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理论教案 - 副本

更新时间:2024-05-28 08: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 程 教 案

课程名称:任课教师:所属系部:教学班级:教学时间: 多媒体技术 学年第 学期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 名称 多媒体技术 课程代码 F0101154 总计: 学时 学 分 讲课: 学时 实验: 36 学时 类别 必修课(√) 选修课( ) 理论课(√) 实验课( ) 上机: 12 学时 任课 课程设计: 周 职称 教师 授课 专业班级: 共 个班 对象 多媒体信息的广泛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 展。无论是用计算机处理声音、图形图像、视频信号还是在Internet访问和 搜索各类信息都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多媒体技术是当今计算机产业发 课 展的新领域,其涉及面广、实用性强,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的技术。多媒体技术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 程 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数据的格式和简 处理技术、多媒体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建立,多媒体应用设计原理;使学生了 解多媒体计算机发展趋势,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多媒体介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从而使学生具备多媒体素材制作和编写小规模多媒体应 (不用软件基本能力,培养具有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超过 1000 字) 基本 1、教材: 教材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2版,朱洁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社 和主 2、参考资料: 要参 [1]《多媒体技术基础》,林福宗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考资 [2]《多媒体技术教程》,胡晓峰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料 第1章 引论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多媒体的基本含义,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多媒体应用系统的组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2、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系统组成 教学时数:共计 2 学时 教学内容与方法: 1.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1)媒体

媒体(media),也称媒介或传播媒体。媒体就是信息的载体。媒体是信息得以存储和传播的介质。 (2)多媒体

多媒体源自英语“MultiMedia”一词,就是多种媒体的结合应用。在计算机和网络领域中,常见的信息表达形式为文本、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动画和影视等。 (3)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的产生必定是经过数据获取、整理、编辑、存储、展示和传递等多种处理过程,这些处理过程也必定有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的支持,称为多媒体技术。 (4)流媒体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多媒体网络应用的新概念。用户在网上可以直接点播歌曲或影视节目,并不需要将完整的音、视频文件下载到当地计算机上,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软件收听和收看多媒体节目 1.2 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 多媒体技术主要分为两类: (1)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之间建立逻辑关系,并连同多媒体设备一起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能的应用系统的技术。 (2)多媒体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综合性的技术,它的目标是要实现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联合应用。

1.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系统组成 (1)MPC应用系统组成

一般多媒体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部分包括:计算机多媒体基本处理部件、多媒体输入/输出设备、多媒体附加设备。信号转换装置、通信传输设备及接口装置等。

计算机多媒体软件主要分为四类:系统软件、多媒体素材创作软件、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软件和多媒体应用软件。

多媒体系统具有 :三大关键特征 信息载体的: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多媒体应用软件 多媒体开发工具 多媒体系统软件 多媒体设备控制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设备 图1-1 多媒体应用系统层次模型

课后教学小结:

1.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2.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与多媒体的层次结构 作业布置: P13 思考题 本章小结:

多媒体是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存储和传递方式的有机集合,多媒体技术产生和发展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多媒体的关键特征是信息载体的集成性、交互性和实时性,为人类对信息的利用提供了实用、方便、有效的手段。

多媒体信息处理依靠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研究的是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表达和处理多媒体信息,多媒体网络技术研究的是网络设备如何实现多媒体信息的接收、存储、转发、传递和输出等问题。多媒体技术包括存储与访问技术、表现与表达技术、实时处理技术、接口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等。 多媒体技术的研究领域涉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数值处理技术、编辑技术、声音信号处理、图形学及图像处理、动态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和高速通讯技术等很多方面。

更广阔的市场需求将要求多媒体朝着高速化、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第2章 多媒体设备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与多媒体相关的硬件设备,了解多媒体处理器中的重要指令集,熟悉多媒体常用接口的主要功能,熟悉多媒体存储中的各种存储设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多媒体设备的基本原理 教学时数:共计 2 学时 教学内容与方法:

多媒体的硬件系统:基本处理部件(核心设备)、输入/输出设备、转换设备、存储设备

2.1 多媒体核心设备

多媒体计算机核心设备所具有的多媒体处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多媒体的处理器、总线和多媒体接口几个方面。 (1)处理器

CPU指令集分为两类:

基本指令集:CISC(复杂指令集)和RISC(精简指令集)两部分。

扩展指令集:主要是在多媒体和网络功能上扩大了指令集,扩展的指令集定义了新的数据和指令,如Intel的MMX、SSE、 SSE2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扩展指令集,能够极大地提高某方面数据处理能力,增强了CPU的多媒体、图形图象和Internet等的处理能力。 (2)总线

总线(Bus)是计算机各种功能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线。总线主要有三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总线的性能参数:位数、频率

多媒体总线如下:

PCI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是一种先进的局部总线,而且已成为局部总线的一个标准。PCI首先由Intel公司提出,并由PCISIG(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Special Interest Group)研制开发。

AGP总线:AGP(加速图形接口,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是Intel 于1996年7月正式推出的,它也被称为图形显示卡专用总线。AGP 总线只负责控制芯片和AGP 显卡之间的指令、数据和地址的传输,并可以和PCI总线共同存在。 (3)硬件接口

多媒体接口解决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通讯,由于多媒体外部设备品种多,物理性能相差大,且数据交换的方式不同,因此在PC的主板上设置了不同的设备接口,较重要的多媒体接口主要是IDE、SCSI和USB。

IDE: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集成驱动电子接口)接口,主要用来连接硬盘或光驱并实现数据的传输。

SCSI: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接口又称为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用来连接主机和外围设备。它由SCSI控制器进行数据操作,SCSI控制器相当于一块小型CPU,有自己的命令集和缓存。

USB: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新型的PC接口技术。USB使用一个4针插头作为标准(采用菊花链形)插头,可以将外部设备连接到计算机主板上。

