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3-11-25 17: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外美史名词解释

1、意大利学院派:

1590年,意大利画家卡拉契兄弟创办了著名的波伦亚学院,旨在传承文艺复兴大师的传统,总结前人经验,培养年轻的美术家,并制定艺术法规,强调绘画标准, 避免样式主义和卡拉瓦乔的影响。由于这种办学原则明显缺乏创新精神,带有折衷主义的特点。故而题材较狭窄,多描绘宗教与神话,在技法上重素描轻色彩。可是对以后的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折衷主义:

这是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的基本特色。主张绘画应有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等。这种企图培养新的艺术人才的办学思路与模式明显是综合了各家之长的折衷主义。

3、卡拉瓦乔主义:

17世纪由于卡拉瓦乔在当时欧洲画坛的巨大影响,吸引了相当多的敬慕者与追随者,他们的作品深受其艺术感染,无论是题材范围、画面明暗对比、人物写实手法等,多倾向于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风格,故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

4、意大利地方画派:

17世纪意大利的现实主义画坛除了最具影响的卡拉瓦乔之外,还有颇具实力的有现实主义倾向的地方画派和画家:如热那亚画派(代表人物是斯特劳斯)、曼图亚画派(以多菲奇为代表)、那不勒斯画派(萨·洛撒为代表),另外还有威尼斯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和罗马画派等。

5、巴洛克艺术:

17世纪流行的艺术风格之一。这种风格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罗马,曾弥漫于欧洲的天主教国家。“巴洛克”这个派生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指不圆的珠子;一说来自意大利语,有任意奇特、怪诞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这个带有贬意的称呼是18世纪的古典主义理论家对这种艺术倾向的蔑视。

6、荷兰小画派:

17世纪的荷兰除了哈尔斯与伦勃朗这样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以外,还涌现了一批出色的画家。他们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画幅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装饰居室;第二是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代表画家有:格拉尔德. 特鲍赫、皮特. 德. 霍赫、和加布里尔. 梅蒂绥等。

7、团体肖像画:

17世纪的荷兰美术除了单幅肖像画外还盛行团体肖像(群像)画,订件者往往要求画家对每个人都给以平等的表现机会,这就会使画家不能安排中心人物和一定的情节来统一画面与构图。但是,天才的肖像画家哈尔斯却突破了传统的呆板、平整的布局,尽量将人物安排的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极其热烈的气氛。代表作品如《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等。 8、西班牙“黄金时代”:

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美术人才辈出并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1560-1700)。他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三个条件:一是西班牙文学的有力影响(文学家塞万提斯和戏剧家维加);二是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三是意大利卡拉瓦乔艺术的影响。这个时期西班牙绘画的艺术特点是反映生活、表现时代和民族精神。代表画家有里韦拉、苏巴兰和委拉斯贵支。

9、“波德格涅斯”:

17世纪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城流行的一种画风(即西班牙的卡拉瓦乔主义)。波德格涅斯这一名词含有小酒店和小饭馆之意,由于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们瞧不起描绘下层人民生活的风俗画,于是以嘲弄的口吻把这类作品通称为“波德格涅斯”的绘画。委拉斯贵支就曾受到过这种画风的影响。作品有《卖水的人》、《早餐》、《音乐师》等。

10、罗可可:

18世纪上半叶,法国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样式。那种对岩洞、贝壳、钟乳石的模仿手法,被称为罗可可风格。它从巴洛克艺术的背景中演变出来,同时又反对巴洛克的豪华壮观,既繁华纤秀、浮华做作、矫揉妩媚,又愉悦亲切、轻快优雅,可

以说是巴洛克风格的弱化。它开始出现在巴黎的贵族宫廷,迎合了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代表性画家有华多、布歇、弗拉戈纳等。

11、埃连拉风格:

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建筑、雕塑的埃连拉风格即埃斯柯里拉修道院的风格,因为他的建筑师是埃连拉,故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种风格强调无装饰,所以也叫无花纹风格。

12、许立格风格: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中叶西班牙的世俗建筑大都是许立格式的(建筑物和祭坛雕刻的装饰都很丰富)。这种风格即西班牙的巴洛克风格。也是由建筑家的名字所命名的。

