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5 03: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长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竹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课程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的实施呼唤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动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被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这既符合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又满足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
审视我们国家在中小学阶段的课程实施,课堂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掌握,而知识的掌握又过于依赖于识记,所以学生在动手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方面明显不足。在新课程改革中,虽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了国家课程,但是仅凭每星期的两节课,我们能做些什么?为了寻找一种合适的教学模式来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提出了“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另外,从教师层面来看,目前我校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知识淡薄,更缺乏实践经验,在这些方面我们有需要也有必要进行课题研究。
2、农村学生成长渴望综合实践活动
我校地处象山半岛西部山区,学生主要是当地的农村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整体状况是学生不如城区孩子见多识广;另外在这些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占到了全体学生的73%,她们从小就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动手实践能力普遍较弱。
另外,我校20%的留守学生和10%的外来民工子弟在生活中也缺少锻炼,动手能力普遍不高,这些都需要训练和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以“竹文化”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力图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脱离自然、社会生活的现状。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增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促进学生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
目前,青少年儿童校外文化阵地缺乏,活动内容单一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青少年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容易导致一些青少年迷恋网吧、沉迷上网,甚至在社交中受到社会不法分子的引诱而走向歧途,从而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据象山日报记者反映,他们在长期的暗访和随机采访中发现,有7成的少年儿童认为,现在可供玩耍的地方越来越少,他们的课余生活都在家里或有偿培训班里度过,生活枯燥乏味。
另外,在采访中了解到:家长普遍认为城镇留给孩子的空间太少。当前学生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较重,再加上独生子女成长过程相对孤单,他们需要更多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来释放压力。而有关部门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我县户籍人口中,未成年人8.49万,占
1
全县16%。(不包括外来民工子弟)节假日加上假期,少年儿童一年中有164天课外时间,而可供少年儿童活动需要的设施却是凤毛麟角,远远无法满足少年儿童的活动需要。
而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地区,情况更不容乐观。由此我们认识到学校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它能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最终发展自我。我校的“竹文化”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想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在实践中培养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能力。
3、竹乡经济发展需要综合实践活动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竹子在人们生活中的经济价值逐渐从学生的视线中消失,竹文化的众多精髓也不复存在,这些都影响了竹乡经济的发展。而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了解认识了竹乡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这为以后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促进竹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二、课程研究的规划 1、课程目标
充分利用学区丰富的毛竹资源,以“竹文化”为校本课程载体,通过学生动手制作、社会实践、问题探究、主题学习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竹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并达到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开发课程的水平、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的目的。
2、拟开发的“竹文化”内容
(1)竹的生命:毛竹的生长过程、生长环境、生长规律,毛竹的种类、特点、特性等;
(2)竹的价值:笋的食用价值,烹饪方法,竹的用途; (3)竹的文学:已有诗文诵读,文学创作;
(4)竹的风采:绘画、制作、雕刻、粘贴等创作活动;
(5)竹的奥秘:实验基地参观,演奏与游戏,研究与实践(如何增加毛笋的产量?毛竹生长如何受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等)。
将“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为二大类:认知类和动手操作类。在第一学段,二类内容混合编排,除介绍一些竹子的基本知识外,学习内容仍将以动手实践类为主。第二学段中,每个同学可以选择参加一门制作(或小课题研究)课程,以体现课程设置的主要意图;同时以校本课程读本的形式,补充介绍相关“竹文化”的一些知识,供四年级以上学生阅读。
2
3、课程实施的原则
(1)亲历性原则。教师应利用各种物质条件、精神条件和社会条件,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现实的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接触和感知各种人和事,使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实践来获得探究问题、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自主性原则。既包括教师“教”的自主性,更要求学生“学”的自主性,应当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目标自主选择主题内容和活动场所,自创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设计、开发、行动、体验乃至创造。
(3)协同性原则。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性特点表现在目的上,就是要使学生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应当注重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特点,使它不仅要向学科课程领域开放,也要向实践活动领域开放;不仅要向教室以外的学校空间开放,也要向学校以外的广泛社会空间开放;不仅要向学校全体师生开放,也要向社会各种机构和各类人员开放。
