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1-12 17: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9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是一堂实验操作的课程,本课程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中,过滤的方法来具体操作,结合有关溶液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

2、教学目标 针对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结合9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分析海水晒盐的方法,学生能说出提纯粗盐的原理。

2、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设计出除去少量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并学会科学正确的实验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受过滤、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归纳总结出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参与过滤、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逐渐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并善于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问题,巩固本节重点,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设计思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天然水的净化,具备了溶解、过滤等实验基本操作知识,也学习了有关饱和溶液,结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完成本实验,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但学生第一次接触蒸发操作,新知识的运用也有待检验。

三、教法学法设计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

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学习新知识,将新的信息、观念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运用新旧知识链接点上产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2、在探究活动中,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空间, 使每一个学生都将有自己的“发现”,从而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和价值。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课堂。

3、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探究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自己探究感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 课前播放《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将盐运上山的视频,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

因为此情景与学习的主题相匹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设计本环节。

课上教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 学生观察: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提出问题,如何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将粗盐转化为精盐?这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探究过程

探究过程第一步: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因为学生已经学过天然水的净化,讨论后可以形成实验方案,。实验前出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溶解度的概念分析“为什么用10ml水对3克粗盐进行溶解,而不是100ml水去溶解”。

加深学生对溶解度实际应用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探究过程第二步:学生完成溶解、过滤的实验操作。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探究过程第三步、提出问题:如何将过滤之后食盐水转变为固体食盐:

学生根据海水晒盐原理,可以提出蒸发操作,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问题跟进,层层深入 1.过滤后的液体如何操作才能得到食盐晶体?2.为什么用蒸发结晶而不用降温结晶? 3.蒸发操作用到哪些仪器?

本环节设计意图:1.完善实验步骤 2.理解粗盐提纯原理

探究过程第四步、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示温馨提示

1、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2、在加热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3、热的蒸发皿要放在石棉网上冷却,以免烫坏实验台,取用蒸发皿时使用坩埚钳。 有的同学会产生疑问:1、为什么用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我希望学生能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实验,看实验后能不能解决?

设计意图:1.自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学习蒸发操作,理解重结晶的意义。 最后,反思交流,解决实验中的两个问题 1.蒸发过程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在加热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为什么要停止加热?

这样,结束整个探究过程,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总结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第三环节:解决问题:继续引入《闪闪的红星》中的场景,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释,影片中的潘冬子采用什么方法运盐进山?使整节课前后呼应。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运用化学的知识实际解决,体验体现出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教学过程第四环节:教学小结:

1、学生: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哪些能力?(学生自我评价)。

2、教师: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第五环节:问题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废旧干电池的成分,选择合适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从废旧的干电池中获取MnO2。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板书设计

最后大家看到的是我的板书设计,首先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分析出粗盐中含有哪些杂质;紧接着科学探究,学生着重探究如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最后解决问题,根据重结晶法提纯粗盐,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说出潘冬子将盐运到山上采用的方法。这样设计力求清晰直观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整理掌握。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五个方面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老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qq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