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光波的波长实验报告

更新时间:2023-05-19 12: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包含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步骤,实验数据等。

实验名称: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光波的波长

一、实验目的: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定He-Ne激光的波长。

二、实验器材:

迈克尔逊干涉仪、He-Ne激光

三、实验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如图所示。当M1和M2严

格平行时,所得的干涉为等倾干涉。所有倾角

'为i的入射光束,由M1和M2反射反射光线的

光程差 均为2dcosi,式中i为光线在M1镜面

的入射角,d为空气薄膜的厚度,它们将处于同

一级干涉条纹,并定位于无限远。这时,图中E

处,放一会聚透镜,在其共焦平面上,便可观

察到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纹。

干涉条纹的级次以中心为最高,在干涉纹中心,应为i=0,由圆环中心出现亮点

2d'的条件是 2d k ,得圆心处干涉条纹的级次k 。当M1和M2的间距d

逐渐增大时,对于任一级干涉条纹,例如第k级,必定以减少其cosik的值来满足2dcosik k ,故该干涉条纹向ik变大(cosik变小)的方向移动,即向外扩展。

时,就2

有一个条纹涌出。反之,当间距由大逐渐变小时,最靠近中心的条纹将一个个“陷 入”中心,且每陷入一个条纹,间距的改变亦为。 2这时,观察者将看到条纹好像从中心向外“涌出”;且每当间距d增加

因此,只要数出涌出或陷入的条纹数,即可得到平面镜M1以波长λ为单位而移

'动的距离。显然,若有N个条纹从中心涌出时,则表明M1相对于M2移动了

d Nd,已知M1移动的距离和干涉条纹变动的数目,便可确定光波的波长。

2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包含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步骤,实验数据等。

1. 转动粗动轮(即手轮),使水平导轨的位置在35mm附近。

2. 取下观察屏,沿垂直于观察屏的方向看过去将有两行平行的亮点,每行各有四个亮点,亮度各不相同。分别调整两个平面镜后面的三个螺钉,使两行亮点完全重合,注意亮度要一一对应重合。这时,放回观察屏,在屏上会有很密的圆环状干涉条纹出现。

3. 如果条纹太密,可以转动粗动轮使干涉条纹变疏(如果发现条纹变密,则反方向转动)。

4. 往读数增大的方向转动微动轮,直到干涉条纹(圆环)开始从中心冒出来。然后,调整粗动轮和微动鼓轮的刻度。先往读数增大的方向转动微动鼓轮,使微动鼓轮的读数为零;再往读数增大的方向转动粗动轮,使粗动轮的读数为整数。注意,调整过程只能始终往一个方向转动微动鼓轮和粗动轮。

5. 将水平轨道(只读出整数部分)、粗动轮(只读出整数部分)和微动鼓轮(读出整数部分并估读一位)的读数加起来作为起点位置d0,然后往增大的方向转动

微动鼓轮,每变化50个圆环,记录水平轨道(只读出整数部分)、粗动轮(只读出整数部分)和微动鼓轮(读出整数部分并估读一位)的读数并加起来,作为第50环的位置。如此重复,一直到第400个圆环。

6. 计算每冒出N=200个条纹时所对应的 d平均值。根据干涉理论,可以知道波

2 d长 与N、 d的关系为 ,据此求出波长的平均值与标准偏差。 N

7. 由标准波长值 0 632.8nm计算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与绝对误差。

五、实验数据记录: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包含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步骤,实验数据等。

2 d1 637.5nm 2N

2 d2 636.4nm 2 N

2 d3 637.9nm 3 N

2 d4 645.8nm 4 N

637.5+636.4+637.9+645.8 639.4nm 波长的平均值 1234 44

标准偏差为:

由 d N 可得: 1

A S

0.976 10 9m

波长的绝对误差为: 0 639.4 632.8 6.6nm 6.6 10 9m 相对误差为: 100% 6.6 100% 1.04% 632.8 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vl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