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略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4-04-03 18: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简论

一、填空 1.“文化”最早出现在------:。

3.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的东西,即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和-------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

4.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思是----、-----、----、------等。法文的Cultura也是---、---之意,但又引申为-------和--------。这就包含了从人的------到-------两个领域,比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宽泛。 5.英国文化学家----在------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7.文化的核心是----。一般把文化分为四个层次:------,-------,------,------,

8.英国科学家--------在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 9.台湾-----著有《丑陋的中国人》。

10.中国文化的外在特点有----、-----、-----、-------。中国文化的内在特点有冯友兰的-------、任继愈的-------、李泽厚的----”、梁漱溟的“---------。

11.中国文化,以纵向的发展形态区分,分为-----和-----;若以产生的地域区分,分为----- (分为-----和---)与-------;以民族的属性区分,分为------和-------;以宗教的属性区分,分为----、-----、-------等;

12.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文化的主体部分是------,又融合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精神内核是-------,又辅以---家思想和------家思想。

13.了解中国文化有三个方面的现实需要:--------,--------,-----------。

14.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个东西已经改变世界的面貌。(文学。战争、航海)

15.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以-----为第一取向的阶段,以------为第一取向的阶段,以-----为第一取向的阶段。

18.就中国本身的文化传统而言,还要注意---,---,---,---四家的综合,即儒家----的思想,道家的----,墨家重视-----的学风,法家----与-------的作用的观点。

第二章 地理状况

一、填空 1. “山河”“河山”“江山”成为--------的代称,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情感。 2.我国“四大高原”是------,----,----,------。-----被称为“世界屋脊”,--、---、----都发源于此。----、-----、-----和------号称“四大盆地”。“四大平原”指--,---,----,----。

3.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全长------公里,发源地在-------山下的-----,河流从这里开始,将冰雪的融水和雨水汇入两个高原湖泊:------和-------。

4.-----------发现的古人类新石器文化遗址数量最多。黄河中游的新石器文化区以-----------为中心。黄河下游的新石器文化区则以------为中心。

5.中国的七大古都:-----,---,----,----,---,---,-----,------个位于黄河流域。

5.----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青海省----山主峰-----山西南侧,全长六千三百多公里,流经---、---、----、-----、---、----、---、----、----、-----、-----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流域面积达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

6.在长江流域发现的新旧时代的文化遗址仅次于--------,且主要集中在-----、-----和-----。长江下游以------为中心,长江中游则以--------为中心。

7.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是西藏-------,海拔4588米。

9----王朝的统一第一次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秦以前的夏商时代,统治区域在今-------,尤以---、----、----交界地区为中心。秦的疆域--------。唐代疆域,-------。清代疆域,---------。 9.-------,中国的经济中心由黄河流域向南方转移。

10.元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了沿袭至今的-----,其中新设立-----(蒙古)、----(东北)、----、----四行省。西藏在-----正式划入中国的版图。

11.明代除设臵13布政使司管辖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广、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

南、贵州,还设立---------来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12.秦汉到隋代,大体实行“-----。汉袭秦制,但----并存。-----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将全国的郡

国分为------(也称-----),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的开端,十三州即凉州、并州、冀州、幽州、兖州、青

州、徐州、豫州、益州、荆州、扬州、交州、朔方。这十三刺史部州属于-------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形成州、郡、县三级政区。隋朝建立后,逐步改成---------。 13.唐宋到辽金主要实行“-------”。唐代设有------和------。 14.元明清三代基本实行“------”。元代初年,以-----为中央政府,明朝改称“行中书省”为“--------”, 15.辛亥革命后,大体上实行---------三级制。

二、我国---个省、---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

区。

地区 简称 古称/别历史沿革 省会 称 北京 京 -----,------ 隋:----- 元:---;明:---、----- 清:---- 北京 天津 津 元代:海津镇;明代-----赐名“天津” 天津 上海 沪、申 重庆 渝 河北 冀 江州 上海之名始于---- 周初为巴国;隋、唐、宋时三次为渝州治所 古属---、---之地 上海 重庆 石家庄 呼和浩特 沈阳 长春 杭州 广州 海口 昆明 拉萨 乌鲁木齐 台北 香港 澳门 内蒙蒙 古 辽宁 辽 吉林 吉 浙江 浙 广东 粤 海南 琼 云南 云、滇 西藏 藏 新疆 新 与---、-----接壤 ---------建蒙古汗国 元设---行省;明代直属京师;-----东北易臶,改名辽宁 唐为-----的一部分 明为-----控制 因境内------古称浙江而得名。 古为----属地;秦臵----; ----时始有“海南”之称 与----,-----,-----接壤 与---,----,----,----,-----接壤 台湾 台 香港 港 澳门 澳 与---------等八国交界 汉时为-----;唐设----和-----都护府;;元为-------及哈喇火州;清乾隆时设----,统辖---------; ---,---,-- 明末郑成功于----年收复台湾;清初设----,隶属----; 分---,----,----三部分 ,由---,----,-----三部分组成 三、名词解释 1.九州:

