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概论—闫红霞—习题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15 04: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旅游文化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有谢灵运、徐霞客、玄奘。

2.西方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有柏朗嘉宾、卢白鲁克、马克·波罗。 3旅游文化研究方法.模式分析法、区域比较法、演绎法和归纳法。 二、简答题

1.旅游文化的功能是什么?

一般说来,旅游文化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一是保存与传承(认知)功能。旅游文化是对各种旅游文化事象的记录和储存,是各种旅游文化成果的凝聚和沉淀。二是教育与启智功能。旅游文化不仅有积极的教化,而且还具有启智功能,能启发人的思维、启发人的智力,有助于人类的不断创新。三是愉悦与审美功能。人类对异国他乡的文化自有一种特别的新奇感,对优秀的文化自有强烈的愉悦感,旅游活动就是一种审美活动。四是规范与凝聚功能。施游文化特别是一些传统习惯和民间禁忌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功能。五是交流与经济功能。旅游文化和旅游文化之间可以通过旅游介体(旅行社、旅游交通和导游等)实现沟通。

2.旅游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地域性。不仅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不同的国家,甚至一个国家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旅游文化特征。

.民族性。不同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的文化传统,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旅游文化传统,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性还有旅游亚文化。

历史性。 旅游活动是人类历史渊源久远的一项文化活动,旅游文化的积淀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

传承性。在历史时问序列上代代相传、承续不绝的特征。当然,旅游文化的传承性包含进化、冲突和整合。

3.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从旅游文学中突出地表现出来,概括起来,就是重游传统,重人传统,政治传统和与民同乐传统。

4西方古代旅游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这种特征主要是早期旅游的宗教性。希腊人对奥林匹斯诸神的崇拜构成了西方原始宗教的主要源头,也构成了西方古代旅游隐含的精神资源。进入中世纪以后,基督教的一元神取代了多神教的统治,为数不多的外出旅游者又主要是赤足敝衣,一路苦行的朝圣旅游者。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基督教强调宗教地点和朝圣行为的重要性。总之,西方中世纪旅游文化的主体就是要从旅游中去追求一种人神沟通。

4.旅游文化的的地位是什么?

旅游文化是构筑旅游产业的核心和灵魂,旅游作为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满足游客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文化享受。首先,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其次,旅游文化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所以,旅游是一种文化性很强的经济活动。旅游文化是旅游产业形成的前提条件。

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创名牌、提高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旅游者进行旅游,其本质上是购买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缺乏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就谈不上具有竞争力。

5旅游文化研究内容有哪些?

旅游文化活动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决定了旅游文化学研究内容的综合性。旅游文化研究内容主要有: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基本范畴;旅游文化消费主体及其行为规律;旅游文化客体及其供给形式;旅游文化介体及其服务形式;旅游文化资源及其策划规则。(或:界定旅游文化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揭示旅游文化的基本运行规律;探索旅游文化学的理论体系问题。) 三、名词解释

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旅游文化——人们的旅游体验与介入过程及其精神产品的总和。

旅游文化学——旅游文化学是关于旅游文化系统及旅游文化研究的学问。

第二章 旅游主体审美文化 一、选择题

1.A 2.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 ABD 三、简答题

1.旅游者审美主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影响旅游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结为个人因素和宏观因素两类。其中个人因素包括审美主体的文化修养、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宏观因素主要是审美主体所处的时空特征。

2.人的气质有哪些基本类型?

人的气质有四种典型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3.在旅游审美活动中,不同气质类型的旅游者审美活动有哪些差别? 1)多血质类型的旅游者,表现为活泼型。具有这种气质的游客活泼好动,很热爱旅游。2)黏液质类型的旅游者,表现为安静型。具有这种气质的游客具有比较稳定的兴趣,一般不容易转移。欣赏景物时易抓住局部而忽略全局。3)胆汁质类型的旅游者精力充沛,但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缺乏足够的耐心。4)抑郁质类型的旅游者胆小畏缩,喜爱自己比较熟悉的、比较安全平稳的旅游项目。 四、论述题

1.旅游审美主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试论述他们都是如何影响旅游者的审美活动的。

影响旅游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结为个人因素和宏观因素两类。其中个人因素包括审美主体的文化修养、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宏观因素主要是审美主体所处的时空特征。

