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学位论文注释体例与参考文献格式

更新时间:2023-11-27 13: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法学院学位论文注释体例与参考文献体例

2017年6月

注释体例

一、中文注释体例(脚注)

(一)一般规则

1.正文注释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用1,2,3顺序,注码放标点之后。 2.非直接引用原文的,注释前加“参见”。非引自原始出处的,注释前加“转引自”。 3.数个注释引自同一出处的,首次出现时,根据注释例要求注明全部信息,再次出现时使用简注,简注体例见(三);若两个注释相邻,则采用“同上注引书(文),第X页”。 4.书籍、论文出版(发表)日期仅标明年份(报纸除外)。 5.港台出版的著作,将民国纪年改成公元。

6.当著(编、译)者超过三人时,只写第一人,后加“等”。

7.原则上所引资料须公开发表。未公开发表的,须注明(未刊稿、内部刊行等),并标注年份。

8.原则上不引用网上资料。确有必要的,应注明详细网址及访问时间。 9.译文或译著,外国作者前加国籍,用[]注出;中国古代作者不需要加朝代。

(二)详注范例

1.单人著作,应注明作者(编者)名:《书名》(版次),卷次,(译者),页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按照著作封面署名方式注出,译著应用方括号注明原作者国籍;出版地比较复杂,一律省略。

例(1):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例(2):崔建远主编:《我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8页。

例(3):[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55~56

1

页。

例(4):[德]尼可拉斯·鲁曼:《社会中的法》,李君韬译,台湾翻译馆主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243页。

例(5):王弼注:《周易正义》,孔颖达疏,李申、卢光明整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页。

2.多作者(译者)著作,作者三位全署,三位以上作者只用第一位加“等”。

例(1):[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例(2):高鸿钧等:《法治: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67页。

3.经典著作、古籍、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以及法律文书等,按通行习惯注出,古人不加朝代名,港澳台作者也不加地区名。

例(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68页。 例(2):《孟子·尽心上》。

例(3):《宋会要辑稿》,食货·卷三,徐松刘琳等校点,第1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例(4):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遗书》甲编,第四十三卷,台湾文海出版社1964年版。 例(5):陆宇峰:《卢曼系统论视野下的司法中心学说——解释、重构与评析》,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11,第100页。

例(6):鲁楠:“匿名的商人法:全球化时代的商法及其特点”,载《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制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京师范大学法制现代化研究中心和《法学研究》杂志社合办,南京,2009,第230~260页。

例(7):《朱浩斌抢劫二审刑事判决书》,(2011)湘高法刑二终字第53号。

例(8):《福建佳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福州商贸大厦筹备处借款合同纠纷、申请承认与执行法院判决、仲裁裁决案件执行裁定书》,最高人民法院(2014)执复字第24号。 《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鲁工商企处字〔2016〕第25号。

4.析出文献需注出全部信息。

例(1):王伯琦:“超前立法的出路”,载王伯琦:《近代法律思潮与中国固有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1~79页。

例(2):[法]P. 罗格朗:“何谓法律移植”,马剑银译,载[英]J. 菲斯特、[意]D.奈尔肯:《法律移植与法律文化》,高鸿钧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5~94页。

5.引用报刊杂志与网络信息注释方式,文章名使用“”,连续出版的集刊作为期刊对待,不再作为析出文献。 甲.期刊:

例(1):张中秋:“传统中国的法秩序及其构成原理与意义”,《中国法学》2012年第3期,第128~134页。

2

乙.集刊:

例(1):车丕照:“法律全球化与国际法治”,《清华法治论衡》,第3辑,2002,第111~167页。 丙.报纸:

例(1):高鸿钧、马剑银:“英美法的印记——来自中国的观察简史”,《检察日报》,2013年8月8日第3版·学术。 丁.网址:

例(1):巩胜利:“TPP+TTIP+PSA颠覆全球秩序”,载“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articles/qqsw/qqgc/article_2013040880788.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3-12-03)。

