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24-05-28 11: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摘 要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快速调整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农业产业化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有利于发展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新型规模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农业产业化是调和新时期农户分散经营与农业快速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产物,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结合国内外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成果,对农业产业化进行了重新定义。同时以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潍坊市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了解潍坊的自然地理情况和社会经济情况,收集潍坊农业发展的数据,进而对潍坊市的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总体审视。利用现阶段在农业产业化评价中应用广泛的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对潍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并且以农业生产函数为基础,以计量经济学为工具,对潍坊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现阶段影响潍坊农业发展的各要素的贡献率大小。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农业产业化是调和新时期农户分散经营与农业快速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产物,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2)近年来潍坊农业发展因素对农业产值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财政投入、农业劳动人数、化肥施用量和耕地面积。为促进潍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应该继续在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发展上加大投入,提高政府的财政投入,以及提高从业人员的数量及素质。利用指标体系对潍坊农业产业化进程进行评价,2010年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指标值为87.8,处于发展中级阶段。同时得出现阶段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的不足是:有效灌溉面积偏小、龙头企业规模上仍显不足、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农业生产中高新科技所占比例较低以及产品市场化体系不够完善。

(3)潍坊农业的发展与农业产业化息息相关,针对进程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足以及投入产出效率评价中各种因素的贡献指数,现阶段发展的重点应该是:一是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制度保障;二是逐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规划,给予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总的指导;三是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四是促进农业龙头企

I

业规模上的提升,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五是提高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水平,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六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长效机制,普及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七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增强国内外市场的导向性;八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强农业产业融资能力。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现状 评价 对策

II

Study on Eval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Weifang

ABSTRACT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of promoting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t also can improve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markets and increase income of farmer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novates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system. It’s a new economic model which benefits on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large-scale production,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and social service. It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the new rur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s an essential to reconcile farmers’ contradiction between fragmenta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e new era of natural product, also an inevitable selec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ing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heorie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this paper redefine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By researching nature and social conditions of Weifang city, collecting data of Weifa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arries on an overall review o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of Weifang city. With us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is wildly used, this paper evaluates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Weifang city. On the basis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taking econometrics as a tool, an analysis is made about Input-output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s an essential to reconcile farmers’ contradiction between fragmenta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e new era of natural product, also an inevitable selec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 In recent years the Weifa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o the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influence from large to small in turn was Farm machinery gross power, agricultural finance investment, agriculture labor population, chemical fertilizer employment quantity and cultivated are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Weifang agriculture industrial production development, it is essential to enlarge the investment in the

III

formalization, the mechanizati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o enlarge the investment, enhances the government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as well as enhancement jobholders' quantity and quality. By using the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the process of Weifang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the Weifang agriculture industrial production level of development target value is 87.8 in 2010.The insu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Weifang is effective irrigation area is small, agriculture leading enterprise scale still quality is still at a low level, low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and product marketing system is also incomplete.

(3) The current stage of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should focus on: First,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second, gradually perfecting the special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hird, to step up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and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leading enterprise-scale promotion of; five is raising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a and cultural qualities; six is the perfect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ven to further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 eight is to improve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Current situation Evaluation

Countermeasure

IV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0引言 ....................................................................... 1

0.1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1

0.1.1研究背景 ................................................................................................................ 1 0.1.2 研究意义 ............................................................................................................... 2 0.1.3研究目的 ................................................................................................................ 2 0.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2

0.2.1国内研究现状 ........................................................................................................ 2 0.2.2国外研究现状 ........................................................................................................ 3 0.3 主要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 6 0.4论文可能的的创新之处 .................................................................................................... 7 1 农业产业化的基础理论 ....................................................... 8

1.1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 8 1.2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 9

1.2.1规模经济理论 ........................................................................................................ 9 1.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10 1.2.3 产业关联理论 ..................................................................................................... 11 1.3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 12 1.4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 12 2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的现状 .................................................... 14

2.1潍坊市概况 ...................................................................................................................... 14 2.2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历程 ...................................................................................... 15 2.3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的现状 ............................................................................................. 16