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天下分为------

第三章 历史发展

一、填空

1.1965年5月在云南省发现-----,距今170万年,是在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接下来,有1963至1964 年间在陕西发现的-----,生活在大约八十万年以前。1927年首次在-------发现的北京猿人,距今也有六十万年左右。-----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3.仰韶文化(因最早发现于--------而得名)是---系氏族文化,以------最为著名,出土的陶器多为---,又被称为--文化。而------的龙山文化(父系氏族文化)出土的陶器制作精美,黝黑而光亮,称为---,龙山文化又被称为

---文化。

4.历代王朝所崇祀的三皇五帝是:三皇为---,---,---;五帝是--,---,---,---,----。 5.历史上的“三王”指---,---,----。

6.中国人的远祖,大体可分为西北的----、东方的------和南方的------。

7.华夏集团由----和-----两大部落组成,起于陕甘地区,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即----和------文化的分布区。炎黄二帝和五帝中的颛顼、帝喾、尧舜禹都属于这个集团。

8.------的活动区域在今山东、河南东部及安徽中部一带,即-----、-------的分布区,-----属于这个集团。 9.------主要活动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是该集团的历史表现,--------是该集团的代表。

10.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其建立者是禹的儿子---,共传十七君,其最后一个君主是--。夏朝已将全国

领土分为----,在每个州设立地方官,称为-----。此时中国进入了------社会。

11.---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于---。当时被任用为相的----,曾以“治大国若烹小鲜”讲解治国道理。公元前1384

年----迁都于殷,故商朝又称----,至----为周武王所灭。殷墟王陵出土的-----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清末还于----发现了商代甲骨文。

12.记录商代社会情况的文字,主要是------。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也称

“-----。

13.商汤的先祖名---,周王朝的始祖为---,即禹舜时的农官后稷,姬姓。周文王姬昌建都----,其子武王姬发伐

商灭纣,建立周朝,传12王,至-----东迁-----,历时二百五十余年,史称-----。

14.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西周通过----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

其统治者还制订了------,-----用于贵族内部,以区别尊卑等级;----用于镇压人民,以迫使人民服从其统治。著名的西周青铜器有---和------。

15.公元前770年,周幽王在---和----联军的攻打下兵败被杀,西周灭亡。其子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6.“---无义战。”“春秋六强”指---------。“春秋五霸”一般指--------,或有----,-------。

17.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实行------制度,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的多少征税。其后各国仿效,土地赋

税制登上了历史舞台,------的生产关系产生。

18.以------为起点,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封建制度基本确立。许多诸侯国都被大国吞并,形成------七国,称

为“战国七雄”。

19.通过-----,秦国实力变强。----,秦始皇赢政灭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他创立了----;废除分封诸侯

的制度,实行----,郡县长官由朝廷任免;实行------,统一---,---,-------;------,加强思想统治;制订严苛刑法。

20.-------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指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最后刘邦获胜,于公元前206年

建立汉朝,定都-------西汉建立后实行-----的政策,后来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听取了-------的建议。

21.王莽篡汉,改国号为“---”。王莽为了缓和社会危机,实行所谓“-----”,结果引起农民起义,主要分为两支,

一支是湖北的---,由王匡、王凤等领导;一支为山东的-----,由樊崇等人领导。

22.------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定都----。东汉末年,于公元184年爆发了由太平道首领-------三兄弟领导的----大起义。---有红巾军大起义。

23.三国时---建魏,都洛阳;---建吴,都建业;---建蜀,都成都。---不是三国时代的人。-----取魏建晋。 24.------是与东晋同时存在的北方政权。“五胡”指-------等少数民族;苻坚在----中被东晋军队击败,----的典故即

出自此战役。

25.在南方,东晋之后为----,均以----为都,史称南朝。北方则由东北南下的----于公元439年建立---政权,初都

平城,后都洛阳。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和-----,东魏都邺城,西魏都长安,后来东魏为---所代,西魏为---所代。公元577年,---灭---,北方统一,史称北朝。北魏---迁都洛阳,推行------。

