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与社会发展中的流动摊贩 - 对上海市流动摊贩问题的设点

更新时间:2024-04-05 17: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立项编号:

2009年复旦大学学生日常化社会实践成果报告

城市管理与社会发展中的流动摊贩——对上海市流动摊贩问题的设点考察与调研

成果报告册

项目负责人:范鹏 指导老师:陈金华 项目成员:傅及斯 严维巍

1

目录

报告摘要--------------------------------------------------------------------2 实践进程:活动行程-----------------------------------------------------2

实践感想-----------------------------------------------------4

论文成果-------------------------------------------------------------------13 附录-------------------------------------------------------------------------25

预算决算表 采访问题 访谈笔记 法规条例 照片资料 相关资料 项目人员分工

1

报告摘要

本次实践旨在对上海无证流动小摊贩进行调查研究,我课题组以小摊贩和城管及消费者市场为三个切入点,对由流动小摊贩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其背后动因展开探讨。在为期一个礼拜的实践考察之后,我们发现流动小摊贩存在虽有其合理性,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损害了城市的公众利益。世博会临近之际,为维护城市形象,上海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依托城管对小摊贩们加强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流动摊贩本身处境的特殊性(流动性强,难以管理,缺乏其它谋生手段等)和强大的市场需求,流动摊贩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成为了大城市的痼疾。而消费者们出于自身便利的考虑,对流动小摊贩们有着和城市管理者不尽相同的看法,更是加剧了该问题的处理难度。我课题组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得出初步结论,希望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世博会的顺利召开提供借鉴。

活动行程

实践活动行程表 上午 八月一日 下午 晚上 上午 八月二日 下午 晚上 上午 八月三日 下午 晚上及凌晨 上午 八月四日 下午 晚上及凌晨 上午 八月五日 下午 晚上 上午 八月六日 下午 晚上 小组人员集结,器材整理 初访实践地与嘉兴路街道 关于对本次实践的方案作重大调整的讨论 联络五角场镇街道,方案调整之后的采访问题的撰写 初探学校周边地区的小摊贩情况 初探南区小摊贩 确定新方案的具体调查点及形式 讨论,继续采访问题的撰写,访六、七舍 访南区小贩、购物的同学 休息 采访五角场镇街道市政科刘科长以及五角场镇城管队内勤某女士 访南区小贩、南区门卫 休息 整理材料讨论总结 访叶氏路,访叶氏路附近值守的市容协管员,采访小贩郑先生 休息 整理材料总结讨论 与叶氏路附近值守的市容协管员一同等候小贩 2

3

实践感想

范鹏 实践感想 南区采访

八月三日

下午好像只有炒饭,所以我们决定晚上开展调查,期待着一个有意义的不眠之夜啊呵呵。八点半我们在楼下集合,顺便叫上了雪糕——有男生在会比较安全,况且我们到时候为了和小贩们套近乎必定要买他们的东西,有个男生帮着吃可以把浪费降到最低。八点三刻,经过几次上下楼梯取拉下的东西,一行人终于出发了。九点,到达目标地点南门。

这个时候有点冷清。南门门口左右两侧分别摆了好几个摊子。两家烧烤,一家水果,两家凉皮,还有三家炒饭。除了其中的一家烧烤摊有几个人排队等候以外,其他都没有生意。一个卖凉皮的大叔在就着昏黄的路灯看报纸;那对挨着的卖炒饭的中年男女在谈话;卖西瓜的老板好像在想心事。我们遂在东方书报亭旁边聚拢,商量从哪家先开始,“我看那个卖炒饭的女的挺面善的”,“不行!一开始就吃炒饭,等会儿其他什么都吃不下了的,而且炒饭没什么营养”,“那么吃烧烤吧,那边那个卖烤鸡腿的老伯看上去不错啊”,“哦,那个老伯啊,恐怕不行的,我原来去他那里买过东西的,他不喜欢讲话”??经过热烈的讨论,行动小组最终决定选择卖烧烤的年轻人。

我走上前去,手里攥着“公款”10元。“老板,来份烤鱿鱼。”“好嘞。”听见

烤鱿鱼在铁板上发出的咝咝声,我们四个人不禁都咽了口口水。“快问呀。”小傅顶了我一下。“哦,好。”嘴上这么说,我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咽了口口水,我感觉那声音不是我的:“老板,你生意不错啊。”感觉身边三人都作崩溃状。“嗯,还可以吧。”“现在放假了,人也挺多的嘛”。“哦,比开学的时候少多了。”“老板,你做这个一天能赚不少钱吧?”??就这样,我步步紧逼,好不容易问到关键问题:“老板,你这么天天来做,有没有碰到城管啊?他们会不会收你们的摊子啊?”“会啊。他们把车子一起收掉。”“那罚款吗?罚多少啊?”“罚啊,车子收掉有时候拿不回来。有时候要拿回来要一两百呢。”说到这里,我感觉到年轻人眼里的一丝无奈。后来才得知,他来卖黑暗料理之前做过许多其他的事情,他来上海打工还带来了老婆孩子,就住在六、七宿舍里,孩子还小,老婆在家带孩子,他就出来打工。说到孩子,他眼中露出笑意,不过当我问起孩子大了之后还不做这

4

个做什么的时候,他又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

采访结束觉得有点失落,我们毕竟只是在调查而已,我们毕竟只是学生而已,

要怎么做才能帮助他们呢?第二次小组会议,东方书报亭边,“你问的有点太慢了”,“是啊,人家都快炒完了,那个垃圾怎么处理的问题你就没来得及问”,“哦还有,以后采访前得先对着microphone说一句‘现在采访的是某某某’,这样才不会搞混掉”??一番总结之后再次上路,这次的目标是卖炒饭的中年女子。

刚走上前去,敏锐的小傅就看出那中年女子和她身边同埋炒饭的男子穿着相

同的围裙。“他们是夫妻吧。问问。”小傅:“老板,两份炒饭。一份牛肉的,一份香肠的,不要辣。”随着炒饭在锅中翻腾,我们的问题也渐渐深入。这确实是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放假期间虽说没有什么生意,但是维持生计还是可以的。男人原来在国年路菜场卖菜,但是因为要交入场费所以也来摆摊。说到城管,他们显得比刚才那个小伙子要理解,他们说,城管以前砸过摊子,把鸡蛋什么的都扔了,但是他们不会吵,因为知道城管也是在做自己的事情。说到孩子,他们马上露出高兴的样子,原来国家免去了九年制义务教学的费用,对他们来说孩子的教育就几乎不花什么钱了,而且两个孩子读书又还不错。采访完这对,我们不禁萌生出一个问题,两个人都卖炒饭,就不怕竞争吗?我想有这些原因吧:一来市场真的很大,多一个炒饭摊子没有太大的影响,二来,学生一般对选择哪个买同样货品的摊子不会有太大的标准,无非是随意挑一个,两个摊子放在一起,所以不是这家就是那家,总之都是一家的,等于在同一个市场里占多了份额。之后我们又采访了其他的小贩。一路买一路问一路吃。最后我们一个个都撑得不行。

接下来要采访南区正门的保安大叔。一切很顺利,大叔热情地将我们请进他

的“屋子”。“屋子”很小,我们三个女生进去就很挤了,我只能站着。墙上挂满了保安的衣服、裤子,想必这里有好几个人轮班,工作服都房子这里。一说起小摊贩,保安大叔就马上就皱起了眉头,言谈中对小贩们颇有微词。大叔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痛批小贩们占道摆摊影响交通,尤其是吸引了很多学生围在摊车四周,大门进出车辆又多,这样就造成了很大安全隐患。大叔说,我只要他们摆到对面去,他们就是不肯。另外,大叔还反映,小贩们常常将地面弄得很脏,被分配到这一路段的环卫工人只有自认“倒霉”。

