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笔记公共管理学本人

更新时间:2023-04-19 06:0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

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公共政策的途径,简称P途径;企业管理途径,简称B途径。公共管理时代背景:1政府规模扩大和政府角色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之不满2经济因

素与财政压力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增加4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

公共管理学的特质:1公共管理是以整合性的概念。2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

段运用于公部门。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6公共管理关注政府改革和政府再造。7公共管理是以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区别: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3公共利

益与私人利益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5政府与市场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核心差异是:是否拥有合法强制力。

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即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

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公共管理代表着人民持续不断地改革政府,实现理想政府治理的一个努力方向。

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1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问题。2关于如何在

公共管理与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3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4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5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6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7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8关于重振政府的治理能力问题。9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的问题。10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问题。11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问题。12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

明茨伯格的管理者的十大角色:1是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2信息情报方面: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3决策方面: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公共管理者特殊角色:1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2人民受托者的角色。3贤明少数的

角色4平衡论的角色5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公共管理者技能:1技术性技能2人际关系能力3概念化技能4诊断技能5沟通技能有效的公共管理者:1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2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3必

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4必须具有耐心。5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6必须以民众为导向。7必须善于分析与思考。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者如何进行有效管理:1发展解读、预测环境趋势能力2具备前瞻性管

理态度、技能3开发自己领导技能4设法开发调动每个人知识、智慧、创造性潜能5组织要加强学习、创新、创造性6结构扁平化要求管理和控制新路径7信息技术将改变许多组织性质和结构,产品和服务的性质与生命周期8复杂性是管理棋局代名词9了解并寻找改变这些趋势方法便于管理

市场失灵的表现: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

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主要表现:1公共产品的提供。2市场经济中的垄断。3市场经济的外部性:外部经济与不经济。4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5市场经济下收入不平等。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1提高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2组织各种各样的公共物

品和服务的供给。3公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4社会冲突的调整和解决。5保护并维持市场竞争。6收入和财产分配的调节。7宏观经济的稳定。

政府治理工具:又可以称之为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它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

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就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

政府治理工具包括:史耐德和英格:权威,诱因,能力建设,象征劝勉,学习,经费

工具,非经费工具;林德和彼得斯:命令条款,财政补助,管制规定,征税,劝诫,权威,契约

对公共服务和物品提供方式:政府介入程度由强到弱,1政府部门直接提供2政府

部门之委托3签约外包4补助或补贴5抵用券6经营特权7政府贩售8自我协助9志愿服务10市场运作

政府失灵类型及原因:1成本和收益的分离。2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3

内部性问题。4政府组织的低效率。5另一种分配的不公正。6寻租。7政策执行的无效率8所有制残缺。

矫正政府和市场失灵策略:1市场自由化、促进化和活泼化:解除管制、民营化、

合法化;2诱因机制与政策:供求面的赋税和补助手段;3政府管制:价格、数量、商品服务品质等;4非市场的供给机制与政策:不宜、不应由民间办理或民间不能、不愿办理的由政府提供;5社会保险及社会救助机制政策

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

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成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1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2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

的谋略。3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4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5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型的过程。6战略管理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外而内的管理哲学。

《公共管理学》

公共部门重视战略管理的原因:1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2公共部门角色的

变化。3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挑战。4公共利益的挑战。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1环境分析2战略规划3战略实施4战略评估

战略规划的过程:1、发展初步共识。2、确认组织的法规及使命。3、进行SWOT分析。4、确认组织所面临的挑战议题。5、战略选择。

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的正面效果:1、提供战略发展的方向2、指导资源配

置的优先顺序。3、强化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4、设定了追求卓越的标准。5、提供了控制和评估的基础。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以及限制:1政府任期的短期性和行动取向。2公共管

理战略的许多方面都是立法者所确立的。3公共规则制定使得参与虽然可以改进接受的程度,但容易冲淡战略的焦点议题。4可靠性分析通常是费力又费钱。5创造性、非正式性和弹性在公共组织文化中还不成熟。6由于预算约束和短期观念,改革战略规划者的行为通常很难证明是合理的。7与私部门相比,改革战略通常是通过组织设计、预算和财务控制、人事制度和政策来实现的。