(三)简注范例

所引文献首次出现,应按上述要求注明全部信息,再次出现时,注释简化为:作者:书(文)名,页码。

例(1):崔建远主编:《我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第20页。 例(2):[德]K.茨威格特、H. 克茨:《比较法总论》,第15页。 例(3):张中秋:“传统中国的法秩序及其构成原理与意义”,130页。 例(4):高鸿钧、马剑银:“英美法的印记——来自中国的观察简史”。

二、英文注释体例(脚注)

(一)一般规则

1.英文注释主要参考牛津大学法学院OSCOLA 2006体例(含国际法律资料),但有部分修改。凡本体例中未涉及的文献类型,可登陆

https://www.law.ox.ac.uk/research-subject-groups/publications/oscola 进行查询。英文注释中关于美国法和美国案例的引用,则采用哈佛法律评论协会的蓝皮书体例Harvard Law

Review Association, The BlueBook: A Uniform System of Citation (20th edn HLRA, Cambridge MA 2015)。

2.英文正文注释采用脚注,与中文注释一道,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标点之后。 3.非直接引用原文的,注释前加“See”。转引则在注释前加“Citing from”。

4.数个注释引自同一出处的,首次出现时,根据注释例要求注明全部信息,再次出现时使用简注,简注体例见(三);若两个注释相邻注释所引用的文献相同,则可采用“Ibid., X(页码或段落)”;若两个相邻注释内容完全一致,则采用“Ibid.”

(二)详注范例

3

1. 著作:依次注明作者,书名(斜体字),版本,出版社,出版地,出版时间,页码。三位以上作者的著作,只注明第一位作者,并使用“and others”指代其他作者。

例(1):J H Baker, 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egal History, 4thedn, Butterworths, London: 2002, pp.419–421.

例(2):Gwyne Davis, Nick Wikeley and Richard Young, Child Support in Action, Hart Publishing, Oxford: 1998, p.80.

例(3):Roy Goode and others, Transnational Commercial Law: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s and Comment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2004, pp.99-101.

2. 编著著作:依次注明作者(ed),书名(斜体字),版本,出版社,出版地,出版时间,页码。

例:G Jones (ed), Goff and Jones: The Law of Restitution, 6threv edn, Sweet & Maxwell, London: 2004, p.29.

3. 译作:依次注明译者(tr),作者,书名(斜体字),版本,出版社,出版地,出版时间,页码。

例:T Weir (tr), K Zweigert and H K?tz, An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Law, 3rd ed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1998, pp.286–294.

4. 析出文献:依次注明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使用引号),被析出文献编者,被析出文献题名(斜体),版本,出版社,出版地,出版时间,页码。

例:I Brownlie, “The Relation of Law and Power” in Bin Cheng and ED Brown (eds), Contemporary Problems in International Law: Essays in Honour of Georg Schwarzenberger on his Eightieth Birthday, Stevens and Sons, London: 1988), p.88.

5. 出版期刊文章:依次注明作者,文章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刊名称,页码。 例(1):Andrew Ashworth, “Social Control and ‘Anti-Social Behaviour’: the Subversion of Human Rights” (2004) 120 Law Quarterly Review, pp.263-266.

例(2):J Edelman and others, “Tribute to Professor Birks” (2004) 4 Oxford University Commonwealth Law Journal, p.139.