4.2.1 数字图类的基本概念 1.图类媒体的类型

图类媒体按照它们在计算机中的描述和处理方式,包括符号、图表、图形、图像等几种种类。 2.色彩空间

为表示图的颜色而建立一组抽象的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模型被称之为色彩模型。 色彩模型就是用于描述和重现色彩的方法,例如:HSB 模型、RGB 模型、CMYK 模型、和L*a*b 颜色模型等。同时,对于某种色彩模型所组成的色彩的集合被称为“色彩空间”或“色域”,实际上就是颜色范围。也就是说,色彩空间中包括了基于某种色彩模型的所有可以用来描述图像的颜色。例如, 采用RGB 模型的RGB 模式可以用三个字节分别表示R、G、B三种颜色,由三个字节混合产生一种颜色,只要每个字节的值不同,R、G、B混合后将会产生许多不同的颜色。所以,采用不同的色彩模型就可以建立不同的色彩模式。

常见的彩色模式包括:位图模式、灰度模式、索引颜色模式、HSB 模式、RGB 模式、CMYK 模式、Lab 模式等。

由于色彩模式不同,所产生的色彩总数也是不相同的,因此由各个色彩模式所产生的色彩总数构成的“色彩空间”也就不相同了。 3.色彩深度

色彩深度是指构成图像颜色的总数目,常用bit来表示。 4.2.2 图像的色彩模式

位图色彩模式、索引色彩模式、灰度色彩模式、HSB色彩模式等 4.2.3 位图图像的原理

计算机位图图像,其基本数据单位是像素。与图像有关的分辨率包括:图像分辨率、显示分辨率、打印分辨率、扫描分辨率、像素分辨率。 4.2.4 矢量图的原理

图形(Vector Graphic)又称矢量图,是一种抽象化的图像。矢量图的基本单位是直线、圆、圆弧、矩形等几何图形,这些几何图形是用指令的方法来描写的。使用多个简单的图形可合成一个复杂的图形,由此可知,复杂图形实际上是用一个指令的集合描述的,其中每条指令分别描述组合图形中的直线、圆、圆弧、矩形等元素。 4.2.6 三维视图的基本原理

三维立体画是利用人眼立体视觉现象制作的绘画作品。普通绘画、摄影作品以及计算机三维动画,只利用了人眼对光影、明暗、虚实的感觉得到立体的感觉,并没有利用双眼的视觉差别。利用双眼立体视觉构成的立体画,将得到更精彩的效果。 视差可分为四种类型:零视差、正视差、负视差和发散视差。 4.2.7 图类数据的文件类型

位图格式:BMP、DIP 、TIF、GIF、JPG 矢量图格式:PS、EPS、PDF 课后教学小结:

数字图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作业布置: P86 思考题 教学后记:

理解数字图类的基本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

4.3 Photoshop软件的应用 1.工作环境

图 4-1 Photoshop界面

2.基本工具的使用 (1)选择工具 (2)绘画工具 (3)路径工具 (4)文字工具 3.层

层的混合模式与图层的样式 4.蒙版的效果 5.滤镜的使用 课后教学小结:

本节课主要重点演示Photoshop软件的基本使用技巧 作业布置: 制作一张贺卡 教学后记:

演示是重点,主要讲解层、通道、蒙版技术

4.4 Fireworks软件的应用 1.工作环境

图4-2 Fireworks界面

2.工具使用

矢量工具、矢量命令、文字工具 3.蒙版特性

4.动画制作技术

二维矢量绘图软件以Illustrator、CorelDRAW和 FreeHand为主流。FreeHand的优势在于体积小于Illustrator、CorelDRAW,运行速度快,与Macromedia的其他产品如Flash、Fireworks等相容性极好,被广泛应用于出版印刷、插画制作、网页制作、Flash动画等方面。三维矢量图绘制软件的典型代表就是AutoCAD。下面就FreeHand和AutoCAD的基本功能作简单介绍。 课后教学小结:

重点演示软件的使用方法 作业布置:

上交蒙版与动画制作作品 教学后记:

演示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演示基本工具的使用,然后通过实例讲解层、蒙版、动画的制作技术。 本章小结:

大多数光源的光谱是由不同的强度和波长的光混合组成的,人眼的可见光的波长大约在380~780nm之间,人对颜色的感觉取决于光的物理性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双目立体视觉的基本原理是,由于人的两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在观察物体时就可能产生一定的视差,从而观察事物具有立体感。根据这个原理可以模拟出三维

立体信息。

在进行图形和图像处理时,所使用的色彩模式是以建立好的描述和重现色彩的模型为基础。常见的彩色模式包括位图模式、灰度模式、索引颜色模式、HSB 模式、RGB 模式、CMYK 模式、Lab 模式等。

位图以像素为基本数据单位,每个像素具有不同颜色和亮度,图像的质量与图像分辨率、显示分辨率、打印分辨率、扫描分辨率、像素分辨率都有关。图形以几何图形为基本单位,图形文件的数据量比较小,而且容易进行修饰和处理。

图类文件格式中,位图格式适用于照片,而矢量格式则适用于图表。选择图类格式时应需要考虑输出介质、图像格式的特点以及工作流程。图类文件可以从扫描仪或摄像机等设备中获取,通过OCR技术还可以从文字图像中识别出可编辑的文字。图类文件也可以使用专用软件来创作和编辑,Photoshop、Freehand和Autocad是目前最流行的图形和图像创作和编辑软件。

第5章 音频技术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声音的物理特征和人的听觉心理特性,掌握声音的数字化原理,了解计算机对语音的主要处理技术,了解MIDI标准的内涵与基本设备,掌握音频文件的基本格式,学会常用的音频创作软件的使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数字声音的原理 2.语音的原理