三、课程实施的过程 (一)课程实施的准备. 1、成立竹文化活动研究小组
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开始着手准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由后勤办老师负责落实各个活动室和展览室的安排布置,执教老师负责落实教学的内容和一些必备工具的添置。
2、制订竹文化活动实施方案
在制定竹文化活动实施方案时,我们的思路是:兴趣先行、课程跟进、全面推开。课程实施初期,为了少走弯路,丰富教师的一线实践指导能力,我校先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的在于给各个执教老师自身培训的同时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执教老师对综合实践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作
讨论课程实施方案
品也相继展示在走廊文化中,从而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学生作品·组图)
4
3、落实活动时间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内外结合、课表调整、课外管理的原则对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时间做出了重新调整。规定每周两课时,一学期30课时;每学期3-4次课外实地考察活动和举办一届学生作品展。
4、确定课程的具体内容
(1)认识自然;(2)自我发展;(3)走进社会。
根据实验情况,我们确定了全面实施“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
5
“ 竹 文 化”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年级 三年级 四、五年级 六年级 主要领域 自然 自我 社会 具体内容 让学生深入自然世界,了解毛竹生长过程,懂得毛竹特性等常识,学习画竹 开展有关毛竹的工艺制作,并根据自我的喜好进行简单地动手实践 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通过调查和主题研究探寻竹子奥秘和进行环保教育 (二)课程师资的培训
1、邀请领导专家开展理论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可以说是一门创新性的课程,它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的教师只有理解和把握这门课程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实施这门课程。为此,我们邀请了市、县有关方面的专家为我们的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培训。其次,在有关人员先行广泛学习的基础上,尹校长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题讲座,使广大教师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的性质、特征、教育理念、实施的目标和实施方式。通过学习,使我们渐渐认识到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单单存在于学校教育之中;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应发挥其主动能动性。
(市县专家指导工作·组图)
6
2、聘请校外艺人实践辅导
“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初期,为了让广大教师少走些弯路,我校除了经常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进行交流外,还对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引领作用进行了必要的指导,提高教师的活动指导能力。为此,我们专门邀请了校外艺人作为学生和教师的课外辅导员,定期来校进行讲课,规定两周一次,每次两课时。
外聘师傅教学生刮青 外聘师傅教老师编织
3、组织任课教师外出学习
安吉考察为了开阔一线教师的视野,在尹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参观了社区中的竹加工
7
厂,了解了竹子的一些特性;同时还组织教师到安吉竹乡进行了考察,并在考察中收集了许多有关竹子的工艺品和有关竹子的一些资料,这些都为我们以后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社区竹加工厂取经(组图)
安吉考察
(三)课程实施的进程 1、社会师生探究平台
我们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指导,深入社会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在社会实
践中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学习生活本领,开展自主性探究式学习,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另外,我们要求教师能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整合教学资源,共同帮助学生完成研究内容。
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坚持“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的思想,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其自主、自觉地与同学、教师交流从生活中所调查来的诸多信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探究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促进学生创新,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8
2、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研究性学习的实现,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利用适当工具和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学会运用获取信息描述或说明事物,并作恰当的解释。我校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学校计算机网络健全、学校网站内容丰富。课题探究学习中,学生都能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等活动。
3、作坊动手操作平台
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把原中小学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教育学科统称为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作为国家四个指定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教育)之一,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四大块内容有效地开展起来,成为各校课改的难点。
我校在实施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中,就把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作为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在学校的辅助用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腾出5间教师寝室改造成学生动手操作的作坊。以此作为操作平台,主要是以作品的制作为载体,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其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整合其他学习领域,使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更丰富、更有使用性和开拓性。
老师在上课 学生在雕刻
学生在刮青 学生在编织
9
学生在绘画 学生在粘贴
