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 - 浅谈贝多芬

更新时间:2023-10-11 21: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传 张申慧号 22

浅析贝多芬

文传 张申慧 22

最开始去了解贝多芬是高中学播音的时候,那时候又一遍文章叫《月光曲》,讲述的是传说贝多芬月光曲的由来。看文章把月光曲形容的很美的样子,于是便搜来听听,由此,变喜欢上了贝多芬的音乐。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 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100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

其实贝多芬写作这部作品时正值1801年,当时他的耳聋疾患日渐严重,失恋的创痛尚未平复在痛苦的心境中,他写出了这首钢琴奏鸣曲。因此在第一乐章中那支叹息的主题融人了他的忧郁的思绪。有人曾借助想象力解释了这个乐章说“第一乐章犹如月之初升,充满希望,但被浮云所掩,万影俱逝,令人悲从中来”。

第二乐章——小快板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比较短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冥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得非常完美。 第一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2段1分13秒再现第一段。这个乐章好像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

第二乐章是个小快板。作为过渡性乐章,音乐情绪趋于柔和温馨,像是回忆昔日的甜梦,也像憧憬未来的蓝图。乐章中的两个音乐主题仿佛是抚慰着创伤的

心灵。舒缓的过渡乐章会使人产生平静的月夜之感受。不过,这皓月般的恬静不过是贝多芬汹涌的心海中的短暂的憩息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4/4拍子 奏鸣曲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着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而又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像是连连的跳脚声。 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它临近结束时连续的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强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贝多芬曾说过,他的作品27号的两首奏鸣曲都像幻想曲。他指《月光》奏鸣曲的乐章之间要紧接不要有停顿,这样才能从开始乐章以暗示性的方式逐渐展开,进入到错综复杂的终乐章,而得以提供一种凝聚高潮的感觉。贝多芬这一时期的奏鸣曲充满了尝试性的作法,他企图重新评价奏鸣曲式主要的创作原理。一般来说如要遵循传统的格局,奏鸣曲式往往只出现在一个乐章里而通常在第一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模式《月光》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

第三乐章如潮涌来,猛狮般的贝多芬又跃现在急驰奔突的黑白琴键之上。如果说第二乐章正如李斯特评沦的那样“它是两座悬崖中的一朵小花”那么终曲乐章就是从万丈悬崖上狂泻直下的洪水。激动的快板速度使音符势如暴风骤雨融进了愤懑、申诉与抗争。坎坷的际遇给以贝多芬的不是叹息和屈从,而是搏击与争斗。这个乐章有两个对比性主题,前者由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构成向上冲击的乐句显示了坚强的力,后者旋律优美、音调清丽,充满了对信念的憧憬与希冀。两个主题或交织、或对比、或发展、或重现使作曲家的心境如大海波涛汹涌难以止息。

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的早期作品,其时正是古钢琴向现代钢琴发展转变时期由于此曲第一乐章使用延音踏板非古钢琴所能企及,所以此曲是第一部只适用于钢琴演奏的作品。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阐述音乐家精神发展过程的独特文献。它们实际上囊括了贝多芬在键盘上全部的创作生涯。他先是像年轻的雄狮一样创造英勇业绩;中年时他表现出富有挑战精神的英雄主义,在生命的后期则感受到伟大的神秘境界。与键盘音乐的旧约,即巴哈的平均律由48首前奏曲和

赋格组成不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对于钢琴乐曲的风格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贝多芬不是创作速度很快的作曲家,音乐创作对他而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他的每首作品都是深思熟虑的产物很多初稿都被废弃,最后只有最满意的结果才留了下来。贝多芬的音乐听起来不论令人感到多么自然。实质上,都是经过他严密且具有知性的技巧创造出来的。在贝多芬全部32首奏鸣曲中几乎没有哪个章节是薄弱的。他先是像年轻的雄狮一样创造英勇业绩中年时他表现出富有挑战精神的英雄主义。晚年时则感受到伟大的神秘境界。和键盘音乐的旧约,即巴哈的平均律,由48首前奏曲和赋格组成,不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对于钢琴乐曲的风格有着革命性的影响。它们使钢琴乐曲脱离莫扎特时代那种室内的典雅风格而为19世纪李斯特、塔尔贝格Thalberg这样的大师谱写出热情灿烂的作品开创风气之先。

说完月光曲,再来说一说第五交响曲。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已写过“海利根遗书”,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展现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激烈斗争和获得灵魂自由的胜利欢悦。虽然贝多芬创作这部交响曲时,个人遭遇到许多苦难,但是他的音乐追求的却是人类的欢乐。他不以一己之悲欢,局限自己的创作,因此,贝多芬的音乐具有崇高精神。精一地崇高青窝在“通过苦难的欢乐”之中,它揭示出人类精神历程的艰难和战胜苦难的崇高之美。

第五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四个乐章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它们不仅是顺理成章的,而且还被那个著名的“命运主题”贾成一体。贝多芬所说的“命运”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天命”或“天数”,这个命运是指人生的苦难和种种不幸。而人应该战胜苦难,主宰自己的生活,达到人类光明的理想。所以,他在给阿芒达牧师的信中说过那句名句:“我决心扫除一切障碍??我将扼住命运的喉咙。”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

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矛盾冲突愈演愈烈,形成了乐章的高潮,最后,敲门动机的沉重音响结束了第一乐章。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贝多芬用了极活泼的快板。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但是仔细品味,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它有如一首抒情诗,表现了人的感情体验的复杂世界。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 在这个乐章里,命运动机的阴影仍然存在,但只是一个影子而已。最后,当胜利和欢乐 的终曲响起时,它已经完全销声匿迹,最后的狂欢是对人的力量的赞美和歌颂。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

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这个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总结,即前三个乐章是“通过斗争和思索,寻求自由和欢乐”,而这个乐章是作出“斗争取得了胜利,欢乐战胜了苦难”的结论,这个结论也是作者一生的总结。“亿万人民团结起来”是乐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pn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