3.常见的音频格式与原理 教学时数:共计 4 学时 教学内容与方法: 5.1 声音

1.声音的物理特性

声音是纵波,基本形式是正弦波形,决定声波的物理特性有振幅、频率和相位。振幅是声压的大小,即声音的强度,指正弦波形的高度,声压值的单位为帕(Pa)。在图中表示为两个波谷(峰)之间的距离称为一个周期,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声音的变化周期,单位是赫兹Hz。相位是声音变化的方向。 2.听觉的心理特征

听觉心理的主观感受主要有响度、音高、音色、音量、密度、谐和、噪声、掩蔽效应、高频定位等特性。其中响度、音度、音色可以在主观上用来描述具有振幅、频率和相位三个物理的任何复杂的声音,而对于多种音源场合的人的耳掩蔽效应等特性尤为重要。 3.声音数字原理

模拟声音的信号是个连续量,可能由许多具有不同振幅和频率的正弦波组成。必须将模拟声音数字化后才能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实际声音信号的计算机获取过程就是声音的数字化的处理过程。经过数字化之后的声音文件就能够像文字和图形信息一样进行存储、检索、编辑或其它处理。

主要实现模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图5-1 声波

采样->量化->编码 5.2 语音

语音是音素、音位到句子音段、轻重音到语调等语音手段的统称。语音以语言系

统有声单位的形式出现,具有语言学区别功能。

计算机对语音进行处理的任务主要包括对语音的采样、识别、模拟和合成。数字语音也是通过对模拟语音采样、A/D转换、并按一定的方式进行编码而形成的,其记录方式同一般声音一样,可以用波形文件保存。 5.3 MIDI音乐

MIDI(Music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即音乐设备的数字化界面。实质上,它是人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电子乐器去创作、欣赏和研究音乐的标准协议。

图5-2 MIDI音乐原理

课后教学小结:

声音、语音的特性与原理、MIDI音乐的特性 作业布置: P111思考题 教学后记:

声音与语音的数字化编码过程是重点

5.4 音频文件的格式

WAV:波形文件中包含了模拟声音的采样数据,以二进制码的形式编排而成。这种格式的文件一般占有较大的存储空间,具体数据量与采样的精度和频率有关。

MIDI:MIDI就正式地成为了一种数字音频格式。MIDI文件储存着MIDI资料和命令,包括音色、音符、时间码、速度、调号、拍号、键号等乐谱指令,能保存多达16个通道的音乐信息。按照指令中时间码的顺序,音序器能够精确地按时间合成音乐,再现文件内部的乐谱指令所包含的音乐旋律。

MP3:mp3文件的压缩比例通常用比特率bps来表示。通常比特率越高,压缩文件就越大,音质就越好。

5.5 音频文件制作

Cool Edit Pro 2.0软件提供32-bit高精度音频处理,支持 SMPTE/MTC Master、视频、CD、MIDI、等设备。支持US-428硬件控制器。能方便地抓取CD音轨,也能抽取并编辑视频文件中的音频。 1.界面构成 文件管理窗调音窗口 工具栏 所选部分和视图中音频属 当前时间 播放控制 缩放控制 音节属性

图5-3 CoolEdit界面

2. Cool Edit的编辑过程

(1)创建新文件,录制声音或从CD、视频文件中导入音频。或打开现有音频的文件。 (2)设置音频文件必要的参数。

(3)对需要处理的各个音频文件进行单轨编辑和效果处理。

(4)在多轨模式下,对多个音轨进行剪切、粘贴、合并、重叠声音等编辑。 (5)保存或输入所编辑的音频文件。 课后教学小结:

熟悉常见的视频文件的格式,已经音频素材创作软件的使用技巧。

作业布置:

自己录制一段声音并进行特性处理。 教学后记:

音频的理论与音频软件的使用是本节课的重点,演示为主。 本章小结:

数字音频主要分为声波、语音和音乐三类。声音是纵波,形如正弦形,声音与强度、时空性、方向性取决于声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等物理特性。复杂的声波就是由多个具有不同特性的纵波组成的。语音是音素、音位到句子音段、轻重音到语调等语音手段的统称。

MIDI是数字化音乐设备的标准协议,MIDI音乐也被称为合成音乐或电脑。 人耳听觉心理的主观感受主要有响度、音高、音色、音量、密度、谐和、噪声、掩蔽效应、高频定位等特性。我们所创建数字音频必须要符合人类的听觉特征和听力范围。

模拟声音经过采样、量化和编码后才能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而通过脉冲编码调制技术,可以同样的采样频率转换为电压值去还原声音。

计算机对语音的处理主要包括对语音的采样、识别、模拟和合成。目前,语音的自动识别基本上采用孤立词的模式匹配识别和有限词汇的连续识别。 MIDI标准文件包括通信协议、连接器和传播格式。MIDI的基本设备包括音源、音序器、输入设备。目前的MIDI设备和计算机合成音乐基本上都建立在GM标准的基础上。

第6章 动画、视频技术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动画的基本知识和分类,了解动态视频的颜色空间和色彩空间的变换,初步了解数字视频的基本概念和三大制式,了解常见的动画、视频数据文件的分类。熟练掌握Flash软件使用,初步了解Premiere软件。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动画的原理 2.视频的基础

3.Flash与Premiere软件的基本使用 教学时数:共计 6 学时 教学内容与方法: 6.1 动画基础 1.动画原理

动画是由一系列静态画面,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快速按序显示而成。 2.动画类型

按照计算机动画实现的方式可分为帧动画和造型动画。 按动作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完善动画”和简化的“局限动画”。 按空间视觉效果可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 按播放进行方式可分为顺序动画和交互动画。 6.2 视频基础 1.数字视频

色彩系统有RGB、YIQ、YUV。

RGB:使用了红(R)、绿(G)、蓝(B)三原色图像,利用RGB三原色的信号强度来记录和表述图像信息。

YUV:YUV颜色空间是欧洲电视系统(PAL制式)所采用的颜色编码方法。与RGB视频信号传输相比,YUV编码只占用极少的带宽(RGB要求三个独立的视频信号同时传输),可以优化彩色视频信号的传输。由于亮度信号是单独传输的,所以可兼容黑白电视。 2.彩色空间变换