13、板石风格:

17世纪下半叶西班牙的建筑都在追求巴洛克风格时,惟独加利西亚流行一种比较简洁、明快的板石风格。这种风格虽也受巴洛克的影响,但是装饰性并不强。

名词解释: 1.现实主义:

19世纪中叶,在法国诞生的一种新的艺术流派,即新现实主义。艺术家主张只应该画自身感觉能及的东西,寻求画面的真实以及绘画材料本身的真实。一方面反对在官方沙龙中提倡的平滑画法。另一方面怀疑浪漫主义艺术提倡的主观想象力。代表画家有库尔贝。

2.浪漫主义:

19世纪在法国掀起的新的文艺思潮。在题材上,艺术家倾向于中世纪或具有异国情调的东方题材;在造型方式和使用颜色的技法上使用了源自鲁本斯、洛可可的具有起伏感的表面和不对称程式。画面通常充满了巴洛克的色彩和自由的笔触,通过对剧烈运动感和强烈情感的强调来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代表画家有德拉克罗瓦。

3.新古典主义: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法国艺术也发生了变化。艺术家通过理性和道德感,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代表高尚美德的形象复原并改造,由此追求崇高的道德目标,否定洛可可的轻浮和巴洛克的狂暴。新古典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高尚的情操和线条的处理,反映了18世纪末启蒙运动的理想已经达到最高境界。代表人物有大卫、安格尔。

4.《自由引导人民》:

浪漫主义代表画家德拉克罗瓦的作品。在画面中充分体现了画家的想象力和概括能力。画面绘制了自由女神出现在街垒上,率领起义者冲锋陷阵。画面上充满了强烈的色彩和笔触通过五、六个人物却表现出千军万马的效果。

5.《大宫女》:

新古典主义代表画家安格尔的作品。安格尔在其作品中追求理想美,在现实的人体的基础上进行了夸张变形。拉长了人体比例,身体的曲线流动,不强调任何的笔触,十分典雅精美。

6.巴比松画派:

法国的浪漫风景画派。受17世纪荷兰风景画影响,强调统一的色彩,以空间气氛效果来表达朦胧景象,对大自然作浪漫主义解释。代表画家卢梭、柯罗。

7.印象派:

19世界在法国兴起的一个艺术流派。主张按艺术家的观察准确的描绘对自然界的观感。主张户外写生,表现自然界微妙的色彩变化。受现代科技的影响,注重载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代表画家有莫奈、德加。

8.《拾穗者》:

巴比松画派艺术家米勒的作品。画面采用横构图,在四分之三的地平线上,如同纪念碑似的三个拾麦穗的农妇出现在旷野之上。艺术家没有进行任何的美化,传达出一种质朴的平凡。

9.《马赛曲》

19世纪法国雕塑家吕德为巴黎凯旋门所做的巨型浮雕,表现志愿军出发的场面。雕塑采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手法。

10.《巴尔扎克纪念碑》:

雕塑家罗丹的代表作。作品用了印象主义的雕塑手法,来表现作家的天赋的本性,选择了作家在灵感的召唤下,夜间披衣起床的情景。人物全身都裹在宽大的睡袍中,以此强调毛发凌乱的头颅。

11.新印象派:

19-20世纪,继印象派之后一个新的流派和思潮。这一流派试图用光学的实验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近代光学证明一切物像的色彩是分割的色彩,必须把不同的、纯色彩的点、块不经调和地并列在一起。新印象主义根据色彩分割原理作画,故又叫“分割主义”。具体敷色用点彩的方法,又叫“点彩派”。在追求绘画中光和色的表现,新印象主义有进了一步。代表画家有修拉。

12.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用来泛指印象主义之后在观念和实践上与印象主义相左的艺术潮流。“后印象主义”画家曾经受印象主义画风的影响,但又不满足于印象主义的法则,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艺术的本质。代表画家有凡·高、塞尚、雷东、劳特累克等人。

13.《奥尔兰的葬礼》:

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的代表作品。在这幅画中艺术家强调颜料本身的质感,并以此来模普通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东西,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们的心理。

14.野兽派:

20世纪兴起的艺术流派。受印象主义影响,主张使用强烈鲜明的色彩,强调色彩的表现力。把颜色和颜色的描绘功能分开,使色彩抽象化,以建立一种抽象的色块形状和线条结构。其代表人物有马蒂斯。

15.立体主义:

产生于20世纪的艺术流派。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在画面上轮廓、块面堆积。否定从一个固定的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让多视角观察、理解的形诸画面,表现了一种时间的持续性。代表画家有毕加索。

名词解释:

1. 野兽主义

1905年产生于法国的美术流派。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以亨利.马蒂斯为首的一群青年美术家的作品参展,其狂放随意、无拘无束的形式为保守者们所震惊,评论家路易.沃塞尔在这些粗野的作品中发现一件具有佛罗伦萨风格的小雕像,称其是“野兽群中的多纳太罗”,遂有“野兽”之绰号。

作为一种绘画潮流,野兽主义追随凡高、高更等人所开创的艺术道路,竭力反对传统的模仿自然的写实主义,突出强调主观感受,注重采用变形、大色块和粗拙的线条相结合的夸张表现手法,追求平面化的装饰趣味,力图创造一种“单纯、宁静、均衡、和谐”的美学境界。主要代表人物有马蒂斯、德安、杜菲、弗拉芒克、卡莫昂等。野兽主义没有任何宣言和纲领,也没有发展出信念一致的理论,到1908年,松散的关系开始瓦解,野兽主义被立体主义所代替。但在西方20世纪早期的美术运动中却占有重要地位,是对西方传统艺术的观念和法则的重大叛逆,并为后来许多勇于探索的现代主义美术家打开一个突破口,因此被称为20世纪首次艺术革命。

2.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名称的出现存在着一种偶然性。1908年,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评论家路易.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立体主义的主将是毕加索和布拉克。

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 (1910),被认为是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参加立体主义社团活动的还有洛朗森﹑阿波利奈尔﹑萨尔蒙﹑雷纳尔﹑格里斯﹑莱热等。立体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共经历了三个时期:1907—1909年的塞尚时期,即在几何形中寻找物体的结构美;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即在破碎的结构中,依然保留光线的光感和某种空间感。1912年到1914年的“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即不再从解剖、分析对象入手,而是利用多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的母题,并且采用实物拼贴的手法使艺术接近生活平凡的真实。

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立体主义画家并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只是每个人按着自己的思想去探索。立体主义存在的时间也不长,大约从1907年到1914年。立体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给现代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注重形式美的实用艺术领域以不小的推动作用。

3. 未来主义

这是一个广泛的文艺运动,参加这个运动的有文学家、戏剧家、美术家、建筑家等。意大利诗人、作家兼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宣告未来主义诞生。宣言一方面讴歌现代工业文明、科学技术使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完全改变 ,“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的美”,因而主张未来的文艺应当反映现代机器文明、速度、力量和竞争;另一方面诅咒一切旧的传统文化,扫荡从古罗马以来的一切文化遗产,主张摧毁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学院,反对一切模仿的形式,反抗和谐与高雅的趣味,否定艺术批评的作用。这一宣言引起了国际性的冲击,未来主义接着发表了一系列的宣言。

未来主义理论反映了一群意大利年轻的美术家要求创新的强烈愿望。他们对意大利文艺19世纪以来停滞不前的落后状态不满,希望本民族的文艺崛起。他们的主张也确实有受到工业和科技革命鼓舞的一面。此外,未来主义是在意大利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出现的,在反映意大利民族自我觉醒和自我奋起情绪的同时,又反映了这个民族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历史转折时期的彷徨、不稳定、虚无和偏激的弱点。

未来主义从其发端日起,便受到了立体主义的影响。未来主义的艺术家们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运动的感觉。他们还采用新印象主义的点彩手法。他们热衷于用线和色彩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与组合,