首先是时空因素:旅游主体是生活在一定时空状态之下的群体,他们的意识、观念、习惯和时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旅游者的具有不同的审美定势思维。其次是文化修养,文化修养是影响旅游者旅游审美的深层次因素。文化层次的高低决定了旅游者对旅游对象美感度的接受程度的高低,两者呈正比关系。 还有心理特征,就是旅游者的性格和气质等心理特征。不同性格的旅游者在旅游审美活动中所选择的审美对象不同。即使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旅游者的审美感受差别也很大。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审美方法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别。审美意识一般包括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直觉和审美情

感。审美方法是旅游主体正确获得精神享受的手段。观赏同一景物,有的旅游者获得美感,有的却没有;有的人获得最大的美的享受,有的人则感到不过如此。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是由许多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对旅游审美主体的影响很大。

2.首先,导游对于旅游审美活动有引导和教育意义。在游客游览和审美过程中,导游不仅要为游客解释、阐述,还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审美氛围,导游应该意识到自己不仅仅只是一个讲述者和信息传达者,自己的言行和能力大小都在影响着游客对整个旅游过程的综合感受。一个良好的导游人员,应该是一个导演,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合理的线路安排,增加游览过程的趣味性,减少游客的疲劳感。将旅游审美的过程当成一场完美的演出,让游客沉浸在从头到尾的享受中。

2.试论述导游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首先,导游对于旅游审美活动有引导和教育意义。在游客游览和审美过程中,导游不仅要为游客解释、阐述,还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审美氛围,导游应该意识到自己不仅仅只是一个讲述者和信息传达者,自己的言行和能力大小都在影响着游客对整个旅游过程的综合感受。一个良好的导游人员,应该是一个导演,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合理的线路安排,增加游览过程的趣味性,减少游客的疲劳感。将旅游审美的过程当成一场完美的演出,让游客沉浸在从头到尾的享受中。 其次,导游员对旅游者还有进行艺术教育的作用。导游员对旅游者进行艺术教育的作用体现在它的审美和非审美两个方面上。导游员对旅游者进行艺术教育的审美作用表现在培养对现实功利的超越审美能力,培养审美的敏感能力和培养完形知觉能力。导游在旅游活动中进行艺术教育,导游员主要塑造旅游者三个层次的审美境界。感性愉悦的审美境界;领悟愉快的审美境界;精神愉悦的审美境界。导游在陶养游客性情方面,导游员应该是施教者,而旅游者是受教者,旅游资源就是教育媒介。施教者要熟悉了解媒介的本质和特征才能有效的选择和利用媒介对受教者进行有效的艺术教育。

案例分析:

1.红色旅游的审美主体以前主要是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工会组织,现在演变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单位组织和游客自主出游并重。审美客体

是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具体说就是已经开发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景区线路等。 红色旅游的审美价值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日常性的参观活动。以集体或个人名义参观、瞻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以及把参观以上场所同入团、入党等活动结合起来,是目前各地开发利用红色旅游的一项经常性的活动,是对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二是文献作品的制作。文献作品以其真实性、客观性和形象性,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建国以来,文献作品的制作进入黄金时期,除了影片,大量的文献电视片也相继推出。如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等,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三是“红色经典”的编创。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相继创作了一批红色经典作品。“红色”意味着这些作品与人们坚定的革命理想和豪迈的战斗精神紧密联系,“经典”意味着这些作品本身的不可超越,它必然是经得住时间考验,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红色经典”主要包括红色经典歌曲、红色经典文学、红色经典电影、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等。另外,“红色”题材的MV、卡拉OK、“红歌会”等新型大众娱乐方式的风靡,不仅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2.从审美主体而言,要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三个层次来提升旅游者的审美。具体而言,要让旅游者对历史文化景区感兴趣,要从生理层次刺激其基本感官,如用心倾听导游讲解,体会白鹿洞书院的古朴与雄浑等。而从心理层次,要激发旅游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如想象东林寺高层的形象及其在庐山的生活。而在社会文化层次,要通过景区宣传册、旅游网站等方式增进旅游者对庐山历史文化景区的了解,加强其理性认识。除此之外,还要在旅游审美客体即庐山的历史文化资源上进行包装,突出特点,并和其优美的自然风光结合起来,而在导游方面,要导游做好各种准备,如针对不同的旅游者设计不同的导游词等。

第三章 旅游消费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 ABCD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广义的旅游消费行为文化?