26.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中有---,-----的

安史之乱,唐末有-----大起义。

27.唐以后为------时期。五代指---------都城分别在---和---。于此同时,先后尚有十个割据政权,称为十国:------- 28.从成吉思汗到窝阔台到蒙哥,至----统一中国,建立元朝,取《易经》“------”之义,定都-----。元朝政府实

行残酷的民族政策,将全国人民划分为---,--,--,---四等,歧视和压迫汉人,造成尖锐的民族矛盾。元末爆发全国性的----大起义。

30.《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等五个通商口岸,并向英国赔偿军费,开始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 31.《中俄瑷珲条约》中,中国向俄国割让了------的土地。

32.同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的------,其主要内容是增开通商口岸,允许各国自由传教,继续赔款等。 33.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除割让-----给英国外,又增加赔款,允许外国享有“------”

和“----”。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等。

34.1898年,光绪皇帝召见主张变革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决定实施新法,史称“康梁变法”,又称“戊戌变

法”,但仅维持了103天。结果,光绪皇帝被囚----,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处死。 35.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自称“皇帝”,改元“--”,仅83天即亡;1917年又发生了---复辟清室的事件,只

维持了五个月。 二、名词解释

1.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到四千年。这一时代的特点是由使用石器到发明、制造--和--,由渔猎发展到--,由氏族分化出--,由公有财产分离出---,由氏族社会进入了---社会。此阶段的前期属于--氏族社会,代表是---;大约在距今五千年左右,中国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其文化遗址广泛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代表是------。 2.封建制:----维护其政治统治的制度。即-----的制度,诸侯又在自己的封国内,拿出一部分土地分给卿大夫,称为“---”。

3.----:与封建制相辅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已然实行,至---而完备。即天子的制度由嫡长子继承,称为“---”,时代不变,百世不迁;其他诸子,各立门户,即为诸侯,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称为“---”,五世而迁。 三、填表 伏羲 ------ 别称 三皇五帝表 姓〃名 主要事迹 —— ----,与妹妹----结为夫妇; 发明了----,教人-----、-----; ----; 教人制造---,播种---, 凿井取水; 亲尝百草,发明医药, 发明--,建造---,制造---,----;妻子---发明养蚕,史官----造字,采铜于--,----作为国家的象征 其他 农历三月初七为伏羲诞辰 母系氏族后期 农耕文化 父系氏族时期 出现私有财产,开始了贫富分化 太昊伏羲之子 父为黄帝正妃螺祖所生的昌意 黄帝曾孙,颛顼之侄,祖父为黄帝之子玄嚣 帝喾之子 颛顼的六世孙 颛顼之孙,尧的族弟,启母石 神农 ----(-----) 姜 黄帝 ------- 公孙/姬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嬴姓、己〃挚 —— 能根据--,----来记录时令,播种作物;能依照----来制订行为规范, ---,----、帝喾死后葬于今河南濮阳市城外,称“二帝陵” 帝喾 高辛氏 —— 尧 舜 禹 陶唐氏、唐尧 有虞氏、虞舜 国号“夏” 〃放勋 姚〃重华 姒 ,确定祭祀,配以-----,百姓安乐天下太平 命--治水 因治水被封“---”

四、问答 四大区域说: 文化区域 ---流域文化区 代表性文化 裴李岗文化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马家窑文化 齐家文化 地点 河南省新郑市 甘肃省临洮县 甘肃省政和县 河南省偃师市 广东省韶关市 —— 第四章 姓氏与名、字、号 相应年代 距今八千年左右 距今五六千年 距今约五千年左右 距今约四五千年 距今约四五千年 距今约四千年左右 可能是夏代文化 距今约七千年左右 距今约五六千年 距今约四五千年 距今约三四千年 距今四五千年 —— 距今五千年左右 发现庞大的---、---和------等 ----流域文化区 (包括---,---,----) 马家浜文化 良渚文化 ---流域文化区 -----文化区 屈家岭文化 石峡遗址 百越文化 红山文化 牛梁河遗址 二里头文化 河姆渡文化 一、填空

1.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其姓都带---字旁,反映了-------关系 2.男子称---以别---,女子称---以别----。 3.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时代。 5.中国的赵姓起于---,盛于----。

