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实施选修走班制的实践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4-05-31 12: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普通高中要多少分才能上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中 文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第一章
一、 二、 三、 四、 第二章
一、 二、 三、 四、 第三章
一、 二、 第四章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五章
一、 二、 三、 四、
引言 ................................................ 1 问题的提出 ............................................ 1 概念的界定 ............................................ 2 研究意义 .............................................. 4 研究方法: ............................................. 5 研究综述 ............................................ 5 新课程中选修走班学习的理论基础 ........................ 5 国内对新课程改革选修模式的相关规定 .................... 8 国外基础教育阶段实施选课制的理论与实践 ................ 9 学分制与选课制的比较研究 ............................. 11 青岛实验区青岛九中的具体措施与收效 .................. 12 具体措施 ............................................. 12 来自各方面的反映 ..................................... 14 对实验的回顾与反思 ................................. 19 振奋——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发展 ............... 19 欣慰——有利于学生成为“人” ......................... 20 苦恼——课程评价体系的滞后阻挠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 21 尴尬——选修开设受到办学硬件、软件条件的制约 ......... 21 困惑——高考指挥棒是学分制发展的最大障碍 ............. 22 对选修走班教学继续实施的建议 ........................ 23 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应深入学习与研究,改善自身功能 ....... 23 学校逐步完善硬件服务,学生管理、课程安排进入电子程序化 . ..................................................... 24 学校完善软件管理,健全“走班制管理体系” ............. 24 探索高考与新课改的和谐统一 ........................... 25
结束语 ....................................................... 2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注释 ......................................................... 28 参考文献...................................................... 30 后记 ......................................................... 3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 文 摘 要
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于2004年9月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进行了新一轮试点,随着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进行,一些学校相继开设了学科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内容学习,随着选修走班的进行,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困难与阻力。其阻力有的是传统理念到新理念、传统的思维模式到新思维模式的转变带来的,也有的是传统的工作方式到新课改需要的工作方式、传统的行政班班级管理模式到新课改需要的教学班班级管理模式的变革所引发的。其困难来自于各方面的准备不足,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建构不利,学校研究新课程的师资力量不足从而直接导致能够开设特色选修课的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对新课程研究的投入不足等多方面。诸多因素造成了选修走班制的实施在迂回中前进。
本文分析青岛九中在实施选修走班制时做法的合理性,同时见证与分析新课改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征途中遇到及可能遇到的困难,探索普通高中新课改中走班制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在课改理论与具体实践之间寻求一种操作上的平衡,对各地区各学校的选课制提供一定的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出一定的建议。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阐明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校进行课程改革过程中实施选修走班教学实验时遇到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更大范围推广选修走班教学,开展了本文研究。同时对涉及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从理论、国外实施的实践、国内新课程设想。 第三部分是介绍课程改革青岛实验区青岛九中的具体措施和收效。介绍选修走班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来自一线的声音——实际参与本次选修走班实验的实施者、实施对象及相关人员的声音。
第四部分是对实验的回顾与反思,思考新课程改革选修走班制对教师、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反思阻挠这一改革模式前进的因素。
第五部分针对第四部分的回顾与反思,对选修走班教学继续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有对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有对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也对未来的高
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考提出了新的希望。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立足实践,着眼实践,以所任教的青岛九中化学选修走班教学实验为依据,发现实践困难的具体表征,进行调查与研究,力求找到改进的措施,以完善选修走班教学,为相关学校提供可操作性建议。这样以理论向实践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与问题为切入点,研究理论转化为实践应做好的准备,使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及理论在实践中的推广提供了依据。二是与以往的研究成果相比,突破是否应该选修走班,选修走班是好是坏这些表面问题,而拓展到应如何选修走班,教学管理如何做到科学、规范等具体问题中来。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改革
分类号:G 423.07
选修走班 学分
I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My high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in September 2004 in Shandong, Guangdong, Hainan, Ningxia four provinces (regions) had a new round of pilot projects, with a new round of the new senior secondary curriculum reform experiments, some schools have set up a compulsory subject content modules and optional learning modules, as taking elective classes , the conversion of theory to practice more and more exposed the difficulties and resistance. Its resistance to a new idea of some traditional concepts,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hinking to a new mode of thinking brought about by the changes, some traditional practices to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needs of working methods, the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 classes class management model to a new curriculum reform needs classes class management mode triggered by the changes. The difficulty stems from the lack of prepara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building a bridge negative, the school teacher to study new courses which lead directly to insufficient forces to create characteristics elective teacher shortage forces schools to the new curriculum research areas such as insufficient input. Many factors caused taking elective class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in advance circuitous.
This paper analyzes in Qingdao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ine elective take classes at the practice is reasonable, at the same time to witnes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analysis of the theory into practice encountered in the journey and the difficulties that may be encountered, explore new curriculum reform ordinary high school take class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methods, in the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ctice between the specific search for a operation the balance of the various regions and schools to provide certain classes of valuable information, but also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make certain recommendations.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problem is proposed, stated in the current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backdrop, our school curriculum implemented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taking elective classes teaching experiments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order to solve problems, promote wider take elective classes teaching, research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While the concept was defined.
The second part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mainly from the theory, the practice abroad, the domestic new curriculum ideas.
II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he third part is 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experimental zone of Qingdao in Qingdao nine concrete measures and effective. Take elective classes o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the voices from the front line - the actual participation in this experiment elective classes follow the perpetrato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s and associated personnel voices.
The fourth part of the experiment Review and reflection, thinking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aking elective classes on teachers, students grow up to the positive role, reflection obstruct the progress of this reform model factors.
Part V for the fourth part of the review and reflection, to take elective classes teaching continue to implement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There are higher levels of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s, the school's hardware and software,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the future also raised new hopes.
The innovation lies in this paper: First, based on practice, focus on practice, the teaching of chemistry in Qingdao 9 take elective classes based on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found the practice difficult to specific characterization, surveys and research, and strive to find improve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ake elective classes teaching, for the relevant schools operable recommendations. This theory from practice to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ecific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with the question of a point of penetration, and theories into practice should make preparations so that further study and the theory of the theory in practice to provide a basis for promotion. Second, and the results compared with previous studies, breakthroughs should take elective classes, taking elective classes are good or bad on these issues, and how to expand to take elective classes, teaching management how to make a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and other specific issues in the past.