彩色空间变换有三种:YIQ 、YUV和YCrCb。每种变换使用的参数是为了适应某种类型的显示设备。

YUV 和RGB的对应关系近似换算式如下: Y = 0.299R + 0.587G + 0.114B U = -0.147R - 0.289G + 0.436B V = 0.615R - 0.515G - 0.100B

YIQ与RGB彩色空间变换所对应关系表示如下: Y = 0.299R + 0.587G + 0.114B I = 0.596R - 0.275G - 0.321B

Q = 0.212R - 0.523G + 0.311B YCrCb和RGB色彩空间的转换关系如下: R' = 1.164 (Y-16) + 1.596(Cr -128)

G' = 1.164 (Y-16) - 0.813 (Cr -128) - 0.392(Cb-128) B' = 1.164 (Y-16) + 1.596 (Cr-128) 3.视频显示和格式

模拟视频信号通过光栅扫描的方法显示在屏幕上。通过一定的扫描行数和速度,在屏幕上从上到下进行扫描,从而产生图像的集合信号。动态的视频图像就是连续显示的不同扫描图像。获取模拟视频图像的设备可以是模拟或数字的显示设备。所不同的是,使用数字显示设备时,必须要经过模/数转换。

模拟视频的常用格式有专用格式的 Betacam SP,家用格式的 VHS、8mm 和 Hi8 等。 4.模拟视频标准

模拟视频的标准也称为电视制式,目前流行的模拟彩色电视有三大制式,即PAL制、NTSC制和SECAM制。

在这三种制式中,NTSC制式最早研究成功,PAL制式和SECAM制式分别针对NTSC制式的缺点而提出的改进制式。

制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帧频不同、分辨率不同、信号的带宽不同、可载频率不同或色彩空间的转换关系不同。 6.3 数字视频 1.数字视频概述

数字视频(Digital Video-DV)是定义压缩图像和声音数据记录及回放过程的标准。数字视频的特点 影像质量好、音响效果好、设备价格较低、不会导致制作过程的质量损失、不需要视频捕捉卡和帧同步卡,捕捉和录制是实时的。

有关数字视频(DV)的格式要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是具有DV 格式的设备,另一方面是数字视频压缩技术。从具有DV 格式的设备来讲,相关的录像机系列有D1、D2、D3、D5等标准格式,按其记录方式又分数字分量(D1、D5)和数字复合(D2、D3)。从数字视频压缩技术方面来讲,数字录像机的记录格式分有非压缩和压缩两大类。 2.CCIR标准

CCIR标准是有关于广播电视以及有关的通信设备方面的标准。该标准以国际电信组织下属的国际无线电协商委员会(CCIR)命名。1993年已并入国际电信联盟(ITU)标准中,CCIR标准对应于ITU标准中的ITU-R。该标准主要规定了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的业务复用、传送和识别方法、HDTV演播信号系统。 3. 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就是采用数字技术的电视。数字电视的含义除了是指数字电视接收机外,还包含了从发送、传输到接收的全过程。由电视台送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经数字压缩和数字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经过无线介质或有线介质传送到数字电视接收机,然后通过数字解调和数字视音频解码处理还原出图像及伴音。 数字电视可以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

(1)按信号传输方式分类:可以分为地面无线传输(地面数字电视)、卫星传输(卫星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有线数字电视)三类。 (2)按产品类型分类:可以分为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一体化数字电视

接收机。 4.HDTV

HDTV是数字电视标准中最高级的一种。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对HDTV系统的定义是:“当观看距离约为屏幕高度的3倍时,该系统能使显像的实际效果等于或接近于由视力正常的观众观看原始景物或表演时所取得的印象。”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建立在数字信号处理、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抗干扰性能极强的数字信号传输技术,将显示分辨率提高到1000线以上,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接收图像的宽和高之比由原来的4:3增加到16:9,并增加了家庭影院效果的5.1声道环绕声,同时消除了传输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重影和噪声影响。HDTV的实现的是真正将电影院的视听效果带入到了家庭当中。 6.4 动画、视频文件格式

SWF:swf文件是由文件头和文件体组成,两者都不定长,文件头定义了本swf文件的版本、是否压缩、文件大小、场景大小、帧率、总帧数共6个内容,

MOV:MOV(Movie digital video technology)是Apple公司开发的,相应的视频应用软件为 QuickTime。现在有适用于Macintosh和Windows两个版本。 AVI:AVI(Audio Video Interleave)即音频视频交错格式。它是将音频和视频同步组合在一起的多媒体文件格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实现迅速地加载和快速地启动播放程序,减少播放AVI视频数据时用户的等待时间。

课后教学小结:

动画的原理、视频的接触式重点,介绍常用的视频文件格式 作业布置: P151 思考题 教学后记:

让学生了解视频与动画的原理,掌握常用的视频、动画文件格式

6.5 Flash软件的应用 1.软件简介

Flash 的主要特点是能绘制图形、创建动画和建立交互功能。 2.基本使用

3.基本动画的制作

变形动画、色变动画、移动和运动引导动画 4.Flash剪辑制作

影片剪辑、动画图形元件、遮罩动画 5.交互动画

交互式按钮、交互式影片 AS脚本制作 课后教学小结:

动画的制作技巧、交互式动画设计是重点 作业布置:

上交Flash作品 教学后记:

掌握基本动画与交互式动画的基本制作

图6-1 Flash软件界面

舞台、时间轴(帧的概念与使用)、菜单与工具栏、环境设置

工具箱 舞台 显示比例 时间轴 面板 6.6 Premiere软件的应用 (1)Premiere的功能特点

Premiere可以以NTSC、PAL格式、或者对VGA monitors提供编辑时的实时全解析度画面。在音/视频方面,它能较好地支持声道环绕立体声、音频注解录制,提供增强色彩控制特性、增强的交互式项目窗口、增强DV采集和输出特性,并支持实时效果的处理和支持多文件格式。