5

八月四日

今天在大桥五线终点站这一带蹲点。对小贩的采访非常顺利,直到采访同学发生了“惊险”一幕。将近十一点的时候,来买黑暗料理的同学逐渐多了,小组三个女生同时决定抓一个男生做采访。“这个怎么样?”“哪个?”“买凉皮的。”“不行。你没看见旁边女朋友吗?”“那个呢?买炒饭的那个。”“嗯。可以。试试看吧。范鹏你上。”我遂上前,还没开口,那男生好像有预感似的,就跳上自行车,风一样往本部绝尘而去了。失败。又瞄上三个一组收获颇丰的,这次说上话了,未料想直接被拒。再次失败。终于,我“看上”一个穿着橘黄色上衣中裤的男生,此人貌端体健,一张大方脸,额角宽宽的,看上去挺厚道。于是,该名同学刚从小贩手里接过一塑料袋炒饭,我就一个箭步往前冲。谁知他更快,飞身骑上自行车,根本不理会我鬼哭狼嚎般的呼唤。我心想事不过三,这次可不能让你跑了,拔腿便追,一路呼喊“同学,同学!”这样的追逐大约持续了三十多秒,我们一个骑车一个跑步大概跑出了有三四十米。那名看似厚道的同学终于回过头来惊呼,“什么事?”彼时的我早已经上气不接下气,答道:“同学,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你。”这时候,小傅和小严也都赶来。给了她俩一个东倒西歪的胜利者的姿态后,我们开始了采访。

严维巍 实践感想 叶氏路

8月5日

偌大的复旦校园里,不知道有几人听过叶氏路,又有几人真正走过叶氏路,看多了校园的景色,习惯了紧张的学习氛围,叶氏路和叶氏路的人很多时候仅仅是一个太遥远的符号。在做这个实践调查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样,只知道这是卖蛋饼的大叔,那是买炒饭的姐妹,他们的存在被他们卖的东西定义着,直到八月五日。这天晚上,我与范鹏,傅及斯一道,我们来到了叶氏路。

到叶氏路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了,天色快要黑尽,叶氏路被无数盏昏黄的灯光照亮,灯影下颇有些模糊。叶氏路并不容易找到,一方面是它本身比较小,主道不到100米,一方面则是位置十分偏僻,仅在马路边开了窄窄一道门。刚进入叶氏路,在旁边做生意的一位阿姨就热情地和我们说起叶氏路的历史,据她透露,叶氏路得名于一位曾住在这里的叶姓显贵,这位显贵后来自然是破败了,但他的门牌依然留在最靠近路口的那幢房子里。

6

然而当凑着看那个门牌号时,我始终有些心不在焉。周围的一切让所以历史的描述都显得苍白,最现实的就在我的眼前。粗粗一瞥,叶氏路让我想起了去年做社会调查时去过的小弄堂,也是布满灰尘的道路和窗玻璃,也有步履缓慢,脸色疲惫的人,然而叶氏路另有一些不同:它的右侧是斑驳的砖墙,左边才有住宅区;主道很窄,有些地方仅有不到两米,边上就挤满了各色的棚屋,但另一些地方却很宽阔,可以想见,叶

氏路以前还是比较宽阔的,只是由于不断兴建的棚屋挤占了道路才显得愈发拥挤。

我们继续向前走,左边,两个杂货店出现在面前,依稀瞥一眼,看到些烟,饮料,方便面之类,杂货店毕竟太小,门面很有些发黄,年青的店员无聊地坐在门口,其中一个杂货店门口,一块桌球桌显眼地摆放着。当然,整条路上最常见的还是住户自搭的棚户——塑料废铁搭建起来的墙壁和屋顶,临时搭起来的的门甚至很难合上,外面的人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屋内的布置。随着越来越多的棚屋出现,它们在我脑海中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印象:蒙上一层灰的绿色窗玻璃,屋内的水泥地板和简陋小床,贴着广告的灰色墙壁??无疑,叶氏路内房屋的条件并不好。然而更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叶氏路的整体环境,房屋外围的角落里和主道上,成堆的垃圾无人收拾,黑色的流浪猫在垃圾堆边走来走去,两滩水漫溢在狭窄的主道,在一处比较宽阔的水泥地上,水泥地板已经开裂,露出青灰色的图层。突然想起一位协管说过的话,“我们只在外面守着,不让他们出来,至于叶氏路里面,我们不去管。”曾经,我以为这对小摊贩来说是一种幸运,因为他们至少有一处城管无法触及的保护地,但现在,我突然意识到,当这条巷子阻隔了城管时,也就阻隔了一切社会事业和政府的力量,许多福利和权利在双方默认的阻隔下形同虚设,这里没有环卫局的管理,没有警察力量维护治安,没有宣传部门传达和他们切身相关的最新政策,犹如一块孤岛。

7

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有外围力量的帮助和干涉,叶氏路却也不乏日常生活设施。在较宽阔的场地上,一处小小的棚屋里,写着租书的字样,一个小型菜场安安静静的立在那里,大多是绿色蔬菜,由于还没有到城管的下班时间,等待的小摊贩们都聚在巷子里,卖炒饭的,卖烧烤的,卖碟片的,各人都准备就绪,虽然只是这一方天地,人们却都找到各式各样的方式,按本分生活着。一位被我们采访到的中年大叔多少有些拘谨,除了他卖的东西,能说的似乎不多,但当他谈到他的妻子,在南区后门卖炸食的郑阿姨,他的话多了起来,“她还在外地呢,过两天就回来。”,事实上,大多被我们采访到的小贩都是如此,他们除了卖的东西外,很难吐露些什么,但当他们提到自己的孩子,妻子,姐妹时,言语中的朴实,轻松和期待让人感动。也许我们的生活轨迹不尽相同,其中的等待,平静,无奈和小甜蜜却都如此相像,也正是这些东西,让我整个实践活动多了一些感动和温情。

叶氏路并不长,走到了尽头,我们转身折返,观察,拍照,采访,短短的一段路也用了好长时间,天色已经尽黑,夜色也比刚来时稍稍凉爽了些,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纳凉,有始终微笑的老人,有抱着小孩的妇女,前面依然是那个零售店,那架台球桌,只不过这时候多了几个孩子,有模有样的比划着。房子,道路,人,叶氏路上的一切交织在我的心中,夜色中,他们的色彩混合得有些迷茫。

傅及斯 实践感想 城管与协管的生活

八月四日

下午,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了五角场街道办事处,办事处就在政通路上,所以不是太远,为了保证能以良好的面貌和工作人员交谈,我们还特地打的过去,还好不是太贵。

到了办公室,先与行政科的刘亮科长见了面。刘科长30多岁的样子,一看就是年轻有为,后来才知道,刘科长原来还是我们的学长,他在复旦攻读过法律

硕士,难怪后来觉得刘科长说话怎么那么有逻辑。进入刘科长的办公室,印象最深的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地图(左图),

复旦大学也在五角场街道的管辖区域内,而城管的管理也是分以上的区块

8

进行的。从和刘科长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城管的工作负担很重,20几个人分成6个组,上午、下午各3个组出去巡逻执法。又由于世博会的临近,对五角场环岛区域1.82公里的执法要求尤其严格,不允许任何的小摊贩出现,其它区域的小摊贩们则又一定要每天都去检查一次,虽然检查不一定能将他们赶跑,但是如果不去的话,那小摊贩肯定会更加猖獗。在和刘科长交谈了一会以后,好心的刘科长还叫了一位后勤城管人员下来,我们便又向这位阿姨了解了一下城管具体的工作。