成功战略管理改进措施:1、公共管理者必须树立长期观。2公共部门必须打破职责

的限制,发展一种全局观,强调整合的管理途径。3在重大问题战略决策和规划过程中提供政治参与权利与机会4重视更高层次问题。5追求满意,在战略管理中,满意比最佳更为重要。6殊途同归。

公共政策的性质: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所进行活动。2公共政策选择行动是有意识的行动。3公共政策是问题导向。4公共政策包括了公共权威当局的作为或不作为行动。公共政策的类型:1管制性政策。2自我管制的政策。3分配性政策。4重分配政策。公共政策的性质:1互赖性,2主观性,3人为性,4动态性

政策问题建构的方法:1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2以“问题搜索”认定“后设问题”。3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4以“问题陈述”建立“形势问题”。

政策问题诊断的误差:1组织结构。2意识形态。3无知。4信息太多。5噪音干扰。6时间落差。7逃避问题。8隐蔽问题。9虚假问题等。

政策规划与设计的特性:1政策规划是目标导向的。2政策规划的变革取向。3政策规划的选择取向。4政策规划的理性取向。5政策规划的群体取向。

政策规划的原则:卡普兰:1公正无偏。2人民受益。3劣势者利益最大化。4分配普

遍。5持续进行。6人民自主。7紧急处理。史塔林:1集中性2清晰性3变迁性4挑战性5协调性6一致性

《公共管理学》

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1决定目标。2估计需要。3确定目的。4设计方案。5

评定后果。6选定方案。7设计执行。8评估。9回馈。

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古典行政理论认为行政组织为集权、层级的核金字塔

形的,上下级之间形成指挥与命令关系,上级负责政策制定,下级负责执行;政治与行政分离,政治负责制策制定,行政负责制策执行;行政管理必须遵循科学管理的原则,以提高行政效率。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强调应该给与基层官员或地

方执行机构自主裁量权,使之能够适应复杂的政策情境;中央的决策制定者,其核心任务并不是设定政策执行的架构,而是提供一个充分的自主空间,使基层官员或地方执行机构能够采取适当的权益措施,重新建构一个更能适应执行环境的政策执行过程。

影响政策执行力因素分析:1政策问题的性质。2政策执行的资源。3政策沟通。4

政策执行人员的意向。5政府组织结构。6政策标的团体的顺服程度。7经济、社会与政治环境。

政策评估:是政策评估人员利用可行的方法与技术,有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评估政策

方案的内容、规划与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的活动。特质:以价值为焦点;价值与事实的互赖性;目前与过去取向;价值的双重性。

政策评估基本功能:在于向政府及社会提供政策绩效的资讯,使政府重新审视政策目

标及政策方案,以谋求改进之道。同时它还可以作为形成政策问题或政策建议的基础。

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1效能。2效率。3充分。4公正。5回应性。6适当性。

政策评估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1政策目标不易确定2政策成功与否标准不易确

定3政策效果、影响与政策行动之间因果关系不易确定4政策影响具有多层面,政策评估需仔细全面,务求客观,否则将陷入评估陷阱5政策评估所需信息资料不易获取6评估方法问题7政治上阻力8政策评估成本

政策评估结果的处理方式:1政策方案调整;2政策方案持续;3政策方案终止;4

政策方案重组。

公共组织的特性:1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

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3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4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5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赖性。6公共组织政治因素的考虑。7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8公共组织的独占性。9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公共组织设计与管理一般原则: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

3职掌明确,权责一致;4以人为本,人性管理;5经济效能,讲求效率;6适应环境,保持弹性;7顾及平衡,协调发展

《公共管理学》

韦伯的科层制组织的特征:1在科层组织中,每一位成员都有固定和正式的职掌,

依法行使职权。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3人员的工作行为以及人员见的工作关系,必须遵循法规的规定,不得掺杂个人好恶情感。4科层组织内的职位,按人员的专长作合理的分工,其工作范围和权责也依法律明文规定,在注重专业分工的原则下,职位的获得主要以技能为主。5职业化倾向。6人员有明文规定的、固定的薪酬。7注重效率。