并且用一系列的波浪线和直线表现光与声音,表现在迅疾的运动中的物象。

未来主义的代表画家有巴拉和波丘尼。巴拉的《栓着皮带奔跑的狗》和波丘尼的《城市的崛起》是未来主义的代表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未来主义运动便趋向消沉。到1918年,这个流派实际上也结束了。

4. 桥社

德国表现主义的美术社团。1905年成立于德累斯顿。桥社一词的含义是联结一切革命的和活跃的成分,通向未来。主要成员有基希纳﹑黑克尔﹑布莱尔﹑施密特-鲁特卢夫、诺尔德﹑米勒﹑佩希施泰因。1906年发表宣言,号召“所有的青年团结起来,共同向顽固的旧势力争取活动和生存的自由”。

桥社主张创作者与欣赏者处于平等的地位,试图建立一个把生活和创作融合在一起的组织。画家互相作模特儿。他们到工人区体验工人们纯朴的感情,以表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鄙视和反抗,表示与传统文明决裂。宣扬艺术不祗是具有自身的独立价值,而且还有为了人生需要﹑满足生存需要的目的。不少画家画风景和裸体,表现人和自然的原始性,歌颂性解放,反抗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观。在形式上求平面感和装饰性,注意线的表现力。

桥社的艺术家们有共同的美学追求和大致相近的风格。一般说来,喜欢采用激昂﹑狂放的语言。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基希纳善于直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敏锐感受,黑克尔的风格抒情,施密特-鲁特卢夫的构图大胆有力,米勒的色调柔和细致,有梦幻感和音乐的特质。桥社作为一个社团之所以不能持久存在下去,因为他们的纲领虽有革命的愿望,但含有小资产阶级空想和脱离实际的特点,所以一旦愿望不能付诸实践,乃产生退缩和颓唐的情绪。此外,在立体派﹑未来派等新思潮前面,桥社成员意见不一,必然会分道扬镳。

桥社的活动对德国表现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 青骑士社

德国表现主义美术社团。1911年成立于慕尼黑。青骑士一词,出自康定斯基在1903年创作的一幅画的标题,也是取自康定斯基与马尔克组织编写的出版物的名称。他们于1911年12月~1912年1月在慕尼黑的坦豪塞画廊举办首次画展,选取青骑士为标记,1912年以后所出版的年鉴也以此为名。该社团成员围绕对画面形式的共同关注,在创作中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康定斯基是以形态的组合和色彩的变化来创造画面的空间;马尔克通过动物的形式以寻求自身和他在画中所表现的周围世界之间的内在和谐;克利则运用线条表现幻觉和幻境。1912年3月,第二次青骑士展览会在慕尼黑戈尔茨画廊举行。1914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青骑士活动停止。1924年,由康定斯基、亚夫伦斯基、费宁格尔和克利组织青色 4人社,对战前发展起来的观念继续进行探索。青骑士社对德国乃至欧洲的现代绘画起了推动作用。

6. 达达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在瑞士苏黎士的文艺流派,其影响波及欧洲及美国。瑞士是当时战争的中立国家,一群交战的青年因躲避战乱而云集苏黎世从事艺术活动,借以发泄和抚慰紧张不安的心灵。倡导者是法国诗人特里斯唐·查拉。他们在法德词典偶然翻到Dada一词,遂用它命名。Dada本来是初学说话的幼儿语言,意为马,作为文艺运动的旗号,并无任何意义。

达达主义的宗旨在于反对一切有意义的事物,反对一切传统,反对一切常规,反对权威,否定艺术,否定理性和传统文明,提倡无目的的、无理想的生活和文艺。达达主义艺术家们有着强烈的反战情绪,他们看到人类文明惨遭践踏,深感前途渺茫,于是在他们中间滋长了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他们要组织一个国际性的文艺团体,创造出符合他们新的思想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皮卡比亚和杜尚。杜尚最典型的达达主义作品是大玻璃画《新娘也被光棍们剥光了衣裳》、《泉》、《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尽管达达式的精神状态在当时西方青年中非常普遍,达达主义也确实一度引起人们注意,但它最终如昙花一现。1921年巴黎大学生抬着象征达达的纸人,把它扔进了塞纳河。达达主义也为超现实主义所取代。