2.3.1 农业基础条件得到快速发展 ............................................................................. 16 2.3.2 农业产值取得较快增长 ..................................................................................... 17 2.3.3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 17 2.3.4 农产品品牌建设渐显成效 ................................................................................. 18 2.3.5 农业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 18 2.3.6 龙头企业取得一定发展 ..................................................................................... 19 2.3.7 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 20 2.3.8 农业高新科技逐渐受到重视 ............................................................................. 21

3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的实证评价 ................................................ 23

3.1农业产业化评价的原则 .................................................................................................. 23 3.2 潍坊农业产业化进程评价的指标体系 ......................................................................... 24 3.3 潍坊市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 25 3.4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不足 ................................................................................. 26

3.4.1有效灌溉面积偏小 .............................................................................................. 26 3.4.2 龙头企业规模上仍显不足 ................................................................................. 27 3.4.3 农产品市场化体系不够完善 ............................................................................. 27 3.4.4 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 ................................................................. 28 3.4.5 农业生产中高新科技所占比例较低 ................................................................. 28

V

4 对策与建议 ............................................................... 29

4.1 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相关法律法规 ............................................................................. 29 4.2 尽快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规划 ............................................................................. 29 4.3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30 4.4 促进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上的提升 ................................................................................. 31 4.5 提高农业生产从业人员素质水平 ................................................................................. 31

4.5.1 积极转变农业从业人员的传统思想 ................................................................. 31 4.5.2 加大对农村农业知识教育的投入 ..................................................................... 32 4.5.3 促进联合办学模式的发展 ................................................................................. 32 4.5.4 大力推进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 32 4.6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长效机制 ......................................................................................... 33 4.7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 34 4.8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 35 5 结论及展望 ............................................................... 37

5.1 结论 ................................................................................................................................. 37 5.2 展望 ................................................................................................................................. 38 参考文献 ................................................................... 39

VI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0引言

0.1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0.1.1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时至今日农业仍然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得我国在耕地少、人口多的情况下,解决了全国十几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可谓是一个奇迹,这同时也为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日新月异,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农产品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小规模的农户经营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矛盾日渐凸显出来,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全国各地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积极探索突破这一瓶颈的方法和途径。在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上海等大城市郊区 “贸工农一体化”以及“产加销一条龙”等诸多崭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开始萌芽,这些其实已经是农业产业化的雏形。90年代以后,由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这些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逐渐发展起来,而且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进入二十一世纪,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们这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中,这是已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客观规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快速推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国很多地区出现了白菜、包菜、生姜等蔬菜滞销的“菜贱伤民”现象,导致大量蔬菜无人问津,同时也出现了大蒜、大豆等农产品的价格飙升,严重脱离正常价格的现象,这都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凸显了进一步完善政府宏观指导下具有科学调控能力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相结合的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产业化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快速发展起来,其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快速调整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1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的有效举措。由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有利于发展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新型规模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潍坊市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通过对潍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可以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 0.1.2 研究意义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有效推动农业生产实现企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现代化,其对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产业化有利于解决小规模家庭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能够更加有效促进各种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农户农业生产的风险,增加农户收入,增强农业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促进农业高新科技的推广、发展,有利于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快速转变;有利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的研究需要以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多门学科为基础,涉及到规模经济、“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等多个理论热点,因此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有利于对上述理论热点的整合、归纳及研究思路的启发。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评价对系统定量评价、经济结构调整等理论研究均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所以说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有很高的理论意义。 0.1.3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农业产业化基础理论的综合分析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现阶段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不足。进而根据发展的不足之处,有的放矢的提出切实的政策建议,促进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 0.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0.2.1国内研究现状

农业产业化是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其萌芽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1987年山东省潍坊市境内的诸城市第一次提出了通过“商品经济大合唱”,进而实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此举得到了山东省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在全省予以推广,这可以被看作是农业产业化的萌芽[1]。从此以

2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后农业产业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陈民(1999)阐述了价值规律在农业产业化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其是促使我国农业产业化朝着一体化经营方向发展的内在诱因,同时也明确了市场的重要作用,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都要通过市场来进行,它是对农业产业化格局进行优化调整的客观依据[2]。牛若峰等(2000)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并结合案例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农业产业化实质上是农业产业一体化、农工商一体化,是取代农户分散经营的必然结果,并提出了有步骤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认为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和确立主导产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前提[3]。邓培军(2009)指出农业产业化对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提出农业产业化今后的研究方向——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化研究体系,加大定量方面的研究力度,突破过多局限为地区性的经营模式,进而摸索出一种统一的经营模式[4]。王世文等(2010)指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产业政策引导和优惠政策扶持外,还要能够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整合资源禀赋,实现良性互动[5]。