Key words:
new high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ation
elective classes credits
IV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呼唤个性化教育,而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承认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承认学生具有选择和发展的权利,承认学生有选择课程的权利。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习科目和程度要求过于强调统一,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太少,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利于推进教育平等,“教育上的平等,要求一种个人化的教育学??给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展与方法是适合个人的特点的[1]。”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从2004年秋季起,酝酿和讨论多年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各科《课程标准》正式公布和发行,我省被列入首批进行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试点省区。增强和体现高中课程的选择性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极其强调的一个原则,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除了必修课程,有总量超过必修课程的国家选修课程和一定数量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程,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这就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选择的空间,每位学生除了学好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一步选修其他的相关课程,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就可毕业。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共同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形成,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发展。
开设选修课程的目的,主要是拓宽高中课程内容,增大课程选择性、多样性和发展性,促进课程功能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向全体同学提供多样化课程选择的余地和发展个性的空间。这有利于学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跨学科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规划人生的实践机会。同时,学生大量的选修组合需要教学资源的科学整合,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
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选修走班制教学作为班级教学的改良,既满足了学生选修同一学科不同层次的需要,同时也保留了集体授课的形式,整合了教学资源,顺应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
因此,选修走班制教学为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育、实行高中学分制搭建了实施的平台。我所在的中学青岛九中就在课程改革中走在前面,是青岛市在课程改革初期真正进行选修走班制教学的两所中学之一。然而随着选修走班制教学实验的进一步推进,由于它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教学管理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它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而改革者的精力本应着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他们的精力却被了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所分散,我们学校和青岛二中都终止了选修走班制教学实验。
从理论上说,选修走班制教学应该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那么为什么在青岛只有两所学校进行了实际意义的实验,而为什么实验了选修走班制的学校却都终止了实验的脚步?在实验中我们学校的选修走班制教学到底遇到了哪些困难,它不能“走”到底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是选修走班制教学模式本身的问题,还是实施者管理、操作的问题?与社会的导向、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是否有关?与学生、家长的需要有关吗?与教育教学理论界对学科分层教学研究的相对滞后,选修走班制教学缺乏指导应该有关吗?怎样才能让更多的选修走班制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并得到推广?
笔者是我校的选修走班制教学的具体实践者之一,在实践中目睹了选修走班制教学不断陷入困境直至夭折,本文就是结合以上思考深入体会总结我校的教学实验,希望能针对选修走班制教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梳理出改进的措施,提出相对完善的选修走班制教学模式。
二、 概念的界定 (一) 选课与走班制
所谓选课,就是学生根据学校课程设置方案自主选择修习课程。新课程方案规定了共同的必修课程和可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并通过学分描述和管理学生的修习情况。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课程和任课教师,从而使选课成为必然。选课的实施同时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就伴随着学生的走班,学生上课的地点会发生变化,同学也会发生变化,出现了行政班和教学班。
走班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不是固定在一个行政班级里完成所有的课程内容学习,而是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学习个性,合时机地选择一定内容,在不同类型的班级间流动学习的组织形式。
所谓走班制,是指在保留原有行政班级的条件下,学生根据学校实际和自身的学习个性,自己选择、设计的课程套餐,到各自不同类型的学习班级中流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的课程不同,其组成学习班级的学生也不会相同。综合实践活动及选修课的实施,客观上要求建立走班教学制度。走班制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每个人的智慧类型都是不一样的,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不会一致,与其强求统一,将其“捆绑”在同一要求下,达到所谓的共同进步,同步提高,不如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力,去实现自己个性的张扬,去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强烈愿望。为了保证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效率,使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学校正常教学的轨道,所以采取了学分进行管理。
(二) 学分与学分制
学分是成功地学完某项科目所获得的分值单位,用于表明学生获得某种证书、文凭或达到某个级别所需要的接受科目教学总量,是记录学生学习经历和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学分也通常叫做“卡内基单位”、“学期学分时”或“季度学分时”。
学分制是相对于学年制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并以修满规定的下限学分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的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2]。它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及其履历,以量化的分值方式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学分制是实施课程计划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对学习质量的一种评价模式。学分制承认学生有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可实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分制以选修制为前提,允许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较广泛地学习,使其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健康发展。学分制管理使学生的主动选择成为现实,为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机制。
学分制是区别与过去实施的学年制,二者同属于课程管理制度。学年制是学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学时制的简称,即学生必须读满规定的学年,修满各学年规定的科目和时数,且能考试合格达到既定标准,才可以毕业获得证书的一种制度[3]。我国普通高中目前实施的就是学年制。
学分制与学年制的不同在于,一方面,学年制以学时和修业年限来计算学生的学习量,而学分制以学分为分量单位来衡量学生的学习量,即根据各门课的分量以及教学时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质量和数量。另一方面,学年制体现的是一种刚性管理,每个学生接受的是一个班级、一张课表、一个课程计划,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而学分制是弹性管理制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安排学习计划。教室的分配、教师的安排、教材的配备都要随着学生的选择而变化,因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三) 选课制与学分制的联系
选课制是选修课制度的简称,又称选科制,是指学校所设的课程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能力选择他所希望学习的一些课程。它是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课程管理制度。选课制最早在哈佛大学开始推行,由哈佛大学校长艾里奥特于1869年首先确立实施。学分制是在选课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选课制是学分制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学分制管理的必要条件。
首先,由于选修课的实施,每个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都不相同,这就要求以某种量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统一管理和评价,从而学分制成为与选修课程相伴而生的一种课程和教学管理制度,离开足够数量和质量的选修课,学分制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其次,学分制反映学生达到某种教育目标的课程经历和学习的基本水平,是学生在课程领域的成长记录和履历反映。开设选修课程必须考虑学分制管理的方式,否则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评价。
三、 研究意义
选修走班教学实验在基础教育教学界进行得轰轰烈烈,引发的争议也相当激烈,本文将通过分析选修走班教学实施的背景、目标、具体操作和意义,突破是否应该选修走班,选修走班是好是坏这些表面问题,而拓展到应如何选修走班,教学管理如何做到科学、规范等具体问题中来。选修走班教学实验在实施的过程中的确遇到了许多问题,最大的难度体现在管理方面,包括选修的模式,学生和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家长的心理指导工作,课表的安排,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对教学的评价等。笔者以所任教的青岛九中化学选修走班教学实验为依据,发现实践困难的具体表征,进行调查与研究,力求找到改进的措施,以完善选修走班教学,为相关学校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该研究立足实践,着眼实践,研究理论转化为实践应做好的准备,期望能够对课程改革的选修走课制的进一步推广、深化起到借鉴、参考作用。
四、 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查阅相关的文献,通过期刊网搜索有关选修走班教学的资料。 (二) 访谈法。同与我校选修走班教学实验相关的领导、教师、职员、学生和
