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作业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22 05: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作业 1 第1章第1次 专业 班 学号 200 姓名 一、填空题

1.在电路分析计算中,必须先指定电流与电压的 参考方向 ,电压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独立地 指定 。

2.若电流的计算值为负,则说明其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 相反 。

3.线性电阻上电压u与电流i关系满足 欧姆 定律,当两者取关联参考方向时其表达式为 u=iR 。

4.基尔霍夫定律与电路的 结构 有关,而与 元件性质 无关。 5.KCL实际上是体现了 电荷守恒定律 或 电流连续性 的性质。 6.KVL实际上是体现了电压与 路径 无关的性质。

二、选择题

1.电路如图1所示,已知 i1??1A,u3?2V,R1?R3?1?,R2?2?,则电压源电

压 uS?( B )。

A.7V B.9V C.?7V D.?9V

2.电路如图2所示,已知 i1??2A,u5??2V,R3?R4?1Ω,R5?2Ω,则电流源

电流iS?(B )。

A.3A B.6A C.(2R2?i1)A D.2(R1?R2)A 3.电路如图3所示,电流源功率如何?( B )。

A.发出 B.吸收 C.为零 D.不确定 4.电路如图4所示,u??10V,i??2A,则网络N的功率为( B )。

A.吸收20W B.发出20W C.发出10W D.发出?10W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作业 2 三、计算题

1.电路如图5所示,试校核所得解答是否满足功率平衡。(提示:求解电路以后,校核

所得结果的方法之一是核对电路中所有元件的功率平衡,即元件发出的总功率应等于其他元件吸收的总功率)。

解:PA=-300W(发出); PB=60W(吸收); PC=120W(吸收);PD=80 W(吸收); PE=40 W(吸收);PA+PB+PC+PD+PE=0(功率平衡) 2.试求如图6所示各电路中的电压U,并讨论计算各个元件和端口功率。

解:(a)IR=8A; U=16V; PI=-16*6= -96W(发出);

PR=82*2=128W(吸收;) P端口=2U=32W(吸收)

(b)IR= -2A; U= -6V; PI=4U= -24W(发出);

PR=12W(吸收) P端口=2U= -12W(发出)

第1章第2次 专业 班 学号 200 姓名 一、填空题

1.电压源空载时应该 开路 放置;电流源空载时应该 短路 放置。

2.电路中某一部分被等效变换后,未被等效部分的 电压 与 电流 仍然保持不

变。即电路的等效变换实质是 外部 等效。

3.结点电压法是以 结点电压 为独立变量,实质上是体现 KCL 。

4.列结点电压方程时,先指定一个结点为 参考结点 ,其余结点与该结点之间的电压称为结点 电压。

5.支路电压等于 两 结点电压之差,它与 参考结点的选择 无关。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作业 3 二、选择题

1.电路如图1所示,已知IS?3A,R0?20Ω,欲使电流I?2A,则R=(D )。

A.40Ω B.30Ω C.20Ω D.10Ω

2.电路如图2所示,uS?3V,iS?1A,R?1Ω,电流源发出(产生)的功率P?(C )。

A.1W B.?1W C.4W D.?4W 3.电路如图3所示,若电流表A的内阻很小,可忽略不计(即内阻为零),已知US?20V,。 R1?R4?10Ω,R2?R3?20Ω,则A表的读数为(C )

A.0A B.13A C.12A D.23A 4.电路如图4所示,已知US?4V,R1?10Ω,R2?30Ω,R3?60Ω,R4?20Ω。a、

b端电压U?(D )。

A.3V B.2V C.?1V D.?2V

三、计算题

1.电路如图5所示,已知uS?100V,R1?2kΩ,R2?8kΩ,试求下列3种情况下电

压u2和电流i3。若:(1)R3?8kΩ;(2)R3??(R3处开路);(3)R3?0(R3处短路)。

解: (1)u2?usR2//R3u?66.7V; i3?2?8.3mA

R1?R2//R3R3 (2) u2=80V, i3=0mA

(3) u2=0V, i3=50mA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作业 4

2.电路如图6所示,已知 US?10V,IS?2A,试求电压U。

105?4?10V U?112?5552?第1章第3次 专业 班 学号 200 姓名 一、填空题

1.使用叠加定理来求解电路时,不作用的独立电压源用 短路 代替,不作用的独立电流源用 开路 代替。

2.不能用叠加定理来计算线性电路中的 功率 。

3.用电压源US与电阻Ri串联等效一个实际电源时,US为实际电源的 开路电压 ,Ri为实际电源的开路电压 与短路电流 之比。

4.一个含独立电源的线性二端网络,可以用戴维宁定理来等效,则其等效电压源等于

该二端网络的 开路电压 ,其等效内阻等于该端口内所有独立电源 置零 时,该端口的输入电阻。

5.已知线性含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短路电流iSC,则该端口的等效电阻为 (uOC/iSC)。