6.汉魏以来,盛行---,姓氏有了-----之分。东汉时,除皇帝“----”姓为第一大姓外,还有所谓“-----”,即外戚------四姓。

8.唐太宗李世民下令编修《------》。 9.“彭城流芳”姓刘,“颖川流芳”姓陈,“太原流芳”姓王。这些牌匾都表示----所在。

10.姓氏的产生和变化是----的结果,姓氏的混杂则是社会变动的反映。由于宗法制度的统治和影响,一姓一族

常用---或---记载他们的变迁始末及家族承袭关系。因此,家谱或宗谱就称为我们研究历史变迁和历史人物的重要资料。

11.姓氏混杂和家族变迁的原因主要有----、---、----、------等。 12.宋代初年,---的一位读书人编过一本《百家姓》,,全国汉族姓氏中以--姓最多,其次为---姓和---姓,再次为

--,---、 二、名词解释

1.姓氏:如西方国家的姓氏更多地带有---色彩,而中国的姓氏则主要是---色彩。 2.郡望:-------- 3.“名、字、号”的“号”:其流行乃是---以后,---时为盛,这与唐宋以来的---发达不无关系,也与---文化对文人的性格影响直接相关。唐代诗人杜甫号“----”,唐代诗人李白因生长于青莲乡而号“---”,宋代文学家苏轼因贬黄州居于东坡而号“----”,黄庭坚号“-----”,,明代画家唐寅号为“----”,清代画家郑板桥自号“------”等。 三、问答

1.简述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

一、它是------的产物,又是-----的表现 2.简述中国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其产生一般可以追溯到----氏族社会。姓代表---,氏代表----;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氏区别---。这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又带上了浓厚的-----特别是氏,都是由-----而得来的。如商鞅原为卫国公族,可称“---”,也可称“卫鞅”,后来被封于商,故而又称“---”。而女子在家只能按------等排行相称。

十、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如唐李隆基即位,姬姓改为周姓;唐宪宗李纯即位,淳于姓改为于姓等。因有功而赐“国姓”以表殊荣:唐代徐世勣改为李勣,世字因避讳李世民而不称;明末郑成功被赐姓朱等。另外,赐姓也可以作为一种镇压手段,如隋代杨玄感谋反被枭,赐其后人为枭氏;武则天即位,赐唐中宗的王皇后为蟒氏。

十一、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称为汉姓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宇文、鲜于、尉迟、慕容、长孙、贺兰等、北魏孝文帝实行民族融化政策,令鲜卑人改姓,皇族拓跋改姓元,其他贵族改姓穆、陆、贺、刘、楼、于、尉等。隋唐时有西域九姓小国,归唐后以其国名改为康、曹、石、何、史、安等九姓。事实上,现在很多的姓,如张、王、李、赵、刘、曹、吴、罗、包、何、慕、金、关、佟、康等既是汉族的姓,也是少数民族的姓。

4.谈谈名与字的关系。

第五章 汉字

一、填空

2.------的产生标志着社会文明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标志着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可以累积为精神财富。 3.从一般的规律看,文字的发展变化总是-----,------,-------。 4.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和----。

5.甲骨文包括---甲骨文和---甲骨文。甲骨文之后是金文,又叫----,是商周时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其中以周代金文为多。到了战国末年,字体逐渐接近----。

6.汉字的演变是----------------------和====。篆书又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大篆以-----为代表。 7.人们对汉字的研究,早在先秦时代就开始了,当时的研究成果有《-----》,已失传。秦代有李斯的《---》、赵高的《---》、胡毋敬的《----》等。到汉代,将秦代的三书合一,仍称《---》,此外,又有史游的《----》。这些著作主要是给儿童识字用的,因而统称为“-----”。

8.东汉---的《说文解字》一书,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上称为“----”。“六书”一词最早见于《---》,但并未指出“六书”是什么,后世文字学家采用---的名称,---的次序。-----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转注和假借。

10.从清末以来就有许多热心的学者探索汉字改革方案,如采用简笔,采用拉丁字母,采用数码式符号等。“五四”运动后,有的学者大力主张汉字拉丁化,---曾提出汉字改革分两步走:第一步采用-----;第二步采用----。后来,有人还制定了《-----》,把汉字拉丁化付诸实施。

11.香港的-----先生,以全新的角度分析汉字结构,著《揭开汉字之谜》(英文版),预言“21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 二、名词解释