在定量评价方面,党耀国等(2001)建立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6]。王厚俊等(2007)利用加权平均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贵州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了定量研究,丰富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体系[7]。王淑英(2011)依据农业现代化内涵选取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农业生态化水平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定权聚类方法,对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8]。

国内学者在农业产业化的研究上,认为政府和市场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两个最重要因素,而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定量研究方面,指标体系评价仍然处于主导地位,计量经济学开始逐渐被引入。 0.2.2国外研究现状

农业产业化在世界上最早发源于美国,之后迅速传入西欧、北美和日本等地,到上世纪60、70年代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基本实现了产业化经营。Lynam and Herdt(2006)认为农业产业化的评价可以通过农产品产量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3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进行衡量[9]。Jules Pretty (2007)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农业产业化应该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使知识和技能成为主要的投入成本[10]。Lars Drake(2007)介绍了农业发展的协同进化模型,认为不同地区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出应相互联系,形成整体发展[11]。Basim Saifi(2008)认为应积极利用农村城市化的有利条件,借助城市资源发展农业产业化[12]。Laurens Klerkx(2008)认为由于市场失灵的原因,农业产业化应创新服务类型,政府应通过建立基金等措施促使创新型服务机构发展[13]。Martin K. van Ittersum et al(2008)阐述了农业产业化综合评估工具的基本要求,应该具备兼容性强以及应用范围广的特点[14]。

西方学者在农业产业化问题上更加关注经济的自由度,正视市场经济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上,考虑的因素较全面,多将生态环境等因素考虑在内,这对国内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很好借鉴意义。

在组织形式上,以下几种对我国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1)日本农协。日本农协其实是“日本农业协同组合”的简称,形成于1900年,在二战后的1947年,由于日本国内严重的粮食危机,从而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快速发展起来。日本为农协设立了专门的法律——《农业协同组合法》,使日本农协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日本农协有着自己独特的组织原则和经营原则,包括自愿加入、民主管理、协调合作、促进教育发展和剩余资金分配等。日本农协通过对农户进行生产性指导提高农户经济收益;集中销售农产品确保农协市场更有组织性和计划性,提高农户收入的稳定性;集中采购生活、生产资料,降低农户生产成本,使农户得到实惠;对农户提供金融支持,保证生产资金的有效组织,提高资金利用率;提供各种经济和社会福利,提高农户抗风险能力,切实为农户提供服务,减轻农户经济负担。经过长期的发展,现在日本农协在日本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60%以上的农畜优良品种、农业先进技术都是在农协中产生;平均每位农户通过农协销售的农产品每年达到360万日元,由农协提供给农户的生产及生活资料接近200万日元;为农户提供融资便利,农户贷款的55%以上都通过农协提供。日本的农业发展与我国比较相似,其农协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重大。

(2)法国农业合作社。法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十九世纪前期,但法国农业合作社的真正飞跃是在上世纪60年代。其时法国政府出台