这位城管阿姨大约40来岁的样子,非常热心,和我们交谈了近一个小时。

我们了解了城管的工作时间是分2班制的,早班是早上4点到下午2点,中班是下午2点到晚上10点,不管是哪一班,都很辛苦,不是早出就是晚归。城管的执法过程也和我们原先想的不一样,以前总觉得小贩可怜,城管则总是凶凶的,通过这次采访才知道,城管们也有不为人知的心酸事。首先,他们只是在维护法律,这是他们的工作,他们并不是故意要给小摊贩们难堪,如果他们不管这些事情,那舆论媒体就更要责怪他们了。其次,城管是近几年才成立的机构,是原先的清洁、市容、环卫等的合并,也就是说城管管了大部分城市生活中别的部门不管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往往是最棘手也是最和人民生活相关的,如小摊贩问题、施工噪音问题、违章建筑等,可以说,“城管”这个名字一定也不夸张,他们管理着现代城市生活的角角落落。再次,城管们对于普通市民对他们的偏见一直感到很委屈,当我们问起相关问题时,能够明显感受到内勤阿姨的激动,她说新闻媒体真应该跟着城管出勤一天,他们不能只看到小摊贩被追赶的场景,他们也应该了解城管天天赶、反复赶的辛苦。前不久,内勤阿姨的一个同事还被小摊贩们打到鼻梁骨折,而这些酸楚城管们只能往肚里咽。由于工作的性质,他们也只能就这样一直被人们误解着。最后,在处理小摊贩的方法上面,城管们也有自己的苦恼。他们并不是以处罚小摊贩为目的,他们的目的是通过说服教育来赶走小摊贩,对于某些情节特别严重的才会罚款,而罚款的额度也不是很大,且都会有证明。对暂扣的物品,他们也一直按照相关的法规在处理,如果是新鲜的蔬菜等,小摊贩们第二天还不来处理的话,他们就会将其中好的部分送到福利院去,这一点让我们很吃惊,这个做法很人性化;如果是不容易坏的像是杯子什么的,他们便会为小摊贩们保留着直到规定期限,然后再送到仓库去。可以看出,城管的工

9

作量是很大的,而他们的工作也是很有效果的,虽然猫捉老鼠的场面天天都在发生,可是若没有这样一批猫,老鼠会把人的生存空间都占据。

当然,那么辛苦的工作,待遇还是不错的。城管属于事业单位,虽然不算公

务员编制,但是所有待遇都参照公务员,所以一个月几千是不在话下的,当然,在提起工资时,也明显可以感受到城管阿姨的喜悦之情,待遇和辛苦还是可以对等的。现在的这批城管人员还都是以前各部门兼并过来的,不过也会再招新人,听刘科长说,招聘要求还挺高的,至少本科生,还要再通过考试,前不久,还有大学毕业生来城管应聘呢。可见,这个职位虽然辛苦,但是其稳定性和日益增长的重要性还是吸引了不少人。

小摊贩问题看来不可根治,内勤阿姨坦言,他们知道有些小摊贩是怎么也赶

不走的,因为有市场,像是复旦大学南区门口那一片,地段太好了,怎么赶也赶不掉,而城管每次一来他们就逃,所以只能常常来管,让小贩们只在晚上的时间出来,那样的话,对公众的影响会小一些。而对一些市民确实需要的服务,如修车开锁等,城管们则给他们一块特定的区域,也不收费让他们在固定的时间段营业,不过,要求定人、定时、定点,这样的处理方式很人性化,难怪那些修车摊头看到城管从来都不会逃。但是内勤阿姨也表示,这只能对一些特定的服务这样,像卖炒饭这种对城市危害极大的是不可能让他们合法经营的。

对于我们比较关心的罚款问题,内勤阿姨也给出了解答,罚款一般分为2种,

一种为简易程序,罚款力度在50元以下,这种罚款往往是当场罚款;另一种,则是一般程序,比较麻烦,需要到街道处理还要上报,力度一般为100到200,这种情况的比较少,也是情节特别严重的才会这样。这一点上,似乎和小摊贩们说的不太一致,小摊贩口中的城管总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罚款砸铺子都有的,我想在这一点上,两方面都有夸张吧。不过总的来说,城管的管理是越来越人性化了。

刘科长了解了我们要做的课题之后,又给了我们不少建议。刘科长认为,我

们现在是在提倡和谐社会,但是和谐并不意味着妥协,和谐是在大家都遵守法律的前提下的,所以,城管对小摊贩的管理是一定要的,因为这是在维护一国之法。所谓“民以食为天,国以信为本。”城管若是对小贩妥协的话,等于是国家法律的制定者自己在不遵守法律,那就破坏了国家的诚信,所以,对小摊贩一定要抓。

10

只是在处理的方式上,可以再人性化一些。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于小摊贩的管理必将更加妥善,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让这些流动摊贩合法化是不可能的。

从五角场街道走出去之后,天空灰灰的,像是要下雨的样子,我也深深地感

到城管的工作确实不容易做。原来看到小摊贩们辛辛苦苦挣一点钱,还要被城管赶来赶去,觉得他们的生活颇不容易;现在看来,城管这个活也不好做,工作辛苦不说,还给大众造成了不好的印象,记得一个炒饭摊的摊主说城管是“黑猫”,意思是黑心的抓人猫,看来也是不够体谅对方。不过,总的来说,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对城管工作认可度的增加,城管的待遇会越来越好了,被采访的阿姨虽然没有告诉我们具体工资多少,但是一切参照公务员编制,也不会差的。相比之下,第二天晚上在南区遇到的协管员叔叔的待遇就差了许多。 八月五号

8月5号晚上,我们初探了叶氏路,弄里的情况我就不多说了,在走访小贩

的时候获得了一个重要信息,即有城管在武东路上的罗森蹲点!这是一条极有价值的讯息,我们迅速赶往罗森店,买了一些饮料之后,便和城管攀谈起来。每天晚上都有两名城管驻守在这一区域,他们也没有固定的执法岗位,所以就在罗森店里借两根凳子歇歇脚,由于小贩们知道他们会待到晚上9点半,所以城管和小贩们就像约定好一样,9点半以后再出来,这样两方面都不会发生冲突。攀谈后才知道,这两位叔叔并不是城管,而是协管,是协助城管执法的,他们自己并没有执法权,他们没有权力去没收小贩物品、也不能罚款、更没有执法车,他们只能是劝说然后再汇报给上级,久而久之,小贩和他们之间也像是达成了默契一样,一旦他们下班,小贩们就登场。9点半以后的事情,协管也就不管了,因为那个时候对路面的影响已经不怎么大了。问到协管们的工资待遇的时候,两位叔叔都很激动,说是待遇太差了!他们一个月只有1200块,但是城管们一个月有几千块;他们没有任何奖金、补贴,和城管的待遇差太多了!“城管辛苦,但是我们也很辛苦的,我们从4点做到晚上9点多,天天上夜班,也很辛苦的。待遇呢,什么都没有的。现在算是好点了给1200块,以前只有600块的。城管他们开心类,以前都是环卫什么的,现在都享受公务员待遇了。。”言辞中,我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叔叔对于城管和协管待遇差别的不满之情。不过,由于他们都只是再就业,

11

算是国家解决下岗工人就业问题,工资稍低一些也就情有可原,他们多半都是在等退休。说起职责,他们是负责从复旦北区后门到叶氏路这一段的,要保证在他们的工作时间没有小摊贩出没。协管叔叔同时表示他们是不进入叶氏路的,那不在他们的职责范围之内,说起叶氏路,协管叔叔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那里面我们不管的。。。里面什么人都有,小偷小摸,坑蒙拐骗。。。”看来叶氏路也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

和协管员叔叔谈话结束后,我们决定当天晚上9点一刻等候小贩出现,可惜

当我们9点一刻到达北区后门时,发现小贩们已经出现了,我们只好第二天晚上再来。 八月六号

8月6号晚上,我们8点半就赶到了北区后门罗森店,协管员叔叔还在,小

摊贩们也还没有登场。我们赶紧选好有利地形,静静等待小摊贩的出场。大约在9点10分左右,推着摊车明显是炒饭的小摊贩出现了,而此时协管叔叔并未离开,大约在5分钟后,又有几部推车陆续出场了,协管员这边正在准备下班,其中一位协管员叔叔甚至还和小贩迎面撞上,不过小贩也没有逃的意思,协管叔叔也没有抓的意思,双方显然是见怪不怪了。从6号晚上的小贩出场和协管离去的情况来看,他们两者之间确实达到了默契,协管叔叔工资待遇不高,工作的积极性也必然受到影响;小摊贩们也知道协管虽然没有执法权,但是也没必要去惹他们,这两者在各自利益的考量下,最终达到了平衡。看来,很多法规的具体实施确实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我觉得北区后门的情形是很常见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双方都在满足自己一定的利益的同时退让了一步,让事情可以比较妥善地解决,也不至于发生肢体的冲突。