6.含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为10V,短路电流为2A,若外接5Ω的电阻,则该电阻上的电压为 5V 。

二、选择题

R?6Ω,1.电路如图1所示,已知IS?2A,由叠加定理可求电流I?( A )。 US?6V,

A.?0.5A B.?2/3A C.4/3A D.1.5A 2.电路如图2所示,网络N内仅含电阻元件与受控源,已测得电流i1、i2和i的数据列于表内,表格中的未知数据为( A )。

A.4A B.2A C.?4A D.?1A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作业 5

3.电路如图3所示,它的戴维宁等效电路中,uOC和Ri应是( B )。

A.5V,5Ω B.1.5V,1.5Ω C.9/5V,6/5Ω D.3/4V,1.5Ω 4.电路如图4所示,它的戴维宁等效电路中,uOC和Ri应是( C )。

A.5V,2Ω B.0.4V,2Ω C.0.8V,2Ω D.4V,2.8Ω

三、计算题

1.电路如图5所示,N为无源线性电阻网络, US?12 V, IS?2 A。当1?1'端口开路

时,U1?3V,I2?2A;当2?2'端口短路时,U1?8V,I2??0.5A;当 US, IS共同作用时,它们各自发出多少功率。

解:当US,IS共同作用时,U1=11V, I2=1.5A PIS= -ISU1= -22W(发出), PUS= -USI2= -18W(发出)。

电流源发出功率22 W,电压源发出功率18W; 2.电路如图6所示,试用戴维宁定理求ab支路的电流I。

解:E=Uab0=-6*3+6*6=18V

R0=4.5Ω, I=(E+2)/(5.5+R0)=20/10=2A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作业 11

Z?1?1//(1?j)?1.6?j0.2?1.61?7.125??

图1

第3章第2次 专业 班 学号 200 姓名 一、填空题

??IZ?。 1.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是U2.容抗与?成 反 比; 感抗与?成 正 比。

3.电容上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是 电流 超前于 电压 90 度。 4.电感上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是 电压 超前于电流90 度。 5.负载上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与其阻抗角的关系是 相等 。

二、选择题

1.正弦稳态电路如图1 所示,若uS?10sin(2t?300)V,R?2?,L?1H,则在正弦稳态

时,电流i与电压uS的相位关系为( C )。

A.i 滞后电压uS900 B.i 超前电压uS900

C.i 滞后电压uS450 D.i 超前电压uS450

2.电路如图2 所示,电源电压US 等于( C )。

A.US?UR?UL?UC B.US?UL?UR?UC

2?(UL?UC)2 D.US?UR?(UL?UC)2 C.US?UR2?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A )3.电路如图3 所示,电流源 I。 S??I??I??I? B.I??I??I??I? A.ISRLCSRLC??I?I?I D.I??I?I?I C.ISRLCSRLC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作业 12

?的关系式是(B )4.电路如图4 所示,I?与U。

?? A.I??UUU????? B.I? C.I D.IR??LR?j?LR?j?L?UR?(?L)22

三、计算题

1.无源二端网络如题图5所示。其端电压和电流分别为

u?2202sin(314t+30o) V,i?4.42sin(314t -23o)A。试求其等效复阻抗Z并判断其性质;若将其等效为两个元件串联,试求出这两个元件的参数值并画出等效电路图。

220?300Z??50??53??30?j404.4??23? R?30?,XL?40?,L?0.127H? 90?,电源频率2.电路如题图6所示。已知Z1?Z2?202?45??, I?2 超前I1f?50Hz。试求电容C。

设U?U?0?,?I1?I1??45?,I2?I2?45?I2?????U?0??I2?45?20?j(20?XC)?20?j(20?XC)?Z??45?20?XC??20XC?40?C?80?F

第3章第3次 专业 班 学号 200 姓名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作业 13 一、填空题

1.由P?UIcos?可知,当电压U一定、电流I升高时,负载功率因数要 减小 。 2.电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后,如果总电流减小,则功率因数一定会 升高 。 3.电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后可以提高功率因数,但总功率将 不变 。 4.RLC串联谐振电路中,若UL?UC,则可判定电路达到 串联谐振 。 5.RLC串联谐振电路当电源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电路 呈感性 。

二、选择题

??100?30?V,流过电流I??5??30?A,则此电路的无功功率Q1.已知某电路端电压U为( D )

A.500 Var B.5003Var C.250Var D.2503Var 2.下列公式哪个可用来计算 RLC 串联电路的平均功率?( D )。

A.P?UI B.P?I2Z C.P?U2/Z D.P?I2R 3.在RLC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电路参数R?10k?,XL?6k?,XC?6k?,,此电路的( D )等于零。

A.视在功率 B.有功功率 C.cos? D.无功功率 4.正弦电路如图1所示,R?XC?5?,,UAB?UBC,且电路处于谐振状态,则复阻抗

Z为( A )。

A.(2.5?j2.5)? B.(2.5?j2.5)? C.5?45?? D.5??45??