4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其农业产业结构,刺激农业生产的发展。1962年出台了《农业共同经营组合法》,提出对农业合作经营组织提供优惠贷款及一定数量的财政补贴,促进了农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法国农业合作社坚持自愿加入的原则,通过入股份的形式进行组合,按照股份分配利润。法国农业合作社的优势突出体现在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包括在财政上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发放财政补助金;减免公司经营税、地方税等;减免农业合作组织之间以及内部交易的费用等一系列优惠措施,促进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其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今法国通过国内约3500个农业合作社就拉动了全国接近90%的农业,形成了高达670亿欧元的产值[15]。现在法国农业合作社有向规模化、集中化发展的趋势,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目前,法国农业合作社2/3的经营收入只是由10%的合作社创造的,规模效应十分明显,提高了法国农业的对外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16]。法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对我国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3)美国农工商一体化。农工商一体化就是指农业生产单位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相关企业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经营体系的过程,也就是农业与工业、商业这三个产业的基层单位有机地结合为一体,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综合经营。此模式最初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养禽业,初期实行生产过程工业化,即要求禽畜饲料供给、饲养、屠宰、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实行一体化模式;接着便逐步推广到了养猪、养牛、蔬菜、水果以及粮食等诸多农业部门。农工商一体化的基本经营模式之一是农工商合同制一体化,即农产品生产者与农产品加工者、农产品销售者三者之间,通过签订合同,保证农工商三种产业得以进行紧密合作,以便更好的增进以及合理分享利益。其基本经营模式之二是农工商垂直一体化,即为把农业生产本身、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及供应、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等一系列环节纳入同一经济实体之内,形成农工商综合经营体。垂直一体化经营具有诸多方面的优越性,例如可以减少经营的不确定性,利于降低风险,可降低交易费用、降低产品成本、增强竞争力,以及根据市场状况而改变农产品的数量、质量等。目前,美国已建立了以农业法为基础,100多个重要专门法律相配套的一个比较完善的农业法律体系。政府也提供了金融支持、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一系列对农业扶持政策,也保证了美国农业走在世界前列的位置。

综上所述,国外农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在组织形式上有所不同,但也有很有共

5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同点值得我们在农业发展中借鉴学习。一是都制订了一系列专门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证农业发展的顺利进行;二是国家都给予了相当大的政策倾斜,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大力扶持了农业的顺利发展;三是因地制宜,都是根据各自实际发展情况和国情制定组织和经营模式,走规模化、集中化发展道路。 0.3 主要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本文基本思路:在研究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的现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立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潍坊市农业产业化所处的阶段,对其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与案例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技术路线:首先,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内涵、发展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结合经济学理论,论述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对潍坊农业产业化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了包括农业产业化基础性条件指标、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水平指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指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指标、农业高新科技贡献指标和农业生产外向性、市场化指标的6大类的18个指标的指标评价体系,根据贡献率的大小进行加权求和,即Y=?PiCi,

i?1n(Pi为权重,Ci为指标的权数),综合评价潍坊农业产业化现状,同时利用农业投入产出模型Y?AL?K?,对潍坊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最后,结合在潍坊市农业产业化中凸显中的种种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促进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为其他地区提供有利借鉴。本文技术路线图如图0-1所示。

研究目标:

本文通过对农业产业化基础理论的综合分析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现阶段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不足。进而根据发展的不足之处,有的放矢的提出切实的政策建议,促进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

6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可行性分析:首先,本文以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研究基础,参考了国内外学者对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的研究,因此理论方案可行性较高;其次,通过历年的潍坊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收集整理统计数据,并结合实际调研,真实性较高。

0.4论文可能的的创新之处

在定量分析潍坊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引入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模型,从而能够更准确的把握潍坊农业生产的现状,在农业产业化定量分析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7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1 农业产业化的基础理论

1.1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目前理论界对农业产业化的理论概括和归纳,莫衷一是,众说纷纭,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早期认为农业自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产业,农业产业化的提法不甚科学;待得农业产业化的概念被普遍接受之后,又将农业产业化与国际上所说的“农工商一体化”等同起来,与此同时农业企业化的观点也成为热点理论。现在看来能够称得上得到较多认同的表述,就是1995年人民日报在介绍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经验时配发的社论中提出的,将农业产业化定义为“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系” [17]。当时任山东省农委研究室主任的张永森,也是农业产业化的调研与制度设计较早的参与者,他在《山东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对农业产业化进行了如下的描述,“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以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在坚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点产品、主导产业,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的要求,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形成各具特色的龙型经济实体,以达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最终目标是,农业走上城乡优势互补、产业相互促进、抵御市场风险、承载农业劳力、良性循环、协调发展之路,从而建立起农村新型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 [18]。

虽然各种理论概述侧重点不尽相同,但也都认同了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述了工业化、企业化对农业生产的借鉴作用,认为农业产业化就是通过运用发展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和方法来引导农业的发展,这也就是农业工业化、农业企业化成为农业产业化代名词的原因。

本文认为,对农业产业化进行理论概括,不能只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而是要从实践经验、时代特征、发展轨迹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有一个正确的把握。农业产业化是针对传统的小农经济的一种时代发展,突破了传统农业农业经济中规模较小、效率低下、自给自足的发展特点,是依托商品经济的时代特征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因此本文认为,农业产业化可