(四)课程评价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应该多元化,我校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时强调了“三个为主”:一是以学生自评为主,二是以注重过程评价为主,三是以发展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参与的态度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作为我们评价的内容,评价方式主要采取汇报、作品(成果)展示、演示、表演、调查报告、活动竞赛等形式,既可以用书面汇报,也可以用小论文的形式交流,还可以用图片、表格、照片来展示。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体现重鼓励、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的原则,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持久性。活动中,我还提倡用评价“成长记录”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之中,“记录”中可以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和家长评,教师评价以鼓励、肯定为主,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成长记录”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 容的过程性,评价功能的激励性。
1、倡导学生自我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所以我们在实施中非常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我们通过调动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生存体验,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展个性和施展才能,激励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各种具体的表现,主动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活动的思考中,拓展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促进发展的目的。
2、注重活动过程评价
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其结果大多涉及的是学生较为复杂、高级的心理品质,而这些结果大多是内隐的,难以直接测评且需长期积累才能形成。因此,我们在实施中把重点放在“过程评价”上,也就是说要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态度、体验与感悟。我们采用多样的方式,利用多种信息来源,一方面,在可能的范围内形成对学生发展结果的评价;另一方面,力求发挥评价的“指导”、“激励”、“形成”功能,以改
10
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增进经验、体验、感悟的丰富与积累。
3、尝试成长多元评价
学生在实施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中,与外界客体世界存在着交往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和活动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另外,学生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性。鉴于此,我们提倡使用模糊的“评语式评价”,鼓励评价者使用记录学生活动与发展过程的“档案袋评价”;我们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反思性评价”;评价者应尽量使用家长、学生及一般人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从而建立一种以学生“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多元评价体系。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体也是多元的,它不是单一的教师或学校评价,我们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个性化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进行鉴赏,提倡社区机构及其人员参与评价。
四、课程实施的成效
(一)促进了学生的素质发展 1、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改变了学生传统的思维方式。在不断深入的活动中训练了思维的深刻性,在相互表达和倾听中提升了思维的严密性,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景中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在活动的小节中加强了思维的概括性。以前学生考虑问题绝大部分都是从问题的条件入手来寻找出解决的途径,显示不出思维的创造性。通过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学会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2、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锻炼
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需要经历长期的磨炼,它不是通过传授就可以培养的。以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锻炼、感悟,从而起到积极的内化作用。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培养了学生乐观、积极进取的个性,使得他们的心理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3、发展了学生认知实践能力
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为成长中的学生提供了一方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兴趣,磨砺意志,在实践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探究科学的精神,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更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得以提升。
4、增强了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亲学生自动手实践,参观、搜集资料等方式走进社会、走进
11
生活,了解和发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体验和感悟了生活的酸辛。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认识,弘扬了竹子的传统美德,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能把这种认知化为深刻的行动。
5、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校自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来,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这不仅表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而且已延伸到了学科教学中。特别是科学教学中,有的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质疑了,对于不懂的问题课后也会主动到阅览室查找资料或到计算机房上网查寻答案。另外,通过调查、家访我们发现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了,他们在生活中对于遇到的事和物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并能主动请教身边的大人研究问题的原因。
6、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随着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同学们的业余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不在像以前那样骑着自行车满大街跑了,良好的课外活动氛围逐渐形成。
(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理论学习,外出培训考察,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对课程意识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课程建设专业素质得到了发展。