12

论文成果

流动摊贩问题考察报告

——聚焦复旦周边流动摊贩

摘要

理论:城市发展中少数人利益的维护与公共秩序整体利益相矛盾的悖论 正文:PART1弱势群体存在的利益(城市死角,故存在有情由的)和危害(存在也是缺乏法理依据的)

PART2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所采取的措施——城管的诞生,以及他们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PART3消费者的心态与小摊贩们的市场 PART4对该问题的借鉴和展望

弱势群体存在的利益和危害

任何想要对城市流动小摊贩进行道德问责的人都很难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些人除了做流动摊贩外很难有别的选择,他们大多数都是为了生计从外地移民而来,既缺乏资金,难以独立创业,又缺乏必要的职场技能,无法在人才市场上觅得工作。随着采访过程的深入,我们越发明显地体会到这一点,在回答:“为什么选择做这行”时,有的人回答“这个工作暂时的,等小孩长大再说。”有的人表示以前也买过菜,但因为承担不起税费,转而做起摊贩生意,有的则说,做这行比较稳定——虽然他们每天还得担心“黑猫“(城管别名)突袭,在多重压力下,起点低、启动资金少、操作相对容易的摆摊生意自然成为一种快速而简便的就业途径。

而这些小摊贩无一例外都有着孩子:一位四川大叔带上自己的孩子卖烧烤,来自安徽的一位妇女表示自己要继续做下去以帮助孩子买房子娶媳妇,卖炒饭的夫妇自豪地说他们女儿在一所民办学校上学,而且学习还不错,卖铁板烧的小伙子则表示做流动摊贩是暂时的,但得等小孩长大再说其他的。小摊贩在这个城市生存繁衍,为了生存,为了下一代,缺乏资本、技能、关系的他们又不得不继续这种生存状态。可是,当我们看到那位陪父亲卖烧烤的孩子无所事事的状态时,

13

当他们对我们说“现在赚不了什么,就吃个饭”时,我们却不得不质疑:这些孩子接受的教育好不好,他们受教育的时光又能走多远?

事实上,教育问题只是小摊贩生存困境的一小部分,正如城管与小贩的问题也只是城市和谐的一角。如果说小贩与城管“猫捉老鼠”的游戏是外来人口流入大城市的尴尬写照,那么这些小贩自身的生存状态则太过阴暗以至于城市管理者甚至不愿意触碰。因此,在这次实践调查中,我感受最深的不仅仅是如何协调小贩城管关系,促进城市和谐,还有如何让城市管理者看到小摊贩的多方位的生存困境,维护这些少数的,弱势的人群的利益。

小摊贩的处境是怎样的呢?从个体来说,他们属于流动人口,在85年公安部颁布的《关于城镇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中,这些外来人员享受不到城市人的任何福利及其各方面优惠政策(此后户籍制度虽有突破,但集中在小城镇),而由于他们多来自乡村,低保制度都远远不够成熟且金额很低,更不用说其他福利。所以,在脱离了农业生产,无法靠土地养活自己后,这批进入城市的人群依然要忍受制度歧视,生活根本得不到保障。

从群体来说,他们的处境更是不容乐观。在我们探访叶氏路过程中,不止一次被这条街道的糟糕处境震惊:随意搭建在路旁的棚户挤占了本不宽敞的道路,多数住户的门半开着,里面简单的家具电器清晰可见;垃圾堆放在墙角,岔路口,树下,地面上一滩滩污水漫溢;墙壁上被广告贴满,一些人坐在家门口无所事事,而这正是那些卖炒饭,碟片,炸臭豆腐的小摊贩的栖身之所。很明显,这里没有环卫工人来打扫,没有街道委员会来组织活动,甚至连执法人员也不来,一位协管员就告诉我们“叶氏路我们是进不去的,我们就管着他们不要在九点半之前出来(摆摊)”,为什么道路会那么脏?为什么小广告乱贴在墙上?又为什么,执法人员明明知道叶氏路是“病根”,却不愿进去执法?种种迹象表明:叶氏路是一条被城市福利,管理,惩戒系统刻意遗忘的角落。而在这里少数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则被巨大的城市漠视着。

此时再来看城市的小摊贩问题,我们发现,这些人的存在是有着充分理由的,不仅是因为他们生活贫困,摆摊是他们维持生计的方式,也因为整个群体没有为城市管理者关注。在得不到任何关注和帮助的情况下(甚至时刻面临规章制度所设的障碍),避开工商管理局,公安,城管等各个机构,游离在城市中做小摊贩

14

生意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虽然小摊贩的存在是合情甚至合理的,但无法否认,小摊贩的存在对城市整体利益有所损害。作为城市管理不健全所孕育的畸形产物,小摊贩往往意味着“脏、乱、差”,破坏了城市整洁,对于即将举行世博会的上海来说,他们的存在无疑会影响整个城市形象,比如说:在我们对南区小摊贩的实录中,他们自称会把蛋壳,过剩蔬菜等垃圾收回,但在每次炒饭后,多余的油渍都被铲到地面,卖烧烤的人则直接告诉我们,满地的签子、棍子“会有环卫工人来打扫的”。五角场镇市政科刘亮科长在接受采访时就说,油烟垃圾问题一直是小贩被居民投诉最多的一项,而这些东西是一个城市最不想展示给游客们的。

其次,违章占道经营,堵塞交通也是问题之一,在公路旁,小摊贩聚集导致人行道不畅,在学校,宿舍门口的小摊贩则直接导致通行艰难,甚至发生交通事故。复旦大学南区的保安多次向城管反映,并建议小摊贩移至对面街道有序地做生意,但城管的人则表示人手不足,无法专门抽人管理,小贩占道阻塞交通的问题也就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事实上,小摊贩的无证和流动状态使得监管难度极高,而且,流动摊贩大多无证经营,属于违法行为,如果在没有确定他们合法地位之前就对他们进行规范管理,实际上是默认了他们的存在,这对交纳税费的合法经营者无疑是不公平的。

再次,食品类的摊贩往往无法保障食品安全,地沟油,假鸡蛋屡见不鲜;卖碟片,日用品的则没有合法有保障的进货渠道。噪音问题,市场秩序问题等也不容忽视,而在居民区内,这类问题往往更为尖锐。小摊贩们在为自己找生计时却因为规范和制度的缺失影响到了社会公共利益,基于此,刘亮解释了城管的行为,“小摊小贩摆摊谋取个人利益,他侵犯的是社会公共的整体利益,占据人行道,发出噪音,排出油烟,不合格的食品可能让买的人拉肚子食物中毒,如果我们不去处理怎么行呢?如果我们妥协了,这不能叫和谐。我们解决的依据就是国家的法律。法律就是代表整体利益的,肯定和某一个利益有冲突。”他打了个比喻,“像非机动车就该在非机动车道上,偏偏有人骑自行车要骑到机动车道上去,这就会发生冲突。”

小摊贩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一方面,他们游离在城市中,没有保障和福利,生存状况被管理机构漠视,因此做小摊贩成了谋生的最好手段之一,另一方面,

15

在被城市背弃后,他们在这个城市中从事的“职业”又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而任何领域,一旦涉及城市整体,就必然得到最大关注,这就是为什么对小贩和城管关系的讨论热度远远大于对城市弱势群体本身的关注)。被现状所困的管理系统仍找不到一个平衡城市公共利益,和城市弱势群体利益,以及小摊贩消费者利益的办法。在此之前,不论是单方面意图固定流动摊贩,招抚他们,还是清道严打,都难以收到长远效果,继续下去的,则是猫捉老鼠的游戏。

少数人与多数人利益冲突的解决方法

在上一个部分中我们说到,虽然小摊贩本身的处境非常糟糕,但是他们具有“脏、乱、差”、违法占道、不顾食品安全等危害,对社会公众利益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为了解决小摊贩与大众的冲突,“城管”,应运而生了。 一、什么是城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简称“城管局”,是我国大陆地区城市管理中负责综合行政执法的部门。其前身“城管办”等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事业单位。后来,城管部门逐渐纳入各地方的行政编制,成为行政机构“城管局”,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城管执法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无证违法建设处罚)、道路交通秩序(违法占路处罚)、工商行政管理(无照经营处罚)、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车、黑导游等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综合行政执法,其中的城市市容市貌、占道摆摊、乱搭乱建等影响市容的现象整顿治理由于经常引发社会矛盾而引起媒体关注和热点报道。城管有权对违规当事人进行教育或罚款,对违规物品在出具暂扣证明后进行暂扣,当事人可凭暂扣证明去城管办公室接受教育或罚款后,保证以后不会再犯后可以领回被扣物品,理论上城管没有没收物品的权力。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或城管执法因经常被称为“城管”而被等同于城市管理工作而与“城市管理”的概念混淆。而实际上,城市管理与城管执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市管理是时间、逻辑和知识三个维度的系统管理。从知识维看,城市管理是利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种知识对市政基础设施、公