8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以概述为,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以农业特色园区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为手段,整合各方面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向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国际化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鼓励产供销、农工商等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不断提高农业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目的,提高农业生产的竞争力。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三大产业协调进步的新局面。 1.2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1.2.1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最初来源于西方经济学的厂商理论,就是指由于企业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生产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19]。

如图1-1所示,LAC曲线为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线,可以看到长期平均成本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在生产产量由Q1提高到Q0的过程中,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由C1减少到C0,此时企业正处于规模经济阶段,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生产产量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机器、设备等一般都具有不可分割性,有些设备则只有在较大的生产规模下才能得到使用,而在较小规模时使用反而造成成本较高。例如,联合收割机的使用,只用在大片土地上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出其高效率的特点,而且有利于降低整个收割过程的成本,而如果在小块土地上使用可能比使用人力收割的成本更高,无法体现其优势。

二是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助于专业分工。分工是现代流水线作业的基础,分工同时也增加工人操作的熟练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对企业来说,分工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对一个产业来说,对企业进行不同的分工,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企

9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产品1000多种,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

(2)精深加工能力增强。龙头企业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建立企业研发中心,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农产品加工基本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原料和中间产品加工向终端产品加工的转变。逐步改善原先粗放的原产品初加工方式,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了对原料的初端到终端的综合加工利用能力,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3)外向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加。外向型龙头企业对农业生产的带动作用巨大,很多新技术、新品种、新标准的利用和推广,都是由外向型龙头企业引进发展起来的。这一方面增加了农业创汇能力,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截至2010年底,潍坊市有自营进出口权的龙头企业达到417家,2010年农产品出口创汇近1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14亿元,按农民人均纯收入计算,相当于带动了40%的农户。今年上半年,出口创汇7.82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农产品已经成为全市第二大出口产品。

(4)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逐渐走上完善,农业标准、检验检测、执法监督三大标准模块逐渐走上正轨。目前,已经发布实施的质量标准达到171项,使绝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实现了标准化管理。龙头企业生产过程中,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质量监督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其中,61项蔬菜、禽肉国内标准,24项出口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的标准,以及154项地方标准,逐渐组成了完善的农业产品标准化体系。

2.3.7 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依托市场经济,近几年,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带动下,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渐趋于完善。

(1)潍坊市每年都组织农业企业到国内外举办的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对接会,广泛推介农业企业及其农产品。目前,潍坊蔬菜已占到了北京蔬菜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上海蔬菜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

(2)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已成为潍坊农业产品市场的主要组成。目前,已经完成对寿光蔬菜、昌乐西瓜、安丘姜蒜、青州花卉、昌邑苗木、诸城水产等十大产地批发市场,引进了企业管理机制,制定了市场准入

20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制度,基本形成了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中心,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带动力量。

(3)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功地举办了寿光菜博会、青州花博会、昌邑苗博会,打造成了三大国家级农业节会,并利用国际风筝会和鲁台经贸洽谈会等,广泛邀请国内外客商到滩坊参观考察,扩大对外宣传,促进交流合作,架起了潍坊农业走向国内外市场的平台。 2.3.8 农业高新科技逐渐受到重视

高新科技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近几年农业高新科技也越发受到重视。

(1)农业良种产业化工程稳步推进。良种开发在调整农业结构和提高农业效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推广良种高新技术,先后培育了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瓜菜等新品种(系)50多个,引进、推广优良新品种近1000个。逐步建立了蔬菜、瘦肉猪、肉牛、花卉、海产品、林果等10多个良种企业化育种中心。与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美国、韩国等国际先进种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了10多个良种繁育基地。

(2)多渠道组织了农业高新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工作。目前已经在高产高效农作物培育、设施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取得技术、成果300多项,有力的在技术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例如,在蔬菜种植领域,研发利用了设施栽培光温控制、节水灌溉、二氧化碳施肥、生物肥、生物农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到2010年,新型日光温室推广面积已达56万亩,推动了蔬菜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发展。现已组建完成以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为中心,面积达200多万亩的蔬菜种植区;以安丘白芬子姜蒜市场为中心,横跨安丘、诸城、昌邑三市,面积达30多万亩的姜蒜种植区等。蔬菜产业逐渐成为科技含量高、技术力量强的重要支柱产业。

