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更新时间:2023-07-24 11:2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刘圣华

2008年第4期 ——社会建设

近几年来,阳新县针对全县农村富余劳力多、城镇下岗职工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的实际,把促进就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来抓,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让广大就业对象多就业、就好业、创大业。近3年来,全县帮助实现就业再就业6.6万人次。2007年,我县被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促进就业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劳务经济开发工作先进县”,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十大劳务输出先进县”之一。

一、从组织服务入手,实现“盲目型”向“有序型”转变,让就业对象顺利就业 阳新县总人口9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万人,富余劳动力25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掀起了“打工潮”,有1/5的人员外出打工,但他们基本处于盲目流动状态。针对这一情况,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组织服务力度,促进了“打工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22万人,年劳务收入达20亿元,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畅通输出渠道。为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县、乡镇均建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上下贯通、相互配合、专人专抓的劳务输出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把每年农历正月确定为“打工经济服务月”,从正月初三开始,组织县劳动保障、民政、公安等部门到民工相对集中的火车站、汽车站联合办公,为农民工提供政策信息咨询、办理相关证件。为确保足够运力,县政府多次向铁道

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部申请,从2004年起,铁道部门每年为我县增派4对农民工专列,让外出务工人员走得了、走得好。

打造劳务品牌。我县坚持以劳务品牌带动劳务输出,根据全县有近10万鞋匠的实际,向市场推出了“阳新鞋匠”这一劳务品牌。温州、东莞、深圳等地多家制鞋企业直接到阳新人力资源市场联系用工,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目前,阳新有5.9万人在温州105家鞋厂工作,占整个温州鞋业员工的10%以上。“阳新鞋匠”已成为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之一。

实行跟踪服务。为解决阳新籍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我县在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立了维权和服务机构。2003年以来,先后在浙江温州、广州东莞等地设立了10多个劳务管理站。通过这些驻外劳务站点,搜集市场用工信息,沟通用工单位感情,维护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几年来,驻外劳务站点向县劳动力市场提供劳务信息1840条,组织劳务输出3800人次,处理劳务纠纷100余起。

二、从技能培训入手,实现“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让就业对象轻松就业

我县外出务工人员虽多,但过去由于缺知识、缺技术,大多干的是苦力活,挣的是辛苦钱。针对这种状况,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工作来抓,让务工者在家培训专得下心、学得到艺,外出务工就得好业、挣得到钱。

面向市场抓培训。按照“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学员想学什么就教授什么”的原则,通过与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20余家上市企业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实行订单教学,有的放矢地精选了数控车床、模具钳工、电器修理、电动缝纫等14个热门专业培训课程,每年定向培训专业学员3000余人。

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创新方式抓培训。阳新县采取“请上来”与“走下去”相结合的培训办法,对数控机床、模具等教学设施要求高、培训时间相对较长的专业,将农村学员请到县城的培训机构集中学习;对电脑、电动缝纫这类“轻便”专业,直接到乡镇、村组开设培训点,让农民学员就近参训。2007年,在镇、村共设培训点18个,开班63期,培训农民工2179人。

政策引导抓培训。县政府郑重向社会承诺:不收一分钱,让你学到一门好技术;不收一分钱,给你介绍一个好工作。对农民工培训实行“三免一补”政策,即一律免收培训费、职业介绍费、技能鉴定费,对特殊困难的参训劳动力给予每天10元共300元的食宿补贴。2007年,全县共投入职业培训补贴192.7万元。通过全方位、大规模、高质量的技能培训,提升了劳动者素质。

三、从发展产业入手,实现“异地型”向“本土型”转变,让就业对象充分就业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产业,鼓励全民创业,使许多就业对象实现了 “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发展特色农业提供就业岗位。近几年来,我们依托阳新山多水阔的资源优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了特色水产、苎麻、油茶等一批优势板块基地,涌现出各类种养殖生产大户640户,吸纳3万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务农。

发展规模工业提供就业岗位。坚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建材、冶金、化工、轻纺、能源等五大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先后引进建成华新水泥、鸿骏铝业、远东麻纺等规模以上重点企业264家,新上各类工业项目822个,新增劳动就业岗位1.36万个。华新水泥股份有限

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公司2002年落户阳新后发展很快,现已形成年产水泥500万吨的生产能力,吸纳劳动力2000余人就业。

发展第三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旅游业,着力推进“两湖一山、两圈一线”旅游开发;加大商贸物流和信息中介等服务业发展力度,鼓励支持广大群众在服务行业中找市场,谋发展。目前,全县从事旅游服务、饮食、商贸等产业的从业人员已达2.8万人,其中,仅食用菌、高粱协会等各类农民中介合作组织就达36个,各类农村专业经纪人有2500名。

四、从政策引导入手,实现“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让就业对象成就大业

为鼓励全民创业,县委、县政府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实施“回归创业工程”,吸引了一大批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经验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

实行政策激励。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回乡创业的意见》、《关于加快促进再就业的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办法,做到回乡创业人员投资办企业与外商同等对待,享受相同优惠政策,并开辟“绿色通道”,帮助回归创业人员解决在创办、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发挥典型效应。大力培植一批回乡创业典型,引导群众创业。近几年,先后有张绪刚、刘会学、邓光梅等一批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原破产企业职工张绪刚外出务工积累一定资金后,回乡买断濒临倒闭的麻纺厂,创建远东麻业公司,目前已形成2万锭麻纺、4万锭棉麻混纺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近4亿元,安排就业2600人。目前,全县在外务工人员有2500多人回乡创业,累计投资13.2亿元,创办或领办各类经济实体,使县内8000多名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再就业。

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打造创业平台。为更好地吸引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县委、县政府采取“筑巢引凤”的办法,在浮屠老工业区专门设立300亩回乡创业园,在梁兴工业经济带和兴国州古商城、湖滨花园商业区建立回乡创业基地,并推出一批有针对性的项目,以基地引路,以项目带动,为回乡投资人员创业创造条件。目前,全县由外出人员回乡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660个,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系中共阳新县委书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sn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