答:广义的旅游消费行为从居民旅游消费决策过程、居民旅游行为过程和居民旅游后行为过程三个旅游消费阶段来分析研究。广义的旅游消费行为的大部分环节都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旅游消费行为文化也就是研究旅游者旅游决策及消费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文化。

2.旅游消费文化具有哪些特点?

答:旅游消费文化具有的普遍性、多样性、无形性、稳定性、动态性、规范性的特点。

3.如何理解旅游消费文化的经济功能?

答:旅游消费文化的经济功能表现为:1.指导旅游生产和消费,2约束旅游交易各方行为,降低交易费用。

4.文化是如何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

答:文化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文化决定个体的旅游消费观念和旅游行为标准,2)文化通过社会风气、参照群体等支配旅游消费需求满足的发展方向。 四、论述题

1.旅游消费文化包括哪几个层次,试论述各层次的具体内容。

答:旅游消费文化包括四个结构层面,即旅游消费物态文化、旅游消费行为文化、旅游消费制度文化和旅游消费观念文化。

旅游消费物态文化是由林林总总、复杂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组成。它是文化的载体或者文化的承担者,在旅游消费文化中就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消费的以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吃、住、行、游、购、娱产品及其服务。

旅游消费行为文化是研究旅游者旅游决策及消费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文化。

旅游消费制度文化是研究与旅游消费相关的各种官方的规章制度、非官方的规范习俗等组织制度文化,包括旅游消费环境、旅游消费的组织架构、旅游消费

的具体方式和旅游消费行为的规范力量等。

旅游消费观念文化指旅游消费过程中所反映的旅游消费价值观念、旅游消费时尚、旅游符号消费等等。

2.试论述如何提高全民旅游消费文化意识。

答:要想提高全民旅游消费文化意识,就要从四个方面来做。1)要加强社会教育,2)要强化学校教育,3)要加强家庭教育4)要加强自我教育。 案例分析

1. 1)就背包客而言,他们对于旅行的态度是积极地,认为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旅行是一种成长;旅行是一种学习,对目的地人文、地理和历史有一个全新的学习和理解;旅行是一种调节压力的理想方式;旅行不仅仅是生活的一个补充,是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目的。

2)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不管是在旅游产品、旅游方式选择还是在旅游行为方面。在西方社会,文化以个人为本,注重个人的自由与权力,人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活动的。因此,国外背包客多是自己旅行或与新朋友相伴旅行,在旅行的时间上普遍要长于我国背包客所花费的时间。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家庭为本,注重个人的职责与义务。因此,我国背包客在出游上更多的是选择与相熟知的朋友、同学等结伴出游等。

2. 这是典型的旅游消费制度文化。在本案例中,旅行社同行、导游及旅行社的传真中都对抽取10%的佣金有认可,是台湾旅行社的潜规则。

3.该案例主要体现了旅游消费文化中的消费行为文化。旅游消费行为文化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文化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二是指旅游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种文化表现。案例中出游方式、交通工具的选择都体现了旅游消费行为文化。

第4章 自然山水旅游文化 一、填空题

1、 泰山 2、五台山 3、武当山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山水景观的文化内涵?

(1)自然山水的历史意蕴 自然山水养育了一方黎民,也留下了人类利用和改造山水的种种遗迹和传说,这些都反映了人类开发锦绣山河的丰功伟绩,使山水闪耀着历史厚重的光辉,也为山水渲染了神奇的色彩。

(2)自然山水的文学艺术表现价值 山水田园诗不仅表现山水的个性,力求内情和外景的融合,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山水田园的审美能力。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养意识,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

2、我国五岳有什么特色?

东岳泰山,异峰突起在华北平原上,到泰山,饱览历史文化的精品,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之美,被人们看作是崇高、伟大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西岳华山,“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之险居五岳之首。华山山路奇险,景色秀丽,只有用于攀登的人才有机会领略到华山险峰上更美的风光。

南岳衡山,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素有“五岳独秀”美誉。

北岳恒山,以“奇”著称。民俗独特,自然和人文景观兼胜。“绝塞名山”。 中岳嵩山,左岱右华,嵩山位于中央,是为天地之中。蜿蜒70公里,故有“中岳如卧”之说。“五世同堂”的奇特地质风貌,领略中华民族八千年历史进程。

3、如何理解山水文化的特征? (1)形象美 (2)色彩美 (3)音响美 (4)动态美

第5章 建筑园林旅游文化 一、填空题

1、 建筑艺术的民族性、古建筑的等级关系、古建筑“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2、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书画 3、自然美、建筑美、人文美

4、意大利的造园艺术、法国的造园艺术、英国的造园艺术

二、简答题

1、中国古代建筑园林的发展经过了哪些历程? (1)原始社会至汉代—中国古建筑园林文化的形成阶段 (2)魏晋南北朝—中国古建筑园林文化的发展阶段 (3)隋唐五代宋—中国古建筑园林文化的成熟阶段 (4)元、明、清—中国古建筑园林文化的发展高峰阶段 2、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和文化取向?

