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2篇

更新时间:2023-03-27 12: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

6 月 1 日出版的第 11 期《求是》 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文章强调,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政治判断力、 政治领悟力、 政治执行力, 心怀“国之大者” , 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坚决做到令行禁止, 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生态文明建设, 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迈向新的赶考路,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争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和急先锋, 以“三色笔”绘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图”。绿色“打底” 映初心, 绘一幅“绿水青山入画来” 的“生态图” 。 “绿色映底蕴, 山水见初心” , 践行创新、 协调、绿色、 开放、 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推动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和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得出的历史规律, 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 和“初心” 。 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 全国上下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污染防止攻坚战全面打响, 蓝天保卫战、 碧水保卫战、 净土保卫战等持续发力, 决心之大、 力度之大、 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国家生态环境得到有力保护和修复, 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近六十年来,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几代建设者们, 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境界, 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 甘于奉献, 创造了 “荒原变林海” 的人间奇迹。 这种奇迹背后, 就是对绿色初心的执着坚守。 奋进新征程, 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发展初心, 坚决摈弃先污染后治理、 先破坏后修复的老路, 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的底色,让生态“绿苗” 破土而出。

红色“勾边” 守底线, 绘一幅“湖光秋色两相和” 的“生态图” 。 “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 ” 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 相辅相成的, 建设生态文明、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 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 更为安全的发展, 走出一条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 当地通过刮骨疗毒, 放弃了 乱开滥采的老路,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 绿色产业, 告别了 “光灰年代” , 走出了 一条“村强、 民富、 景美、 人和” 的幸福路。 事实证明, 人与自然是相谐相生的命运共同体。 作为地方党员干部, 就是要守牢生态保护红线,坚决铲除急功近利的“思想杂草” ,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权衡好发展与保护、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守住耕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 趋利避害, 求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大“公约数” ,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蓝色“点缀” 逐梦去, 绘一幅“星辰大海壮辽阔” 的“生态图” 。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 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我们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 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当前,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追求的是量与质的“双优” 。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向实现第二百年奋斗目 标新征程, 广大党员干部要放眼长远、 逐梦未来、 创新求变、 不断突围, 勇于破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束缚, 通过思想、 科技等方面的创新, 努力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 这样才能突破发展“瓶颈” , 走出发展“怪圈” , 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以山清水秀天蓝的“美丽中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色添彩。

篇二

6 月 1 日, 第 11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文章指出,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 相辅相成的。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练好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内家功” , 走出一条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不仅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还能让青山绿水更加美丽, 永葆祖国河山的“好风光” 。

坚守“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绿色理念, 牵好低碳发展“牛鼻子” 。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 实现绿色转型, 势必会遇到很多阻力, 这时就迫切需要一个绿色转型的自觉意识和科学思路。 正如总书记所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 而是我们自己要做” 。 如果没有绷紧“绿色理念” 这根弦, 盲目 地迎合组织各项部署安排, 甚至对一些西方国家打的“环境牌”讳莫如深, 就会陷入他人的节奏, 被牵着鼻子走。 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认识到绿色转型的重要性, 化“要我做” 为“我要做” , 牢牢抓住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严格落实组织的基本思路, 结合地方实际, 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为牛鼻子,推动劳动、 能源、 技术等生产要素趋向绿色生态平衡, 谱写一张可行的绿色发展“施工图” 。

确定“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行动方向, 打好环境防治“攻坚战” 。 马克思曾经说过,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 如果绿色发展理念光“入脑” , 不“见行” , 那么再好的理念也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生态环境期望值, 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树立问题意识, 坚持问题导向。 针对雾霾、 污水、 荒漠化、 白色污染等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具体问题, 要及时做好对接工作。 同时坚持工作效益和战略定力, 小毛病“马上就干” 迅速落实, 大问题则从长计议稳步前行。 俗话说, “心急吃不了 热豆腐” , 根据不同情况设定不同“时间表” 从而“对症下药” , 并及时向群众公开, 接受群众监督, 方是广大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体现。

构建“落霞与孤鹜齐飞”的价值体系, 提升生态经济“含金量” 。 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阐明了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 相辅相成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十根手指弹钢琴” , 把握这种微妙的平衡, 这种平衡不是没有立场的“骑墙派” , 更不是无所作为的“和稀泥” , 而是有所主张地“两条腿走路” 。 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组织领导下推动构建政府、 企业、 群众等多个主体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为水、 地、 林等生态资源定价,在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下构建统一的价值体系, 一方面为传统生产方式画下环境的红线, 另一方面挖掘出新型生态产品的市场价值, 双管齐下走上“经济与生态齐飞” 的美好发展道路。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 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修炼绿色协调可持续的环境保护“内家功” , 永葆山水“风光” , 让万里河山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珍贵财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rg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