带政策下乡等,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家议论的多了,参与者自然就多了;二是培训机构自身不规范,如果培训设备完善、讲师精良,培训后又能实现较好就业,传出了好的口碑,相信不用宣传,主动找上门的就有很多人。
老百姓保守观念依然存在,多数人不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学习技能,认为就算有了技能也不一定能有好的工作,迟疑态度很强烈。不可否认,目前党群关系存在一定问题,部分老百姓根本就不相信有免费学技能的好事。面对这些情况,相关部门必须采取应对措施,老百姓不相信学技术能就业,我们就为他们寻找出路让他们相信。只要各部门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职能,真正的为老百姓服务,相信日后工作的开展会越来越顺利。
3.政府重视,但重心偏离 从中央到地方,就业工作一直是议事章程中的重中之重,任县政府更是把就促就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去督办,一年一度的“春风行动”、“阳光工程”、“技能下乡”等就业活动相继展开,人社局培训中心近3年来,完成技能培训4374人,其中4053人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培训合格率达97%。
在培训工作开展中,比较重视的是市级下达的培训任务、培训的人数、培训的合格率、资金的安全等,而培训是否与市场需求接轨、能否就业等问题相对淡化,相信其他地方政府也都类似,脱离了政策的本质。
五、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加大对教育培训的重视力度
8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应该唱主角,并充分发挥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做好对培训工作的宣传、组织、引导、督促、检查工作,同时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最主要的就是要对培训机构进行资金扶持,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培训机构的经费,同时强化培训机构的建设,备足师资力量及其他相关人员,以确保培训工作能顺利进行。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政府行为,建立健全有政府领导挂帅,人社局牵头,农业、教育、财政、科技、妇联等部门参与的农民培训工作机构,统一组织,互相配合,通力协作。
1.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并完善宣传“网络”
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培训制度,督促指导行业、企业、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站和培训机构做好各类培训的组织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有关政策,广泛动员农民工参加培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群团组织及互联网、新闻媒体的作用,及时发布培训项目、培训机构、教学师资、实训设备等方面的信息,为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提供便利条件。多组织开展“下乡送服务”活动,在各乡镇街道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开设宣传栏,让老百姓参与进来。
宣传那些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外出创业中的典型人物事迹,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农村劳动力参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热情。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表彰奖励活动,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各类培训机构、企业、参训农民的积极性,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农民接受培训的持续动力。
2.加强市场需求调研,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对于市场上需求较大且较缺的技术,可以聘请专业老师,专门组织培训。培训内容要全面。首先,要注重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包括劳动者权益、法律知识、求职、就业能力等;其次,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紧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需要开展培训。一是适应就业、上岗要求为目的技能培调;二是紧跟技术发展的潮流,传授当代最新的应用成果:三是因地制宜地传授农、林、牧、副、渔业等实用专业技术,切实让农村劳动力学到一技之长,铺平他们的就业之路。
3.完善基层培训设施,保证培训质量 基层培训设施必须得完善,否则培训促就业就是一纸空文。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资质认定标准完善培训设施,包括培训场地、培训设备、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坚持以学员为本,以科学协调长远健康发展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员满意为标准,完善培训设施,保证培训质量,严格内部管理,切实履行承诺,维护自身的良好形象;树立一批管理规范、质量较高、群众信服的诚信办学典型,扩大民办职业培训的社会影响,提升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社会形象,使全社会都来关注民办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使广大学员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促进教学双方互信互流,共谋发展。
9
4.整合培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目前,我国需要接受培训的农民数量巨大,而国家财力、教学资源等又极其有限,有的地方培训机构分布极不均衡,为解决这一矛盾,应进行资源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各地要树立全局观念,对农民培训要统筹规划,精心布置,要用系统的观点整合劳动力培训的财务资源、教育资源和环境资源,形成良好的效果。政府应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借助培训评估结果以及各培训机构的具体情况,对各培训机构的培训专业、项目进行统一布署。
各类培训机构是对农民工实施培训的重要平台,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公开选择认定一批定点培训机构和培训专业。鼓励和支持那些热心教育培训事业、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参与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行公办与民办并举,多渠道、多形式、多规格的办学模式,建立社会化的培训体系。各培训机构应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地设置培训专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突出重点,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形成特色和优势,进而形成品牌。 5.转变工作思路,有“完任务式”向“主动式”转变