(2) Premiere影片的制作过程

一般经过准备素材、建立新项目、素材导入到新项目、修剪导入到以后的素材、编辑影片和添加效果、编辑音频和效果、保存并发布影片。 1.环境和项目

图6-2 Premiere工作界面

2.电影编辑

导入素材->连接视频素材->设置关键帧->改变素材显示时间->添加视频效果->预览->保存文件和导出影片 3.声音编辑

调节音质与增益、提那家音频特效。 课后教学小结:

视频制作与编辑 作业布置:

上交Premiere作品 教学后记:

掌握视频编辑的整个过程 本章小结:

本章在分析了动画、视频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模拟视频和数字视频的基本概念、标准和技术,最后结合几个流行的软件介绍计算机动画、视频创作和编辑的基本方法。

第七章 多媒体压缩技术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数据压缩技术中的编码方法(统计编码、预测编码、变化编码)、了解数据压缩技术的重要性能指标,了解音频信号与图形数据压缩的关键技术。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压缩的原理 2.常用的压缩编码

3.音频与图像的压缩标准与格式 教学时数:共计 4 学时 教学内容与方法:

7.1 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压缩方法的分类

无损压缩编码和有损压缩编码。

无损压缩编码具有可恢复性和可逆性。该编码在压缩时不丢失任何数据,即把所有的数据都作为比特序列,解压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完全一致。

有损压缩编码不具有可恢复性和可逆性,该编码在压缩时舍弃冗余的数据。 根据数据压缩的原理可以分为统计编码、预测编码、变换编码、分析-合成编码和其他编码。 2.压缩的性能标准

压缩比、压缩速度、压缩质量、计算量 7.2 统计编码

统计编码属于一种无失真的编码,具体实现的方法有多种,包括行程编码、 LZW编码、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本节在介绍了统计编码的基本思想之后,为读者引见LZW编码、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等几种实现方法。 1.原理

统计编码又称熵编码。根据信息论的原理,我们可以找到最佳的压缩编码方法,数据压缩的理论极限是信息熵。也就是说,信息中可能存在着冗余信息,要去除信息的冗余部分,使编码后单位数据量等于其信息源的熵,就达到了压缩极限。 2.LZW编码

LZW压缩的基本原理是:LZW压缩把每一个第一次出现的字符串用一个数值来编码,在还原程序中再将这个数值还成原来的字符串。 3.赫夫曼编码

Huffman编码的基本原理是用较短的代码代替出现概率较高的数据,用较长的代码代替出现概率较低的数据,所有代码都采用二进制码,其码的长度是可变的,且每个数据的代码各不相同。 4.算术编码

算术编码的基本原理是将出现概率较多的“事件”(可以是字符或字符串),用尽

可能少的位或字节来表示。算术编码是一种变长码,主要针对出现的概率高的事件序列标识的信息进行压缩。 7.3 预测编码 1.概述

预测编码是根据离散信号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的特点,利用前面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对下一个信号进行预测,然后对实际值和预测值的差值进行编码。预测编码根据预测器的设计分为线性预测和非线性预测。但为了预测的效率,大多采用线性预测。 2.DPCM编码

PCM是脉冲编码调制,它首先对原始的模拟数据进行采样、量化,然后作为数字信号传输。DPCM(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是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算法。 3.ADPCM编码

ADPCM(Adaptive 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自适应差分编码,它具有自适应编码的特性,该编码包括自适应量化和自适应预测两种形式。ADPCM编码的方法是针对输入样值进行自适应预测,然后对预测误差进行量化编码。 课后教学小结:

编码的原理与常见的编码算法 作业布置:

P171 思考题 教学后记:

掌握编码的原理,了解统计编码、预测编码的基本思想

7.4 变换编码 1.概述

变换编码是一种重要的编码类型,属于有失真的编码,变换编码技术起源比较早,理论上和技术上都比较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单色图像、彩色图像、静止图像、运动图像,以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中的电视帧内图像压缩和帧间图像压缩中。 2.最佳变换编码

K-L(Karhvnen-Loeve)变换编码,即最佳变换编码是建立在图像的统计特性的基础上的一种正交变换,也被称为特征向量变换或主分量变换。K-L变换的计算比较复杂,必须对不同的信号,先求出其协方差矩阵,然后分别计算其特征根和对应的特征向量。 3.离散余弦变换

离散余弦变换(DCT)的目的也是要去除信号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要寻找一个能使协方差矩阵为一个对角矩阵的正交变换T,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如果用固定的正交变换T来对不同的信源进行数据压缩,变换后能使协方差矩阵接近对角矩阵,这种变换就是一种准最佳变换。准最佳变换方法有DCT、DFT、WHT、HrT等多种。其中离散余弦变换DCT最方便,速度也最快。 7.5 音频数据压缩标准

音频信号可分为电话质量的语音、调幅广播质量的音频、高保真立体声信号,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频率范围。

音频编码常采用有损的编码,主要分为波形编码、参数编码和混合编码。 1.电话语音

电话质量的语音信号的频率范围是200Hz~3.4kHz,在ISO公布的ITU-T一系列音频编码标准中,用于电话语音压缩的有G.711、G.721、G.723、G.728、G.729和G.729A等标准。在选择语音压缩标准时,应综合考虑带宽、时延、算法复杂度等各种因素。 2.调频广播质量和压缩标准

调幅广播质量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是50Hz~7kHz。比传统的窄带话音(200-3.4kHz)有更好的主观质量。但50-200 Hz的低频频段使语音更加自然。ITU于1986年通过G.722标准。