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实施水平,提高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我校在四年里共承办了6次县级现场观摩活动。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县教科研中心的领导、专家和各兄弟学校的同仁一起来研究我校的“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虽然我们的现场观摩活动显得有些粗糙,但活动中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投入、相互配合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这样的观摩活动中受到了极大地启发,对以后的课程实施起到了树立信心,活跃思维、激励探索的作用。
(三)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开辟了农村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为其他兄弟学校提供了范本,提升了我校的办学水平。另外,学校成功举办了四届竹文化艺术节。通过艺术节的开展,竭力挖掘竹子精神,从而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学校被县教育局评为特色学校。
(四)传承了家乡的乡土文化
通过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清楚地认识了家乡的文化背景,同时为象山竹雕能选入浙江名雕之列而感到自豪。在交流中很多学生都会流露出这样的感受,要是我能雕出这样的作品就好了。
12
五、附件:
一、活动信息报道
13
14
15
16
二、教学方案、指导纲要、指导书、读本(部分)
17
18
以“竹文化”为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总体)
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种以学校为基地,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根据本校现实状况,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我们提出以“竹文化”为开发资源的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开发研究的背景
1、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1)在统一的国家课程中,课堂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掌握,而知识的掌握又过分依赖于识记,所以在学生动手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方面明显不足。(2)当今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孩子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动手实践能力普遍较弱。(3)无论是从学生的培养目标还是社会生活的需要考虑,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基于以上因素,我们提出以“竹文化”为校本课程资源,重点挖掘可供学生开展实践操作的内容,从而弥补国家课程教学之不足,促进学生全面的、个性化发展。
2、学校特色化创建的需要。我校提出以“规范+特色”为办学目标,改“三好生”评比为“特长生”选拔,着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开发一套体现能够体现我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当前特色化发展的迫切需要。以“竹文化”为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够促进学校特色发展。这是学校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出发点。
3、具有丰富的社区资源。“竹文化”内容相当丰富,现有资料也比较多。而且我们所处毛竹产地,毛竹种植面积很大,品种很多,几乎每一个自然村都有竹山。本地还有不少手工艺人,常年从事毛竹加工制作工作。学生都认识毛竹,了解竹制品,这些都为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可能。
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1、总目标:充分利用学区丰富的毛竹资源,以“竹文化”为校本课程载体,通过学生动手制作、社会实践、问题探究、主题学习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竹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并达到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开发课程的水平、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的目的。
2、各年段的具体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个年段各有侧重点,并尽可能照顾学生个性特点。
①低段年级(一至三年级):了解毛竹生长过程,懂得毛竹特性等常识,知道毛竹的各种利用价值,背诵有关竹子诗文,学习画竹,并进行简单制作、游戏、观察等实践活动,学习写观察日记,使学生初步获得亲身参与观察思考、实践操作的积极体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良好品质。
②高段年级(四至六年级):通过“竹文化”校本课程读本的学习,使学生加深了解
19
“竹文化”的内涵,同时充分利用竹资源进行雕刻、粘贴等工艺品制作以及探索研究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校本课程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我们在研究分析了学校、社区潜在的可待开发的资源之后,一致认为把“竹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开发资源,是非常符合本校实际和适合于学生的学习需要的。“竹文化”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竹的生命:毛竹生长过程、生长环境、生长规律,毛竹种类、特点、特性等 (2)竹的价值:笋的食用价值,烹饪方法,竹的用途
(3)竹的艺术:已有的诗文诵读,文学创作,绘画与欣赏,演奏与游戏; (4)竹的风采:制作、雕刻、编织等制作活动;
(5)竹的奥秘:实验基地参观,研究与实践(如何增加毛笋的产量?毛竹生长如何受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等)
我们将“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为二大类:认知类和动手操作类。在第一学段,二类内容混合编排,除介绍一些竹子的基本知识外,学习内容仍将以动手实践类为主。第二学段中,每个同学可以选择参加一门制作(或小课题研究)课程,以体现课程设置的主要意图;同时以校本课程读本的形式,补充介绍相关“竹文化”的一些知识,供四年级以上学生阅读。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
1、课时安排。根据《课程计划》规定和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结合各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参考“竹文化”课程资源所涵盖范围的大小,确定各年段校本课程所需课时数:一至三年级每周一节,共15课时;其他中高年级每周2节,共30节。
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 一年级 上册 竹的生命 竹的价值 竹的文学 竹的风采 竹的奥秘(游戏、观察等) 4 6 5 下册 1 1 4 5 4 二年级 上册 2 1 3 6 3 下册 2 1 2 5 5 三年级 上册 1 2 6 6 下册 1 2 5 7 按制作、雕刻、粘贴、绘画和小课题研究五个科目开设,学生自行选择参加一个科目的学习,其中小课题研究在只五六年级中进行。开展校本课程读本的学习。每个科目一学期安排30课时。
20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在上述开发内容中,可以分为基础和提高二大部分:毛竹的生长及它的价值和作用为每位学生所必须了解的基础内容,其他内容则作为提高部分,供学生选学。上述课时安排,同时也反映出学校校本课程设置偏重于学生的实践活动,我们认为这是非常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