(1)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以完整的木构架系统为主,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的结构形式;注重群体组合的配置形式,遵循均衡对称的布局原则;丰富的装饰色彩与等级紧密结合。

(2)中国古建筑的文化审美 建筑艺术的民族性、古建筑的等级关系、古建筑“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

3、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特征和文化取向? (1)特征 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书画

(2)文化取向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构景手法多彩独特;诗情画意的意境。

4、简述西方园林的主要流派。

(1)意大利的造园艺术。意大利花园的美就在于它所有要素本身以及它们之间比例的协调,总构图的明晰和均称。

(2)法国的造园艺术。面积非常大,花园的主轴线成了突出的艺术中心。它反映着绝对君权的政治理想。

(3)英国的造园艺术。18世纪中叶起,领导潮流的就是英国。自然风致园,走向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

第6章 名城村镇旅游文化 一、填空题

1、北京、西安、洛阳 2、福建土楼 3、西递、宏村

二、简答题

1、我国以北京、西安为代表的古都旅游有何文化内涵?

北京,建于西周,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北京的长城、故宫、颐和园、

天坛、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都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宫殿、园林、天坛和宗教建筑遍布,文物古迹荟萃,集中国文化之大成。它还是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过渡带,形成我国当今占主导地位的旅游文化景观。 西安,“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博物馆“。

2、我国名镇旅游文化的主要代表和文化内涵有哪些?

(1)以周庄为代表的南方名镇旅游文化 “小桥流水人家”的规划格局和建筑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江南水乡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

(2)以静升镇为代表的北方名镇旅游文化 王家大院、红庙、文笔塔等古建筑群,展示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景观。这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山庄古镇。

3、我国南北古村落旅游文化的代表和文化内涵是什么?

(1)皖南古村落的徽派文化 自古尊儒术、重教化、文风昌盛,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现象。

(2)山西晋商大院文化 乔家大院,清代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学而优则仕变为学而优则商,表达了晋商文化精神。 第7章 宗教旅游文化 一、填空题

1、佛教、基督教 2、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 3、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 二、名词解释

宗教旅游文化:宗教文化作为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哲学、神学、文学、音乐、美术、建筑及风俗习尚方面,展现出宗教的精神,而且对不同时期的生活习俗、社会心里、文化特征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 基本教义核心是宣说人生的道路充满着很多的苦,而只有信佛才能找

到离苦得乐的方法。“四圣谛”、“八正道”、“三法印”、“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学说。

基督教: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以《圣经》为经典的各教派的统称。教徒主要集中在欧洲、南北美洲和非洲。

伊斯兰教:以《古兰经》为根本经典,教徒主要集中于西亚、南亚、东南亚、北非等地区。 三、简答题

1、宗教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是什么?

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密切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2、宗教旅游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1)文化底蕴深厚,影响广泛; (2)境界玄奇神秘,文化倾向性强; (3)旅游基础深厚。历史悠久; (4)资源层次丰富,综合性强 3、宗教旅游文化具有哪些作用? (1)归属认同和心里调节 (2)规范与整合功能 (3)艺术与审美功能

4、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佛教基本教义:基本教义核心是宣说人生的道路充满着很多的苦,而只有信佛才能找到离苦得乐的方法。“四圣谛”、“八正道”、“三法印”、“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学说。

基督教教义: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以《圣经》为经典的各教派的统称。信仰上帝、信始祖原罪、信基督救赎罪、灵魂不灭、末日审判。教戒是“十诫”。 伊斯兰教义:以《古兰经》为根本经典。笃信安拉、信天使、信使者、信经典、信后世、信前定。五项功课为念功、礼功、斋功、课功、朝功。

第八章 旅游企业文化 一、填空题:

1、企业精神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制度文化。 2、系统全面原则,与时俱进原则,品质文化原则,以人为本原则。 二、简答题

1、答:(1)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历史传统。(2)企业文化具有:无形性与有形性相统一;稳定性和变革性相统一;概括性和具体性相统一;共性和个性相统一;超前性与滞后性相统一;自觉性与强制性相统一,等特性。

2、答:旅游企业文化具有:服务性;文化性;人本性;国际性等特性。 3、答:旅游企业文化构建的主要途径有:(1)塑造企业模范人物;(2)创建企业礼仪文化;(3)构筑内部沟通网络;(4)营造企业文化氛围;(5)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建设

4、答:旅游企业的成功经营离不开良好的企业文化,旅游企业文化在旅游企业的经营中起到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辐射,调节,阻抑等作用,影响了旅游企业的经营绩效。

三、案例分析

1、答:答题要点: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 答:答题要点:从(1)塑造模范人物;(2)营造企业文化氛围;(3)创建礼仪文化等方面。 第九章 习题

一、填空题:

1.中西旅游文化差异对旅游行为的影响包含旅游动机、需求心理、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消费方式、旅游审美、旅游习俗几个方面。

2.中西游乐术的差异表现在观赏性游乐 、竞技性游乐、机巧性游乐、玩耍性游乐几个方面。

二、简答题

1.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相异的环境造成的文化差异,具体表现在地理环境、社会环境。

2.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开发有什么影响?

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旅游者在旅游消费行为方面的种种不同。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及营销应有针对性;要确保民族文化特色,增强旅游吸引力;了解中西方游客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服务。

3.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饭店文化有什么影响?

行为文化的差异、制度文化的差异、精神文化的差异、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差异对饭店管理实践的影响。 三、名词解释:

游乐术

游一方面指游山玩水,一方面指游乐、游戏、竞技。到中国不看看杂耍、武术,到美国不看看迪斯尼,虚度此行。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寻求和创新着游乐的形式和内容。游乐术包括观赏性游乐 、竞技性游乐、机巧性游乐、玩耍性游乐。 四、案例

大啖德州牛排,领略牛仔豪情

德克萨斯州是美国养牛最多的州之一,也是最具有牛仔文化代表性的州。到德州不去牛排店大快朵颐一番的话简直就是白来了一趟德州。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极力推荐这家德州知名的连锁牛排店--Texas Roadhouse。这家店虽然门店众多,但生意一向火爆,繁忙时间吃客在门口等候几十分钟也是常有的事儿。兴许是我们去的这家稍许偏远,又或许是我们时间掐的准,居然没用等候多久就落座了。

远远的就能瞧见原木结构的牛排馆屋顶上那迎风飘扬的星条旗和大门上方耀眼的牛头状的LOGO。

这家牛排馆的氛围和我们平常概念中的高雅西餐店迥乎不同。我一踏进店门,就发现满地的花生壳,踩上去嘎嘎作响。在候坐区中间空地上有一大木桶的花生,你可以随手抓一大把花生放在手上,敞开了吃,花生壳更可以随意乱扔。用食盐焙炒的花生吃在嘴里又香又脆,尤其是当你随手把花生壳扔在地上的时

候,一种说不出的如释重负的自由感油然而生,仿佛一脚穿越到了美国西部拓荒的自由年代,领略到了牛仔的奔放豪情。一个字,爽!

店里的装饰自然也是十足牛仔式的西部风情。

美国人好像对牛肉有特殊的偏爱,不知是谁统计过,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年要吃掉62磅牛肉,平均每天三盎司(约80克)。美国牛排的规格也是大的惊人,11和 12盎司是最小的规格了,往上还有16盎司、20盎司甚至28盎司(差不多800克),国内的牛排和这里一比要袖珍很多。

当你被服务生问到烹调牛排的生熟度(Degree of Cooking),该如何回答呢? 一般有5种选择:

1.RARE:牛排中间为血红色且温度不高,切下去出血水,中国人一般较难接受,基本就像吃生的。

2.MEDIUM RARE:牛排中间鲜红,但已有相当热度,三分熟。 3.MEDIUM:牛排中间呈粉红色,已经很烫,五分熟。 4.MEDIUM WELL:牛排中间呈浅粉色,七分熟。 5.WELL DONE:牛排中间已呈褐色,全熟。