学生家长进行的访谈,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选修走班制教学形式的认识,对选修内容的了解, 对选修教学与个性发展的联系,走班制下对学生的常规管理的满意度,课堂教学内容、练习、作业、课外辅导等方面的要求,教学的评价等。通过访谈探索各种问题形成的原因。
(三) 个案研究。以我校化学选修走班教学为典型个案,研究选修走班教学给
教师和学生个人所带来的影响。
(四) 参与式观察法。以化学教师的身份参与到化学学科选修教学中,体验教
师实施化学选修走班教学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第二章 研究综述
一、 新课程中选修走班学习的理论基础
走班学习是基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教学思想之上的,其指导思想就在于通过走班学习这一组织形式,让教师富有个性地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教学思想既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也关注教师在走班学习过程中自身教学个性的完善;既考虑学生走班学习的有效行为,又考虑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行为;并且要求走班学习的目标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立足于多学科的理论依据。有学者曾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模式从时间学、心理学、教育学三方面来分析其理论基础,我们试借此角度来分析走班学习的三方面科学根基。 (一) 走班学习的时间学依据
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走班学习能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关键在于合时机,而合时机是时间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合理利用发展自己个性的时间。教学效率与教学时间密切相关,教学效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时间的要求,即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和水平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与人自身的发展需要。”[4]走班学习让学生合自己学习步调的学习,让学生最合理的利用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关注教师合学生个性的最优化教学设计。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直接把学生的学习时间作为最优化教学的重要依据,在其方法体系中曾提出:“要拟定时间消耗计划,选择最合适的教学速度,采取专门措施节省学生校内和家里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合理使用学习时间,力求加快自己的学习速度。”[5]走班学习的安排按这一要求进行,进行合理规划,充分考虑教学的时间密度、准确把握教学节奏、适当优化教学时序、及时捕捉教学时机。[6]走班学习考虑教学时间密度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又让学生有一个合适的学习负担;把握走班学习节奏宜做到快慢适度、详略得当,根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与不同学科要求,安排相应时间进程,考虑教学要求的高度,教学内容的难度与教学进程的速度;走班学习宜选择最佳的教学时序,符合科学知识的逻辑序列和学生学习的心理序列,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支配时间,发展学生的兴趣,形成健全个性;走班学习捕捉好时机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校教育资源来照顾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通常要求教育者具有教育机智。 (二) 走班学习的心理学依据
走班学习是建立在教育心理学的多元智能、非智力因素与个性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展的潜能,但其潜能的优势不同,如果统一要求学生进行单一的方式学习,就会扼杀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潜力。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加德纳(H. Gandner),提出了每个人身上至少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组合,就形成了每个人独特的智力特点[7]。传统的班级授课组织形式只注重对学生语言与数学两种智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其它方面智能的开发。走班学习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智能的优势领域同时,又通过分层走班教学弥补部分智能领域的不足,使学生各方面智能都得到发展的同时,突出发展一至几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面的优势智能。学生的智力因素存在差异,同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存在着差异,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非智力因素存在着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8]走班学习照顾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差异,学生自主选择走入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班级学习,学习内容的难易符合自己的特点,不会造成学生学习情绪的高度紧张与极度松驰,同时又有一定的竞争性,学会自我调节;走班学习让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增强,为达到目的而坚持自己的学习行动,在意志力驱使下不断提高学习业绩;走班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个性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的个性都由独特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组成,每个人的个性都反映了自身独特的、与他人有所区别的心理状态,具有个性的独特性,同时个性中也包含有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民族共同的心理特点等,又具有个性的共同性。”[9]走班学习将融大班学习、小班学习、分层组合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于一体,也照顾到了学生个性的独特性与共同性发展的必要性,既有利于因材施教,又有利于个性全面发展。 (三) 走班学习的教育教学论依据
走班学习遵循个性教育、有效教学的有关理论,注重从教育学中“学生学习的选择权”与差异教学论中寻求依据。“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适应全体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给予学生学习的选择权”,“每个儿童都有各自的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体制的建立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均应考虑到儿童多种多样的特点和需要。”[10]走班学习能满足学生适当的选择权,主要表现在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可以选择必修科不同层次的内容,也可以选择相应的选修内容);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可以选择参与某类小班进行合作学习,也可以选择一定的场所进行探究性学习,还可以选择向教师请教)等。当然走班学习给予学生学习的选择自由,要充分考虑学校所提供的选择条件和学生的心理成熟年龄是否达到合理选择的能力要求,因而走班学习在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学校应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并且由于学生的选择有“良莠之分,贤愚之分,雅俗之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什么选择值得鼓励,什么选择可以容许,什么选择须加以引导,什么选择必须制止,这是教育者面临的选择”
[11]
,于是学生学习的“适度选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择”在于师生间的理解与教育资源提供的达成度。差异教学论认为学生存在个性差异,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教学,这也是走班学习的重要依据,其“探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的途径,探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途径,尤其是在班级教学中如何照顾差异”[12],以启发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走班学习充分利用了班级教学的优点,又兼顾了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的不同,为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与优势创设空间[13]。
二、 国内对新课程改革选修模式的相关规定
由于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从理念、框架、设计和实施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高中学校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各种不同类型的高中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走到了同一起跑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中教育是追求卓越的面向大众的教育,是本次课程改革对普通高中性质的客观认定。同时方案又指出,普通高中课程应“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新课程方案思想指导下的课程体系是多样化的开放体系。
教育部基教司高中处郑增仪在解读高中新计划、新大纲的基本内涵时表示,这次新课程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可以从六个方面[14]来理解: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习过程成为获取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正确价值观的整体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研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老师提高的功能;
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三、 国外基础教育阶段实施选课制的理论与实践
在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我国学者队国外上百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归纳,发现国外各国在课程改革方面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一)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
法国:学校应该让学生获得某种共同文化,获得能力和知识的共同基石,帮助他们获得自治,成为现代社会警醒的公民;让学科的多样性在作为人的学生身上找到统一[15]。
韩国:考虑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前途,使教育内容和方法多样化,确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和素质选择教学科目、能动地自律地学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国民共同基本课程和以选修为主的课程体系”[16]。
日本:根据尊重个性的原则及双轨和多轨化的中等教育体系的目标编制多样化的高中课程,根据保障个人选择自由的原则要求学校按照学生的需要开设特色化的高中选择课程。要注重生存能力的培养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标,扩大学生学习选择的幅度。
(二)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美国: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准备
[17]
。
德国:把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天赋和发展倾向、对自己未来发展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同发展学生参与社会民主建设的意识、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结合起来。