2、教学组织形式。学校规定,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以原有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每个年级可以确定一位课任老师,一个年级的校本课程教学也可以按内容分成若干个块,每块内容确定一位老师任教,由几个老师共同兼任。四年级及以上年级,则打散原来编制,按雕刻、粘贴、绘画、制作、小课题研究等科目重新编班,其中小课题研究这一科目只在五、六年级开设。
3、深入开展校本课程教学研究活动。由于校本课程所要求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的体验式和探究式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有别于常规课堂教学。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开展经常性的研讨活动,以利加强交流,提高认识。学校成立校本课程教研组,每二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校本课程相关理论、课程建设中的问题等,以更好地促进校本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
4、加强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整合。如利用计算机搜集有关“竹文化”内容,用自己制作的快板练习演奏,以竹制品为题材进行作文训练,用实验检测毛竹生长所需土壤的酸碱性等。要将“竹文化”内容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带入到学生的活动中来,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5、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1)建立以激励为主要手段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活动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同时也应十分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评价按时段划分为三种类型:课时、学期、学段,各个时期的评价侧重点不同。课时评价以学生参与的态度、过程以及作品的完成情况为主要评价内容;学期评价将结合学生作品和平时表现,采用小组、教师共同评价;学段评价则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主,通过个人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对学生作出合理、全面地评价。
(3)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定期举办作品展示会,举办“拍卖会”,举办每年一届的“竹文化”节等,以表演、作品展示为主要形式,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同时选择优秀作品作为校园环境布置之用,每学年开展一次特长生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措施保障
1、成立课题组。为配合校本课程开发,我们成立了相应的课题研究小组,开展同步研究与开发工作。课题组成员将按课程开发项目成立若干子课题,形成自己项目的研发方案,并具体负责方案的落实和执行。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目前我们确定三个课题:(1)以“竹文化”为资源的校本课程建
21
设的研究与实践;(2)以“竹文化”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3)以“竹文化”为载体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2、落实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全校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建设。学校还成立以副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小组,具体负责课程纲要的制订和课程指导书的编写。 (一)领导小组:
组长:尹前军
成员:梅徐军 王玲玲 俞 松 张海亚 (二)实施小组:
组长:梅徐军
成员:王玲玲 周矫健 俞 松 赖素梅 张海亚 赖斐斐
周飞龙 赖巧敏
3、教学指导书编写。校本课程分高、低二个年龄段制定实施方案,在一年时间内,我们将完成低、高年段校本课程教学指导书的编写任务,目前要做好低段年级的校本课程指导书编写,待06年暑期时再完成高段课程教学指导书的编写。具体按以下内容落实编写人员: 内容 编委 毛竹的生长史 王玲玲周飞龙 作用与价值 赖斐斐赖巧敏 文 学 赖素梅 翁西亚 雕 刻 梅徐军周 科 绘 画(粘贴) 王晓颖石玲群 制 作 张海亚 周矫健 研究与实践(创作) 俞 松 程 云 4、教师聘请及培训。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骨干教师任教校本课程,发动更的老师参与校本课程建设。在利用毛竹制作工艺品时,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尤其是一些技术问题,因此,我们要根据活动的实际需要,聘请有关校外艺人作为助教。同时我们要加强对部分青年教师培训,邀请专家讲座,出去参观考察,尽可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进一步搞好校本课程建设服务。
5、落实、开发毛竹基地。为丰富毛竹资源,在校园内种植多品种的竹子,便于学生观察,营造校园“竹文化”氛围。同时在学校附近落实一块毛竹基地,满足学生经常性活动的需要。
6、配备劳技室、常用的制作工具等。劳技室为高段年级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用。根据开设科目的实际情况,需要另外配备雕刻室、制作室、粘贴室、小课题研究室、绘画室。小课题研究需要查阅资料,所以有时可以在电脑室进行。
7、资金支持。购买工具、材料,聘请助教,老师、学生奖励,尤其是实践活动所需毛竹的量很大,学校应该列出专项资金予以保障。
22
(一)雕 刻
1、竹雕艺术简介
一、教学内容:了解竹雕的历史和欣赏部分竹雕作品。
二、教学目标:初步了解竹雕艺术及其历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
1、多媒体出示竹雕作品,谈话引出竹雕的历史。
2、教师讲解竹雕的历史。
竹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我国也由来已久。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竹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大盛,雕刻技艺的精湛超越了前代,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
帜。
竹木雕源于竹木器,从使用竹木器的史前时代开始,到竹木雕艺术独立发展并成熟的明清时代,在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
3、简单介绍竹雕艺术。http://www.diaosu.cn/Print.asp?ArticleID=137 五、实施建议: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谈谈身边的竹刻故事,更进一步了解我们象山的民间艺术。 3、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象山的竹刻历史。
(中国竹根雕艺术,起源于南齐,兴盛于明清,清后逐渐衰落,民国后几近绝迹。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在象山,张德和等一批民间传统手工艺艺人经过不懈努力,使中国传统的竹根雕艺术又得以继承和发展,并直接引领着中国竹根雕的发展潮流。
如今,象山专业从事竹根雕的近200人。其中中国竹工艺大师1人,中国根艺美术大师3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2人,高级根艺美术师3人,根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20余人。全县年销售竹根雕产品约六百万元。
象山竹根雕,既注重天趣和人艺的结合,又顾及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在各级大展(大赛)中获得金奖的数量之多、荣誉之高,令中国根艺界瞩目。1996年11月,象山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根雕)之乡”。2004年10月,“浙江省根艺美术学会竹根
23
雕专业委员会”挂牌象山。张德和、郑宝根、周秉益等竹根雕大师多次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推选为文化使者,进行国内外文化交流,倍受关注和赞赏,为祖国赢得了不少荣誉。 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国美院教授、浙江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杨成寅教授在《张德和大师的根雕艺术》中说:“世界的竹根雕在中国,中国的竹根雕在浙江,浙江的竹根雕在象山,??”