传统的官僚组织的副作用:1决策权威集中化造成管理的恶性循环。2专业分工原

则的扭曲。3制式化对组织效能的可能影响。4遏制组织学习。5科层价值与民主价值的冲突。6科层价值与人格成长的冲突。7防卫性的官僚人格。

委员会制:其决策是由一群具有相关经验与背景的人所共同决定并各自行使其不同的职能。委员会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永久的,需要根据所承担的任务来确定。

自我包含的部门结构:是指于正式的层级之外,专门成立的为达成某种特别任务或目标的分支部门,此部门拥有完成任务所需的所有的资源与专才,且不受正式层级的约束。分离的结构:是从现有的层级分离出一个独立自主的单位,并由总部来进行协调与控制,

每一个分离的部门皆有决策的权力与自主的专业能力,并由部门管理者全权负责此部门的财务、人事等事项。总部也可以视需要给与实施的援助。

矩阵式组织:又称“专案组织”,是指为达成某种特殊的工作而进行的团队组合,也就是为了解决某种特殊问题所建立的团队或工作小组。

跨越功能的团队:与矩阵式团队相似,都是从各功能部门中借调其成员以组成团队,

不同的是跨功能团队的领导者具有完整的权力指挥其成员,因此不会发生矩阵式组织中因双重命令体系所引起的冲突。

网络组织:是种以契约为结合基础的动态联结体,通常拥有一个核心组织以负责统筹协调

与其他组织间的关系与活动,一反过去组织完全包办所有事务所必须具有的功能。网络组织核心可视需要而与人和其他组织产生联结或中断关系,它是一种几乎没有界限的组织形态。

组织学习:是为了促进组织的长期效能与生存发展,而在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对其基

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结构和方式进行调整,从而获取一种面对各种问题持续改善的能力。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不断在学习与转化的组织,其学习的起点在组织成员、工作团体和

整个组织。学习是一种持续性、战略性运用过程,并与工作相结合。学习的结果将会导致知识、信念及行为的改变,并可强化组织创新与成长的能力。

学习型组织主要特征:1、领导者能采取风险承诺及实验性的模式。2分权式的决策。

3对学习能力进行技术性的记载并审核。4有系统地分享信息,并将其运用于工作实务上。5对员工的创建予以奖赏,并形成一套制度。6对长期的成果以及对他人工作的影响等均能作出深入的思考。7经常运用跨功能的工作团队。8从日常工作的经验中提供员工学习的机会。9培养出回馈与坦诚的组织文化。

《公共管理学》

学习型组织建立的五项基本原则:1每一个人都是学习者;2彼此相互学习;3

学习促进变革;4学习是持续的;5学习是一项投资,而非消费。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1系统思维;2自我精进;3改变心智模式;4建立共同愿景;5团队学习。

领导:是领导者在各种能够环境中系统地影响组织成员行为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说,领导是与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确立过程。

领导的影响方式:1合法的要求。2制约的服从。3强迫。4理性的说服。5理性的信任。6鼓舞的诉求。7教导。8个人认同。9改变情景。10决策认同。

领导者权力类型:1参考权2专家权3合法权4奖酬权5强制权

领导方式类型:以领导者对权力运用方式:1独裁式的领导。2放任式的领导。3民主式的领导。以领导的作风与态度:1以人员为中心2以工作为中心

艾凡雪维奇的情景因素说:1管理者特性。2部属特性。3团体因素。4组织因素。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1、职位权力。2、工作结构。3、领导者与部属关系。

豪斯的途径目标理论:1部署的特性。2工作环境的特性。3组织因素。

转换型领导的构成要素:1个别的关怀。2动机的启发与精神感召。3才智的激发。4相互的影响关系。

转换型领导者的素质:1创造前瞻愿景;2启发自觉意识;3了解人性需求;4鼓舞学习动机;5树立个人价值;6乐于工作。

人力资源的特性:1人力资源为能动资源。2人力资源是高增值性资源。3人力资源无法储存。4人力资源必须不断地投资、维持与提升,才能保持其价值和增值。

人力资源管理兴起主要原因:1、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理念的确认和广泛共识。2、

国际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3、人力资源成本在所有经济生产体系的成本结构中所占比例增大。4、组织整体经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5管理方式的变化——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6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化。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内所有人力资源的获取、使用和维护等一切管理的过程和活