6. 电子期刊(只有电子版而没有纸质的出版期刊):依次注明作者,文章名(不用斜体),年份,卷号,电子期刊名称(使用缩写),网址,最近访问日期。

例:C Penfold, “Nazis, Porn and Politics: Asserting Control over Internet Content” [2001] 2 JILT accessed 27 April 2015

4

7. 即出期刊和工作论文:依次注明作者,文章名(不用斜体),年份,工作论文名称,工作论文编号,网址,最近访问日期。

例:F Varese, “The Secret History of Japanese Cinema: The Yakuza Movies” (2006) Oxford Legal Studies Research Paper No. 22/2006 accessed 6 September 2006

8. 会议论文:依次注明论文作者,论文题目,会议名称、会议日期,如论文通过网络获取,还需注明互联网网址与最近访问日期。

例(1):Society of Legal Scholars, “A Supreme Court for the United Kingdom: Response to DCA Constitutional Consultation Paper 11/03”(2003)

accessed 29 April 2005

例(2):UK Parliament, “Unemployment by constituency” (HC Library Research Papers 04/92, 2004)

publications_and_archives/research_papers/research_papers_2004> accessed 3 April 2005

9. 报纸文章:依次注明作者,报纸文章名称,出版地,出版(只适用于通过出版地无法判断出版国的情形),版页。如文章内容为社论,作者名称一律为“Editorial”。如报纸文章系电子出版且没有版页,则应提供访问网址和最近访问日期。

例(1):I Hawkey, “Italy takes a dive”Sunday Times (London 14 May 2006) Sport 13 例(2):E Hobsbawm, “The Dangers of Exporting Democracy” Guardian (London 22 January 2005) accessed 10 May 2005

10. 网络文献:依次注明作者名、文献名称、文献类型(如可能)、文献发布时间(如可能)、网址、最近访问时间。

例(1):Shami Chakrabarti, “The End of Innocence” (Lecture at the Centre for Public Law in Cambridge 2004) accessed 20 February 2005

例(2):Günter Verheugen, “Future of EU Shipbuilding” (Speech at New Year’s Reception of the Committee of EU-Shipbuilders’ Associations, Speech 05/65 Europa website 2005) accessed 15 April 2005 11. 案例

(1)英国法案例:依次注明案件名称(斜体),所载法律报告的卷号(使用方括号),所载法律报告名称(缩写),页码,审理法院名称(缩写);或者依次注明当事方名称(斜体),

5

所载法律报告的出版年份(使用圆括号),所载法律报告的卷号、所载法律报告的名称(缩写),页码。

例(1): Pepper v Hart [1993] AC 593 (HL) 例(2):Pepper v Hart (1993) 143 NLJ 17

2001年以来英国上议院、枢密院、上诉法院和行政法庭的判例统一使用了网络查询的引用格式,具体为:案件名称(斜体),判决年份(使用方括号),审理法院(缩写),案件编号。 例:Rottman v MPC [2002] UKHL 20

(2)美国法案例:依次注明案件名称(斜体)、所载法律报告卷号、所载法律报告名称、起始页码,年份。也可以在年份之后进行平行引注。 例(1):Michael v Johnson 426 US 346 (1976)

例(2):Michael v Johnson 426 US 346, 23 S Ct 118 (1976)

(3)其他法域的案例:原则上按该法域案件通行引证规范处理,但如果该引证规范中没有包括案件的审理法院,则需要在引证最后部分注明。

例:Waltons Stores (Interstate) Ltd v Maher (1988) 164 CLR 387 (High Court of Australia) 12. 立法

(1)英国法:依次注明法律名称、日期即可。如果引用具体法条,需以“s”、“ss”或“para”作为引导词,随后附上具体条文序号。如果引用的是下议院的法案,则需依次注明法案名称、制定机构名称(缩写),议事年度(使用圆括号),议事序号(使用方括号);如果引用的是上议院的法案,则需依次注明制定机构名称(缩写),议事年度(使用圆括号),议事序号(不使用方括号)。 例(1):Children Act 1995

例(2):Anti-terrorism, Crime and Security Act 2001 例(3):Human Rights Act 1998 s 15(1)(b) 例(4):Identity Cards HC Bill (2005-06) [49] 例(5):Identity Cards HL Bill (2005-06) 28