印度:将教育与生活世界连接起来,将教育与工作世界相联系。 日本:如何培养创造力是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未来需要拥有“以丰富的想象力、预见力为基础的,创造新观点、新构想的能力”。 (三)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瑞士目前所进行的被称为“百年来最重要的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18]。
日本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为各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提供空间[19]。给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美国各州的许多中学都开设了个性化的课程[20],为学生提供选择性的学习机会以满足每一个学生与众不同的学习需求。学校在这方面的努力包括:为学生中学毕业或完成阶段性的学业提供选择性、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证实学生在完成一门学科时获得了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以至于能够在本学区的任何一所学校继续更高一级水平的学习或另外一门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的课程达到州规定的示范课程的标准;为学生及其家庭提供个性化的师生咨询和额外的学区计划和服务;营造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以便于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自尊心、自我激励的精神状态;培养学生的社交和公民技能以便于他们能够负责任地处事;向社区、学区证明学校的培养计划富有成效。
新泽西州的格洛斯蒙特学区大约有9-12年级在校学生23000人。学校开设的个性化课程有:领导素质(限于学生干部选修,强调学生的领导能力和气质);学习技能和人际沟通技巧(突出学习策略的运用和交际策略的实践);音乐舞蹈(强调对音乐的感悟和鉴赏,以及用优美的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时尚体育(培养滑雪、冲浪、滑板、跆拳道等时尚运动的技能技巧);广告与形象设计(强调根据要体现的理念和要表现的内涵通过美的创意在感官效果上来实现);成功学(针对学业成就处于“危险”状态的学生以帮助他们学业和日后的生活成功);关系协调(培养学生危机处理能力);空间科学(培养学生宇航员的知识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影像制作(强调对影像功能的了解及其技术的掌握);年鉴和出版物(强调学生对新闻出版工作的了解);咨询助手(强调学生的成长和对咨询职业的了解);护士助手(强调学生的成长和对学校保育的了解);办公室助手(强调学生的成长和对办公室工作的了解);图书馆管理助手(强调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了解);教师助手(强调学生的责
1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任心和对教学工作的了解)
新泽西州格洛斯蒙特学区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只是美国中学的一个缩影;尽管主张严格的学术性课程标准的人士们对美国中学课程设置近乎“泛滥”的现状确实表现出了担忧并颇多微辞,但是这种个性化的课程设置本身同时也是对美国多元文化、学生日益广泛的兴趣与需求的一种积极回应。每一个学生在就读的学校都可以享受到所需要的教育服务是并且永远应当是学校教育及课程追求的理想目标。
(四)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
各国实行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主要包括:课程说明→选课指导手册→专职咨询员→辅导员制度→同学合作计划。
英国高中生确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步骤: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学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计划→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计划。
德国:学校把第12、13学级(相当我国高二、高三)划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开始,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制定个人的课程表;
不同的学生在相关学习领域形成自己的基础课程和特长课程。 (五)实行学分制。
目前,不少国家在高中阶段都实行学分制,如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印度、韩国、日本等。
日本对学分认定灵活多样。如普通高中学生在其他高中包括专门学科、综合学科中选修的学分、去大学等听课及实习、去国外留学、作为自愿者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等都可作为学分被一些高中认可,被记入毕业总学分中。学生参加如实用英语、家庭科烹调等15种知识技能考试获得合格证书,学校也可以认定其学分。
四、 学分制与选课制的比较研究
在我国,目前能够开出100多门选修课的高中学校并不多。有关专家也认为,目前选修课所占比例小,门类少,可供学生选择的余地相当有限,这已经成为学分制难以推广的突出问题。保证选修课的应有数量和质量,是学分制的
1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精髓。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学分制的产生过程相比,我国大学和中学所走的是与学分制的自然产生过程相反的道路。也就是说先引进学分制概念,后发展选课制,即先有形式,后有内容。而在美国,选课制先于学分制出现,学分制是选课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许多中学甚至是大学实际上根本开不出足够多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就必然使得学分制改革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成效不大。
研究选修模式实施的学者指出,选修课数量的不足给中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有二[21]:对能够升学的学生而言,对所选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会给日后的学习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在我国高校现行的教学管理体制下,学生按自己的志趣特长随意更换专业仍不太容易,这样无疑会扼杀一批有特长的人才的脱颖而出;对毕业后立即就业的学生而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心理上强烈的挫败感和失落感。高中3年中他们一直在为升学而努力,头脑中根深蒂固地被植入这样一种观念:是好学生就应该考上大学。很多情况下这种挫败感甚至会伴随他们一生。
数量不足是面临的一个问题,而更大的问题是即使有了一定数量的选修课,也难以保证它的真正展开,因为时间不足。应试压力使学校不敢减少文化基础课的学时安排,结果留给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微乎其微,这就造成选课制名存实亡,学分制流于形式。因此,引进学分制这一课程管理形式的前提是必须对现行高中课程体系进行配套改革。
第三章 青岛实验区青岛九中的具体措施与收效
新的课程改革中一切都是新的,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校本培训等很多方面都需要探索,选修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走班选修又是选修的一种实施形式,这种形式牵扯了学校太多的精力,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完全是自己摸索,具体的实施过程远不是书上的一句话那么简单。
青岛实验区青岛九中选择化学一门学科选修走班,进行实验与探索,其具体措施和收效如下:
一、 具体措施
第一步,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程方案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
1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课程规划方案》;第二步,相关学科组为学生编制《选课指导》,学生学习《选课指导》,上报预选的选修模块;第三步,教导处进行分班,制作个性课表;第四步,学生试听一周后进行微调,第二周末前形成确定的行政班、教学班;第五步,制定并实施《学分管理办法》、《学分认定办法》等有关实施细则。
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困难最大,也是对操作性要求最高的就是第三步分班和课表的制作。我们在此方面是这样操作的:
在分班方面:因为实验中仅化学学科开设了两个平行选修模块,所以在完成了化学必修模块学习之后,对原来10个班的学生进行重新分班,分为文理两种,在理科新班组成时,保证7个班不动,将其他3个班的理科学生分到7个班中,补充原来7个班因出来文科生而形成的缺员。在插入学生时,需要照顾到文科的学生水平与进入的理科学生水平相当,同时要考虑学生所选择的化学选修模块,这样再组合化学选修模块的教学班时,将2——3个班组成一个单元,保证新形成的化学选修教学班化学学习势力相当,便于进行平行教学班的横向比较,从而形成了7个行政班和7个教学班。如下表:
行政班 1班、3班 教学班 任课教师 理1-1 理2-1 理1-2 理2-2 理1-3 4班、6班、7班 理2-3 理2-4 官老师 白老师 官老师 宋老师 周老师 白老师 宋老师 2班、5班 在课程表制作方面:同一行政班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班,其教学班的课表有7种,所以在一个行政班里,学生就有7种课表。同样在一个教学班里,学生来自不同行政班,其行政班的学习也是不同的。是否需要每一个学生下发一个课程表呢?如何使这些学生能直观、简捷地明确自己的课表呢?同样求同存异!将学生归大类,不走班时,在行政班里是固定在某个教室里,走班时,在教学班里也是固定教室的。所以采取了如下做法:每个学生在行政班里,由班主任负责使其明确自己所在的教学班,同时明确行政班的课程表。行政班班主任同时还负责所在教室的所有内容,因为每个行政班教室也都是走班时教学班
1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所在教室,所以采用教室课表法。每个学生只能有两个教室,只要记清了教室,到教室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上什么课了。
二、 来自各方面的反映
(一)
对学生的访谈
在对学生的访谈过程中,笔者感到学生对新事物大多带有一种接受的态度,这也体现了学生的朝气,但是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很多困惑,例如,高考方案至今没有确定,他们当前的选修会不会和将来的高考方式相违背,有没有可能出现选了的不考的情况?在学习的领域选择时,他们也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选修方向,如何了解自己的爱好是否适合将要选择的科目特点?对于走班这种形式他们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在走班中他们改变了很多过去的习惯以适应走班这种形式。访谈中比较集中的几个方面如下:
一方面是对选修模块的选择与了解。对选修模块的了解,学生主要是通过学校下发的选修指导,以及自己的化学老师的讲解,个别学生提到曾经咨询过毕业的学生,但是因为过去的学生没学过《物质结构》这个模块,所以不能给他们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老师,尽管明明知道老师的理解也有个体差异,但还是要依赖自己的老师。在选择学习的选修模块时,10%的学生对学科的选择是因为指导教师的建议或为了避免换老师造成的不适应,所以选择跟着原来的老师走,老师教什么,自己就学习什么;15%的学生是因为趋同心理,其他人选什么,自己就选什么;6%的学生是根据在必修的学习中对该学科的理解选择避难就易;17%的学生则相反,准备先学习难的,这样在高一学习不是很紧张的时候有时间充分功难,同时感觉难的先学印象深刻,将来再选较易的;13%的学生在必修学习中体会知识结构,为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选择; 39%的学生是根据兴趣,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1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另一方面是对走班的适应问题。对于走班学习,学生谈到,走班初期要现收拾书包往外跑有点不适应,特别是还要打水喝,还要问老师问题,但很容易就习惯了,因为可以把打水的时间跳到非走班时间,问老师问题可以找其他的时间。到了新的教学班部分同学是原来的互相了解,另一部分同学是新的,有利于重新塑造自我形象,这样有利于在新的环境中重建自信;也有的优秀学生在新环境中体会到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别的行政班的优秀学生对老师问题的思考角度比自己新而且宽,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答疑方面比以前方式不同了,时间也不同了。过去基本利用下课的10分钟时间,现在“走”班占这10分钟,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去办公室问,而且以前只认识自己的老师,现在认识两位老师了,问谁都行,更方便了。有的时候有的老师也在课外活动时间到班上巡回答疑,从这个班走到那个班,很负责任,我们也很感动,是一道风景呢!