动,或者是组织管理中涉及到人力资源的政策和实践。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人力资源的获取、发展、激励、维持、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知能:1技术知能2组织知能3人际关系知能4知识知能

《公共管理学》

公务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1人力资源管理与生产力2人力资源管理与政府服

务品质的提升。3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变革的促进。4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文化的建立。

抵制变革的原因:个体:1有选择的注意保留2习惯3经济上顾虑4安全5对未来恐

惧;组织:1对权力和权威的威胁2组织结构稳定性和惰性3群体惯性4留滞成本5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

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1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及政府职业化2从

消极的控制转为积极的管理3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和强调4人力资源管理与新型组织的整合5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6政府人力精简与小而能的政府7绩效管理的强调与重视8公务伦理责任的强调和重视

公共预算:即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达成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依据国家之施政方

针,以国家整体资源与国民负担能力为评估基础,所预定的公共财政的收支计划,也即经过政治程序所为之的国家资源配置。

政府预算的功能:1为达到施政优先次序、目标及政策所从事的资源配置;2通过税

收和借贷(公债)筹措预算财源;3通过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以预算展现的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发展;4促使政府机关对预算资源使用达到效率、效能的运用责任;5控制支出的合法性、确实性并与政府决策相吻合;6提供不同层级间资金转移的机制;7作为预算计划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工具;8经由财政的监督权,驱使政府机关使其计划实施更具经济、效率和效能。

政府会计:是分析、记录、汇总、评估和说明政府机关的财政活动和财政状况的科学和

艺术,也是那些对结果感兴趣的人交流信息的艺术

政府财务报告:公共部门以月报作为主管机关送交审计机关的主要依据,同时配合行

政首长以及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作为财务规划与控制的依据。政府每年度就财政收支计划实施结果的报告,即为决策报告,亦即预算执行的报告。无论政府机关的月报或年度决策报告,都可以称之为政府财务报告。

政府财务报告的主要功能:1承诺与职务2责任和回溯报告3规划与授予信息4生

存能力5公共关系6事实与数字的来源等。

政府财务报告质量要求:1及时性2内容的公正性3适用性4可信性5可比性6中

立性7物质性8连贯性9内涵的丰富性

财务报告需求者和使用者:1民意代表2选民或纳税人3顾客4公务员5消费者与

供给者6政府机关7市场竞争者8管制者9捐赠者10其他关心的团体

政府采购的一般准则:1透明2一贯性3公众的信任4公平对待厂商5提升经济与

最大化购买价值6促进竞争7监督保证品质与无瑕疵

《公共管理学》

政府采购的方式:1分散采购:优点,可以专业知识分辨物品品质,也可根据需要适时

采购;缺点,不易产生标准化指导,采购决策可能与预算财务制度不合,缺乏内部控制;2集中采购:优点,节省成本,建立有效采购制度,减少不当行为;缺点,各部门需配合采购部门进度而调整业务;3联合采购:优点,可采购到较低价格产品,品质管理较佳,对厂商有较多选择;缺点,需放弃部分弹性,需配合联合采购而改变其操作方式,品质管理不有原机关控制,增加运输成本

采购制度基本要素:1订定组织内部采购的各方面责任2采购财货与劳务的方法3规格说明书的格式4销售厂商与承包商的规定5行为道德标准6内部控制7存货管理

采购方法:竞标、比价、议价、非竞争性协商

对于采购人员伦理要求:1避免利益结合2行为公开3不得接受酬金和好处费4利益回避等。

政府财务审计:范围:财务管理、合法性、效率性和经济性、计划绩效审计;类型:事前和事后审计、内部和外部审计;程序:调查、审查、报告

信息价值取决于:1准确性2时效性3相关性4完整性5可获得性6效率7信息等级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层有效履行管理功能的需要,所提供信息的系统。它是由资料收集、分析、选择、存储、处理及传播等步骤构成的整个过程与体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1可协助管理者制定决策的能力2节省管理者决策的时间、

