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坛发言材料:论新课改形势下的中学德育

更新时间:2023-09-29 23: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坛发言材料:论新课改形势下的中学德育

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能否育好人,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千秋大业,关系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兴亡。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性工作,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学德育工作总的看来在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律教育上取得了一定成就,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学生的觉悟,促进了中学生人格的发展,但中学德育现状无疑离时代要求尚有很大距离。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专职德育工作者责任更为重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德育工作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变化。值得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和研究。 一、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德育工作辅助化、边缘化。在高考的大背景下,一直以来,社会与家庭等各方面给予中学的升学压力巨大,一些学校单纯追求高升学率,忽视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以教学工作为核心的中学教育理念,往往将德育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相区别,德育工作主要是围绕教学工作而展开,德育也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智育”,德育工作沦为教学工作的辅助性工作。另一方面,在以教学成绩为主要标准的学校与教师考核体系之下,学校与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德育工作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起到实效

2.德育方式模式化、呆板化。长期以来,在中学德育中,“说教”和“形式主义”现象严重,方法和手段单一。在德育的评价上,采用简单的量化考核制,学生的品德转化成分数,形成考分越高者品德越好的荒谬逻辑。僵化的说教方式无视学生的困惑,对于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仅采用教条的方式去教育学生,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妨碍了学生自主性的培养。部分中学德育工作者没有适应和了解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德育工作新环境、新背景,不注重改进和学习新的工作方法,不注重在德育工作中吸收新的时代元素和利用新的科技手段,导致师生间产生隔阂,沟通不畅,德育工作没有切入点和针对性。

3.德育内容与现实脱节。国家在开放,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学生无论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象牙塔继续深造,还是毕业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他们所面对的这个社会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社会,而中学德育内容往往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水平。中学德育部门抓纪律、重品行,衡量学生的标准主要是有没有认真学习,有没有违反纪律,忽视

了学生思想深层次的培养以及社会变化对中学生走出中学校园后的思想影响因素。例如在大一新生中存在的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差、心理问题较多、自我认知发生偏差和对考试的依赖和恐惧等等问题,无不反映了中学德育工作衔接性的缺失,多多少少存在着与社会现实相脱节的情况。

二、加强德育的方法

鉴于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这些问题,要搞好德育工作,就必须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正确引导,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当前,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培养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独立鲜明的世界观、人生观。所谓主体意识就是排除客观环境的干扰,以自己的立场、观点来衡量事物的是与非。 每个人都是一个主体,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可是,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当多的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与发挥,而且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独立人格得不到尊重,教师常以批评、训斥、禁止、惩罚等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剥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权利得不到保证,教师常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容器,一味地填鸭灌输、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主权;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往往过多地强求一律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阻碍了学生个性与主体性的发展。学生淡漠的主体意识、低差的主体能力,已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要为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人才,必须重视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形成独立的鲜明的世界观、人生观,并以此正确判断事物的优劣、善恶、美丑。对于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坚持正面引导教育。学校教育作为影响人发展的独立因素,是培养中学生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主导力量,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更多的是在学校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下发生作用的。因而教师的职责并不仅在于“授业”、“解惑”,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书方面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在育人方面既要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使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又要陶冶学生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二是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和锻炼。客观环境是中学生主体意识形成的外部条件,而主体意识的最后形成,主要依靠个人的主观努力。在急速的社会变革中,中学生要认清社会的主旋律, 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加强自我教育和锻炼,自觉抵制和批驳种种错误的思想倾向,并在与不健康的思想行为作斗争的过程中培养自己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出污泥而不染”、

“世人皆浊而我独清”的主体意识。

2.加强师德建设。俗语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这足以说明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教育者,必须严于律已,注重自身行为的示范作用。在行为习惯上,工作、学习等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去影响感化学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错误观念以致引起的不道德行为,往往与学校德育目标背道而驰,无法实现德育的实效性,甚至脱离德育而把学生引向反面。教育部“师德报告团”的感人报告,霍懋征、殷雪梅等大批师德楷模的动人事迹感动了中国,感动着千万教师,师德是教师本质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是的,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孩子的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教师的教学水平关系到他的教学信度,关系到他的品德素质。只有过硬的教学,高尚的品质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

3.坚持德育为首,推行素质教育。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应当坚持以“ 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以同样的力度甚至投入更大的力度做好中学德育工作。社会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考核中,应当将德育成果科学地纳入到考核体系并提高比重,引导学校与教师重视中学德育工作,并将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把德育与学校管理相结合,渗透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之中健全和完善学校德育评价制度,逐步使德育形成规范、建立制度,推动德育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并把德育工作与学校管理相结合,实施“四层管理”。即与学生工作联系密切的政教处、共青团、年级组和班主任四者应互相配合,进行学生管理,其中政教处和共青团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学校可以开展的德育活动丰富多彩,总结起来,应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以“五爱”和感恩为核心,着重抓好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如充分利用学校附近的教育资源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像敬老院、烈士陵园、纪念碑和博物馆等等都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校外课堂。周一坚持升国旗、唱国歌制度,利用重要节日和重要纪念日的庆祝活动突出爱国主义内容。许多学校针对青少年的特点,运用影视、演讲、主题班会和团队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即爱老师、爱父母、爱同学、爱学校、爱

家乡和感恩教育,即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和感恩生活。这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由浅入深,看得着,抓得住,实实在在,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二是在适当的时机组织专门的德育活动,例如“给灾区的同龄人写信”,开展讨论“没有垃圾箱,平时有了垃圾怎么办”。在节假日和重大庆典日积极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德育活动等,从而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三是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中还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弘扬传统美德。因为学校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隐性课堂,对学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创造出一种健康、上进的“小气候”,学校可利用“校园之声”、“学校宣传栏”、“德育活动室”等大力宣传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4.创新德育方式,探索德育方法。德育工作方式方法要突出一个“实”字,注重一个“效”字,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形式开展中学德育工作。例如在当前计算机网络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得到推广的形势下,德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勇于探索和创新,使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德育工作相结合,可以使德育工作由平面走向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可以激活学生的参与到德育工作中的兴趣,避免德育工作中的枯燥性、呆板性。近年来,中学德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活动形式,如讨论、辩论、演讲、参观、考察、专题调查、社会实践等,这也是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5. 做到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中学阶段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重要环节,学校德育工作不能离开家庭教育,家校应当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要通过各种法律案例、法制节目等形式,要求家长从孩子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为人处世、自立能力等方面配合学校强化教育,不要溺爱孩子、娇惯子女。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培根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了无愧于最光辉的职业和这最光荣的称号,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探索塑造出更好的“人类灵魂”。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由此可见,教书育人,重在“育人”。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学校这块德育主阵地,结合当前新形势,不断创新德育工作,引导青少年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使德育更好地发挥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对学生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sd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