(3)积极开展了技术交流与合作活动。大量农业龙头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近百所知名院校、科研单位达成了固定的技术合作关系,促进了企业农业高新科技的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先后引进节水设备500多台套,设施栽培设备100多台套,先进生产技术200多项,优良品种200多个,促进了农业生产走上了高效化、集约化道路。各种农

21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业高新科技逐渐受到重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3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的实证评价

3.1农业产业化评价的原则

要对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实证评价,就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客观、便于操作的评价体系。为更好的对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实证评价,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指标选取要有代表性。指标是评价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参考标准,这就要求其本身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对进程状况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反映。例如,在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选取上,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指标,就是因为人均纯收入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出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样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评价上,需要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能够对各自领域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反映,从而对农业产业化整体的发展有一个更好的描述。

(2)指标选取要有较强的操作性。指标的最终反映结果毕竟要通过量化来实现,如果指标选取缺乏操作性,将会难以对指标进行测度、量化,进而造成无法对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准确的评价。

(3)指标之间要具有互斥性。也即非线性,就是要求各指标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函数变化关系。这是因为指标间如果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就会造成指标重复的现象。例如,在测度农业机械化水平上,如果选取了柴油机拥有数量作为指标,此时就不适宜再选取拖拉机拥有数量作为指标,因为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共线性关系,如果选取了就会造成指标重复,间接就会造成机械化水平测度所占比重偏大,与实际情况就会有所偏差。

(4)指标体系要具有全面性、合理性。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实证评价,就要求对发展过程中的每个领域都应量化到,也就是全面性。在指标体系全面性的前提下,同时要注重指标设计的合理性,也就是根据实际影响的大小确定每个指标的合理权重。做到既要面面俱到,但又不平均用力,要有重有轻,重点突出。例如,在居民生活水平的测度上,如果只选取人均纯收入以及平均劳动时间两个量化指标,则在具体权重的分配上就不能每个指标占50%的权重,而是人均纯收入的权重要更大比如70%才能更准确的反映实际情况。

(5)指标选取要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就是指标的设置应该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一个好的指导作用,对农业产业化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比

23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经营规模化等指标的设置,就是引导农业产业化走集约化、科技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3.2 潍坊农业产业化进程评价的指标体系

按照如前所述的评价体系原则,对国内外农业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了借鉴,党耀国(2001)在评价河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状况时,构建了包括农业规模化、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内的三大类11个指标的评价体系;赵锋(2006)构建了包括7大类24个指标的指标体系对广西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了评价;乔玉洋(2008)构建了包括6大类17个指标的指标体系对江苏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了评价[30,31,32]。虽然各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内容都不尽相同,但都是从农业发展的各个层面入手构建的指标体系。并且在已经出台《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首次引入了农业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用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农业生产要素水平、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环境治理水平共6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监测评价农业发展的状况,这在规划编制中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本文通过借鉴这些指标体系的内容,并结合潍坊市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包括农业产业化基础性条件指标、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水平指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指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指标、农业高新科技贡献指标和农业生产外向性、市场化指标的6大类的18个指标的指标评价体系,具体情况如表3-1所示,通过对所有指标的加权求和即Y=?PiCi得到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指标值。

i?1n首先以2010年潍坊农业产业化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山东统计年鉴2011以及2010年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获得农业相关数据,得出2010年的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指标值(表3-2所示)。

由此可得,潍坊市农业产业化2010年发展指标值为87.8。

利用此指标体系对近几年的潍坊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其结果为1992年为62.5,1996年为80.4,2000年为81.6,2003年为83.4,2006年为86.6,2008年为84.7。除2008年外都是呈现一种增长趋势,也说明近年来潍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2008年农业产业化评价中,市场化指标测度不到10,是导致总体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根据大部分文献的划分方式,60以下为准备阶段,

