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3-05-07 14: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

班级 座号 姓名

一、比较《小石潭记》和《右溪记》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 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 以.其境过清( ) (2)不可名.状(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二、比较《记承天寺夜游》和《记游松风亭》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怀民亦未寝.(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 (4)思欲就.亭止息( )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7.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三、《游恒山记》(选段)

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冈浅阜,无攀跻劳。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松离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三里,有杰坊曰“朔方第一山”,内则官廨厨井俱备。坊右东向拾级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会仙台。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还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

道,遂解衣攀蹑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而满山短树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8.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

(1)无攀跻.劳( ) (2)还.过岳殿东( ) 9.找出文中点明游恒山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的句子。 10.用自己的话表述下面句子的意思。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

11.细读文章第二段,找出最能表现作者精神风貌的句子。 12.从作者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四、比较《满井游记》与《虎丘记》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

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

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

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

间③。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

霞铺江上,雷辊电霍④,无得而状。布席⑤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置⑥,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⑦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⑧,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⑨;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⑩,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节选自袁宏道《虎丘记》)

【注】①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 ②下迨(d ài )蔀(p ǒu )屋:下至小户人家。 ③交衢间:指路边。 ④雷辊(g ǔn )电霍:雷鸣电闪。 ⑤布席:安设筵席。 ⑥分曹部置:分批安排。曹,成对。 ⑦妍媸(ch ī):美和丑。

⑧瓦釜:比喻粗俗的歌子。 ⑨属(zh ǔ)而和(h è)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 ⑩竹肉相发:箫管声伴着歌唱声。竹肉,管乐器和歌喉。

1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髻鬟之始掠.也(梳掠)

B .风力虽尚劲.(猛,强有力)

C .得.数十人而已(得到)

D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大约)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于.时冰皮始解 告之于.帝 B .罍而.歌者 一人缓拍而.

歌 C .竟以.歌喉相斗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郊田之.外 齐国之.美丽者也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6.文段理解。

(1)【甲】文写_____景,以______景观为主,重点描绘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等优美景色;【乙】文绘秋景,以人文景观为主,重点描述了 的热闹场面。

(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取景方式,由面到点,极富层次感。请以【乙】文为例具体说明(可借用原文语句回答)。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参考答案

1.(1) 因为 (2)说出

2.(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3.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4.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5.(1)睡觉 (2)只,只是 (3)曾经 (4)到,靠近 6.(1)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

子、柏树的影子。

(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7.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

8.升、登 现在作“环”,转,绕 9.“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 10.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 11.“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12.此题为开放性题。旨在能从读徐霞客游恒山过程中,了解并学习他的精神,即:不畏艰险,不怕辛苦,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与文章内容吻合,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ud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