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言赏析题解析综述

更新时间:2023-11-28 20:4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语文语言赏析题解析 福建省连城县第二中学 邓晓斌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本次说题的主要内容是——初中语文语言赏析题解析

一、 真题再现:

2015年龙岩市中考题《无题》(原题附后) 14.根据提示,品析语言。(9分)

(1)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从加点词角度)(4分)

(2)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从人物描写角度)(5分)

二、 考纲要求及命题意图 1、 课标及考纲要求:

2011版课标要求:第3条: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第7条: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015福建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中考说明》现代文精读,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理清思路、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察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2、 命题意图:

命题要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生气。

1

三、试题讲解及答题指导

语言赏析是中考阅读的一个重要的考点,它属于现代文精读5个考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理清思路、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中的词句理解。近几年语言赏析成为中考热点,而且分值高(如2014龙岩市中考5分,2015龙岩市中考9分)。解答此类题最重要的是根据词句的表达特点,找准赏析的角度,然后把答题的点落在词句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上。

1、 解题要领:

第一步,细读语句——体悟词句语言表达特点。 第二步,找切入点——修辞、用词、描写、句式 第三步,语言表达——扣住三个要点:⑴怎么写: A、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B、运用了( )描写,C、用词特点,D、运用了( )句式,E、词语的感情色彩或语言风格.⑵写什么:写出了(内容)或(对象)的(特征);⑶为什么写:表达了(对象)的(特征、精神、情感)。

2、 答题模式: 切入角度 修辞角度 描写角度 答题模式 运用××修辞+(修辞特性,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 运用××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或表达了××情感。 运用××词+(准确、贴切传神或生动形象)地写出用词特点 了××内容,或表达了××情感。 句式角度 语言风格 句式及其特点+内容情感 体验其所蕴含的哲理和情趣 3、答题原则: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总体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主旨。

2

近年来,龙岩中考题对语言赏析的考查,指向比较清晰(规定答题角度),对考生而言,降低了审题难度,对评卷老师而言,也降低了工作量。可谓两全其美。

如2015年龙岩市中考题《无题》 14.根据提示,品析语言。(9分)

(1)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从加点词角度)(4分)

(2)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从人物描写角度)(5分)

答题指导:第(1)小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这类题切忌就词语,要结合上下文,将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

参考答案: “发作”这个词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我”的“乡愁”像病一样不由自主爆发的情状,(2分)表现了“我”浓烈的思乡之情。(2分)(意思答对即可)

第(2)小题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入手。

参考答案: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2分)形象写出了父亲在听完“我”的转述后发出的感慨:对慈儿不喜欢吃故乡的美食而感到惋惜,对自己吃不到故乡的美食而感到遗憾,(2分)表现了父亲的思乡之情。(1分)(意思答对即可)

四、 试题的拓展延伸及变式 试题的拓展: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了,嫩嫩地,绿绿地。【七上《春》】 参考答案:“偷偷地”带有拟人色彩,形象的写出了春草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形,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八上《亲爱的爸

3

爸妈妈》】

参考答案: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开头让读者一上来就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试题变式有两种形式,一是句子辨析,试题通常表述为: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原句与改句哪个好?二是文段赏析,试题通常表述为:评价赏析文章段落或文章某个段落的语言特点。

如2014年安徽中考题:6如果把本文的结尾改换成下面一句话,好不好?为什么?(5分)

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可以割断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原句: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利刃,可以割断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参考答案:不好(1分)。因为原句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想要获得一把利刃的愿望,也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怒之情(2分)。而改换后的句子则大大削弱了这种表达效果(1分)。

五、 反思及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其实,试题又何尝不是“例子”?许多考题内容在课外,但解题所需知识和能力却在课内练习及历次考试中形成的。认真学习分析课文中的典型范例一定会对该题型形成正确的解读思路。

如人教版七上19课《在山的那边》课后练习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做参考)。

1.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答案:\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

4

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答案:\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又如九下第6课《蒲柳人家》(小说)课后练习二:仔细品味下面几段文字,体会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如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修辞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语段加以体会。体会小说在语言运用上的高妙之处。

1.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这段话中的动词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气\呻吟\,则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

由此可见,我们只要在日常教学中落实课后的练习,认真学习分析课文中的典型范例,重视探究与自主合作学习,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考试中解答此类试题是不用愁的。

对学生而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多研究中考题型及答题技巧,不同的题型有相应的答题要求和答题思路,只有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方法和要求,才能减少失误。以上是我的说题内容,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sm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