以前在中国也去过所谓的“西部牛排”或者“德州牛扒”店,店堂布置和背景音乐啥的倒也能学个五分像,可是牛排本身立马现出了原形,无论是口感还是分量都不可同日而语。至于那种浑然天成的西部风情和生活态度,不到当地无论如何是体会不到的。

www.360doc.com/content/12/1123/13/91

问题:德州牛排馆的经营在合理利用中西文化差异方面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要确保民族文化特色,增强旅游吸引力。 第十章 一、填空题:

旅游客源地社会环境文化的影响包括对旅游业的影响、旅游客源地社会环境文化对旅游者的影响。 二、简答题

1.旅游客源地社会环境文化如何对旅游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旅游客源地社会环境文化从对旅游业的影响、旅游客源地社会环境文化对旅游者的影响几个方面对旅游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2.旅游客源地社会环境文化如何对旅游行为动机产生影响?

旅游者来自各种文化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使旅游者在进行和实施旅游决策时,具有不同的表现。来自不同文化环境的旅游者,对旅游产品与服务具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对自然风光、人文古迹、民俗风情、惊险游乐等,旅游者会各取所需,依据自己的文化取向,形成旅游偏爱。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正是在一个传统文化背景下造成的一种心理定势、行为准则和精神信仰。“乡土情结”影响着游客的行为动机,是中国乡村旅游市场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

3.旅游目的地社会环境文化会产生哪些良性变迁?

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政治的改良、社会结构和风尚的变迁、传统复兴。 4.旅游目的地社会环境文化会产生哪些非良性变迁?

民族文化被外来文化同化、民族信仰失去了原有的庄严感和神圣感、社会价值观和邻里关系发生改变、民族文化庸俗化、伪民族文化出现、民族文化的过度商业化、文化象征符号化、文化内涵商品化、道德水平的下降。 三、名词解释

1.文化变迁:社会环境文化的变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和进行的。文化学家视野下的社会环境文化的变迁是在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通过文化内部的整合而出现的有别于过去的文化形态。

在现代社会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文化交流和传播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整合,是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变迁的最主要的原因。文化变迁是在出发地和目的地两种文化相互冲突和融合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当地社会能够更大地宽容来自出发地的异质文明,使外来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都传入该地。当出发地文化进一步扩散时,有可能使目的地文化发生重构和变迁。这种变迁既有可能自发发生,也有可能是当地政府和企业有计划的进行。重构可能使封闭地区文化发生巨变,而文化复合成份较高的开放地区文化弹性较大,难以全变。其文化变迁一般都是自外而内渐次开展,从器物、制度到行为,但当地文化的核心精神观念是颇难改变的。一般来讲,精神观念是本土文化的基本特征,保持住并进行现代转换是很有必要的。在出发地和目的地的文化交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突出重要价值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民族的“ 身份证”。“遗产旅游”成为人类求取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有效形式之一,成为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

四、案例分析

哈佛为何斗不过金日成中国人的留学应该学习什么?何斗不过金日成大学 小布什学生时代到中国自行车到处走走看看,他所记忆的也都是些市井小事,这个庸碌小人物竟当了两届美国总统,这让我们看到美国是如何培养资产阶级接班人的。西方贵族和上流社会都有一套培养接班人的方法,尽管不一定对所用人灵验,却也起到了影响引领社会的作用。不论是英国王子的军旅生活还是美国总统孩子的社区义工活动,都离不开培养孩子公民荣誉感的内容,勇敢、公正、仁爱、正直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贯穿于西方上流社会和名校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并没有任何内容与目的自相矛盾的地方。也许有人说西方教育中的自由主义和基督教教义有矛盾,其实不然,基督教的新教改革运动本身就是自由主义的先导运动,两者有必然的联系互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864a80d0100z1mn.html 分析:如何理解和评价西方的文化教育?

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我们要看到西方的文化教育的长处,同时人性不分区域和民族也是相通的。不论是英国王子的军旅生活还是美国总统孩子的社区义工活动,都离不开培养孩子公民荣誉感的内容,勇敢、公正、仁爱、正直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贯穿于西方上流社会和名校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并没有任何内容与目的自相矛盾的地方。

第十二章

一、填空题:

1.旅游体验文化的结构包括三个部分:旅游体验的心理、行为与产品。 2.旅游生态文化的特点包括时代性、民族性、区域性三个方面。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旅游体验文化?