必须杜绝“完任务式”的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妨碍了党的方针政策落实,不注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心中没数,崇尚空谈,工作中处于盲目状态,必然影响实际工作,导致信息失灵,决策失误。
“转被动为主动”,工作不是为了讨好上级,而是为了服务百姓。加强学习,转变工作作风,优先考虑老百姓的利益,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打破部门利益限制,完善服务职能,简化办事手续,把心交给老百姓。
完善并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不以年度完成数据论英雄,主抓工作完成的各环节和工作实效性。
(二)实施培训形式多元化
1.桥接招工企业,实施岗前培训、订单式培训 积极联系招工企业,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展技能培训,订单式向企业输送技能人才。培训与学员自身素质相结合、与市场要求相结合、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原则,可有效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劳动者就业的稳定性。
2.加强并完善创业培训工作
继续加强创业培训工作,尤其重视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妇女等特殊群体的创业培训,加大创业培训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宣传,使更多的人群参与到创业培训活动中来。
加强创业帮扶政策落实力度,完善创业后扶持工作,充分发挥小额贴息贷款、创业补贴、场地租金补贴等优惠政策的作用,给初次创业者最大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创业孵化基地,以农民意愿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准绳,为创业者提供最大的创业机会。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优势,根据市场导向,将创业信息及时提供给求职学员,为学员提供更好的创业机会和创业渠道。加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协调
10
与沟通,积极争取对农民创业的政策支持,帮助学员解决好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3.培训下乡,给老百姓最大便利
在基层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非常愿意参加技能培训,但受交通不便利、脱不开家务等因素的制约而只能放弃。可以把培训班办到农村,办到农民家门口,让农民不出门就能参与培训,给老百姓最大的便利,把农民的愿望转变为学习知识、踊跃参加技能培训的实际行动。 同时,可以在培训结业现场组织一场小型招聘会,最大程度地为学员提供就业机会。
4.开展妇女相关技能培训班
在农村,女性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多数都闲置在家,而且受教育水平较低。女性在家庭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她可以直接影响三代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家庭的和谐程度,同时也是创建和谐社会中一支重要人力资源,因此引导和帮助妇女姐妹提高综合素质,是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必须健全机制,强化措施,集思广益,寻找一些妇女可以学、可以从事的行业展开技能培训。
(三)建立转移培训后的跟踪服务体系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开展就业跟踪服务是最薄弱的环节。农村劳动力在整个转移、培训、就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在第一次转移就业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就业的稳定性往往较低。对于这类人员再推介就业问题,以及培训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帮助解决工作都做得较少,缺乏后续跟踪服务机制。
1.建立台账,抽样式跟踪回访
对培训完的学员,分期、分类建立电子台账,并抽样式跟踪回访。详细记录学员当前的工作状态、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工资水平等。
2.了解需求,跟踪服务
在回访中,更要了解学员当前的需求以及所遇到的困难,并采取措施,完善后续服务工作。首先,可给予他们现行的优惠政策支持,例如提高培训、职业指导、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其次,给予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支持,通过小额贷款扶持创业、稳定就业。
3.根据回馈信息,完善自身培训体系
及时整理学员就业后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将问题整理成册,并针对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制定可行解决方案,并将方案第一时间发个培训机构,从而完善自身培训体系,形成跟踪服务的良性循环。
(四)加强监督管理体系,确保资金合理分配使用 1.财政、劳动部门联合监管
监管的目的一是为了保证再就业资金合理分配使用,二是给培训机构一警示作用,保证培训的真实和有效。因为劳动部门本身就有自己的培训中心,没有自
11
己监督自己的,所以必须同财政部门共同监督,严格把关资金支出工作。 2、加强培训监督。
针对当前农民转移培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各相关部门应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公示制度,定期对开展转移培训的各类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收费标准、招生情况、结业和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和公布。要确定培训所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围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的宏观监控机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教育培训、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以促使各培训机构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2.不定期检查培训机构,严格把关培训人数和上课率
基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的课堂纪律是最难掌控的,因为老百姓“琐事”太多,而且最不受管,在村里举办培训班,课堂的纪律可想而知,直接影响整个培训工作开展,必须采取应对措施,成立专门督察小组,派专人不定期检查培训机构,严格把关培训人数和上课率,督促老百姓完成整个培训计划。同时,可采取晚上或者周末补课方法,给予那些因白天忙于家务、农活而耽搁学习的学员补课机会,争取照顾到每一个学员。
(五)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和评估机制 开展创建诚信职业培训机构活动,探索对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科学、规范的长效管理机制与手段,完善信用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强化其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规范办学行为。国家或地方应出台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评估体系,对其办学条件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培训机构进行科学评估,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扶持办学条件好。社会声誉高的培训机构,努力培育一批有市场前景、办学规范的培训机构,坚决取缔不具备基本办学条件、以赢利为目的、坑害农民的培训机构。