(2)美国法:引用美国宪法,注明《美国宪法》的缩写和条款;引用《美国法典》(United States Code),注明卷号,《美国法典》的缩写,条款号(出版年份);引用单行法律,注明法律名称及其颁布年份,公法号,条款号,卷号美国《法律总汇》(Statute at Large)的缩写,条款号(颁布年份) (修改 卷号《美国法典》简称条款号);引用《美国联邦行政法典》(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注明卷号,《美国联邦行政法典》的缩写条款号 (出版年份);引用美国州成文法,注明州法典简称,条款(最新出版年份)。 例(1):U.S. Const. amend. XIV, §2. 例(2):19 U.S.C. §2411 (2000).

6

例(3):Economic Espionage Act of 1996, Pub. L. No. 104—294, §201, 110 Stat. 3488, 3491 (1996) [amending 18 U.S.C. §1030(e)(2)]. 例(4):7 C.F.R. §319 (2004).

例(5):Mo. Rev. Stat. §400.2~207 (2004).

13. 国际法资料与文献

(1)国际条约:依次注明条约全称(通过日期和生效日期),联合国条约集或国联条约集卷号,联合国条约集或国联条约集缩写,起始页码,公约缩写,具体条款。

例子(1):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adopted 16 December 1966, entered into force 23 March 1976) 999 UNTS 171 (ICCPR)

例子(2):Convention Relating to the Status of Refugees (adopted 28 July 1951, entered into force 22 April 1954) 189 UNTS 137 (Refugee Convention) art 33

例子(3):Slavery Convention (adopted 25 September 1926, entered into force 9 March 1927) 60 LNTS 253 (2)国际法案例

国际法院案例:注明案件名称(斜体),年份,网址,访问日期,判决段落。 例:Legal Consequenc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Wall (Advisory Opinion) 2004

accessed 21 July 2005 [139]–[142]

常设国际法院案例:注明案件名称(斜体),常设国际法院案例集缩写,案例集序号,页码或段落。

例:Case Concerning the Factory at Chorzów (Germany v Poland) (Merits) PCIJ Rep Series A No 17,p.22.(para.36.)

前南刑庭和卢旺达刑庭案例:注明案件名称(斜体),审判机构名称-案号(年份),判决段落。

例(1):Tadic Case (Judgment) ICTY-94-1 (26 January 2000), para.28.

例(2):Prosecutor v Akayesu (Judgment) ICTR-96-4-T, T Ch I (2 September 1998), para.17. 联合国国际海洋法法庭案例:注明案件名称(斜体),所载报告集(可在国际海洋法法庭官网查询)年份,页码。

例:/M/V “Saiga”No 2)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v Guinea) (Provisional Measures, Order of 11 March 1998) ITLOS Reports 1998, para.24.

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裁决:注明案件名称(斜体),案件报告编号(GATT时期为BISD,WTO时期为WT/DS),年份(适用于GATT时期的报告),日期(适用于WTO的报告),段落。

例(1):Swedish Anti-Dumping Duties (1955) BISD 3S/81, para.82.

7

例(2):Measures Affecting the Automotive Sector—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 (19 March 2002) WT/DS146/AB/R and WT/DS175/AB/R paras.10-25.

解决国家和他国国民投资争端中心裁决:注明案件名(斜体),案件编号(可参见ICSID官网),具体段落。

例:APM Terminals Callao S.A. v. Republic of Peru (ICSID Case No. ARB/16/33), para.26. 欧洲人权法院案例:注明案件名称(斜体),所载案例报告集,年份和卷号,页码。案例报告集,1988年11月1日之前为EHRR(European Human Rights Reports),年份和卷号在案例报告集之前,年份在圆括号之内标注,卷号于圆括号外标注;1988年11月1日以后为ECHR(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年份和卷号在案例报告集之后,用“-”连接。 例(1):Young, James and Webster v UK (App no 7601/76) (1982) 4 EHRR, p.38. 例(2):Osman v UK (App no 23452/94) ECHR 1998-VIII, p.3124.