再一方面就是对选修走班形式的认可情况。有的学生看法很中庸:这种走班形式习惯了就好了,选修也可以,不过只是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是体会不出自己是否擅长的,只能凭粗略的感觉,学校给了我们一个周的试听时间,如果一周内发现不适合可以调,一周时间似乎有点短,还感觉不出什么来,但时间长了再转行就怕晚了。当然如果是报着无论学什么只要肯学就能学好的态度,或者是万事开头难,一咬牙也就学下来了。也有的学生表现非常赞成:这种选修的形式很好,比如我喜欢物理的逻辑性强,将来可以多选物理而不选化学,虽然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化学比较简单,但我化学一直不入门,方程式对我来说就像梵文,实在没法找到方法背住,这样选择物理参加高考,我就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了,但不知高考是不是允许化学选修是0个模块。学校现在在其他的
1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科都没有设置自主选修,不知以后会不会设,这样我愿意多选一个物理模块,不知能否实现。
另外,交流各学科均进行选修走班的构想时,学生均表示构想过,而且带有新奇的表情。如果那样,我就可以和全校每位同学都可能成为同桌一次!不过那样每节课都要跑,书包要一直背着,太沉了,肯定是一种现代社会的紧张与忙碌、快速穿梭的节奏,这种形式也可能带来人情的淡漠,也会带来浮躁,肯定比现在教学班难管理,而且那时候行政班也就名存实亡了,只有早自习、体育课、信息技术课、艺术课会在一起学习,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浮躁。老师收作业也很难了,那时候课代表就要满天飞了! (二)
对家长的访谈:
在对家长的访谈中,家长们普遍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认识并不深刻,他们注重的主要是较具体的问题,如学生的课外辅导难安排的问题,选修课本的浪费问题,学生对选修模块的选择能力不足的问题等等。这都说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氛围,需要在争取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支持方面多下功夫。家长的态度在以下几位家长的说法中,我们可以略见一斑。
过去的学习形式这么多年了,现在改一改还是挺新奇的,不过学生他们不懂,从来没有自己做主过,现在也就是跟风。实际过去那么多年学什么现在还学什么就行了,或者干脆学校直接决定就是了,还选什么选,再说就化学一个学科这样,其他学科还不是和过去一样!学生自己觉得现在自己选的这个好,可要是给他换换,想学他照样能学好,没全学了看他自己也不知道哪个更好,再说书都是提前订的,学的、不学的都有书,这不就是浪费!四五本书就学一两本,还不如学校决定学哪本就订哪本,现在这多花了多少冤枉钱啊!
别的学校都只选择了有机模块,据说有机模块在高考已经考了多年,老师对内容熟悉,而物质结构是新引入的模块,老师也是凭着大学学习的基础,有的是在辅导奥林匹克竞赛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这些老师摸着石头过河,精神可嘉,但是还是让人不放心。特别是全市只有2位老师当前教物质结构,找家教都不好找,而有机辅导的老师很容易找到,只要送过高考的老师都可以辅导。 (三)
对业务副校长的访谈
课程改革内容很广,选修走班只是其中的一个内容而已,我们学校化学教
1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研组具有开设选修的能力,就率先进行了实验,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得到及时的解决,但也提出了思考,如果继续实施选修走班制,很多问题就要解决,如:当前学校在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投入非常不足,导致很多选修无法开设;社会各界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对新课程改革中的新生事物的接受态度需要改变;学生在走班中出现了行政班和教学班两种班级模式,如何加强两方面的管理需要解决;学校中暂时还没有参与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教师、教辅部门人员对改革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正在参与改革的老师,他们的态度和工作方式如何改变以符合当前课改的要求。在这所有的内容中,最主要的几个方面是: 1. 学生管理问题必须解决
目前只有化学学科进行选修走班,学生的大多数时间还是在行政班,所以管理上主要是行政班班主任,但如果将来选修在各学科全面展开,则行政班就名存实亡了,行政班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加大,教学班的存留时间只有一节课,课堂管理很难代替班主任的综合管理。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教学班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能力也需要提高:一个学校不可能每位老师的业务都能做到管理好教学班,特别是年轻老师我们应该爱护他们,允许他们有个成长的过程,如果全面实行走班,那么就要全员育人,这就需要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进行培训。 2. 课程评价方式亟需改变
课程评价体系的滞后严重影响着新课程实施的顺利推进。目前我们学校把教师教学业绩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中之重,而教师教学业绩的评价仍然是把统考分数放在第一位,上级主管部门也是把学校的统考成绩作为对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标准[22]。如果这样选修,有的老师所任教的选修内容如果只有一个班,就没有参照项,失去了评价的比较对象就无法产生比较的结果。教学效果评价的模式、框架不变,很难引起课堂变革。为此,构建与新课程实施同步协调的课程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否则课程改革将较长时间陷入流于形式的僵局。 3. 改革需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新课程的推进,须在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的统一管理、统一部署之下具体实施,简单的说就是要“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地推进实施。
“自上而下”就是学校的上级部门要真正的领导、管理、检查、推进新课改,学校的各级领导应该成为学校新课改的领头羊。我们不得不承认,本次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过于匆忙,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都
1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要有一个观念转换、观念更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异。按理说,作为教学的管理者,走在新课改的前列那是份内之事,本无须多语。可现实中,我们不得不承认,真的还存在着教师比教学管理者都熟悉新课改、了解新课改的现象,我们学校、我们的教师都走在了前面,我们的上级管理者却远远地落伍了。
我们进行选修走班实验时,教育局负责教学的局长对这种尝试给与了非常高的赞赏,但目前我们面对的是:全市只有我们学校的化学开设了两个不同的模块,有机选修是全市统一步伐都在学习的,物质结构只有我们学校的150多名学生选修,期末全市统考出题教研室就不给这150多个学生出题,只对有机选修的学生进行全市统考检测,这就明显体现出教研室对课程改革的学习上不够,而且他们的应对采取的是拒绝的态度,把我们列入搞特殊的行列!这样那些没有参加全市统考的学生家长必定会不满意,必然会造成“市里‘都’不支持我们的这种选修”的舆论,继续就会出现“拿着我们的孩子做实验”的指责。
所以教学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就谈不上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的真正转变。
同样,我们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需要上级部门能够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听取一线的困难,而不是枪打出头鸟。 (四)
与同事交流
化学作为青岛九中本次实验确定的唯一实施选修走班的学科,其任课教师感受也颇多。我作为一名本次课改一线的化学教师,与我的同事在交流与总结中体会如下:
教学班的管理与任何其他班的管理一样,不是为管而管,而是用人格魅力去感染,课堂内容吸引学生,课堂设计紧凑,思考容量大,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收获,课堂管理就在教学管理中同时实现了。当然这对老师也提出了一种挑战,另外教学班的学生大部分是自己过去没有教过的,接受的是别的老师的风格,要让这些学生很快地地接受自己适应自己的风格,这给青年教师的压力也很大。
同一集备模块的老师少了,集备起来有利有弊,比如两个人凑到一起,随时随地都可以集备,但工作量也就大了,出学案出题每个人每周都会轮上一次甚至两次,有机选修有过去的高考题可以参考,而物质结构可以参考的太少,要搬出大学书来挑选,在网上真是大海捞针般地选,甚至将历来的奥林匹克竞赛试题进行改编,没有可以借鉴的内容。完全是老师依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参考其他版本的课本,工作量非常大,而且没有可以平行比较的学校,所以孤
1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军奋战,虽有冲在最前面的英勇自豪,也有曲高和寡的苦恼。
学校组织的期中考试成绩要记入档案,两个模块的学生面临着可能遇到难度不等同的试题,在成绩上就会出现较大的差别,进入档案时,就要考虑是否需要使用标准分录入。同样这也是高考将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两个平行模块一个难度大,一个难度小,那么选学难度小的学生的分数自然就高,这对学生的高考录取影响太大了!