16

用事业、城市交通、环境卫生、市容景观、环境保护等城市管理众多领域的综合管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也就是将分散在这些领域的行政执法进行整合,避免出现多头执法扰民的现象并发挥综合行政执法的整体效应。从时间维看,城市管理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全过程的管理,包括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这三个阶段的管理都包括执法和监督的部分,也就是城管执法的工作,包括规划执法、建设执法和市容、节水、绿化等城市运行管理的执法。而从逻辑维看,城管执法则是城市管理中位于决策、执行、监督逻辑流程的末端环节。因此,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加强各专业执法之间的协调和整合,加强执行效率,同时也为了将城市管理各专业领域的决策与执行一定程度的分离以加强相互的监督。但由于城市管理部门之间的搏弈,综合行政执法的制度优势往往很难实现,经常是各部门将管不好、不好管的、面对弱势群体的让城管来管,如街头游商(有店面的归工商管理部门)、违章建筑(有执照的归规划部门)等等,而较易规范的则留在本部门。在许多地方城管也成了各类社会矛盾的焦点。

而在实际“执法”过程中,由于面对下岗工人、无业游民等弱势群体,城管往往处在矛盾的聚焦点而被敌视,遭受严重的暴力抗法甚至遭受人身威胁。另一方面,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城管普遍存在执法违规现象,如收费、罚款不合理,没收物品,处分被没收物品,暴力执法,便衣执法,打砸抢等现象,引起民众普遍反感以及对流动商贩的普遍同情。城管与流动商贩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常有城管在“执法”过程中伤害流动商贩及路人或者被流动商贩伤害或双方互殴的暴力事件见诸报端。

除了针对流动小贩的暴力执法外,还出现多起城管暴力殴打围观群众致伤致残致死的恶性事件,城管的“chengguan”甚至由于城管因暴力执法等而提升的“知名度”成了英语单词的新外来语,也成了「暴力」的同义词。

事实上,据我们的这次调查,城管人员分为两拨。一拨是比较正式且固定的,但也非公务员,而是属于事业编制。另一拨是更不正式的,称作“市容协管员”,数量庞大,这些协管员岗位的出现,一方面是为了协助正式的城管人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大量的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故而许多市容协管员都是4050再就业的。正式的城管人员的薪金与公务员是相同的,但是,由于编制不同,故而我们

17

相信,某些待遇肯定是不同的,尽管我们采访的对象没有向我们细说。而另一拨人员,即市容协管员,他们的待遇与正式的城管人员相比差很多,据采访对象反映,他们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是1200元人民币左右,仅比上海市最低工资(960元)高出240元而已。 二、“城管”怎么“管”

首先要确定城管管什么?这里我们可以参阅《上海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清扫保洁管理办法》。

首先,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的主要街道、广场和公共水域的环境卫生,由环境卫生专业单位负责,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生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实施监督管理。其次,单位和个人要保持建筑物的整洁,规定街道不得有有碍市容的物品,不得违规搭建,广告、橱窗等的设置要合理,公用设施要保持完好、整洁,交通运输工具要外形完好整洁,要密封,施工的渣土要及时清运,施工要有遮挡、覆盖,个人和单位不得乱涂写,公共厕所要按照规定和标准设置,各种摊位要有从业者负责清扫保洁,

根据《上海市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清扫保洁管理办法》的规定,首先本办法所称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是指城市建成区内的车行道、人行道、街巷、桥梁(立交桥、高架桥、隧道、人行过街天桥等)、地下通道、广场、停车场、公共绿地和各类车站、机场、码头、市场以及文化、体育娱乐等活动场地。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道路和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管理工作,并实施监督管理。(一)城市主、次干道、桥梁、地下通道、广场等公共场所,由环境卫生专业单位清洁、保洁。(二)城市其它道路(含街巷、居住区内的道路)由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清扫、保洁。(三)城市中的所有单位均应按照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划分的卫生责任区,自行负责清扫、保洁。(四)飞机场、各类车站、停车场、隧道、体育及文化娱乐等公共场所的规定用地范围和卫生责任区及公园、风景点的门前道路、广场和公共场所路,由各主管单位负责清扫、保洁。(五)集贸市场、商亭、摊点(流动商贩)的经营场地,由经营管理单位或经营者负责清扫、保洁。??

但是,到底什么是“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呢?

18

根据我们的采访,存在多头执法同时许多政府部门不作为的现象。举个例子说,某小贩乱设摊在街头卖烧烤,那么,他同时触犯了多条法律法规:不卫生的食品触犯了《食品卫生检疫法》、无证经营触犯了《工商法》、不纳税触犯了《税法》、弄污了地面触犯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涉及的部门有工商、税务、环保和城管等等。但是,事实上,从未有除了城管以外的部门在管这类事情。这就是城管执法的尴尬。

另外一方面,眼下对城管暴力执法的报道又屡屡见诸报端,在www.google.cn上键入“城管打”三字自动跳出“城管打人”有562,000结果,“城管打记者”有1,360,000结果,还有“城管打警察”(383,000结果),“城管打学生”(903,000结果),“城管打狗”(490,000结果),“城管打老人”(550,000结果)等等,输入“城管”二字,跳出的快捷搜索选项是“城管 群殴”、“城管 霸王餐”、“城管 老太”等等。我们采访的小贩也说,以前的城管在执法的时候确实会扔掉他们的车子和东西。但是,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调查的城管人员说,他们的工作其实非常辛苦,尤其是他们面对的都是弱势群体,在执法过程中常常碰到暴力抗法,曾经有城管队员在执法过程被打断鼻梁骨,我们也在网上查到我们采访对象所在的城管大队曾经有队员被抗法的小贩用西瓜刀捅伤的新闻——这其实仅仅是最突出的案例罢了,这些案例是可以算作是工伤的,但是实际情况远比这个要复杂,打断鼻梁算是工伤,那么被咬了一口呢?被打了一下呢?这些小伤小痛是家常便饭,恐怕不会那么麻烦去报工伤,忍一忍就算过去了。我们的采访对象说,真应该让那些总是曝光城管暴力执法的记者也跟着普通的城管执法队看看,其实城管非常辛苦,那些暴力执法只是少数而已。

由此,我们不由得想到,在城关执法的过程中,有这几方: 一、 二、

以前的城管和现在的少数城管存在暴力执法问题

小贩们虽处于弱势且不占理,但“弱势”二字背后除了生活的艰辛也有

在特殊情况下的暴力发泄。 三、

媒体和大多数人站在小贩这边,但是,在“城管”二字越来越妖魔化的

今天,有没有人想过制度的缺陷,想过城管的隐衷——小贩原本就是处在社会经济边缘的人群,他们是社会的自我放逐者,事实上是对成熟社会各项制度的破坏者,尽管目的仅仅是生存。城管恰恰就是为了将这群人的破坏降到最低而由

19

政府设立的人,如果制度本身不能将小贩群体纳入,媒体和大众这群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又有什么理由斥责城管的正当执法,须知大多数城管也是人,不是嗜血的妖怪。媒体和大众并未考虑过,当“城管”成为妖魔的代名词之后,城管的正当执法该如何进行?城管在执法过程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其实承受了:1、本应属于多头执法或其他部门管辖范围的执法部门在执法时的职责与可能背负的骂名;2、媒体与大众高度紧张的目光;3、虽然这点有些夸张,但是,可以想到的是,当城管人员肩负“城管”二字进行执法的时候,心里多少会有些原罪的感觉。当一个社会制度的维护者在维护制度的过程中负担如是压力之时,很难说我们社会的法律可以得到严谨的维护。同时,当一切骂名都落到“城管”头上的时候,我们的视线其实被转移了,立法部门哪里去了?政府的相关高层即城管的直接发号施令者哪里去了?当大家面对城管殴打小贩的照片愤愤不平的时候,有几个人真正想过背后的相关责任单位和制度建立机构?我们只是一味地说,“城管”怎么样怎么样罢了。