24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发展规划》等专项发展规划出台,并且都对相应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起到了明确的指导意义。而潍坊市作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祥地,至今未有相应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规划出台,与自身农业产业化发源地地位不甚相符,同时也导致潍坊市在农业产业化上发展上缺乏统一的指导,难以形成合力优势。在已经发布的《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已经将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其中一篇重点加以论述,并且着重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潍坊“十二五”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其中提出了建设高端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以及建设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基地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37]。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重要推动力量的农业产业化,也需要制定专项规划对发展思路、开展措施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引。因此建议潍坊市结合自身实际就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发展基础与优势、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产业发展布局、龙头企业建设、资源环境、保障措施等方面制定详细的专项发展规划,可以在宏观上指导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4.3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如前所述,潍坊市现阶段存在着有效灌溉面积比重偏低的现象,这也说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2011年的中央1号文件也指出了水利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指出了大力发展水利建设的必要性。

(1)加大政府财政对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支持。积极发挥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利用中央文件中“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利政策,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充分发挥水利基金在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地位。依托峡山水库、白浪河水库、高崖水库、牟山水库、墙夼水库、冶源水库等大型水库,每个县市区都应该确保财政投入建立完善的水网设施。

(2)突出重点工程建设。目前潍坊市依托区域内的潍河、堤河、虞河、白浪河、丹河以及弥河6条主要河流,构建了“二横六纵”的水网体系,其中包括了引渠入白、北部水网南一横、白浪河中段治理工程在内的3大重点工程[38]。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强化重点工程对耕地灌溉的辐射强化能力,对推动有效灌溉耕地的建设起到本质的作用。

30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4.4 促进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上的提升

在支持企业发展上,不再追求龙头企业的个数,而是要通过优胜劣汰、联合重组、资本运营等方式,着力扩大单个企业的经营规模,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1)对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制定优惠政策,促进行业内的重点企业发展。通过政策上的倾斜最大化发挥重点企业的优势,努力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比如诸城得利斯集团、潍坊紫鸢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昌乐乐港食品等各自行业内的“领头羊”将优先予以扶持,整合资源,发挥规模效应的优势。对于龙头企业的并购、出口等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等鼓励政策,有计划的组织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进行技术交流,扶持有条件的大型龙头企业与国外公司并购、重组,在规模上提升一个档次[39]。

(2)通过园区建设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园区具有将资源集中整合的优势,有助于发挥龙头企业的发展。依托寿光、安丘、诸城、高密等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较好的优势,规划其他县市区园区的建设,通过规范化园区建设,集中予以扶持,从而形成较好的示范效果,促进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上的发展[40]。 4.5 提高农业生产从业人员素质水平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农业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对于现阶段正处于农业产业化深化转型关键时期的潍坊市各农业企业来说,高新科技和高素质人才可以说是成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农业生产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是一个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就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而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心之一就是农业生产从业人员素质的现代化,同时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现代化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要改变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水平偏低的现状,提高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水平就必须要依靠教育。 4.5.1 积极转变农业从业人员的传统思想

当前很多农业从业人员仍然存在着传统的靠天吃饭、只凭农业经验进行生产的思想,而对新的技术、新的品种等先进生产力有一种排斥心理,不愿主动接受更加缺乏主动去投资的实践动力。这既是农业从业人员提高素质的障碍,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制约[41]。要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首先就要改变他们的这种传统观念,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只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学

31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习效率才能有实质性的提高。通过树立各种科技致富的先进典型,在有条件的地方多加示范新技术、新设备的高效优势等多种渠道,逐步使他们意识到现代农业生产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知识、技能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从而使农业从业人员逐步认识到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树立学习以及掌握新技术、新科技、新知识是脱贫致富、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的新观念,确立对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支持的态度。

4.5.2 加大对农村农业知识教育的投入

在农村要完成对文盲、半文盲继续教育的工作,确保职业教育在农村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以市场需求为主的农业技术成人教育体系,提高文化素质水平。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支持,依托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平台,对农业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将广大农业从业人员切实学到有用的知识作为根本目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使农业从业人员都能精通1门以上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4.5.3 促进联合办学模式的发展