1.甲骨文: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文字,又称---、---、---、----等。甲骨文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等首先发现的,出土地点在-----。1910年,著名学者----肯定了安阳小屯村为商代故都——---,此后这些甲骨文即称为“殷墟甲骨文”,定为商代甲骨文,但它并非我国最早的甲骨文。1985到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长安区境内发现了一处------时期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出土了十多块兽骨,上面刻有简单的单体符号文字,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甲骨文,因而也是最早的汉字,距今约四千年左右,正当传说中的----时代。1997年,考古工作者又在山东省桓台县史家遗址发现了甲骨文片,也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文字。现在把这些甲骨文称为“------”。所以,我们所说的甲骨文包括---甲骨文和----甲骨文两个阶段。

3.石鼓文:石鼓文就是刻在----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的代表。石鼓上刻的都是---诗,是由--向---过渡的一种字体。南宋史学家---第一次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 1.简述汉字的产生过程。

关于汉字的产生,旧时的说法有三:一是说,汉字是由---发明的,因为伏羲发明了---,而文字是从---演变来的;二是说,

汉字起源于---,而据说结绳记事是从----开始的,因此认为汉字最早是由神农创造的;三是说,汉字的创造者为黄帝的史官---。

汉字的起源,最早应当是原始社会的---和----。

原始社会有很多氏族,各个氏族都有自己的某些---。,以示与其他氏族的区别。

汉字由图画和符号文字发展成今天独具特色的方块字,并不是一种随意性的结果,它是跟中国人重实际、多想像、包容万物的那种-----和----、----的精神是密切相关的。

第六章 学术思想

一.填空

1.儒家的学者有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后世有人贬称为“--”,除中年一度做过鲁国的司寇和周游列国外,主要是----,号称有“-------”。后世常把儒家学说称为“----”或“-------”。 2.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3.汉代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杂糅----,--、---诸家学说,将天事与人事相比附,建立起一个“----”为中心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成为封建统治秩序的理论支柱。东汉---著《论衡》85篇予以批驳。 4.-----是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二大学说。先秦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和----。 5.在战国时代与儒学并称两大“显学”的是---,其创始人是-----。 6.“经学”从研究“---”开始,一直发展到“---”。“六经”一词,早在《---》一书中已出现,指-----,这些著作经过孔子删定,成为向弟子讲授的教材,所以又称“---”。至汉武帝设太学时,《乐》经已失传,只立了“----”。此时的经书,大都没有先秦时的旧本,而是由战国时代的学者师徒之间口头传授,到汉代才用当时流行的---文字书写而成,因此称为“---”;用“---”写成的先秦旧本被称为“---”。这就使研究者们各有所依,逐渐形成经学研究的两大学派:“---”和“---”。后者的代表人物有西汉的----。 7.北宋“理学四大家”是--------。

8.中国有战国时的----、汉代----、魏晋----、宋明----和清代---。 9.第一部研究中国哲学断代史的著作是-----的《------》。

10.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其所著《----》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即出自该书。 11.名家辩论名实问题,强调----,发展---,代表人物----和---,后者的“白马非马”是古代最重要的一个辩题。 12.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有-----

13.纵横家有---、---,其中----曾挂六国相印。

14.农家的代表人物是----,他研究农业政策和生产技术。

14.杂家杂糅各家学说,主张统一中国,有----的门客编写的《------》。“一字千金”的典故即出于此。 二、名词解释

1.儒学:所谓“儒”,最早是在奴隶主贵族中掌管----、----的官员,有的为诸侯执掌礼仪,成为“----”;有的则只能替人办理丧葬祭礼,成为“----”。 三、问答

1、孔子:

孔子,儒家,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后人贬称“孔老二”。一生中除中年一度做过鲁国的司寇和周游列国外,主要是授徒讲学,号称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他的一些见解和谈话,由弟子们记录和整理成《论语》,是其思想的集中反映。

-----:政治思想。

立信:主张用-----的办法来治理国家,而不主张使用强权暴力。 ----:最高的道德。 2.孟子:

“---”和“---”:思想核心。 ---:政治思想。 3.荀子:

性恶说。因为人性恶,所以要靠后天的力量来助人为善。,其方法一是“---”,二是“----”,即通过教化。 ------:政治思想。主张强化君权,但重视民的作用,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5.老子:

老子,道家(道德家的简称),姓--名---,字---,一称老聃,一称伯阳,春秋末期楚国人。《道德经》又叫《---》。 ---是“入世之学”,主要讲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偏重于社会,就个人来说;偏重于人的品格修养;---是“出世之学”,主要讲的是宇宙人生,其作用偏重于个人,而且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