2、竹刻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一、教学内容:介绍竹刻刀的种类和使用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竹刻的工具。 三、教学准备:竹刻刀一套。 四、教学过程:
1、出示竹刻刀,介绍名称及其使用的效果。
竹子与木材的镌刻工具基本类同。但是,竹子的特殊构造性质,使刻竹工具略有不同。竹子没有木材的木射线、年轮、髓心,由竹壁形成管状,其壁较薄,竹壁的里、中、外三层(竹黄、竹肉、竹青)的构造不同,物理特性如硬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韧性三层各异,纵向横向上差别也很大。外层竹青质地坚韧,表面光滑,其坚不应刀,且易滑刀(或跑刀),里层竹黄组织疏松,质地脆弱,松、脆则不让刀;中层竹肌的维管束构造为纵向排列,纵向切削则夹刀,易造成撕裂;横向硬度大,抗切削,亦易滑刀。
2、针对竹材的特性,工具必须坚韧、锋利,刀具应适应竹雕的刮、削、切、冲、剔、铲、平等技法。 主要工具有:
(1)毛料造型工具:砍刀、锯子、刮刀。
(2)雕刻刀:平口刀、斜口刀,大、中、小各一把。 (3)异型刀;圆口刀、三角刀、槽口刀、铲刀各一把。
竹刻工具所用钢材,要求强度高,刀刃锋利,不易卷缺一般用高碳工具钢、白锋钢等。
3、展示竹刻刀的运用后的效果。(教师演示) 五、实施建议:
1、教师在讲解工具的时候要适时进行安全教育。
2、关注双边互动,教师演示后,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尝试一下工具的使用技巧。 3、情感教育,让学生说说尝试后的感受,告诉学生每做一件事都需要我们顽强的毅力和一颗细致的心。
24
3. 竹刻的基本训练(一)
一、教学内容:刮竹青。
二、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是竹青。 2、了解去掉竹青的原因。 3、掌握刮竹青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钢锯条、竹片、竹刀。 四、教学过程: 1、介绍竹青。
2、了解刮竹青的原因。
3、教学如何刮竹青。(1)教师讲解、示范。(2)学生动手实践。(3)展示。 五、实施建议:
1、教学中选用的竹片最好是新鲜的竹子,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2、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动手的能力。 3、课堂要多鼓励表现突出的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 竹刻的基本训练(二)
一、教学内容:竹刻刀法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握刀的姿势,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刀技巧。 三、教学准备:竹刻刀一套,三角刀每生一把。 四、教学过程: 1、握刀的方法。
教师讲授基本的刀法。传统雕刻按“永字八法”归纳为搠、戮、划、剔、凿、挑、剜、拓八种刀法。在运刃上,按竹质纤维分竖刀横刀。按字体笔画分顺刀、逆刀。按材料与字体结合分竖顺竖道、横顺横道、斜顺斜逆等。
2、学生练习。 3、相互评价。 五、实施建议:
1、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安全教育,特别是要强调非运刀手的摆放; 2、运刀时要注意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刀具。 3、练习后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25
是太难,一般不采取其法。需要注意的是书法作品往往一个字笔画粗细相差很大,也可以线刻和阴刻结合来进行创作。
3、
字体上色比较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就线刻来说有两种上色方法:一种是给字体的笔画表面上色,这种效果字体醒目、饱满;另一种是给刻痕上色,色痕包围了笔画,干净而且延伸了笔画的气势。
4、
清漆的调配比较讲究油漆和固化剂的比例,这个方法需要教师指导,以免浪费而不实用。
5、
注重整个创作过程的评价,同时注意安全。
31
教案2
阳 刻(一)
执 教:周 科
学 课:综合实践(竹刻) 班 级:六年级 时 间:2008年5月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阳刻作品特点和制作过程。
2、初步掌握阳刻的方法技巧,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切铲两种刀法。 3、通过欣赏提高学习兴趣和鉴赏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阳刻的特点要求和刻制。
难点——铲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竹刻作品实物等 学生——竹刻工具、材料、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前面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刀法的基本训练和完整的阴刻作品的刻制,我们许
多同学都刻的很认真很投入,也许不久的将来在我们中间还会出现竹刻大家呢。在竹刻中阴刻是较为容易刻的一种,比它难一点的就是阳刻,今天开始我们学习阳刻。
(二)展示课题——阳刻 (三)新课学习
1、赏析阳刻作品(提问:注意阳刻作品的特点?)