这种走班在我们学校班额少的具体情况下,老师们曾打趣说:要想教“走”班,那么必须锻炼身体,不能请假不能生病,因为没有别人能给你代课!
第四章 对实验的回顾与反思
一、 振奋——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发展
新课程中提出的全新理念对教师带来了诸多挑战,教师必须在教学行为上做出调整,转变自身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打破已经习惯了的灌输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求教师善于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由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引导和发现的教学。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不再仅仅作为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要做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这是新课程的新理念。教师开发课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既有的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即根据实际教育情景的需要,对课程内容作适度调整使之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二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即是由学校校长和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而开发的课程,教师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作为研究者,不仅要做好教学实践工作,也要为理论发展作出贡献,还要在实践中体现自身的理论反思。在新课程的实践中,高中教师必须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景,把教育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实践新课程的效果。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各级部门都加强了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也投入到新的学习中,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面对遇到的新问题,无论是哪个年龄阶段的老师都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参与合作研究与讨论。在学习实践中,学校也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在竞赛中青年教师可以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老
1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师也在青年人身上找到了新的思路,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如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这都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使教师保持开放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和实践的场所,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和完善自己,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发展。
二、 欣慰——有利于学生成为“人”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而不是只注重学科知识,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而不再只是知识的接收体,教师必须用“心”施教,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而不再以学科为本位,单单交给学生如何读书、写作、算题。课堂不再仅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教师要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这种规律,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深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对每位学生充满信心;学生是完整的人,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要得到尊重和发展;学生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不能强加给学生,学生具有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生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发展成为健全的“人”。
深圳中学党委书记刘卓鸣对本次课程改革这样看:传统教学大纲强调的是课程的社会价值,关注人的社会性[23]。过分强调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无形中忽视和淡忘了学生个性培养。新课程在培养目标上作了重要的调整,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个体、自然三者的有机统一。高中新课程方案通过课程的设计,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它承认学生的个
2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差异,并把个性差异作为一种宝贵的智力资源,不求所有学生在形式发展上的同一,而求学生内在品质的提高和丰富,为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人生追求,提供尽可能多的可能途径。因为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三、 苦恼——课程评价体系的滞后阻挠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课程评价体系的滞后严重影响着新课程实施的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学校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开设各种选修,但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仍然存有“一放就乱”的顾虑,习惯统一管理与评价,组织各种统一检测,使学校失去了自我选择课程的权利,同时目前我们这个地区对教师教学业绩的评价仍然是把统考分数放在第一位,不少学校都把此项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中之重;对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的考核又是把升学率放在第一位。作为一名以教学谋生的教师,你如果不按照对你的目标考核要求去奋斗,一旦学生考分低了,不就面临下岗了吗?考核评价目标没有变,你就大刀阔斧地进行课改,难免不摔跟斗。这说明教学效果评价的模式、框架不变,很难引起课堂变革。为此,构建与新课程实施同步协调的课程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否则课程改革将较长时间陷入流于形式的僵局。
四、 尴尬——选修开设受到办学硬件、软件条件的制约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规模庞大,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所以从总体上讲,目前不少高中的办学条件还不适应开设各种选修课的要求[24]。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如果每个学科都选修,那么可以有的组合太多,化学5个选修模块任选1个有5种组合,如果任选2个,则有C52=10种可能的组合,物理5个选修模块,生物3个选修模块,如果按照课程标准,理科学生至少选择4个选修模块,则应是C134=715种可能,这根本就不现实。
我校仅对化学安排了选修,对选修课的开设进行了尝试,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了硬件跟不上带来的问题,如学校校舍小、学生人数多,在走班学习时,学生的个人物品不易管理,教师对学生容易失去控制,甚至可能会出现学生走班时的拥堵。同时班级管理难度加大,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
2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四五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中学教师人数少、业务能力不足也不能满足选修课开设的要求。如语文学科我校现在用的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光选修教材就有《史记选读》、《鲁迅作品选读》、《唐宋八大家选读》、《唐诗宋词选读》等八本。按规定,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其中的几本学习,但事实上,如果这样操作学校根本没法开课。语文老师,如果每个选修模块都要开,人力上根本跟不上。而且有的选修教材比较专,中学老师并不是想开就能开的。比如《鲁迅作品选读》,对鲁迅及其作品、年代没有专门的研究,是开不好的。数学老师则表示,数学的十个选修模块除带来了无数组合外,而且有的内容还比较深,不少涉及高数,如果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中学数学老师也没有能力开。
五、 困惑——高考指挥棒是学分制发展的最大障碍
高考指挥棒是学分制发展的最大障碍目前高中实行学分制有局限性和制约因素。我国高中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形式,对绝多数学生及其家长而言,能升入理想的大学就是高中三年的终极目标,甚至是惟一的追求。而能否升学,在当前主要取决于高考成绩,因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仍存在。在高考的大环境下,高中学分制难以孤军突破。在实践中,难免会发生高一、高二搞学分,高三阶段搞考分的现象。学分制若不能解除高考对学生的压力,就会大大削弱其导向和制约功能。另外,近几年的高中扩招使得各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学生爆满,出现超级大校、超级大班,致使学分制中的分层教学、个别跟踪指导难以实施。
2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 对选修走班教学继续实施的建议
一、 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应深入学习与研究,改善自身功能
地方、学校、教师课程管理体制,决不是课程管理权利的简单下放问题,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增强地方和学校课程的管理能力和开发能力。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和学校知识被动的课程执行者,因此,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地方、学校和教师课程管理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的缺失失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一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实验中已经显露的比较明显。新的课程管理体制的变革,地方和学校课程管理权力的获得,并不一定必然激发课程管理的主体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这需要有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是艰苦的,尤其在新课程实验的初始阶段,主体意识与管理能力的薄弱和缺失,会直接影响到新课程试验的顺利实施,因此充分认识课程权利的意义与价值,在实践与探索中提高课程管理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是逐步完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重点。对当前开展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来讲,这一问题可能更加突出。高中课程改革变化力度之大,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管理者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基础,特别是选课制、学分管理以及校本课程开发和教材选用等问题,极大考验着课程管理者的课程意识和能力品质,除此之外,围绕高考组织和实施课程传统习惯和思维定势,也必然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面对新的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课程管理者的课程意识、课程组织与实施能力,是一个在实验的过程中,在实践的基础上重新开发的过程[25],课程管理体制的变革首先是课程管理者自身的变革。
教研室作为与一线教师接触最为直接的一级教学管理部门,必须转变角色,突出研究,强化服务,体现引领;教研员不再承担裁判员、评论员的角色,而是服务员,要搭建研究平台、促进校本教研,为教师专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是运动员,要不断学习、亲身实践,使自己的专业水平日有所长;是领航员和教练员,要随时随地站在课改的最前沿,点拨得法,指导有效。建议设置教研员的定点联系学校,教研员要深入学校进行实践,登台讲课,由教师为其评课,深入一线体验教学,与执教老师共同构建新型课堂。这样,老师们不会因为教研员上的课有瑕疵而看不起教研员[26],相反,老师们可以通过评价教研员的课获取自信,通过观察教研员的课获得对课改理念的直观感受,从中感悟抽象理论的具体化,从而
2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将理念内化成自觉的行为。
二、 学校逐步完善硬件服务,学生管理、课程安排进入电子程序化
在学生管理方面,学习深圳中学的经验[27],在校园推行校园一卡通,学生无论上课或到自习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学生宿舍,都须使用“校园卡”刷卡进入。每节课后任课老师必须立即在网上将学生的各种情况,如迟到、早退、课堂表现及时登记,这样老师、学校领导和家长,都可以通过网络和密码,在线随时查询学生所在位置、出勤情况,以及他的各学科课堂、作业情况和考试成绩,学生每天、每一刻的表现一目了然。学生在学校任何时间的任何表现都有即时纪录,老师和家长可随时通过网络查询,学生不可能“放羊”!