(3)联合国文件:按照联合国官网文件系统的格式注明,注意区分联合国大会决议、联合国大会文件、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可登录http://www.un.org/en/documents/index.html查询。 (4)海牙演讲集:注明演讲者姓名,演讲题目,年份,卷号,海牙演讲集全称,页码。 例:E McWhinney, ‘Judicial Settlement of Disputes: Jurisdiction and Justiciability’ (1990) 221 Recueil des Cours de l’Académie de Droit International, p.9.

14. 欧盟法

(1)条例、指令与决定:注明法令的类型,序号,名称,欧共体官方公告(Official Journal)上的公布信息,具体条款(如有)。

例(1):Council Regulation (EC) 1984/2003 of 8 April 2003 introducing a system for the statistical monitoring of trade in bluefin tuna, swordfish and big eye tuna within the Community [2003] OJ L295/1

例(2):Commission Decision (EC) 2004/411 on the adequat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data in the Isle of Man [2004] OJ L151/51 art. 3.

例(3):Council Directive (EC) 93/104 concerning certain aspects of the organisation of working time [1993] OJ L307/18

例(4):Council Regulation (EC) 139/2004 on the control of concentrations between undertakings (the EC Merger Regulation) [2004] OJ L24/1 art. 5.

(2)案例:注明案件编号(T代表欧洲初审法院,C代表欧洲法院),名称(斜体),年份,所载案例集,页码。

例(1):Case T-344/99 Arne Mathisen AS v Council [2002] ECR II, p.2905.

例(2):Case C-491/01 R v Secretary of State ex p BAT and Imperial Tobacco [2002] ECR I, p.11453.

8

(三)简注范例

所引文献首次出现,应按上述要求注明全部信息,再次出现时,注释简化为:作者,书(文)名(文章名需加引号),页码。

例(1):JH Baker, 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egal History, p.411. 例(2):G Jones (ed), Goff and Jones: The Law of Restitution p.9. 例(3):I Brownlie, “he Relation of Law and Power” , p.8. 例(4):J Edelman and others, “Tribute to Professor Birks” , p.9.

三、小语种文献注释体例(脚注)

1. 法文和德文注释,可参考以下标准的最新版本注明。 法文:Recueil Dalloz.

德文:Hildebert Kirchner, Abkürzungsverzeichnis der Rechtssprache

2. 西班牙文、日文、韩文、意大利文、俄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注释,不做统一规范要求,分别按各自文字注释习惯注明,但需保证文中同种文字的注释体例统一。

参考文献体例

9

一、一般规则

1.本体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制定。 2.参考文献采用著作+出版年制,按照作者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参考文献原则上要在正文的脚注中有所体现,可以不区分专著、论文和学位论文,混合排列,可以选择序号。 3.可以选择每条文献之前使用序号,如果使用序号,则采取宋体方括号“[ ]”+新罗马体(Times New Roman)数字,并用2悬挂格式,悬挂缩进2个汉字符或4个字符。 4.著(编、译)者若为1人或2人,全部著录,并用逗号隔开;若为3人及以上只录第一人,后加“,等”。

5.参考文献需要表明“编”、“主编”、“编译”等责任,“著”则不需要指出。

6.非中国籍著(编、译)者不需要标明国籍,港澳台地区作者也不需要标明地区名,若使用古籍,也不需要标明朝代。

7.书籍需要标明出版地,学位论文需要标明“保存单位+学位名称+论文,保存年”。 8.若引用同一著者的文献,首个需要详录名字,第二个开始可以用“——”代替;相同作者相同年份具有两篇以上文献,可在年份中使用a、b等序号以示区别。 9.古文献以惯例标注,一般不需要列年份,若强调某版本,可列出。 10.网络文献注明网址,最后以“[]”注明最后访问日期。

11.外文参考文献亦采取著作+出版年制,按照作者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置于中文参考文献之后。如果外文参考文献有多个语种,可按照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西班牙文、俄文、葡萄牙文、韩文的顺序依次排列在中文参考文献之后。

12. 具体范例中未注明的文献类型,请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二、具体中文参考文献范例

[1] 阿列克西,2002.法律论证理论[M].舒国滢,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 董奇,林崇德,2011. 当代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 [3] 李栋,2011.台港沪三地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

士论文.