成本及精力3便于管理者推动例外管理4充分发挥管理功能5使组织原有的信息系统更为有效。

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特点:经济权威、政治权威、人事系统、工作环境。

决策支持系统,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信息,以支持决策者针对“非结构化”问题制定决策与执行决策的一套体系。

决策支持系统特点:1能够支持非结构化的决策2能够支持整个决策过程3对环境的

变化具有弹性、适应力及迅速回应的能力4能够提供充分的弹性使决策者可表达主观的认定5能够提供决策者使用“假如……如何”权变关系的功能6容易使用。

决策支持系统建立步骤:1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2发展适合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的环境;3选定试行决策支持系统的单位;4全面建立决策支持系统

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

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它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公共管理学》

电子化政府的特质:1倡导科技领先2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3政府与民众之间

的互动机制4更有效率。

电子化政府发展特点:1清晰明确的愿景2以公民为中心3顾客关系的管理4单一

窗口服务5创新科技的应用6重视安全与隐私7缩短数字鸿沟8促进知识经济发展9迈向知识管理和知识型政府10新型行政文化的形塑

中国电子化政府的问题:1认识上的不足和理论上的滞后2政府信息化缺乏明确而

强有力的领导3政府信息化缺乏明确的愿景和发展方向4政府信息公开及政府信息的低度使用问题5政府信息化基础结构薄弱6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7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服务与管理的整合问题8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改革的整合问题9政府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中国电子化政府的前景:1明确中国政府信息化的愿景和目标2发展公用电子资料

库,推进其加值利用3制定设计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4推动政府信息和通讯网络的发展5推动和发展政府业务的电子化,提升行政服务的水准6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化组织和协调运作机制7强化信息安全管理8加强公务员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绩效管理:乃是对公共服务或计划目标进行设定与实现,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包括绩效评估、绩效衡量、绩效追踪

绩效管理重要性:1责任落实;2利害关系人的期望;3对结果导向的强调;4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双重要求。

公共部门服务绩效评估与衡量一般性指标:1经济2效率3效果4公平

影响绩效指标设计的因素:1所有权2交易状态3竞争程度4政治责任5异质化程度6复杂化程度7不确定程度8权威的结构9自主性程度

标杆管理:即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之学习转化,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工具。类型有内部标杆和外部标杆。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问题:1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将所有绩效都以量化的方

式呈现,但公共部门面临着如何将公共服务量化的问题;2功能相同的公共组织有地区性的差异,其规模大小亦不一,以同样的绩效指标来衡量并不公平;3如何订定与品质绩效有关的指标仍是绩效衡量的主要限制4缺乏从事绩效管理能力的专家;5制定绩效指标时,上下级机关难免会在指标的数量、范围、权重等方面发生争议。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改进策略:1管理者要成为组织绩效的中心;2高层的支持与承

诺;3制定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4绩效衡量对组织要有意义;5绩效规划和衡量体系使管理者负责任;6意识到绩效的重要,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7要连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绩效改进的机会。

《公共管理学》

危机特点:1威胁性2时间紧迫性3发展具有阶段性4不确定性5新闻性6效果双重性危机负面影响:1导致资源损失2导致发展计划打断3影响投资气候和环境4导致政

治不稳定

全面危机管理特征和构成因素:1政治承诺、政治领导政治与支持2全危机的管

理3发展途径的危机管理4全过程的危机管理5全面风险的危机管理6整合的危机管理7建立在充分资源支持基础上的危机管理8以绩效为基础的危机管理

全面危机管理战略内容:1把危机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之中,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危机管理的战略、政策和规划2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机构3制定并完善国家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4为政府危机管理提供充分的物质和财政资源支持5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6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沟通机制7加强危机管理教育和训练,增强真个社会危机管理意识8促进危机管理多边合作和国际合作

公共危机管理阶段与政策:危机的疏缓、准备、应对、恢复和重建

民营化:是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目的:1利用市场

经济的“经济原则”和“效率原则”,改善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2缩小政府活动和政府职能的范围。

民营化类型:1撤资:出售、无偿转移及清理结算;2委托:其签约外包、特许权、补助、抵用券、强制;3替代:其功能不足之替代、退离之替代、放松管制之替代。

公共服务民营化优缺点:优点:1成本降低2提高服务质量3选择机会增加4整合

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5示范效果;缺点:1政府的许多业务和服务很难民营化2民营化可提供的“信息的详细性”对于可以采用某种类型的民营化也有不同限制。