人们常常把外界事物、情境所引起的“我”的内心感受、体味或亲身的经历称之为“体验”,亦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其实质是当一个人的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到某一特定水平时在其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谢彦君在《旅游体验——旅游世界的硬核》一文中指出:体验一定是融汇到过程当中并且与外物达到契合的内心世界的直接感受和顿悟。

国外旅游体验较早,起初是美国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哈伊于1990年发表了《畅:最佳体验的心理学》一书,该书从心理学休闲研究角度出发,认为旅游就是异地体验,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游客创造体验的全过程。随后,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旅游体验进行了更深入研究,如旅游体验的动态模型,旅游体验营销、旅游体验产品开发,等等。旅游本质上是一种差异化文化体验,这种差异包括地理位置、文化、风俗、物质等,这些差异化是吸引游客前去旅游的主要动机。

目前已经成为旅游研究中最令人关注和兴奋的领域之一。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对旅游的参与和体会过程。从管理学和营销学的视角,旅游体验是指游客的满意度。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对旅游世界中客观存在和现象的体验行为,是一项以追求旅游愉悦为目标的综合性审美实践活动。旅游体验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但包括以获取新知识、接触新事物为目标的知识体验和以某些技能得到提高为目的的实践体验,还包括情感体验。其中,情感体验贯穿于整个旅游体验过程中,是旅游体验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旅游体验的本质实际上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体验对象的感受和顿悟,其结果是获得了感受和顿悟。当然,感受并不一定都是美好的,顿悟也不一定都能使人愉悦。追求快乐的体验是每位游客的终极目标,但目标毕竟不是真正的实际感受,而是一种期望。因此,不宜在“感受与顿悟”之前加上“美好”等快乐色彩的形容词。

2. 一个成功的旅游目的地应如何从经营理念上满足游客体验的需求? 企业在景物塑造、项目设计和旅游经营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增强旅游景观和项目的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和可参与性之上,这是促进企业持续成长的法宝。

所谓可感知性、可理解性是对景区景点的规划设计而言的。在目前已开发的各类景观中,自然风景有大美而不言,是易感知和可理解的一类旅游景点。相比

较而言,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的可感知性和可理解性较差,多需要有较为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专业背景,这也是这类景观客流量较少、游客参与性较差的重要原因。然而,我国历史悠久、各类文化遗迹类资源丰富,是我国旅游开发的优势资源和特色所在。普通旅游者要读懂其真实涵义,了解其历史文化价值绝非易事。如何提高其可读性和可感知性,可采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完善其全方位的解释系统,才能吸引广大青年旅游者,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所谓参与性是对项目开发和过程设计而言的。在生活中体验生活,全身心的参与是体验产生和获取的关键。民俗旅游要注意其参与性,如西班牙的奔牛节、巴西的狂欢节、蒙古族的纳达目、傣族的泼水参与性很强; 自然景观的许多项目,如跑马、垂钓、划船、漂流、野营、自炊、狩猎、采摘等,都是全身心参与的旅游体验项目,“眼看不如手干, 只观不做非旅游”,身临其境、亲自实践, 才能获得参与的真实和体验的满足。

3.旅游生态文化的开发应遵循什么原则? 开发原则——生态性原则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演替规律,人类旅游因子投入其中后,只要干扰程度不超出其自调节、自适应阈值上限,就可以保持稳定。旅游开发应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创造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平衡投入—产出水平,才能发挥系统最佳功能,为人们旅游提供优良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环境,而又不妨碍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4.旅游文化未来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旅游文化是消费性文化、旅游文化是生活文化、旅游文化是资本驱动型文化、旅游文化是创意文化。

三、名词解释: 1.旅游休闲文化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对旅游的参与和体会过程。从管理学和营销学的视角,旅游体验是指游客的满意度。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对旅游世界中客观存在和现象的体验行为,是一项以追求旅游愉悦为目标的综合性审美实践活动。旅游体验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但包括以获取新知识、接触新事物为目标的知识体验和以某些技能得到提高为目的的实践体验,还包括情感体验。其中,情感体验贯穿于整个旅游

体验过程中,是旅游体验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旅游体验的本质实际上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体验对象的感受和顿悟,其结果是获得了感受和顿悟。当然,感受并不一定都是美好的,顿悟也不一定都能使人愉悦。追求快乐的体验是每位游客的终极目标,但目标毕竟不是真正的实际感受,而是一种期望。因此,不宜在“感受与顿悟”之前加上“美好”等快乐色彩的形容词。