在课程安排方面,学习各高校的选修课推进办法,利用Visual FoxPro6.0程序设计语言编程,实现学生选课与成绩的自动化管理,实现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生自由选课与学生成绩的统一管理[28]。可以方便地实现学生选课与退课、选课查询、任课教师查询、成绩录入、成绩统计、输出报表等功能。
三、 学校完善软件管理,健全“走班制管理体系”
对于流动班级的管理,采取临时班长和该课程的课代表制。对于师资队伍,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都能高质量地承担一门基础型课、一门拓展型课,并指导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逐渐建设、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套餐”。强化综合管理,构建班主任(辅导班)、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全员负责”的新观念。强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的管理信息沟通,严防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
可以实行了“班主任组合制”[29],即两个班分为一组,由经验比较丰富的一位教师任总班主任,负责两个班的班级管理。同时两个班再各设一个正班主任和一个副班主任,甲班正班主任同时又是乙班副班主任,乙班的正班主任又是甲班的副班主任。
两个班的总班主任一般是有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分班主任一般是年轻的教师。中年教师可能在精力上不如青年教师,而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上
2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如中年教师,这样的组合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和“传帮带”的良好风气。
“班主任组合制”不仅有利于年轻教师的发展,对学生的发展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三位班主任同时管理一个班,这要求班主任之间要经常就班级情况进行沟通交流,这能够形成教育合力,也让学生养成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
四、 探索高考与新课改的和谐统一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叶宝生认为,因为考上好大学是学生最大的目标,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学校和学生在执行新课程的时候,可能会走向应试教育的老路,因此,高考制度改革,应该充分考虑与新课程改革相衔接的问题[30]。
高考不仅具有为高校选拔合适人才的职能,而且承负着维护社会公平、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流动等社会功能,同时对基础教育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高考的教育导向功能如同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它的正面功能表现为以考促学、引导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其负面功能则表现为诱发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文理偏科、学生负担过重、个性发展不足等问题。这种双向导向性客观上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高考对基础教育的积极与消极作用,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其消极导向作用。在高考与新课程改革关系的认识上,不应过于扩大了高考的负面功能,把新课程改革的所有不利都归罪于高考,甚至提出废除高考政策的提案。需要看到在影响新课程改革成败的所有因素中,有些因素与高考有关,而有些因素与新课程改革自身有关,高考只是影响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因素之一,并非全部,高考不应该成为代人受过的替罪羊。
新课程改革是对传统课程体系的重大创新。新课程改革在课程价值观、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重大变革。新课程标准强调由统一向多样、由知识向能力、由片面向全面、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从高考与基础教育的辩证关系看,新课程的这一系统性变革客观要求高考在形式、内容、录取标准等方面作出相应改革。没有高考的改革,新课程改革将无法落到实处。
对高考进行改革,一方面需要从内容上进行改革,使高考由知识考试走向能力考试。传统的中学课程体系与高考都受知识本位价值观的支配,重知识轻能力,考试内容以书本知识为主,重点考测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对知识的应用
2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与创造考查不足。这种知识本位的教育与考试体系是造成中学应试教育、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针对传统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不仅在课程内容上要求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而且在学习方式上必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新课程内容与高考内容的内在关系,高考内容应加快实现由知识考试向能力考试的转变,在知识考试的基础上更注重能力考试,重点放在学习过程的思考,对知识的独立分析、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上。
另一方面需要从高考录取标准上进行改革,由考试成绩走向综合评价。在课程评价上,新课程改变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注重评价的过程性与成长性。为此,新课程方案设计了学生成长记录、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性学习等项目。
现在可行的做法是,实行分阶段推进的策略:第一阶段,在最近的3—5年内,学生成长记录、综合素质评价可作为在120%的投档比例内优先录取的依据,研究性学习可以结合在高考相应学科试卷中;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试验的基础上,随着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完善,将其与高校招生进行一定程度的硬挂钩,作为高校招生的录取标准之一。总的趋势是,高考成绩将从高校招生的惟一录取标准转变为主要录取标准,高校招生应视社会条件逐步采用综合评价录取制度。一般本科院校主要根据高考成绩录取新生,而重点大学可以将高考成绩作为一个门槛,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自的专业发展需要,加大自主选拔的力度,采用推荐制和自主招生制招收非常之才与拔尖人才。多数专科院校可根据需要实行综合评价的招生模式。民办高校和部分专科院校可试行免试入学的办法。
2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束语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需要在摸索中不断推进,改革中的点点滴滴都需要通过理论到实践,然后实践到理论,再理论到实践的反复。新课程改革中的选修走班制从理论上讲是完全正确的,有存在的必然要求,更有利于“人”的培养。所以新课程改革一线的实施者要有敢于将选修走班继续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及时将实践中遇到的苦恼和困惑总结,并通过研讨,借鉴国内外已经取得的经验,逐步从各个方面完善新课程理论到实践推进的各个环节,从思想上改进,在硬件上完善,希望新课程改革能够走得更加坚实。
2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注释: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
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5.
2. 杨德广主编.中国学分制[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62. 3. 黄政杰著.教育理想的追求[M].台北书苑出版社.1988.58.
4. 张海钟.教学时间、教学效率和教学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6). 5. [苏]巴班斯基著.赵维贤译.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原理[M].人民
教育出版社.1985.30.
6. 孙孔懿著.教育时间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27.