小贩从本质上来说,是在城市中游荡的“野人”,他们是这个城市的不速之客,真正与之相抵触的,不是城管,而是城市。想要真正解决小贩问题,要么是城市的宽容,要么是小贩的融入,或者,二者都退一步吧。

顾客心态和市场

在小贩问题上,长期受到关注的是小贩和城管,也即是少数弱势群体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消费者成了可以退居次线的考虑。在我们对单个消费者进行访问时,我们发现,他们挑选哪个摊贩购十分随意,多凭借经验和心情,尤其是他们知道“小贩的东西只是一种选择而已,有很多可以吃的东西”;虽然意识到小贩的东西质量没有保障,但在购买时却刻意忽视了这一点,或许方便,口味,价格等因素超越了其他,正如一个买炒饭的研三学生所说:“我买这个时就不会管这些(卫生,环境),管了我还能买吗?”;他们当然同情小贩,觉得“他们在对街道也没什么影响,至少对我没什么影响”,但也理解城管,认为“双方都不容易啊”。当我们要求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时,一位本科同学答道:“现在最重要是对贫困群体帮助,对于环境,新能源应放在多数人的利益之后,我们现在就该什么也别做,模糊化。”

20

单个消费者的态度是游离的,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他们其实并不知道也不想插手黑暗食品、碟片背后的猫鼠游戏,至多抱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们的合力却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力量。小贩与城管拉锯战的背后恰是强大的市场力量,流动摊贩在方便居民生活,拉动消费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成本的考虑,让小摊贩承担供货任务而不是大卖场,正规商店也节约人力物力,这也是招抚无证摊贩使之合法化的动因之一。

然而和消费者利益的一致并不能消解他们对公共利益的破坏。二者甚至会出现矛盾:上海某小区居民曾经向记者反映小摊贩占道阻塞交通,油烟噪声太大,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待得记者曝光,城管解决当地小贩问题后,小区居民又抱怨生活不方便,买菜的地方也没有。原来这个小区位置较偏,周围没什么卖场,而一旦连流动摊贩也被赶走,生活自然不方便。这样的地方在各地都有很多,一旦公共服务设施,如菜场,日用商店,餐馆等不健全,多出来的需求就必然有流动摊贩出来填补。多数时候,需求的满足伴随着卫生,交通,食品安全,市场秩序等诸多问题,城管的出现就是为了保障这些公共利益,然而行政力量却很难解决这些问题,更不用问题背后的市场动因了。

一些法规正是忽视了市场因素而顾此失彼,政府部门往往过多地考虑市容,社会公共利益等,他们急于将小贩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中,让他们成为“和谐城市”的一部分,然而对市场经济因素和消费需求却考虑不多。比如对小摊贩的合法化运动中,政府往往采取建立统一固定经营地点的措施(比如建个卖场),将附近所有流动摊贩迁入此地,这类措施的实施范围往往受限(比如上海就只能在杨浦,闸北几个区内试行),最后往往还无疾而终,原因很多,一是建卖场占地且有损市容,而很多地方经济发达,环境幽雅,已经是寸土如金;二是这些卖场也要交税费,流动摊贩不想承担这个成本,我们所采访的一对姐妹就是因为菜市场的税费负担才转而改行的;最重要的是,流动摊贩所以流动是因为市场的流动,消费人群最多的区域并非一成不变,为了挣更多的钱,小摊贩需要不停移动自家的板车。归根结底,摊贩所以存在,他们造成的公共危害所以难以解决,就是因为这不仅仅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我们欣喜地看到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一点,1987年的《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中,没有“固定经营场所”,就不能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不能成为

21

个体工商户,而只能是非法的流动小摊贩,在2009年的《个体工商户条例(征求意见稿)》中 “无固定经营场所的摊贩,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或者允许的区域内从事经营活动。”然而解决力度显然不够,我们不得不质疑:规定的区域是否能覆盖所有消费群?怎么收费?谁来承担此地的环境和市容消耗???

展望

在经过为期一个礼拜的实践调查后,我们进一步地认识到小摊贩问题的复杂性:小摊贩们在坚守自己的利益,城管在恪守自己的职责,而消费者又在这两者之间游离,毕竟没有人能够操控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课题组急切地想知道国外是如何解决无证小摊贩问题的,搜索结果如下:

韩国:小摊已经形成一种“道路文化”

在韩国,路边卖小吃的摊子叫“包装马车”。很多“包装马车”还装有动力,有的直接从小卡车改造而来。韩国的小摊已经从过去比较单一的小吃摊,发展到花店、寿司店、服装店、日用品店,可谓种类繁多,而这些店又大多是装饰得很有个性的移动商店。韩国MBC电视台甚至将小摊称之为一种“道路文化”。

韩国政府对路边小摊的管理总体上采用区域管理的办法,即政府将市区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绝对禁止区域”,指摆摊造成通行不便,严重影响市容的地区。第二类是“相对禁止区域”,指妨碍城市美观等危害程度较小的地区。第三类是“诱导区域”,一般包括和住宅区分离的城市中心外围的空地、车辆通行很少的河溪两侧道路、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传统市场内的道路。政府一般允许在这些地方摆摊设点,但对营业时间和经营范围也有限制。(但小摊贩的问题不仅是政府调剂,也是市场需求,绝对禁止区域可能是赚钱地)

法国:依法管理与服务是市政管理的核心

法国没有城管这个部门,城市管理由警察和宪警依照法律进行。法国有关市政和市场的法律条款很多,在具体的执法管理上,法国警察基本上是采取比较灵活的办法。对于无照又无身份证的外国偷渡客乱摆摊就比较严格;一般情况是将人带走,不没收财物。而更多的时候,只要商贩在规定的地点摆摊,又不影响交通,他们也就采取教育、劝阻,告诫“下不为例”,甚至睁只眼闭只眼。

22

在法国警方看来,许多人的确是因生活所迫,对于城市来说,社会安全与稳定更重要,只要这些人数量不多,总体上不扰乱社会秩序、不影响交通也就放行了。而如果该市场的秩序在整体上造成扰民、阻塞交通,有关部门就会修改相关的摆摊地点和时间。巴黎的跳蚤市场有百年历史,开始也经历过脏、乱、差的过程。巴黎市对跳蚤市场的管理方法是,将巴黎市区接近环城路的各个城门附近的街道,在一周时间内分别辟为举办跳蚤市场的地点,相关的交通管制提前公布于众,并成为一项制度。定时、定地、轮流举办,可以避免商贩到处乱跑,也可以方便市民逛此类市场。在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跳蚤市场不仅没有减少,相反还扩大到了全国各个城镇和村庄,其功能与种类也增加了很多。

泰国:弱势群体生存权更重要

哪里有人群,哪有就有小摊,这就是以国际大都市著称的泰国首都曼谷。在曼谷的拉玛五世广场上,就经常有流动小贩卖东西,包括烤香肠、水果、小吃等等。这个广场是泰国人重大集会场所,泰国国王登基60周年庆典时,上百万泰国民众聚集在这儿,聆听国王的讲话。而其中,就有数以百计的流动小摊。

从最繁华的商业街,到偏僻的居民区,马路边的人行道以及过街天桥等处,都有流动小贩。据不完全统计,各类路边小摊加起来约有2.5万个。这些小摊大概有两种形式,高级的是一辆手推车,所有经营器具都在车上,小吃或水果现加工现卖。简单的就是一块布,往地上一铺,就开张了。在广场上摆摊,平时没有,遇有活动人多时,小贩才会去。

在外人看来,曼谷对路边摊的管理近乎空白。经过记者了解得知,市政当局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登记、管理。按规定,只能在指定的街区摆摊。整个曼谷市指定的设摊街道有268条,合法登记的小摊有1万多个。