6.庄子:

著有《庄子》,又称《-----》。 ------:核心思想。 7.墨子: 8.韩非子:

与---同为---的学生,至秦国,李斯忌其才,被害,有《韩非子》。

在韩非之前或同时,已有---、---、慎到等法家人物对法家学说做了许多论述。---将三者合为一体,成为一个法家的集大成者。

9.经学:

是研究和阐发儒家经典的宗旨及其方法的一门学问,因----而兴起。经学从研究“---”开始,一直发展到“---”,并形成“---”和“----”。今文学家西汉以----为代表,尊---为经学之祖。古文学家尊崇---,西汉末年,王莽改制,接受---的建议,立古文经为“官学”。隋唐一统天下,开科取士,-----等人合编《---》,将南北观点合二而一,对汉代以来的经学作了一次系统性的归纳梳理。宋代以后,形成宋明----,开辟了儒学的新阶段。

10.玄学:

玄学是----时期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是以---思想为主旨,又糅合---经义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学说。“玄”即----说的“玄

之又玄,众妙之门”,魏晋间的名流学士则多称之为“--”、“---”或“---”等等。“玄学”之风,早在三国魏时已经出现,当时有---和---二人喜好老庄,---著有《道德论》和《论语集解》,--著有《周易注》和《老子注》等

11.理学:

“理学”实际是宋明时代的---学说,因其竭力宣扬儒家的“大道”而又称为“---”。 理学的形成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二是-----,特别是---所宣扬的心性说,给儒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因而在北宋初年便有---(字安定,世称“安定先生”)讲“砥砺气节”,---(因居泰山,世称“泰山先生”)讲“经世济人”,他们都强调儒家纲常与天道的一致性,所以------二人实开“理学”先河。

孙复之学,传于---

胡瑗之学,传于---(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的学说源于道家的---和----,著有《---》周敦颐又传于---(世称“明道先生”)、---(世称“伊川先生”)兄弟。二程认为“---”既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原则,也是社会伦理纲常的最高原则,周、张、二程,称为北宋“理学四大家”。

二程之学至南宋传于----(世称“紫阳先生”)。朱熹继承----,糅合--,---,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以“--”和“--”解释宇宙、人生,阴阳二气交合变化,才生成-------五行。他的学说与二程一脉相承,故合称“----”。。与朱熹同时的----(世称“象山先生”),见解与朱熹不同。朱熹主要继承了二程的“理”,认为人性即是真理;陆九渊则主要继承了二程的“---”, ----(世称“阳明先生”)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哲学是“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的主张 12.朴学:

理学在清代走向衰微,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的变迁又归向经学,像汉儒一样注重训诂和考据,而这种训诂考据之学被称为“质朴之学”,简称“朴学”,也称“考据学”。朴学以清代为盛,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形成所谓“------。

清代朴学,实源于明末清初--,---,---,----等几位大儒。 顾炎武,,世称--先生,清代儒林第一人,其著作《---》和《----》是几十年读书治学的结晶,被认为“无一字无来历”

黄宗羲,所著《----》是第一部研究中国哲学断代史的著作。 王夫之,,后人集其著作为《----》。他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达到了中国古典哲学的高峰。其思想、行为与节操,堪称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位伟人。

颜元, “四存之学”,即-------。

第七章 宗教信仰

一、填空

1.中国人崇尚---信仰,对---、---、---的崇拜尤其突出。 3.在中国古代信仰中,天神称为“------”,地神称为“-------”,合称“皇天后土”。“皇”是“大”的意思,“后”是“厚”的意思。中国古代祭祀天地的礼仪以----最为隆重。

4.秦始皇封禅时遇雨而于泰山封-----。汉武帝因首次封禅而改元---。---曾三往封禅,耗资无数。武则天即位后改封---,禅---,是年改年号为----,改阳城县为---县,。唐代最后一个封禅的帝王是---,由中书令---主持封禅礼仪,管妻父称“---”或“---”据传即由此次封禅引发的小故事而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禅的皇帝是-----。 5.由于天阳地阴的缘故,后土神被塑造为---。历史上首次将祭祀后土列为大典的是----。