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只走封闭式办教育的传统路线,要勇于打破行业界限,促进联合办学模式的发展。各类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可以挂靠一些大专院校或者是一些大型的集团公司,这样既可以发挥农业生产地区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培训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又可以作为其实验基地,为其开展专业研究提供场所。鼓励农村学校与某些农业生产企业集团联合办厂,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劳动力,由公司提供资金和技术,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可以半工半读,也可以将做工作为一种实习,毕业后可以享受优先被录用的待遇。联合办学可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地区的优势,为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提供了便利。而且,在潍坊很多地区已经开展了规模不同的联合办学,实践证明联合办学模式在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方面效果较好。例如,在农业机械人才培养方面,2006年就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联合办学,先后培训农业机械技术人员1600多人,成效显著[42]。因此要逐步依托潍坊学院、潍坊职业学院、潍坊科技职业学院等潍坊院校以及国内各高等院校、企业集团,促进联合办学模式的发展,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水平。 4.5.4 大力推进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32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在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水平上具有针对性强、就业

率高、实用性高等诸多优点,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成为推动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而且在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潍坊市应结合实际,切实制定促进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在招生、就业等方面给予农业学科适当的政策倾斜、对于经济困难生源进行财政补贴等。各职业院校应以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树立以实践能力为根本要求的教育观念,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注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43]。

4.6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长效机制

目前,仍缺乏一种有效的农技推广长效机制,尤其是在广大基层农村,农技推广体系不畅已成为制约农业高新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完善农业技术推广长效机制目前显得尤为重要。

(1)首先提高广大农业从业人员对农业科技知识的认知度。引导广大农业从业人员了解、认识农业技术与经济效益的重要关系,通过电视广播、宣传刊物等多渠道加强对农业科技的宣传,使广大农业从业人员加强对农业技术的认识,了解农业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农业技术真正对农业从业人员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使从业人员从农业技术的被动培训转变为主动接受、学习、实践各种高新技术,提高技术的转化效率,真正将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2)立足潍坊实际,积极向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借鉴。如借鉴美国的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潍坊市各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定期到各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培训,鼓励农业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聘请农业科研人员充实其农技技术力量[44]。

(3)建议政府设立农技推广专项基金,着重用于乡镇农村等基层农技推广站的建设。乡镇农技推广站应聘用专职农技推广人员,对农技推广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确保农技推广的实际效果,各农技推广站定期进行技术交流,确保农业科技知识能够在广大乡镇农村得到普及。

33

潍坊市农业产业化评价与对策研究

4.7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农业产业化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以国内外市场要求为导向。目前,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在市场体系构建方面,国际市场由于开拓较早,现在成效比较明显,在全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一定地位。但是,潍坊出口农业产品结构还不够全面,农业初级产品较多,出口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更多是用一些初级农产品来换取外汇。而近年来,由于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持续增加,这种出口方式的劣势和不足也逐渐凸现出来,这对很多外向型农业企业非常不利[45]。在国内市场的建设方面,要着重规划建设高层次市场。就目前情况而言,虽然寿光蔬菜、青州花卉、昌乐西瓜和昌邑苗木等都开拓了一定的市场,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是真正能够引领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则只有寿光蔬菜市场,因为这个市场通过蔬菜物流体系的建设打造出了蔬菜价格的产地形成中心[46]。因此完善国内外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1)完善农产品市场建设的配套设施。包括现代农业物流、农产品期货、电子交易平台等的建设,都会为农产品的交易、流通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正兴建的以经营水产品为主的中凯兴业贸易广场项目,便是引进了冷链物流概念,可以将世界各地的农产品、水产品通过铁路、海运运到潍坊,经过整理、加工、出厂再分别销往各地。按照规划,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江北乃至全国最大的现代化、信息化水产品综合集散中心[47]。项目投入使用后,将对潍坊农产品的交易流通产生重大影响,可为我市农业产业化市场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支撑。以经营畜产品为主的雨润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按照规划,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配套最齐全、辐射范围最广的绿色、安全、生态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中心,将成为山东半岛乃至全国物流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节点,会极大地促进潍坊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48]。这两大物流中心建成以后,将会对我市农产品销售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农产品价值的充分实现。农产品期货、电子交易平台的建设,由于潍坊起点较晚,现在正是大力发展,与时代接轨的黄金时期。

(2)普及推广“农超对接”发展模式。“农超对接”发展模式可以减少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采用直配直供的方式,既可以降低农产品成本,又能保证农产品质量。鼓励佳乐家、沃尔玛等潍坊大型超市与农产品养殖基地建立直供合作关

3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r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