[4] 刘超,傅小兰.2004.不同注意条件下大数与小数的加工差异[J] .心理学报(36):307-314. [5] 卢梭,1962.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6] ——,1980.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0

[7] 罗豪才,等,2007.软法与协商民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8] 马克思,1960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G]//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

版社:3-8.

[9] ——,1960b.德意志意识形态[G]//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1-640.

[10] 孟子·尽心上[M].

[11] 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遗书[M].甲编.第四十三卷.

[12] 王夫之,1865.宋论[M].金陵:湘乡曾国荃.清同治四年刻本.

[13] 昆廷·斯金纳,2002.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下卷:宗教改革[M].奚瑞森,亚方,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4] 孙鹏,2003.物权公示论——以物权变动为中心[D].西南政法大学博士论文。 [15] 夏铸九,1994.(重)建构公共空间——理论的反省[J].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6(1):

21-54.

[16] 谢鸿飞,2004.萨维尼的历史主义与反历史主义——历史法学派形成的内在机理[G]//

许章润,2004.萨维尼与历史法学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30-169. [17] 俞可平,2006.关于“民主是个好东西”的辨正[N].北京日报.2006-10-13(18版). [18] 张骐,2001.论法的价值共识——对当代中国法治进程中一个悖论的解决尝试[J].法

制与社会发展(5):7-23.

[1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R/OL].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pdf/2009/1/13/92458.pdf.[2009-2-10] [20] 中新社,2000.法国拒签国际民主宣言

[N/OL].2000-07-06. http://www.chinanews.com.cn/2000-07-06/26/36569.html.[2009-2-10]

[21] ASHWORTH, ANDREW, 2004. Social Control and “Anti-Social Behaviour”: the Subversion of Human Rights[J]. Law Quarterly Review, 120(2): 81-92.(注:英文连续出版物参考文献体例) [22] BAKER J H, 2002. 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egal History [M]. 4th ed. London: Butterworths. (注:英文专著参考文献体例)

[23] BROWNLIE I, 1998. The Relation of Law and Power [M]// CHENG, BIN & BROWN, E D, 1998. Contemporary Problems in International Law: Essays in Honour of Georg Schwarzenberger on His Eightieth Birthday. London: Stevens and Sons: 76-98. (注:英文析出文献参考文献体例) [24] CHAKRABARTI, SHAMI, 2004. The End of Innocence[EB/OL].(2004-05-03)[2005-02-20]. http://www.liberty-human-rights.org.uk/resources/articles. (注:英文电子资源参考文献体例) [25] PENFOLD C, 2001. Nazis, Porn and Politics: Asserting Control over Internet Content[J/O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Technology, 2(1):56-65[2015-04-27]

11

http://www2.warwick.ac.uk/fac/soc/law/elj/jilt/2001_2/penfold. (英文电子连续出版物参考文献体例)

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代码简表 文献类型 普通图书 报纸 报告 数据库 档案 其他 标志代码 M N R DB A Z 文献类型 会议录 期刊 标准 计算机程序 舆图 标志代码 C J S CP CM 文献类型 汇编 学位论文 专利 电子公告 数据集 标志代码 C D P EB DS 电子文献载体和标识代码简表 载体类型 磁带( magnetic tape) 光盘( CD-ROM) 标志代码 MT CD 载体类型 磁盘( disk) 联机网络( online) 标志代码 DK OL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qe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