7. [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 .5. 8. 许其瑞主编.中学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3. 9. 叶奕乾、孔克勤编著.个性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 10. 陈立鹏编著.中国教育法律解读[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1. 11. 陈桂生.也说学生自主选择[J].上海教育科研.2002(7). 12. 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
13. 刘茂祥.走班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初探——兼论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学习的有
效教学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 14. 罗德宏.聚焦高中新课程[J].现代教育报.2002(1).第7版. 15. 国民教育研究和技术部.为了21世纪的高中[M]1998.22. 16. 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大纲.1997年12月.
17. 伍德·威尔逊著.高中学生年——国家的使命[M].全国联谊基金
会.2001.3.
18. 徐斌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介绍[R].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
所.2003.10.
19. 刘月霞.坚定不移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R].教育部基础教
育司.2006.8.
20. 钟启泉.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国际比较研究组递交给教育部基教司课程工作
组的研究报告[Z].2000.12.
2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1. 沈祖芸.高中学分制.现实与梦想有多远?[N].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22日.
第3版.
22. 邓超.走出新课程实施的困惑[J].教学与管理.2004(9).
23. 邓小群.深圳中学首推走班制[N].深圳商报. 2004年5月22日.第9版. 24. 顾明、程福蒙.关于高中学分制建设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2). 25. 周卫勇主编.点击高中新课程[M].首都示范大学出版社.2004.102. 26. 褚清源.一个县教研室的职能转变[N].教育时报.2006年7月14日.第4版. 27. 邓小群.学校推行走班制照样能管好学生[N].深圳商报.2004年5月21日.
第9版.
28. 薛洲恩.选课管理系统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 2007(1).
29. 李默、杨磊.“走班制”——将分层教学进行到底[N].教育时报.2005年5月
18日.第1版.
30. 何春雷.2010 年前高中新课程将全面推开[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1月12
日.第A07版.
2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柯政.选课指导制度的建立[J].当代教育科学.2003(20). 2. 李茂.演变中的美国“分层教学”[J].校长参考.2005(3). 3. 娄立志.普通高中学生选课原则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5(1). 4. 刘茂祥.走班学习的组织形式与运行管理[J].教育评论.2003(3). 5. 朱煜.谈普通高中选修课的几个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3(12). 6. 张晓瑜.美国中小学弹性课程表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9). 7. 石鸥.高中学校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选课[J].人民教育,2004(17). 8. 潘庆玉.课程建设: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6(2). 9. 尹志梅.美国“分层课程”教学模式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7). 10. 苗俊辉、张丽萍.中美课程表的比较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6(1). 11. 洪明.美国教师教育变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7). 12. 潘洪建.关于高中选修课几个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7). 13. 张斌.论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建设的目标与任务[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14. 杜颜伶.高中课程模块化后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选课[J].中小学管
理.2004(12).
15. 魏山金.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涵义与价值探析[J].教学与管
理.2004(4).
16. 潘庆玉.关于高中新课程设置方案研制的有关问题[J].当代教育科
学.2004(21).
17. 胡庆芳、程可拉.美国高中课程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J].外国教育研
究.2005(5).
18. 苗玉凤、田东平.美国学分制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因分析[J].现代教育科
学.2005(2).
19. 高凌飚.寻找能科学评价学生的可操作方案——高中学业成绩评价体系的初
步设计[J].人民教育.2005(18).
20. 何尤刚.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与网络.2006(21). 21. 张洪波.学生选课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10). 22. 石元聆.学生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9).
3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 黄晓颖.国外分层教学的历史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7). 24. 范会联、李献礼.基于J2EE的网上选课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
究.2006(9).
25. 吴献.中学教育分层教学的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26. 张志勇、张志敏.ASP技术访问WEB选课管理系统数据库[J].长春师范学院学
报.2O06(6).
27. 高洪礼.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4(2).
28. 李建年、陈晓筑.关于“分层教学”的理论及策略[J].贵州教育学院学
报.2001(6).
29. 薛洲恩、李进豪、蔡进.职业技术院校选课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北京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30. 余明艳.支和才.基于B/S模式的网上学生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广东
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1. 王在田.两层数据体系结构下基于混合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3).
32. 肖钟捷.选课管理系统中成绩查询子功能的实现[J].南平师专学报.第24卷
第4期.
33. 李献礼、范会联.基于JSP/Servlet技术的网上选课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第21卷第5期.
34. 赵波.选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4). 35. 叶琳.分层教学的历史、现状及其反思[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3年5月.
36. 王艳清.高中化学分层流动走班教学模式对C层学生教育功能研究[D].东北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4月.
37. 胡萍.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基于深圳市两所高中数学教学的个案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38. 于立新.论分层教学之利弊——北京外贸学校的英语分层教学个案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3月.
39. 刘茂祥.走班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初探——兼论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学习的有
3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效教学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
40. 申组芸.走班制“走”出来的好感觉[N].中国教育报.2002年4月9日.第2版. 41. 李默、郭炳德.“走班”分层打破“快慢”分等——河南省鹤壁市淇滨中学
推行“走班制”教学纪实[N].中国教育报.2005年11月9日.第6版.
3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后记
论文即将完成,心中充满喜悦的同时也充满着对导师陈月茹老师的深深谢意和对山东师范大学诸位教授的崇高敬意!
陈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对我的选题、文献检索、研究方法、结构框架的确定、论文的写过等各阶段进行了悉心指导。我的每一点前进,每一个进步,每一次克服胆怯的过程,都渗透着陈老师真诚的教诲,蕴含着陈老师的宽容和鼓励,倾注着陈老师无私的心血。恩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思维敏锐,必将使我受益终身,内心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唯有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勤奋不怠,有所作为,以报答恩师的涌泉之恩!
在短暂的三年学习生涯中,山东师范大学的老师们精彩的授课、为人为学高尚的品质,令我终身难忘。感谢教科院的老师们的教诲和培养,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丝不苟,博学严谨,宽厚仁爱,这给我很多有益的启示,是我今后治学为人的典范。
另外,我的爱人在学习之余为我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我的同事在工作中给我大力的支持和帮助,我的同学给我很多的启发和鼓励,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真诚的敬意!
对于本文所引用资料的编、著者,在此一并致谢。
33
正在阅读:
普通高中实施选修走班制的实践与思考05-31
可爱的警察叔叔作文600字06-14
万科地产设计管理阶段实施方案设计成果标准06-17
环境化学实验106-23
GaN05-23
土壤氡浓度情况说明01-15
最好的奖励作文600字06-18
关于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工作05-03
2018年高考政治三轮复习:必修一-四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 图文02-26
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作文800字07-0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普通高中
- 选修
- 实践
- 思考
- 实施
- 班制的
- 贵州重点项目-贵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一次函数》测试题含答案
- 电视节目导播
- 《雪地寻踪》阅读测试题
- 02创世记-右玉执事班
- 法律基础知识大综合(法硕入门必看)
- 买房宝典
- 六年级数学 总复习题库(相当全面)
- 孟子成语文档(4)
-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完整版)
-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及计算书 - 图文
- 2016年天津公卫助理医师:卫生法规考试试题
- 2016-2017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整理版
- Oracle简单Scott用户表练习 带答案
- 食品原料学思考题@带答案
- 2011届高考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第8章 第3节 空间向量在立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A(含答案)
- 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乡村振兴战略”在线测试题
- 装修风格
- 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