2、小结阳刻作品的特点:作品中笔画外凸具一定深度。其实广义来讲阳刻还包括留
青刻,我们现在学习的是狭义的阳刻,它的特点是文字较大,笔画横截面呈“凸”形,与阴刻一样侧墙与铲面垂直,属于刮青作品。
3、阳刻作品的制作步骤:1)复印 2)切线 3)铲料 4)调整(有些作品可以
作上色处理)
4、阳刻作品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示:通过实物比较发现问题,引起注意。 (四)学生练习,作业要求
32
作业要求:1、复印字型不走样,清晰(要体现书法的美)。
2 、切线深度1毫米左右。 3、铲面深度一致,铲面平整光滑。
4、构图可采用较为灵活的形式,比如四周可以留边。
难点提示:铲是本课难点,要注意一刀挨一刀铲并顺竹丝方向铲,切忌东一刀西一
刀,刀刀清晰,不要来回刮铲。阳刻作品的铲料一般从毛竹片的边缘铲起,逐渐铲到笔画的边上。
(五)小结本课: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阳刻的制作过程及阳刻的特点,进一步巩
固切铲两种刀法。
附:教学说明
多年以前我国的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且提出教育要使学生 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得到发展。我们二期课改培养目标从原来的“提高素质,发 展个性”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转变。应该说二期课改充分认识到了培 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作为综合实践课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展 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拓展型课程,竹刻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无论是继承传统,还是作
为综合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都有很有必要的。竹刻的种类很多,就说字刻
也有四种,本节课主题是阳刻,与前面一段时间学习的阴刻一样都属于刮青作品, 而且在刀法的运用上也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作品中的文字笔画横截面阴刻呈“凹” 而阳刻的呈“凸”字。而且阳刻中“铲”刀法的体现的更为明显和重要,本节课 的目的在于:在阴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刀法的熟练度,掌握阳刻的技法。 由于实践课的特点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把其中教学重点放在技法技巧 的掌握和操作上,结合多媒体的直观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阳刻的方法。
33
四、学生作品:(部分)
34
四、获奖证书(部分)
35
正在阅读:
“竹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 图文01-25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心得体会03-27
同济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同研32号)06-06
天基对地攻击武器作战概念研究01-06
固定式压力容器操作(R1)考试题库(共1083题)05-30
企业销售部述职报告(多篇范文)05-09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 - 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 - 图文06-16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重点03-08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实践
- 案例
- 图文
- 活动
- 主题
- 文化
- 综合
- 2016年秋季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学期第8单元、20以内的加法单元复习教案15
- 甲级单位编制中高压阀门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可研+贷款+用地+2013案例)设计方案
- 工 程 概 况 表(封面等)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述评
- OBD-II标准故障代码表
- 郑州医保最新政策 这27种病门诊可以报销70%-
- 聚合物流变学全套公式
- 计划生育网络建设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 水库施工组设
-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
- 朝阳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
- 杨浦区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质量调研数学试卷2015
- 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
- 城管局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会上的表态发言
- 沈阳体育学院 - 图文
- 教师需要了解的23位国外教育大师
- 英文演讲稿Discover Yourself
- 甲级单位编制五金模具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可研+贷款+用地+2013案例)设计方案
- 初二数学竞赛辅导资料(共12讲)
- 软件工程(英文版)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