2.旅游生态文化

旅游生态文化,基础是生态,重点在文化。它是用生态系统价值观看待旅游业发展并创建旅游生态文明,尊重自然,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其中心概念是文化生态系统,即在特定的文化地理环境内一切交互作用的文化体及其环境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旅游生态文化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原则,追求的是旅游场域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此基础上,如何对旅游业进行管理使之符合生态学的要求、如何对旅游产品进行生态性开发等都成为旅游生态文化的研究内容。

四、案例分析

桂林为什么不申遗? 桂林竟然不是世界遗产

尽管有的美学家说,美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确,对于雪峰冰川,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对于西湖和黄山,也是有人爱之若狂,有人无动于衷;但是对桂林的山水,我看到听到的都是赞美。无论是爱旷景者,或喜幽景者;追求闲适者,酷爱体验者;隐者与显者;出世者与入世者,对桂林都是赞赏者。

理解桂林山水的两个关键的概念:峰林与峰丛

要理解桂林山水的美和价值,我们要弄清楚两个概念:峰林和峰丛。 喀斯特地貌有各种类型,有地上的有地下的,有正地形有负地形。比如地上的有峰林、峰丛、石林;有峡谷、坡立谷、盲谷;地下的有溶洞、天坑、漏斗、地下河、伏流、竖井等;溶洞中又有各种沉积物:钟乳、石笋、边石坝等。

这些地貌景观中,峰林、峰丛最值得关注。这是因为这两种地貌是形成大地景色的主导因素,在尺度和规模上又是大数量级的,其他景观大部分发育在这两种地貌组成的景观之中。它们就像一个城市中的建筑物,其他喀斯特地貌就像是街道、地下管道、家具等。在卫星遥感图中你可以看到和识别出这两种地貌,可

以这样说,峰林、峰丛是喀斯特地貌的一张脸,一张名片。

“峰丛”是指有共同基座的一些石峰构成的地貌。石峰之间常有封闭洼地,其组合地形称为峰丛洼地。

“峰林”是指被平坦的常有较薄的松散沉积物覆盖在基岩面上的地面隔开的一些石峰构成的地貌,峰体之间常为平原,其组合地形称峰林平原。

无数个峰丛组合起来,指尖点点、万峰汇聚,很有气势。在广西的西部、贵州的南部分布有大片大片的峰丛地貌。峰丛地貌,石峰密集,规模宏大、气势有余,但由于无河缺水,因此景观壅塞干涩,疏朗含蓄的情调不足。

峰林地貌则是“流水型喀斯特”。除了天上降水对其进行垂直方向的溶蚀外,从非喀斯特地区流来的河流,也就是所谓的“外源水”,还对满布裂隙和节理的石峰进行侧向即水平方向的溶蚀,这种“挖墙角”的行为,使石峰的外缘边坡不断平行后退,最后一个个石峰越离越远。河流带来的沉积物又填塞在石峰间,最后一个个石峰好像伫立在平原上的巨石。外来的河流之所以能在石峰间蜿蜒流淌,是因为峰林地区地壳稳定,或相对周边地区抬升缓慢,形成一个汇水盆地,并且远离深切的河谷。因此地下水位接近地面,一场暴雨或者雨季,地下水就会涌出地面低洼处,因此峰林地区的地面多湖泊、池塘等。

峰林地区平畴展布、山峰突起、河流缠绕、湖泊点缀,你完全可以把峰林平原想象成江南水乡,但是你要在水乡的平原上摆上一些错落有致的翠绿挺拔的山峰。因此这种景观的风格在温润婉约中添加了一些硬朗和刚劲。

峰林与峰丛这两种景观无论哪一种,单独存在都是不完美的。它们二者像太极图中的阴与阳,水墨画中的黑与白,计算机中的0与1,又像交响乐中的双主题。

峰林的疏,峰丛的密;峰林的塔,峰丛的锥;峰林的润,峰丛的燥这二者合则美,离则伤。

桂林山水为什么美?因为她是——峰林和峰丛的对手戏和双人舞。 它们不是泾渭分明地一半对一半地分布,而是疏密有致,均衡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镶嵌式地展开。

一个桂林山水不仅包括了像峰林、峰丛这样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而且在峰林与峰丛中几乎囊括了喀斯特的各种地貌类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pm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