(六)加强政策、法律普及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在我国政策和法律体系越来越全的局面中,为广大劳动力转移考虑的还是比较充分的,广大务工人员必须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教育培训工作中,不能只注重技术的培养,更应该重视政策、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并且,法律和政策的普及教育形式可多样化,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要广开思路,多头并进。一是利用电视,在每晚黄金档播放法律知识;二是充分发挥村宣传栏的作用,及时更新知识,时常给老百姓换换“口味”;三是建立法律、政策咨询热线,更广泛的服务于群众。 六、结束语
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为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社会流动和角色转换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有利于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健康、安全、稳定就业,提高创业和就业质量,进而改善、提升其生活质量,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公平,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由于作者的时间有限,在实际调研和文献收集方面做得还不够全面深入,仅以邢台市任县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和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状况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12
相对全省、全国范围而言,不免显得浅薄,需要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知的过程,对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展开深入的研究。
本论文在该领域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微不足道,只希望能对今后的系统研究有一点参考的价值,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诸多方面问题,还需要有志者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不断完善。
最后,本论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一些看法和意见,希望有关专家、学者多提宝贵建议和知道批评。
参考文献:
[1]苏春海.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培训教育,2010.9.
[2]陈苏娅.试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成人教育创新[J],社科论坛,2011.12.
[3]毛琳.搭建教育培训服务平台,培训新型现代农民[J],农业科教,2010.12.
[4]白芳丽、张锦光、李红艳.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现状、问题、对策[J],XINNONGCUN,2011(5).
[5]张丽.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新型农民培养[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46-15949.
[6]曾新方.围绕农民主体,培育新型农民[J],中国发展观,2010.3. [7] 刘跃彬.成人教育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时代教育,2011.6.
[8]徐丽霞.浅析农广校在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中应发挥的作用
[J],理论见地,2010(4).
[9]马玉堂、刘娜.民族地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特殊性及解决路径[J],广西社会主义学员学报,2012.2.
[10]何萍.如何应对农机培训工作面临的挑战[J],推广天地,2012.4.
[11]李爱军.阳光工程对农民技能培训的几点思考[J],养殖技术顾问,2012.5.
[12]冯利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长效机制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3.12. [13]霍凤茹.关于新时期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14):59-60
[14]丁佳艳、赵宝良.创业培训打造农民自主创业平台[J],农业科技,2011(19).
[15]李永明.对农村中职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再认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2).
13
[16]慈斌.安徽省返乡创业农民中教育作用调查报告[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
14
正在阅读:
基层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问题研究06-02
关于母爱的手抄报内容02-13
外展合作合同模板04-07
都是酸奶惹的祸作文600字06-25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01-11
ASME知识、认证和规范07-09
高速公路机电施工组织计划06-05
干细胞项目运营方案12-02
大智慧FXJTDX飞狐公式编辑教程大全04-1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劳动力
- 基层
- 转移
- 农村
- 研究
- 问题
- 教育
- 九章算术与几何原本的比较
- 2018年太阳能硅片硅锭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目录)
- 2016年番禺区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 2011.1月领导科学考试试题(选择题答案解析)
- 天宝铁丰矿业排土场初步设计
- 浅谈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2019年精选文档
- 1沁园春雪
- 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目录) -
- 2. 美国文学试题库
- 核心价值砺斗志 本职岗位做贡献
- 竞赛辅导讲义(几何)
- 初中牛津英语7B Unit1 Reading I练习
- 2019年整理中药学大专业各方向教学大纲071004
- openfire源码部署心得
- 2018上海初三数学二模-长宁区2017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数学试卷及
- 电气危险源辨识 - 图文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2015.7.5
- 东财16春学期《特殊会计准则》作业一、二、三
- 相图二元系统
- 2012年会计电算化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