图1

三、计算题

1

.RL串联电路如图2所示,当外加电压为U?220V,f?50Hz时,消耗的功率P?42W,I?0.4A。试求:⑴电路中的电阻R和感抗XL;⑵功率因数cos?;⑶欲将功率因数提高到cos?2?0.9时,应并多大的电容C;⑷ 若并联4.75?F的电容器,功率因数是多少?图2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作业 14

(1)P?I2R,R?262.5?,2R2?XL?U/I?550,XL?483.2?,(2)P?IUcos?,cos??0.477P(3)C?(tg?1?tg?2)?3.75?F?U2(4)cos??0.99

2.电路如图3所示,已知u?2202sin314tV,

i1?22sin(314t?30?)A, i2?1.822sin(314t?60?)A。 欲使u与i同相,求电容C。

图3

U?220?0?,I1?2??30?,I2?1.82??60?IC?2sin30??1.82sin60??2.576AXC?220/2.576?85.4?C?37.3?F

???

第4章第1次 专业 班 学号 200 姓名 一、填空题

1.对称三相电源指的是各相电压大小 相等 ,频率 相等 ,相位互差120度 。 2.在星形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中,Ul/Up? 3 ,Il/Ip? 1 。

3 。

。 3U??90?3.在三角形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中,Ul/Up? 1 ,Il/Ip? ??U?0?V,则线电压U?? 4.若星形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的相电压UBCA??U??U?? 0 ,I??I??I?? 0 。 5.对称三相电路中,UABCABBCCA??I?0?A,则相电流I??I/3??90? 。 6.若三角形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的线电流IBCA7.对称三相电路中P?3UlIlcos?, 式中?是 Up 与 Ip 的相位差。 8.对称三相电路的平均功率为P,线电压为Ul,线电流为Il,则视在功率S=3UlIl,功率因数??P/S。

二、选择题

1.星形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为( D )。

??U??30? C.??3U? D.??3U??30? ??3U? B.A.UUUUlpABAABAlp2.三角形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为(B )。

??I? D.I?3I ??3I? B.I?3I C.IA.Ilplplppl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作业 15

?与U?之间的相位关系是( B )3.对称三相电路中,线电压U。 ABCB?超前U?落后U?60? B.U?60? A.UABABCBCB?超前U?落后U?120? D.U?120? C.UABABCBCB4.对称三相三线制如电路图1所示,线电压Ul?380V,若因故障B相断路(相当于S打开),则电压表读数(有效值)为( B )。

A.0 V B.190 V C.220 V D.380 V

5.对称负载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路如图2所示,原先电流表指示为3A(有效值),后因故障一相断开(相当于S打开),则电流表的读数为( D )。

A.3A B.0.53A C.3 A D.1A

??(B )6.三相四线制电路如图3所示,则线电流I。 A????U???U?UUUUAAABABA. B. C. D.

Z?ZlZ?Zl?ZN2(Z?Zl)2(Z?Zl)

三、计算题

1.三相对称电路如图4所示,电源相电压为220V,负载阻抗Z?(30?j20)?。求:(1)图中电流表的读数;(2)全部负载吸收的有功功率;(3)如果A相负载的阻抗变为零(其他不变),再求(1)、(2);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作业 16

(1)IA??220?0??6.11??33.7?A30?j20?2(2)P?2IARA?3350W(3)IB?UBA/Z?IC?UCA/Z???????380??150??10.56?176.3?A30?j20

380?150??10.56?116.3?A30?j20IA??IB?IC?18.3??33.7?AP?2UPIPcos??2?10.56?380?cos33.7??6677W?。??100?0?V,Z?10/3?,X?10?,求I?,I?,U2.三相电路如图5所示,已知UAB LababA

Iab???100?0??10??90?Aj10IA?103??120?AIB?103?120?AUAB?IAZ?Uab?IBZ?200??60?A

?????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作业 16

(1)IA??220?0??6.11??33.7?A30?j20?2(2)P?2IARA?3350W(3)IB?UBA/Z?IC?UCA/Z???????380??150??10.56?176.3?A30?j20

380?150??10.56?116.3?A30?j20IA??IB?IC?18.3??33.7?AP?2UPIPcos??2?10.56?380?cos33.7??6677W?。??100?0?V,Z?10/3?,X?10?,求I?,I?,U2.三相电路如图5所示,已知UAB LababA

Iab???100?0??10??90?Aj10IA?103??120?AIB?103?120?AUAB?IAZ?Uab?IBZ?200??60?A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rh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