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更新时间:2023-04-15 20:4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基础夯实

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出现

2.周文王曾告诫儿子武王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这表明商周时期人们( )

A.劳动工具的落后

B.仍处于渔猎生活

C.采用了言传身教方式教育下一代

D.懂得不过度开发自然

,不升斤斧”“非时,不入网罟”,说明当时人们懂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反对过度开采。

3.导学号52440001目前出土的多幅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其分布如下: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牛耕逐渐普及,由此可知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4.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农民承担赋役的一种土地制度,这与材料中“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和“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相符。故本题选C项。

5.导学号52440002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痼疾。其原因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中国古代土地兼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故选B项。

6.叶茵在《田父吟》的诗中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

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农民债务沉重,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能反映诗中的状况。

7.《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项与史实不符,周代制度并未被后代严格奉行,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活动,并非政治制度,排除B项;重农抑商是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开始的,C项错误;材料中统治者重视农桑,反映出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D项正确。

8.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9.“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

A.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C.每年都有土地兼并现象出现

D.铁犁牛耕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强调通过“人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即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0.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与水利工具的发展密切相关,水利工具是农业进步的基础,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

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D.能够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1、图2工具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灌溉工具桔槔、隋唐五代时期的灌溉工具高转筒车。其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利用人力,后者利用水力。正确答案为C项。

能力提升

11.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

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

出正确答案。

12.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

D.“市”突破空间限制

(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可以判断这描述的是均田制。均田制下,国家分配的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所以买卖国家分配的土地是违法的。“违法卖买”恰恰说明均田制受到破坏。故正确答案为C项。A项

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B项分封制与均田制无关;D项反映的是宋代城市变化。故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3.“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杜甫《春水》)诗中提到的唐代经济情况包括( )

A.农民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他们使用的耕牛、种子等,都是由地主提供的

B.小河边有架用竹子造的水车在旋转,上面吊着许多竹筒正在灌溉“小园”

C.小农经济的基本生产经营形式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

D.自然条件的完备带动了家庭手工业的繁荣

,故A、C、D三项错误。“连筒灌小园”反映了人们用筒车灌溉“小园”的史实,故选B项。

14.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的《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农业生产技术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发展而得以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15.导学号52440003(2016浙江文综)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的特点,“妇人纺织,男子桑蓬”则体现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涉及土地的集中程度,故A项排除;从题干材料中无法看出土地的拥有者没有能力耕田的信息,故B项排除;题干材料中的“佃则有田”是说佃农有田可耕,但耕种的是地主的土地,故D项表述错误。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材料二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假如你穿越时间隧道,回到材料二所示的时期,你所向往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的?

,在充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材料信息和教材中有关小农经济的知识回答,其中第(2)问要把握小农经济影响下农民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小农经济。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活安定,儿孙满堂。(言之成理即可)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耕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张履祥《补农书》材料三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在农村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产生这种生产关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在封建社会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所说的现象?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和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保守、负担较重、极易破产。

(2)租佃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存在。

(3)在封建社会人民热衷于买田置地,主要原因是随着土地私有制、租佃关系的发展,土地经营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且比较稳定;封建国家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是土地兼并的重要形式,土地兼并又是产生租佃关系的主要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q0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