公共服务民营化的问题:1关于公共责任的问题;2特权与贪污;3公共服务的不公

正;4规避巧用;5管理问题。

非营利组织:组织设立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利润,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自愿人员组成的,

实现自我管理的,具有独立、公共和民间性质的组织或团体。特色:1正式的组织2民间的组织3非利益分配4自己治理5志愿性团体6公共利益属性

非营利组织特征:1服务导向;2政府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桥梁;3行动取向;4结构通

常较少层级节制,更具弹性;5通常被作为检验创新理念或实验社会替代方案的场所;6扮演捍卫公共利益的角色

非营利组织主要功能:1发展公共政策;2监督市场;3监督政府;4直接提供公共

服务;5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6促进积极的公民精神和扩大社会参与。

《公共管理学》

非营利组织对公共行政和管理的挑战:1公共行政与管理意涵的扩大;2公共

管理的价值;3对公共服务的强调;4设计更民主、开放的公共组织;5参与机制的建立。政府促进非营利组织:1补助2租税诱因3委托公共事务4法律管制5辅导监督

目标管理:系由参与管理制定目标,并经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建立各级

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最终以实现组织绩效的一套管理系统。基本形态包括:目标设定、预算、自主、反馈、奖赏。

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的限制:1对于动荡环境不易使用2存在信任问题3目标模糊不易量化4公共目标的制定是政治过程5可能忽视长期目标发展的规划。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高素质和不断改进的产品和服务,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具体特征:1范围包括组织、社会及社群,最佳客观评价标准2系质

量改善的整体制度3内容包括产品、服务的质量和改善组织绩效内部的作为4认为质量是组织内部一切业务必然结果,组织有追求高质量的制度和文化5要求一切工作、程序能全程无误地完成

政府的服务品质:1绩效2专业特色3可信度4持久性5一致性6及时性7变动性。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步骤:1高层人员之领导与支持;2策略性规划;3以顾客为导向;4考评与分析;5训练与奖惩;6赋予组织成员活力与团队合作;7品质保证。

行政机关推动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1可靠性2回应性3能力4服务通道5服务礼貌6沟通7可信度8安全感9善解人意10有形性。

顾客导向:意指组织及其组织成员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仔细评估组织的管理绩效,以追

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目标。意涵为:1实行“站在顾客立场思考”;2将顾客视为主要资产;3顾客满意即组织目标;4建立与顾客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

顾客导向与公共管理形态的改变:1决定施政目标的标准,由专家决定转变为对

公民所需的考虑;2效率标准由成本效益转变为质量及民众评价;3由消极控制转变为积极服务;4由控制员工转化为获取员工认同;5从服从“功能”“权威”转变为认同“使命”“服务”;6由法规强制转变为自主性;7由一味遵循法规程序转变为理解并解决问题;8从一条鞭式管理转变为寻求民众支持。

行政责任的内涵:1回应2弹性3胜任能力4正当法律程序5负责与廉洁。

维持公共管理中责任的困难:1专业知识与信息2专职地位的优势3人事制度的

保护性质4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分割5反制法则6协调问题7政治指导的缺乏8公共管理的规范和范围的庞大

《公共管理学》

责任机制:是旨在实现责任的一套制度安排或确保责任实现的途径。两个层面:正式与

非正式、内部与外部,构成了四种达成行政责任的途径

实现官僚责任的最好办法:1高度的专业化分工2明确的权责分配3完备的规则和程序4科层节制5重视文件和资料的处理工作

行政控制机制:1行政监督2行政监察3审计4行政复议。

行政监督权作用方式:1指挥2指示或指导3认可或核准4备案或备查5视察6审核7撤销、变更、终止8奖惩9争议解决10行政立法与解释

责任政府制:在代议制制度下,政府的组成取决于议会选举的结果,政府人员来自于国

会,政府要对国会负责。这种制度称为责任政府制或责任内阁制。核心特征:是立法与行政权的混合:政府来自议会并对其负责。

立法机关对行政的控制:1质询权2调查权3弹劾权4不信任表决权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政府的方式和内容:1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2审查和