7.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致力于探索人类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符合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向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情境,这种不受理性和道德观念束缚的美学观念,促使艺术家们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原始的冲动,促使自由意象的释放。

超现实主义运动波及各个文艺领域。运动的中心在巴黎。文学上强调自动性书写;美术上则强调偶然因素的结合、无意识的发现、梦境的真实再现。在手法上自由地使用写实、象征和抽象。

第一个《超现实主义者》宣言发表于1924年,由医生兼作家布雷东起草。第一届超现实主义美展于1925年在巴黎举行。30年代以后,超现实主义逐渐沉寂。代表人物有恩斯特、米罗、达利、马格利特等。代表作有米罗的《倒立的人》《女人头像》,达利的《记忆的永恒》,马格利特的《侵犯》等。

8. 巴黎画派

指20世纪初在巴黎活动的未参加现代主义流派的艺术家。他们并未结成社团,风格也不相同。如果说他们之间还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只限于如下几方面:

第一,他们与20世纪先锋运动的各种流派相比较,较多地保持着与传统绘画的联系,往往是以基于写实的变形夸张为主,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

们视他为“现代美术”的缔造者。

青骑士集团的宗旨与桥社一致,但表现语言多采用抒情的抽象语言。他们对不可见的内在精神比对任何可见的外部世界更感兴趣,希望给这种内在精神以一种可见的形和色,从而把艺术和深刻的精神内容融为一体。主要表现在康定斯基的艺术中。

4.德国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在第一次大战前夕首先产生于德国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运动,延续到战后,波及整个欧洲。表现主义在文学、戏剧、绘画方面都有所反映。它最初是以反抗资本主义制度的面貌出现的,表现了对丑恶社会现象的不满。他们宣扬感觉的重要性 ,否认理性,把直觉看作是认识实际的唯一方法,把作者主观的内在的感觉和情绪作为创作的主要因素。

因此,他们的作品多表达 一些片段的主观感受、幻想和激情。主要代表有“桥社”和“青骑士派”。表现主义描写人,描写人的感情,题材大多是孤独的人生,隐藏在内心的悲愤、难以忍受的痛苦等等,画中人物没有没有前途、出路,感情颓唐。在艺术表现上,追求变形和夸张、变形。

名词解释: 1、 那尔迈王石板

为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的作品,石板正反两面都有浮雕,记述统一埃及的第一个法老那尔迈王的战功。正面分为三个层次,最上层有两个人面牛首像,中间是最主要部分,描绘了那尔迈王举起权杖惩罚战败者的情景,最下层是落荒而逃的敌人。背面分四层, 记述法老战胜后的情景。在画面上,法老的身躯比其他人要大得多,这是为了强调他与众不同的神圣地位。

2、 方尖碑

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的作品,碑高20米,是为祭祀太阳神而建造的,表面光滑,上面刻有象形文字,顶端镀有金属。

3、 《奈费尔提蒂王后头像》

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雕塑作品。奈费尔提蒂是法老的妻子,名字的意思为“绝代佳人”,雕像完美地刻画出了美女的容貌。雕像面部清秀而端庄,表情恬静温顺,颈部刻画生动,富有弹性,表现出古埃及高超的雕刻水平。

4、 伊什塔尔宫殿门

是两河流域新巴比伦王国美术的杰出代表。它建于公元前570年。城门有两重,高达12米,由四个望楼联结而成。建筑物的墙上装饰有五百多个黄、白两色的动物浮雕,在青蓝色的琉璃砖的映衬下,一组组相互对称的浮雕既典雅又美观。不仅色彩悦目,并且有图案化的特点。

5、 《负伤的牡狮》

是两河流域亚述美术中的传世名作。作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最大的特点是情态生动,有悲剧的色彩。艺术家十分逼真地表现了一个受伤的牡狮濒于死亡的情景, 它虽然身中数箭,但仍在垂死挣扎,狮首高扬,似乎在发出最后的咆哮。