6.古代帝王除了往泰山封禅,往---祭后土之外,祭祀天地的仪式还有----和----两种。这两种仪式都始于----。春秋战国以后,由于五行学说渗入宗教信仰,天地的数目变多了,名称也混乱了,认为天神中最尊贵的是----(或---),它有五个辅助神分别管理天的一方,分别为东方---(木),西方---(金),南方---(火),北方---(水),中央---到---祭地。由于古人有“天圆地方”的观念,周代已经实行“------”的制度,其后历代相沿成制。 7.古时祭祀以“---”、“---”、“----”、“---”最为重要,因为它们代表了帝王统治的江山社稷。五岳为----,代表了五方最高的山。四渎为-------,是古代中国境内直接流入大海的四条大河。四海是------。古人认为中国居四海之内,故又称“----”,而把国外称为“-----”。

8.周代规定,祭祖祖庙,天子---,诸侯---,大夫---,士只有----。-----后,只准皇帝拥有宗庙,百姓不得擅建,宗庙由此称为帝王祭祀祖先的专用场所,后世称为“----”,建于京城,并且按照礼制建于-----。神位摆放----。 9.帝王祭祀自己的祖先用-----,官员百姓拜祭祖先用----。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宗祠是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的“----”,建于----(公元629年)。 10.北京阜成门内现存的“-----”,是国内仅存的一座帝王庙,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仿-----建。明清两代都

不祭祀----,大约认为他是暴君的缘故。 11.君师圣贤崇拜中,“君”指----。“师”指----,传统上指--和---两人。这一文一武体现了中国治国的两大机制,

是封建国家赖以长存的两大支柱孔子的最高封号是“-----”,关羽的最高封号是“----”,

12.历史上祭孔始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死后第二年,----为了悼念孔子而改建其旧居,供孔子牌位,岁时祭

祀。封建帝王祭孔则始于-----。汉元始元年(公元1年),-----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这是孔子受封的开始。------规定在学校中祭孔。----贞观四年则诏令进行全国性的祭孔。开元二十七年,----封孔子为“文宣王”;

13.关公的显赫跟后期---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信奉道教的----认为关羽以忠义为纲,追封为“忠惠公” 14.----在海峡两岸,尤其是台湾,极其盛行。妈祖,也称---、---,----,其时是---初年的一位女性---。 15.一般认为,佛教是由---于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在古印度境内创立的,因此在我国又叫“---”,管和尚又

叫“---”。

16.禅宗六祖是-----。---主张“顿悟”,为南禅;---主张“渐悟”,为北禅。后来北禅衰落,南禅成为禅宗主流,

并分成“五家七宗”,流传很广。

17.--和---是黄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的称号。

18.-清康熙二十五年,清政府正式册封五世班禅为“-----”,规定其同达赖一样,须经中央政府批准。 19.“圣识一切瓦齐尔达赖喇嘛”,其中“圣识一切”是---,“瓦齐尔”是----,“达赖”是--,“喇嘛”是---。“班禅

额尔德尼”,其中“班”是-- “禅”是--,“额尔德尼”是---。 20.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其基本教义是把现实的人生断为“---”、“---”和“---”。“--” “--”这两点是佛教

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八苦”有-----。超出生死轮回的范围,达到转变的最高目的,这就叫“---”、“---”。 21.从基本理论和主张看,佛教有---和---之分。---是指初始的、传统的教派,后来流行于东南亚各国,称为“---”。

---指后起的、变化了的教派,它后来流传于中------等,称为“----”。 22.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四次大的灭佛事件,叫“---”,即:--------。 23.关于佛教,有反佛和---两种观点。“---”力主儒学与佛教、道教与佛教互相融合,这种思潮在魏晋时已很明

显,认为佛的“--”和儒的“---”可以调和一致,有的则主张三教合一。这些思想为后来的学者所继承和发挥,到---达到了顶峰,代表人物有宋代的---,他认为--是治皮肤病的,---是治血脉病的,---是治骨髓病的,三教相通,可治根本。到宋代--产生和佛教--流行以后,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就基本结束了。中唐时期的反佛代表人物是---,他是站在维护儒家传统的立场上反佛的,曾上《---,触怒了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25.古印度的石窟艺术以---和---为代表,前者以---著称,后者以---闻名。 26.佛教四大名山:----,分别是四大菩萨-----的道场。 27.佛教四大禅林指--------。

28.四大石窟:-----。云冈石窟始于北魏年间,特点是-----。龙门石窟特点是-----。敦煌石窟是一个由---、---、---组成的综合性艺术宝库,公元1900年,在莫高窟第--窟发现了---,洞内的这些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引起国内