3.高表针立体声音

高保真立体声音频范围是50Hz~20kHz。由ISO和ITU-T联合制订的标准被称为MPEG-音频,它是动态图像编码的国际标准MPEG中的一个部分。MPEG音频和视频已广泛用于VCD、CD-I、多媒体、PC中。 7.6 图像数据压缩标准

在国际标准化协会ISO批准制定的多媒体国际标准中,用于图像数据压缩的重要标准有JPEG、MPEG和H(H.261 H.263)系列三种。从图像压缩编码的发展过程来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于图像信息冗余度的压缩方法,第二阶段着重于图像视觉冗余信息的压缩方法,第三阶段基于模型的图像压缩方法。 1.静态图像

静态图像数据压缩标准主要指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 Group)标准,它是由联合图形专家组开发的,该专家小组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

咨询委员会(CCITT)两家联合成立的。该小组一直致力于建立研究适用于彩色和单色的,多灰度连续色调的,静态数字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该标准是于1991年提出的,并在1992年后被广泛采纳后成为国际标准。 2.动态图像

动态图像数据压缩标准主要包括MPEG、H(H.261 H.263)、DVI。 课后教学小结:

变换编码、音视频压缩标准、图像压缩标准 作业布置:

P171 思考题 教学后记:

编码的思想,音频、视频、图像的压缩标准以及压缩格式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讲解了压缩的基本原理与分类以及常用的压缩编码算法,最后对音频、图像的压缩标准进行了介绍。

第8章 多媒体存储技术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光盘存储的基本结构、存储介质与相关存储技术,理解与存储相关的重要指标,了解光存储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光盘系统的构成与原理 2.各种光盘存储技术 教学时数:共计4 学时 教学内容与方法: 8.1 光盘存储基础 1.光盘存储系统的构成

光存储系统是由光盘驱动器和光盘组成。光盘驱动器面板上设有收回托盘、弹出托盘、播放、停止以及音量控制等功能,有些产品还有遥控功能。

按照与主机的接法,光盘驱动器可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类型。内置式光盘驱动器装在机箱内,外置式光盘驱动器放在主机箱的外部,自带电源并通过串口与主机相连。 2.光盘的构造和特性

光盘外观是中心有一个15mm主轴孔的圆形薄片,实际上是一个多层介质结构组成。无论是CD光盘还是DVD光盘,其构造特点主要表现在光盘的结构层、信道间距和记录信息的坑区。

图8-1 光盘的结构

3.格式标准和类型

红皮书、黄皮书、绿皮书、蓝皮书等 4.光驱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光盘驱动器如图8-2所示,它是一个结合光学、机械及电子技术的产品。即其内部是激光引导测距系统的精密光学结构,采用一系列透镜和反射镜,将微细的激光束引导到光盘表面的微小部位。

图8-2 光驱的构造

8.2 CD存储技术 1.概述

CD-ROM光盘的基层是的聚碳酸酯层(Poly- carbonate),其表面含有凹形和凸形相间区域。聚碳酸酯层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反射铝或铝合金膜,也被称为“银盘”,反射铝的作用是增加记录面的反射性能。反射层上用漆膜层(UV-Lacquer)保护以防止金属层的氧化。 2.CD存储技术

CD-R(Recordable)即可写的。CD-R信息的写入系统主要由写入器和写入控制软件构成。写入器也称为光刻机,是写入系统的核心,目前的CD-R都支持多次写入,而且可以在CD-ROM驱动器上读出所有逐步累加录入的任何数据。 3.可擦写型CD光存储技术

目前,可擦写式光盘存储主要包括两种技术,一种是利用激光改变材料状态变化的相变方式记录信息,另一种是利用激光与磁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记录信息的。 8.3 DVD存储技术 1.概述

对于只读式DVD光盘,与只读式CD光盘一样,由专业化工厂规模生产。在可写的DVD中,主要有三种标准:DVD-RAM、DVD-RW和DVD+R/RW。 2.编码技术

CSS、APS 3.DVD音频/视频标准

画面、清晰度、系统码流、播放功能 8.4 高密度技术 1.短波激光技术

从提高光盘的存储容量的角度出发,还可以考虑在激光和记录层方面进一步改革。

采用短波激光和大数值孔径的物镜技术,可缩小激光束光斑,记录标记和轨道间距也就成比例地缩小,从而可提高光盘的刻录密度,增大了光盘容量。 2.磁超分辨技术

高分辨率读出技术是高密度光盘技术的关键。目前,由于光学分辨率等问题,记录密度一直受到读出技术的制约。8.5 网络存储技术

网络存储技术可以帮助用户更加有效地管理和使用他们的存储资源。将来,绝大部分数据都会以网络存储的方式流通于网络。早期主要采用直接连接存储DAS,今后存储域网络SAN、网络附加存储NAS和Storage over IP将彼此共存,互为补充,其中Storage over IP将成为存储市场最主流的技术。 1.直接连接存储

DAS是一种直接连接存储,存储设备为一个RAID,标准的连接方式是通过SCSI接口一对一地将存储设备直接连接到一台计算机上。 2.存储区域网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它是以数据存储为中心,采用可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具有高传输速率的光通道的直接连接方式,提供SAN内部任意节点之间的多路可选择的数据交换,实现存储区域网内的数据存储集中管理,常常被称为服务器后面的网络。 课后教学小结:

光盘系统的构成与原理、存储技术(光盘与网络) 作业布置:

P190 思考题 教学后记:

光盘系统的构成与原理、CD存储技术介绍、网络存储技术介绍 本章小结:

介绍了光盘存储系统的构成与原理,介绍了各种存储技术的。

第9章 多媒体应用系统创作技术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多媒体应用系统创作的基本过程,了解VB、VC++等面向对象语言开发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基本思想,了解Windows系统提供的API函数,掌握Authorware、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创作过程 2.多媒体应用系统工具与程序设计 教学时数:共计 4 学时 教学内容与方法:

9.1 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创作基础 1.基本设计过程

多媒体应用系统适用于各个领域,多媒体软件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它的创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种因素。主要涉及到制作人员、制作环境和制作步骤三个方面。

图9-1 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过程

2.脚本设计

多媒体脚本表达了多媒体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运行的流程可以是顺序型、分支型、循环型、层次型、网状型或者是混合型等多种形式,具体选择取决于不同的主题思想。

注意:结构模块化、明确交互设计目的、媒体设计要讲究效果 3.多媒体角色设计

多媒体角色是多媒体应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成功地创建或塑造系统所需的多媒体角,我们必须知道多媒体角色的基本含义和角色设计中的内容。 (1)人物角色设计

形态:体形、情绪表情、服装、颜色等。

语言:对白要准确的透露角色个性。

动作:适合剧情的动/静态姿势和与之相符的动作。

活动:人物出场的时间、环境、位置、形状大小以及道具等。 (2)对象角色设计

形态:平面或立体几何形状、轮廓刻划、颜色设置等。 动作:显示时间、运动方向、运动轨迹、内容变化。

关系:与其它对象的关系、与数据库的关系、连接方式、数据转移方式。 4.多媒体界面设计

符合结构性、合理性、一致性、协调性等原则。 9.2 多媒体创作系统

较成功的多媒体著作工具有:Hypercard、ToolBook;Authorware Professional、IconAuthor;Action、Director、PowerPoint;Animation Works Interactive、Storyboard、方正奥思多媒体创作工具、洪图多媒体编著系统。 1. Authorware

Authorware是基于流程图的可视化多媒体开发工具,由美国Macromedia公司推出。它和ToolBook一起,成为多媒体创作工具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图9-2 Authorware工作界面

课后教学小结:

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与工具的使用 作业布置:

上交Authorware作品 教学后记:

了解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创作过程以及每个阶段完成的人物,掌握一种多媒体系统创作工具的使用。

9.3 多媒体程序设计基础

多媒体的程序设计可以基于如Visual Basic、Visual C++等语言开发环境,这种情况下,对于多媒体方面的设计,关键的是如何控制和使用多种媒体设备,在Windows系统中,对多媒体设备进行控制主要有三种方法:

(1)使用Microsoft提供的多媒体控制接口MCI,MCI是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应用软件之间进行设备无关的沟通的桥梁。在Visual Basic 版本中,MCI都得到了很好的支持。

(2)通过调用Windows的API(应用程序接口)多媒体相关函数实现媒体控制。 (3)使用OLE(Object Linking&Embedding),即对象链接与嵌入技术,它为不同软件之间共享数据和资源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1.MCI设备及类型

能和计算机连接并联合工作的多媒体设备称为MCI设备,这方面的设备很多,典型的MCI设备如动画设备、CD播放器、数字音频磁带机、图像扫描仪、MIDI序列器、视盘机、数字化波形文件播放器等。

MCI设备可以分成简单设备和复合设备。

设备类型是指响应一组共用命令集的一类MCI设备,但是因为它们采用的数据格式各不相同,需要分别标识各MCI设备的驱动程序。 2.MCI

MCI(Media Control Interface 媒体控制接口)是MircroSoft在Windows上定义的多媒体设备和文件的标准接口。通过MCI接口去调用高级的函数,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控制绝大多数多媒体设备包括音频、视频、影碟、录像等多媒体设备,而不需要知道它们的内部工作状况。

MCI接口有两种控制方式:命令字符串和命令消息。 3.API函数

API (Advanced Program Interface)是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用来控制Windows各个部件外观和行为的一套预先定义的函数。

Windows提供了一个关于多媒体处理的动态连接库WINMM.DLL(旧版本为MMSYSTEM.DLL),包括大量从低级到高级的多媒体API函数。 4.高级音频函数

Windows提供了三个特殊的播放声音的高级音频函数:MessageBeep、PlaySound和sndPlaySound。这三个函数可以播放的WAVE文件(波形声音文件)的大小不能超过100KB,如果要播放较大的WAVE文件,则应该使用MCI服务。 5.Windows低级音频函数

Windows中的音频函数有多种类型,对声音控制细节要求不高的场合,使用如MCI、多媒体OLE控制、高级音频等函数确实已经能很好地满足需求。它们提供了高层应用的开发手段,并且提供了与设备无关(Device independence)的应用程序接口。 9.4 典型的计算机多媒体应用系统 1.概述

典型的多媒体系统有Macintosh系统、CDTV、CD-I、DVI多媒体系统、多媒体工作

站。

2.音频工作站

计算机音频工作站主要用于对声音信号的录音、剪辑、处理和混合。音频工作站的构造可以是机架式、联合式或电脑一体化式。专业的音频工作站必须为操作提供足够的混音工具,如调音器、混合器、均衡器,能够进行压缩、限幅、均衡、延时、合唱、回旋等音乐信号的处理效果。 3.音/视频工作站

视频工作站主要是用于管理点播、直播节目和制作节目。它首先通过视频采集卡采集各种现场视频源,对影像资料数字化之后进行标准的存储和处理,然后通过工作站编码压缩成MPEG-4格式的视频。视频工作站能快速处理大量的3D绘图或多媒体影音、视讯剪辑运算。音/视频工作站整合了音频和视频处理功能,更适合于高级音频和影像制作领域。 4.DVI多媒体应用系统

DVI(Digital Video Interactive)交互式数字视频是intel 和IBM公司联合开发的多媒体系统。DVI技术采取开放系统,利用固化功能和可编程功能芯片组。它使用了先进的数字音频、视频数据压缩解码算法,以及不依赖主机的多媒体软件环境。 课后教学小结:

多媒体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多媒体应用系统的构成 作业布置:

P214 思考题 教学后记:

了解多媒体程序设计的基础,了解应用系统的构成。 本章小结:

介绍了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创作基础与过程,介绍了常见的典型的多媒体应用系统,介绍了多媒体应用开发工具与程序设计的基础。

第10章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超媒体的基本组织与信息表示方法,多媒体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模型,多媒体信息检索的关键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据库的模型与检索技术 教学时数:共计 2 学时 教学内容与方法: 10.1 多媒体数据库概述

多媒体数据库主要研究的多媒体数据的组织和管理,为了既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又能符合系统的可支持性,首先需要考虑在计算机中可以建立哪些数据形式,其次要研究如何建立便于使用的多媒体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1.多媒体数据库中的数据

原始性数据、描述性数据、指示性数据 2.体系结构

图10-1 多媒体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10.2 多媒体数据模型 1.模型的分类

数据模型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的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 2.关系数据模型

在传统的关系数据库(RDB)中,满足基本关系的形式被称为第一范式(1NF),这种管理系统本身固有的局限性表现在数据模型上、性能上和扩展伸缩性三个方面。 3.面向对象模型

由于多媒体数据具有对象复杂、存储分散和时空同步等特点,传统的关系型数据模型以及采用扩展关系的方法都无法很好地体现这种多媒体所固有的特性。面向对象的方法的出现以及它在复杂数据方面的优势,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面向对象数据库建立在对象模型的基础上,以定义对象的属性、集合、行为、状态和联系等为主要描述方式。 4.联机分析处理

联机分析处理(OLAP)的概念是由E.F.Codd于1993年提出的。Codd认为用户的决策分析需要对关系数据库进行大量计算才能得到结果,而查询的结果并不能满足决策者提出的需求。因此Codd提出了多维数据库和多维分析的概念,即OLAP。OLAP可以定义为共享多维信息的快速分析。 5.后关系数据库系统

后关系型数据库以多维数据结构和多种数据库访问方式为基础,以集成的面向对象功能为特征,能够提供事务处理应用开发所需的高性能和伸缩性,支持应用和数据的复杂性。

10.3 多媒体信息检索 1.多媒体的内容处理

多媒体数据的内容概念包括多个层次:概念内容、感知特性、逻辑关系、信号特征等。

处理过程如下:

图10-2 多媒体内容的处理

2.基于内容检索的体系结构

图10-3 基于内容的体系结构

基于内容检索系统结构如图10-7所示,由特征分析子系统、特征提取子系统、数据库、查询接口、检索引擎和索引过滤等子系统组成,同时需要相应的知识辅助支持特定领域的内容处理。

3.基于内容的检索的过程和检索的技术

在基于内容检索的过程中相关反馈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因为仅仅基于图像低层特征很难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主要原因是图像低层特征和高层语义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图10-4 基于内容的检索过程

课后教学小结:

数据的模型与检索的基本技术 作业布置:

P233 思考题 教学后记:

多媒体数据库的存储模型与各种存储模型的特点、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过程与多媒体内容检索的关键技术 本章小结:

介绍了多媒体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模型,介绍了多媒体信息检索的关键技术。

第11章 多媒体操作系统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多媒体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与支持多媒体应用的有关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多媒体系统的核心与功能 教学时数:共计 2 学时 教学内容与方法: 11.1 多媒体系统概述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控制管理中心,它主要任务是合理组织和调用软硬件资源,以完成用户提交的作业。 1.操作系统分类

根据计算机体系结构可分为单机、多机、网络和分布式操作系统。根据操作系统工作的角度可分为单用户、批处理、分时和实时系统。 2.实时系统的特征

实时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响应输入,并能按需提供无延迟的输出处理。实时系统可以分为实时控制系统和实时信息系统。实时控制系统可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控制,也可以用于监测制导性控制。实时信息系统通常指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及时与时限性、交互性、安全可靠性、多路性 3.多媒体操作系统的类型

不同的使用规模,多媒体操作系统可分为单机、互联式和分布式 11.2 多媒体操作系统的核心和重要功能 1.体系结构

多媒体操作系统不仅要管理软、硬件资源,还需要满足多媒体数据处理的需要,提供一种高效、实时的运行环境。多媒体处理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中断等待、实时调度、时限和恢复管理处理和基于QoS的资源管理。 1.系统的体系结构

图11-1 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

2.中断等待

在连续媒体应用中,常常由于多任务的同时执行而引起中断等待。中断等待时间越短,系统的性能就越好。 3.实时调度

多媒体调度同时要面向非实时处理和实时处理两个方面,当有实时进程出现时,不能影响正在处理之中的非实时处理,同时又要允许实时进程剥夺非实时进程等低优先级实时进程。CPU可以通过高效实时调度进行实时处理,实时调度器以满足任务的最后期限来进行调度。对于连续媒体环境下的最后期限可以是可接受的每帧回放时间。 4.时限和恢复管理

许多具有强实时性的多媒体应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其处理,同时,所处理的数据也往往是“短暂”的,即有一定的有效时间,过时则有新的数据产生。实时事务中有多种定时限制,其中最典型的是事务截止期。 5.Qos管理

多媒体网络操作系统必须具有增强的管理功能,使得能够支持更为灵活、更为动态的QoS选择,从而使用户可以对传送连接进行适当的剪裁以满足自己的特定需要。 11.3 支持连续媒体应用的有关策略 1.支持连续媒体的资源管理

为了支持连续媒体,应该采取新的资源管理模式来提供必须的系统资源,以满足一定的应用请求级,从而避免出现那些不可预见的延迟和抖动。 2.程序支持

实时线程、时限管理、实时同步、实时系统中的IPC 3.文件系统

众多的策略大体上可以分成以下三类:连续媒体单独存储、混合存储和分布式存储。

课后教学小结:

多媒体操作系统的分类与功能,以及支持连续媒体的基本策略 作业布置:

P247 思考题 教学后记:

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分类以及支持连续媒体的相关技术 本章小结:

介绍了多媒体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t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