6、 犍陀罗艺术

在印度北部古代犍陀罗地区形成的含有希腊风格的佛教艺术。主要表现在雕塑和建筑上,佛像自犍陀罗艺术起正式登上了佛教艺术的殿堂,并出现了各种名称和各种式样的佛陀像。早期犍陀罗的佛像都带有欧洲的形象特征,后逐渐变成了东方印度人的脸型。犍陀罗的雕刻比印度内地的佛像运用了更多的西方写实性技法,使佛像动态自然、表情丰富、形象逼真,形体比列与真人十分接近,如看真人一般,这在印度内地的其它佛像,乃至东方各国的艺术中都是没有的。

7、 泰姬·马哈尔陵

是古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代王为妻子泰姬·马哈尔修建的陵墓,陵墓建在大理石的正方形台面上,每面有波斯式半拱形大门殿,建筑物的正上方为大圆拱顶四周有小拱顶。整个陵墓于稳定之中含有韵律。造型完美、工艺精美,陵墓内部地面与墙面用各种彩色硬质石料镶嵌成抽象几何花纹图案。外观用洁白的大理石装束,高雅婉约。

8、 婆罗浮屠

公元8世纪下半叶,建于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塔。大塔共分10层,层层缩减成尖形,整体气势雄浑。遍布塔身的精美雕刻最具历史考证和审美价值。浮雕内容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佛本生故事,另一部分表现的是印尼人当时的现实生活的各种画面。婆罗浮屠有着统一的艺术构思、严格的建筑布局、合理的形迹安排,浮雕和建筑完美结合,用宏大的气势给佛教徒以宗教道德规范,是佛教艺术辉煌发展的结果。

9、 蒲甘壁画

是缅甸蒲甘王朝时期寺庙中所绘的壁画,早期的造型有浓厚的印度风,后被缅甸民族形象取代。壁画都是佛教题材,首先是各式生动姿态的佛像,其次是各种情节的佛经故事。在宗教画面中充满了人间的鸟语花香,可以了解缅甸古代风情,具有历史考证价值。

10.麦加大清真寺

麦加大清真寺又称“麦加禁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各国穆斯林朝拜的中心,坐落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麦加大清真寺占地16万平方米,共有七个宣礼塔和七道大门,门上以金银宝石镶嵌成华美图案,庭院中央有一座“天房”,穆斯林的朝拜活动,都必须面向麦加、面向麦加大清真寺中的“天房”。

10、 浮世绘

从字义而言,是瞬息即逝的现世绘画,表现普通民众的生活及瞬息的欢乐,作者均为市民画家和民间艺人,题材突破佛教的限制而空前广泛。浮世绘分为肉笔绘和水印木版画两种,自17世纪初期发生至19世纪中期完结。

名词解释及答案:

1、塔杰·萨拉霍夫:

① 20世纪60年代;②前苏联;③杰出画家;④作品《作曲家肖斯塔堆维奇》;⑤典型的“严峻风格”的代表作。

2、约干松:

①20世纪30年代;②前苏联;③革命历史画家;④代表作品《共产党员受审》;。 3、《祖国——母亲在召唤》:

①20世纪40年代;②前苏联;③反法西斯卫国战争年代发挥积极的战斗作用;④作者多以则;⑤宣传画。

4、《前线来信》:

①20世纪50年代;②前苏联;③风俗画;④拉克基昂诺夫作;⑤战后年代生活体裁的挖掘。

5、科林:

①20世纪后半叶;②前苏联;③战后肖像体裁代表画家;④作品《萨里扬》等;⑤曾获列宁奖金。

6、雅布隆斯卡娅:

①20世纪中叶;②前苏联;③代表作《粮食》;④战后风俗画;⑤表现人民生活的情景。 7、伏切基契:

①20世纪中后期;②前苏联;③代表作纪念碑主像《祖国——母亲》;④领导完成大型纪念碑群体;⑤纪念碑雕刻代表雕塑家。

8、“英雄现实主义”:

①20世纪20年代;②前苏联;③新的历史条件;④代表画家有:布洛茨基、格拉西莫夫、约干松等;⑤新型的现实主义风格。

9、穆希娜:

①20世纪中叶;②前苏联;③代表作《尤素波夫上校》;④风格崇高、丰富;⑤优秀女雕塑家。 10、“无对象主义者”:

①20世纪初;②俄罗斯;③代表人物康定斯基和马列维奇;④产生于大革命前夕;⑤抽象主义的前导。

11、伏卢贝尔: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俄罗斯;③独特绘画手法;④架上绘画代表作《天鹅公主》、《天魔》;⑤厌世派;⑥复杂的艺术现象。

12、《叶尔玛洛娃像》:

①20纪世初;②谢洛夫作;③俄国;④肖像杰作;⑤俄造型艺术现实主义学派对杰出代表。 13、《少女与桃》:

①19世纪末;②谢洛夫作;③俄国;④肖像杰作;⑤俄造型艺术现实主义学派最杰出代表。

14、卡萨特金:

①20世纪初;②俄国;③代表作《矿工》;④注重政治性因素;⑤《艺术世界》成员;⑥体现了有纪念意义的革命岁月。 15、《艺术世纪》创作联盟:

①19世纪末;②俄国;③思考风格、突出美;④成员有别怒阿、萨莫夫等;⑤摆脱“功利主义”。

16、阿尔希波夫: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俄国;③承巡回画派传统、绘画技法新探求;④代表作《洗衣妇》。 17、《洗衣妇》: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俄国;③承巡回画派传统、绘画技法新探求;④阿尔波希夫作。

18、列维坦:

①19世纪;②俄国;③确立“情绪风景”;④代表作《伏拉基米尔道路》;⑤使大自然人格化;⑥巡回画派画家。 19、“情绪风景”:

①19世纪;②俄罗斯;③风景体裁发展;④通过自然状态表达人类的感情世界,使大自然人格化;⑤代表画家列维坦及作品《伏拉基米尔道路》;

20、《伏拉基米尔道路》:

①19世纪;②俄国;③列维坦作;④属“情绪风景”;⑤历史有力见证。

21、苏里科夫: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俄国③作品体现巡回画派的最高原则④代表作《迈卫军临刑前的早晨》、《女贵族莫洛佐娃》;⑤

作品善于提示重大历史事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⑥俄罗斯民族绘画巨匠。

22、《近卫军临刑前的早晨》: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俄国;③作品体现巡回画派的最高原则;④苏里科夫作⑤作品善于提示重大历史事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⑥俄罗斯民族绘画巨匠。

23、《缅希哥夫在别留佐夫村》: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俄国;③作品体现巡回画派的最高原则;④苏里科夫作;⑤作品善于提示重大历史事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⑥俄罗斯民族绘画巨匠。

24、《伏尔加纤夫》:

①19世纪末;②俄国;③列宾作;④巡回画派;⑤现实主义艺术最高成就;⑥纪念碑绘画。 25、《伊凡一雷帝杀子》:

①19世纪末;②俄国;③列宾作;④巡回画派;⑤现实主义艺术最高成就;⑥纪念碑绘画。 26、《扎波罗什人给士尔奇苏丹写信》:

①19世纪末;②俄国;③列宾作;④巡回画派;⑤现实主义艺术最高成就;⑥纪念碑绘画。

27、谢洛夫:

①20纪世初;②谢洛夫作;③俄国;④肖像杰作;⑤俄造型艺术现实主义学派对杰出代表。

28、施什金:

①19世纪;②俄国;③风景题材;④代表作《松林之晨》;⑤巡回画派风景代表。

29、克拉姆斯柯依:

①19世纪;②俄国;③代表作《荒野中的基督》;④巡回画派组只者和思想领导;⑤表达启蒙主义思想。 30、“莫斯科的教皇”:

①19世纪;②俄国;③绘画、雕刻、建筑学校领导者;④别洛夫;⑤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先锋。

31、别洛夫:

①19世纪;②俄国;③绘画、雕刻、建筑学校领导者;④莫斯科的教皇”;⑤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先锋。 32、《送葬》:

①19世纪;②俄国;③绘画、雕刻、建筑学校领导者;④别洛夫;⑤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先锋。

33、巡回展览画派:

①19世纪;②俄国;③进步艺术团体;④遵循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主张;⑤现实主义画风民主主义立场;⑥代表人物:列宾、苏里哥夫等;⑦代表作品《伏尔加纤夫》、《迈卫军临刑前的早晨》等。

34、费多托夫:

①19世纪初;②俄国;③作品《少校求婚》等;④揭露时弊;⑤批判现实主义萌芽。 35、《少校求婚》:

①19世纪初;②俄国;③作品《少校求婚》等;④揭露时弊;⑤批判现实主义萌芽。

36、批判现实主义美术:

①19世纪40年代;②俄国;③弃宗教、贬时弊;④代表画家费学托夫;⑤代表作《少校求婚》;⑥写实方式。

37、伊凡洛夫:

①19世纪初;②俄国;③把宗教、神话题材通过现实生活理念表达;④代表作《基督出现在人民面前》;⑤历史画向现实主义迈进阶段。

38、《基督出现在人民面前》:

①19世纪初;②俄国;③把宗教、神话题材通过现实生活理念表达;④代表作《基督出现在人民面前》;⑤历史画向现

实主义迈进阶段。

39、布留洛夫:

①19世纪;②俄国;③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④代表作《庞培末日》。 40、《庞培末日》:

①19世纪40年代;②俄国;③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④作者布留洛夫。

41、法尔孔内:

①18世纪;②法国到俄国;③作品“彼得大帝纪念碑”;④受古典主义影响;⑤创造英雄纪念碑的形象。

42、罗先柯:

①18世纪;②俄国;③代表作《吉克特尔与安得罗马哈告别》;④素描、构图、理论得以巩固发展;⑤古典主义第一代表。

43、马特义科:

①19世纪;②波兰;③古典主义历史画;④代表作《斯坦契克》、《雷坦》等;⑤表达爱国主义精神。

44、蒙卡契:

①19世纪;②匈牙利;③肖像、风俗画家;④代表作《死牢》、《卷绷带的妇女们》;⑤现实主义道路;⑥匈民族骄傲。

45、格里高列斯库:

①19世纪;②罗马尼亚;③受巴比松画派影响;④代表作《穆斯切尔的农妇》、《斯美尔塘的冲锋》;⑤罗马尼亚民族画派的主要代表。

46、梅尔克维契卡:

①19世纪;②保加利亚;③代表派:《鲁切尼察舞》;④爱国主义题材风俗画;⑤保民族画派的代表画家。

47、维申:

①19世纪;②保加利亚;③代表作《巴尔干英雄史诗》、《赶集归来》;④风俗画和军事画家;⑤保民族画派的代表画家。

·文艺复兴 名词解释: Ⅰ级

1.佛罗伦萨画派

“佛罗伦萨画派”是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15世纪)佛罗伦萨美术家和美术风格的总称。该画派继承了乔托的传统,将人文主义精神与艺术相结合,并率先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发展了透视学、解剖学、构图法则、明暗造型法等,把现实主义美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盛期的到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重要代表有画家马萨乔、波提切利,雕塑家多纳太罗,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等。它是15世纪意大利绘画、雕刻艺术的中心,它的发展决定了这个时期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主流,同时也影响了同期的其他画派。

2.威尼斯画派

“威尼斯画派”是对15-16世纪威尼斯美术家和美术风格的总称。它是集中体现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高度成就的画派之一。该派更多地摆脱了封建的、宗教的束缚。着重表现欢乐的现世风情,赞美世俗生活,讴歌人体美,描绘自然风光,具有明显的世俗享乐特点。同时该派在发展色彩表现力和油画技巧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著名的代表画家是提香、丁托列托等。

3.乔托

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先驱者,生活于13世纪末14世纪初,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多为壁画,描绘圣经题材,但以人文主义精神来理解并做现实化的描绘。他探索写实的绘画技巧,如人物动态的自然、形体的立体感和重量感、画面的空间透视问题等,这些都为文艺复兴美术开辟了探索方向,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观。著名代表作有《逃往埃及》、《犹大之吻》等。他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水岭,同时莫定了文艺复兴美的现实主义基础,因此被誉为“近代绘画之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sk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