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的若干思考

更新时间:2023-03-16 00: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直面“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的若干思考

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向全党发出重要警示,可谓振聋发聩、令人警醒。如何经得起“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涉及诸多问题,以下五个问题尤为值得重视。

一、直面“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应解决认识问题,树立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

90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枪林弹雨的考验,也渡过了“—穷二白”的建设难关。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后,中国这条巨船,似乎驶入宽阔的海面,表面上看没有遭遇急流险滩,然而,最大的考验是成功以后的考验,最大的危险是意识不到的危险。事实上,我国正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隘口,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世所罕见”,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前所未有”。

近年,—些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快速崛起,提出了“中国威胁论”。实际上,“中国威胁论”是这些西方国家的一种策略。它们运用这种策略的主要动机是激发西方国家国民的危机感,告诫本国人民不要懈怠并始终保持紧迫的心态,不断进取,以免被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赶上或超越。在西方的一些政治家看来,—个国家如果没有外部压力、没有竞争对手,就会求安逸、图享受,就会麻痹大意、不思进取、停滞不前。而为了保持国民的竞争状态,就必须制造假想的竞争对手。科塞指出:“最初的敌人消失导致去寻找新的敌人,以便使群体可以继续从事斗争,从而维持住一个将陷入不再有敌人存在的危险的群体结构。”这种“寻找外部敌人的工作不仅起到维持群体结构的作用,而且当受到干劲松懈或内部分

歧威胁时它也能加强整体的团结”。因此,美国等西方国家炮制“中国威胁论”的目的在于转移其国内人民的注意力,缓和内部矛盾,增强国内的凝聚力与整合程度,增强国内的团结和统一。

近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与这些国家的学者和政治家们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有关。例如,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1918年出版的《西方的没落》一书中就曾预言:西方文化很快就会衰亡。事实上,他写这本书意在向西方世界的政治家敲响警钟,警告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使国家避免衰败。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的时候,在西方和中国也曾遭到谴责。其实,这是人们对亨廷顿的误读。亨廷顿不过是对西方社会提出警示,使人们警惕这种“文明冲突”事件的发生。然而,大多数人认为亨廷顿意在鼓吹“文明冲突”。9.11事件以后,多数人重新认识了亨廷顿的观点,并且意识到了这种观点所具有的先知性。 古人云:—个国家的将军如果认为自己的防御牢不可破、固若金汤,那么这个国家离被敌侵略的日子也就越来越近。同样道理,如果一个党认为自己什么都完美,不再需要学习,那么,这个党也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和灭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古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至理名言。拜伦在《哀希腊》中说过:皮瑞特舞步我们还会跳,皮瑞特方阵却忘得精光。在拜伦看来,皮瑞特方阵比皮瑞特舞步更为崇高,人们不该记住舞步而忘记方阵,因为舞步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游戏,而方阵却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忘记了舞步,人们最多可以不玩这种游戏;而忘记了方阵,人们就有可能成为亡国奴。在当今时代,如何克服懈怠情绪、保持旺盛斗志,以坚强的决心和勇气在深化改革中不断闯关夺隘,

这一历史重任就这样现实地摆到全党面前。

二、直面“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应解决精神状态问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

精神就是旗帜,给人方向和目标,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勇前进。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靠的就是共产党员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只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挫折面前百折不挠。共产党人应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胡锦涛强调,最要紧的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精神。全党同志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树立艰苦奋斗的昂扬向上精神。反观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有的躺在功劳簿上当“太平官”,患得患失不敢改革;有的面对风险难题当“葫芦官”,畏首畏尾不愿改革。1945年,黄炎培走访延安,发出周期率的警示:大凡初时聚精会神……继而环境好转了,精神也就放下了。毛泽东回应,我们已经找到跳出周期率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忪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邓小平在改革中也提出要有“闯的精神”、“冒的精神”,要有“一股子气呀、劲呀”。保持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认为这是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必须一以贯之的政治本色。 6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形象将中央机关进入北京城喻为“进京赶考”。今天,历史条件变化了,但“赶考”的精神没有过时。只有靠人民的监督,以人民的期待为鞭策,中国共产党才能跳出历史的周期率,以

百倍的胆略和勇气推进改革大业,赢得未来。

三、直面“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应解决能力不足问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直面“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学习的能力。中华民族是—个热爱学习的民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至理名言,孟母三迁的故事代代相传,苟子的《劝学篇》家喻户晓,悬梁刺股、囊萤夜读、程门立雪等典故激励了无数华夏子孙。中国共产党是最善于学习的政党,党的领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都是学习的典范。中国共产党不仅向书本学习,而且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外国学习。多年未,中央政治局有定期学习制度,各级各类党校也都有培训党员干部的任务。可以说,情况越复杂、任务越艰巨,我们党就越重视学习。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就是我们党不断学习的历史。基于此,中国几乎在所有领域都选择地借鉴了他国的经验。从经济特区的建设到市场经济的形成,从企业管理到政府运作,从股票市场到期货市场,从科技研发到文化产业,从高速公路到高速铁路等,皆是如此。在学习他国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并没有失去自我,而是用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实践证明学习是立党安邦的关键、取得成就的根本、赢得未来的基础。建立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国家,最根本的是要建设学习型政党。一个具有8000多万党员大党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这个党就

能应对各种变化,就能引领时代潮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领导改革开放的能力。我国在过去3 O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靠的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因此,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然而,在改革开放进行30多年之后,还要不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胡锦涛给予了明确回答:“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坚持科学发展的能力。党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党的奋斗目标说明,只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筑牢国家发展繁荣的强大物质基础。我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得益于对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坚持。面向未来,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2004年9月19日,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党执政,首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r6v.html

微信扫码分享

《直面“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的若干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