美国:只有警察才能开罚单

纽约目前有1.2万多名有执照的街头小贩,他们的生意从卖早餐、水果、小工艺品,到街头画人像,多种多样。在曼哈顿下城的小贩,46%的经营者卖食品和旅游品,还有28%的出售文化产品。外国游客来到纽约,并不觉得街头小贩有碍市容。街头小贩主要集中在百老汇、唐人街、炮台公园等地,他们大多守法经营,为纽约的繁荣和税收做了不少贡献。在纽约的小贩队伍中,86%的经营者都

23

是外来的移民,其中人数最多的是来自孟加拉国的小贩,他们占小贩总人数的18%,来自中国的小贩紧随其后,约为16%。他们贩卖的商品按照他们所来自的国家和地区有明显的不同,其中56%的华裔小贩和44%的孟加拉国小贩都以贩卖蔬菜为生。

美国也没有城管人员,只有警察才有权开罚单。对各类街头小贩管理非常严格,从2008年9月开始,纽约环境管理委员会将街头小贩的罚款最高额由原来的250美元一下子提高到1000美元。

上述几个国家,都有各自治理小摊贩的方法。但是很显然,在小摊贩问题上,中国政府要比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为我们有着巨大的人口(其中很大比例是农业人口),因为我们城市膨胀的速度远远大于政府制定法规的速度,中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城管。事实上,上述的几个国家,很多根本就没有城管这个部门,他们的国家警察代替了我们的城管。当我们想借鉴其他国家治理小摊贩方法的同时,他们却也正在学习中国的城管。美国最近上市了一款新的游戏,其中竟有城管这个角色,而且明确表示“他”是刚从中国培训回来的,游戏中的城管和新闻中的负面报道很像,乱罚款、打伤摊主、没收摊车,可见,城管怎么管仍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随着世博会的临近,以及上海日益增加的国际大都市地位,无证的流动小摊贩何去何从依然是个让人头大的问题。

流动摊贩寄居者、建设者、违法者的多重身份决定了真正与之相抵触的,不是城管,而是城市。我课题组认为,想要真正解决小贩问题,上海政府可以适当借鉴他国的方法,再按照本国的国情,让小摊贩不成为城市的负担,而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到那时,我们仍需要城管,但是双方之间的关系不再会那么紧张,而市民也可充分享受其中的便利,小摊贩对公众利益的破坏也会降到最低,当然,这些都只是我们的愿望罢了。对小摊贩的治理措施,需要和整个国家的国情、制度相配合,小摊贩问题只是城市问题的一个缩影,它不可能仅靠政府的几个规定就彻底解决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而小摊贩问题逐渐解决的同时,伴随着的是我们城市的不断发展。

24

附录

附录一:预算决算表

原始预算表: 项目 交通费 药品费 通讯费 餐饮费 住宿费 文印费 展示成果 其它准备金 用途 用于上海市内交通 防暑、防病、防虫 组员间以及与有关部门的联系 一日三餐及水费 住宿 照片材料 成果汇报册 应对突发事件 预算总计 申报金额 实际使用情况: 项目 交通费 药品费 住宿费 用途 上海市市内交通 单价 28,12, 数量 2,2 1,2 1 小记 80 28.1 10 备注 单价 15 / 10 26 / 1 35 / 数量 3×7 / 3 3×7 3×7 50 3 / 小记 252 20 30 546 0 50 105 100 1053 1000 黄连素,防吃黑暗料理拉肚3.5,12.8 子;花露水,夏天蚊虫较多 住寝室阿姨打扫的费用,一个月10元,三个人一周算10元 组员间以及与有关部门的联系 组员们的一日三餐 为了更好地和小贩交谈。包括炒饭、烧烤、土豆饼和香酥鸡等 在采访途中使用 采访途中为了防暑降温, 大绿豆和矿泉水 打印成果汇报册 10 通讯费 餐饮费 购买黑暗料理的费用 录音笔 饮料费 文印费 总计 备注

估计不超过1小时,忽略不计 25 5,10,7 0 3*6 0 450 6,2,3 71 459 6.8,1.5 10 1 459 1246.7元 2*6,108.6 1.5*6*3 4 40 1、 市内交通方面,除了往返嘉兴路街道、五角场镇街道的乘坐出租车,其余实践全由小组成员自己骑自行车 25

附录二:访谈问题

采访城管问题

1. 人手有多少,有几部车,管辖区域是多少,几个集中点,频率,处罚情况怎样,一般是

怎么处理的(新鲜食品,日用品,摊车各类物品怎么处理)

2. 进入摊贩聚集点是你看到的情景一般是怎样的?在处理无证流动小摊贩的时候,有没有

城管人员曾经受过伤?

3. 一般的城管人员待遇好吗?工作时间是怎样的?工资多少?属于什 么编制?如何当上

城管的?要通过考试吗?一般都是什么人报名当城管?

4. 关于城管的负面的新闻很多,许多人也不理解城管站在小贩那边,但是仔细想想,你们

也是非常无奈的。有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有点委屈?居民、上级会不会给你们压力? 5. 你们觉得摊贩带来的问题主要是什么(交通,卫生,噪声)?这些问题你们是如何应对

的,效果怎样?

6. 为迎接世博,最近新出台了一些法令,这些法令对你们,对城管有什么新要求和新挑战

吗?

7. 法令中的一些条款常常是模糊的(EG,罚款20-200)你们是如何控制罚款的度呢? 采访摊贩的问题

1. 你们每天什么时候出来的(食品,日用)?一个月大概收入有多少?你们住在哪里的,

赚的钱够不够用?

2. 每天城管大概什么时候来,他们一般会怎么样呢? 他们对你们卖的东西和小车都是

怎么处理的?如果要要回怎么办?最近出台了一个《上海市城管执法暂扣物品保管和处理暂行办法》(内容,处理的期限,对易腐烂等不宜保管的,要求一般以当日下班处理完毕为准,对其他暂扣物品,规定最长不得超过十五天。对当事人逾期不接受处理的暂扣易烂、易腐鲜活物品,“经城管执法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采用变卖等方式处理,但必须留存证据”。当事人接受处理的,暂扣物品退还给当事人;逾期不接受处理的暂扣物品的进行变卖、拍卖等,要求明确变卖、拍卖等所得价款,折抵罚款后剩余部分退还当事人,当事人不明确的,上缴国库。)你们知道吗?

3. 老家在哪里?你们是怎么想到做这行的(无税费),你的家里人也是依靠这个收入吗?

如果看到他旁边有小孩就问:你们的孩子也和你们一起出来卖东西吗?没有小孩就问,你的小孩现在哪里上学,你们每天都这么辛苦,怎么照顾小孩呢?

26

4. 你们每天收工的垃圾怎么处理,会不会扫掉?部分市民抱怨你们占道,噪声,油烟,政

府则要求更好的市容,这些压力你们如何应对?对于食品安全你们考虑过吗? 5. 你们的摊位是不是固定的?目前政府要求固定摊位,你们知道这件事吗?会去登记吗?

(登记费,固定不好)

6. 对于城管,你们的看法怎么样,如果可以,你想对城管或者政府提出什么意见? 7. 除了你现在做的(比如说卖衣服,盒饭),你还会不会进其它种类的货,比如说发夹,

碟子,你们的进货渠道是怎样的呢?

8. 你现在觉得做这行辛苦吗?如果可以不作这行,你想做什么? 问路人及消费者

1. 你每天都会经过这里吗?每天这里都有这么多小贩吗?你买过他们的东西吗,觉得怎么

样?(如果他购买了),你经常买他们的东西吗?为什么要买他们的东西?

2. 你对这些小贩是怎么看的呢?小贩经济的存在利弊你觉得有哪些呢?利大于弊还是弊

大于利?

3. 你是怎么挑小贩的呢?有什么吃了让你不舒服的情况吗?或者,在这里买的东西质量怎

么样?如果有,为什么还要继续买呢?你买黑暗之前,担心过黑暗料理的卫生状况吗?如果你想过为什么还要买呢? 4. 如果小贩没有了,你会感到困扰吗? 问居民

1. 小贩一般是什么时候来的呢?