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3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4质询和询问;5视察和检查;6建议、批评和意见;7受理申诉和检举;8罢黜职务。

公民参与的形式:1公开听证2民意调查3咨询委员会4利益集团

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是指公共管理中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在公共管理领域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

公共管理职业伦理表现:1提供公共福利;2忠实执行法律;3承担公共责任;4为社会树立典范;5追求专业的卓越;6促进民主。

促进公共管理伦理实现因素:1政治承诺;2立法框架;3负责任的机制;4行为准则;5职业的社会化;6公共服务的条件;7建立协调伦理活动的组织;8公共参与和监督。政府改革:应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

调整,涉及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既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它是一场革命,一场对政府自身的革命。

政府再造原因:1政府角色膨胀;2财政状况恶化;3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影响;4国际化与国际竞争的压力;5官僚主义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企业家精神:是指应用创新的方法使用资源,以使生产力及效用最大化。

公共企业家:是指政府部门内部,有效促使资源最大化,而又达到效率和效能的公共管理者。

《公共管理学》

企业型政府: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

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简言之,凡是能够运用创新策略,有效运用资源,实现高绩效的政府即为企业型政府

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特征:1重视成本效益关系;2强调顾客导向;3强调市场机制,重视选择和竞争;4授予权能;5创新与改革等。

公共企业家的创新策略:1创造新任务;2主动发掘机会;3勇于承担风险;4行政

首长的支持;5建立外部联盟、组织内部团队;6善用舆论压力;7具有说服力的领导风格;8组织文化的塑造

奥斯本和盖普勒的政府再造十项策略:1导航性的政府2竞争性的政府3任务

导向的政府4结果导向的政府5顾客导向的政府6有企业心的政府7分权化的政府8属于社区的政府9预防性的政府10市场导向的政府

奥斯本和普兰斯特克的五C策略:1核心2影响3顾客4控制5文化

美国政府政府再造四大原则:1顾客至上,民众优先;2删减法规,简化程序;3授予权能,追求成果;4节约成本,提高效能。

英国的政府再造方案:1效率稽核2财务管理改革方案3续阶方案4公民宪章5及民营化

中国政府再造误区或缺陷:1政府改革的被动适应性远远大于主动的前瞻性;2政

府改革视角的偏狭;3缺乏对政府改革理论上的反思;4政府改革孤立于政治和社会系络;5效率主义改革典范的局限。

我国的政府再造需确立新的治理典范和方式:1从效率行政典范到民主行政

典范2从控制导向的管理到服务导向的管理3从以政府为本位和中心到亲市场的政府4从强势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5从政企不分、政府管制到政企分开、放松管制6从权力集中到适度的地方分权。7从机械式的官僚组织到有机式的适应型组织。8从人治到法治。

法治:是这样一种治理状态或秩序,在这一治理状态中,存在着法的普遍性和有效适用性,

法律之于政府权力具有优先的、之上的权威或者说政府应由法律规制并服从法律,最终公民的自由权利得到维护、保障并扩大

法治政府:崇尚秩序并反对无政府状态,要求法律具有普遍性,要求体现实质正义,核

心在于政府受法律的约束和控制。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公共管理者前瞻性管理

市场失灵

市场外部性

治理工具

政府失灵

内部性

寻租

战略管理

战略规划SWOT分析

公共政策

管制型政策自我管制型政策分配型政策重分配型政策

政策问题

政策病理

政策规划与设计政策评估

组织

公共组织

委员会制

自我包含部门结构

分离结构

弹性化组织

矩阵式组织

跨越功能团队

网络组织

组织学习

学习型组织

领导

权变领导理论

魅力权威

交易领导理论

转换型领导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会计

组织变革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预算

《公共管理学》

复式预算

绩效预算

设计计划预算

零基预算

政府会计

政府财务报告

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设计

决策支持系统

电子化政府

绩效管理

标杆管理

危机

危机管理

全面整合危机管理体系

民营化

非营利组织

第三者政府

目标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顾客导向

责任机制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责任政府行政赔偿

公开听证

公共管理职业伦理政府再造

企业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

法治

法治政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p4q.html

Top