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由此形成了享誉世界的“---”。

29.十大坐佛,指单独营造的石刻大佛。其中中国第一大佛为----,高71米,唐代开凿。次之为(2)-----,高约

63米,环列126根石柱刻《---》,,是中国----的大佛;。十大坐佛,---占其六。

31.两大木佛,一是----,是一尊千----像,用------五种木材雕成,是我国---的一尊木雕佛像;二是北---,以整块---雕成,---年间所雕。

32.我国最大的一尊铜佛是---市---寺---,次之为-----,为---,这是中国两大铜佛。 33.河北三大古迹是:“------,---------” 34.《----》是以佛教经典为主,也包括了---,---等佛教著述在内的大型丛书。我国从宋开宝四年开始刻印,最早在

---刻成,是为----。但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版本是---在山西解州雕印的《大藏经》,称为----》。 35.北京市房山区---以石刻佛经闻名于世,故名“---”。石刻佛经始于隋代---和尚。

36.1987年6月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内发现一枚----,这是迄今世界佛教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37.东汉时张陵创---,又称“---”,张角等奉《---》为经典,创立---,以---为教主,发动---。

39.被人称为山中宰相的是南朝时的---,他撰有《---》一书,构想出一个等级森严而又宏大细密的神仙谱系,使

道教形成一个庞大的信仰系统。

41.---,在河南省鹿邑县,是老子故里,宫内尚存唐玄宗所书《----》。全真道第一丛林是北京的----,庙为唐代始

建,金代称太极宫,元代因---在此掌教,改为----,明代改现名。

42.道教名山很多,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著名的道教名山有被称为“第二小洞天”的---、“第

四小洞天”的---、-----旧称“太和山”,山顶有全国最大的铜殿。 43.道教以-------为四方守护神。玄武又称----,即民间所供-----。

44.世界三大宗教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又叫---、---、---,其教徒称为---,朝拜中心是麦加的---。伊

斯兰教于公元---产生于---,后来流行于亚洲大陆和非洲的大片地区。尤以--、---、---和---为盛。创始人为---。穆罕默德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初步形成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大国。伊斯兰教的教义集中在该教信奉的《===》里,认为---是唯一的神等。

45.伊斯兰教的拜功每天要礼拜五次,分别叫作--------。每星期五午后在清真寺作集体礼拜,称为----。 46.穆罕默德死后,伊斯兰教的统治集团不断运用---和---手段向外传播伊斯兰教。

47.伊斯兰教一般来说分为两大对立派,即----和-----。伊斯兰教把穆罕默德的继承人称-----。最初有四大哈里发,即-----。这四人中,只有阿里与穆罕默德一样出身于-----家族。----认为,四大哈里发都出身于古

莱氏部落,都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因而落得历代哈里发的支持,成为人数最多、势力最大的一个教派,中国-----也属 此派。

49.在中国,伊斯兰有----两派之分,两派并无多大差别,都遵循伊斯兰教规,重视伊斯兰教的习俗,只是新派

强调革新,主张“----”的经堂教育。此外,在新疆地区曾有过---和----之分,20世纪初已湮灭。

50.现存伊斯兰教胜迹有四大清真寺,分别是(1)----(2)---,耶路撒冷人---重修,寺内有石刻阿拉伯文《---》,

至今保存完好;(3)----,是中阿风格相结合的产物;(4)---,

51.中国最大的清真寺是新疆喀什市的--,是---的建筑。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是西安市的---,相传为

---所建,现存多为明代建筑,其建筑风格完全采用中国的宫殿式。

52.公元313年,罗马军事统治者---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肯定了基督和圣父(天主)的同体信仰。公元380

年,罗马皇帝-----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53.基督教于公元1054年分裂为两派:以---为首的---,即---;和以东罗马帝国首都---为中心的----,即---。 54.基督教所依据的经典是《----》和《----》。前者是从----继承来的,用----写成,内容主要是---关于世界和人类

起源的神话以及---的法典和教义;后者是基督教自身的经典,用---写成,内容是基督教早期的活动和教义。现在通行的《-----》是是糅合---和----各派主张的结果。

55.基督教的组织以---最为严密,其最高首领为---,教廷设在----,采取-----的组织形式,天主教的神职人员主要

有:枢机主教(即红衣大主教)、首席主教、总主教、神甫(神父)、修士和修女等。东正教其主要神职人员有:牧首、都主教、大主教、主教、大祭司、祭司、修士等。新教只有牧师和传道员。 二、名词解释

2史书记载的第一个封禅的帝王是----,第二个是---,----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禅的皇帝。 3.三论宗:以研习《--》、《---》、《----》而得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t2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