2. 你常跟他们买东西吗?(如果是食品),你们如何确保卫生状况呢? 3. 你觉得小贩给你的生活造成困扰了吗?你们如何应对呢? 4.

如果小贩没有了,你会感到困扰吗?看来便利和秩序的矛盾还挺突出的,你们如果可以

就小贩问题向政府提意见,你们会怎么说呢?

附录三:访谈笔记

采访记录 8月3日 21:15-23:21

1. 卖烧烤的年轻男子,20多岁左右,南区正门 一个月赚多少?一个月毛利大概一两百 你爱人也在做这个吗?爱人在家带孩子。 几个小孩?一个小孩。

27

城管会来抓吗?会啊。 那你们怎么办呀?逃呀。

九点钟以后应该不会来了吧。说不定啊,说不清楚。 那他们不会固定时间来的吧?对。

那他们来会把你们东西收掉吗?有时候是收掉的。 会还吗?不会还的。车子也不还啊?(默认)

但是现在新出来一个规定,如果城管收了你这些新鲜的东西,当天就应该处理好还给你的。 是规定吗?是啊,新出台的。

处理罚多少钱?不知道,有的时候50啊有的时候两百也有的。

那被罚就亏大了,一个晚上白做了。一个晚上也不止啊。一个车子要一百多,一两百。 那车子不还啊?现在(还好)。现在城管还好一点了。 他们会跟你冲突吗?(不会)。他收去也没办法。也可以交罚款,五百也有,两百也有。 你这个很忙吧。每天都要去进货什么的。你可以休息多久睡多久?我么睡觉,一天八九个小时。做到十二点半走。开学了么到一点钟。

城管来了,你就只能弃车而走?他撵你你就只能推着车走。就看来赶的城管好不好。 你一般什么时候出来做?下午、晚上都有。 你有没有想过做别的?现在就先做这个,来上海以后做了很多工作,现在这个工作也是暂时的,等小孩大了再说。

2. 一对卖炒饭的夫妇,来自山东,中年,南区正门 夫妻2个摊子,2个孩子,

就这一片里(南区门口)摆摊,摊位基本固定

就每天晚上做南区门口这里,放假没什么生意,现在每天就维持吃饭 放假也不回家,家里没有什么人 现在经济好多了,小孩上学不要钱

城管现在不会来,因为放假,他们来了我们就跑 没收?现在不没收,以前会没收

听过新法规(城管要归还没收物品)?没有,都收掉,什么都没有,东西都扔掉(鸡蛋之类) 吵过?没有,他们也是执行公务,丢掉就丢掉了 垃圾?我们自己带垃圾袋,蛋壳什么装在里面的 来了4、5年

付费固定摊位?不知道这个规定,这里不可能,露天的。

孩子在附近的民办学校(玉音)上学,平时不管孩子,读书还不错

为什么做这个?一开始在国年路上卖菜,因为一进菜场要交钱,但是现在摆摊不用交钱。

3. 一对卖炒饭、米线、年糕等的姐妹,来自安徽芜湖,30多岁,国年路的可的超市对面 你们是怎么想到做这个的?笑。这个挺有名的。

城管一般罚多少?两百、五百。车子给你拿回去,灶给你拿回去。 但是现在好像要好一点了。是的现在放假了

刚来上海就做这个?不是,后来才做的,也做了好几年了。

城管怎么对付?他来了我们就跑,他走了我们就来。城管就是黑猫呀。我们就是猫和老鼠。 为什么叫黑猫?他就是毒呀,罚你钱他不是毒吗。

每天工作多久?早上五六点起来买菜准备,中午出来,再回去准备,下午再出来,再回去准备,晚上再出来,十二点一点回去。一天就睡五六个小时。做这个很苦的。

28

垃圾怎么处理?(指对面垃圾筒)

有孩子了吗?我家孩子大小伙子了。要娶老婆,要买房子,还要操心啊。

赚得不少吧?利润很低,因为做这个的太多了,竞争很厉害,你看这里就有三家。 有没有想过干点别的?比如卖卖日用品?做这个已经很累了,没有精力再摆别的。而且吃的东西每天都要吃,用的东西人家买了一次就不需要了。而且城管一收损失就大了。这个还是比较好的,比较稳定。

4. 住南区的男学生,于姐妹炒饭处买了一份炒饭作晚饭,国年路的可的超市对面 留校学生

偶尔来,一周一次,这是他的晚饭,

买的时候不考虑干净,考虑就吃不下了,挑选标准是味道和经验,认识人中没有人因为这个拉肚子,如果吃了什么东西有拉肚子基本就不买了

小贩给大家提供方便,但他们没有也不会困扰,小贩的东西只是一种选择而已,有很多可以吃的东西。

对于小贩带来的问题的看法:卫生保持的还比较好,肯定对环境有一定危害,但也没办法,统一管理难以被服从,因为小贩做的都是低成本,无管理费,税费。

我买这个也是为了给他们增加收益,因为他们与开店的相比,毕竟属于更弱势的群体

对于城管,他们是国家机构,属于他们工作范围内,但处理态度差,素质不高,在城管捉小贩过程中,很混乱,执法粗暴简单一刀切,缺乏人性化管理,但双方也办法。 城管效法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厉害

但小贩基本上对社会来说负面影响比较大,但对自己好处肯定更多,做这个东西门槛低,不用税费,国家没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小贩只能各自求出路,因此社会不能苛责他们,现在最重要是对贫困群体帮助,对于环境,新能源应放在多数人的利益之后,我们现在就该什么也别做,模糊化

世博会到来对城管和小贩都有新规定,但出台的政策多是上海政府的决定。

5. 保安,50多岁,南区门口

小贩一般9点出来,有时候凌晨2点再走,再晚都有同学来买.

这里摆摊很不安全的(交通上),进进出出,很不方便,反映也没用,讲过,城管不管这个

城管该管不管,偶尔加班至10点过来,但是也没用,小贩见了就跑,城管走了,他们又再回来 只要到马路对面,不在学校门口就可以了,给他们固定的位置,合理的管理 小贩安徽\\江苏全国各地,基本都是外地人 油污垃圾很多,早上5点环卫工人来扫 他们生活是不容易,但是还是要管理,

城管现在和小贩不发生冲突,游击战,敌退我进,敌进我退

城管凶的也很少的,大多是例行公事,睁眼闭眼,不管是失职,一来小贩们就走,其实没管事,管了等于没管

城管白天不来,一周都很少看到,

虽然城管不放假,但是放假时城管还是会来得少一点 大叔不吃黑暗,觉得不干净

6. 卖烧烤的男子和来上海来看他的儿子,来自重庆,中年,南区正门 暑假生意不太好,读书时不错.

放假不回家,在这里每天还能赚一些钱.

29

江路街道接壤。现有居委会33个(含3个筹建组),居委干部214名。辖区内教育资源丰富,有复旦、同济(分校)、财大等著名高校7所;有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空军上海基地、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等17个驻军部队;有中行、工行,建行、农行等18家金融机构;有道路39条,经过的公交线路和始发站点有22条,长途汽车线路有18条,环岛人流量每天达60万,是上海市东北部的交通枢纽。街道办事处地址:政通路54号。

上海世博会概况

上海世博会将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美国现代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西方诸多文字中的“文明”一词,都源自拉丁文的“Civitas”(意为“城市”),这并非偶然。城市兼收并蓄、包罗万象、不断更新的特性,促进了人类社会秩序的完善。

1800年,全球仅有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了1950年,这个数字迅速攀升到了29%,而到了2000年,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口迁入了城市。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55%。

不可否认的是,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城市生活也越来越面临一系列挑战: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不免引发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如果不加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展会加剧这些问题,最终侵蚀城市的活力、影响城市生活的质量。

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发端,不论是拥挤、污染、犯罪还是冲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为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

“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

各国城市政府为实施《21世纪议程》而提出的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今世与后世之间的和谐。

由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正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明天城市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和谐城市”主要体现为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

附录七:项目人员分工

? 成果报告册:共同完成

35

? 考察实践:

实践地联系:范鹏 行程记录:范鹏 摄影:严维巍 财务:傅及斯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ux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